2020年(发展战略)微型计算机发展史

合集下载

微型计算机发展史

微型计算机发展史

微型计算机发展史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的性能逐渐得到提高,微型计算机作为计算机革命的标志,在社会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计算机发展史,要从20世纪50年代说起。

1951年,英国科学家迪米特里·埃尔德提出了装有核心存储器的计算机原理,这就是计算机的起源。

1956年,美国IBM推出的IBM702系列,是世界上第一台型号标准的大型机,它采用了核心存储器储存程序,实现了程序储存,而且它的数据处理速度达到5000次/秒,是当时的最大计算机。

随后,IBM推出了第一台微型计算机,1973年IBM推出了首款微型计算机,IBM5100,它比当时的大型机小了几十倍,但它也拥有大型机的功能,售价一万七千美元。

后来,微型计算机的价格逐渐降低,性能也得到大大提高,随着微型计算机的发展,现在的微型计算机有多种结构形式,例如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电脑和笔记本电脑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微型计算机。

电脑的发展,也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它不仅提高了用户的工作效率,而且拓展了人类的智慧,能够有效地处理和分析大量数据,实现快速的信息计算,帮助人类解决许多复杂的问题。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历史、现状及前景摘要自1981年美国IBM公司推出了第一代微型计算机IBM-PC/XT以来,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微型计算机便以其执行结果精确、处理速度快捷、小型、廉价、可靠性高、灵活性大等特点迅速进入社会各个领域,且技术不断更新、产品不断换代,先后经历了80286、80386、80486乃至当前的80586(Pentium)微处理器芯片阶段,并从单纯的计算工具发展成为能够处理数字、符号、文字、语言、图形、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多种信息在内的强大多媒体工具。

如今的微型计算机产品无论从运算速度、多媒体功能、软硬件支持性以及易用性方面都比早期产品有了很大的飞跃,便携式计算机更是以小巧、轻便、无线联网等优势受到了越来越多的移动办公人士的喜爱,一直保持着高速发展的态势。

关键词:微型计算机现状发展一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历史第一台微型计算机——1974年,罗伯茨用8080微处理器装配了一种专供业余爱好者试验用的计算机“牛郎星”(Altair)。

第一台真正的微型计算机——1976年,乔布斯和沃兹尼克设计成功了他们的第一台微型计算机,装在一个木盒子里,它有一块较大的电路板,8KB的存储器,能发声,且可以显示高分辨率图形。

1977年,沃兹尼克设计了世界上第一台真正的个人计算机——AppleⅡ,并“追认”他们在“家酿计算机俱乐部”展示的那台机器为AppleⅠ。

1978年初,他们又为AppleⅡ增加了磁盘驱动器。

从微型计算机的档次来划分,它的发展阶段又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代微机——第一代PC机以IBM公司的IBM PC/XT机为代表,CPU是8088,诞生于1981年,如图1-3所示。

后来出现了许多兼容机。

第二代微机——IBM公司于1985年推出的IBM PC/AT标志着第二代PC机的诞生。

它采用80286为CPU,其数据处理和存储管理能力都大大提高。

第三代微机——1987年,Intel公司推出了80386微处理器。

微机发展史

微机发展史

微机发展史.txt喜欢我这是革命需要,知道不?!你不会叠衣服一边呆着去!以后我来叠!我一定要给你幸福,谁也别想拦着。

一、现代计算机的诞生和发展现代计算机问世之前,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机械式计算机、机电式计算机和萌芽期的电子计算机三个阶段。

早在17世纪,欧洲一批数学家就已开始设计和制造以数字形式进行基本运算的数字计算机。

英国数学家巴贝奇在1822年制作差分机模型时提出一个设想,每次完成一次算术运算将发展为自动完成某个特定的完整运算过程。

1884年,巴贝奇设计了一种程序控制的通用分析机。

这台分析机虽然已经描绘出有关程序控制方式计算机的雏型,但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而未能实现。

巴贝奇的设想提出以后的一百多年期间,电磁学、电工学、电子学不断取得重大进展,在元件、器件方面接连发明了真空二极管和真空三极管;在系统技术方面,相继发明了无线电报、电视和雷达……。

所有这些成就为现代计算机的发展准备了技术和物质条件。

与此同时,数学、物理也相应地蓬勃发展。

到了20世纪30年代,物理学的各个领域经历着定量化的阶段,描述各种物理过程的数学方程,其中有的用经典的分析方法已根难解决。

于是,数值分析受到了重视,研究出各种数值积分,数值微分,以及微分方程数值解法,把计算过程归结为巨量的基本运算,从而奠定了现代计算机的数值算法基础。

20世纪以后,德国、美国、英国部在进行计算机的开拓工作,几乎同时开始了机电式计算机和电子计算机的研究。

德国的朱赛最先采用电气元件制造计算机。

电子计算机的开拓过程,经历了从制作部件到整机从专用机到通用机、从“外加式程序”到“存储程序”的演变。

1938年,美籍保加利亚学者阿塔纳索夫首先制成了电子计算机的运算部件。

1943年,英国外交部通信处制成了“巨人”电子计算机。

这是一种专用的密码分析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得到了应用。

1946年2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学院制成的大型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ENIAC),最初也专门用于火炮弹道计算,后经多次改进而成为能进行各种科学计算的通用计算机。

微型计算机发展史

微型计算机发展史

微型计算机发展史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自1981年美国IBM 公司推出第一代微型计算机IBM—PC/XT以来,微型机以其执行结果精确、处理速度怏捷、性价比高、轻便小巧等特点迅速进入社会各个领域,且技术不断更新、产品快速换代,从单纯的计算工具发展成为能够处理数字、符号、文字、语言、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信息的强大多媒体工具。

如今的微型机产品无论从运算速度、多媒体功能、软硬件支持还是易用性等方面都比早期产品有了很大飞跃。

便携机更是以使用便捷、无线联网等优势越来越多地受到移动办公人士的喜爱,一直保持着高速发展的态势。

自第一台微型计算机MCS-4诞生后,一直到现在,微机计算机的发展非常迅速!对于微型计算机的发展,一般以字长和典型的微处理器芯片作为划分标志,将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1971~1973)主要是字长为4位的微型机和字长为8位的低档微型机。

这一阶段的典型微处理器有:世界上第一个微处理器芯片4004,以及随后的改进版4040,它们都是字长为4位的。

在随后的第二年,Intel又研制出了字长为8位的处理器芯片8008,集成度和性能都有所提高。

8008采用PMOS工艺,字长8位,基本指令48条,基本指令周期为20~50uS,时钟频率为500KHz,集成度约为3500晶体管/片。

第二个阶段(1973~1978)主要是字长为8位的中、高档微型机。

这一阶段典型的微处理器芯片有:Intel公司的I8080、I8085、Motorola公司的M6800、Zilog公司的Z80等。

以I8080为例,I8080采用NMOS工艺,字长8位,基本指令70多条,基本指令周期为2~10uS,时钟频率高于1MHz,集成度约为6000晶体管/片。

第三个阶段(1978~1985)主要是字长为16位的微型机。

这一阶段典型的微处理器芯片有:Intel公司的8086/8088/80286、Motorola公司的M68000、Zilog公司的Z8000等。

微型计算机发展史

微型计算机发展史
微型计算机发展史
微处理器方面 赵晓淼
• 1971年: 4004 微处理器 • 1971年,Intel 公司研制出采用微处理器4040 的MCS-4微型计算机,它的字长为4位,平均指 令执行时间为20μs,主要用来进行十进制串行运 行和简单的数据处理,没有暂停和中断功能,灵 活性差。当年Intel 4004处理器每颗售价为200美 元。4004 是英特尔第一款微处理器,为日后开发 系统智能功能以及个人电脑奠定发展基础,其晶 体管数目约为2ntium D 处理器 • 首颗内含2个处理核心的Intel Pentium D 处理器登场,正式揭开x86处理器多核心 时代。
• 2006年: Intel Core 2 Duo处理器 • Core微架构桌面处理器,核心代号 Conroe将命名为Core 2 Duo/Extreme家族, 其E6700 2.6GHz型号比先前推出之最强的 Intel Pentium D 960 (3.6GHz)处理器, 在性能方面提升了40%,省电效率也增加 40%,Core 2 Duo处理器内含2.91亿个晶 体管。
• 1993年: Intel Pentium 处理器 • 1993,第一代Pentium微处理器出现。 为了摆脱486时代处理器名称混乱的困扰, Intel公司把自己新一代产品命名为Pentium (奔腾)Intel Pentium处理器晶体管数目为 310万颗。
• 1997年: Intel Pentium II 处理器 • 内含750万个晶体管的Pentium II处理器结合 了Intel MMX技术,能以极高的效率处理影片、音 效、以及绘图资料,首次采用Single Edge Contact (S.E.C) 匣型封装,内建了高速快取记忆 体。这款晶片让电脑使用者撷取、编辑、以及透 过网际网络和亲友分享数位相片、编辑与新增文 字、音乐或制作家庭电影的转场效果、使用视讯 电话以及透过标准电话线与网际网络传送影片, Intel Pentium II处理器晶体管数目为750万颗。

微型计算机与处理器技术的发展

微型计算机与处理器技术的发展

微型计算机与处理器技术的发展微型计算机与处理器技术的发展可以说是现代科技中最为迅猛的发展之一,它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内就从诞生到普及,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本文将分为三个方面来探讨微型计算机与处理器技术的发展。

一、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自微处理器问世以来,微型计算机的历史就开始了。

1971年,英特尔公司的工程师们发明了第一颗微处理器,它的名称是4004,仅有2250个晶体管,但是已经具备了计算能力。

接下来伴随着微处理器的研究,微型计算机取得了一步步的进展。

1975年,美国微软公司成立,正式开始了个人计算机的时代。

同年苹果公司发布了第一款个人电脑,之后IBM也加入到了这个行业中。

此后,个人计算机不断发展,不仅拥有了更大的存储能力,更快的运算速度,还催生了大量的软件产业,促进了信息技术的发展。

二、处理器技术的进步微处理器显然是微型计算机的精髓所在。

自4004诞生以来,处理器技术的进步在数年内就突飞猛进。

1978年,英特尔发布了8086处理器,至此,现代32位处理器的先声已经响起。

接着就有了80286,80386等更加先进的芯片,其中80386是第一款具有32位寄存器和地址线的处理器,其指令集极为丰富,使得计算机能够进行更加复杂的运算。

随着30年来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的处理器以远比人类大脑更快的速度进行着数据的运算。

处理器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了计算机软件领域的创新,例如图像处理等技术。

三、微型计算机的掌上化以前一个计算机需要占用整个房间,如今已发展出了掌上电脑,成为了一种超级方便的工具。

掌上电脑被人们简称为PDA,并成为了移动计算和便携性的代表。

PDA的诞生也推动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的发展。

2010年苹果公司推出了iPad等平板电脑,开创了新一代便携式娱乐和办公设备的时代。

结语微型计算机与处理器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

我们可以了解到,现如今计算机技术已经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以至于一般人们已经无法想象过去人类是如何因数据处理上的不便而捉襟见肘。

微型计算机发展史

微型计算机发展史
技术背景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人们对计算机的需求越来越大,但传统的大型计算机价格昂贵、体积庞大,难以满足个人和小型组织的需求。因此,微型计算机的出现满足了这一市场需求,推动了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应用。
社会背景
02
CHAPTER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总结词
第一代微型计算机以微处理器为核心,采用集成电路技术,体积小、价格低、应用范围广。
微型计算机
微型计算机具有高度的可定制性和可扩展性,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硬件配置和软件安装。它还具有易于使用和维护的特点,降低了计算机应用的门槛,使得计算机技术得以广泛普及和应用。
特点
1
2
3
随着集成电路和微处理器技术的出现和发展,科学家们开始尝试将计算机小型化,出现了实验性的微型计算机。
1960年代
04
CHAPTER
微型计算机的未来展望
更低功耗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低功耗或节能的微型计算机将成为主流,有助于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物联网应用
随着物联网的普及,微型计算机将在智能家居、工业自动化等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人工智能集成
微型计算机将更加集成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更智能化的数据处理和应用。
更快速度
总结词:微型计算机在数据处理领域的应用,使得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成为可能,为决策制定提供了有力支持。
自动化控制是指利用计算机对生产过程进行自动监测、控制和调节,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微型计算机在自动化控制领域的应用,使得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更加灵活和便捷。
总结词:微型计算机在自动化控制领域的应用,使得自动化控制系统更加智能化和高效化,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微型计算机发展史
汇报人:

《微型计算机发展》课件

《微型计算机发展》课件

微型计算机的未来应用场景
智能家居
微型计算机将成为智能家 居的核心,实现家庭设备 的互联互通和智能化控制 。
医疗健康
微型计算机将在医疗健康 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如监 测生命体征、辅助诊断和 治疗等。
工业自动化
微型计算机将应用于工业 自动化领域,实现设备的 智能化控制和生产过程的 优化。
微型计算机的未来技术发展
02
64位微型计算机在21世纪初开 始出现,并逐渐普及。
03
64位微型计算机主要用于图像 处理、多媒体制作和复杂的计 算等,其代表性的产品有Core i7等。
03
微型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科学计算
总结词
科学计算是微型计算机的重要应用领 域之一,涉及数学建模、数值计算、 统计分析等方面。
详细描述
科学计算利用微型计算机强大的计算 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进行各种复杂 的数学建模和数值计算,例如天气预 报、地震分析、航天器轨道计算等。
02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微型计 算机逐渐进入家庭和学校,成为 个人电脑的代表,广泛应用于信 息处理、学习、娱乐等领域。
微型计算机的早期发展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 早期的PENTIUM到80年代的IBM PC 和兼容机,再到90年代的笔记本电脑 和21世纪初的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需求的不断 增长,微型计算机的性能不断提高,体 积不断缩小,成本不断降低,应用领域
32位微型计算机的发展
32位微型计算机是16位微型计算机的 升级版,其性能更高,功能更强大。
32位微型计算机主要用于图像处理、 多媒体制作和复杂的计算等,其代表 性的产品有Pentium等。
32位微型计算机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 出现,并逐渐普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战略)微型计算机发展史微型计算机发展史自1981年美国IBMXX公司推出第壹代微型计算机IBM—PC/XT以来,微型机以其执行结果精确、处理速度怏捷、性价比高、轻便小巧等特点迅速进入社会各个领域,且技术不断更新、产品快速换代,从单纯的计算工具发展成为能够处理数字、符号、文字、语言、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信息的强大多媒体工具。

如今的微型机产品无论从运算速度、多媒体功能、软硬件支持仍是易用性等方面均比早期产品有了很大飞跃。

便携机更是以使用便捷、无线联网等优势越来越多地受到移动办公人士的喜爱,壹直保持着高速发展的态势。

自第壹台微型计算机MCS-4诞生后,壹直到当下,微机计算机的发展非常迅速!对于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壹般以字长和典型的微处理器芯片作为划分标志,将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

第壹个阶段(1971~1973)主要是字长为4位的微型机和字长为8位的低档微型机。

这壹阶段的典型微处理器有:世界上第壹个微处理器芯片4004,以及随后的改进版4040,它们均是字长为4位的。

于随后的第二年,Intel又研制出了字长为8位的处理器芯片8008,集成度和性能均有所提高。

8008采用PMOS 工艺,字长8位,基本指令48条,基本指令周期为20~50uS,时钟频率为500KHz,集成度约为3500晶体管/片。

第二个阶段(1973~1978)主要是字长为8位的中、高档微型机。

这壹阶段典型的微处理器芯片有:IntelXX公司的I8080、I8085、MotorolaXX公司的M6800、ZilogXX公司的Z80等。

以I8080为例,I8080采用NMOS工艺,字长8位,基本指令70多条,基本指令周期为2~10uS,时钟频率高于1MHz,集成度约为6000晶体管/片。

第三个阶段(1978~1985)主要是字长为16位的微型机。

这壹阶段典型的微处理器芯片有:IntelXX公司的8086/8088/80286、MotorolaXX公司的M68000、ZilogXX公司的Z8000等。

以I8086为例,I8086采用HMOS工艺,字长16位,基本指令周期为0.5uS,集成度约为2.9万晶体管/片。

这壹时期比较著名的微型机有IBMXX公司生产的PC系列机,包括IBMPC、PC/XT和PC/AT三个具体型号。

1981年,美国IBMXX公司选用Intel8088做CPU开发了微型机IBMPC,且配备了微软的MS-DOS操作系统,这是最低档的个人微机,内存容量很小,而且没有硬盘。

它很快就被第二年年底推出的扩展型IBMPC/XT取代,扩充了内存容量,且且新增了壹个10MB的硬盘。

1984年,IBM选用Intel80286作为CPU,推出了新壹代增强型个人计算机IBMPC/AT,它和早期8086/8088的指令系统兼容,速度等性能有了很大提高。

这壹时期比较著名的其他微机产品仍有1984年由AppleXX公司推出的Macintosh机(CPU为M68000),该机使用图形用户界面,且初步具备了多媒体功能。

第四个阶段(1985~2000)主要是字长为32位的微型机。

这壹阶段典型的微处理器芯片有:IntelXX公司的80386/486/Pentium//PentiumII//PentiumIII//PentiumIV等。

以I80386为例,其集成度达到27.5万晶体管/片,每秒钟可完成500万条指令(MIPS)。

于通用微处理器的研发领域,IntelXX公司壹直处于领先位置。

和此同时,作为它的竞争对手,AMDXX公司也先后推出了K5、K6、Duron、Athon等微处理器芯片。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均采用IA-32(IntelArchitecture-32)指令架构,且逐步增加了面向多媒体数据处理和网络应用的扩展指令,如Intel的MMX、SSE等指令集和AMD的3Dnow!等。

壹般将自8086以来壹直延续的这种指令体系通称为x86指令体系。

我们目前使用的PC机,就是这壹阶段的产品。

第五个阶段(2000~)出现了字长为64位的微处理器芯片。

主要仍是面向服务器和工作站等壹些高端应用场合。

如2000年Intel推出的微处理器Itanium (安腾),它采用全新指令架构IA-64。

而AMDXX公司的64位微处理器Athlon64则仍沿用了x86指令体系,能够很好的兼容原来的IA-32结构的个人微机系统,具有壹定的普及性。

随着微型计算机的发展,于每壹个阶段,它于集成度、性能等方面均有非常大的提高,微型计算机于今后将会有更快、更惊人的发展。

微型计算机于社会上大量应用后,壹座办公楼、壹所学校、壹个仓库常常拥有数十台以至数百台计算机。

实现它们互连的局部网随即兴起,进壹步推动了计算机应用系统从集中式系统向分布式系统的发展。

于电子管计算机时期,壹些计算机配置了汇编语言和子程序库,科学计算用的高级语言FORTRAN初露头角。

于晶体管计算机阶段,事务处理的COBOL语言、科学计算机用的ALGOL语言,和符号处理用的LISP等高级语言开始进入实用阶段。

操作系统初步成型,使计算机的使用方式由手工操作改变为自动作业管理。

进入集成电路计算机发展时期以后,于计算机中形成了相当规模的软件子系统,高级语言种类进壹步增加,操作系统日趋完善,具备批量处理、分时处理、实时处理等多种功能。

数据库管理系统、通信处理程序、网络软件等也不断增添到软件子系统中。

软件子系统的功能不断增强,明显地改变了计算机的使用属性,使用效率显著提高。

于现代计算机中,外围设备的价值壹般已超过计算机硬件子系统的壹半之上,其技术水平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计算机的技术面貌。

外围设备技术的综合性很强,既依赖于电子学、机械学、光学、磁学等多门学科知识的综合,又取决于精密机械工艺、电气和电子加工工艺以及计量的技术和工艺水平等。

外围设备包括辅助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俩大类。

辅助存储器包括磁盘、磁鼓、磁带、激光存储器、海量存储器和缩微存储器等;输入输出设备又分为输入、输出、转换、、模式信息处理设备和终端设备。

于这些品种繁多的设备中,对计算机技术面貌影响最大的是磁盘、终端设备、模式信息处理设备和转换设备等。

新壹代计算机是把信息采集存储处理、通信和人工智能结合于壹起的智能计算机系统。

它不仅能进行壹般信息处理,而且能面向知识处理,具有形式化推理、联想、学习和解释的能力,将能帮助人类开拓未知的领域和获得新的知识。

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的各门学科相结合改进了研究工具和研究方法,促进了各门学科的发展。

过去,人们主要通过实验和理论俩种途径进行科学技术研究。

当下,计算和模拟已成为研究工作的第三条途径。

计算机和有关的实验观测仪器相结合可对实验数据进行现场记录、整理、加工、分析和绘制图表,显著地提高实验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计算机辅助设计已成为工程设计优质化、自动化的重要手段。

于理论研究方面,计算机是人类大脑的延伸,可代替人脑的若干功能且加以强化。

古老的数学靠纸和笔运算,当下计算机成了新的工具,数学定理证明之类的繁重脑力劳动,已可能由计算机来完成或部分完成。

计算和模拟作为壹种新的研究手段,常使壹些学科衍生出新的分支学科。

例如,空气动力学、气象学、弹性结构力学和应用分析等所面临的“计算障碍”,于有了高速计算机和有关的计算方法之后开始有所突破,且衍生出计算空气动力学、气象数值预报等边缘分支学科。

利用计算机进行定量研究,不仅于自然科学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于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中也是如此。

例如,于人口普查、社会调查和自然语言研究方面,计算机就是壹种很得力的工具。

计算机于各行各业中的广泛应用,常常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引起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运营管理和服务方式等方面的重大变革。

于产业结构中已出观了计算机制造业和计算机服务业,以及知识产业等新的行业。

微处理器和微计算机已嵌入机电设备、电子设备、通信设备、仪器仪表和家用电器中,使这些产品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计算机被引入各种生产过程系统中,使化工、石油、钢铁、电力、机械、造纸、水泥等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水平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上升、质量提高、成本下降。

计算机嵌入各种武器装备和武器系统干,可显著提高其作战效果。

运营管理方面计算机可用于完成统计、计划、查询、库存管理、市场分析、辅助决策等,使运营管理工作科学化和高效化,从而加速资金周转,降低库存水准,改善服务质量,缩短新产品研制周期,提高劳动生产率。

于办公室自动化方面,计算机可用于文件的起草、检索和管理等,显著提高办公效率。

计算机仍是人们的学习工具和生活工具。

借助家用计算机、个人计算机、计算机网、数据库系统和各种终端设备,人们能够学习各种课程,获取各种情报和知识,处理各种生活事务(如订票、购物、存取款等),甚至能够居家办公。

越来越多的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将和计算机发生直接的或间接的联系。

普及计算机教育已成为壹个重要的问题。

总之,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已不仅是壹种技术现象而且是壹种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现象。

世界各国均力图主动地驾驭这种社会计算机化和信息化的进程,克服计算机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消极因素,更顺利地向高。

3微型计算机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微型计算机是当今发展速度最快、应用最为普及的计算机类型。

它能够细分为PC服务器、NT工作站、台式(也称桌上型)电脑、膝上型电脑、笔记本型电脑、掌上型电脑、可穿戴式计算机以及问世不久的平板电脑等多种类型。

习惯上将尺寸小于台式机的微型机统称为便携式计算机。

各种便携式计算机发展现状及趋势1.膝上型电脑(1aptopcomputer)其主机类似台式主机,显示器大多采用液晶型(LCD)或小型阴极射线管(CRT)它比台式机小,比笔记本电脑稍大,重lOkg左右,可放于膝上使用,但壹定要使用交流电源。

于笔记本电脑推出之后,“纯”膝上型电脑已经十分少有,许多外国人习惯讲的laptop电脑,其实指的是笔记本电脑。

2.笔记本型电脑(notebookcomputer)它是具有和台式机相同功能,却又便于携带的微型计算机。

同台式机壹样,是随着CPU的发展而发展的。

2003年3月IntelXX公司推出了集成有Pentium-M(Banias)、Inte1855系列芯片组、802.1Ib(Wi—Fi)无线网卡、图形处理模块于内的笔记本计算机平台,这种以“迅驰(Centrino)”品牌命名的移动计算技术打破了以往笔记本电脑使用台式机CPU的局面,不仅为笔记本电脑带来强大的处理能力,也使其具有超长的电池使用时间、无线联网能力及轻薄的设计。

除了Intel的“迅驰”系列外,笔记本电脑流行的CPU仍有Intel的Pentium4-M、CeleronM;AMD的AthlonXP—M、Athlon64;Transmeta 的Crusoe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