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反对比论证

合集下载

正反对比

正反对比

第五节正反对比,彰显主旨——论证技巧之对比论证【知识讲解】对比论证:这是一种常用的、有说服力的论证方法。

把两种事物加以对照、比较后,推导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点,使结论映衬而出的论证方法。

也称比较法。

事物的特征和本质在对比中最容易显露出来,特别是正反相互对立的事物的比较,具有极大的鲜明性,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经过对比,正确的论点更加稳固。

【方法指导】对比论证是一种求异的思维方式,它侧重于从事物的相反或相异的属性的比较中来揭示需要论证的论点的本质。

对比论证方式的运用范围很广,因为可以进行比较的事物很多,正与反、大与小、强与弱、中与外、古与今等,都适合于进行比较,在对比中分析和阐明了两者的差异和对立之后,是非昭然,对比可以是两个对象之间的比较,也可以是同一对象自身前后不同阶段之间的比较,前者称为横向比较,后者称为纵向比较。

运用纵向对比的论证方式,不能停留在形式逻辑的静态判断的层面上,否则,有时会显得说服力不够。

【注意事项】运用对比论证要注意几个问题:第一,比较的双方要具备可比性。

一般要找到正反两方面的论述。

第二,要建立合理的参照系。

要进行比较,就必须具有合理的共同参照系,没有共同的参照系,两者就无法进行比较。

所谓参照系指的是用来衡量和确定双方优劣长短的标准,这样的标准必须具有客观性,否则比较的结论不一定可靠。

第三,要注意分析对比点和中心论点的内在联系。

如《纪念白求恩》一文,先正面介绍了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精神的表现:“对工作的极端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热忱”。

又指出“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

”“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通过对比,突出了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的伟大,表现了作者对这种精神的高度赞扬。

对比论证这种方法可以增强论证的鲜明性,使读者清楚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如:高考一则优秀作文题为《四幕剧》,其中的第二幕剧写了这样一个内容:背景:一个小餐馆中,一张桌子,面对面坐着两个人,他们面前的盘子里各有半个甜面圈。

人物正反对比论证的例子

人物正反对比论证的例子

人物正反对比论证的例子引言在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是至关重要的。

在一部好的作品中,作者通常通过对比不同人物的性格、行为和思想,来展现人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正反对比是一种常用的手法,通过对比来突出人物的特点和故事的主题。

本文将通过几个例子来分析人物正反对比论证的力量。

主体例子1:威廉·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在《哈姆雷特》中,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通过对比主角哈姆雷特和克劳狄斯王的正反形象,展现了正义与邪恶、内心挣扎与决断的对立。

哈姆雷特是一个思想敏锐、情感复杂的年轻王子,他被广泛称赞为文学史上最具复杂性和矛盾性的角色之一。

与哈姆雷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克劳狄斯王,一个聪明狡诈、野心勃勃的国王,他以权谋和欺骗为手段来追求自己的目标。

通过哈姆雷特和克劳狄斯王的对比,观众可以见识到个人责任、道德选择和正义愿望的复杂性。

哈姆雷特犹豫不决、深思熟虑,而克劳狄斯王则毫不犹豫地追求自己的私利。

这种对比使得观众在欣赏故事情节的同时,也思考了一系列关于人性和社会伦理的问题。

例子2:查尔斯·狄更斯的《双城记》在《双城记》中,作家查尔斯·狄更斯通过对比主要角色卡尔顿和达内斯的正反形象,阐述了自我牺牲和爱的力量。

卡尔顿是一个自私自利、堕落不堪的英国律师,他对别人只有冷漠和嘲讽。

而达内斯则是一个真诚善良、富有同情心的法国医生,他为了自己爱的人,可以不惜一切代价。

通过卡尔顿和达内斯的对比,狄更斯呈现了曙光之下的黑暗,暗示着自由、平等和正义的力量。

在卡尔顿的转变和牺牲中,读者们看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善恶的边界。

这种正反对比进一步激发了读者们对人性的思考和对社会现象的反思。

结论人物正反对比论证是一种富有表现力的手法,它可以加深作品的内涵和主题。

通过对比不同人物的性格、行为和思想,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故事中所传达的道德观念、人性特点和社会冲突。

正反对比的力量在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个事例的正反对比论证范文

一个事例的正反对比论证范文

一个事例的正反对比论证范文
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这次请允许我以“是否应该放松-19防控措施”这个问题,通过正反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应该放松的论点:
1. 长期封锁会导致经济损失惨重。

当前,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实行了长达一个多月的社交距离和封锁措施,这给各国经济带来了很大压力。

许多公司已经无法再正常运营,长此以往,国内生产总值将遭受重大打击,经济将面临严重滑坡。

2. 人们的心理健康也受到影响。

长期被迫呆在家中,隔离于外界,这对个人以及家庭都有很大阴影。

人际交流被限制,将给人们的心理造成很大困扰。

二、不应该放松的论点:
1. 感染还没有完全得到控制。

虽然在坚持防控措施下,疫情似乎得到初步控制,但是确诊病例仍在继续增加,疫情传播的风险依旧存在。

一旦大规模放开,容易再次引发感染的泛滥。

2. 医疗资源可能面临压力。

目前各地的医疗资源尚能应付当前患者需求,但是如果一下子放开,很可能再次出现大规模感染的情况,到时医疗资源很难为所配。

特别是重症医疗资源将难以满足需要。

3. 经济影响也可能无法弥补。

即使短期放松一些限制措施,以缓解经
济影响,但如果疫情一旦再度暴发,将导致更严重的经济后果。

从长远来看,这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这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既要防疫,也要发展经济。

我个人的看法是,在疫情得到充分控制前,暂时还不宜大规模放松限制措施。

我们应该在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的同时,采取一些针对性的政策缓解经济影响。

这需要广泛协调与妥善决策。

感谢大家!。

正反对比论证的公式

正反对比论证的公式

正反对比论证的公式正反对比论证,这可是咱们在写作和表达观点时的一个超级厉害的“武器”!它就像是一场精彩的辩论赛,把正方和反方的观点都摆出来,通过对比,让咱们的观点更加清晰、有说服力。

先来说说啥是正反对比论证吧。

简单说,就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进行对比,比如好和坏、优点和缺点、成功和失败等等。

就像我们买东西,会比较不同品牌、不同价格的商品,最后做出选择。

写文章也是这样,通过对比,能让读者更容易明白咱们想说啥。

比如说,咱们要写一篇关于“勤奋学习重要性”的文章。

那正方观点就是“勤奋学习能够带来好成绩,让人有更多的知识和能力”,反方观点就是“不勤奋学习会导致成绩差,知识储备不足”。

然后呢,咱们详细说说勤奋学习的孩子是怎么每天早起背单词、认真完成作业、积极参加课外活动的,最后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再讲讲不勤奋学习的孩子,上课睡觉、作业不做,考试一塌糊涂。

这样一对比,是不是就很清楚地看到勤奋学习的好处啦?我想起以前教过的一个学生小明,他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可懒散了。

作业总是拖拖拉拉,上课也经常开小差。

结果呢,第一次考试成绩出来,那叫一个惨不忍睹。

他自己也很沮丧,觉得学习太难了。

后来,我找他谈了心,给他讲了很多勤奋学习成功的例子。

从那以后,小明像是变了一个人,每天早早地就起来读书,课堂上认真听讲,主动回答问题。

放学后也不再到处玩耍,而是回家认真做作业、复习功课。

慢慢地,他的成绩越来越好,到了期末考试,居然进入了班级前十名。

这前后的对比,可真是让大家都吃了一惊。

再比如说,写“手机对学生的影响”。

正方观点是“手机方便学生查阅资料、与家长沟通,有助于学习”,反方观点就是“手机容易让学生沉迷游戏、社交软件,影响学习和休息”。

咱们可以详细描述那些合理使用手机的学生,如何借助手机解决学习中的难题,跟父母保持良好的联系。

再说说那些沉迷手机的学生,整天玩游戏,眼睛近视了,成绩也下降了。

正反对比论证可不是随便比一比就行的哦。

正反对比论证剖析

正反对比论证剖析
才能活得坦然,成就人生的不朽。(分析 中心论点)
• 把自己看淡,成就不朽是一种睿智的选择。 (正面分论点1)一个人的一生会面临各种选择。 有人选择追名,有人趋利。但选择把自己看淡, 才能得活轻松,成就不朽。(分析分论点)请君 拨开历史的风烟,你可听见战马嘶嘶西风长啸。 在这声响之中,我看见了汉高祖,“吾将军未若 韩信,运筹未若张良,抚军未若萧何,微三人, 吾不知其可也。”你看你看,那在大风起兮云飞 扬之际,威加四海的刘邦此刻竟有如孩童,认为 天下之事皆须因人之力。事实真是如此么?答案 是否定的,韩张萧三人实能将军,但刘邦能将此 三人,他把自己看得很轻很轻,换来三位忠臣把 他捧得更高,最终成就汉朝大一统的伟业。因此, 把自己看淡成就不朽是一种睿智的选择。(扣论 据分论点小结)
• 未把自己看淡,反而看的极高是作茧自缚的病态。 (反面分论点1)诗人鲁藜说“总把自己当珍珠,便时时 有被埋没的痛苦,不如安心地做泥土,任众人把你踩成 坦途。”。事实上,一个人的轻与重,贵与贱,决不是 自己能订下尺度的,把自己看的太重往往越轨,遭到众 人的鄙弃。(分析分论点)心理学上有一种疾病,名曰 “自恋型人格障碍”,这种人有极强的优越心,与之相伴 的是极重的妨忌与脆弱的自尊。他们自以为是宇宙的中 心,几乎可称之为“唯心者”的病态体现。这种人的生活 可想而知,众叛亲离而已,医学上用两个字概括之—— “有病”。“华枝春满,天心月圆”。弘一法师如是说。若 春天只有华枝一脉,那春天岂非荒芜,若天心只有夜月 一轮,那日夜岂非孤寂。把自己看淡,把眼界放宽,世 界和心,便同时大了。冰心奶奶曾说:“墙角的花,你 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所以,把自己看的太重是 一种作茧自缚的病态心理。(引用小结)
议论文的正反对比式
2020、1
1.对比式结构写法:

正反对比论证法

正反对比论证法

正反对比论证法
正反对比论证法,是将两种性质截然相反或有差异的事物进行比较。

对照式结构形式上是一正一反、一阴一阳,一实一虚,在内容上是真与假,好与坏,美与丑,善与恶,或用其它对立的两方做对比来发议论、抒发感情,记人叙事。

的结构形式。

这种方法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将发生在同一时期、同一区域的两种性质截然相反的或者有差异的事物进行比较。

通过这样的对比,对错误的或者差的事物予以否定,对正确或者好的事物进行肯定。

这种对比叫做“横比”。

对比的另一种情况是将同一事物在不同的时间、地点的不同情况进行比较。

这种对比叫做“纵比”。

例如《纳谏与止谤》中,通篇都使用对比手法,把虚心纳谏的齐威王和粗暴止谤的周厉王进行对比,古人与今人进行对比,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产生了强烈的效果。

议论文正反对比论证范文

议论文正反对比论证范文

寻高中议论文正反对照式范文让为师来回答你呵呵一段提论点:精彩,一定要写的精彩,引君入瓮,对你的文章感兴趣.开头用排比更显功力.例如:是谁手握木条,围绕着火堆呐喊.是谁对着太阳做亘古不变的追随,是谁对着大海望洋兴叹,我们在千百年与大自然斗争中,渐渐领悟了这样一个道理:适者生存.二段开始论证.把调子降低,隽永,舒缓,美丽的来从古至今的论证.例如:翻开中国光辉灿烂的5000年文明历史画卷,某某道理,随处可见.分小段:第一小段举树古代例子,可中国可外国.第二小段举现代例子.小故事即可.末了总结下即可.三段"有批判性的,严肃性的正反论证.分小段:1 如果按照论点做会有什么好后果.2 如果不按照论点做,会有什么坏处.末了总结.四段:把你的论点上升到人文,政治,民族的高度.把你的论点融入当今社会,来思考问题,论证你论点的正确性.例如本段总结:如果按照论点来做,可实现整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最后一段:慷慨激昂的最后总结,把你上面所论述的加以全面总结,这最后一段全靠你平时个人文章知识修养,教不来的.但是就算没写好,按照我上面说的那几段论证.老师也会给你高分的.老师会夸你调理清晰,睿智之类的呵呵.成败与否,全看这一篇文章了.你可以把我这个打印出来给你关心的朋友同学,让他们也学习呵呵,别忘记署我的名:天国亡灵第一夜哈哈怎样实现理想作文议论文正反对比论证结尾是全文内容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文章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现代著名作家师陀曾说:“写文章不管长短,首先要考虑好结尾。

有了结尾,如何开头,中间如何安排,便迎刃而解了。

”好的结尾当如豹尾,响亮有力,令人警醒,催人奋进。

如鲁迅的《论雷峰塔的倒掉》,结尾只有两个字:“活该!”短短两字,可谓简洁之至,力透纸背!其实,文章的结尾有时比开头还重要。

由于阅卷者看完结尾后即开始打分,因此,它的好坏还直接影响到阅卷者的评分心理。

李渔曾说:“篇际之终当以媚语摄魂,使之执卷流连,若难遽别。

议论文正反对比论证的强化效果

议论文正反对比论证的强化效果

议论文正反对比论证的强化效果
引言
议论文是一种常见的文体,其正反对比论证是一种常用的论证方式。

通过对正
方和反方观点的对比分析,可以更加全面客观地展现问题的各个方面,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思考。

本文将探讨正反对比论证在议论文中的强化效果。

正方观点
正方观点认为正反对比论证能够使文章更加客观、有说服力。

通过列举正方和
反方的论证和论据,可以让读者看到问题的多面性,有助于他们做出更准确的判断。

此外,正反对比还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辩证思维,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反方观点
反方观点则认为过多的正反对比可能导致文章过于复杂,让读者难以抓住主线。

有些问题并不适合采用正反对比的方式展开论证,可能会使文章显得啰嗦,影响阅读体验。

此外,有时候过度的正反对比论证会让文章显得过于平庸,缺乏独特性。

正反对比论证的强化效果
然而,正反对比论证在适当情况下能够带来强化效果。

首先,正反对比可以使
文章结构更加清晰明了。

通过明确的对比,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每一个观点的优势和劣势,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

其次,正反对比还可以让读者更深入地思考和探讨问题,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结论
综上所述,正反对比论证在议论文中确实能够带来强化效果。

然而,在运用正
反对比时需要注意适度,不宜过多,以免让文章显得冗长叠赘。

在撰写议论文时,作者应根据具体情况恰当运用正反对比,以达到更好的论证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 的文章。 • 花呈四瓣,每瓣自成一色:红、白、黄、蓝。它 的独特并不止于此,在那里,根系庞大的植物才 能很好地生长,而它的根,却只有一条,蜿蜒盘 曲着插入地底深处。通常,它要花费5年的时间 来完成根茎的穿插工作,然后,一点一点地积蓄 养分,在第六年春,才在地面吐绿绽翠,开出一 朵小小的四色鲜花。这种极难长成的依米小花, 花期并不长,仅仅两天,它便随母株一起香消玉 殒。 • 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 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不要 套作,不得抄袭。
• 学生试笔:运用比较法分析事例 • (论点:个人的品质和心理决定成败) • 2000年奥运会上,面对枪靶,44岁“高龄” 的王义夫在最后关头显示出过人的老练,终于用 金牌洗雪了亚特兰大奥运会的遗憾。而英国网球 运动员亨曼虽然一直保持在世界一流选手的行列 之中,但从未拿过一项大满贯赛事冠军。同样是一 流高手,结果却大相径庭,究其原因是个人的品 质和心理起了关键的作用。
参考分析:王义夫因为有了顽强的意志和惊人的镇定,所以在一枪 失准的情况下,能快速调整心态,重振旗鼓,在下面的几次射击中 打出最好的成绩,赢得了金牌。而英国网球运动员亨曼却因为往往 在最后关头丧失了意志力,结果惨败连连,留下了太多的遗憾。Fra bibliotek小试牛刀:
• 运用上面的方法对下面的事实论据进行分析 化危机为转机要有必胜的勇气,不沉沦,不堕落。 楚汉相争之初,刘邦和项羽力量相差悬殊,面对 “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楚霸王,面对兵力几倍于 自己的楚军,刘邦可谓危机四伏,尤其是杀气腾 腾的“鸿门宴”,更可谓鬼门关。但刘邦面对危 机从容不迫,冷静应对,谋臣运筹帷幄,誓死护 主。在不利的条件下,一步步变被动为主动。而 • •
对比分析法
• 例2 观点:人性的光辉与黯淡 • 汶川大地震,展现了人性的美丽光辉,也 折射出极少数人人性的黯淡。在南京,一 位衣衫褴褛的乞讨老人在捐出5元钱后,又 找遍身上乞讨来的零钱到银行兑换了一张 百元现钞,放进了募捐箱。与之相反的是, 有极少数人,哄抢救灾物资,甚至将其作 为商品高价出售;有些人利欲熏心,居然 盗卖受灾婴儿……一个靠乞讨为生的老人, 当废墟下的生命更需要帮助时,他把赖以 生存的105元全数捐出,人性的善良在这一 刻闪烁出最明亮的光芒。而这极少数人, 他们把利益建立在别人的生命之上,他们 丑陋的人性践踏了人类的良知,势必受到 谴责。

• 把正面论据(或观点)与反面论据(或观 点)对照起来分析。 正反分析,对比鲜明, 能起到证明观点、深化观点的作用。 • 基本格式 • 事例(正)﹢过渡议论﹢事例(反) • 事例(正) ﹢事例(反) ﹢比较议论 • 关键:找准事例(紧扣论点,做法不同, 结果相反),必须从正反两方面紧扣论点 讨论
• 立意说明 • 在艰苦的环境中,即使你不具备大 多数人能生存的条件,但是,如果你能 够一心一意地扎根深处,能够耐得住寂 寞坚持不懈的追求,能够一点一滴地积 蓄力量,你一样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 •
入,可给予发展等级加分。
• 根据材料我们可以看出,这种叫依米的小 花有三大特点,这正是立意的基本角度, 由此联系人生我们可以得出相应立意: • 〖特点一〗“它的根,却只有一条, 蜿蜒盘曲着插入地底深处” • 1、扎根深处可成正果(可成/方成, 如写“方成”过于绝对,不切合题意) • 2、专一也是一种成功的品质 • 3、与其广博不如精深
范文:勤能补拙
勤能补拙。就拿我国明代的张溥来说,他小时候很 “笨”,别人读一会儿就能背下来的东西,他往往要读几 十遍才能背下来。但是,他并没有灰心,每拿到一篇文章, 先认真抄一遍,校正好,再大声朗读一遍,然后烧掉,接 着再抄。这样,一篇文章往往要 抄六七遍。后来,他逐渐 变得文思敏捷,出口成章。26岁写下了名扬天下的《五人 墓碑记》。 • 相反,仲永5岁就能赋诗,可谓天赋出众。凭着聪明, 他父亲带他四处作诗炫耀。仲永再也不思进取,长大以后, 他变得庸庸碌碌,"泯然众人矣"! • 不难看出,张溥虽然很“笨”,但他肯勤学苦练,正是 勤学苦练才使他的文思变得逐渐敏捷起来,26岁就写下了 名扬天下的《五人墓碑记》;而仲永虽然天赋出众,但他 后来不思进取,不能做到勤学苦练,因此,长大以后他变 得庸庸碌碌,“泯然众人矣”! 由此可见,尽管先天智力因 素的差异不可否认,但后天的勤奋则能弥补先天智力上的 不足。
课题:
事实分析
——
正反对比分析法
典型的议论段包括如下五个层次:
摆论点---解说论点---举例---分析论据---小结论点
篇幅约占全段1/2
论证段落应该依次包含如 下五种功能不同的句子:观 点句、阐释句、材料句、分 析句、结论句。
• 例1:(正反两例对比:刘备之子阿斗与唐太宗李世民) • 自古以来,一个朝代和一个国家的兴亡,首先在于 为人君者自身素质的高低和行为的好坏。正所谓“上梁 不正下梁歪”,如果一个国君无德无能,行为不正,他 的臣子又能好到哪儿去呢?如此一批人去治理国家,他 们的国家还能强盛吗?反之,一个国君德才兼备,则其 国家之强盛就指日可待了。大家都知道,刘备之子阿斗, 不仅平庸无能,而且整天不务正业,一会儿吃喝玩乐, 一会儿又斗蟋蟀去了,真是枉费了他父亲白帝城托孤的 一片苦心,也枉费了孔明尽力辅佐的几番汗水。后来蜀 灭,阿斗难道不应该负有主要责任吗?后人称之为“扶 不上墙的烂泥”,此言得之。太宗李世民聪慧过人,一 世英明,“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又得 魏征等贤臣辅佐,如鱼得水,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 正因为如此,才有后人盛赞的“贞观之治”。这一些都 说明当神器之重者对于一个国家的兴亡起着重要作用。
• 化危机为转机要有必胜的勇气,不沉沦,不 堕落。楚汉相争之初,刘邦和项羽力量相差 悬殊,面对“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楚霸王, 面对兵力几倍于自己的楚军,刘邦可谓危机 四伏,尤其是杀气腾腾的“鸿门宴”,更可 谓鬼门关。但刘邦面对危机从容不迫,冷静 应对,谋臣运筹帷幄,誓死护主。在不利的 条件下,一步步变被动为主动。而项羽却刚 愎自用,谋臣不能施其谋,武士不能效其力, 一次次坐失良机,反而变主动为被动。“宜 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正是对 这一道理的最好诠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