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烹调技术》教案
《中餐烹调技术》教案设计

食材选择与处理: 新鲜度、季节性、 地域特色等要素, 以及食材的储存、 清洗、加工等处 理技巧
烹调原料的识别与选择
介绍各种烹调原料的特点和用途
介绍常见烹调原料的品质鉴别和保 存方法
பைடு நூலகம்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讲解如何根据菜肴的要求选择合适 的原料
强调烹调原料安全卫生的重要性
烹调器具的认识和使用
示范操作法
定义:通过教师的示范操作,让学生直观了解烹调技术的过程和要点 目的: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烹调方法和技巧,提高实操能力
步骤:教师先进行示范,讲解操作要领,然后让学生模仿操作,教师给予指导与纠正
适用范围:适用于中餐烹调技术等实操性较强的课程
小组讨论法
定义:小组讨论法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讨论、交流、合作等方式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
炒锅:介绍炒锅的种类、功能和使用方法,如何选择合适的炒锅。 蒸锅:介绍蒸锅的构造、使用技巧和注意事项,如何保证蒸菜的营养和口感。 压力锅:介绍压力锅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如何利用压力锅快速烹调食物。 烤箱:介绍烤箱的种类、功能和使用方法,如何利用烤箱烘焙面点、烤制肉类等。
中餐烹调技巧和方法
讲授新课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中餐烹调的基本技术和技巧 教学内容:介绍中餐烹调的常用食材、调料和烹调方法 教学步骤:讲解、示范、学生实践、反馈与纠正 教学难点与重点:掌握火候、调味和搭配技巧
巩固练习
练习题目:根据所 学知识,设计一道 中餐菜品
练习目的:巩固所 学烹调技术,提高 实际操作能力
练习方式:学生分 组进行,每组完成 一道菜品
特点:强调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够亲自动手练习,加深对烹调技术的理解和掌握
《中式烹调工艺》教案

《中式烹调工艺》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式烹调的基本工艺和技巧。
2. 掌握中式烹调中的火候、刀工、调味等关键技术。
3. 培养学生的烹饪兴趣,提高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中式烹调的基本工艺简介烹饪工具与设备食材的加工与处理2. 刀工技巧切、剁、刮、撕等刀法刀工的基本要求与练习3. 火候掌握火候的分类与作用各种烹饪方法的火候控制4. 调味技巧基本调料的认识与使用调味品的搭配与运用5. 烹饪实例演示家常菜肴的制作演示宴席菜肴的制作演示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式烹调的基本工艺、技巧和理论知识。
2. 演示法:展示刀工、火候掌握和调味技巧等。
3. 实践法:学生动手操作,制作菜肴。
4. 互动法:学生提问、讨论,分享烹饪心得。
四、教学环境1. 教室:配备投影仪、白板等教学设备。
2. 厨房:具备足够的烹饪设备、食材和工具。
五、教学评价1. 学生理论知识考核:包括课堂提问、书面测试等。
2. 学生动手能力考核:制作菜肴的质量、创意和口味。
3. 学生综合评价:课堂表现、团队协作和烹饪心得分享。
六、教学准备1. 教材:《中式烹调工艺》教材或相关烹饪书籍。
2. 教案:详细的教学计划和指导。
3. 食材:新鲜的蔬菜、肉类、海鲜等。
4. 工具:刀具、烹饪器材、调料等。
5. 设备:投影仪、白板、音响等。
七、教学进程1. 课前准备:检查食材和工具,确保教学顺利进行。
2. 课堂讲解:讲解中式烹调的基本工艺和技巧。
3. 演示环节:展示刀工、火候掌握和调味技巧等。
4. 实践操作:学生动手制作菜肴,教师巡回指导。
5. 互动环节:学生提问、讨论,分享烹饪心得。
八、教学拓展1. 组织烹饪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2. 参观餐馆厨房:了解中式烹调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3. 邀请厨师讲座:分享职业厨师的经验和技巧。
4. 开展烹饪社团:鼓励学生课外交流和实践活动。
九、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建议的意见。
《中餐烹调技术》教案

《中餐烹调技术》教案.doc一、教案简介本教案旨在系统地介绍中餐烹调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实用技巧,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中餐烹调的基本方法,了解中餐食材的特性,培养学生具备独立烹调中餐的能力。
教案内容共分为十五个章节,本部分为第一至第五章节。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中餐烹调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掌握中餐烹调的基本方法和技术3. 熟悉中餐食材的特性及运用4.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三、教学内容第一章:中餐烹调概述1.1 中餐烹调的基本概念1.2 中餐烹调的特点与魅力第二章:厨房工具与设备2.1 常用厨房工具介绍2.2 厨房设备的维护与使用第三章:食材处理技术3.1 食材的选购与保存3.2 食材的切割与加工第四章:烹调基本技法4.1 炒4.2 炖4.3 烧4.4 蒸4.5 煮第五章:火候与调味5.1 火候的掌握5.2 调味的原理与技巧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餐烹调的基本概念、技法和原理。
2. 演示法:现场演示食材处理和烹调过程。
3. 实践法:学生动手操作,体验烹调过程。
4. 互动法:分组讨论,分享心得体会。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餐烹调基础知识的掌握。
2. 实践操作:评价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技能水平。
3. 作品展示:欣赏学生创作的中餐菜品,评价其烹饪技艺。
4. 小组评价:互相评价,共同进步。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中餐烹调技术》2. 厨房工具与设备:刀具、锅具、砧板等3. 食材:肉类、蔬菜、海鲜等4. 演示视频:优秀中餐烹调技艺视频素材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章:2课时2. 第二章:2课时3. 第三章:3课时4. 第四章:4课时5. 第五章:2课时八、课后作业1. 复习课堂知识,总结学习中餐烹调的要点。
2. 观察家庭或餐馆的中餐烹调过程,分析其技法与特点。
3. 尝试运用所学知识,为家人烹制一道中餐菜品,分享烹饪心得。
六、第六章:烹调技法拓展6.1 煎6.2 炸6.3 烤6.4 蒸馏6.5 冷菜制作七、第七章:地方特色菜系7.1 川菜7.2 粤菜7.3 鲁菜7.4 苏菜7.5 浙菜八、第八章:中餐宴会设计8.1 宴会主题与布局8.2 菜单设计8.3 烹调流程与服务九、第九章:食材搭配与营养均衡9.1 食材的营养成分9.2 食材的搭配原则9.3 营养均衡的烹饪方法十、第十章:中餐创新与烹饪艺术10.1 中餐创新的意义与方法10.2 烹饪艺术的表现形式10.3 烹饪美学与饮食文化十一、教学方法与评价6. 教学方法:6.1 讲授法:讲解烹调技法的原理与要点。
《中式烹调技术》教案

《中式烹调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中式烹调的基本概念、烹饪原理和常用烹饪技法。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熟练掌握中式烹调的基本操作技能,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菜品制作。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传统烹饪文化,提高对美食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节:中式烹调概述介绍中式烹调的基本概念、特点和烹饪原则讲解烹饪中的火候、调味和刀工等基本技巧2. 第二节:烹饪原料与设备介绍常用的烹饪原料及其特性讲解烹饪设备的用途和正确使用方法3. 第三节:刀工技法讲解刀工的基本刀法(切、剁、片、刮等)演示刀工技巧,并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4. 第四节:食材加工讲解常见食材的加工方法(肉类、蔬菜、海鲜等)演示食材加工技巧,并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5. 第五节:烹调技法概述介绍常用烹调技法(炒、炖、烧、煮等)讲解烹调原理,并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中式烹调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巧。
2. 采用演示法,展示烹饪操作过程,并指导学生实践操作。
3. 采用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提问、讨论和分享烹饪经验。
四、教学评价1. 课堂练习:学生完成指定的烹饪操作任务,评价其操作熟练程度。
2. 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烹饪作品,评价其味道、色泽、造型等方面。
3. 学生互评: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促进彼此的交流和学习。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中式烹调技术》教材或相关资料。
2. 烹饪设备:炉灶、炒锅、刀具、砧板等。
3. 烹饪原料:肉类、蔬菜、海鲜等。
4. 教学视频:演示烹饪操作过程的视频资料。
六、第六节:炒的技法与运用讲解炒的原理和技巧,包括生炒、熟炒、滑炒等演示炒菜的整个过程,并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分析炒菜时油温的控制、火候的把握和调料的加入时机七、第七节:炖的技法与运用讲解炖的原理和技巧,包括红烧、清炖、炖汤等演示炖菜的整个过程,并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强调炖菜时食材的准备、火候的控制和调料的搭配八、第八节:烧的技法与运用讲解烧的原理和技巧,包括干烧、红烧、烧汁等演示烧菜的整个过程,并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讨论烧菜时食材的选择、调料的运用和烹饪时间的掌控九、第九节:煮的技法与运用讲解煮的原理和技巧,包括白煮、滚煮、慢煮等演示煮菜的整个过程,并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探讨煮菜时水量的控制、火候的调整和食材的先后顺序十、第十节:中式烹调实践与创新引导学生进行中式烹调实践,选择合适的技法制作菜品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进行菜品的创新与改良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分享和交流,讨论烹饪心得和技巧提升六、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炒、炖、烧、煮等烹饪技法的原理和技巧。
《中式烹调技术》教案

《中式烹调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式烹调的基本概念、工具和设备。
2. 掌握中式烹调的基本技巧,如刀工、火候、调味等。
3. 学会制作常见的中式菜肴,如红烧肉、鱼香茄子、宫保鸡丁等。
4. 培养学生的烹饪兴趣和动手能力,提高饮食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节:中式烹调概述教学重点:了解中式烹调的基本概念、特点和作用。
教学难点:中式烹调与其他烹饪方式的区分。
2. 第二节:中式烹调工具和设备教学重点:掌握中式烹调常用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不同工具和设备的功能及正确使用。
3. 第三节:刀工技巧教学重点:学会刀工的基本刀法,如切、剁、刮等。
教学难点:刀工技巧的熟练运用。
4. 第四节:火候掌握教学重点:了解火候的分类和掌握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食材特性合理控制火候。
5. 第五节:调味技巧教学重点:掌握中式调味的基本原则和常用调料。
教学难点:调味的创新和搭配。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中式烹调的基本概念、技巧和菜肴制作方法。
2. 采用演示法,展示菜肴制作过程,让学生直观地学习。
3.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菜肴,提高操作能力。
4. 采用互动法,鼓励学生提问、分享烹饪心得,促进师生交流。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掌握中式烹调的基本概念、工具和设备。
2. 学生能灵活运用刀工、火候和调味技巧,制作出美味的中式菜肴。
3. 学生具备一定的烹饪创新能力和饮食文化素养。
五、教学资源1. 教案、课件、教材等教学资料。
2. 中式烹调工具和设备(如刀具、炉灶、锅具等)。
3. 食材、调料等烹饪原料。
4. 烹饪演示视频或图片。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中式菜肴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中式烹调技术》的学习。
2. 讲授中式烹调的基本概念、特点和作用,让学生对中式烹调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 演示中式烹调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方法,讲解不同工具和设备的功能及正确使用。
4. 讲授刀工技巧,示范基本刀法,如切、剁、刮等,并让学生亲自动手练习。
中式烹调技艺第一章教案

1、首先从广东地域特点、历史人文知识出发,导入新课。
2、让学生看自己收集的广东名菜图片(互相交换),先自己总结广东菜特点,教师加以提炼:兼容并蓄、用料广博。
3、教师出示广东菜的一些调料:鱼露、柱侯酱、沙茶酱、ok酱,每种装一小碟,用牙签让学生品尝,教师提问:这些调料的味道与本地常用调料有何不同?总结出广东菜另外特点:口味清鲜、方法独特。
4、教师简单回顾1到2个学生做过的广东菜,从理论到实践,最后回到理论:看教材附带的课件光盘中广东风味篇,纵向加深印象。
5、教师简述其他三大菜系风味特点,与广东风味流派加以比较,横向理解掌握。
6、教师指出广东风味演变轨迹:广东风味历史,以及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广东风味开始风靡全国,主要原因是广东地区经济起飞,广东菜善于学习借鉴,引导学生明了菜系发展的内在原因,再结合本地菜式现状请一到两个学生谈谈想法(由知识理论升华到责任、事业心)。
7、简述中国烹饪的博大(包容各种风味流派),激发学生热爱烹饪事业,继承、发展创新祖国的传统烹调技艺(引向高潮)。
8、作业布置,小结:(表扬学生思维活跃)
作业布置
写一篇小文章(200字左右):从广东菜的发展我看到……
课题
第一章中式烹调概述
第二节中式菜肴的特点及风味流派
之广东风味菜
课型
讲授课(1课时)
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中式菜肴之广东风味流派相应知识
使学生热爱烹饪事业,继承、发展、创新祖国的传统烹调技艺
教学重点Biblioteka 广东风味流派特点教学难点将广东风味流派相应知识与激发学生热爱烹饪事业、并有实际应用有机结合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收集广东名菜图片(每人3到5张)
《中式烹调工艺》教案

《中式烹调工艺》教案第一章:中式烹调概述1.1 教学目标1.1.1 了解中式烹调的定义和发展历程1.1.2 掌握中式烹调的基本原则和特点1.1.3 了解中式烹调的主要技法和刀工技巧1.2 教学内容1.2.1 中式烹调的定义和发展历程1.2.2 中式烹调的基本原则和特点1.2.3 中式烹调的主要技法和刀工技巧1.3 教学方法1.3.1 讲授法:讲解中式烹调的定义、发展历程、基本原则和特点1.3.2 演示法:演示中式烹调的主要技法和刀工技巧1.3.3 实践法:学生动手练习中式烹调技法和刀工技巧1.4 教学评估1.4.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式烹调的定义、发展历程、基本原则和特点的理解程度1.4.2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动手练习中式烹调技法和刀工技巧时的表现第二章:食材选择与处理2.1 教学目标2.1.1 了解中式烹调中常用食材的种类和特点2.1.2 掌握食材的处理方法和技巧2.1.3 了解食材的搭配原则和技巧2.2 教学内容2.2.1 中式烹调中常用食材的种类和特点2.2.2 食材的处理方法和技巧2.2.3 食材的搭配原则和技巧2.3 教学方法2.3.1 讲授法:讲解中式烹调中常用食材的种类、特点、处理方法和搭配原则2.3.2 演示法:演示食材的处理方法和技巧2.3.3 实践法:学生动手练习食材的处理方法和技巧2.4 教学评估2.4.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式烹调中常用食材的种类、特点、处理方法和搭配原则的理解程度2.4.2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动手练习食材的处理方法和技巧时的表现第三章:烹调技法之一——炒3.1 教学目标3.1.1 了解炒的定义和特点3.1.2 掌握炒的基本技法和要领3.1.3 学会炒的适用食材和口味搭配3.2 教学内容3.2.1 炒的定义和特点3.2.2 炒的基本技法和要领3.2.3 炒的适用食材和口味搭配3.3 教学方法3.3.1 讲授法:讲解炒的定义、特点、基本技法和要领3.3.2 演示法:演示炒的技法和口味搭配3.3.3 实践法:学生动手练习炒的技法和口味搭配3.4 教学评估3.4.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炒的定义、特点、基本技法和要领的理解程度3.4.2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动手练习炒的技法和口味搭配时的表现第四章:烹调技法之二——炖4.1 教学目标4.1.1 了解炖的定义和特点4.1.2 掌握炖的基本技法和要领4.1.3 学会炖的适用食材和口味搭配4.2 教学内容4.2.1 炖的定义和特点4.2.2 炖的基本技法和要领4.2.3 炖的适用食材和口味搭配4.3 教学方法4.3.1 讲授法:讲解炖的定义、特点、基本技法和要领4.3.2 演示法:演示炖的技法和口味搭配4.3.3 实践法:学生动手练习炖的技法和口味搭配4.4 教学评估4.4.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炖的定义、特点、基本技法和要领的理解程度4.4.2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动手练习炖的技法和口味搭配时的表现第五章:烹调技法之三——烧5.1 教学目标5.1.1 了解烧的定义和特点5.1.2 掌握烧的基本技法和要领5.1.3 学会烧的适用食材和口味搭配5.2 教学内容5.2.1 烧的第六章:烹调技法之四——蒸6.1 教学目标6.1.1 了解蒸的定义和特点6.1.2 掌握蒸的基本技法和要领6.1.3 学会蒸的适用食材和口味搭配6.2 教学内容6.2.1 蒸的定义和特点6.2.2 蒸的基本技法和要领6.2.3 蒸的适用食材和口味搭配6.3 教学方法6.3.1 讲授法:讲解蒸的定义、特点、基本技法和要领6.3.2 演示法:演示蒸的技法和口味搭配6.3.3 实践法:学生动手练习蒸的技法和口味搭配6.4 教学评估6.4.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蒸的定义、特点、基本技法和要领的理解程度6.4.2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动手练习蒸的技法和口味搭配时的表现第七章:烹调技法之五——煮7.1 教学目标7.1.1 了解煮的定义和特点7.1.2 掌握煮的基本技法和要领7.1.3 学会煮的适用食材和口味搭配7.2 教学内容7.2.1 煮的定义和特点7.2.2 煮的基本技法和要领7.2.3 煮的适用食材和口味搭配7.3 教学方法7.3.1 讲授法:讲解煮的定义、特点、基本技法和要领7.3.2 演示法:演示煮的技法和口味搭配7.3.3 实践法:学生动手练习煮的技法和口味搭配7.4 教学评估7.4.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煮的定义、特点、基本技法和要领的理解程度7.4.2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动手练习煮的技法和口味搭配时的表现第八章:中式烹调中的调味技巧8.1 教学目标8.1.1 了解中式烹调中调味的基本原则8.1.2 掌握常用调味料的种类和用法8.1.3 学会调味技巧和口味的搭配8.2 教学内容8.2.1 中式烹调中调味的基本原则8.2.2 常用调味料的种类和用法8.2.3 调味技巧和口味的搭配8.3 教学方法8.3.1 讲授法:讲解调味的基本原则、常用调味料的种类和用法以及调味技巧和口味的搭配8.3.2 演示法:演示调味技巧和口味的搭配8.3.3 实践法:学生动手练习调味技巧和口味的搭配8.4 教学评估8.4.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调味的基本原则、常用调味料的种类和用法以及调味技巧和口味的搭配的理解程度8.4.2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动手练习调味技巧和口味搭配时的表现第九章:中式烹调中的摆盘艺术9.1 教学目标9.1.1 了解中式烹调中摆盘的意义和作用9.1.2 掌握摆盘的基本技巧和原则9.1.3 学会创意摆盘和餐具搭配9.2 教学内容9.2.1 中式烹调中摆盘的意义和作用9.2.2 摆盘的基本技巧和原则9.2.3 创意摆盘和餐具搭配9.3 教学方法9.3.1 讲授法:讲解摆盘的意义、作用、基本技巧和原则9.3.2 演示法:演示创意摆盘和餐具搭配9.3.3 实践法:学生动手练习创意摆盘和餐具搭配9.4 教学评估9.4.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摆盘的意义、作用、基本技巧和原则的理解程度9.4.2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动手练习创意摆盘和餐具搭配时的表现第十章:中式烹调的综合实践10.1 教学目标10.1.1 掌握中式烹调的综合实践能力10.1.2 学会设计中式菜肴的烹饪流程10.1.3 能够独立完成中式菜肴的制作10.2 教学内容10.2.1 中式烹调的综合实践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中式烹调的定义、发展历程、基本原则和特点。
《中式烹调工艺》教案

《中式烹调工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中式烹调的基本工艺和技巧;(2)掌握中式烹调常用刀法和烹饪方法;(3)了解中式烹调中的调味品和调料使用。
2. 技能目标:(1)能够熟练运用刀法进行食材加工;(2)能够运用烹饪方法制作出美味的中式菜肴;(3)能够合理搭配调味品和调料,提升菜肴口感。
3. 情感目标:培养对中式烹调工艺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章节一:中式烹调概述(1)中式烹调的定义和发展历程;(2)中式烹调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2. 章节二:刀法技巧(1)刀的种类和用途;(2)常用刀法及其运用;(3)食材的切割技巧。
3. 章节三:烹饪方法(1)炒、炖、煮、蒸、烤等烹饪方法的介绍;(2)各种烹饪方法的适用食材和操作要点;(3)烹饪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 章节四:调味品和调料(1)常用调味品和调料的分类及作用;(2)调味品的搭配和使用方法;(3)调料的选购和保存。
5. 章节五:食材加工与处理(1)肉类、海鲜、蔬菜等食材的加工方法;(2)食材处理的技巧和注意事项;(3)厨房卫生和安全知识。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式烹调的基本概念、技巧和方法;2. 演示法:展示刀法技巧、烹饪方法及食材加工;3. 实践操作:学生动手操作,实践所学知识;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心得,互相学习。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纪律、参与度等;2. 实操考核:评价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3. 作品评价:评价学生制作菜肴的口感、外观、创意等;4. 小组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贡献。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中式烹调工艺》教材;2. 教具:刀具、烹饪器材、食材等;3. 课件:制作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4. 视频资源:播放相关烹饪视频,供学生学习和参考。
六、章节六:中式烹饪技法之炒1. 教学目标:(1)了解炒的定义和适用食材;(2)掌握炒的基本技巧和注意事项;(3)能够独立完成炒菜的制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式烹调技术》教案烹饪教研组第一章烹饪技术概述[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烹饪技术的含义,理解我国菜肴的特点和我国菜的组成。
[教学重点]我国菜肴的特点[教学难点]我国菜肴的特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新授(一)烹饪技术的内涵1.烹饪技术的含义烹饪技术在使用上,是指菜肴的制作技术。
烹饪技术包括烹调技术和面点技术。
2.烹饪技术和面点技术3.烹饪技术的工艺特点(二)我国菜肴的特点1.选择原料广,制作精细2.制作方法多,随意性大3.调味灵活,口味突出4.风味特色多、地方性强5.搭配合理、营养丰富(三)我国菜的组成1.地方风味1) 山东菜2) 四川菜3) 广东菜4) 江苏菜2.民族风味1) 清真菜2) 朝鲜菜3.素菜特点:1) 选料应时,并以烤麸、素鸡、腐衣、豆腐、粉皮为主要原料。
2) 制作考究,技术精湛。
4.宫廷菜特点:1) 用料广泛、珍贵猎奇2) 讲究菜肴的造型3) 菜名寓以吉祥富贵4) 餐具华贵独特5.官府菜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的达官贵族家庭所使用的菜肴。
三、小结本章讲述了烹饪技术的内涵,我国菜肴的特点,我国菜的组成四、布置作业1.简述我国菜肴的特点2.简述素菜的特点3.简述宫廷菜的特点第二章刀工技术[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刀工的作用,掌握刀工的基本要求,掌握各种刀法及原料的成型方法[教学内容]刀工技术[教学重点]直刀法,平刀法[教学难点]花形原料的切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新授(一)刀工的基本作用及基本要求1.刀工的作用1) 便于烹调和饮食2) 可使菜肴的外形千姿百态2.刀工的基本要求1) 必须掌握原料的不同特性2) 必须使改刀后的原料整齐划一,清爽利落。
3) 必须与烹调方法相适应4) 操作姿势必须准确(二)刀法1.直刀法1) 切2) 剁3) 坎2.平刀法3.斜刀法4.锲刀法(三)原料的成型方法1.片1) 切法2) 片法2.块1) 切法2) 砍法3.丝与条4.段5.丁、粒、末6.茸7.花形原料的切法1) 麦穗花刀2) 菊花花刀3) 梳子花刀4) 荔枝花刀5) 蓑衣花刀6) 卷筒花刀7) 牡丹花刀8) 斜双十字花刀9) 多十字花刀10) 柳叶花刀11) 一字花刀三、小结本章学习了刀工的基本作用及基本要求,刀法,原料的成型方法四、布置作业1、刀工的基本要求有哪些?2、练习各种刀法3、练习原料的成型方法第三章原料的初步加工技术[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蔬菜初加工的要求,理解蔬菜初加工的方法,理解鱼类初步加工的工序,掌握整鱼出肉出骨的方法,理解贝、虾、蟹及其它水产品的初步加工,理解家禽初步加工的工序,掌握家禽整料出骨的步骤,了解家禽初步加工的洗涤方法,理解鸡、猪、牛、羊肉的分档取料及用途[教学内容]原料的初步加工技术[教学重点]蔬菜、鱼类、家禽初步加工的工序[教学难点]整鱼出肉出骨的方法,家禽整料出骨的步骤[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新授(一)蔬菜的初步加工1.蔬菜初加工的要求1) 摘除不可食的部分2) 去掉污物3) 要先洗后切4) 注意器皿的卫生5)要随用随加工6) 厉行节约2.蔬菜初加工的方法1) 叶菜类2) 根菜类3) 瓜果类4) 豆类5) 花菜类(二)水产品的初步加工1.鱼类的初步加工1) 刮鳞2) 去鳃3) 去内脏4) 洗涤2. 鱼类初步加工的实例1) 黄鱼2) 鲥鱼3) 鲳鱼4) 带鱼5) 鲨鱼6) 鲤鱼7) 鲶鱼3.鱼出肉出骨的方法1) 出肉的方法2) 整鱼出骨A.口除法B.背除法4.贝、虾、蟹及其它水产品的初步加工1)贝类2) 虾类3) 蟹类4) 甲鱼5) 鳝鱼(三)家禽的初步加工1.宰杀2.褪毛3.开膛取内脏4.内脏洗涤5.家禽的整料出骨1) 划开颈皮,斩断颈骨2) 出翅膀骨3) 出躯干骨4) 出鸡腿骨5) 翻转鸡皮(四)家畜的初步加工1.盐醋搓洗法2.里外翻洗法3.刮剥法4.漂洗法5.灌水冲洗法(五)分档取料1.鸡的分档取料及用途1) 脊背2) 鸡腿肉3) 胸脯和里脊肉4) 翅膀5) 鸡爪6) 鸡头7) 鸡脖2. 猪肉的分档取料及用途1) 前槽2) 腰排3) 后秋3.牛肉的分档取料及用途1) 牛头2) 牛尾3) 上脑4) 前腿5) 颈肉6) 前腱子7) 脊骨8) 腑肋9) 胸脯10) 米龙11) 里仔盖12) 仔盖13) 后腱子4.羊肉的分档取料及用途1) 羊头2) 羊尾3) 前腿4) 颈肉5) 脊背6) 肋条7) 胸脯8) 后腿9) 前腱子10) 后腱子三、小结本章讲述了蔬菜初加工的要求和方法,水产品、家禽、家畜的初步加工以及分档取料四、布置作业1、简述蔬菜初加工的要求2、练习鱼类初步加工3、练习整鱼出肉出骨4、练习家禽初步加工5、简述家禽整料出骨的步骤第四章干货原料的泡发技术[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干货原料的泡发要求,掌握干货原料的泡发方法[教学内容]干货原料的泡发技术[教学重点]水发、油发[教学难点]水发、油发[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新授(一)干货原料的泡发要求1、熟悉原料的产地和性质2、掌握干货泡发的各种方法3、要了解泡发过程中相关的因素4、要选择合适的容器(二)干货原料的泡发方法1. 水发1) 冷水发2) 温水发3) 沸水发2. 油发1) 油汆2) 水浸3) 漂洗3. 碱发1) 碱发工序:水洗、碱液浸泡、漂洗2) 碱液配制4. 盐发5. 火发(三)干货原料的泡发实例1. 燕窝的泡发2. 鱼翅的泡发3. 熊掌4. 海参的泡发5.鱼肚的泡发6. 鱿鱼泡发7. 鲍鱼的泡发8. 鱼皮、鱼唇的泡发9. 明骨的泡发10. 海蜇的泡发11. 不干杯的泡发12. 乌鱼蛋的泡发13. 哈士蟆的泡发14. 冬菇、口蘑的泡发15. 猴头蘑的泡发三、小结本章讲述了干货原料的泡发要求,干货原料的泡发方法,干货原料的泡发实例四、布置作业练习:水发、油发、碱发、盐发、火发第五章食品雕刻技术[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食品雕刻的意义,了解食品雕刻的工具,理解食品雕刻的表现方式,掌握食品雕刻的刀法,了解食品雕刻的操作程序,了解雕刻品的使用与保管[教学内容]食品雕刻技术[教学重点]食品雕刻的刀法[教学难点]食品雕刻的表现方式,食品雕刻的刀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新授(一)食品雕刻的意义它是美化宴会,追求“美食”的一种造型艺术。
用寓意幽远,形态逼真,刀工精湛的雕刻品来点缀菜肴、装饰宴席,不仅衬托了宴席的主题,而且给宴会带来热烈的气氛,使宾主赏心悦目,得到物质与精神双重享受。
(二)食品雕刻的原料及工具1. 食品雕刻的原料1) 生原料A. 萝卜类B. 薯类C. 瓜类D. 水果类E. 其他蔬菜类2) 熟原料A.蛋类B.冻制品类C.糕类D.奶油类E.其它熟食类2.食品雕刻的工具1) 平口刀2) 凿刀3) 刻刀4) 特殊刀具5) 模具刀(三)食品雕刻的表现方式1、整雕2、浮雕1) 阳文雕刻2) 阴文雕刻3、镂空雕1) 浮面镂空雕2) 整体镂空雕4、组装雕刻5、叠花(四)食品雕刻的刀法1、切1) 直切2) 斜切2、削1) 直削2) 卷削3) 旋削3、刻1) 直刻2) 细线条斜刻3) 槽形斜刻4、挖5、凿6、模具刻(五)食品雕刻的操作程序1、食品雕刻的操作程序1) 选题2) 定型3) 选料4) 布局5) 雕刻2、食品雕刻操作实例(六)雕刻品的使用与保管1、雕刻品的使用1) 雕刻品在凉菜中的使用2) 雕刻品在热菜中的使用3) 雕刻品在宴席中的使用4) 雕刻品在宴会环境中的使用2、雕刻品的保管1) 清水浸泡法2) 矾水浸泡法3) 低温保管法4) 防腐剂溶液浸泡法三、小结本章讲述了食品雕刻的意义,食品雕刻的工具,食品雕刻的表现方式,食品雕刻的刀法,食品雕刻的操作程序以及雕刻品的使用与保管四、布置作业1、食品雕刻的表现方式有哪些?2、练习食品雕刻第六章配菜[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配菜的作用,重点掌握配菜的方法,理解配菜的基本要求,掌握菜肴的命名原则,理解菜肴的命名方法[教学内容]配菜[教学重点]配菜的方法,菜肴的命名方法[教学难点]配菜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新授(一)配菜的作用1、确定菜肴的质和量2、做菜肴的色、香、味、形基本确定3、确定菜肴的营养成分4、确定菜肴的成本5、丰富菜肴品种、促使菜肴多样化(二)配菜的方法1、质的配合2、量的配合1) 配主、辅料构成的菜肴2) 配主辅不分的多种料菜肴3) 配单一料的菜肴3、色泽的配合1) 顺色搭配2) 异色搭配4、香和味的配合1) 突出主料的香与味2) 弥补主料香与味的不足3) 冲淡主料的香与味5、形的配合6、营养的配合(三)配菜的基本要求1、要熟悉了解服务对象2、要熟悉和了解原料情况1)要熟悉原料的性能2)了解市场供应情况3)了解储存的情况3、必须掌握成本核算的方法4、配菜时辅料的种类不宜过多5、必须了解有关的营养卫生知识(四)菜肴的命名方法1、菜肴的命名原则1) 力求名实相符,见其名,知其菜,使菜名足以体现菜肴的特色或反映菜肴的全貌。
2) 力求雅致,不强牵附会,应通俗易懂,不可滥用词藻。
2、菜肴的命名方法1) 以烹调方法和主料命名2) 以主要调味品和主料命名3) 以菜肴的某一特点命名4) 以主、辅料的名称同烹调方法命名三、小结本章讲述了配菜的作用,配菜的方法,配菜的基本要求,菜肴的命名原则以及命名方法四、布置作业1、试述配菜时应从哪些方面入手2、简述配菜的基本要求3、简述菜肴的命名原则4、菜肴的命名方法有哪些?第七章火候[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火候的定义和作用,理解烹调中的传热方式,重点掌握烹调中传热介质的传热特点,了解火力的使用,理解掌握火候的基本要求[教学内容]火候[教学重点]水、油、蒸汽传热的特点[教学难点]烹调中的传热方式,水、油、蒸汽传热的特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新授(一)火候在烹调中的作用1、火候的定义广义的火候包括菜肴的成熟度和菜肴所达到的质地。
狭义的火候就是根据原料的性质,形态和菜肴质地的要求,给原料加热的量。
2、火候的作用1) 使菜肴原料发生质的变化2) 火候是构成菜肴属性的重要条件(二)烹调中的传热方式1、传导换热2、对流换热3、辐射换热(三)烹调中的传热介质1、水传热1) 水的主要物理性质2) 水传热的特点A. 水能形成均匀的温度厂,使原料受热均匀B. 有利于原料组织的分解形成酥烂的质地C. 不影响原料的本味D. 可以溶解成味物质,形成菜肴的味道E. 不利于形成菜肴的色泽F. 由于沸点低原料成熟的慢2、油传热1) 油传热的物理性质2) 油传热的特点A. 能形成均匀的温度场,使原料受热均匀B. 油的蓄热性能好,能满足烹调所需要的温度范围C. 有利于改变原料的色泽D. 有利于形成菜肴的香味E. 能形成外焦里嫩的特点F. 有利于形成菜肴的形状G. 能增加菜肴的营养价值3、蒸汽传热1) 蒸汽传热的方式2) 蒸汽传热的特点A. 蒸汽的温度范围大,有利于形成菜肴的质地B. 能保持菜肴的原汁原味C. 能保持菜肴的形状D. 原料不易入味(四)火力的使用1. 旺火2. 中火3. 小火4. 微火(五)掌握火候的基本要求1.要正确了解各种炉灶的性能1) 煤灶及供热特点2) 液化气灶及供热特点3) 煤气灶及供热特点4) 燃油灶及供热特点5) 电灶及供热特点6) 微波炉及供热特点2. 要掌握各种传热介质的传热特点3. 要掌握原料的性质和形状4. 要掌握各类菜肴的质地标准三、小结本章讲述了火候的定义和作用,烹调中的传热方式,重点讲述了烹调中传热介质的传热特点,火力的使用以及掌握火候的基本要求四、布置作业1、火候2、烹调中的传热方式有哪些?第八章烹调原料的初步热处理[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原料初步热处理的目的和要求,了解水焯的作用,掌握水焯的方法和打水焯的要求,了解过油的目的,掌握过油的方法,了解汽蒸的目的,掌握汽蒸的方法和操作要点,了解走红的目的,掌握走红的方法和操作要点[教学内容]烹调原料的初步热处理[教学重点]水焯、过油、汽蒸、走红的方法和操作要点[教学难点]水焯、过油、汽蒸、走红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新授(一)原料初步热处理概述1. 原料初步热处理的目的1) 去腥解腻,消除异味2) 杀菌消毒利于卫生3) 美化菜肴的色泽4) 使不同质地的原料同时成熟5) 缩短烹调时间2. 原料初步热处理的要求1) 根据原料的大小、老嫩掌握好初加热的时间2) 根据烹调的要求,掌握好加热的程度3) 根据原料的性质选择热处理的方法(二)水焯1. 水焯的作用1) 可使蔬菜的色泽更加鲜艳、质地脆嫩,并能除掉或减弱蔬菜中的苦、涩、辣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