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长治县二中张红星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特点

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史上的一件重大事件,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其思想对中国回世影响深远,在世界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至今仍然在世界各国广泛传播。其特点是内容庞杂,联系广泛,理论要求度高。

(2)教材的内容

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一课《孔子和老子》与第二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由于这两课都讲的是中国古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在时间上、内容上有链接性,所以作为复习课,这两课可并在一起复习学习,形成系统的学习体系,可以使学生系统的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发生、发展的全过程。

二、学情分析:

本校学生普遍学习基础薄弱,加之处在会考前的复习阶段,时间短,复习任务重。复习阶段,学生对重新学习的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如何达到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寻找既能提高复习效果,又能使学生对重新复习的知识不感到枯燥,就显得尤为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普遍对历史科知识存在极强的好奇心和探知欲,所以教学这节课内容要兼顾学生的趣味性、哲理性、探究性的综合运用,以此带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提升学习效果。

三、教学目标:

1. 知道诸子百家及其各自的思想主张。知识点要求牢固掌握,历史概念内涵要正确把握,特别要构建知识的整体性、结构性和系统性。

2. 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四、复习重点:诸子百家及其各自的思想主张。

五、复习难点:探究诸子百家思想的核心内涵和意义。

六、导学策略:

由现实生活中学生常见的问题入手,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然后引导学生依据学案设计的一系列问题或情境完成对本节课历史知识的自主学习和引深探究,最后再从学习历史的情境回归现实。

七、教学用具:多媒体

八、教学过程:(五个环节)

1、第一环节:教师展示问题,引发思维

(用多媒体展示案例)

最近咱们学校的学生公寓楼里脏乱差、浪费等问题比较严重,尤其是一些男生宿舍屡上红榜。尽管学校政教处屡屡通报批评,但一些宿舍的脏乱差现象和某些学生的浪费现象依然如故。请从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思想派别出发,分别给出解决办法。

儒家:_______法家:_______ 道家:_______墨家:_______

(这一环节问题在叫学生解答时,学生感觉难答。我及时引导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进入第二环节学习。)

2、第二环节:

学生识图,自学讨论归纳填写图表,达到温故知新。这是本节课的展开环节。主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表现为生生互动,为下阶段深入探讨打下基础。这一环节内容不难,学生能够独立完成。

学习内容如下:

(1)多媒体展示诸子百家代表人物图片:用你的“火眼金睛”能辨别出他们是谁吗?

(2) 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

时代派别代表人物思想主张地位或评价

春秋儒家道家

战国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兵家

3、第三环节:师生共同探究,深化思维

这是本课中心环节。既要师生互动,又要生生互动,师生围绕重难点共同探讨,二者的作用都充分体现。问题分四个回合展开。

(1)第一回合,学生回答:在你熟知的诸子百家中,你认为哪些学派的思想影响较大?简述理由。

这种判断学生容易得出。接着要进一步引深学生思考:“简述理由。”让学生各抒己见,提升思维层次。

(2)第二回合,思考讨论:百家争鸣的焦点有哪些?“诸子百家”有何共同的思想主张?

这两个问题让学生直接回答有些困难,毕竟学生基础差。这种情况下,采用提供材料的形式,引导学生探究,化难为易。

(阅读资料一)四大学派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孔子: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克己复礼;有教无类;性相近等。

孟子:仁政;民贵君轻;性善论等。

荀子:德主刑辅(礼法并用);民水君舟;性恶论;制天命而用之等。

老子:“道”是万物的本源;对立双方可互相转化;“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顺应自然等。

庄子:万物相对论和精神自由论等。

韩非子:依法治国;运用权术;君权至上(民轻君贵);性恶论等。

墨子:兼爱;非攻;节俭;尚贤等。

思考问题1:百家争鸣的焦点有哪些?(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下列提示,得出结论)

提示一:孔子“仁者,爱人”;孟子“民贵君轻”;荀子“民水君舟”;墨子“兼相爱”;韩非子:“民轻君贵”等。他们主要论述的是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提示二:孔子“德治”;孟子“仁政”;荀子“德主刑辅”;老庄“无为而治”;韩非子依法治国;墨子尚贤等。这些思想家的主张突出讨论的是如何治国。

提示三:荀子“制天命而用之”;老庄顺应自然等。他们讨论的是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提示四:孔子“性相近”;孟子“人性善”;荀子“人性恶”;韩非子“人性恶”等。这些主张主要探讨的是人的本性如何。

在师生共同探讨上述四个提示之后,教师引用名家观点加深学生对问题1的认识。

即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的观点:百家争鸣的核心问题就是两个:一个是如何治国,一个是如何做人。

(阅读材料二)

✧孔子:“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家无二主,尊无二上,示民有君主之别也”“天下有道,则礼乐征

伐自天子出”。董仲舒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同谊也。”

✧老子:“天下”统一于“道”。

✧孟子:“天下定于一。”

✧荀子:“四海之内若一家。”

✧庄子:“一心定而王天下。”

✧韩非子:“进兼天下”“一匡天下。”

✧墨子:“一同天下。”

思考问题2:以上材料反映了先秦诸子怎样的共同主张?

引导学生从提供的材料里面挖掘信息:天下大一统。

(3)第三回合,引深思考:“百家争鸣”是不是人文主义思想的兴起?是不是思想解放?

(第一问引导学生依据下列材料,分组讨论解答;第二问学生不难判断。)

材料一一般认为,人文主义就是以人为中心看问题,关注人,重视人,肯定人的价值和作用。

材料二在殷商时代,崇信鬼神是商人精神生活的主要内容,事奉鬼神是商王室的主要任务,而利用甲骨占卜是沟通鬼神与商王关系的重要手段。从殷墟甲骨卜辞所反映的情况来看,商王朝的大事小情,都要通过甲骨占卜来领悟商人诸神的神谕神命以决定事情的可行性。

材料三祖先崇拜在周初统治者的思想中最突出、最重要,《诗经.周颂》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周人的祖先之颂.这些被颂的祖先,作为宗庙祭祀对象,他们是神灵,但在历史上,他们又是实实在在的人.

(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探究,主要锻炼学生分析材料信息能力、提炼概括能力和思维的准确性。)(过渡)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的反映。让我们从这个角度探究一下百家争鸣的背景和意义。

4、第四环节:讨论:春秋战国时代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这种现象?百家争鸣体现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在哪?

解答第一问不难:让学生阅读第二课导言内容和课后“阅读与思考”材料,教师列出提示提纲,学生基本能解决。

背景提纲提示:经济——(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政治——(分封制)崩溃

思想——传统的(礼法秩序)受到猛烈冲击和(文化)的觉醒

社会——最根本原因(社会大变革)

阶级——(士)的崛起

解答第二问:让学生阅读第二课最后一段,概括归纳历史意义,这个问题容易解决。对百家争鸣的现实意义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展开讨论,教师加以提示,和学生一起归纳总结。

(总结)历史意义:1、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2、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现实意义: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

例如: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