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脱毒方法

合集下载

草莓病毒病的症状以及防治办法

草莓病毒病的症状以及防治办法

草莓病毒病的症状以及防治办法随着草莓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草莓病毒病的发生日益严重,导致植株生长不良、产量下降和品质下降。

因此,这种疾病逐渐引起了广大果农的关注,草莓被单体病毒感染,可见有时症状并不是非常明显,在草莓病毒症在复合侵染后,草莓主要表现为生长弱、退化、新叶膨胀不足、叶片小、无光泽、无绿色、发黄、收缩变形,会直接导致草莓果实少,果实小,产量低。

下面我们就来看下草莓病毒病症状主要有什么?还有就是怎么治草莓病毒病?1、草莓斑驳病毒这种病毒非常普遍,在很多草莓种植的过程中都会出现这种病毒。

如果只是单独的感染这种病毒的时候,症状并不是非常明显。

当它被其他病毒感染时,草莓植株会严重矮化,草莓植株的叶子也会变小,有褪绿斑点,叶子枯萎扭曲。

2、草莓轻型黄边病毒当病毒单独感染时,草莓植株会直接导致发黄,老叶变红,植株矮化,叶片边缘不规则,叶脉向下弯曲或当病毒稍微矮化和复合时整叶扭曲。

3、草莓镶脉病毒单独感染时没有明显症状。

合并感染后,静脉萎缩,叶子扭曲。

同时沿静脉形成黄白色或紫色的病斑。

另外草莓的植株出现的紫色的病斑,还有的植株极矮,匍匐茎发生减少,会直接草莓的产量以及品质直接下降。

4、草莓皱缩病毒这种病毒分布在世界各地,也是对草莓种植影响非常大的病虫害,用强毒株侵染草莓后,草莓植株会变矮,叶片产生不规则的黄色斑点,扭曲变形,匍匐茎数量减少,草莓的繁殖率会直线下降,果实变小。

如果草莓种植的时候,植株会严重矮化,然后与淡黄色边缘病毒混合,会直接影响草莓的产量,甚至完全丧失草莓产量。

怎么治草莓病毒病首先,无毒种苗的培育目前,草莓脱毒亲本品系的培育和繁殖是防治草莓病毒病的经济有效措施。

脱毒方法有热处理、茎尖分生组织培养、茎尖培养与热处理相结合、花药培养四种,其中花药培养效果最好。

其次,加强栽培管理,注意田间清洁卫生,及时清除草莓田田间的垃圾和杂草。

必要的时候要添加有机肥,合理施用化肥,促进草莓健康生长。

及时清除病株、清除病叶和破坏对预防或减少疾病的发生有一定的作用。

草莓脱毒技术研究进展

草莓脱毒技术研究进展

草莓脱毒技术研究进展
草莓的脱毒技术主要包括物理脱毒、化学脱毒和生物脱毒三种。

物理脱毒技术主要是通过超声波、冷冻、蒸汽等方式进行草莓的脱毒。

超声波脱毒是
将草莓放入含有适量水的容器中,利用高频率的超声波振动将水中的气泡爆破,产生局部
高温和高压力,从而达到杀灭细菌的目的。

冷冻脱毒是将草莓放在低温下,利用低温杀死
细菌。

蒸汽脱毒是将草莓放在蒸汽室中进行杀菌,这种方法不会污染水资源,所以比较受
欢迎。

化学脱毒技术是通过化学物质进行草莓的脱毒。

常用的化学脱毒剂包括过氧化氢、臭氧、次氯酸钠等。

这些化学物质可以杀死草莓表面的微生物以及在草莓表面形成保护层,
从而保证草莓的质量和安全性。

过氧化氢是最常用的化学脱毒剂之一,可以通过浸泡或喷
洒的方式进行脱毒。

生物脱毒技术是应用生物学原理进行草莓的脱毒。

常用的生物脱毒方法包括辐射杀菌、微波处理以及质子束辐射等。

辐射杀菌是将草莓暴露在一定的辐射剂量下杀死微生物。


波处理则是利用高频电磁波杀死细菌。

质子束辐射方法则是通过加速器将草莓暴露在质子
束中,达到杀菌的效果。

总之,草莓的脱毒技术已经在多个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

其中,物理脱毒和
化学脱毒技术比较成熟和普遍,可以用于商业生产。

而生物脱毒技术目前还存在技术难度
较大和成本高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无论采用哪种脱毒技术,都需要在不影
响草莓质量的情况下保证草莓的安全性,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脱毒草莓

脱毒草莓

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越靠根尖(root tip)、茎尖 (shoot tip)区病毒含量越低,在根尖、茎尖的顶端不 含病毒。 能量竞争,病毒核酸和植物细胞分裂时DNA合成均需要消 耗大量的能量,而分生组织细胞本身很活跃,其DNA合成 是自我提供能量自我复制,而病毒核酸的合成要靠植物 提供能量来自我复制,因而就得不到足够的能量,从而 就抑制了病毒核酸的复制。
草莓脱毒意义
单果加大
产量增加
商品性提高
三、草莓脱毒苗培养流程和工序

脱毒时,最好找出茎原基所
带叶原基的数目与生长点
(茎尖)大小的相关性,这
样在取材时就方便多了

茎尖越小对培养基的要求越 高,剥离技术要求越高,成 功率越低,挑茎尖培养大约 每100个成活60个。
茎尖培养
茎尖在显微镜下挑取, 大约0.1-0.3mm,如针尖 大小,从挑取茎尖培养 成苗需要3个月时间。
茎尖生长一个月后
试管苗批量培 养
试管苗生根后可 以炼苗驯化。
草莓病毒检测
茎尖苗的病毒检测很重要。目前有三种方法进行 草莓茎尖苗的病毒检测:目测法、指示植物嫁接检测 法、血清检测法。
脱毒草莓的血清学检测
血清鉴定(serological test)(抗原抗体反应):病毒抗血
清具有高度的专化性,因而可用于鉴定受感染而没有 症状的带毒植物。
危害园艺植物的病毒数目
植物种 类 染病毒种 植物种 类 类 染病毒种 植物种 类 类 染病毒 种类
菊花
19
矮牵 牛
5
葡萄
26
康乃馨
水仙 唐菖蒲 风信子 月季 天竺葵
11
4 5 3 10 5
马铃 薯 大蒜
豌豆 百合 柑橘 苹果

我国草莓脱毒研究进展

我国草莓脱毒研究进展
相 结台 。

无病 毒苗生产 的主要 方法有 : 高温 脱毒 法 、 茎尖 培养 脱毒 法 、 高温 和茎 尖 培养相结合 脱 毒法 、 花药 培
收 稿 U期 :[ I l 0 2X 0 2 )
2 茎 尖 培养 脱 毒
2 0世纪 8 代 初 , 兰 英ll邓 明 琴【 裘 文 0年 覃 6、 6 、
莓 轻 型 黄 边 病 毒 ( I ̄ E ) S IqV 、草 莓 斑 驳 病 毒 V
养 脱毒 法。为 了有 利 于 草莓 脱 毒菌 的生 产 , 将 我 现 国草莓 脱毒苗 的研究 现 状综述 如 下。
1 高温 脱 毒 法
高 温 脱毒 法 是利 用 病 毒 粒子 不 耐高 温 的特点 , 使 用高温 使病毒 粒 子 钝 化失 活 的原 理 来灭 活 病毒 。 廖 俊杰等 【 将 草莓栽 于盆钵 中置 3 ℃温 箱 中处理 , 5 8 发 现 处 理 1 5 d无 脱 毒 效 果 , 理 9 处 0 d脱 毒 率 仅 6 %。所以 , 温脱毒 时 间长 、 6 高 效果 差 。且长 时 间在
抗 病基 医直接 或 间接 产物与 溃疡病 菌无 毒基 因直 接 或间接 产物相 互 识 别 , 着就 是 信 号传 导 过程 。这 接

时期 防卫基 因役 有 活 化 表达 , 因此 叶 片 中的酶 包
3 李 靖 窨 千 . 文 静 黄 瓜 感 染 霜 霉 病 叶 片 中 一 些 酶 活 性 变 利 袁
高 温 下 的草 莓 容 易 死 亡 , 要 将 根 部 进 行 降 温 处 理 需
( MD 、 莓 皱 缩 病 毒 ( C V) 草 莓 镶 脉 病 毒 S V) 草 Sr 、 ( Ⅵ3 . 国草莓 主栽 区 均存 在上 述 4种 病 毒 , s v) 我 长 江流域草莓 植 株 严 重退 化 主 要是 病 毒 引起 , 面 大 积植 株感染 率达 5 % 。防治 草莓 病毒 病 , 高 草 0 j 提

草莓栽培技术(十一)草莓脱毒苗繁育

草莓栽培技术(十一)草莓脱毒苗繁育

草莓栽培技术(十一)草莓脱毒苗繁育草莓组培苗在植物学性状、果实性状、丰产性及抗病性等方面均优于自繁苗,可比自繁苗增产30%以上。

目前,草莓茎尖组培脱毒技术已经较为成熟,在草莓生产上应推广采用工序简单、易掌握、生产成本低的组织培养手段进行草莓组培脱毒苗的规模化生产。

现将该技术总结如下。

01、匍匐茎的选择与消毒3-5月从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具有品种典型性状的植株上采集处于抽生盛期的草莓匍匐茎,将匍匐茎用纱布包好,用流水冲洗30min以上,然后用70%酒精消毒30s,再用0.1%升汞消毒6~8min,最后用无菌水漂洗干净并用灭菌滤纸吸干水分,包好后放置于超净工作台上待用。

02、茎尖脱毒在超净工作台解剖镜下剥取0.2mm大小的茎尖生长点,切下后立即放置于诱导培养基上(MS培养基+0.3~0.5mg/L 6-BA+0.05mg/L GA+0.01mg/L IBA+3%蔗糖30g,pH值5.8)。

将接好的苗放置于培养室中进行培养(温度为25±1℃,每天光照14h,光照强度2000lx),经过2~3个月即可长成。

03、病毒检测待组培瓶苗长至2~4cm高时,切取叶片提取RNA或DNA,利用PCR法检测病毒。

去除带病毒的幼苗,将无病毒幼苗继续利用诱导培养基进行培养或扩繁,在定植前15~20d用3/4MS培养基进行生根培养,当幼苗长出3~5条根时进行驯化移栽。

04、定植苗床的准备使用无土育苗基质,要求基质理化性质稳定,具有良好的保水保肥能力,透气性好,pH值5.5~6.5。

多次使用过的基质必须灭菌。

一般将2~3种基质混合后使用,如将草炭、蛭石按体积比2∶1或将草炭、珍珠岩按体积比3∶1混合后使用,并用普力克1000倍液浇透,以杀死基质中残存的病原菌。

在苗床上铺设加温线,然后将基质铺为10cm厚。

用竹竿或钢管做好小拱棚,除用于保温保湿外,还可搭设遮阳网用于遮阳。

在小拱棚外的塑料大棚或温室两边加上防虫网,以防止蚜虫和叶蝉等病毒介体传毒。

草莓脱毒快繁技术的推介

草莓脱毒快繁技术的推介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第三部分
草莓脱毒苗的生产表现及优势
PART 03
草莓脱毒苗的生产表现及优势
增强长势面
叶片增大、叶色浓绿 有光泽,生长整齐一致, 长势明显增强
提早成熟
提早花芽分化,果实成熟 快,相对提早上市
增产增量
花序数、花果数及 单果重显著增加
繁殖数量增加
大田繁殖数量显著增加,脱 毒苗繁殖比例1 : 100-200, 常规苗为1 : 40-50
创建高效的草莓 茎尖脱毒培养体 系,选育一批具 有自主品种权的 高产优质抗病草 莓品种。
对草莓脱毒苗推广应用到生产 中,每亩可使种植户增产20% 以上,提高对病毒病等病害的 抗性,降低发病率,减少农药 用量,符合草莓绿色、环保生 产标准,提高草莓产品质量, 增加农民收入,节约成本。
草莓脱毒技术解 决的主要问题
草莓脱毒快繁技术的推介
目录
0 1 建立草莓脱毒技术的目的 草莓脱毒技术体系的介绍 0 2 0 3 草莓脱毒苗的生产表现及优势 草莓脱毒快繁技术的应用 0 4
PART 01
第一部分
建立草莓脱毒技术的目的
建立草莓脱毒技术的背景
在草莓的生产过程中, 为了发展和保持其优良品种的 经济性状, 人们一直采用匍匐茎埋压及分株等营养繁 殖技术繁育种苗, 这导致了病毒病不断地传播和积累, 病害也日趋严重。由于病毒的危害, 植株生长衰弱、 结果期推迟、产量减少、果品质量明显降低。
背景
现状
目前,江苏草莓栽培面积发展迅速,栽培区域逐渐扩大。江 苏省草莓生产已开始进入转型期:一是由露地栽培为主逐步 转入以大棚等设施栽培为主,二是由数量型扩面增产向数量 质量型(扩面与追求单位面积优质高产同时进行)转变。江 苏地区草莓生产特点与市场随着草莓新品种的选育成功,草 莓栽培形式的改变而有所改变。

五种处理对奶油草莓组培苗脱毒效果的影响

五种处理对奶油草莓组培苗脱毒效果的影响

李国树,徐成东,王振吉,等 五种处理对奶油草莓组培苗脱毒效果的影响
茎尖脱毒培养、指示植物等对草莓脱毒效果进行 研究,为奶油草莓脱毒苗生产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取于楚雄市白沙冲草莓园连作线的 草莓植株,叶片带有斑驳皱缩、含有病毒奶油草莓 (Strawberry of cream.cv.)。 1.2 方法 取连作 3 年、叶片带有斑驳皱缩、含有 病毒的 2 y 生奶油草莓衰老叶片作为外植体。外 植体经消毒后接种于愈伤诱导、茎叶分化和生根 培养的培养基中,经 65 d 培养成带病毒的草莓试 管苗后,再进行以下研究。 1.2.1 微茎尖培养脱毒 借助体视显微镜,剥取 不同长度带 1~3 个叶原基的茎尖进行接种。每瓶 接种 3 个微茎尖、4 瓶重复,共 12 瓶进行培养。 1.2.2 昼夜变温处理脱毒 在参照超低温保存 和植物昼夜交替生物钟改变的基础上,建立昼夜 温差培养,筛选奶油草莓脱毒效果最佳的昼夜温 差组合,设立试验如下:A1,白天 4℃,晚上 25℃, 连续处理 2 周;A2,白天 25℃,晚上 4℃,连续处 理 2 周。 1.2.3 试管苗三氮唑核苷处理脱毒 已培养 65 d、体内带病毒的幼嫩试管苗为外植体,接种于含 有 三 氮 唑 核 苷(设 0 mg/L、5 mg/L、l5 mg/L、25 mg/L、35 mg/L,5 个浓度梯度)的基础培养基 1/2 MS + 6-BA 0.2 mg/L + IBA 2.0 mg/L 上生根诱导。 切取奶油草莓试管苗 0.3~1.0 cm 长的茎尖接种于 5 种培养基上,每种培养重复 3 瓶,观察记录生长 情况,统计成活率。30 d 后,将生根较明显,根系 发达的试管苗进行移栽 1~2 周左右,观察其外部 形态、长势并且采用指示植物涂抹法进行脱毒效 果检测。 1.2.4 高 温 处 理 脱 毒 分 别 设 置 恒 温 水 浴 锅 40℃、45℃、50℃梯度;早上处理 3 h,下午处理 3 h,晚上组培室正常培养,连续处理 3 d;处理完后 剥取茎尖接种到生根培养基:1/2 MS + 6-BA 0.2

草莓脱毒步骤

草莓脱毒步骤

草莓脱毒步骤
给草莓脱毒的方法有茎尖培养、热处理法、花药培养法等,其中花药培养法的步骤非常简单,在花粉到单核期时,就将花蕾剥取花药接种。

先清洗消毒,使用专业化学溶剂培养,草莓原种病毒20%以内的感染率才能算作合格。

1、茎尖培养
茎尖培养脱毒法是在短期内加速繁殖草莓优良品种以供商品化生产,挽救严重感染病毒的草莓,并结合辐射诱变进行草莓品种的改良和选育,是目前较为常用的脱毒法。

茎尖越小,脱毒越简单,去掉病毒的几率也就越高。

2、热处理法
热处理法是使病毒不活化、去除母株病毒为目的。

将草莓放在温度38℃环境下的高温中,处理11~13天,基本就能够脱毒。

对于皱缩病毒,则需要50天以上才能够达到脱毒目的。

在叶片喷洒多效唑溶
液可以提升草莓耐热性。

3、花药培养法
花药培养脱毒的有点在于操作简单,可繁殖量较大。

花粉到单核期时,采集花蕾剥取花药接种,经过消毒后使用专业的化学溶液进行培养。

将培养温度稳定在22~28℃,每天光照12~14小时,直到生根后,叶片3~4片时再移植。

4、脱毒生产
栽种出来的脱毒草莓原种,经过定植后,隔离在专门的无菌环境下,继续繁殖脱毒的草莓生产用苗。

这类操作一般会有专业的人工流程,对草莓原种病毒检测,不超过20%感染率才能算是合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莓脱毒方法以药剂处理加茎尖培养可增加脱毒效果,如盐酸四环素对草莓的四种病毒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覃兰英等(1988)将草莓在35℃下热处理7 d后,逐步升温至38℃,在湿度40%~68%、光照度4 000~5 000 Lx条件下热处理35 d后,将长出的新茎茎尖再行组培,可获得100%的脱毒苗。

大泽胜次(1982)在进行单倍体育种时发现花培植株的脱毒率达100%。

此法不仅可快速繁殖出大量无毒植株,还可省去病毒鉴定工作,在育种与生产应用上可谓一举两得。

利用花药培养脱毒苗,其成功与否与花蕾大小的选择有关,应选取处于密封状态的小花蕾,此时的花粉发育期为单核靠边期。

花蕾的大小与不同的品种有一定的差异。

高庄玉等(1993)用草莓花药组培,其脱毒率达100%,用幼叶和茎尖产生的愈伤组织其再生植株脱毒率只有20%。

艾勇、赵佐敏等(2000)用1/2MS+0.1 mg/L IBA+琼脂4.5~7 g/L+白糖20 g/L诱导丰香草莓试管苗生根,生根率可达100%。

移栽时不用任何基质处理,采取试管苗一次性入土移栽(适温20~25℃,1周内保持空气湿度在95%以上),幼苗成活率可达85%,花药培养草莓花药培养是获得无毒苗的途径之一,其优点是操作简单,并能大量繁殖。

薜光荣等经花药愈伤组织直接分化出花药植株的途径培育出沙尔普斯等5个品种的脱毒苗,脱毒苗在生长、结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方面均超过对照株,果实总产和平均果重均大幅度提高。

这表明,实现草莓的无病毒栽培,将会给草莓生产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

花药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再分化培养过程,以添加2 mg/L的6-BA和0.2~1.0 mg/L的NAA 为宜;茎尖分化培养过程中添加6-BA的浓度为0.5~1.0 mg/L;继代分化快繁过程中,6-BA 浓度一定要掌控好,要求6-BA的浓度在0.5~1.0 mg/L范围内不断变换调节,3周左右继代快繁一次,这样苗子在整个继代快繁过程中才能保持生长健壮、分化系数高(达到8~10倍)、无褐化现象发生等。

反之,如果6-BA浓度过高(>2 mg/L)时,苗子会出现脆化、黄化、过密、矮化等现象;过低(<0·25 mg/L)时,苗子会出现细弱、弯曲、过高、生根过多等现象,均不利于苗子的分化快繁。

生根培养中添加6-BA浓度以0·25 mg/L为最好,苗子生长粗壮、根系发达,发根率为100%。

将花药接种到1号培养基(MS+6-BA 2mg/L+NAA 0.1 mg/L+3%蔗糖)上,1周后花药陆续形成愈伤组织,达78.6%;1个月左右转接愈伤组织到2号培养基(MS+6BA 1 mg/L+NAA 0.l mg/L+3%蔗糖)上。

注意观察,当芽长到lmm左右时转接到3号培养基(MS十6-BA 1mg/L+3%蔗塘)上,逐渐形成芽丛,1个月后,把芽丛分开成单芽再分别转接到新的3号培养荃上,让花继续分化生长;以后根据情况每隔10~30天转接一次.这样,年内每个分化组织可获得5000~20000裸苗.从培养基中取出草毒苗,洗去培养基后移栽到温室,浇透水,加塑料罩;l~2周内保持湿度95%一100%半月后打开塑料罩.2~3个月后移栽到大田栽培.分化培养基:MS+BA0.25~0.5mg/L,糖30g/L,琼脂6g/L。

每两周可获15~25倍分化苗,然后转移到生根培养基上。

生根培养基:MS+IBA(IAA)0.1~1mg/L,糖30g/L,琼脂6g/L,加入活性炭0.3g/L,增大光照,1个月左右可获得87.5%~100%的生根率。

草莓茎尖组织培养草莓茎尖培养的目的有三:一是在短期内加速繁殖草莓优良品种以供商品化生产;二是挽救严重感染病毒的草莓优良品种;三是结合辐射诱变进行草莓品种的改良和选育。

草莓的茎尖培养始于20世纪60年代。

通过茎尖培养可脱除植物病毒。

国内覃兰英等试验表明,茎尖培养有不同程度的脱病毒作用,茎尖越小,去掉病毒的机会越大。

热处理后取茎分生组织培养,脱病毒的效果明显增加,经电镜观察鉴定证明其脱毒效果更为可靠。

外植体选择:选择无病虫、品种纯正的健壮植株,栽于盆中,置人工气候箱内40℃处理16 h、35℃处理8 h、变温处理4周。

在新生嫩枝上,切取带生长点的茎段3~4 cm为外植体,用流水冲洗干净。

茎尖剥离将表面清洗过的外植体置于超净工作台上,用70%酒精表面消毒30 s,再用0.1%升汞消毒5~10min并不断搅动,然后用无菌水冲洗3~5次,去鳞片。

在解剖镜下用针挑取茎尖0.2~0.3mm(带1~2个叶原基),立即接种于茎尖分化培养基(MS+6-BA 0.5mg/L+IAA 0.05mg/L+蔗糖3% )中。

培养条件草莓茎尖培养需温度为23~28℃,光照强度1000~3000 lx,光照12~16 h/d。

诱导培养2~3个月,待丛生芽形成后转入增殖培养基。

快速增殖:选取生长正常的试管苗,在增殖培养基(MS+BA 1·0mg/L+NAA 0·04mg/L+蔗糖3% )上进行增殖。

增殖培养每20~30 d继代1次,总继代次数不超过10次。

诱导生根:选高2~3 cm 的小苗转入生根培养基(MS+BA 1.0 mg/L+蔗糖3% ),经过20~30 d的生根培养,可形成完整植株的组培苗。

不合格的试管苗全部销毁。

炼苗:将生根后的试管苗移栽到经过消毒的苗床或装有消毒基质的穴盘,置网纱(孔径0·42mm)覆盖的网室中,在温度l5~25℃、相对湿度85% ~90%条件下进行炼苗。

初期适当遮阳,后期逐渐通风和增加光照, 2~3周后移栽苗成活。

用指示植物检测法进行草毒斑驳病毒、草毒皱缩病毒、草毒镶脉病毒和草莓轻黄边病毒的检测。

未检测出病毒的样本,即为原原种苗,可用于原种苗的繁殖。

原种苗的繁殖:将脱毒原原种苗定植于无土壤线虫、无草莓病源和防虫隔离区内,分株繁殖的第1代植株即为脱毒原种苗,可用于生产用苗的繁殖。

脱毒原种苗要接受病毒检测机构的定期病毒检测,要求病毒感染率不超过5%,一旦发现问题立即更换。

脱毒生产用苗繁殖:将脱毒原种苗定植于无土壤线虫、无草莓病源和防虫隔离区内,分株繁殖后代即为脱毒生产用苗。

脱毒生产用苗直接用于草莓生产。

脱毒生产用苗需接受病毒检测机构的定期病毒检测,要求病毒感染率不超过20%。

体细胞突变体筛选近年来,日本领导的研究小组正致力于筛选草莓抗真菌枯萎病的抗病突变体研究。

他们首先建立了叶片再生植株的实验体系,以病原真菌为选择筛选抗性愈伤并诱导成株,将这些再生植株栽培于含病原菌的土壤中,同时人工接种病原胞子液来鉴定植株的抗病性,他们从1225株再生植株中得到两个抗病体细胞无性系。

这个结果表明,开展抗性突变体筛选研究有可能在短期内定向选择得到抗病、抗逆或抗除草剂的草莓新品种(系)。

草莓的基因转化20世纪80年代末,国外一些实验室就开展了草莓的基因转化研究。

利用草莓愈伤组织培养再生系统,分别成功地完成从农杆菌介导的基因转化。

还建立了由草莓叶盘直接再生不定芽的技术。

近年来,由于草莓原生质体再生成株技术的发展,利用原生质体直接吸收外源的草莓基因转化途径的研究也有了长足的进展。

芽诱导培养基为MS+BA 1.0 mg/L,培养温度为25℃,湿度70%~80%,光照强度约2 000Lx,光周期为15h/9h。

每3~4周更换一次培养基。

观察结果并记录。

继代培养:接种2~3个月左右,当生长点发育成1cm左右的芽团时,将其转移到继代培养基进行快繁培养。

继代培养基以MS+BA 0.5mg/L为主,根据芽的生长繁殖状态以及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适时对BA的浓度进行调整,其他培养条件同上。

继代培养时,分割的芽团含4~5个芽。

每3周左右更换一次培养基。

诱导生根:生根前的最后一次继代培养将BA的浓度降低到0.2mg/L进行壮苗。

尽量选取健壮的无根幼苗接种到生根培养基中诱导生根。

生根培养基为MS+BA0.1mg/L+活性碳1.0g/L。

移栽驯化:当根系长至2~3cm时,将生根幼苗连瓶一并转移到驯化室内进行练苗7d左右。

方法:将培养瓶去掉封口膜后集中到一起,加盖小拱棚及50%遮阳网,注意保持拱棚内的温度及湿度,每天在保证幼苗不萎蔫的前提下逐渐加大小拱棚的放风量。

待幼苗逐渐适应驯化室的温度和湿度后,把幼苗从瓶中拿出来,小心洗去根部的培养基,注意不要伤到根,按大小分级后移栽到移植盘中。

移栽基质为草碳土∶农家肥=1∶1或蛭石∶农家肥=1∶1。

待长出5片左右新叶时,采用小叶嫁接法用UC-5指示植物鉴定其脱毒效果。

草莓试管苗移栽基质以全蛭石效果最好,成活率平均为98.33%,株高及发根数、总根长等几项指标也较为理想。

珍珠岩不宜作为草墓试管苗移栽的主要基质,因为幼苗生长黄弱,株高及总根长等项指标均不理想。

草莓采果后的管理:1 去衰老叶、病叶草莓采果后要及时去除地上部的衰老叶及病叶,减少或避免营养无效消耗,集中养分供给母株生长。

2 去匍匐茎采果后,每隔20 d 左右去匍匐茎1次,连去3~4次,以减少养分消耗,集中养分供给母株,促其花芽分化,利于翌年多结果。

3 肥水管理在8 月上旬至9 月上旬,追施复合肥20~25 kg/667m2,并叶面喷洒0.2% 的磷酸二氢钾溶液2~3 次,以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和花芽分化。

采果后要减少浇水次数和浇水量,防止匍匐茎旺长。

4 中耕培土:采果后应及时中耕培土,将土向植株根部堆起,培土高度以露出苗心为宜。

组织培养技术1.培养程序和培养基5--6月于晴天的下午在健壮、无病的草莓刚抽出的匍匐茎上取茎尖,大小为0.3--0.4mm,作为组织培养的外植体。

用于草莓茎尖培养诱导芽分化的基本培养基为MS,附加6--BA0.5mg/L,NAA0.2mg/L,蔗糖30g/L,琼脂粉6.5g/L,pH值调至5.8--6.0。

在草莓茎尖的扩大繁殖阶段,采用MS培养基附加6-BA0.5mg/L、NAA0.01mg/L。

扩大繁殖主要是将丛生苗分块即每5--7株切成一块,转入继代培养基。

在转苗过程中,去掉原生叶片有利于新苗分化,在扩大繁殖中随时清除愈伤组织,有利于新苗增殖和生长。

诱导生根培养基用1/2MS附加不同浓度IBA。

试验表明:以IBA0.1mg/L的浓度处理的生根率最高,为100%,平均根条数为2.4条。

不加IBA及IBA浓度超过0.2mg/L,多数苗都是先于苗基切口处产生愈伤组织,随后在愈伤组织上分化生根,致使成活率大大降低。

2.操作技术要点及培养条件(1)灭菌与接种预处理为了灭菌彻底,常把接种材料先进行湿润处理,使灭菌剂能顺利地渗入材料。

可用多种湿润剂,我们采用的是75%的酒精,湿润的时间为半分钟至1分钟。

灭菌处理在草莓组织培养中常用灭菌剂的种类很多。

我们曾用过次氯酸钠10%水溶液(含有效氯0.4--0.5%),浸泡接种材料10--15分钟;次氯酸钙(漂白粉),用其饱和上清液,浸泡接种材料15--30分钟;过氧化氢10--12%水溶液浸泡10--20分钟;新洁尔灭5--10%水溶液,浸泡10--15分钟;升汞0.1%水溶液,浸泡8--10分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