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现代史阶段特征-完整版

合集下载

世界现代史阶段特征

世界现代史阶段特征

世界现代史:20世纪以来世界文明的演进【阶段特征】一、时限与含义:⒈时限: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今。

⒉含义: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曲折前进,两种制度长期并存,互相对抗,世界人民争取独立,民主和平与发展的历史。

3、总特征:从一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开始,世界进入现代史。

该时期是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曲折前进、两种现代化模式并进的历史时期,同时也是世界朝着整体化大步迈进的历史时期。

从宏观上来看,世界现代史是以纵向和横向发展为经纬主线,构成了世界现代化体系。

纵向是指现代化的发展,横向发展是整体世界的发展。

20世纪以来世界现代化进程的重大成果之一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产生与发展,打破了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一统天下的局面;成果之二是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经历重大改革后获得了新的发展。

两种现代化模式的改革与发展,有力地推动世界现代化向纵深拓展。

表现在:(1)经济:两种现代化模式并进,资本、商品、技术、劳动力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日益频繁,参与国际分工的国家增多(2)政治: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长期并存、互相对抗;到60年代末世界格局明显表现出由两极向多极化趋势的走向,整体世界中的国际关系出现民主化的趋势。

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当今世界发展主流。

(3)思文:多元化、理性化、民族化并存的多元一体的世界文化,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二、各时期特征:1、一战结束—20年代:⑴国际格局调整变化——欧洲中心地位动摇。

⑵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波折——恢复、高速发展、危机(1919—1922:动荡与革命时期;1923—1929:稳定与繁荣时期;1929—1939:危机与战争时期)2、30年代:⑴国际格局稳中有变——德国崛起,冲破凡尔赛体系⑵新的矛盾产生——法西斯国家与反法西斯力量间矛盾成为新的主要矛盾。

3、40年代—50年代:⑴国际格局变动——雅尔塔体系形成(两极格局、美苏争霸)⑵社会主义力量发展——社会主义阵营形成4、60年代—70年代:⑴社会改革向前推进——东西欧国家改革⑵经济格局新趋势——经济力量多极化、一体化5、80年代—90年代:⑴国际格局新变化——两极向多极⑵社会主义事业挫折——东欧剧变、苏联解体⑶世界经济两大趋势进一步发展——全球化、区域化第一阶段两种现代化模式的并进(1917——1945)(两种不同文明的创新与发展)【时间】1917-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总体特征】资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模式经历了从私人垄断到国家垄断的尝试【阶段特征】1、政治:十月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国家,形成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共存和竞争的局面;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法西斯力量壮大并走向战争,美、苏、中等国成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2、经济:形成了两种不同的经济体系和运行机制。

世界现代史阶段特征及知识整合

世界现代史阶段特征及知识整合

11
第一阶段 社会主义的建立 和资本主义的调整
(两种现代化文明模式的并进)
【时间范围】1917-----1945年二战结束 【总体特征】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资 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资本主义 的经济发展模式经历了从私人垄断到国家 垄断的尝试
2021/8/14
12
第二阶段 二战后的世界 ---整体世界文明的扩展
【时间范围】1945年二战结束~
20世纪90年代初
【总体特征】①这是革命与战争逐渐转向争
取和平与发展的阶段。②是社会主义和资本
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冷战共处和激烈竞争的和
平共处时期;③也是当代资本主义和当代社
会主义曲折发展的时期;④同时也是民族解
放运动向纵向发展的时期;⑤还是第三次科
技革命兴起、发展及对全球影响深化扩展时
2021/8/14
6
• 政治上: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处于武装 对峙与竞争共处状态;为战胜法西斯, 结盟合作。①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建立了
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 家;②西方国家对苏联封锁、包围;经济 危机打击下,德、日法西斯上台,挑起二 战。④为战胜法西斯,美、苏、中等国成 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一战结束后,资本主义各国经历了短暂恢复
之后,在20年代出现了以美国柯立芝繁荣为典型
的相对稳定发展的局面,美国掌握着世界经济霸
权严的经机重打。济制的击19。上社下29会,-①:1动走9形苏3荡上3联成年和法创了资政西本两立治斯主社种危道义会不机路世。,同主界德发义的经、动现经济日对济代危在外机化体经战,经系济争引济和危,发机转模运式行; 嫁②危机资。本美主国义通生过罗产斯关福系新的政调运整用:国家罗垄斯断福资新本政 主突义破的传方式统摆资脱本了主经义济经危济机,模并式开,创创了立国国家家干预干预

世界现代史阶段特征

世界现代史阶段特征

一、世界现代史通史结构(一)内容总论:1、从一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开始,世界进入现代史。

该时期是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曲折前进、两种现代化模式并进的历史时期,同时也是世界朝着整体化大步迈进的历史时期。

从宏观上来看,世界现代史是以纵向和横向发展为经纬主线,构成了世界现代化体系。

纵向是指现代化的发展,横向发展是整体世界的发展。

2、20世纪以来世界现代化进程的重大成果之一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产生与发展,打破了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一统天下的局面;成果之二是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经历重大改革后获得了新的发展。

两种现代化模式的改革与发展,有力地推动世界现代化向纵深拓展。

3、20世纪以来的整体世界的发展,经济文明上,表现在两种现代化模式并进,资本、商品、技术、劳动力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日益频繁,参与国际分工的国家增多。

政治文明上,表现在到60年代末世界格局明显表现出由两极向多极化趋势的走向,整体世界中的国际关系出现民主化的趋势。

精神文明上,表现在多元化、理性化、民族化并存的多元一体的世界出现。

二、世界现代史通史核心知识突破1、新经济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有哪些不同?2、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开放三者的比较“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着三个重要的改革调整机遇。

一次是在20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30年代西方大危机时期的美国,还有一次发生在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

”——《走向21世纪的中国和世界》3、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4、世界经济格局演变(二战后至今)第一阶段(1945-20世纪60年代末) 特征:建立了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末) 特征:世界经济格局开始向全球化方向发展,经济区域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在现阶段的表现。

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 特征:经济全球化发展迅速(区域集团化)5、资本主义经济指导思想的变化17-18世纪,各国采取“重商主义”。

世界近现代史阶段特征

世界近现代史阶段特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一)手工工场阶段: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资本主
义成为历史发展潮流,但封建主义仍旧占统治地位。
1、资本主义兴起阶段:14、15世纪—16世纪(向工 业文明迈进) 经济: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生产关系变化) 产生并发展,欧洲原始资本积累和商品需求增加。 对外: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 发展,世界市场雏形形成。 政治;资产阶级产生,反映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利益 的政治运动宗教改革兴起,宗教改革沉重打击了天主 教的势力,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和西方民族文化教育 事业的发展。 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反映了资产阶级精神领域 提倡人文主义,解放思想,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开启工业文明大门) 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集中手工工场阶段),重 商主义.为工业革命准备了条件(资金、市场、劳动力、 技术) 对外: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第一次殖民主义高潮。荷兰 被称为‘海上马车夫”、英国通过商业战争和掠夺、奴隶 贸易。18世纪中期英国确立殖民霸主,成为“日不落帝 国”。 政治: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17、18世纪,日益壮大 的资产阶级开展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和等级制度的政治革命, 先后确立了不同形式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君主立宪制度、 民主共和制) 思想:欧洲的启蒙运动,是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 化革命运动,核心内容批判专制主义、教权主义,提出了 天赋人权说、三权分立说、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说,描 绘了未来国家制度的蓝图,对欧洲、亚洲的资产阶级革命
现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模式:以科技为先导,以垄断为组织形 式,以重工业为中心的资本主义经济
(三)电气时代------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工业文明 的纵深发展
政治:垄断经济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 国家的职能进一步扩大。资本主义制度日趋成熟,民主制度日 益完善,资本主义统治得到巩固,但各国政治发展不平衡:一 类:政治民主制度较健全,如英法美。另一类政治专制主义传 统较浓厚的国家,如俄德日,但也有不同程度的民主化。

现代史重要阶段特征

现代史重要阶段特征
1914年-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德日等法西斯主义的出现;1939-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不需掌握)
世界现代史重要阶段特征
阶段
阶段特征
史实
二战后资本主义(信息时代的资本主义)----全球化发展、多极化趋势加强(1945年以来)
经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各国经济体制进一步调整;
经济区域集团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现代化在世界范围内展开。
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推动生产力发展,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特点:体系化、制度化、区域集团化、全球化、法制化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自我调整:国家垄断资’义发展、福利国家制度
50-70年代苏联经济改革:赫鲁晓夫、勃烈日列夫、戈尔巴乔夫改革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1989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1993年欧盟成立;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
经济:以阶级斗争为纲,经济建设几乎停滞。
外交:取得重大突破,打开外交新局面。
政治:“以阶级斗争为纲”、刘少奇案、法律名存实亡、两会停开
经济:国民经济的损失、周邓的调整
外交:重返联合国;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1972年中日建
1976—1978年两年徘徊中前进
徘徊:“两个凡是”的“左”倾思想仍占统治地位
开放――80年代(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开放地带、海南),90年代扩大开放(上海浦东),2001年体制性开放(加入世贸组织)。
外交: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具体表现为不结盟;反对霸权、强权
外交活动:以联合国为中心、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与周边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外交:全方位多边外交,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为建立公正合理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努力,负责任大国形象逐渐确立。

中考历史 考点系统复习 世界现代史 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中考历史 考点系统复习 世界现代史 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苏联的 特点 优先发展重工业;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下完成
工业化 能够在短时期内,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
评价 工业化;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致使后来苏联的经济 体制日益僵化
时间 20世纪30年代初 措施 开展消灭富农运动;支持集体农庄的建设 特点 采用行政手段加快农业集体化进程 农业
(1)消极:农民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致使苏联农 集体化
考点5: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九下第12课P52-56)
领导者
甘地
印度的
1920年,甘地号召印度人民开展
非暴力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922年发生了
不合作 概况 第一次 农民焚烧警察局的事件,甘地认为
运动
这超出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范
围,决定停止运动
印度的 非暴力 不合作 运动
1930年,主要采取不服
华盛顿 影响 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
体系
(2)消极: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
间的矛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祸根
考点4: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九下第11课P47-51) (2022·安徽13) 1.新经济政策
时间 1921年春开始实施 目的 恢复和发展生产,巩固政权
(1)农业方面: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2)工业方面: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允许私人经 营中小企业 内容 (3)商业方面: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 由贸易 (4)分配制度: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允许多种经济形式并存;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 特点 系直接联系起来
为信号,起义者冲进冬宫,临时政府被推翻 苏维埃政 1917 年 11 月,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 权的建立 会宣布成立苏维埃政府,列宁任人民委员会主席

(完整版)世界近代史分期

(完整版)世界近代史分期

经济:“设厂自救”“实业救国”,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 展;一战期间的短暂春天。
思想:救亡图存运动高涨(资产阶级维新派:维新思想;; 资产阶级革命派:三民主义;资产阶级激进派:新文化运 动)。
世界现代史 第一阶段:1914----1945
两次世界大战下的世界 第二阶段:1945----1991
两极格局下的世界 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
(2)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政治(1)德国的统一和普法战争的爆发
美国的独立 (2)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文化(1)浪漫主义 (2)批判现实主义 (3)进化论的形成


政治:鸦片战争及第二次鸦片战争,逐步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经济:(1)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近 代企业产生(洋务企业的出现和中国民族资 本主义产生并发展)。
走向多极化的世界
阶段特征:
政治
世界
(1)两次世界大战;
(2)出现了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并存的局面;
(3)近代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由盛转衰。 (经4济)亚非拉民族民主解放运动 (1)资本主义由私人垄断向国家垄断过渡
(2)社会主义国家开始探索适合国情的经济发展道路
(3)亚非拉地区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世界近代史分期
第一阶段
1、时间:14世纪至16世纪
2、阶段特征:转型时期①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 渡②农业文明开始向工业文明迈进③孤立走向联
3、重大历史事件:欧洲 世界 中国
欧洲
(1)思想: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文化:近代科学的兴起、文学艺术的发展
(2)经济:资本主义萌芽
新航路的开辟
(3)政治:新兴资产阶级的兴起、宗教改革
第三阶段
1、时间:1765年至1870年(18世纪末至19世纪70年代) 2、阶段特征:工业文明的确立和扩展 3、重大历史事件:

世界现代史阶段特征(高考文科必备)

世界现代史阶段特征(高考文科必备)

.世界现代史阶段特征一、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1917 -1939 年)(或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总特征:前期( 1917- 1929 年)资本主义世界从战争、动荡走向相对稳定,后期(1929-1939年)由大危机、大动荡走向战争。

(一)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政治政治:“一战”中,在帝国主义最薄弱环节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这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社会主义革命,标志着世界现代史的开端;在其影响下,“一战”后亚非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如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中国五四运动、土耳其凯末尔革命),部分国家出现了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民族解放运动。

但 1923 年以后,除中国掀起国民革命运动外,各国革命转入低潮;一些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一些措施,恢复了经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经济快速发展、政局相对稳定的局面。

但1929 年大危机的爆发,加深了各国的社会危机。

各国选择了不同的政治体制来应对危机,19 世纪末以来的资本主义两重政治发展趋势在加剧:一方面英法美等国家,以罗斯福新政为代表,推行自由主义改革运动;另一方面,德国、日本两国公开抛弃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建立了极端独裁、恐怖的法西斯专政。

(二)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国际关系国际关系:战后召开的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随后建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和远东太平洋地区的矛盾;协约国帝国主义武装干涉苏俄的战争以失败告终,国际局势相对稳定。

30 年代,各国为摆脱危机,加紧对国际市场的争夺,激化了彼此矛盾;法西斯国家在世界各地疯狂扩张(如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二战”的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中国、埃塞俄比亚等国把民族解放运动与反法西斯斗争相结合,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英法美推行对德意日妥协退让、企图“祸水东引”的绥靖政策,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二战”的爆发导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彻底崩溃。

(三)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经济经济:苏俄和苏联先后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最终实现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并确立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开创了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完全不同的经济运行新模式,迅速实现了工业化,留下了许多经验教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