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指南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实施指南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实施指南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实施指南一、引言: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是指根据国家、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建立一套系统、科学、规范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流程,以确保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能够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避免和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事故和风险。
二、实施步骤:1.确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目标和任务:企业应该明确安全生产标准化的目标,如降低事故发生率、提高员工安全意识等,并制定完成这些目标的任务和时间节点。
2.组建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小组:企业应该选派一些具有安全生产管理经验和专业知识的人员组建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小组,负责推动标准化工作的实施。
3.评估现状和制定改进措施:通过分析现有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流程的优点和不足,确定改进的方向和目标,并制定具体的改进措施和计划。
4.制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流程: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制定一套科学、规范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流程,并确保该制度和流程能够和企业的实际情况相匹配。
5.培训员工和宣传安全意识:开展安全生产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生产知识,确保员工能够按照制定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流程进行操作。
6.建立安全生产档案:建立企业的安全生产档案,包括安全事故的记录、安全生产培训的记录、安全设施的维护情况等,以便以后的追溯和查阅。
7.定期检查和评估:定期组织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流程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并对评估结果进行报告和反馈。
8.持续改进:根据定期检查和评估的结果,不断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流程,提高安全生产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三、注意事项:1.充分重视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工作,将其纳入企业的日常管理之中,确保落地和落实。
2.加强与相关部门和专业机构的合作与沟通,及时了解最新的安全生产标准和要求。
3.注重安全生产的教育和宣传工作,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4.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制度,确保安全生产的数据和信息的准确、完整和可追溯。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实施指南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实施指南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是保障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之一,制定并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可以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降低事故发生的风险。
下面是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实施的指南:
1.明确标准化目标:企业应明确安全生产标准化的目标,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并确保目标与企业整体发展目标相一致。
2.筹备标准制定工作:企业应成立标准制定工作组,明确组织架构和人员职责,制定标准制定的工作计划和进度。
3.制定安全生产标准:根据企业安全生产的实际需求,制定相关的安全生产标准,包括安全管理、安全技术、应急救援等方面的标准,确保标准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
4.推广宣传标准:企业应通过会议、培训、宣传材料等方式,将安全生产标准向员工推广宣传,提高员工对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认识和理解。
5.制定实施计划:企业应制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实施计划,明确工作目标、实施步骤和时间节点,并将计划纳入企业日常管理体系。
6.组织实施工作:企业应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参与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实施工作,确保实施过程中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7.评估和纠正:企业应定期对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实施情况进行
评估和检查,并对评估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进一步完善标准化体系。
8.持续改进:企业应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进行持续改进,提高标准化工作的水平和效果。
通过以上指南的实施,企业可以有效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降低事故发生的风险,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同时,企业也可以获得相关的证书和奖励,提升企业形象和竞争力。
因此,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应注重标准化工作的实施,将其纳入企业日常管理体系中,形成长久有效的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
安全生产标准化指南

安全生产标准化指南
安全生产标准化指南是一种规范和指导企业生产过程中安全管理的文件,旨在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促进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以下是一份安全生产标准化指南的主要内容:
1. 安全责任制度:明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管理责任分工和权限,并要求各级管理人员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组织机构。
2. 安全教育和培训:制定安全生产培训计划,对新员工进行入职培训,并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3. 安全检查和隐患治理:建立安全生产巡查制度,定期对生产场所、设备和工艺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整改隐患,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
4. 事故预防和应急管理:建立安全事故预案和应急预案,明确各级责任人和应急措施,并组织定期演练,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5. 安全设施和防护措施:根据不同场所和作业特点,合理设置安全设施和防护措施,确保员工的生命安全。
6. 安全记录和统计分析:建立安全记录和统计制度,及时记录和分析事故和隐患,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7. 安全生产监督和评估:建立安全生产监督和评估机制,对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并及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8. 惩罚和奖励措施:对安全生产规程和制度的违反者,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同时对安全生产工作表现突出者进行奖励,激励员工积极参与安全生产工作。
通过制定和执行安全生产标准化指南,企业可以规范和标准化安全生产工作,有效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指南

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指南1.引言安全是企业的根本,安全生产是企业发展的基石。
为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符合安全标准化管理是企业的必备条件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的方法和步骤,希望能为广大企业提供一些思路和帮助。
2.安全标准化管理的定义安全标准化是依据国家或地方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通过采用工程、管理技术与教育培训等措施,规范生产、经营行为所必需的一项制度,它以实现安全生产、防范事故为宗旨。
安全标准化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种方法之一,它能明确企业安全管理目标,通过标准化的流程和规范来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
3.安全标准化管理的步骤3.1 制定安全生产标准化制度企业应依据相关的法律和法规、标准及工艺规程,制定和完善安全生产标准化制度体系。
该制度应包括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责任、制度、流程、程序、技术标准及管理方法等方面,应涵盖企业安全管理的全过程,包括预防、监测、警报、响应、调查、报告以及处置等方面内容。
3.2 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应根据制度要求,结合自身情况,制定相应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实施方案。
该方案应包括人员培训、制度宣传、管理流程以及安全指导、安全计划等内容。
同时,应加强现场管理,对各项安全标准化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及时发现和纠正安全隐患,确保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全面实施。
3.3 审核和认证安全生产标准化系统企业应邀请权威的第三方机构,对其实施的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进行审核和认证。
企业可以按照国家相关要求选择认证机构,获得安全生产标准化认证证书。
这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反应能力,提高信誉度和公信力,也是企业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保障。
3.4 持续改进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企业应对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进行定期评估和监督,采取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并将持续改进纳入企业日常管理之中,确保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
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定期进行内部和外部审核,通过持续不断地改进安全标准化管理,提高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的运作效率。
安全生产标准化指南文件(全套)

安全生产标准化指南文件(全套)
概述
本指南是为了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规范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操作,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编写的。
本指南包含以下内容:
1.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 设立和完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明确各岗位职责;
- 制定安全责任制度,明确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
-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包括事故预防、应急处置等方面的制度;
2. 安全操作规程
- 制定各项作业操作规程,详细说明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
- 进行岗位培训,确保员工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 强调个人防护措施,提高员工对安全的认识;
3. 安全设施和防护装备
- 安装消防设施,包括灭火器、消防栓等;
- 配备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防护眼镜等;
- 维护设施和装备的有效性,定期检查和保养;
4. 应急救援体系
- 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包括事故应急处置流程等;
- 建立应急救援队伍,包括消防队、急救队等;
- 加强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5. 安全培训和教育
- 定期组织安全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 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创建安全、和谐的工作环境;
- 定期进行安全知识考核,确保员工对安全规定的掌握;
6. 安全检查和评估
- 进行定期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 建立安全评估制度,对企业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
- 定期报告安全工作情况,及时汇报上级;
通过全面贯彻本指南的内容,企业将能够提高安全管理水平,预防事故的发生,确保员工的安全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指南

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指南安全生产事关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生命安全,因此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各类企业都应该制定相应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指南,以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稳定。
本文将就如何制定和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指南进行详细介绍。
一、建立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制度1.明确安全管理责任企业应设立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并明确负责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
领导要带头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标准,确保员工都能遵守执行。
2.开展安全生产培训企业应定期开展安全生产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同时,要定期检查培训效果,确保员工掌握相关安全知识。
3.建立隐患排查制度定期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生产过程中不出现安全事故。
建立完善的隐患排查台账,记录整改情况。
二、制定安全生产操作规程1.明确工作流程每个生产环节都应有清晰的操作规程,包括生产前的准备工作、生产过程中的操作要求和生产后的清理工作等。
确保员工能够正确操作设备,杜绝操作失误。
2.设置安全警示标识在危险区域和危险设备周围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识,提醒员工注意安全。
同时,定期检查标识是否完好有效,确保安全警示的及时性。
3.规范应急处置程序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各类安全事故的处理程序和责任部门。
进行定期演练,提高员工应急处置能力,有效降低事故损失。
三、加强安全生产设施建设1.完善安全设施企业应根据生产情况和安全风险,设置适当的安全设施,如紧急停车装置、灭火器材等。
保障员工在突发情况下能够迅速做出反应。
2.定期检查设施设施的可用性直接影响员工的生命安全,所以企业要定期对安全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
确保设施的正常使用和有效性。
3.落实安全生产标准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制定企业的安全生产标准,规范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管理要求。
严格执行,确保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符合法律法规。
四、监督安全生产管理执行情况1.建立监督机制企业应建立内部监督机制,定期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
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

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一、施工组织设计与专项安全施工方案编审制度1. 施工组织设计应充分考虑工程特点、施工方法、安全技术要求及安全生产条件,确保施工安全。
2. 施工单位应制定专项安全施工方案,针对工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风险,明确安全措施、施工工艺及责任人。
3. 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应由项目负责人组织编制,报请企业技术负责人审批。
4. 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审批通过后,应及时向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及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5. 施工过程中,如需变更施工组织设计或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应重新报批。
二、安全技术措施计划执行制度1. 施工单位应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制定安全技术措施计划,明确安全生产目标、任务、措施及责任人。
2. 施工现场应设立安全技术措施计划执行小组,负责监督、检查、指导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
3. 施工单位应定期对安全技术措施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
4. 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安全技术措施计划执行记录,详细记录实施情况、检查情况及整改情况。
5. 施工现场应设立安全生产专项资金,用于保障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实施。
三、安全技术交底制度1. 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必须对全体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确保每位施工人员了解工程特点、施工工艺、安全技术措施及自身职责。
2. 技术交底应由项目负责人或专业技术负责人主持,采用书面和口头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3. 技术交底内容应包括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预防措施、应急预案等。
4. 技术交底后,应要求施工人员签名确认,确保施工人员对交底内容有充分理解和认识。
5. 技术交底资料应归档保存,以备查验。
四、架体、设备安装验收制1. 架体和设备安装完成后,必须进行验收,确保符合安全技术规范和施工方案要求。
2. 验收工作由项目负责人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参与。
3. 验收应检查架体和设备的稳定性、安全性、功能性等,确认无隐患后方可投入使用。
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指南

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指南一、安全生产方针、目标、原则《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指南》旨在建立全面、系统、高效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确保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本指南的安全生产方针为:“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持续改进。
”具体目标包括:降低事故发生率,保障员工健康,提升安全生产水平,实现零事故目标。
以下原则将指导企业构建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1. 法律法规原则:严格遵守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确保管理体系合法、合规。
2. 全员参与原则:安全生产是全体员工的责任,要求全员参与,共同推进。
3. 风险预控原则:对生产过程中的各类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预控,确保生产安全。
4. 持续改进原则:不断优化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提升安全生产水平。
二、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及组织机构1. 安全管理领导小组成立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负责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小组成员由企业高层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具体职责如下:(1)制定企业安全生产方针、目标和计划;(2)审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3)组织安全生产大检查和事故调查;(4)协调解决安全生产中的重大问题;(5)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进行考核。
2. 工作机构在企业内部设立以下工作机构,负责具体实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1)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协调、监督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制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开展安全生产培训,组织安全生产检查等;(2)生产部门:负责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生产管理,确保生产设备、工艺流程、作业环境的安全;(3)技术部门:负责安全生产技术支持,提供安全技术保障;(4)财务部门:负责安全生产经费的预算、审批和保障;(5)人力资源部门:负责员工安全生产培训、考核和激励;(6)综合管理部门:负责企业安全生产文化建设,提高全员安全意识。
三、安全生产责任制1、项目经理安全职责项目经理作为项目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其主要安全职责如下:(1)全面负责项目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2)制定项目安全生产目标、计划和措施,并确保实施;(3)组织项目安全生产大检查,对安全隐患进行整改;(4)定期召开安全生产会议,研究解决安全生产问题;(5)负责项目安全生产资源的配置,确保安全生产投入;(6)对项目团队成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7)建立健全项目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岗位的安全职责;(8)发生事故时,及时组织救援,并按规定报告和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指南<部分)<主要适用机械制造、电子、轻纺等一般性行业,其他行业的企业也可参照参考)本指南由广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指南起草单位:广东省安全科学技术研究所、华南理工大学安全工程研究所、广东省技术监督机械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
b5E2RGbCAP目次1 适用范围 (3)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3 术语和定义 (5)4 安全管理要求和措施 (6)4.1 基本安全管理 (6)4.1.1方针目标 (6)4.1.2机构人员 (6)4.1.3规章制度 (6)4.1.4教育培训 (7)4.1.5过程控制 (7)4.1.6检查监督 (8)4.1.7应急救援 (8)4.1.8事故管理 (8)4.1.9档案信息 (9)4.2 专项安全管理 (9)4.2.1 安全投入 (9)4.2.2 三同时管理 (9)4.2.3重大危险源<事故隐患)及高危设备管理 (10)4.2.4危险作业管理 (10)4.2.5承发包与租赁管理 (10)4.2.6劳动防护管理 (11)4.2.7职业健康管理 (11)4.3 现场安全管理 (11)4.3.1场所环境 (11)4.3.2危险物料 (12)4.3.3机械安全 (12)4.3.4特种设备 (12)4.3.5电气安全 (13)4.3.6消防安全 (13)4.3.7搬运安全 (14)4.3.8操作安全 (14)1 适用范围本指南规定了一般行业作业环境、人员、生产设备的安全管理要求和措施。
本指南适用于一般行业企业为实现本单位安全标准化管理,所应采取的具体措施和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2.1 引用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0号《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国务院令第34号《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国务院令第75号《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344号《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第令352号《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373号《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375号《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93号《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国务院令第397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号《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则》公安部令第6号《建设工程<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原劳动部令第3号《关于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及其他从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考核工作的意见》安监管人字[2002]123号p1EanqFDPw《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关于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工作的意见》安监管人字[2002]24号《爆炸危险场所安全规定》劳部发[1995]56号《爆炸危险场所电气安全规程》劳人护[1987]36号《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试行)》国经贸安全[2000]189号《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号《气瓶安全监察规程》质技监局锅发[2000]250号《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单位版)》国家安监局2004年《广东省安全生产条例》2002年10月13日广东省第九届人大常委会第37次会议通过《广东省注册安全主任管理规定》广东省人民政府85号令《广东省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粤府[2004]122号《广东省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规定》2003年9月1日实施《广东省职工个人劳动防护用品发放标准》粤劳安[1998]24号《关于印发广东省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安全管理规程的通知》粤安监[2004]79号《广东省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培训考核管理办法》粤安监管[2003]168号《广东省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考核管理办法》粤安监管[2003]71号《关于贯彻落实〈广东省各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办法〉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档案的通知》粤档发[2000]51号DXDiTa9E3d2.2 引用标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指南的引用而成为本指南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指南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RTCrpUDGiTGB935-1989 《高温作业允许接触热时间限值》GB2811-1989《安全帽》GB2893-2001《安全色》GB2894-1996《安全标志》GB3787-1993《手持电动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安全技术规程》GB4387-1994《工业企业厂内铁路、道路运输安全规程》GB4674-1984《磨削机械安全规程》GB5044-1985《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83-1999《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890-1986《防冲击眼护具》GB6067-1985《起重机械安全规程》GB6077-1985《剪切机械安全规程》GB6441-19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8196-1987《机械设备防护罩安全要求》GB9175-1988《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GB9448-1999《焊接与切割安全》GB10437-1989《作业场所超高频辐射卫生标准》GB11651-1998《劳动防护用品选用规则》GB12265.1-1997《机械安全防止上肢触及危险区的安全距离》GB12265.2-2000《机械安全防止下肢触及危险区的安全距离》GB12265.3-1997《机械安全避免人体各部位挤压的最小间距》GB12266-1990《机械加工设备一般安全要求》GB12801-1991《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T13379-1992《视觉工效学原则室内工作系统照明》GB13746-1992《铅作业安全卫生规程》GB/T13869-1992《用电安全导则》GB15603-1995《常用危险化学品贮存通则》GB/T15706-1995《机械安全基本概念与设计通则》GB/T16856-1997《机械安全风险评价的原则》GB17888-1999《机械安全进入机器和工业设备的固定设施》GB17914-1999《易燃易爆性商品储存养护技术条件》GB17915-1999《腐蚀性商品储藏养护技术条件》GB17916-1999《毒害性商品储藏养护技术条件》GB18209-2000《机械安全指示、标志和操作》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GB/T 50033-2001《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4-1992《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GB50057-1994<2000版)《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8-1992《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J16-1987<2001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87-1985《工业企业噪声设计规范》GBZ1-200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2-200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JBJ18-2000《机械工业职业安全卫生设计规范》JB/T7536-1994《机械安全通用术语》3 术语和定义3.1 危险因素在生产过程中,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出性损坏的因素。
3.2 有害因素在生产过程中,能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导致疾病(含职业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
3.3 机械的危险与有害因素机械加工设备直接造成人身伤亡事故的灾害性因素。
3.4 非机械的危险与有害因素在机械加工设备生产过程及作业环境中能导致伤亡(非机械性损伤>事故或诱发职业病的因素。
3.5 地板构成通道或平台地面并且直接与脚接触的各构件的组合。
3.6 通道由一个工作平台通向另一个工作平台的水平表面。
3.7 工作平台为进行操作、维修、检验、修理、抽样和与机械有关的其他工作所用的水平表面。
3.8 防滑表面为增加附着力而设计的地板表面。
3.9 挤压区人体或其部位在其中可能受到挤压危险的区域。
3.10 用电电气装置在安装、验收合格交付使用后的整个操作、使用、检查和维护过程。
3.11 电气装置一定的空间或场所中若干互相连接的电气设备的组合。
3.12 安全防护防止操作者在作业时身体某部位误入危险区域或接触有害物质而采取的各种防护措施。
3.13 安全评价对系统中的潜在危险及其严重程度进行分析和评估,并以规定的指标、等级或概率值做出定量的表示。
3.14 事故隐患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缺陷等随时可导致事故发生的潜在的危险因素。
3.15 机械伤害受设备或工具的机械运动所引起绞、辗、割、戳、切和碰撞等对人体的伤害事故。
3.16 安全距离防止人体触及机械危险部位的最小距离。
3.17 防护罩对危险部位全部或部分封闭的隔离装置。
3.18 危险作业有可能导致人身伤亡或引起重大事故的作业。
如高处作业、带电作业、剧毒作业、辐射作业等。
3.19交叉作业两个或两个以上生产经营单位在同一作业区域内进行作业,称为交叉作业。
3.20 事故管理对事故的登记、统计、调查处理和分析事故发生原因,提出预防事故的办法及建立管理事故档案的工作。
3.21重大危险源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5PCzVD7HxA3.22重大事故隐患指可能导致重大人身伤亡或者重大经济损失的事故隐患。
3.23高危设备指特种设备或其他危险性较大的设备。
3.24 安全目标管理企业安全工作负责人根据上级要求和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在充分吸收企业员工及相关方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出企业安全工作总目标。
然后层层展开、逐级落实,形成一个全方位、全过程、多层次的目标管理体系。
jLBHrnAILg3.25 安全措施为消除生产过程的危险因素,防止伤害和职业危害、改善劳动条件保证生产安全所采取的有关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
xHAQX74J0X3.26 劳动防护用品指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为免遭或减轻事故伤害和职业危害的个人随身穿<佩)戴的用品。
4 安全管理要求和措施4.1 基本安全管理4.1.1 方针目标4.1.1.1企业应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管理方针。
4.1.1.2企业应根据国家、省、市和行业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实际,制定安全生产目标。
4.1.1.3企业应实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4.1.2 机构人员4.1.2.1企业的法人代表或主要生产管理者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负全面责任;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是安全生产直接责任人,对安全生产负直接领导责任;其他负责人对各自分管业务范围内的安全活动负领导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