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课文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合集下载

初中英语教学设计

初中英语教学设计

初中英语教学设计初中英语教学设计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初中英语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英语教学设计篇1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教学中应体现交际性,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创设交际情景,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使学生获得综合运用英语和语言技能进行交际的能力。

针对初中英语新教材容量大的特点,为了使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依据go for it!教材的课程理念,采用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与积极性。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为本单元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和运用本课的重点单词和句型。

本单元的话题gift giving 学生都很熟悉,很容易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要求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用所学的语言项目提出给他人送礼物的建议,并能对礼物提出评论。

新教材重视以人为本,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材分析”和“教材整合”,调整教学内容以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三、学情分析笔者教学的对象是初二学生(以中等生为主),他们学习英语有较强的记忆力和模仿能力,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但部分学生存在不自信,羞于表现等思想顾虑,但又希望能得到他人的肯定。

因此笔者在教学活动中尽量让这部分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有更多的机会来说英语,减少他们的恐惧感;有一些学习困难生由于基础薄弱,缺少丰富的语言基础,对某些任务的完成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采取小组奖励的办法,通过学生间的合作学习,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学,鼓励小组中的优秀成员主动帮助学习困难生,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提高他们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让他们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各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四、教学目标(1)语言知识目标:引导学生掌握本单元相关的词汇和句型。

(2)语言技能目标:能用所学的语言项目给对方提出建议和意见。

英语教程实践报告范文

英语教程实践报告范文

英语教程实践报告范文一、引言英语教程是现代教学中的一种常见教学形式,它以实用主义为基础,注重突破语言的应用,培养学生语言交流的能力。

本次实践报告旨在回顾我在英语教程中的教学实践经验,总结教学效果,并提出进一步改进的建议。

二、实践背景我所教授的英语教程是面向高中生开设的,以提高学生英语口语和听力水平为主要目标。

该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通过情景对话和实用练习等活动,使学生能在真实的情境中有效运用所学知识。

三、实践内容1. 实践目标设定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现有水平,我设定了明确的实践目标: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和听力水平,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使他们在真实情境中能够流利、准确地进行英语对话。

2. 教学策略选择我采用了多种教学策略以达到实践目标。

首先,我注重创设真实情境。

通过小组活动和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在仿真的情境中进行对话练习,并提供相应的场景语言。

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其次,我注重强化语言输入。

无论是听力训练还是对话中,我都尽量提供大量的语言输入,以帮助学生熟悉并更好地掌握语言表达方式。

同时,我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听英语,积累更多的语言素材。

最后,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加强了听力训练,并引入了各种听力材料,如听力短文、录音对话等,让学生通过大量的听力练习提高听力理解能力。

同时,我也注重对学生口语的训练,通过对话练习、口语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实践效果评估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对学生的语言水平和交际能力进行了评估。

通过测验和口语表现等方式,我发现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他们能够更加理解和运用英语表达方式。

同时,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有所提高,能够在真实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英语对话。

五、反思与改进1. 教学策略的灵活应用在实践中,我发现不同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和接受能力。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教学。

浅谈《牛津初中英语》阅读课文的整体教学

浅谈《牛津初中英语》阅读课文的整体教学
更好地理解课文 , 而且还能使其学 习一些与课 文有关 的
为一体 , 这样便 于学生准确地理解语言结构 , 更好地掌
握语言的深层意义。
正确认识 和处理上述三种关 系是 搞好整体教学 的
前 提。整体教学体现 了学生理解 、 记忆和掌握课文 的心
理特点与过程。 通过这些思维活动 , 学生从模糊的 、 表层
8 — 0 —
课文整体教学模式是指教师要充分 利用课文提供
的语言材料 , 帮助学生完整理解课 文大意 、 言形式 、 语 篇
整体教学首先是要从整体 出发 ,从整体来教局部 ,
教局部时不忘整体 。 我们在备课 时都要进行某一或某些 局部性 的教学 , 各课 时的局部侧重不尽相 同 , 但始 终要
章结构和修辞方法 , 做到局部不离整体 , 体寓于局部 整 之 中。 其教学模式是 : 整体一部分一整体 , 即宏观导读一 微观剖析一 整体 吸收 。 课文的整体教学保持 了课文 内容
【 教法研究 】
浅谈《 牛津初 中英语》 阅读课文的整体教学
蔡 莉
( 江苏省南京市第 四中学
江苏南京
20 2 ) 10 9
摘要 : 课文教 学在 整个英语教学过程 中起 着举足轻重的作 用, 是传授 英语 知识 和培 养运 用语 言能力的综合手
段。 课文教 学应将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熟悉篇章结构放在首位, 注意语 言信息的整体输入 , 从训 练学生的阅读技 能入 手, 最大限度地发挥 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文的整体教学保持 了课文内容和篇章结构的完整性 , 有利 于学生提 高
求与整体 内容保持紧密的联系 。
3 . 2难和易的关系 课文教学 的 目的要求不外 三个 :一 要理解课文 内 容; 二要能朗读或背诵课文 ; 三要能运用课 文 中的重点

初中英语实践教学设计(3篇)

初中英语实践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教学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英语教学在初中阶段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本实践教学设计旨在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英语,提高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本单元的词汇、语法知识,了解西方文化背景。

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内容本实践教学设计以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为例,以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围绕“School Life”这一主题进行设计。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播放一段关于学校的英语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学校生活。

2. 提问:What is this video about? 引导学生关注学校生活。

(二)词汇教学1. 展示与学校生活相关的词汇卡片,如:classroom, teacher, student, desk, chair等。

2. 学生分组,每组选一个代表,进行词汇接龙游戏,巩固所学词汇。

3.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词汇的掌握情况。

(三)语法教学1. 介绍一般现在时的构成及用法,如:主语 + 动词原形。

2. 学生进行句子仿写练习,如:The teacher teaches us English.3. 教师巡视指导,纠正错误。

(四)听力训练1. 播放一段关于学校生活的英语听力材料,让学生根据听力内容回答问题。

2. 教师总结听力技巧,如:关注关键词,注意语音语调等。

(五)阅读训练1. 分发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了解文章大意。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3.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

(六)口语交际1. 教师设置情景,如:介绍自己的学校,询问同学的学校等。

2. 学生分组进行口语交际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七)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课文讲解策略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课文讲解策略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课文讲解策略初中英语教学中,课文讲解是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开展的任务之一。

它是学生获取英语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也是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有效地进行课文讲解,引导学生掌握课文内容和语言知识,成为英语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教学理念1.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文化背景和语言能力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教学策略和方法。

在讲解课文时,注意使用学生熟悉的教学模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发挥他们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课文讲解应该紧密结合学生实际,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教师要结合教材的内容,引导学生学习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造能力,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策略1.先读后讲在课文讲解中,先生动态,后讲静态。

在学生上课前,教师先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意思、语法结构和重要词汇。

这种方式既可以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大体内容,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生动形象教师要在讲解课文时,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教学,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加深印象。

可以采用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感性认识课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分步递进在讲解课文的过程中,要采用分步递进的方法,逐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分别对课文内容、文章结构、语法和词汇等方面逐一讲解,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

4.启发式提问使用启发式提问的方式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将问题设置为多个层次,从表层到深层逐步探究,让学生逐渐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5.让学生掌握知识点课文讲解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

因此,在讲解过程中,要特别强调课文中的重要语法结构和词汇,让学生熟练掌握这些知识点,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三、教学方法1.对比法教师可以采用对比法来讲解课文。

初中英语的课文教学方法

初中英语的课文教学方法

初中英语教学的方法现在很多地方从小学就开设英语课,甚至从一年级就开设英语了,所以初中的孩子已经学习了几年的英语,有了一定的口语基础。

在初中教课文时,一般可以用一以下几个步骤进行:1.熟悉课文。

教师先把文章重点词语、语言知识点进行讲授,让学生初步的了解课文的内容。

2.采用让学生自学的方式,讨论分析课文,了解文章重点和难点内容。

3.只有让学生较深入地思索领悟课文并使之成为自己的语言,才能正确地用英语语言将其讲述出来。

因此,教师应根据课文线索,找出关键、实质性的问题,启发诱导学生去思考和归纳整理。

4 最后让学生复述课文。

复述课文的步骤(1).提出关键、实质问题,让学生回答。

教师应有计划、有目的地拟定课文的重要信息点和骨架部分。

学生认真回答出每个相关问题后,他们脑海中形成了一条主线索或一幅主画面。

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把文章的各段落中心点贯穿下来,学生才能做到心中有数,知道哪些需要详述,哪些需要要简述,从而减轻复述课文前的心理压力,为复述好课文打下基础。

(2).复述课文。

①分段落复述。

教师应根据课文难易,文章长短进行分段,然后根据学生优差程度不同分配任务,每位学生都有针对性、有重点地进行分析,这样学生的思想负担不会过重,也不会产生畏难情绪,从而为全篇复述打下基础。

②全篇复述。

做好分段落复述工作之后,再让四至五名学生全面完整地复述课文。

自然,第一遍全篇复述很可能出现遗漏、打磕巴或一时遗忘的现象。

没有关系,第一位学生复述完后,教师立即引导提示、补充和完善,这样可以使第二位,第三位同学顺利、完整地将课文复述下来,在座的每位学生在其他同学复述过程中,也会不断更改、补充复述内容,使课文复述得更加流畅和完美。

③归纳引申。

教材中各个教学板块的设计为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和引申教学内容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加之教材中每篇文章是每个单元的精华,值得记住。

因此,归纳文章的语言结构、语法功能非常重要。

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结合生活,找出文章的闪光点,领悟文章的精华,并且用自己的语言复述下来。

初中英语的优秀教学设计【4篇】

初中英语的优秀教学设计【4篇】

初中英语的优秀教学设计【4篇】【篇一】初中英语的优秀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通过有感情朗读,句子比较,体会慰藉、扫荡、神奇等词的意思。

2、悟4---9节,体会天窗的神奇以及给孩子带来的惟一慰藉,领会无中看出有,虚中看出实的真谛,理解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让学生感受到通过天窗看世界的情趣。

3、学习课文中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学习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感悟这一方小小的空白是神奇的!并唤起学生与课文的共鸣。

学习难点:理解课文第9节,进而体会这一方小小的空白是神奇的!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过程: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1、每栋房子都离不开窗。

可是在许多年前的中国南方农村,窗是怎样的呢?出示课文1-3节2、乡下的房子只有(前面一排木板窗。

暖和的晴天,木板窗扇扇开直,光线和空气都有了。

)碰到大风大雨,或者北风呼呼叫的冬天,(木板窗只好关起来,屋子里就像黑洞似的)。

于是(乡下人在屋面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做天窗)。

出示:天窗这样一扇简陋的、只能透些许阳光和空气的天窗究竟有什么魅力吸引作家茅盾写下这篇文章呢?对活泼好想的孩子们意味着什么呢?学生讨论、交流,请一位同学把这段话连起来读一遍。

3、质疑。

(1)为什么说天窗是神奇的呢?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听写练习(听两遍)。

(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当感谢的。

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会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他所看到的一切更真切,更广阔,更复杂,更确切!)出示文章最后一节,请同学抬头看屏幕校对。

齐读。

(2)你们是不是觉得这段话很难理解?有什么问题吗?估计学生提出的问题有:①天窗、有、无、虚、实、为什么要加引号?②为什么说活泼会想的孩子会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③为什么说比他所看到的一切更真切,更广阔,更复杂,更确切?同学们的问题提得很好,弄懂了这些问题,也就是真正理解了这篇课文。

(出示学习目标、齐读)下面我们就来认真读课文,请大家自读课文4--7节。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采用传统方法组织英语阅读教学活动已经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初中英语教学必须改革。

图式理论这样的新型教育理念提出为教师提供了改革的机遇,我们必须将这样的新鲜元素融入课堂中。

本文将对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展开具体介绍。

标签:图式理论;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运用引言:图示理论下,将阅读活动分为三种图示:语言图示、内容图示和形式图示,通过激活图示来学习能够达到高效率记忆的目的,从而帮助阅读学习效益提升。

借助这一理论,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也有望达到新的目标。

但对于还不熟悉图示理论的教师来说,还需充分学习和实践。

1.课前填充图式相信在学习一篇新的文章前,教师都会按照惯例为学生布置预习任务,但是学生所谓的预习就是浏览一遍课文,查阅部分生词便匆匆结束,完全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收获。

教师应指导学生利用图示理论进行深层次预习,完成部分探究任务,掌握这种自主学习的方法对他们而言大有用处。

学生如果能够对文本材料涉及的相关话题进行自主探究,并与同学合作查阅相关的知识背景,交流互享成果,成就感得到满足,主动性得到发挥,理解阅读材料的难度就会降低。

总之,对于初中生来说,头脑中是否存在与文本材料相契合的图式知识,或者这些图式知识能否被激活,对于学生高效理解文章至关重要。

2.发挥图式的预测和推理功能读前活动的开展,是为了激活学生与文本话题相关的内容图式,在学生原有知识和文本材料相关的文化背景之间搭建一架桥梁,促使学生能够对文本材料做出预测和推理。

教师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准备与文本材料相关的视频,图片或歌曲,介绍文化背景,进行话题导入,激活学生头脑中与话题联系的背景知识,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文章标题、副标题以及对课文中图片展开观察,对文章进行预测并推理文章的整个发展脉络[1]。

3.利用图式高效学习英语阅读教学的难度之一就在于文章中的知识量较多,学生既需要理解全文的意思,还需要分析语句,掌握语法、词汇,学习负担很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英语课文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一、课文教学的理论[课文的定义]课文(text)英语的定义是:the wording or words of something written or printed.汉语的定义是:教科书的正文(区别于注释和习题等)。

英语的课文包含有语音、词汇和语法等语言知识,既可以用作专门进行阅读训练的材料。

也可以用作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等能力的训练。

因此,课文是教材的中心,是教授和学习语言知识和训练语言技能的综合教学材料。

本文所谈到的“课文”是指广义的课文,它是向学生传递信息的载体,其形式上可以是各种体材的文章,可以指对话、会话等。

[课文教学]课文教学(text teaching in the textbook)可以出现在新授课中,也可以出现在巩固课和复习课中,课文教学在中学英语教学实践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它具有综合性、整体性、全面性和系统性,在整个英语教学中应给予重视。

[课文教学的原则]课文教学应该遵循以下8个原则:1.以课文为中心,注重篇章结构和思想内容,切忌“课文教学不教课文”,只讲词汇和语法的教学偏离中心的现象。

2.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语言的能力。

3.语法讲解和分析,要为理解句意、课文服务。

切忌为学语法而讲语法。

4.课文讲解的词汇教学不要求全面开花,重点放在四会词上。

对词义的讲解应紧扣课文中的意思与用法。

切忌多种词义与用法全部介绍给学生。

5.多利用现代教学媒体、实物、现场和板书、身体语言等直观教具与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景,活跃教学气氛。

教学方法要灵活多变,但要紧扣教学目的进行教学,有利于对课文的掌握。

6.要把精读和泛读及课外阅读相联系,大致比例是各占1/3,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才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7.课堂上应以学生为主,以练为主,让学生在大量的实际中掌握语言技能。

8.初中阶段应注意听力与朗读能力的培养,多用录音带,使学生学会地道的英语语音、语调。

[主要的课文教学模式]1.自下而上的课文教学模式(bottom-up teaching texts model)这是一种单向的课文教学模式,其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学派。

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发展于40年代,目前不少中学,特别是师资薄弱的农村中学,在课文教学中多数还在沿用这一课文教学模式。

所谓bottom-up是指从最小的单位,例如:单词,组成较大些的单位,例如:句子,再组成更大的单位,例如:段落、文章等。

这种教学模式的主要的程序是:其思维方式是:局部→整体;分析→综合。

这种思维方式有勃于人类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

“系统论”的整体原理强调:“任何系统都是有结构的,系统整体的功能不等于各孤立部分之和。

”因此,这种教学模式费时费事,学生只懂得语言知识,缺乏运用语言的能力,应限制使用。

2.整体教学模式(holistic teaching texts model)课文整体教学模式的心理学基础是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 psychology),格式塔心理学者认为:人们感知的一切都是完整的形式或形状;强调整组织和知觉的完整性。

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整体比部分的总和大,整体先于部分并决定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英语教学大纲要求“课文首先应作为一个整体来教。

开始就分段教学,容易产生见树木不见树林的毛病。

”格式塔心理学者认为:教师应当把学习情景作为一个整体呈现给学生。

人对语言刺激的反应是综合的,而不是通过对语句的分析来理解其内容的。

课文整体教学就是把课文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但每节课有所侧重。

无论是阅读理解,学习和运用语言结构,还是讨论课文的段落、篇章结构……等,每节课都应以课文为整体,做到局部不离开整体,整体寓于局部之中。

课文整体教学的思维过程是:在具体的操作上则分以下三个步骤:3.并行认知课文教学模式(the model of teaching texts using the interactive process)这一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认知心理学,是近10年才发展起来的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法主张以教学过程为纲,旨在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课文。

这里“过程”强调学习的渐进性和逼真性,强调教师的在教学中的主导性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性。

这是一种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并行分布处理教学模式。

课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语言的层次、背景知识层次和语篇层次这三个方面的联系上找出最佳的结合点,以点带面、灵活处理课文教学的各个环节。

具体地说,课文教学不宜从头到尾地串讲,应提出一些要求、设计一些活动,指导学生自己读,使学生处于主动,运用他们自己的认知结构对课文的内容和语言知识进行互相作用,逐步掌握课文。

4.模式化课文教学模式(the model of teaching texts by compositional patterns)这种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也是认知心理学。

它的教学方式是把课文结构上相同或相近之处概括为课文模式,引导学生去发现模式并利用模式去从总体上去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虽然不同的课文的内容可以千变万化,但同一类的文章的结构总有相同或相近似的地方,学生可以通过进行课文的比较来掌握不同文体的文章的结构模式。

教学中除了要求学生掌握课文的结构模式外,还应教会学生学习课文的模式。

例如,听课文大意时学生要准备说(复述或回答问题),说时要准备读,读时准备写等。

学生掌握了课文学习的模式,在学习中就会更主动、自觉地把各种活动联系起来。

二、课文教学的实践(一)英语课文教学的程序(二)引入课文的方法1.作者及背景介绍法介绍作者与背景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标题及插图猜测法课文的标题很重要,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凝聚性,是一篇课文的主旨所在,是文章的“眼”。

通过对标题的猜测可以推断出课文的内容。

例如,人教版第二册第51课课文的标题是:wei hua′s busy day,学生通过题目自然可以想象到课文要谈的是有关魏华忙碌的一天的故事。

课文的插图一般都与课文的内容密切相关,它可以对课文的内容的推测提供形象、直观的帮助,使推测变得准确、容易。

例如:人教版第二册第71课有一幅庆祝生日的插图,学生即使不看故事,也可以猜测到文章是有关生日的故事。

3.悬念法有些课文情节生动,而结尾又常出人意外,使人觉得意尤未尽。

这一设计能一开始就吸引学习兴趣。

例如:人教版第二册第39课说john goes to the twelfth floor. then he gets out of the lift and climbs up to the fifteenth floor on foot.接着问,why doesn't he use the lift for the last three floors?4.简述大意法又称主旨指示法。

这一方法既可以用于叙述性的故事文体,也可以用于科普文章。

对于故事文体,教师先用英语介绍课文大意,也可以把一些关键词写在黑板上让成绩好的学生来介绍。

对于科普文章或说明文,由于其结构是靠逻辑性而非故事情节性来安排的,教师按次序逐条归纳出课文要讲的大意或中心内容,或者把每一部分的表达该部分的内容的中心句(又称“主题句”topic sentence)抽出来,写在黑板上,以提示学生根据这些中心句在阅读中把握材料的主旨。

5.设置疑问法在教课文前,提出与课文内容有关的问题,以吸引学生,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初中教材往往都会在课文前设置这一类的问题,例如,第二册第71课,开头部分所设置的问题是:“what present did polly give ann for her birthday?”学生会考虑polly 是鹦鹉,能给什么礼物呢?(三)常用的呈现课文方法1.障碍排除法(removing obstacles method)为了不影响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将一些生词较多的、结构较为复杂的课文,在开始阅读前集中处理,以扫除阅读的障碍,这种方法主要的目的是为课文整体性教学作准备。

2.听译法(listening and translation method)适合于一些没有新的语法现象、只有少量生词的巩固性或复习性的课文,具体做法可以采取以下步骤:(1)先教单词。

(2)在学生已掌握了单词的音、形、义的基础上,由教师口述课文,全篇叙述一至二遍。

(3)教师逐句口述,要求学生逐句听译,并组织练习,可以在课文听译一遍之后再进行逐步练习,也可以听译一句练习一句。

(4)教师再将全文口述一至二遍。

听译法,是传统的翻译法,不宜推广。

因为英语教学大纲提出“尽量使用英语,适当利用母语”,这种教法虽然也可以训练学生的听力,但由于要经过汉语思维,把英语逐句翻译,费时费事,效果适得其反。

3.视听问答法(ask and answer in the audiovisual way)这种方法是利用图画、幻灯、录音机等教学媒体与体态语等,从视听入手进行课文教学。

这种方法最适合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因为初中课文多是为巩固、复习新知识而设计的,语言结构比较简单,句子意思较为浅显,而且内容多为日常生活中学生所熟悉的题材。

这种课文的教学基本上是听和说统一的过程,宜于用听说法。

其优点是既直观又生动,学生印象深刻。

以人教版第二册第75课第2部分为例,其基本程序是:第一步:叙述课文大意。

教师出示收音机的图片和一幅中国地图,教师可以指着收音机图和地图,用简单的英语说一说the weather report for the next twenty-four hours.第二步:进行听的训练。

教师先把天气预报中的地名在地图上打上记号,接着呈现各个城市的天气预报表格,要求学生边听边记住相应的数字。

学生不看书,只看地图,完整地听课文录音一遍,然后再播放录音两次,中间各暂停10秒,让学生填上数字。

最后要求学生打开书自己检查答案。

第三步:进行说的训练,教师可用慢速播放录音,要求学生跟读课文,接着教师提问各个城市的天气情况,然后要求学生按两人小组相互问答。

教师再呈现天气预报的表格要求学生模拟电台的广播员,进行天气预报。

4.概括性听写法(dictation of its summary method)教师将课文大意进行归纳,把全文改写为精悍的短文,让学生听写。

这种方法既可以用来引入课文,也可以用来巩固课文,教师可以视教学需要适时采用。

5.重点对比讲解法(the method of explaining the main points by comparison)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可以解决一些学生容易混淆的语言点,在科技知识、说明文或人物传记时使用这一方法效果较为突出。

6.串解法(explain by the thread of story or argument)其主要方法是找出维系课文全文的主线,从而把全篇内容系统地串成一个整体,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课文的内容,但不要误解串解法为逐字逐句进行翻译的串讲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