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基本思路和方法分析

合集下载

初中生语文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指导课件(共张PPT)

初中生语文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指导课件(共张PPT)
二、如果材料里人物、故事叙述完整,有原 因有结果,那就由果溯因,先分析原因然后 从原因确定立意;
三、如果材料里主要人、事为两个以上且呈 对比状态,那就比较分析,深度剖析其异同 之处,从其异同之处确定立意;
一、抓住关键语句,理解其内在涵义,由其 内在涵义确定立意;
善于抓住关键词语。关键词语往往是“文眼”,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 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 可爱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
角度构思作文。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
的含意,不套用材料。
一、如果材料里主要人、事、物是单一片段, 那就抓住关键语句,理解其内在涵义,由其 内在涵义确定立意;
立意:好奇心, 往往是发明和创新的原动力。
例2.燕子是一种候鸟,起初人们并不是这么认为的。 冬季燕子在池塘的冰下越冬——这是古希腊伟人 亚里士多得得出的结论。天经天义,人们尊奉了 2400多年。18世纪,瑞士巴赛尔城的一位修鞋匠, 看到棚下筑巢的燕子,好奇心使他写了一张纸条—“燕子,你在何处越冬?”,并将它绑在燕子 的腿上。第二年春天,当这只燕子翩然而归时, 鞋匠意外地发现了一张新的字条:“雅典,在安 托万家越冬”。鞋匠的好奇使一个被信奉了2400 多的的谬误终于得以澄清。
材 料 作 文 的审 题 立 意
精读材料,确定立意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 三种方法
弦外之音—— 1.材料本身是多义性的,立意的角度是多方面的。
2.立意取决于审题,作者思想感情和写作意 图在文章里的集中体现就是立意。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基本思路
1、抓对象——材料中有几个对象 2、分主次——对象间孰轻孰重,材料重点写哪个对象,

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我的人生还很长,我会继续品味那些值得 品味的点点滴滴。
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当你亲临其境之后,往往思想受到 启迪,身心感到愉悦,偶然忆起,就如品香茗,又如含青榄,味
纵古观今,在历史长河中有许多伟人 的一生值得品味,让我们细细品味着他们 坎坷的一生,我们思想可以受到启迪,从 他们身上学到许多成功道理,从中获益匪 浅。
本文的主角是猴子,作者对他的态度是 讽刺,如果说要赞美它的执著,显然背离材 料的主旨;有人说人不能这样虐待动物,要 有爱心等,这显然都不是从材料的整体出发 的。这样所立的意不是偏题就是离题的。 2、重视因果分析,“紧握的拳头便缩 不出洞口”是因,“当猎人来时,猴子惊慌 失措,但就是逃不掉。”是果,从而得出 “要适时放手”贪婪是要不得的“等均切合 材料的意思。 3、抓住关键语、句。往往是故事之后 的评述句,或连接话题的过渡句。如 上文 画线句
让我们细细的品味他们一生,从中去学习他 们怎样面对这样坎坷的人生,走向成功,这是非 常值我们如品茶一般来细细品味。汉代的司马迁 因为得最了汉武帝,受到宫刑凌辱,但是他并不 是由此放弃人生,化悲愤为力量,著作了《史记》 流传于世。让我们细细品味司马迁这一生,品味 着他怎样面对坎坷人生,品味他面对这挫折的不 放弃坚强意志。面对宫刑凌辱这对于一个人自尊 受到的是多大的打击,但他顶着悲痛来铸就自己 一生,这种不被命运屈服、坚定信念是值得我们 去细细品味的,学会在生活中以坚定的信念面对 挫折,迎刃而上。


两年前的中考,我的目标明确,奈何, 我距离我的目标仅差0.5分,多么无奈的失 败,成绩刚出来那几天,我不只一次责问自 己,为什么不能够多拿半分,半分不难,一 道选择题都多于。时至今日,我已渐渐淡忘 那份痛楚,但是,时不时地,我还会去回那 次失败。品位失败,我品出了人生不可或缺 的苦涩。

02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基本方法-2022年高考作文议论文写作精讲精练

02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基本方法-2022年高考作文议论文写作精讲精练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基本方法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基本方法:文眼把握法;主旨领悟法/概括中心法;由果问因法;倾向揣摩法;领悟寓意法。

一、文眼把握法例:【2016年全国卷Ⅲ】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历经几年试验,小羽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研发出一种新式花茶并获得专利。

可是批量生产不久,大量假冒伪劣商品就充斥市场。

小羽意识到,与其眼看着刚兴起的产业这么快就走向衰败,不如带领大家一起先把市场做规范。

于是,她将工艺流程公之于众,还牵头拟定了地方标准,由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发布推行。

这些努力逐渐见效,新式花茶产业规模越来越大,小羽则集中精力率领团队不断创新,最终成为众望所归的致富带头人。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材料的核心问题是,面对市场中出现的假冒伪劣产品究竟应该怎么办。

小羽的做法不是打压,而是对造假者进行疏导和规范。

如何规范是考生应该关注的,也是立意的关键。

材料中的关键句是“小羽意识到,与其眼看着刚兴起的产业这么快就走向衰败,不如带领大家一起先把市场做规范。

于是,她将工艺流程公之于众,还牵头拟定了地方标准,由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发布推行”,只要读懂了这些语句,立意就应该不成问题了。

但还应该注意一个问题,写作时不能就事论事,而应联系现实生活,联系个人生活体验,由此及彼地进行联想。

【立意】让规则为创新保驾护航【范文】漂其黑,守其白天不生小羽,万古如长夜。

我曾自怨处于如此的时代,诽谤丛生,怨声载途,以情为荣,以仿为乐,创新者沉下僚,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但小羽——一位创业者,一位遭遇不公却不出怨声、谨守其职,勇改其制。

用一己之力更新社会的创业者,让我看到了黑暗森林中的一丝萤火。

曾经很喜欢《道德经》中的一句话:知其黑,守其白,为天下式。

俗话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能如老子这般,如屈平这般,在烂醉的世间保持清醒,不已难能?但小羽告诉我们:漂其黑,守其白,方为天下式!市场完善之路何其修远,只有用行动与建设代替埋怨与指责,才能迎来真正公正的环境。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原则与方法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原则与方法
分析:此则材料尽管有两个对象,但主要对象是盲人。应 该从盲人角度去立意才是符合出题者意图的。 由此立意: ①学会放手 /放弃有时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②走出思维的定势,战胜自己。 ③要善于听从别人的意见,不要一意孤行。
19
3、抓关键——找出材料中的关键语句。
• 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 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反复出现的句子、 议论句),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 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
观点:到广阔的空间去撒网,方有丰 硕的收获。
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 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 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28
• 6、由物及人法 • 写材料作文时,有寓意的材料或叙述“物” 的材料,需要学生采用“由物及人”的横 向联想法进行立意,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 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 生哲理、社会现象等,从而提炼出写作的 观点。
汤,之后还嫌接待不周,于是又送上了一大碗,还
十分热情地说:“再喝一碗鲜鱼汤吧!”于是客人
盛情难却,勉强喝了下去,没想到主人又端来一碗,
又说“再来一碗吧!” 最后客人只好婉言谢绝,心想“以后再也不能
到这里来做客了……。”
关键句:
1.喝了一大碗 2.又送上了一大碗 太过火了
3.又端来一碗
4.再也不能到这里来做客了
26
• 立意 • 蜗牛最后死了,但死并不可悲,所有人最后都要死的; 问题是蜗牛最后死在了“草丛中”,它生前没有任何 行动,这才是可悲之处。 • 蜗牛没有行动的原因有两点:一是立志不切实际,好 高骛远;二是小目标根本不屑做,最终什么也不做。 究其根源,蜗牛的悲哀在于:不肯脚踏实地,不愿从 平凡的小事入手来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 • 可以这样表述立意: • ( 1) 目标要合适,行动须切实; • ( 2) 不能好高骛远; • ( 3) 清醒认识自我,努力实现自我; • ( 4) 做好小事,就是大事;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六法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六法

法二: 法二:借用提示话语法
• 例四: 例四: 节日里, 节日里,都市里的我们纷纷去向往已久 的水乡海滨、名山大川旅行,放松心情; 的水乡海滨、名山大川旅行,放松心情; 而那些长期生活在“景区” 而那些长期生活在“景区”的人们却可能 并不觉得本地有多少值得流连的,相反, 并不觉得本地有多少值得流连的,相反, 他们格外羡慕都市生活的丰富与便捷。 他们格外羡慕都市生活的丰富与便捷。 由此看来,熟悉的地方似乎没有风景。 由此看来,熟悉的地方似乎没有风景。 其实,世间万象,又何止旅行如此呢? 其实,世间万象,又相同的成长环境里,为何两 个儿子有着完全不同的命运? 个儿子有着完全不同的命运?为了弄清 个中奥秘,记者前去采访。 个中奥秘,记者前去采访。没料到兄弟 二人的答案竟然是完全相同的:“有这 二人的答案竟然是完全相同的: 样的老子,我还能有什么办法? 样的老子,我还能有什么办法?” 有那样的老子,的确是一种不幸。 有那样的老子,的确是一种不幸。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赖以生存的环境。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赖以生存的环境。 但人对环境的适应并非被动的。 但人对环境的适应并非被动的。同一块 土地,既长稻谷也长稗子, 土地,既长稻谷也长稗子,是成为稻谷 还是成为稗子,关键还在于你自己。 还是成为稗子,关键还在于你自己。 一块石头,你若把它背在背上, 一块石头,你若把它背在背上,它 就是一种沉重的负担; 就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你若把它垫在脚 它就会成为你进步的台阶。 下,它就会成为你进步的台阶。
• 如何立意: 如何立意:
可探究阅读率持续走低的深层次原因( 可探究阅读率持续走低的深层次原因(有些人沉 湎物质享受,以各种娱乐取代读书;有些人被工 湎物质享受,以各种娱乐取代读书; 作应酬所困,丧失了读书的时间; 作应酬所困,丧失了读书的时间;有些人对读书 缺乏兴趣,难以养成或保持读书习惯; 缺乏兴趣,难以养成或保持读书习惯;图书质量 下降、价格偏高也是影响国民阅读的原因等等)。 下降、价格偏高也是影响国民阅读的原因等等)。 还可以联系社会现实, 还可以联系社会现实,指出图书的本质表现为内 容的深刻性和文化积累的丰富性, 容的深刻性和文化积累的丰富性,而这一点对提 高国民素质非常重要; 高国民素质非常重要;当然也可以比较传统阅读 和网络阅读的区别(阅读方式、 和网络阅读的区别(阅读方式、阅读内容不同 ),从而强调网络阅读不能替代图书阅读 从而强调网络阅读不能替代图书阅读, 等),从而强调网络阅读不能替代图书阅读,因 为备受青年人推崇的网络阅读实际上是种“ 为备受青年人推崇的网络阅读实际上是种“浅阅 快餐式阅读” 当然, 读”、“快餐式阅读”;当然,还可以就如何引 导网络阅读(比如提倡网络深层阅读, 导网络阅读(比如提倡网络深层阅读,又如把一 些经典著作完整、 些经典著作完整、准确地放到网上以方便网民阅 ),如何激发国人读书的积极性 如何激发国人读书的积极性( 读),如何激发国人读书的积极性(比如举办读 书节,营造浓郁的书香氛围)等提出自己的建议。 书节,营造浓郁的书香氛围)等提出自己的建议。

最新高考材料作文如何审题技巧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通用

最新高考材料作文如何审题技巧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通用

最新高考材料作文如何审题技巧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通用高考材料作文如何审题技巧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篇一审题就是对题目要求进行全面、具体的分析,准确领会其含意,把握写作方向和要求,切忌片面理解,顾此失彼,舍本逐末。

一篇文章在审题上站稳了,这篇文章的大方向就把握住了,写起来一般不会出太大问题。

一、审题的关键是准确审题首先要逐字逐句地把作文题全面、细致地读清楚,同时注意关键字词,把这些关键字词反复咀嚼并仔细揣摩,还要细读命题中的“要求”或“注意”,并把它们全都体现在文章当中。

考场上,怎样才能做到准确审题呢?审题的过程与构思作文又是一种怎样的关系?1.审清“标志”,确定文章体裁审题首先是确定文章体裁。

一般情况下,每种体裁的文章,都有它自身的“标志”,抓住了体现体裁“标志”的关键词语,就可以确定所给题目属于哪种体裁,应写成什么体裁的文章。

2.审清要求,确定文章范围审题不仅要确定文章的体裁,还要确定题目所划定的范围。

在题目所给的范围内选材,才能使文章内容切题,重点突出。

3.审清“题眼”,确定写作重心审题还要根据题目所给的条件来确定文章的重点,而确定文章重点的关键就是抓住“题眼”,比如关键词、重点句、暗示语等。

把握住了“题眼”,也就把握住了文章的重点。

4.审清因素,确定文章内容有些作文命题所给因素较少,表意也比较概括宽泛,有的甚至抽象朦胧,这就给审题增加了难度。

对于这类题目,只要审清已知因素,并在已知因素上增加相关联的新的因素,就能准确地确定文章的写作内容,题旨就能清楚地显现出来,审题的困难就会迎刃而解了。

用“戴着镣铐跳舞”来形容考场作文可谓形象而熨帖。

这个比喻已经形象地告诉大家,考场作文是一种选拔人才的考试,它有自己的规则,不可能让你信马由缰、天马行空,因此,拿到题目后,务必三思而后行,切忌草草了事。

另一方面,只要我们认真地去审题,使作文题意明确和观点鲜明,完全是能够做到的。

审题年年有,年年有跑题。

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有时是因为考生的态度不够端正,缺少了一点耐心和细心。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技巧详解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技巧详解

材料作文意在让学生在原材料中提炼观点,如果不作引论, 不叙原材料,不分析原材料,习作观点横空出世,就会使 人摸不着头脑。因此每篇习作的开头即要求学生在简洁的 引论部分叙、析、评三结合。叙述原材料要简洁,侧重于 为习作者提炼观点服务。分析材料是关键,须鞭辟入里, 要为提炼观点作铺垫。提炼观点是全文的灵魂,要在分析 基础上水到渠成,且语言简要明确。
分析:结果——鲤鱼、鲫鱼、米虾、空白 追溯原因——井里捞鱼 空间不宽 水域狭窄 藏鱼不多
立意:到广阔的空间去撒网,方有丰硕的收获。
方法二:找关键词句法 材料四: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 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 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 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 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例3:麻雀说燕子是怕冷的懦夫 分析:
燕子说黄鹂徒有一身美丽的装束 黄鹂说百灵声音悦耳动机不纯
材料作文的原材料多种多样,模式不同,要求不 同,学生应分类辨析,“对症下药”,扣题而写。 此其二。 材料可分三类:一类是材料情感意向决定了
习作的主题性质,如上文所述;一类是材料提供学生写 作的社会生活背景,让学生了解所写事情的性质、范畴; 一类是提供材料让学生质疑或反其道而行之进行写作。

有一则材料说王安石在某地见“明月当空叫,黄犬卧花蕊” 两句诗,认为对方写错字造成错误,于是改成“明月当空 照,黄犬卧花荫”;其实,“明月”是当地的一种鸟, “黄犬”是一种小毛虫。材料说:“王安石没有调查,结 果弄错了作者的原意”。原材料本身的情感意向是批评王 安石的,但如果作文要求中写道:“是王安石改诗错误, 还是原诗有缺点?请你谈谈看法。”这时完全可以一反原 材料的意向,批评原诗用词的冷僻和表现的晦涩。

命题、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命题、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作文的审题、立意和思路张景义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和思路(一)命题作文从结构上三种类型1.词语式命题如《包容》《肩膀》《愿景》等。

2.短语式命题短语可能是主谓式、动宾式、偏正式、并列式等,如《北京的符号》《诗意地生活》《找回童年》《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等。

3.句子式命题如《我想握住你的手》《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等。

(二)命题作文从内涵上来看,有四种类型:1.观点型命题命题就是我们文章要表达的观点,如《战胜脆弱》《人生处处是考场》《驳“人生就是一件交易”》。

2.论题型命题命题提供的是一个观点所属的范围,具体的观点需要我们对论题进行分析和切入。

如《谈“穿着打扮”》《“时髦”小议》。

3.寓意型命题命题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既有表面的意义,更有隐含意义,如《路》《找回童年》《清流与活源》《小草的风格》。

4.关系型命题作文命题采用两个或三个词语,中间用间隔号或“与”“和”等词连接,这几个词语或短语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机遇与坚持不懈的精神》《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

审题思路思路A 添加语素,构成语境有些命题,如词语或短语式命题,审题时,我们可以通过“添加语素,构成语境”的办法,即在所给定的词语前或后添加,丰满所给的词语。

例如《找回童年》,可以在短语前添加内容,使命题更明确具体,如我、父辈们、儿童等;也可以在短语后添加内容,使命题更明确具体,如找回快乐、找回纯真、找回梦想等。

思路B 虚实结合,虚实相生有些命题比较具体实在,我们需要化实为虚,抽象概括;有些命题比较抽象,我们需要化虚为实,找到抓手;还有些命题可能虚实兼备,则需要虚实结合。

例如《我想握住你的手》,命题中的“你”既可以实指,也可以虚指。

实指时,“你”就必须是一个具体的、身边的事物或人物,如“父亲”“同桌”“友人”等,来和他沟通对话,抒写感动人的亲情、友情等。

也可以实写努力能握到的人,需要我们关注、帮助的人们,如失学儿童。

虚指时,“你”就应该是一个抽象的事物,或超越时空限制的事物、人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新材料作文只给出材料,不规定话题,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要求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从而引导考生把审题的注意力从关注话题本身,集中到对材料的解读上面。

“材料既是审题的第一出发点,又是作文符合题意的终极范围。

”因此,准确地审题立意是写好新材料作文的关键一步。

一、新材料作文审题原则:1.整体性原则:新材料作文的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

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走题现象。

2.多向性原则:一般来说,新材料作文中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

3.筛选性原则:因为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因此,在进入写作时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进行适当的筛选。

筛选的原则:①服从材料的整体;②观点可能比较新颖;③有话可说。

二、作文命题的三种主要类型:1.现实材料(含生活事实)2.理论材料或哲理性材料(阐述道理)3.寓言材料(寓理于事)三、新材料作文的特点:1、高度的开放性:“四自”:自主确定角度,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

2、严格的限制性:“三不”: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四、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思路:(一)压缩事件(或材料),从“写什么”入手审题。

材料1(哲理诗):阅读下面一首小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在枫叶上/ 露珠红红地闪烁/ 在荷花上/ 露珠有着泪滴似苍白的透明。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角度)。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分析:在枫叶上/露珠红红地闪烁,在荷花上/露珠有着泪滴似苍白的透明。

/……“写什么”露珠枫叶-------红红地闪烁荷花------泪滴似的透明立意:①相同对象(人/事/物)在不同位置(背景/环境)会有不同的形象(角色/价值)②位置与形象(角色/价值)(二)从“为什么”入手,追本溯源——分析材料透明的露珠因为折射不同颜色而产生不同形象;因为不同的位置产生的不同的色彩;立意:③学会(多角度/全方位)观察/认识④学会选择(美丑/优劣/善恶)⑤环境与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三)从其结果入手,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怎么办”。

立意:⑥正面立意:适应环境反面立意:坚守自我;不因环境(际遇)而失去自我⑦用人要用在最适合他的位置上⑧提供人才成长的土壤,营造和谐的社会。

具体试题例如: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

”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问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中心事件:乌鸦学老鹰捕羊,被牧羊人捉获。

事件:乌鸦模仿老鹰俯冲姿势,却因为身子太轻,爪子被羊毛缠住,结果被牧羊人捕获,1、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了自己叫什么的鸟。

”情感倾向是批评、否定,因此可以得出以下立意:乌鸦之所以被捉,是因为它缺乏自知,不自量力,盲目模仿,做事没有脚踏实地。

因此,1、做人要有自知之明,要脚踏实地,不能盲目效仿他人,亦步亦趋。

2、缺乏自知,盲目模仿,只能使自己陷于困境。

2、牧羊人的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乌鸦: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情感倾向是肯定、欣赏。

可以得出立意:勇敢与挑战困难的心值得肯定。

所以本文最佳立意:既要有敢于挑战自我的决心与勇气,也要有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精神;学习他人必须先审视自身的条件,不可邯郸学步失去自我。

(四)抓住材料中不同对象的感情倾向审题例如:有一名英国登山者因为极度缺氧倒在攀登珠穆朗玛峰的路上,这是一条登山者常走的登顶之路,几十个登山者从他身边走过,都不愿意耽误自己的登程。

几个小时后,这个34岁的登山者就离开了人世。

这件事传开之后,有人感到震惊说,以前只有经验最丰富的才能攀登到那么高的地方,不管认识不认识,除非会危及营救者的生命,濒临死亡的攀登者是不会不营救就被遗弃的。

但也有人说:不管是公众还是登山者都要明白,人总是要死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和压力,要不,人们还以为这是花钱逛公园呢。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分析:(一)故事梗概:登山者们不愿耽搁行程,放弃救助一位濒死的登山者。

材料观点:(1)有人震惊,认为不应遗弃这位登山者。

(2)有人则认为,每个人都有自身的压力任务,他们不救助无可非议;况且人总是要死的,登山不是逛公园,应知道其危险。

(二)根据关键词选择角度立意:同意(1)应该救助——“为什么”立意过程A:先分析——条件:处于困境、险境,遭遇挫折、失败;应取态度:人类需要相互关爱、援助;结论:人应该要有悲悯情怀,当他人处于困境、遭遇不幸时,应该伸出援助之手。

(引申:珍爱他人生命;要有患难与共、同舟共济的精神。

)立意过程B:材料中的现象反映现实人们道德的滑落,人心的冷漠,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比如利益追逐、土地争夺、宗教冲突等等,探讨怎样改变这种局面。

同意(2)不必救助——方法:抓关键词立意过程:先分析——条件:每个人都有自身的压力任务;应取态度:可以舍弃局部的、个别的利益,以大局为重,以集体利益为重;以局部的牺牲换取更重要、全局的胜利;权衡利弊得失,如果不可为而为,损失更严重。

结论:权衡轻重,比较得失,要勇于做出顾全大局、舍弃个体的决断。

(缺氧登山者的角度:每个人都有自身的压力任务,不要祈望身处困境时一定能得到援手,更不要苛责他人;做事要预想后果,量力而行,对自己负责。

)同意(3)救助与实现自我立意观点:即救助生命也不耽误自己的任务,取中间道路。

(五)从辨明关系入手。

有人做了这样一个试验:用铁链拴住一只狗,不一会儿,狗挣断铁链跑了。

原来铁链上的100个环扣中,99个都完好,只有1个锈坏了,结果整条铁链连狗都拴不住。

材料中的1个环扣和其他99个环扣之间,也是依存关系。

据此可立意为:小小的过错或疏忽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

因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就此立意即可。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1、在浩瀚的撒哈拉沙漠腹地有一个小村庄比赛尔,它紧贴在一块仅有1.5平方千米的绿洲旁,为艰苦的生活条件所迫,村民们曾多次试图离开那里,但无论向哪个方向走,却一次次有走回原地。

原来,在一望无际的沙漠中凭感觉前行,常常会走出大小不一的圆圈,从起点再回到起点。

1926年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肯?莱文来到这里,他教会比赛尔人认识了北斗星。

他们沿着北斗星指引的方向,只用了三天就走出了大漠。

请选择一个角度,自拟标题,自选文体,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

【角度提示】2、有一家人生活很贫困,一位富有的女士很想帮助他们。

一天,这家人的邻居去找那位女士,劝她不要管他们,因为他们是在装穷。

这个邻居说:“这家的孩子天天都能吃上美味的食物。

”当天中午,富有的女士去拜访那家人。

她刚要叫门就听到屋里有人说话,一个小女孩说:“今天你要吃酱肉吗?”另一个女孩答道:“不,今天我想吃烤鸡。

”听完这番话,女士敲了一下门,然后走了进去。

她看到两个小女孩坐在桌前,而桌子上只有几片薄薄的干面包,两个冰凉的土豆和一罐水。

那位女士询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家人说,他们把这点可怜的食物想象成各种各样的美食,一个小女孩说:“当您把面包当作水果饼时、面包就会变得非常可口。

”“如果把面包当成冰淇淋的话,它会更加美味。

”另一个小女孩说。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角度提示】3、一阵海啸过后,沙滩上出现了许多鱼。

它们的心被无奈与痛苦充斥。

有的鱼,选择自暴自弃,一动也不动,在寂寞的等待中结束了生命;有的鱼,不停地跳跃,想回到碧蓝的大海中,但没过多久,它们就累死了;有的鱼,它们知道回去已不可能,但努力呼吸适应没有水的新环境,在呼吸中他们长出了肺,鳍也变成了四肢,于是,它们开始了新的生活,也许,陆地上的生活比海洋里的生活更美好。

请从以上材料中提取信息,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作文写一篇800字的文章。

【角度提示】4、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两个乡镇给失业家庭各发放1000元补助,一个宣布为“救济金”,一个宣布为“保险金”。

前一个乡镇的失业家庭觉得太少,充满了抱怨,并期待安排工作;后一个乡镇的失业家庭觉得没有后顾之忧,开始努力去争取工作。

同样是1000元,效果确实如此不同。

材料中两种不同的表述和产生的不同结果蕴涵着什么道理?你对此又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

【角度提示】5、(1)袁隆平一行三人组成的中国杂交水稻专家组,乘飞机到达洛杉矶。

美国圆环种子公司总经理威尔其已经打着牌子在机场迎候。

初次见面,威尔其闹了个以貌取人的笑话。

袁隆平笑道:“威尔其先生,您认错人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我还有一个绰号,叫做‘刚果布’,也就是‘非洲黑人’的意思。

”“您真了不起,袁先生。

一认清您,我就想象出您的伟大发明是怎样取得的了。

”威尔其敬佩地说。

(2)袁隆平说:“6岁时一次郊游,曾在武汉郊区参观了一个园艺场。

满园里郁郁葱葱,到处是芬芳的花草和一串串鲜艳的果实。

”时隔60多年的漫长岁月,袁隆平忆及当年儿时的感受,仍不免双眼闪烁,神采焕发。

这片美丽的记忆,成了他心目中永远的梦幻,使袁隆平从此与“农”结下了不解之缘。

你对发生在袁隆平身上的事有怎样的看法和认识?请选择其中一则或两则材料,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作文。

古今名言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11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声明访问者可将本资料提供的内容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文档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