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海城的城镇doc

合集下载

教学改革三十年

教学改革三十年

教学改革三十年公怀小学田德志2008年10月一九七八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了,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

富民政策得到了落实,举国上下一片欢腾,全国人民开始走上了富裕的道路。

无论是工业、农业还是教育、科技、国际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西柳镇公怀小学在这三十年当中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呢?请听我慢慢道来——一、基本概况公怀小学位于辽宁省海城市西柳镇最西边,与中小镇岳家村接壤,分东西公怀两部分,全村共有居民月300户,2100人左右,校舍设在东西公怀中心部位。

30年前,也就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的公怀小学,虽然校舍已建成多年,但设备十分简陋,两趟土砖房,六间教室,一间办公室,一间实验室,一间更夫室,还有一间小仓库,没有音乐室、图书室。

学校周围是低矮的拱形单层砖墙,而且已经倾斜。

一扇不大的铁大门十分单薄,操场是用泥土铺就而成的,中间一个圆形花坛,操场。

四周没有绿化带,简单栽些学生自带的花草。

没有旗杆和体操台,只有一对用角铁、木板组成的篮球架和一对单双杠,没有其他体育器材。

实验室设备残缺不全,只有少数只能供教师演示的试验器材,多数是由教师自制而成。

音乐器材更是寥寥无几。

一九九一年在上级政府的关怀下,由村政府决定动员全体村民集资近四十万元,建起一座二层钢筋水泥结构的教学楼。

教学楼的总建筑面积约一千二百平方米,四周新砌围墙400米,安装上了钢架大门,并且在操场上铺上了甬路。

教师和学生再也不是满脚泥土进教室了。

教室里窗明几净,宽敞明亮,学习环境十分幽雅。

一九九二年,经海城市教委验收合格为标准化小学。

一九九七年被评为下夹河式小学。

二、师资队伍随着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新形势的发展,公怀小学不仅在教学设备方面取得很大进展,而且在师资水平方面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过去教师中绝大多数是初中毕业生,只有少数高中学历,而且缺少有特长的专任教师。

现在的公怀小学有教师15人,大本学历7人,大专学历8人,按要求学历完全超标准。

广东城镇化建设的历程

广东城镇化建设的历程

广东城镇化建设的历程(一)广东城镇化发展阶段1.起步发展时期(1949一1957年)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逐步恢复发展。

这一时期饱受战火创伤的很多城镇都得到了初步的发展。

1949年广东省总人口为2782.7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为437.46万,占总人口的比率为15.7%。

1952年广东省总人口为2910.45万,其中非农业人口为512.93万,占总人口的17.6%。

随后中国进入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也进一步发展。

到1957年,广东省总人口为3301.79万,其中非农业人口为597.13万,占总人口的18.1%。

如果以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数的比例来衡量,这一时期,广东省城镇化的发展是正常的,保持了稳步上升的势头。

2.曲折发展时期(1957—1966年)1958年“大跃进”,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在“左”的指导思想作用下,提出“超过英国”、“赶上美国,,等不切实际的口号,一时间全国大办工业,大炼钢铁,大量农村劳动力被组织进城,促使城市人口快速增长。

1958—1960年,广东省非农业人口平均递增11.8%,人口城镇化率达到了22%。

俗语说:欲速则不达,这种严重违背经济规律的发展模式,很快显现了严重的后果,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再加上随后的三年自然灾害,迫使国家进行经济调整,大批项目停建,大量城市职工被迫还乡。

到了1965年,广东省非农业人口不仅没有增加,反而比1%〇年减少了们.6万,人口城镇化率不仅没有提升,反而下降到17.6%。

3.发展停滞时期(1966—1978年)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

长达十年的动乱时期,国民经济发展缓慢,主要比例关系长期失调,经济管理体制更加僵化。

城镇化的进程也陷入停滞甚至倒退的局面。

到1978年底户籍总人口5064.15万,其中非农业人口为823.23万,城市化率为16.3%。

4.健康发展时期(1978—至今)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的战略决策,随后党和政府集中精力投人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

毛概作业改革开放前后家乡的变化PPT课件

毛概作业改革开放前后家乡的变化PPT课件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谢谢你的到来
学习并没有结束,希望大家继续努力
Learning Is Not Over. I Hope You Will Continue To Work Hard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虹螺山 乌金塘 水库
塔山阻击战 纪念塔
葫芦岛的灵山寺
葫芦岛龙潭大峡谷
美丽的葫芦岛山庄
总结:
美丽的海滨城市葫芦岛,改革开放30年 来,各个方便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小 到人们的衣食住行,大到葫芦岛整个经济的 飞速发展。葫芦岛之所以取得如此飞速的发 展,是因为党的政策好,改革开放为葫芦岛 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现在宽广的马路与交通工具
以前破旧的菜市场
葫芦岛百货大楼
改革前的家居用品
现在人们的的家居用品
葫芦岛农业的发展
葫芦岛是个水果王国
虹螺岘干豆腐 杏仁小米粥
葫 板石沟大枣




辽西火锅
以下是葫芦岛的重要旅游景点
龙湾海滨
碣石 (姜女石)
宁远古城
葫芦山庄
兴城海滨 和
温泉
龙潭大峡谷 和
柏山清泉寺
一一五年来,葫芦岛市持续加大 对“三农”的支持力度,财政投入 108亿元,是“十五”期间的3倍, “三农”工作成效显著。
一一五年来,葫芦岛市22户国有 工矿企业完成改制,10万余名职工 得到妥善安置,国有企业历史性难 题得到有效化解。
改革开放后葫芦岛的招商引资
改革开放30年来,葫芦岛的经济得到了 飞速的发展,葫芦岛凭借自身的地理优 势和优惠正策,不但自身加快了经济的 发展,还进行了大量的招商引资。招商 项目有:葫芦岛北港工业区船舶制造及 配套产业园项目、葫芦岛北港工业区有 色金属园等等、、、、、、

从小城镇到大都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政策的演进

从小城镇到大都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政策的演进

179
与 现实 2014 年第 6 期 马克思主义●
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的阶段; 第三阶段是 2002 年 至今, 为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探索 确立新型城镇化道路的阶段。 区域协调发展机制,
农村劳动力; 同时, 由于长期将城市基础设施和公 用事业视为非生产性行业, 投资严重不足, 无法承 受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 这种担忧延续到 90 年 江泽民在一次农业和农村工作座 代。1992 年底, , “中国有八亿多农民, 谈会上说 如果农村剩余劳 ⑥。 城市根本吃不消” 动力都向城市流动, 80 年代中期前后, 依靠多种经营, 不仅改善了 农业的产业结构, 让部分农民和农村逐步富裕起 来, 并逐步为农业现代化积累了大量必需的资金, 而且, 催生了大量乡镇企业。 乡镇企业的迅猛发 , “必将促进集镇的发展, 加快农村的经济文化 展 中心的建设, 有利于实现农民离土不离乡, 避免农
图。2000 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出台的《关于促进 , 小城镇发展的若干意见》 使各级政府对中小城市 尤其是小城镇的发展采取了更为积极的态度, 推 ⑦ 动农村人口向小城镇而非大中城市转移 。 20 世纪 90 年代末期, 据此可见, 建设和发展 小城镇已经上升为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国家战略。
: 《城市化政策研讨会综述 》 , 《城市问题 》 1992 年第 3 ① 曲喻 载 期。 : 《必 须 充 分 重 视 和 大 力 发 展 农 业 》 ( 1988 年 11 月 2 ② 田纪云 《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 , 日) , 载 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319 页。 , 1987 年 1 月 22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通 ③ 《把农村改革引向深入》 《改革开放三十年重要文献选编》 , 过, 载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8 年版第 446 页。 ④ 《中共中央 关 于 建 立 社 会 主 义 市 场 经 济 体 制 若 干 问 题 的 决 , 1993 年 11 月 14 日。 定》 : 《我国农村城镇化走过的三十年: 改革开放三十 ⑤ 梁毕明、 王德勇 , 《中国集体经济》 2008 年第 5 期。 年城镇化政策回顾与展望》 载 , 1998 ⑥ 《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 年 10 月 14 日。 : 《中国城市化政策的回顾与前瞻 》 , 《规划 ⑦ 王延中、 王俊霞 载 2002 年第 10 期。 师》

青岛改革开放四十年

青岛改革开放四十年

青岛改革开放四十年青岛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城市之一,在过去的四十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青岛在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的一座现代化城市。

在这里,我们一起来回顾和总结青岛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历程。

第一阶段:初期改革(1978-1992年)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开端。

在此之后,青岛迅速跟随国家的改革步伐,开始了它的现代化之旅。

青岛港成为国家对外贸易的主要枢纽港之一,外贸的开放为青岛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青岛市的城市面貌也焕然一新,交通、通讯、能源等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第二阶段:开放与发展(1992-2002年)1992年以后,青岛开始迎来了更大规模的改革开放和对外开放。

作为中国沿海城市之一,青岛得益于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对外投资的集中,成为了中国对外合作的一个重要城市。

青岛的外贸、旅游、金融等多个领域都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和提升。

2001年中国入世,青岛的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青岛开始加强自主创新,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实行科技兴市战略,全方位提升市区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构筑起了创新型城市的发展格局。

青岛成为了中国重要的科技创新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涌现出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人才。

近年来,青岛城市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城市基础设施得到了大幅度改善和优化。

青岛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事业日臻完善。

青岛不断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合作交流,积极推进国际化,努力打造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青岛国际会议中心、奥帆中心、华夏银行等一系列标志性建筑的兴建,彰显了青岛作为国际化城市的地位。

四十年的改革开放,使得青岛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

青岛的GDP从1978年的118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7859亿元,年均增长16.4%。

青岛海关于2017年在青岛口岸检验出口海洋产品770万吨,出口额17.3亿美元,青岛地区外贸出口总额达到了285.32亿美元。

改革开放30年沈阳的变化

改革开放30年沈阳的变化

改革开放30年沈阳的变化一.沈阳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经历与变化我的家乡沈阳是一座饱经沧桑的历史文化名城,清时的繁荣,民国时的混乱和新中国开国时的辉煌都在沈阳的历史都下了深刻的印记。

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来时,沈城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蜕变。

(一)从新中国建国到改革开放政策实施沈阳是建国初期国家重点建设起来的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全国重工业基地之一。

曾经的铁西区,集中了沈阳75%的大中型企业和66%的工业产值,是沈阳乃至共和国工业发展历史上的骄傲,被称为东北工业基地的核心和“东方鲁尔”。

冶炼、轧钢、电缆,第一机床等各大国营企业是这一时代的代表和先锋,在当时,在铁西区的工厂里上班并且家住工人村的工人们是让全沈阳市最羡慕的人。

中国第一台机床,中国第一炉钢等等荣誉是所有沈阳人的骄傲;巨大的机器的轰鸣声和高高耸立的烟囱是那个时代的象征。

无疑,那时的沈阳是东北的骄傲,是中国的骄傲。

然而不能忽视的是在人们的劳动热情空前高涨时,人民的物质生活还是相当艰苦的。

一些基本的生活条件还不能得到满足,穿衣吃饭都要政府通过各种票据来统一安排,三代同堂的现象还十分普遍。

大多数职工和干部都安家于狭小的平房中。

以厂为家,甘于奉献的精神深入人心,对外来的尤其是西方的思想有明显的排斥心理。

(二)三十年改革之路八十年代初期,铁西区的发展势头还相当良好,诸如冶炼,轧钢,电缆这样的大厂职工人数都在一万人以上,承担了东北地区大部分的工业生产和工业制造任务。

然而,在铁西工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也给沈阳市的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由于长期对工业污染问题缺乏重视,使得铁西区的环境质量严重下降,天空呈现灰暗的黄色,空气中弥漫着颗粒状的烟尘是那是环境的真实写照。

但这时人们的经济条件已有了明显的改善,大多数职工都能享受到良好的福利待遇,看病报销,定期组织旅游,计划分房,这都是建国初期无法比拟的。

然而,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铁西区的辉煌迅速退去,昔日最让铁西骄傲的大型企业却成了铁西背上巨大的包袱。

关于改革开放之家乡变化1500字调查报告

关于改革开放之家乡变化1500字调查报告

关于改革开放之家乡变化1500字调查报告第1篇: 改革开放之家乡变化1500字调查报告我的故乡在临沭,那里人民朴素,笑容和蔼,是一个在改革开放后,如雨后春笋一般,发展起来的城市。

城市不大,但也是今时不同往日,与以前有了很大变化,这是我亲身体会到的。

改革开放三十年,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岁月如梭,似乎只是在转眼之间,改革开放的征途已经整整走过30年。

在这30年中,我的家乡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个小小城市,在改革开放以来,个性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勤劳善良的家乡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实现了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办公楼更是鳞次栉比,一列列火车横贯家乡,家家住进了新楼房,一台台彩电飞进千家万户,现如今家家电脑、电视、电冰箱样样不少,生活水平也是显着提高,家乡让我刮目相看,在不经意间,我们的家乡已随着时代的变革,走入了小康社会,大家不愁吃穿,生活物质水平更是前所未有的增长。

十月一日是国庆节,我和妈妈不仅仅谈起祖国的变化,妈妈回忆起过去——那时候,哪有什么柏油马路,泥土简简单单踩成了一条狭窄的马路,一下雨,更是泥泞不堪,泥泞的路到处是水潭子,如果不留意踩到水潭子,整个脚就陷下去,好不容易把脚抽出来,可鞋子却留在泥潭里……睡觉的地方是睡在干干的茅草上,没有蚊帐,晚上蚊叮虫咬,整宿整宿睡不着觉;门前是一堆堆的牛粪,又臭又脏,一脚踩下去,脚也不知转成了什么样……以前,家乡人民很穷,住着破烂不堪的茅草屋,上面的瓦片好一片,坏一片的,一到下雨,雨水仿佛都想来凑热闹,房子里全是雨滴,大家只得连夜挪动家具。

那时的校园是一座破旧有土木结构房屋,土墙斑驳脱落,一块玻璃也没有。

一到冬天,呼呼的寒风凛冽刺骨;春天,雨点从破瓦片上的窟窿里落下“嘀嗒”的雨声与琅琅的读书声凑成了不合谐的曲子……往事的一切不堪回首,自从改革开放后,家乡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破旧的茅草屋转成了一座座高楼大厦,泥泞的小路转成了条条柏油马路……人们利用资源,盖了公园、盖了大桥……路两旁种满了花草树木,蜜蜂在唱歌,蝴蝶在跳舞。

海丰县情与行政区划沿革概况

海丰县情与行政区划沿革概况

海丰县情与行政区划沿革概况来源:海丰档案局作者:本站发布时间:2007-8-31海丰县在广东省的位置海丰县行政区划图【海丰县概况】海丰县地处广东省东南部,西距广州290km、距深圳197km,东距汕头180km,水路至香港81海里,水陆交通便捷,是粤东地区陆上交通要津。

海丰取义于“南海物丰”。

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设置海丰县。

清雍正九年(1731年)划出石帆、坊廓、吉康三都置陆丰县。

1988年1月成立汕尾市,海丰划出沿海7镇为市城区。

1988年全县辖19个乡镇和3个农林场。

海丰又是著名的侨乡。

(最新数据:全县总面积1750平方公里。

现辖16个乡镇和2个农林场。

)全县总面积1750km2。

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莲花山主峰海拔1337.3m,莲花山脉横贯县境北部。

西北山峦叠嶂,中部为宽阔平原,土质肥沃,河涌交错,有赤石、大液、丽江、黄江4大江河,东部濒临碣石湾,西部面向红海湾。

境内有长沙湾、高螺湾、九龙湾3 大海湾,海岸线116km。

属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年均气温220C,无霜期360天,年均降水量2389.5mm。

【矿产资源】海丰自然资源丰富,素有“鱼米之乡”之称。

主要农产品有优质稻、番薯、大豆、花生、甘蔗、荷兰豆、莲藕、沙姜等;林果有荔枝、菠萝、龙眼、芒果、梅、李、柑、甘蔗等;主要海产品有马鲛、带鱼、龙虾、贝壳等;有海岸滩涂3340公顷、渔塘水库6660公顷,可供开发养殖鲍鱼、翡翠贻贝、花蛤、对虾、蟹、蚝、甲鱼、鲩、鲤、珍珠等。

海丰矿藏种类较多。

主要有锡精矿、钨矿、水晶矿、绿柱石等;建筑石料、沙、花岗岩和陶瓷粘土等蕴藏量丰富。

海丰自古民风淳朴,人文蔚然,为广东历史文化名城,全国13块红色根据地之一。

【海丰名人】在海丰这块红色大地上,诞生了许许多多著名人士,有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时期领导人、杰出的农民领袖彭湃;中华民国时期广东军政首领、粤系军阀,中国致公党创始人陈炯明;原中国致公党主席、著名民主人士陈其尤及其继任者政治活动家黄鼎臣;中央音乐学院首任院长、饮誉世界乐坛大师、著名作曲家、小提琴演奏家马思聪;中国战地文学的开拓者、著名的革命作家丘东平;著名的一代医学名贤,地下党员柯麟;著名的细菌学家、教授黎希干;还有当代著名的核动力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核潜艇第一任总设计师彭仕禄,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著名的民俗学家、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钟敬文;中国南拳名师刘远拔;一代影后,中国第一位女飞行员李霞卿;香港著名导演徐克;中国科学院院士彭实戈,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船舶专家,核潜艇研究设计专家黄旭华;以及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克复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革开放30年海城城镇经济变化
机械工程系
G11261
杨浩
2012年8月5日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城镇特色经济发展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

海丰县城处处霓灯四射,流光溢彩,艳丽迷人。

沐浴改革开放30载的春风化雨,蓦然回首,人们发现,海城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全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诞生地显得更美、更富有魅力了!
路的变迁
“老海城”们一定不会忘记,改革开放前,海城的街道绝大部分是土路,只有人民南路、中山南路等为数不多的几条沥青路,县城街道狭窄且路面状况很差。

当时,县城主要道路只有17条、总长度8983米,占地面积仅10.03公顷,人均道路只有2.18平方米。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海丰县加快了县城道路水泥化的建设步伐。

而二环路的上马建设,更堪称是大手笔。

该路环绕县城三镇,总长度9.85公里,路宽64米,设6条主车道和两侧非机动道、人行道以及全线5条绿化带,总投资约2亿元。

该路于1996年开工,1998年10月全线通车。

这些年来,海丰县先后完成了国道324线穿城路段、海汕路、广富路、新园北路、四化路、西华路、电器街、步行街等一大批街道的新建扩建工程,县城大街小巷路面100%实现了水泥硬底化。

目前,一条环绕海丰县城的比二环路更长、更宽的水泥路———三环路,正在加紧推进建设中。

推进“四化”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海丰县突出县城中心镇的区域、产业优势,因地制宜调整城镇发展规划,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投入巨资完善县城的给排水、垃圾处理、公园旅游景点、市政设施的配套建设,大力推进县城的绿化、美化、净化、亮化等“四化”建设。

而龙津河的整治,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龙津渔唱”是海丰旧八景之一。

龙津河途经海丰县城建成区北起二环路北桥(拦河坝)南至二环路南桥(龙山),全长2.85公里,自然河床宽30至50米。

由于年久失修,该河在笃志围村以南河道淤积严重,两岸垃圾成堆,河水严重污染,浮莲杂草丛生,水质黑臭,水量干涸,变成了一条“死河”。

1992年,海丰县通过县财政拨款和社会集资方式,投入850万元,完成了龙津河治理第一期工程,主要项目为两岸笃志围村至新桥、东岸茗园路至新桥的拆迁、路基平整以及两岸护堤420米、西截污沟400米的建设等。

1996年5月,龙津河二期整治作为当时的一项“民心工程”付诸实施,工程包括引水冲洗、清淤竣深、筑堤立栏、截污溢洪、两岸筑路、园林绿化等6个部分,总投资2760万元,于1997年全线竣工。

经过两次整治后,龙津河恢复了“龙津渔唱”美名:碧水荡漾、涟
漪绵绵,两岸郁郁葱葱、群楼屹立,河光灯色相互辉映,成了人们的一处憩息休闲宝地。

1998年8月,该处被省命名为“环保教育基地”。

令人欣喜的是,目前,龙津河三期整治工程也已动工。

在海丰县城的“四化”方面,特别是去年,海丰县投入1700多万元,对南起三环路圆盘沿海丽路、人民西路,东穿中山南路、红场路、人民中路,北至红城大道和三环南路,总长4.2公里的路面、绿化、街道进行了整治,建设了县城4个红绿灯、电子交通警察系统和主要道路标线,进一步规范了县城交通秩序。

今年,又投入巨资对南门湖的景观进行了整修,沿湖边新砌了坚固、美观的石栏杆。

30年来,海丰县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建成区面积已由原来的不足3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近23平方公里,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化面积从原来的3.38平方米增加至现在的8.7平方米,自来水从原来的日供水量1600吨增加到现在的8万吨,自来水普及率从原不到20%增加到现在的99%,人均住房面积从原来的3.9平方米增加到现在的18.5平方米。

打造宜居宜业城市
“东北部成为工业新区、西南部形成商住区、北部莲花山形成旅游景区。

”如今,海丰县正致力于把海城打造成为一座宜居宜业的新兴城市。

海城房地产业的发展可说是方兴未艾。

汕尾建市后,先是云岭山庄等小区成为公众关注热点,接着又有联河小区等小区的崛起。

近几年,又是永安达小区、华厦花园等小区“闪亮登场”。

县城普通居民住房的装修设计越来越趋向于高档化、现代化。

海丰县城的饮食、购物、娱乐、旅游等各项配套设施日臻完善。

美食街和遍布大街小巷的茶楼酒肆,让人们一饱口福有了好去处;蓝天广场和电器街、步行街等各类专业街,成为人们的“购物天堂”;红宫红场、彭湃故居、云岭公园、文天祥公园、龙山公园和青少年活动中心、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体育场等处,成为人们旅游、休闲、娱乐的好场所。

而金鹏国际酒店、县新汽车站等处,更成为海丰县城的标志性建筑。

还有当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着神州大地,中国经济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的骄人业绩令世人所瞩目,然而在中国经济变革浪潮的促进下,城镇特色经济结合自身实际,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作为一名海城人,家乡的西柳服装市场每当提起便颇感自豪。

时势造英雄,新的时代赋予了海城西柳服装市场新的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30年的苦心经营,30年的市场积淀,30年的产品推广,以及西柳镇政府的大力支持,成就了西柳服装市场今日的辉煌。

然而以服装产业为依托发展起来的西柳镇也就成为了中国城镇特色经济发展最好的说明。

西柳服装市场位于辽宁省海城市西柳镇内,是海城西柳镇的特色经济产业,仿佛是海城市的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以它独特的魅力辐射了整个中国的服装市场,是目前中国最大的布衣类批发市场。

地处辽宁南部,辽东半岛北端,居沈阳、大连、鞍山、营口等城市群中心。

占地面积10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0万平方
米,主要经销布匹、服装、针织、小百、鞋帽、电子音像等20余类2万多种商品。

市场共分16个经营区和一个综合商场,共有摊位1.6万个,市场日均上市人数10万人次,日均成交额4000多万元。

其商品以质地优良、价格低廉、款式新颖、品种繁多而畅销东北及华北地区,市场上不仅汇集了全国近万家企业的轻工精品,并且随着西柳服装集团获准独立的进出口自营权后,市场的产品已销往俄罗斯、蒙古、韩国、东南亚及南部非洲等国家和地区,现已形成稳固的外购外销、地产外销、内外结合、集散并举的经营格局。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不平凡的30年,它带给我们的惊喜远远超过了时间赋予它的使命,它使昔日“西柳自古无集市,农家世代守田庐”的农耕之地,成为了如今举世闻名的“服装名镇”;它使昔日众多默默无闻的小城镇,如今扬名天下,富甲一方。

它的功绩在于使无数中国人民摆脱了贫困的桎梏,走上了奔向富裕的康庄大道;使古老的神州以崭新的姿态雄起于东方,重新屹立于世界之林。

曾经无数次听到“改革开放的赞歌”,却总觉得它离我们的现实生活太远,但对“西柳服装市场”却让我对它有了更真切的认识,真正的理解了改革开放的魅力所在。

正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通过这次实践活动让我感受颇深。

当我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查并结合自己的思考总结成文字时,让我对家乡的西柳服装市场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对中国城镇特色经济建设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对改革开放伟大理念的提出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最后,忠心祝福我们伟大的祖国,在改革开放伟大旗帜的带领下更加繁荣昌盛!
今日海城,已彻底改了旧貌焕了新颜,变得越来越妖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