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诗词鉴赏精析之托物言志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分类专题精讲专题08咏物抒怀诗含解析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分类专题精讲专题08咏物抒怀诗含解析

古诗鉴赏分类专题精讲专题08 咏物抒怀诗咏物诗是托物言志的诗歌,通过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

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

在诗中作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

古人很喜欢咏物,据统计,仅《全唐诗》已存咏物诗6261首,其中初唐504首,盛唐746首,中唐1455首,晚唐3556首。

咏物诗最多的在盛唐时期。

一、主要特点1、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

”屠隆在《论诗文》中认为:咏物诗“体物肖形,传神写意”,“不沾不脱,不即不离”。

如:古诗中虞世南的《咏蝉》、骆宾王的《在狱咏蝉》和李商隐的《蝉》等咏物诗。

又如左河水的《咏棉花》:“不恋虚名列夏花,洁身碧野布云霞。

寒来舍子图宏志,飞雪冰冬暖万家。

”短短四句托物言志特征明显。

2、充分运用形象思维无论是虞世南想表达高洁也好,骆宾王想表达怨情也好,李商隐想表达孤清也好,都不是直说,都是通过对蝉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出来的,这就不生硬,不直白,能够让人有生动的想象。

写诗,必须注重形象思维,必须写得鲜活生动,只有这样,才是文学作品而不是报告也不是论文。

在这个意义上,所有的诗歌都或多或少具有此类特点。

3、形象思维都是经过理性思维烛照过想通过一首诗表现什么样的思想内涵,作者是应当明白的。

在形式上怎么才能表达好这样的思想内涵,用什么样的构思和章法安排,这也离不开理性思想。

当然,这样的思维,有些是在潜意识中完成的。

写诗,不仅要有对诗的感觉,而且要掌握写作的要领,对所写内容本身的规律及诗的文本要求,要有熟悉的掌握。

只有从理性上理解了,认识了,才能从形象上更好地感觉和表现。

4、诗都是物情交融的产物上述三首诗都写到蝉,也都表达了情。

虽然有的是直接表达,有的是曲折表达。

咏物诗,必须有物,没有物就称不起咏物诗。

但只简单写物不行,还要有人的思想情感作其灵魂。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鉴赏:托物言志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鉴赏:托物言志

古诗鉴赏:托物言志一、托物言志1.特点托物言志就是通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采用托物言志法写的文章的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

象征(“以物征事”的简称)是借助物象来表现某种概念、思想、精神、品德等。

如以“梅”象征高洁、清秀、淡雅、朴素;以“菊”象征高洁与傲霜斗雪的坚强。

托物言志是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胸怀心志。

象征分为整体象征和局部象征;托物言志都是整体的。

2.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的区别A、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

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B、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

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

二、咏物诗赏析方法1.托物言志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2.咏物抒情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柳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物”由柳枝的随风摇摆、披拂不定。

“志”讽刺没有节操、反复无常的小人。

说明人间终有正义的道理。

画眉鸟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问:本诗表现手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从诗中能领悟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借物咏怀。

林中鸟与笼中鸟不同境遇的对比手法表达了对自由的热情赞美,对束缚个性、禁锢思想、窒息性灵的憎恶和否定。

【答题思路】1、物的外形特征2、物的神韵、品格3、诗人的理想情操【鉴赏咏物诗的方法】1.咏物要实写其特征(形态、色泽、特征),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

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神似”。

知人论世: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3.表达方式:托物言志,托物抒情。

或流露诗人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理解,或隐含生活的道理或抒发某种情感。

古诗词中常见的托物言志的意象及象征意义

古诗词中常见的托物言志的意象及象征意义

古诗词中常见的托物言志的意象及象征意义
古诗词中常见的托物言志的意象及象征意义有很多,以下是相关案例:春花:春花常被用来象征生机勃勃、希望和新生,表达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期盼。

秋叶:秋叶常被用来象征衰老、离别和沉思,表达对时光流逝和人生短暂的感慨。

明月:明月常被用来象征圆满、清澈和纯洁,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向往。

江河:江河常被用来象征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变迁,表达对历史和人生沧桑的感慨。

山水:山水常被用来象征壮丽和恢弘,表达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敬畏。

这些意象在古诗词中常常被运用,通过富有象征意义的描写,传达诗人对生活、情感和人生境遇的思考和感悟。

通过这些意象的托物言志,诗人能够借物抒情,表达出深刻的情感和思想。

2022届高考考点专题复习:古诗词题材之托物言志诗解析与专练

2022届高考考点专题复习:古诗词题材之托物言志诗解析与专练

2022年高考考点:古诗词题材之托物言志诗解析与专练考点:1. 邢岫烟《咏红梅花》与李纹《咏红梅花》2. 罗隐《桃花》3. (唐)韦承庆《南中咏雁诗》与(明)王恭《春雁》4.周繇《咏萤》5.(唐)李峤《风》6.杜牧《早雁》7.杜甫《秋风(其一)》8.吴融《红白牡丹》【考点解读】一、托物言志诗托物言志诗是借吟咏自然景物或社会事物,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诗歌。

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

托物言志诗有三种:一是借物以自况,表达自己的志向节操、理想追求、经历处境,这样的咏物诗均是托物言志;二是借物表达对他人他事的看法,是借物抒怀;三是借物来二、具有象征意义的物象咏物诗运用的是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通过对某一具体事物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以物喻人,言在此而意在彼。

如骆宾王《咏蝉》中的“蝉”的形象、陆游《卜三、比兴比,以彼物比此物;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作用是托物引喻,婉转曲折,明朗浅显,耐人寻味,有民歌风格。

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关雎》)诗句既以关雎鸟鸣叫求偶来比喻男子对女子的爱慕追求,又能自然引出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四、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

诗中的物带有人格化的色彩。

用于“咏物诗”,诗中的物象一般只有一个,所托之物既是作者的气节、志趣、理想的化身,也是作品主旨的载体。

如:“垂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蝉》)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蕴涵的真理,即立身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

【考题对接】咏红梅花(得“红”字)邢岫烟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喜笑东风。

魂飞庾岭春难辨,霞隔罗浮梦未通。

绿萼添妆融宝炬,缟仙扶醉跨残虹。

看来岂是寻常色,浓淡由他冰雪中。

2020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必考专题四:赏析诗歌重点字词(炼字)(含解析)

2020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必考专题四:赏析诗歌重点字词(炼字)(含解析)

专题04 赏析诗歌重点字词(炼字)★★考点解读★★根据所炼的词性而言,往往炼动词、叠词、形容词、拟声词、副词比较多,根据所炼之字在诗句中的位置来看,五言诗句以第三个字居多(如《题扬州禅智寺》中“青苔满阶砌”一句中“满"),七言诗句以炼第五字居多(如《戏答元珍》中“残雪压枝犹有”中“”字)。

★★技巧点拨★★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简译;3、点出该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经典例题★★一、【2017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早上五盘岭①岑参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②。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

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

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

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

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注】①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春,岑参作为僚属随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入蜀平乱,途径五盘岭时作。

五盘岭:秦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

②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巅。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①“斗”字,描写了两岸崖石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

②“攒”字,描写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刻画了峰峦密集、重叠之态。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炼字的能力。

炼字题首先要解释字在诗句中含义,如果有修辞手法,要指出该字运用的修辞。

然后把字放到诗句中,描述诗句所写内容,最后指出诗句运用该字的表达效果,或者表达的情感。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和“攒”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斗”字将江流两岸的崖石人格化,两岸崖石耸峙对错,犹如两兽相斗,写出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态。

而“攒”字山峰相连,好像攒集在一起,写出来山峰的密集、重叠。

二、【2016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登裴秀才迪小台[唐]王维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古诗词鉴赏的35种艺术手法

古诗词鉴赏的35种艺术手法

古诗词鉴赏的35种艺术⼿法中国古典诗词,可谓是中国⽂化艺术瑰宝中⼀颗耀眼的明珠。

古诗词鉴赏也是历年⾼考语⽂的必考点,这块⼉也是童靴们⽐较难驾驭的版块。

今天,⽼师就把古诗词鉴赏中常⽤的艺术⼿法做⼀些归纳,希望对⼤家有⽤!1、直抒胸臆如:“黄沙百战穿⾦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王昌龄)2、融情于景如:“渭城朝⾬浥清尘,客舍青青柳⾊新。

”(《送元⼆使安西》王维)3、托物⾔志如:“千岩万壑处深⼭,远看⽅知出⾼处。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海作波涛。

”(《瀑布联句》李忱)再如:“居⾼声⾃远,⾮是藉秋风。

”(《蝉》虞世南)4、托物起兴如:“⼀叫⼀春残,声声万古冤。

”(《⼦规》余靖)5、巧⽤衬托如:“江⾬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堤。

”(《台城》韦庄);侧⾯烘托如:“红籍⾹残⽟箪秋,轻解罗裳,独上兰⾈。

”(《⼀剪梅》李清照)再如:“欲验春来多少⾬,野塘漫⽔可回⾈。

”(《春⾬》周邦彦)6、联想巧妙如:“三湘衰鬓逢秋⾊,万⾥归⼼对⽉明。

”(《晚次鄂州》卢纶)7、细节逼真如:“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落灯花。

”《约客》?赵师秀8、欲扬先抑如:“新年都未有芳华,⼆⽉初惊见草芽。

⽩雪都嫌春⾊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春雪》韩愈)9、欲抑先扬如:“宣室求贤访逐⾂,贾⽣才调更论。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问⿁神。

”(《贾⽣》李商隐)10、以动写静如:“空⼭不见⼈,但闻⼈语响。

” (《⿅柴》王维)再如:“泉声咽危⽯,⽇⾊冷青松。

”(《过⾹积寺》王维)11、以静写动如:“⼈闲桂花落,夜静春⼭空。

⽉出惊⼭鸟,时鸣春涧中。

”(《鸟鸣涧》王维)。

全诗以落花、明⽉、鸟鸣点染云溪⼭的夜景,以静写动。

花落、⽉出、鸟鸣虽是动景,然⽽最终的⽬的是要写出⼭间的幽静。

12、以虚写实如:“冬前冬后⼏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树头树底孤⼭上。

冷风来何处⾹?忽相逢缟袂绡裳,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昏黄。

”13、以实写虚如:“问君能有⼏多愁,恰似⼀江春⽔向东流。

高考古诗词鉴赏精析之托物言志

高考古诗词鉴赏精析之托物言志

古诗词鉴赏专题〔6〕——咏物诗一、知识积累〔一〕概念介绍咏物诗就是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的诗歌,通过事物的咏叹表达人文思想。

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

在诗中作者或流露出作者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

咏物诗〔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者品质〕.常描写的景物:菊、竹、梅、柳、蝉2.特点归纳:〔1〕咏物。

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

〔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3.常用的表现手法:托物言志、象征〔区别:托物言志强调的是作者的主观感情,象征重在客观意义,事物本身具有这样的本质,如草、白杨两者本身具有坚强、高大〕、联想、比喻、〔以物喻人〕拟人、双关、衬托、比照。

4.解题步骤归纳①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与内在品性。

②A物的这些特点与人的哪些品质相似?B物与诗人自身经历、所处社会环境有哪些相似之处?或者与社会中哪些人哪些事物相似。

C诗人借此物要抒什么感情,言什么志向?〔二〕分类简析咏物诗可分为纯咏物的与借物抒怀的两大类。

1.纯咏物直接描写物象,表达对此事物具有的品质的赞美〔希望能具有这种崇高的志向,高洁的品格〕或者批判。

郑板桥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此诗通过赞美“竹石〞立足破岩,备受风霜雨露的磨难,依旧顽强地生存着,隐寓诗人不媚权贵,不流世俗,洁身自好品质。

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曾巩的?咏柳?:“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贺诗是纯粹的咏柳,通过比喻,曾诗也是写春柳,外表上看,是挖苦柳条得意轻狂,柳絮不自量力,实质上抒发作者对那些失势便忘乎所以妄图一手遮天的权贵的厌恨之情,是借物喻人,咏物刺世,咏物抒怀。

托物言志诗的鉴赏

托物言志诗的鉴赏

托物言志诗的鉴赏一、知识储备1.概念:托物言志诗是一种以客观世界中的具体事物如景物、器物、动物或植物等为描写对象,抒发作者思想感情,寄寓作者襟怀抱负等为主要内容的诗歌。

它将作者的写作目的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寄寓在物的描写中。

托物言志是一种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就是诗人把自己的某种理想、人格或感情融于某种具体事物,就是物与志的结合。

所借之物:既是作者的理想、旨趣、节操的化身,更是作品主旨和形象的载体。

物: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

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

2.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等)着意描摹,追求“形似”。

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追求“神似”。

描其形,求形似;融入理,求神似。

形神兼备,不即不离。

情感——或发其志士之悲、君国之忧,或写其怀才不遇的感受。

常用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寄情于物、借物喻人、比喻、象征、拟人、对比、比兴、联想和想像等。

3.分类⑴描摹情态类这类咏物诗只是对物象情态进行生动的描摹,从而抒发作者对物象的喜爱之情。

如骆宾王的《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⑵托物言志类这类咏物诗表面上看好像写的都是具体的物象,仔细品味就会发现,作者是运用象征手法通过写具体的“物”,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与抱负。

来看看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于谦的这首《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乍一看,这首诗写的是石灰从采掘、冶炼到被使用的整个过程。

再细细体会,诗中每一句既是在写“物(石灰)”,实际上也是在写人,写作者自己不怕“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甚至“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的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气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鉴赏专题(6)——咏物诗一、知识积累(一)概念介绍咏物诗就是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的诗歌,通过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

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

在诗中作者或流露出作者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

咏物诗(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者品质)1.常描写的景物:菊、竹、梅、柳、蝉2.特点归纳:(1)咏物。

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

(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3.常用的表现手法:托物言志、象征(区别:托物言志强调的是作者的主观感情,象征重在客观意义,事物本身具有这样的本质,如草、白杨两者本身具有坚强、高大)、联想、比喻、(以物喻人)拟人、双关、衬托、对比。

4.解题步骤归纳①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

②A物的这些特点与人的哪些品质相似?B物与诗人自身经历、所处社会环境有哪些相似之处?或者与社会中哪些人哪些事物相似。

C诗人借此物要抒什么感情,言什么志向?(二)分类简析咏物诗可分为纯咏物的和借物抒怀的两大类。

1.纯咏物直接描写物象,表达对此事物具有的品质的赞美(希望能具有这种崇高的志向,高洁的品格)或者批判。

郑板桥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此诗通过赞美“竹石”立足破岩,备受风霜雨露的磨难,依旧顽强地生存着,隐寓诗人不媚权贵,不流世俗,洁身自好品质。

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曾巩的《咏柳》:“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贺诗是纯粹的咏柳,通过比喻,曾诗也是写春柳,表面上看,是讽刺柳条得意轻狂,柳絮不自量力,实质上抒发作者对那些得势便忘乎所以妄图一手遮天的权贵的厌恨之情,是借物喻人,咏物刺世,咏物抒怀。

2.咏物抒怀诗还可分为下列数种:①托物言志。

像陆游《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以梅自喻,宣示自我孤高自傲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向追求。

②借物刺世。

如晚唐韩偓《观斗鸡偶作》:“何曾解报稻粱恩,金距花冠气遏云。

白日枭鸣无意问,惟将芥羽害同群。

”这首绝句通篇用相斗之鸡来象征割据一方的藩镇军阀,尖锐而辛辣地嘲讽和鞭挞了他们只知对内争权夺利、残民逞强,对外却不思抵抗异族侵扰。

③咏物明理。

如苏轼的《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诗歌在所咏为初冬时节的景物,作者选取了荷花与菊花这两种景物,写出了它们的衰残,来衬托具有岁寒之心的橙橘。

本诗看似是一首写景诗,诗人运用借物喻人的表现手法,用橙橘来赞美刘的品格和节操(或者人生丰收的阶段),用残菊、荷的衰残,比喻人生不如意,借写残菊、荷的衰残的过去,总会迎来橙黄橘绿时,鼓励朋友人生的不如意总是会过去,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就迎来人生中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

二、直击高考(2004年全国卷Ⅱ)1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6分)木兰花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注]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残照。

[注]縠皱:皱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

这首词的上半阙是如何描写春色的?试对此进行分析。

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答:(2004年北京卷)12.读下面的诗,完成①—②题。

(4分)红梅苏轼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注]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①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独开迟”即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

B.“自恐”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而是含蓄地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

C.“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无奈。

D.“酒晕”句是说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

②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的愿望。

B.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及早开放。

C.红梅生机难抑,烂漫开放,冰容雪姿,孤瘦高洁,自成一片春光。

D.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

13.读下面苏轼的诗论并回答问题。

(5分)林逋《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决非桃李诗。

皮日休《白莲》诗云,“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决非红莲诗。

此乃写物之功。

若石曼卿《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此村学中至陋语也。

思考:说出苏轼赞扬写梅花、白莲的诗而批评石曼卿《红梅》诗的理由,并作具体分析。

答:(2006年湖南卷)14.阅读下面两首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6分)薛宝钗咏白海棠林黛玉咏白海棠珍熏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欲偿白帝宜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据人民文学出版杜1996年12月第2版《红楼梦》第三十七回)咏物诗讲究形神兼备。

以上两诗,颔联都着眼于白海棠之“白”,但绘形写神各有不同。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一联,前句以洗尽胭脂,极言其自然本色之美,后句以晶莹剔透的冰雪,喻其冰消玉洁之魂。

倒装句式的运用,显得新颖别致:“洗”“招’二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传达出白海棠的情韵神态;而“秋阶”“露砌”的映衬,更是意味深长。

诗人含蓄地表现了白海棠朴素淡雅、清洁自励的品性。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联(2007年重庆卷)13.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海棠(宋)苏轼东风袅袅泛崇光[注],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惜牡丹花(唐)白居易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注]崇光:美艳的光彩。

(1)苏轼《海棠》诗的前二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后二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4分)答:(2)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样写夜里赏花,二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2分)答:(2007年安徽卷)1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醉落魄·咏鹰[清]陈维崧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

秋空一碧无今古。

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

人间多少闲狐兔。

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①堵:座。

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

③轩举:意气飞扬。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

答:(2)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2008年广东卷)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7分)木芙蓉吕本中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范成大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注]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1)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答:(2)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5分)答:(2009年天津卷)13.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6分)严郑公①宅同咏竹唐·杜甫绿竹半含箨②,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③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公。

箨(tuò),笋壳。

帙,包书的布套。

(1)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答:(2)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

答:(3)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

答:(2009年广东卷)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7分)月杜甫万里瞿唐①月,春来六上弦②。

时时开暗室,故故③满青天。

爽和风襟静,高当泪满悬。

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注]①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

②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

③故故:常常,频频。

(1)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3分)答:(2)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中任选两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