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20.古诗两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近年春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0古诗两首教案苏教版(最新整理)

《古诗两首》【教材分析】《池上》《小儿垂钓》这两首古诗都生动传神地刻画出天真可爱的乡村儿童形象,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思、纯真的童心和朴素的美感.《池上》描绘小娃偷采了白莲的情景,细腻传神,颇有趣味。
《小儿垂钓》描绘了一个乡村儿童在河边学钓鱼的情景,流露出浓郁的生活气息。
两首儿歌通俗易懂,除了几个不常见的词语的理解需要提供帮助外,诗歌的意思、诗歌所表达的主题等学生理解都没有太大的难度。
如何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高效落实朗读、背诵、理解诗意,并能通过对比朗读来体会中国古诗词凝练中见丰富内涵的特点,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同学对于古诗的学习兴趣很高,并且对于其中寓意也可以有些初步的感悟,之前已经学过古诗,有了之前的基础,对于这两首古诗故事的理解难度不大.【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学生对于古诗故事具有浓厚的兴趣,所以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阅读和讨论,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让学生在讨论中明白古诗的寓意。
【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
理解古诗意思,体会中国古诗词叙事的生动。
3。
对比阅读,体会中国古诗词的凝练与丰富的表达.【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童真童趣。
【教学准备】古诗相关资料和教学课件【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调动情绪,导入新课——初读课文,理解内容——细读感悟,深入分析——揭示寓意,总结扩展-—布置作业。
(《池上》)第二课时:温故知新,导入新课——初读课文,理解内容-—细读感悟,深入分析——揭示寓意,总结扩展——布置作业。
(《小儿垂钓》)【教学过程】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档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的说课稿4篇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的说课稿4篇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的说课稿篇1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对恬静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时间:1课时。
三.教学过程:(一)揭题。
(二)出示两首诗歌。
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森林,复照青苔上。
早发白帝城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三)自由读两首诗,要求把字音读正确。
(四)指名朗读课文,结合正音。
(五)简介作者。
(六)对照译文,学生尝试理解诗意。
(七)检查诗意理解情况。
1.字词。
空山但人语返景深林复照朝辞白帝轻舟万重山2.每句话的意思。
(八)感受诗情。
1.《鹿柴》写的是哪里的景色?这里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受?为什么?2.作者在《早发白帝城》里抒发了作者什么样感情?你从哪里感受到的?(九)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十)尝试背诵。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的说课稿篇2【教学目标】1、认识古、诗等13个生字。
会写古、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和朗读背诵。
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导入1、小朋友们,学了前面的几篇课文,你觉得春天是怎么样的呢?2、古代的人啊,跟小朋友一样也非常喜欢春天!所以他们写了好多好多的诗篇来歌颂春天、赞美春天,今天老师就和小朋友一起去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板书课题,认读生字古、诗、首。
)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题。
(区分春村的读音)2、自读古诗,自学生字。
⑴学生借助拼音读古诗。
⑵准确认读诗中的生字。
三、试读课文、读出诗韵1、师范读。
(注意读好韵脚晓、鸟、少和天、烟、鸢。
)2、学生跟师读。
3、指名读。
4、师生对读。
5、学生齐读。
四、认读、识记生字1、指名拼读生字。
(领读)(注意读准诗、首、处和村、醉、散的声母。
)2、齐读生字。
3、引导学生识记生字。
⑴自由记生字。
⑵共同探讨识记生字的办法:(比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改一改等。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品词析句)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品词析句)教学目标:1、认识2个生字;会写1个生字;理解“山郭、酒旗”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古诗语言和意境的美。
4、学习作者借景抒情的方法,增强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古诗语言和意境的美。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借景抒情的方法,增强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学生搜集描写江南美景的诗句、课件。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理解诗题,感受美1、师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2、师:江南指的是长江以南,大家对江南应该并不陌生吧,能不能回忆一下,哪些诗人带我们游览过江南的美景?学生诵读有关描写江南的古诗,教师适时出示《忆江南》忆江南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师:读了这首诗,你从哪些诗句感受到了江南的美?生: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江南到底美不美呢?师讲述故事:南北朝时,陈伯之叛梁北逃,他的好友丘迟竟以书信相劝,信中写到: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树生花,群莺乱飞。
这句话引发了陈伯之的思乡之情,终于回梁。
师:今天我们就跟随唐代诗人杜牧再次走进江南美景中,看看又会是怎样一番景象。
二、品词析句,体会美1、出示古诗,是配乐朗读,学生边听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2、学生自读古诗,勾画诗中描写的景物。
莺啼、绿树、红花、水村、山郭、酒旗、风、寺庙、楼台、烟雨3、出示江南风景图,结合诗句说一说这是一幅什么样的江南春景图?江南地域辽阔,春景繁富。
“千里”之内,处处杂花生树、红绿相映、黄莺歌唱;“千里”之内,水村山郭,处处酒旗飘扬;“千里”之内,“南朝四百八十寺”点缀于山水佳胜之处,金碧庄严,楼台隐现。
霏霏细雨,淡淡轻烟,使无边春色在烟雨空蒙中更显出迷人的风韵,这正是“江南春”的典型特色。
突出这一特色,就把“江南春”写活了。
师板书:千里4、请大家用自己最喜欢或是最擅长的方式来展示这首诗所表达的意境,想用自己的话描绘诗句景象的,可以试着说一说,喜欢朗读的可以有感情地读一读,爱画画的可以画一画。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0古诗两首教案苏教版

20 古诗两首【教学总目标】1.知识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力目标:学会诗中出现的生字,体会诗句的意思。
3.情感目标: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儿童天真质朴、纯真活泼的童心之美。
【教学重点】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教学难点】有感情的朗读、背诵两首诗,丰富古诗积累。
【教学准备】课件。
学生自学生字词,完成预习单。
【教学时间】2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理解这两首诗的意思,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感受乡村儿童鲜明的形象,体会纯真的童心和朴素的美感。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难点】理解这两首诗的意思,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感受乡村儿童鲜明的形象,体会纯真的童心和朴素的美感。
【课前预学】1.自主学习生字词,认清字形;正确朗读生字词。
2.朗读课文5遍。
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从古至今,荷花都被人世人喜爱与称颂,你知道哪些写荷花的诗句吗?2、学生交流自己积累的关于池塘或荷花的诗句。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3、今天我们要学的一首古诗也是讲的夏日池塘上发生的事,题目叫《池上》。
理解诗题:荷花池塘里。
4、学生齐读题目。
简介作者白居易。
(1)学生说自己知道的关于白居易的生平、诗作、诗风。
(2)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他写了很多诗,揭露统治者的奢侈腐化,即有名的“讽喻诗”。
他热爱大自然,写了不少描写山水景物的小诗。
他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
白居易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练习朗读。
导学提示:学生自由读《池上》。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学生试学:朗读古诗,根据古诗想象画面。
再读古诗,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
检查初读情况。
(1)指名读古诗,集体正音。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20.古诗两首教学设计说明

20 古诗两首《池上》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诗中出现的两个生字“浮、萍”。
3、理解诗句的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教学重点:1、读中理解诗句的含义,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池上》,丰富古诗积累。
教学难点:1、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诗句展开想象,体会童年的纯真与快乐,与古诗意境产生共鸣。
2、品味古诗语言,抓住“偷采”、“不解”、“藏踪迹”等词语感受诗人炼字之妙。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调动积累,导入新课。
1、师:现在已是初夏时节,星期天我路过南湖边的一个小池塘时,看到有几朵小荷已露出粉嘟嘟的笑脸,我想到了诗人万里《小池》中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说到池塘、荷花,你们还想到哪些诗句呢?2、学生交流自己积累的关于池塘或荷花的诗句。
3、师:今天我们要学的一首古诗也是讲的夏日池塘上发生的事,它的题目就叫《池上》。
(板书诗题:池上)相机顾名思义理解诗题:荷花池塘里。
4、学生齐读题目。
5、简介作者白居易。
(1)学生说自己知道的关于白居易的生平、诗作、诗风。
(2)教师小结: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从小生活清贫,对社会Array黑暗和人民疾苦有较深的了解,他写了很多诗,揭露统治者的奢侈腐化,即有名的“讽喻诗”。
他热爱大自然,写了不少描写山水景物的小诗。
他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
白居易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池上》。
要求: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2、检查初读情况。
(1)指名读古诗,集体正音。
①读准后鼻音:撑、艇、萍;②学习新词:浮萍,理解词义,练习书写。
(2)齐读诗歌。
(3)学生简单说说池塘上发上了一件什么事儿。
(一个小孩偷采白莲。
)3、学生再次自由读古诗。
要求: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4、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第1单元 4古诗两首 第1课时 苏教版

4古诗两首《江南春》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
“江南春”,顾名思义,就是描写江南春天的绮丽景色。
作者在描绘千里江南明媚可爱的春光的同时,也慨叹南朝的覆灭,流露兴亡之感,寄托讽喻之意。
一、二句写今——千里江南,到处是莺歌燕舞,到处是绿草红花,到处是水村山郭,到处是酒旗招展,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春色无边的画面。
三、四句怀古——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意图依靠神灵庇护,永保江山稳固。
可是世易时移,当年的佛寺楼台有多少已经隐没在苍茫的烟雨之中啊!(一说还有多少佛寺楼台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之中呢)综观全诗,写今和怀古既有写景的外在联系,更有借古讽今的内在联系,在艺术形式上是融为一体的。
《春日偶成》是宋代诗人程颢的作品。
这首诗是作者春日郊游,触景生情,意兴所至而写的,描写了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抒发了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
一、二句写景——云淡、风轻、花红、柳绿,加上近午的日光,长流的河水,多么自然有致的大好春景呀!三、四句抒情——身处这宜人的春色,诗人完全陶醉了,可是有谁知道他内心的快乐,甚至还以为他像少年人一样偷闲贪玩呢!从结构上看,写景和抒情亲密相依,融为一体。
1.学会并规范书写本课的生字,结合语境理解“莺啼、绿映红、酒旗风、云淡风轻、傍花随柳、将谓”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学习查找资料、借助插图或工具书、抓住景物展开想象的方法理解古诗,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美丽景象,领悟诗人所抒发的情感。
4.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象,从听觉、触觉、视觉等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细细品味《春日偶成》中诗人春游的快乐,通过古诗简洁的语言想象丰富的画面,并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重点】通过诵读、想象等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古诗语言和意境的美,熟读成诵。
【难点】诵读古诗,体会作者从听觉、触觉、视觉等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透过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这两首古诗都描写了春天的美丽景色,情景交互,融为一体,因此要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感受古诗语言和意境的美。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4 古诗两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4 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两首古诗。
2.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理解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语言与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1.通过诵读,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歌的意境,熟读成诵。
2.诵读古诗,体会作者从听觉、触觉、视觉等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像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3.透过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教学准备:1.师生查找有关诗人、诗作的相关资料。
2.课件。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调动积累,揭示课题1.启发学生回忆背诵过的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
2.引出诗题“江南春”:顾名思义,江南的春天。
全诗描写了江南春天的绮丽景色。
3.介绍作者:杜牧,字牧之,今陕西省西安市人。
二十六岁中进土曾做过幕僚,很不得志。
他关心民生疾苦,在任地方官期间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
他和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二、自学古诗,整体感知学生自由诵读古诗。
要求:(1)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2)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1)指名朗读,集体正音。
然后齐读全诗,注意停顿。
(2)解释词语:“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楼台”、“四百八十寺”(3)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大致即可)三、反复诵读,体会意境(一)前两行——写今1.学生自由诵读古诗,边读边思考:《江南春》写出了江南春天的哪些特点?2.诗的前两句抓住了黄莺、红花、绿叶、水乡、山城、酒旗、春风等七种景物来描写,共同构成了一幅春天江南的画面。
3.看图、配乐辅助,指导学生读出江南春日的美景,用自己的话描述感受到的内容。
(二)后两行——怀古1.提问:诗歌的后两句还是描写江南春天的吗?2.学生默读后两句诗,体会一下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集体讨论(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之情)4.教师小结: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企图依靠神灵的庇护,永保江山稳固。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案

4古诗两首一、教学目标1.借助字典或联系上文,理解不懂得词语的意思,在此基础上理解诗句的意思。
2.通过想象画面和创境设疑感受《古诗两首》的意境。
3.抓住关键词语,感受杜牧对朝代兴亡的慨叹以及程颢春日郊游的愉快.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美和语言美并由此学会欣赏其它情景交融的古诗。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通过反复吟诵古诗,学习运用抓住诗眼、想象画面等方法学习古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两首诗描写的不同景象,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诗歌的意境和诗人抒发的不同的情感。
2、结合古诗简洁的语言想象丰富的画面,先说再写。
难点:1、诵读古诗,体会作者从听觉、触觉、视觉等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像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2、透过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三、前置学习活动1. 利用早读时间自主朗自主阅读古诗,反复朗读,要做到正确、流利,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2.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联系诗句,尝试理解诗句的意思,说说诗句的意思。
把不能理解的地方在书上做记号,和同学讨论。
3.上网或查阅图书搜集有关诗人、诗作的相关资料。
4.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学过程环节一、认识----自主阅读,整体把握(一)激趣导入,学法指导。
1、谈话:同学们,一年四季中,你们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奇妙的大自然,正因为有了季节的更替,自然的变换,才给我们带来了五彩缤纷的世界,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尤其是春天,春光明媚、景色迷人,古代许多诗人看到这样美妙的世界,为我们留下了赞美春天美景的诗。
大家能背几首吗?(《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咏柳》……)2、点评导入:(表扬背诵好的学生,鼓励学生课外积极诵读古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 古诗两首
《池上》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诗中出现的两个生字“浮、萍”。
3.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
真的童心之美。
教学重点:
1.读中理解诗句的含义,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池上》,丰富古诗积累。
教学难点:
1.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诗句展开想象,体会童年的纯真与快乐,
与古诗意境产生共鸣。
2.品味古诗语言,抓住“偷采”、“不解”、“藏踪迹”等词语感受诗人炼字之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调动积累,导入新课。
1.师:现在已是初夏时节,星期天我路过南湖边的一个小池塘时,看到
有几朵小荷已露出粉嘟嘟的笑脸,我想到了诗人杨万里《小池》中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说到池塘、荷花,你们还想到哪些诗句呢?
2.学生交流自己积累的关于池塘或荷花的诗句。
3.师:今天我们要学的一首古诗也是讲的夏日池塘上发生的事,它的题目就叫《池上》。
(板书诗题:池上)相机顾名思义理解诗题:荷花池塘里。
4.学生齐读题目。
5.简介作者白居易。
(1)学生说自己知道的关于白居易的生平、诗作、诗风。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2)教师小结: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从小生活清贫,对社会黑暗和人民疾苦有较深的了解,他写了很多诗,揭露统治者的奢侈腐化,即有名的“讽喻诗”。
他热爱大自然,写了不少描写山水景物的小诗。
他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
白居易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池上》。
要求: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2.检查初读情况。
(1)指名读古诗,集体正音。
①读准后鼻音:撑、艇、萍;②学习新词:浮萍,理解词义,练习书写。
(2)齐读诗歌。
(3)学生简单说说池塘上发上了一件什么事儿。
(一个小孩偷采白莲。
)
3.学生再次自由读古诗。
要求: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4.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
(1)学生结合前后句和插图,借助工具书,自己理解诗句含义。
(2)小组逐句内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启发、补充。
5.集体交流,了解《池上》大意。
(指名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三、吟诗炼字,体会意境。
(一)前两行——小娃偷采莲。
1.学生自由轻声诵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
2.学生交流“看”到的画面。
(1)怎样的荷塘,怎样的白莲?
(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想象到的“莲叶何田田”的美好画面,唤起学生对荷花池和娇嫩莲蓬的向往之情。
)
(2)小孩如何偷采白莲的?
①学生畅谈自己想象到的小娃偷采白莲图。
因太想吃那嫩滑、甜美的莲蓬,而不经大人同意就小心翼翼、偷偷撑船去采池中莲蓬。
②看图,指导学生读出小娃天真、调皮的感觉样子。
(让学生为“小娃偷采白莲图”起个题目)补充要求:
1.观察课本插
图,图文对
照,揣摩诗
意。
2.用自己的话
说说诗句大
意。
出示挂图,引导学生看图,提问:图上画的是谁?在干什么?
③朗读前两句,思考:你最欣赏其中哪个字?
(“偷”,结合自己小时侯“偷偷”做的一些小恶作剧和顽皮之事,和诗中的小娃产生共鸣,体会孩子的无邪、可爱、纯真与童年的快乐、无忧、自由。
)
④配乐再次有韵味地诵读前两行诗句。
(二)后两行——景美童心纯
1.提问:小娃“偷采白莲”不会被发现吗?
2.学生默读后两行诗,谈理解。
(小娃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划开的一道浮萍已经暴露了他的“偷采”之事。
)
3.抓住“不解”体会小娃纯真、质朴,练习读出情趣。
四、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学生带着理解,学生再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池上》赏诗会——各小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演式诵读古诗。
3.熟读成诵。
五、布置作业,巩固练习。
板书设计:
偷采白莲回景美引人
池上
不解浮萍开童真童趣补充:
1.白居易的
《草》。
2.描写儿童的
诗句:
儿童散学归
来早,忙趁东
风放纸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