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燃烧和灭火详解
燃烧和灭火说课课件

课前学习 课中学习 课后学习
六步学习法 课堂探究 第四 三步:协独作 立学 探习 索(150mimni)n)
容易点燃
实验药品:木条、石头、蜡烛、水槽、纸张、火柴、
酒精灯、蒸馏水、铁丝等
不能点燃
方案一:木条 竖放 装满水的水槽 火柴 水是灭火的首要选择,温度达不到木条的着火点 方案二:木条 横放 装满水的水槽 火柴
引入探究
协作学 习环境
个性化 学习环 境
独立探究
协作学习
设计逃 生路线
翻转汇报
课前
课中
课后
课前学习 课中学习 课后学习
六步学习法 课堂探究 第一步:梳理微课(5 min)
课前学习 课中学习 课后学习
六步学习法 课堂探究 第二步:引入探究(5 min)
提问:
今天来当一次周瑜, 他是如何将赤壁这 把千古的名火烧得 旺盛的?
一 教材分析
3、教学目标
掌握燃烧的条件、灭 火的原理和方法,并学 会运用相关的知识解决 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一 教材分析
3、教学目标
通过观看微课视频和独立 思考,学会构建自己的知 识体系和运用迁移的方法学 习灭火的原理
一 教材分析
3、教学目标
通过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发展学习化学的热情以及 普及火场逃生及基本 灭火知识,树立安全意 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基于翻转课堂的 “燃烧和灭火”
第一课时
传统课堂
翻转课堂
转移
转移
模式=课前+课中+课后
基础知识 容易,自学
实验探究 主要,引导
课前观看微课 课堂主体
课后继续探究
说课内容
燃烧和灭火PPT课件(53)

结论
物质要有可燃性
2、用酒精灯 点木条和煤
块
3、点燃两支 蜡烛,将其 中一只用烧 杯罩住,对
比
小木条很快燃烧,小煤 块加热很长时间也没有 被点燃,
烧杯内的蜡烛熄灭了, 烧杯外的蜡烛正常燃烧
温度要达到物质燃烧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需要的最低温度(着火 点)
要与氧气接触
物 质白
磷
着火点 40
(℃)
红 木材 磷
木炭
无烟煤
理论与实践结合
1 要使烧杯中的蜡烛熄灭,你有哪些 方法?说出你熄灭的原理
2、炒菜时油锅着火,最好的熄灭 方法是什么?
3、讨论: 棉线魔术手帕没什么烧不坏?(魔术手帕
所浸液体是用2体积95%的酒精和1体积水配制
而成)( c )
A 没有和氧气接触 B、手帕不是可燃物 C 酒精燃烧时水吸收热量,没有达到手帕的 着火点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蜡烛在氧气中燃烧
比一比:谁能完整的归纳出这些物质燃烧时的共同特点
发光 放热
与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合作探究:燃烧条件 快速清点仪器
木条 粉笔 煤块 火柴 酒精灯 水槽 两支短蜡烛 烧杯 坩埚钳 蒸发皿
合作探究:燃烧条件
实验步骤
1、用酒精灯 点木条和粉
笔
现象
木条点燃 粉笔不能燃烧
D 手帕的着火点很高,不容易燃烧
家中起火,你被火所困 时,你会采取哪些相应的措 施进行自救?
先拨119, 地址要讲清;
湿巾掩口鼻, 弃物先逃生;
天啊!太高了, 还是拿绳子吧!
浓烟匍匐行, 溜边出险境;
楼高莫下跳, 破窗先坠绳。
再见
燃烧和灭火说课稿资料讲解

燃烧和灭火说课稿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说课稿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本节课我想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谈谈我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及其作用《燃烧和灭火》是第七单元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整个化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在第二单元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的时候,已经认识到了一些物质能够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这节课又为后面两个课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有更深的理性认识,并对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做出很好的诠释,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好素材。
2、教学目标的确立及依据《化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要把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科学素养放在首要位置,要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去制定教学目标,据此我设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通过实验探究理解燃烧的条件、通过讨论得出灭火的原理。
了解常用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使用方法。
②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2)过程与方法:①能在创设情景下,积极主动的从事各种化学活动且探究新知,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②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实验信息进行加工。
③学习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来解释生活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探究的学习精神;唤起对科学的好奇与向往。
②引导学生树立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起作用的辨证观点。
3、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及解决方法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思维水平,我确定了以下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7.1燃烧和灭火 第1课时课件(17张PPT)

课前活动:
任务要求:
1、将火柴点燃。 2、将火柴朝上或者朝下,
并观察火焰变化情况。 3、将火焰熄灭
燃烧: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 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一、燃烧的条件
生活中所有物质都能燃烧吗?
燃烧的条件之一: 具有可以燃烧的物质,即可燃物
一、燃烧的条件
活动一:探究燃烧的条件
课本P129装置
燃烧的条件之二:氧气(或空气)
燃烧的条件之三:
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练一练
1、在引燃无烟煤之前,我们通常向引燃木 材,再用木材来引燃无烟煤,这是为什么?
2、用扇子扇煤炉火,会越扇越旺,而用扇 子扇蜡烛,一扇就灭,这是为什么?
3、为了使上述实验中的红磷燃烧有人认为 课设法降低红磷的着火点,你认为正确吗?
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 三
灭火 的原 理和 方法
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隔绝氧气(或空气) 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者 只 须 具 备
其 一 即 可
思考:
为什么火柴头向上放小 木条很快就熄灭了,向下放 小木条就燃烧得更旺盛呢?
实战演练
1.下列情况所采取的灭火方法,不恰当的 是( )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B.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用湿抹布扑盖 C.电器因短路起火时,用水浇灭 D.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等 火灾
2.住宅和商场等地发生火灾,消防人 员用高压水枪喷水灭火,水在灭火中的 主要作用是( ) A.降低燃烧物的着火点 B.使大火隔绝空气中的氧气 C.降低温度到燃烧物着火点以下 D.水分解出不能助燃的物质
真棒
4、材料分析: 某报8月17日讯
17日凌晨1点50左右,烟台某大学13号 公寓起火,造成同宿舍4人死亡。据调查火 灾原因为蚊香引燃蚊帐,使宿舍着火,被烟 呛醒的同学又立即打开了阳台的门窗,使火 势更大。消防官兵赶到时,宿舍内四人已死 亡。
《课题1 燃烧和灭火》课件(公开课)

讲授新课
观察与思考 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
交流与讨论
火灾自救小常识
(1)如果火势小,根据起火原因,用适当的灭火器 材扑灭;火势大,立即拨打火警电话119求救。 (2)着火时,要迅速判断安全出口。 (3)如果房间内着火,不能随便开门,以防空气流 通使火势更大甚至发生爆炸。 (4)有浓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减少有毒物 质进入体内。 (5)房间内着火,由于空气流动,上层空气的有毒 有害物浓度大,所以逃生时应弯腰低姿前进。
交流与讨论
随堂训练
1.2017年5月起,广州市的液化石油气瓶要统一加贴新
标识。新标识上要含有以下选项中的( A )
随堂训练
2.森林着火,消防队员开辟“防火隔离带”的目的在
于( C )
A.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B.隔离空气 C.隔离可燃物 D.开辟运水的道路
随堂训练
3.下列措施安全的是
( B)
A.进入煤矿的矿井时用火把照明
答案:C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名师点题
解答此类题目应特别注意,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属性,不能任意升 高或降低。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的关系
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 物质具有可燃性 与氧气充分接触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灭火的原理与方法(有一即可) 隔离可燃物 隔绝氧气 降温到该物质的着火点以下
导入新课
认知与了解
燃烧的概念:通常情况下,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 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燃烧。
回忆一下白 磷燃烧有什 么现象呢?
讲授新课
一 燃烧的条件
思考与交流 物质燃烧需要哪些条件?
《燃烧和灭火》ppt教用课件人教版初中化学1

灭火的原理
1.隔离可燃物 2.隔绝氧气 3.降温到该物质的
着火点以下。
(其一即可)
泡沫灭火器原理:
现象 分析
混合后有大量的泡沫喷出 剧烈反应产生大量CO2,瓶内压强增大, 将CO2和泡沫喷出
常见灭火器:
二氧化碳灭火器 水基型灭火器
干粉灭火器
三、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
•
7.这篇文章诗意盎然的优美散文,文 辞优美 ,字里 行间透 着灵气 ,迸发 出勃发 向上的 追求与 热情, 展示了 作者与 众不同 的个性 。要在 反复"读" 中用心 去体会 。
•
8.学习本文,不光要了解文章的内容 ,分析 其结构 ;更重 要的是 要认识 文学作 品对青 少年成 长的意 义,从 而养成 自觉主 动地阅 读优秀 文学作 品的习 惯。培 养热爱 大自然 、热爱 生活、 热爱祖 国的思 想感情
3、风吹蜡烛为什么一吹就灭?而森林大火 却越吹越旺?
蜡烛熄灭的原因:风吹带走热量,使温 度下降至蜡烛的着火点以下 森林大火却越吹越旺的原因:风吹带来 了更多的氧气,使燃烧更旺
4、如图所示:若用凸透镜将太阳光会聚 到白磷上时,能发生的现象是什么?产 生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现象:(1)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
2.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生活实际,去 真切地 感悟这 种人间 真情, 并让学 生体会 爱的伟 大,从 而也能 奉献爱 心。
•
3.该组散文诗短小精巧,富含诗意哲 理,把 纷繁的 事物经 过高度 浓缩, 使之呈 现出简 洁美, 给人以 启迪, 令人从 中品味 出诗意 。
•
4.诗人柯蓝没有用长者身份灌输自己 的想法 ,而是 以孩子 的口吻 ,从孩 子的视 角去观 察生活 ,认识 生活, 想象生 活,感 怀生活 ,拉近 了沟通 的距离 ,增强 了亲切 感。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燃烧和灭火》PPT课件

燃烧的认识历程
法国化学家 拉瓦锡 揭示燃烧的本质
燃烧的本质是可燃物与氧 气发生的一种氧化反应。
认识燃烧——什么是燃烧?
通常情况下,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 、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
认识燃烧——什么是燃烧?
一定条件
可燃物 + 氧气
生成物 + 能量
探究燃烧的条件
探究燃烧的条件
探究燃烧的条件
③玻璃片盖 住的蜡烛
可燃物 温度达到着 与氧气接
火点
触
√
√
√
√
×
√
√
√
×
燃烧情况
√ × ×
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才能燃烧
方法总结
小结:燃烧的条件
1.可燃物 2.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3.温度达到着火点
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应用燃烧条件解决问题
想一想: 如何让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应用燃烧条件解决问题
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火炬 接力中,一名潜水运动员在大堡 礁进行了水下火炬接力。如何实 现在水中点燃火炬?
请你利用本节课知识,从燃烧 条件角度分析可行性。
燃烧的认识历程
认识本质
探明条件
学会取火古代
近代
现代
现代生活和生产中人类对火的应用
生活中用火烹饪食物
工业中用火炼钢
现代生活和生产中人类对火的应用
发射火箭
应用燃烧条件解决问题
1.火上浇油:
油是常见的可燃物,燃烧 时会放出热量,向火中浇油会 使燃烧更剧烈。
任务一:设计实验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学生活动——设计实验验证可燃物燃烧条件
任务一:设计实验验证设计实验验证可燃物燃烧条件
《燃烧和灭火》PPT精品课件人教版1

•
6.像那太阳一出来,林中雾气就散开 ,云雾 聚拢在 一起, 山谷洞 穴就显 得昏暗 了,或 暗或明 变化不 一的, 是山间 早晚的 景色。 早晨进 山,傍 晚返回 ,四季 的景色 不一样 ,因而 乐趣也 就没有 穷尽了 。
•
7.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那西南的 几座山 峰,树 林和山 谷格外 优美, 一眼望 去,树 木茂盛 又幽深 秀丽的 是琅琊 山。沿 着山路 走六七 里,渐 渐听到 潺潺的 水声, 看到流 水从两 座山峰 之间倾 泻而出 的,那 是酿泉 。
灭火就是——破坏 燃烧的条件
它们灭 火的原 理是什
么?
盖上锅盖灭火
隔绝空气
清除可燃物
浇水灭火
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灭火原理
1、清除或移走可燃物; 2、使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隔绝; 3、降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破坏其一, 即可灭火
解惑:
手帕在熊熊烈火中为什么没有被烧掉呢?
操作:将手帕浸入50%的酒精溶液中, 均匀湿透后取出,用坩埚钳夹住,点燃。
•
4.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 路的人 在树下 休息, 前面的 人呼喊 ,后面 的人应 答,老 老少少 的行人 ,来来 往往络 绎不绝 的,是 滁州人 在游山 啊。
•
5.到溪边捕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 水酿酒 ,泉水 香甜, 酒味清 醇,山 中的野 味野菜 ,杂乱 地摆开 在前面 的,这 是太守 在举行 酒宴。
•
8.人生道路总是迂回曲折,难免会遇 到坎坷 和困难 ,我们 在厄运 面前决 不能低 头,一 定要坦 然面对 ,迎难 而上, 做一个 奋发有 为,昂 扬向上 的人。
感谢观看,多谢指导!
第七单元 课题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燃烧和灭火
宣化镇中:李翔
第一课时
燃烧和灭火
学习目标:
1、掌握燃烧概念; 2、掌握燃烧的条件; 3、掌握灭火的方法; 4、了解火场逃生的小常识
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 一,人类已有几十万年的利用燃烧反 应的历史。燃烧与我们的生活以及 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复习提问
同学们,我们在前面学习中
二、认识到火灾的危害性, 学会逃生自救、学会如何报警。
活动与探究:探究燃烧需 要哪些条件
在500ml的烧杯中注入400ml 热水,热水中放入一小块白磷,烧 杯上放一片薄铜片,薄铜片一端放 一堆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吸干水 的白磷,观察现象。
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 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气 (或空气) ,观察现象。
通入氧气或空 气。热水里本 来不燃烧的白 磷燃烧起来了
知
识
拓
展
白磷 40℃
红磷 240 ℃
煤 700 ℃ ~750 ℃
硫 260℃
木材 250℃ ~330℃
火灾对人类的危害是非常严 酷的。据联合国“世界火灾统计 中心”近年来不完全统计,全球 每年约发生600万至700万起火灾, 全球每年死于火灾中的约有65000 至75000人。
如何控制燃烧? 如何进行灭火?
可燃物有充足的氧气 温度达到该物质的着火点
把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使可燃物的温度 降到着火点以下
火场逃生小常识:
小结:
一、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燃烧的条件是
灭火的原理与方法
1、物质具有可燃性
1.隔离可燃物
2、与氧气充分接触 3、温度达到着火点 (三个条件同时具备)
2.隔绝氧气
3.降温到该物质的 着火点以下。 (只需其中之一即可)
灭火事例和方法
灭火事例
熄灭酒精灯 油锅着火 熄灭蜡烛 纸箱着火 煤气着火 森林着火
灭火方法
用灯帽盖灭 用锅盖盖灭 嘴吹灭 用水浇灭 关闭阀门 开辟隔离带
灭火原理:破坏哪 种燃烧条件
隔绝空气
隔绝空气 降低温度 降低温度 隔绝可燃物 隔绝可燃物
想一想:大家提到的灭火方法为什么能够灭火, 你能根据灭火原理的不同将这些方法分类并归 纳出灭火的原理吗?
有什么现象?
铜片上白磷着火燃烧;红磷没有燃烧; 开水下的白磷也没Leabharlann 燃烧。什解释及结论 :
么
原
1).红磷没有燃烧起来,是因为 因
红磷的着火点为240度左右,而白 磷的着火点只有40度左右,所以相 同的温度下,白磷能够燃烧起来, 而红磷不能燃烧。故燃烧的条件之 一为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上。
呢 ?
如何能 使水中 的白磷 在水中
分析与推断
火柴可以燃烧, 石块不燃烧 燃烧需要可燃物
室温下蜡烛不燃烧, 点燃后蜡烛燃烧 燃烧需要可燃物 达到一定温度
假设3
在空气中,已点燃的 蜡烛能维持燃烧吗?
用烧杯倒 罩住呢?
空气中蜡烛继续燃烧, 烧杯罩住后蜡烛熄灭 燃烧需要氧气
可燃物燃烧时,都需要一个最低温度,也就是着火点。 着火点是物质的一种固有属性,不同物质的着火点是不同的。
2).热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起来, 燃烧起
是因为在热水中没有足量的氧气,
来?
因此燃烧的条件之二就是要有充足
的氧气。
燃烧需要三个条件:
1、可燃物; 2、接触氧气(空气); 3、温度达到着火点
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可燃物
练习:
验证
观察与事实
假设1
火柴可燃吗?
假设2
室温下存放的 蜡烛会燃烧吗?
石块呢? 点燃后呢
学过哪些燃烧的例子呢?
燃烧事例
燃烧现象
镁带在空气中燃烧 耀眼白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 硫在氧气中燃烧 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刺激气体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
共同点
发光、 放热、化学变化
燃烧现象的共同特征:
燃烧是可燃物 与氧气发生的一种 发光、放热 的剧烈 的氧化反应。
思考: 燃燃烧烧需需要要哪哪些些条条件件呢呢??
• 1、“关闭” 、“隔离”——
可以去掉可燃物。
• 2 、“盖”——
能够使氧气与可燃物隔离。
• 3、“水浇”、“嘴吹” ——
可以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燃烧的着火点以下。
你能用一句话归纳出灭火与燃烧条件之间的 关系吗?
灭火就是—— 破坏燃烧的条件
二 灭火的原理
燃烧的条件
灭火的原理与方法
物质具有可燃性
从燃烧区撤走可燃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