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线系统设计方法综述

合集下载

随机混合装配线的启发式平衡设计方法

随机混合装配线的启发式平衡设计方法

随机 混合装 配线 的启 发 式 平衡 设计 方 法
张赋杰 ,阚树林 ,杨 斐
( 海大 学 机 械 电子 工程 与 自动 学院 ,上海 2 0 7 ) 上 化 0 0 2 摘 要 :把 某个型 号产品 的数 量 占整个批 次的 比重作 为 它 的权 重 , 权合 并 混合 装 配线 上各 个 加 型号产 品的 同类型 工作 单元 的时 间。运用 随机 启发 式 方法 对合 并后 的 工作 单元 进 行平衡 排 序 , 通 过 改变预 设超 限概率 的值 , 获得 一组排 序方 案 。采 用 工作站 总数 、 配 线 效率 、 滑指数 和 成本 四 装 平 个指标 对这组排 序 方案进 行 综合 评价 , 选 出最佳 的排序 方案 , 挑 并且 用 系统仿 真来检验 该最佳 方案
维普资讯
Id s i n ier ga dMa ae n No 12 0 n ut a E gn ei n ng met rl n . ,0 8
工业工程与管理
20 0 8年第 1 期
文章编 号 :0 75 2(08 0—080 10 —4 920 )10 0—4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me t n da o eo vo sy rd c d b t h v r g ea i ea d t ed ly r t. n i e b v b iu l e u e o h t ea e a ed ly t n h ea ae o m
Ke r s y wo d :m u t mo e s e l i e s e l n a a cn li d l s mb y l ;a s mb y l eb l n i g;h u itc — a n i e rs i ;m a u a t r y — n fco y s s t m i l a i n e sm 1 t l o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屋面防水施工技术综述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屋面防水施工技术综述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屋面防水施工技术综述一、引言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装配式建筑在建筑行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过程中,屋面防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对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屋面防水施工技术进行综述,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二、传统屋面防水施工方式传统的屋面防水施工方式主要包括涂刷型、卷材型和砌体型等。

其中,涂刷型的屋面防水材料多为液态(如沥青等),需要经过现场人工铺设,并进行多道涂刷处理;卷材型则是将预制好的卷材直接铺设在屋顶上,并使用火焰或粘接剂进行固定;砌体型则通过嵌入砖块或陶土瓦等材料来构造密封性。

这些传统方式存在施工周期长、劳动强度大、不易保证质量等问题。

三、装配式建筑中的新型屋面防水技术随着科技的进步,装配式建筑施工中涌现出了一系列新型屋面防水技术。

这些技术不仅能够提高施工效率,同时也能够保证施工质量。

1. 预制屋面板及防水系统装配式建筑中常用的预制屋面板具有整体性好、安装便捷等特点。

在预制过程中,可以将防水材料直接置入屋面板中,形成一体化的防水系统。

这种技术不仅减少了现场作业所需的时间和人力成本,同时也降低了漏水风险。

2. 涂膜喷射屋面防水技术涂膜喷射屋面防水技术通过专用设备将防水材料以喷射方式施工于屋顶表面,形成均匀、连续的涂膜。

其优势在于施工速度快、适用性强、耐久性好,有效解决了传统涂刷型方式存在的问题。

3. 高分子合成复合材料高分子合成复合材料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屋面防水材料。

这类材料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耐候性和环境适应性,能够有效抵御紫外线辐射和温度变化等自然因素的侵蚀。

四、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屋面防水施工注意事项在进行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屋面防水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施工前要做好详细设计并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确保材料与结构之间的相互配合。

2. 选择高质量可靠的防水材料供应商,并保证采购材料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3. 进行现场质量检测,确保施工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

UG NX 实例教程项目3 UG装配建模

UG NX 实例教程项目3 UG装配建模

3.2 创建引用集
• 执行“格式”|“引用集”命令,进入“引用集” 对话框,如图9所示。利用对话框可以添加和编辑 引用,下面分别介绍。 • 1. 添加新的引用集 • 2. 编辑引用集
3.3 实例练习
• 下面举例介绍引用的操作方法。
4 自底向上装配
• 自底向上装配是指先设计好了装配中的部件,再 将该部件的几何模型添加到装配中。所创建的装 配体将按照组件、子装配体和总装配的顺序进行 排列,并利用关联约束条件进行逐级装配,最后 完成总装配模型。装配操作可以在菜单中“装 配”|“组件”下拉菜单选择,也可以单击通过 “装配”工具栏图标实现。
2 组件阵列
• 在装配中组件阵列是一种对应装配约束条件快速 生成多个组件的方法。执行“装配”|“组 件”|“创建阵列”命令(或单击装配工具栏“创 建阵列”按钮),弹出“类选择”对话框。选择 需阵列的组件,单击“确定”后,会弹出“创建 组件阵列”对话框,如图40所示。
3 镜像装配
• 在装配过程中,如果窗口有多个相同的组件,可通过镜像 装配的形式创建新组件。执行“装配”|“组件”|“镜像装配” 命令(或单击装配工具栏“镜像装配”按钮),弹出“镜 像装配向导”对话框。
1 装配综述
• 在学习装配操作之前,首先要熟悉UG NX 6中的一 些装配术语和基本概念,以及如何进入装配模式, 本节主要介绍上述内容。
1.1 装配术语及定义
• • 在装配中用到的术语很多,下面介绍在装配过程中经常用到的一些术语。 装配部件:是指由零件和子装配构成的部件。在UG中可以向任何一个prt文件中添加 部件构成装配,因此任何—个prt文件都可以作为装配部件。在UG装配学习中,零件 和部件不必严格区分。需要注意的是,当存储一个装配时,各部件的实际几何数据并 不是存储在装配部件文件中,而存储在相应的部件或零件文件中。 子装配:是指在高一级装配中被用作组件的装配,子装配也拥有自己的组件。其是一 个相对的概念,任何一个装配部件可在更高级装配中用作子装配。 组件部件:是指装配中的组件指向的部件文件或零件,即装配部件链接到部件主模型 的指针实体。 组件:是指按特定位置和方向使用在装配中的部件。组件可以是由其他较低级别的组 件组成的子装配。装配中的每个组件仅包含一个指向其主几何体的指针。在修改组件 的几何体时,会话中使用相同主几何体的所有其他组件将自动更新。 主模型:是指供UG模块共同引用的部件模型。同一主模型,可同时被工程图、装配、 加工、机构分析和有限元分析等模块引用,当主模型修改时,相关应用自动更新。 自顶向下装配:是指在上下文中进行装配,即在装配部件的顶级向下产生子装配和零 件的装配方法。先在装配结构树的顶部生成一个装配,然后下移一层,生成子装配和 组件。 自底向上装配:自底向上装配是先创建部件几何模型,再组合成子装配,最后生成装 配部件的装配方法。 混合装配:是将自顶向下装配和自底向上装配结合在一起的装配方法。

自动生产线装配单元电气控制系统装调实验综述

自动生产线装配单元电气控制系统装调实验综述
障诊 断 和 排 除 能 力 。
1 实验 条 件
1 . 1 实 验 硬 件 平 台
自动 线 安 装 与 调 试 采 用 “ 天煌 ” THJ D AL - 2型 自动 生 产 线
拆装 与调试 实训装置 为实验平 台。该 实训装置可 分为供料 、 加
工、 装配 、 分拣和机械手搬运 5 个单元 , 可 以 完 成 工 件 的 自动 上
1thjdal2型实训装置的装配单元结构图当三工位旋转工作台的原点检测传感器检测到待装配工送往装配区位于井式工件库的下方号气缸伸出顶住井式工件库内的倒数第二个工件号气缸退回原本是伸出状态挡住工件以免工件掉落底层工件落下装配在井式工件库下方的工件号气缸复位缩回伺服电机启动顺时针旋转将装配好的工件送往冲号气缸复位伺服电机启动顺时针旋转将加工好的工件送回工件台原点发出加工完成信号
成 具 有 反 馈 的闭 环 自动 控 制 系 统 。
3 . 1 伺 服 系统 参 数 设 置
体、 能 为学 生实 现从 “ 学生到职工” 的 转 变 提 供 重 要 平 台 的实 验 课 程 显 得 尤 为 重 要 。当 代 中 国 已 经 是 举 世 瞩 目的 制 造 大 国 , 自
动化生产线在机械制造 、 电子 、 航空 、 食 品等越来越 多的领域 得 到广泛应用 , 掌握 自动线控制技术 成为 电气 自动 化技术 和机 电
本 实验 是 对 TH J DA b 2型 自动 生 产 线 拆 装 与 调 试 实 训 装
复位缩 回, 伺服 电机启动 , 顺时针旋转 , 将装配好 的工件送往 冲 压 区, 3号气缸带 动冲头 下降 , 将装 配好 的工件压 紧 , 3号气 缸 复位 , 伺服电机启动 , 顺时针旋转 , 将加 工好 的工 件送 回工件 台 原点 , 发出加工完成信号 。搬运单元机 械手将工件 搬走送往 分 拣单元 , 操作过程结束 , 等 待装 配下一个 工件 。若 井式 工件 库 内工件不足或无工件 , 向系统发 出报警信号 。 3 实验 原 理

关于机械系统设计的综述报告

关于机械系统设计的综述报告

关于机械系统设计的综述报告摘要:阐述了机械系统的组成部分和机械系统设计的各个组成部分; 并对机械系统设计的五大子系统进行了说明,介绍了每个子系统的概念以及设计重点。

从总体总结了机械系统设计的一般步骤,每个环节所要完成的工作与注意部分。

最后展望未来机械系统设计将与现代设计理论方法结合展现更大的优势。

关键词:机械系统;机械系统设计;子系统1.引言机械工业历来是发达国家的重要支柱产业,是一个国家的工业基础。

但从70年代开始,世界传统工业因不适应科技水平和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而产生大幅度滑坡,一度曾被称之为“夕阳工业”。

而现代机械系统以传统机械工业为基础,融合控制理论、计算科学和信息技术、体现系统论、优化论、对应论、智能论、寿命论、突变论、艺术论等现代设计思想,不但能代替人的体力劳动,更能解放人的一部分脑力劳动,已经成为现代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重要工具。

同时,也使机械工业逐渐摆脱窘境,日益显示出其新的活力。

2.机械系统设计2.1机械系统组成机械系统是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最基本要素,由若干机构,零件,部件组成,包括动力系统,执行机构,传动机构,支撑机构,控制机构等,用于完成指定的动作,传递功率,运动或者信息。

(1)动力系统动力系统包括动力机及其配套装置,是机械系统工作的动力源。

动力机输出的运动通常为转动,而且转速较高。

选择动力机时,应全面考虑执行系统的运动和工作载荷、机械系统的使用环境和工况以及工作载荷的机械特性等要求,使系统既有良好的动态性能,又有较好的经济性。

(2)传动系统传动系统是把动力机的动力和运动传递给执行系统的中问装置。

如果动力机的工作性能完全符合执行系统工作的要求,传动系统也可省略,而将动力机与执行系统直接连接。

(3)执行系统执行系统包括机械的执行机构和执行构件,它是利用机械能来改变作业对象的性质、状态、形状或位置,或对作业对象进行检测、度量等,以进行生产或达到其他预定要求的装置。

执行系统通常处在机械系统的末端,直接与作业对象接触,是机械系统的主要输出系统。

NX管路设计综述

NX管路设计综述

NX Routing 综述1Routed Systems Design 线路系统设计2NX布线(软线&硬线) 总览  Design Process 设计流程  Benefits 优点3总览 NX 为线路子系统和二维示意性接 线表(P&ID)提供度身定做的机电设 计环境。

对于电路安排,设计人员可以 使用电线、导管和电缆管道的布置命令 ,利用电器系统的标准零部件库。

在机 械线路安排上,添加了管道、布管和钢 架的设计工具和数据库。

 维持P&ID 布局和三维系统之间的关 联连接可以确保维持系统逻辑。

逻辑设 计的变更可以快速适用到线路系统中去 。

线路系统模型于NX装配件完全关联 ,以方便设计变更。

自动化的材料表( BOM)和弯曲报告提供子系统制造的 信息。

4模块介绍 Routing Electrical Wiring 线路  Formboard 电路模板  Conduit导管  Raceway线槽 Routing Mechanical Piping 金属管  Tubing 管道  Conduit 导管  Steelworks 钢结构5Machinery 通用机械6应用案例 GM 电力机车• 741 Parts • 259 Connectors • 1020 Wires routed7应用案例 Bell Helicopter 贝尔直升机“we make helicopters and helicopters have wires” (Troy Gaffey, Sr. VP). One Third of the benchmark was electrical design8应用案例 Bell Helicopter 贝尔直升机9汽车10Design Process 设计流程Logical DesignService - TC VisualizationPhysical Design物理布线 NX Routing-ElectricalNetlistIDF (PCB geometry)NX PCB Xchange Analysis and Diagnostics.JT filesManufacturing NX Routing-ElectricalNetlistBOM FormboardWire reportsDrawings11创建布线装配的步骤 Create the mechanical assembly. 创建机械装配  Import the wirelist into the Harness part.输入联线表到布线零件  Place the electrically smart devices and connectors.放置电子智能设备和联接件  Create harness paths (skeleton). 创建布线路径  Auto route wires to the harness skeleton. Wire lengthsand bundle solids are determined.自动走线到布线路径 ,线长和线束实体是固定的  Address design rule violations and interferences.设计 规则检查和干涉检查  Export harness data to the logical design provider.输出 布线数据到逻辑设计部分  Create manufacturing reports including formboard.创 建包含钉板图在内的制造信息报告  Associatively update the harness model based on changes to the wirelist or mechanical assembly.基于联 线表和机械装配,自动关联更新布线模型12从逻辑数据到物理数据A wiring design may start several ways. It may start in a schematic software package, or from a spreadsheet, or perhaps even from a piece of paper, Whichever way the hesign is initiated, this logical information must move into the physical realm. This is achieved by importing connection and component lists into the UG wiring assembly. The way these lists are created depends on how the design was initiated.If a schematic package or a spreadsheet was used,a text file may be exported.If the design started from the proverbial napkin,then a text file may be created from scratch.配线设计可能有多种开始的方法。

装配流水线的PLC控制设计的文献综述

装配流水线的PLC控制设计的文献综述

东海科学技术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题目:装配流水线PLC的控制设计系:机电工程系学生姓名:**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 C07电气(1)班指导教师:**起止日期: 2010.11.15——2010.12.15 2010年 12月 15日前言自20世纪60年代末期世界第一台PLC问世以来,PLC发展十分迅速,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PLC在处理速度、控制功能、通信能力及控制领域等方面都有新的突破。

PLC将传统的继电-接触器的控制技术和现代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优点结合起来,成为工业自动化领域中最重要、应用最广泛的控制设备之一,并已成为现代工业生产自动化的重要支柱。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简称PLC,是以微处理器为基础,把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和通信技术融为一体的,面向控制过程、面向用户,适应工业环境、操作方便、可靠性高的新一代通用工业自动装置。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高新技术推广应用的普及,自动化技术已逐步深入到生产、生活的各个角落,生产从机械化转变为自动化,在机械加工、汽车制造、电脑装配、食品生产、药品包装等等方面都在向自动化方向转变,它们都有共同的规律(按一定规则节拍地动作),从而产生了自动化流水线(生产线、装配线)。

一、 PLC的发展历史1968年美国GM(通用汽车)公司提出取代继电器控制装置的要求,第二年美国数字公司研制出了第一代可编程序控制器,满足了GM公司装配线的要求。

随着集成电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现在已有第五代PLC产品了。

在以改变几何形状和机械性能为特征的制造工业和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将原料转化成产品为特征的过程工业中,除了以连续量为主的反馈控制外,特别在制造工业中存在了大量的开关量为主的开环的顺序控制,它按照逻辑条件进行顺序动作号按照时序动作;另外还有与顺序、时序无关的按照逻辑关系进行连锁保护动作的控制;以及大量的开关量、脉冲量、计时、计数器、模拟量的越限报警等状态量为主的—离散量的数据采集监视。

现代飞机装配技术的发展综述

现代飞机装配技术的发展综述

飞机装配技术大作业现代飞机装配技术的发展姓名:***学号:SZ*******专业:航空工程指导老师:***完成日期:2013-3-25目录摘要 (i)Abstract....................................................... i i 第一章绪论 (1)第二章飞机装配中的协调技术 (3)2.1数字化协调与模拟量协调的概念及对比 (3)2.2国内外关于飞机装配中的协调技术的研究现状 (5)第三章飞机数字化装配 (9)3.1 飞机数字化装配关键技术 (10)3.1.1 飞机数字化装配关键基础技术 (11)3.1.2飞机数字化装配关键应用技术 (17)3.1.3飞机数字化装配技术标准与规范 (19)3.2飞机数字化装配工艺装备 (20)3.2.1组件数字化装配系统 (20)3.2.2部件数字化柔性装配系统 (22)3.2.3飞机总装数字化装配生产线 (23)第四章飞机装配中的数字化测量技术 (24)4.1数字化测量系统的原理 (24)4.2 数字化测量技术的作用和优势分析 (27)4.3 数字化测量技术及系统在装配中的应用分析 (27)4.3.1 数字照相测量系统 (27)4.3.2 室内GPS(iGPS)测量系统 (28)4.3.3 激光跟踪仪测量系统 (30)4.3.4 三维激光扫描测量系统 (31)4.4数字化测量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31)4.4.1基于精密测量的数字化协调技术 (32)4.4.2关键零件质量控制 (33)4.4.3部件装配中的测量技术 (34)4.4.4全机对接中的测量技术 (36)4.4.5移动生产线中的测量技术 (36)第五章飞机装配工艺装备 (39)第六章飞机自动化装配装备 (42)6.1 国外自动化装配技术发展历程 (42)6.2 国外主要的自动化装配设备 (42)6.3 国外主要的自动化装配生产线 (46)第七章结束语 (47)参考文献 (48)摘要在整个飞机制造过程中装配技术是一项技术难度大、涉及学科领域多的综合性集成技术,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飞机的最终质量、制造成本和周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