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学者苏步青的课外阅读题及其答案-word范文 (3页)
人体器官有可能自愈吗阅读题答案.doc

人体器官有可能自愈吗阅读题答案在《人体器官有可能自愈吗》这篇阅读文章中,你会得到许多新的思考,感受到强大的科技力量!下面请欣赏我为你带来的《人体器官有可能自愈吗》阅读题目及答案,希望你能够喜欢!《人体器官有可能自愈吗》阅读原文①自愈,顾名思义是自己愈合之意。
自愈能力是人体修复自身缺损、维持生命健康的能力。
有些自愈能力是人体原本就具有的,依靠遗传而获得。
而科学家所要追求的是,在人体器官出现病变时,以科学手段遏制病变,使器官自己恢复到正常状态。
②美国科学家在实验室中的小白鼠身上发现了一种可快速修复组织的特殊基因。
就因为携带了这一基因,本来会长出肿瘤的小白鼠摆脱了"宿命",不仅没有患上癌症,反而生长迅速,体格健壮。
这一发现令科学家们大为振奋。
在此之前,这种特殊的基因被认为通常只能在发育的胚胎中起作用,在成年生物体中则会丧失活性。
③"激活"衰老的细胞,重启它们的生长机能,这样的研究并非刚刚出现。
在此之前,这个领域最重大的突破就是培育出诱导多功能干细胞。
但新发现的这种特殊基因则更加强大,它在成年生物体中也能增强组织的修复能力。
如果把生病的人体比作一台感染病毒的电脑,诱导多功能干细胞所起的作用就像磁盘格式化,即将所有的数据全部清空,一切从生命最初发育的阶段开始;而新发现的这种特殊基因则像杀毒软件,清除病毒但不丢失已有数据,保持电脑的健康运行。
这就是说,已经成年的生物体,也能以此来修复自身组织器官的损伤。
④这种特殊的基因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我们的身体是通过基因调节来认知自己正处于哪个生长阶段的,这种特殊基因类似于一个调节器,它可以让体内的基因误以为机体正处于更年轻的状态,从而使衰老或病变的组织器官的生长机能再次被激活,完成自身修复。
⑤除此之外,科学家还从人体神经系统调节方面进行了器官自愈的研究。
他们研制出了一种微型植入器,把它植入人体,让它来监控并促进器官自愈。
⑥人体的各个器官都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下,相互作用,密切配合,从而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实现正常的生命活动。
苏步青传 阅读理解

苏步青传阅读理解
《苏步青传》是一部讲述苏步青院士人生经历的传记,重点讲述了苏步青在数学领域的卓越贡献和成长历程。
以下是关于《苏步青传》的阅读理解:
1.苏步青的成长经历:
苏步青出生在农村,家庭贫困,早年曾因家庭困难而辍学放牛。
但他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自学和勤奋努力,他考入了一所中学,并得到了杨老师的启发和引导,从此走上了数学研究的道路。
2.苏步青在数学领域的成就:
苏步青在数学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他早年留学日本,博采众长,在仿射空间曲面论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被国外权威学者称为“东方第一几何学家”。
他回国后,致力于推动中国数学事业的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数学人才。
3.苏步青的人格魅力:
苏步青的人格魅力也是值得称道的。
他热爱祖国,关心教育事业,致力于培养优秀人才。
他一生淡泊名利,甘于奉献,为人师表,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楷模。
4.《苏步青传》的价值:
《苏步青传》是一部具有重要价值的传记。
通过阅读《苏步青传》,我们可以深入了解苏步青的人生经历和数学成就,感受他的人格魅力
和精神风貌。
同时,这部传记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启示:只有不断追求卓越,才能取得事业的成功和人生的幸福。
总之,《苏步青传》是一部值得一读的传记,通过阅读这部传记,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苏步青的人生经历和数学成就,同时也可以从中汲取人生的智慧和力量。
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训练试题含答案(Word版)(1)

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训练试题含答案(Word版)(1)一、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训练1.阅读《高大上的“正”字计数法》,回答下列小题。
高大上的“正”字计数法①苏格兰公投落下帷幕之际,吸引人们眼球的不仅仅是票选的结果,更有英国人那奇葩的计票方式。
从新闻照片里可以清楚地看到,统计票的人竟然是在纸上一条条地画竖杠杠,视觉效果非常凌乱。
这引得人们议论纷纷:“想不到发达国家竟然采取这种刀耕火种的计数方式。
”②对比之下,我国的“正”字计数法立刻显得又机智又高端。
这个方法广泛流行于庙堂之上和群众之间,为大家所喜闻乐见。
五笔一字,整齐划一,视觉效果简洁明了,能够大大提高统计效率。
相信很多小伙伴从小学选班委开始就用“正”字计数,一路画“正”直到现在。
③这么好用的方法,究竟是谁先想到的呢?“正”字曾经是古代大数单位之一。
汉代《数术记遗》中记载的大数有:亿、兆、京、垓、秭、壤、沟、涧、正、载。
又因为“数有十等,若言十万曰亿,则十亿曰兆,十兆曰京也。
”以此类推,“正”代表一个相当大的计数单位。
④至于真正使用“正”字一笔一画计数,则要追溯到清末民初的上海。
在旧上海,起初进戏园看戏并不采用凭戏票制度,仅由服务人员领座,由善写计数的服务人员将卖座情况写在“大水牌”上。
由于时间急促,恐怕误记,同时为了稽核总数,所以每满五个看客,就写一个“正”字,或者是领一个看客就画上一笔,画上五笔便成一个“正”字,随后再去收费。
后来看戏的人增多,戏园规模扩大,用水牌计票的方法逐渐被戏票所取代,但“正”字的计票方法却被商家和选举计票所借鉴,广泛应用起来。
⑤明治维新之后,日本也开始采用这种计数方法。
此前的江户时代,他们曾使用“玉”字来计数,同样是五画为一个单位。
由于绝大多数人生来就具有十根手指,因而在进化史中促成了十进制的广泛采用,而五画字和五画符号便于十进制计数,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曾被使用过。
但在所有五画字中,只有“正”字字形规矩简洁,只由横竖构成,没有哪两笔首尾相连,甚至连每一画的长度都大致相等。
议论文阅读能力提升(二)参考答案:

议论文阅读能力提升(二)参考答案:第一篇:议论文阅读能力提升(二)参考答案:议论文阅读训练(二)参考答案:(一)善于舍弃1.我们要善于舍弃2.从善于舍弃的重要性的角度证明了作者观点。
3.首先举出阿西莫夫聪明地传诵并取得成功的事例,然后从舍弃需要忍受痛苦才能取得成功的角度进行论证,最后得出扬长避短可以走向成功的结论。
4.观点正确,言之有理即可。
(二)学会宽容1.人生在世,要学宽容2.学会宽容,是做人的需要。
(或历代圣贤都把宽容人作为理想人格的重要标准。
)3.学会宽容,是处世的需要。
4.天之所以能称得上高,是因为它没有什么地方不能覆盖;地之所以能称得上广,是因为任何事物它都能承载;日月之称得上明,是因为它没有什么地方不能普照;江海之所以能称得上大,是因为它没有什么不能包容。
作者在这里引用这句话是为了表明一个人要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有恢弘的气度。
(三)1.论点:人生既要有所取,又要有所弃;不仅有所为,也要有所不为。
分论点:人生需要用加法。
人生需要用减法。
2.举例论证:他以惊人的毅力专注于科普创作,50年中创作了500万字的科普作品。
华盛顿是美国的开国之父,他第二届总统任期届满,全国“劝进”之声四起,但他坚持卸任,完成了人生的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减法。
道理论证:人生在世,总是要追求一些东西,只要不违法,手段正当,不损害别人,符合道德伦理,追求任何东西都是合理的。
比喻论证:人生需要用加法。
人生需要用减法。
3.“加法”指合情合理合法的追求。
(或积极的追求,或人生正确的“取”和积极的“为”)“减法”指减去人生过重的负担。
(或人生应该有所“弃”有所不为)(意思基本对便可)4。
核算人生(人生加减法)5.(言之成理就行。
)(四)为别人喝彩1.我们应该学会为别人喝彩2.事实论据,为别人喝彩,竟值得这样推崇。
3.内容:法国人在大运会上高兴旗帜祝贺北京申奥成功,获得热烈掌声。
作用:这个事实论据论证了“为别人喝彩,未必说明你是弱者”的观点,更有说服力。
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2023_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有答案)

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六年的小学时光,我们遇见过许多美好的人和事。
即将毕业,让我们一起开启“筑梦青春,不负韶华”语文主题实践活动,请你运用自己的所学所知一起走进多彩毕业季!第一篇章含英咀华忆成长岁月一、翰墨飘香展风采1.(3分)请认真抄写下面的内容,注意行款整齐,力求美观。
为学应须毕生力,攀登贵在少年时。
——苏步青 二、文墨同润纪念册2.(3分)读毕业纪念册的卷首语,并完成下题。
ㅤㅤ在这书页翻飞的毕业季,我们告别了(①yòu zhì) ,心中种下智慧与(②zérèn) 。
六年时光,如在指尖(③nuóyí) ,留下(④qīng cuì) 笑声与快乐成长。
每一刻努力,踏实坚劲,分外闪耀,在追逐那知识的桂冠时,我们以锲而不舍的精神,书写着自己的故事。
未来已来,愿我们继续前行,心怀梦想,把握(⑤jīyù) 勇敢追光。
(1)读拼音写词语,将卷首语补充完整,注意书写工整。
(2)文段中的加点字读音正确的是 。
A.分(fēn)外B.追逐(zhuó)C.桂冠(guān)D.锲(qì)而不舍(3)文中“光”是会意字,表示人的头顶上有一把大火在照耀。
下面哪幅图是“光”字? 3.(3分)如果采用“栏目式”梳理你的毕业纪念册目录,下面哪个名称不恰当( )A.校园风华录B.古稀梦已圆C.同窗岁月长D.师恩似海深4.(3分)请你为纪念册“精彩瞬间”栏目的照片配文字,下面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课堂上,老师总是用温和的语气和赞许的目光注视着我们。
B.这次精彩的新年联欢会是我们自己举办并策划的。
C.运动会上,我们班的啦啦队声音洪亮,口号整齐,响彻校园,真是乌合之众。
D.班级读书会上,博览群书的陆玲侃侃而谈,见解深刻,令我们由衷的佩服。
三、引经据典写赠言5.(3分)赠言要根据同学的个性、特长等创作,下面的赠言适合送给哪类同学呢?请正确选择。
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2023年秋期期终阶段性文化素质监测七年级语文试题一、积累与运用(共24分)1. 根据拼音填写汉字,给加点字选择恰当的读音。
与经典同行,可以涵养性情,遇见美好。
在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中,我们遇见秀气的小山和澄清的河水,感受着文字中流tǎng(1)的脉脉温情;在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中,我们遇见暴怒无常的儿子和淳朴热chén(2)的母亲,见证了生命的蜕变;在让·乔诺的《植树的牧羊人》中,我们遇见了既沉寡言又慷慨(3)A.gài B.kǎi)坚韧的牧羊人,发现了平凡者亦拥有伟大的灵魂;在郑振铎的《猫》中,我们遇见了因第二只猫丢失而怅(4)A.chàng B.cháng)然的“我”……(1)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 淌②. 忱③. B ④. 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字形字音的辨析书写。
(1)流tǎng,写作“流淌”:液体流动。
(2)热chén,写作“热忱”:热情;忱,情意。
(3)慷慨:志气昂扬;大方、不吝啬。
“慨”读作kǎi;故选B。
(4)怅然:失望;不如意,不痛快。
“怅”读作chàng;故选A。
2. 古诗文默写。
读古诗文,就是读诗人,读人生。
我们可以读出刘禹锡《秋词》(其一)中“晴空一鹤排云上,①____________”的自信乐观;读出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的惆怅凄凉;读出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中“正是江南好风景,②____________”的双重寓意;读出诸葛亮《诫子书》中“③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的殷殷教诲;读出李商隐《夜雨寄北》中“⑤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的苦涩无奈;读出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⑦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虽年老却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答案】①. 便引诗情到碧霄②. 落花时节又逢君③. 非淡泊无以明志④. 非宁静无以致远⑤. 君问归期未有期⑥. 巴山夜雨涨秋池⑦. 僵卧孤村不自哀⑧. 尚思为国戍轮台【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篇背诵。
浙江省瑞安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

浙江省瑞安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测试试卷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总分评分一、学校组织开展“礼赞”主题系列活动,邀请你共同参与,完成下列任务。
(20分)1.小语积极参与“礼赞山水”活动,并制作“古诗文中的山水”主题PPT进行分享,请你参与,完成相关任务。
【诗文摘录】诗文名句整理单分类诗文名句点评山川之胜①树树皆秋色,。
(王绩《野望》)东皋山上,秋意盛浓。
②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晴日原野,草木茂盛。
③孤山寺北贾亭西,。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西湖早春,水涨云低。
情感之美④,狐兔翔我宇。
(曹植《梁甫行》)家园荒芜,慷慨激愤。
⑤,⑥。
(李白《渡荆门送别》)恋恋不舍,思乡情深。
⑦?松柏有本性。
(刘祯《赠从弟》)坚韧不拔,凛然正气。
⑧,望峰息心。
⑨,窥谷忘反。
(吴均《与朱元思书》)⑩完成①—⑩的诗句填空和点评。
2.请根据拼音写出PPT1﹣PPT3中相应的汉字。
Q:古人怎么写山水?或远景近景,或动静结合,描①mó▲细致。
请看诗文名句:……Q:古人怎么写山水?②róng▲情入景,给予景物人的情态。
请看诗文名句:……Q:古人怎么写山水?寄寓深刻的③zhé▲理或评意等。
请看诗文名句:……PPT1PPT2PPT3①描mó②róng 情入景③zhé理诗歌鉴赏Q :我们怎么鉴赏古诗文中的“山水”?[给你支个招]——第一招:想象画面;第二招:品析美词;第三招:感受意境;第四招:领悟情思;……[给你打个样]——山居秋暝①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②,莲动下渔舟。
随意③春芳④歇,王孙⑤自可留。
【注解】①[暝]夜色。
②[浣女]洗衣服的女子。
③[随意]任凭。
④[春芳]春草。
⑤[王孙]原指贵族子弟,后来也泛指隐居的人。
此句反用淮南小山《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的意思,王孙实亦自指。
河北省保定市2023届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河北省保定市2023届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科学发现有赖于创造性思维,这需要文化底蕴的涵养。
科学与人文传统、人文关怀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艺术人文并不妨碍科学研究,往往还是创新的源泉。
现代学科高度分工,在科学、艺术两方面均取得高成就难度很大,可很多科学大师依然热爱文学艺术。
当代著名数学家丘成桐练习书法,念唐诗、宋词,背诵古文,精研鲁迅、王国维、冯友兰等的著作,他说:“这些书看起来与我后来研究的数学没有什么关系,但是这些著作中所蕴含的思想对我后来的研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学者的成长受周边环境的影响,历史上未曾出现过一个大科学家在没有文化的背景里能够创造出伟大发明的情况。
”可见,在求索未知的阶梯上不断攀登,艺术与科学可以相互激发。
原创性的科学发现、颠覆性的科学创新、“从0到1”的科学突破,离不开想象力、创造力的激发,这就需要让科学与人文携手同行。
当前,我们正走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征程上。
无论是探索未知奥秘,还是攻克“卡脖子”难题,无论是加强基础研究,还是提供科技解决方案,都离不开科学精神的支撑,而科学精神需要人文精神的滋养。
促进科学与人文融合,不仅能树立科技为民、科技向善的价值导向,更能为科技创新带来丰富的源头活水。
(摘编自喻思南《科学琴键演绎人文旋律》)材料二: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科学家精神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一个民族对其文化基因的自觉与坚守。
爱国、创新、求实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也是历代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更是全社会对优秀科学家群体精神禀赋的基本认同。
回顾我国科技发展史,无论在哪个时期,科技成就的取得都离不开科学家自身所展现的求真务实、不断精进的精神支撑。
儒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底蕴,以探讨社会秩序为己任,以政治伦理、道德伦理为主要研究对象。
儒学的理性与求实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学者苏步青的课外阅读题及其答案
学者苏步青
①即使是未曾涉足数学王国的人,对苏步青这个名字也不应感到陌生。
他
是著名的数学家、教育家,国际公认的几何学权威,中国微分几何学派创始人,被誉为“东方国度上灿烂的数学明星”与“东方第一几何学家”。
②苏步青1927年毕业于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后入该校研究院,获理学博士学位。
1931年4月,苏步青谢绝了亲友和导师的挽留,毅然回国,受聘
于浙江大学数学系,开始他“精培细育勤扶植,不出人才誓不休”的教书育人
生涯。
尽管生活贫穷,条件艰苦,但为祖国培养数学人才的信心始终没有动摇。
解放后,苏步青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
苏步青严格要求学生德才
兼备,鼓励学生一代超出一代,被称为“苏步青效应”。
苏步青认为,“青出
于蓝而胜于蓝”这是科学发展的规律。
我们应自觉鼓励学生超过老师,并把这
作为四化建设的一种贡献。
在总结培养优秀人才经验时,他归纳出三条做法:一是先鼓励他们尽快赶上老师,二是不挡住他们的成长之路,三是在背后赶他们,推他们一把。
他认为教师的讲课与辅导,不是简单的复述,而要有创造性。
为此,他用数学讨论班来培养学生和青年教师独立思考的能力。
通过这种方法,培养了谷超豪、明和生、李大潜院士和一大批优秀教学人才。
③苏步青七十余年的春风化雨,桃李满天下,栋梁架人间。
他对学生的要
求十分严格,在浙大时,一天夜里,一名叫熊全治的学生匆匆地来到苏步青家里,说是怕第二天研讨班的报告过不了关特来请教的,可话音未落,苏步青就
板起面孔训道:“你怎么不早点来,临时抱佛脚,还能有个好?”熊全治脸涨得通红,一声不吭,回到宿舍,干了一个通宵,第二天论文总算过关了。
熊全治
后来到美国成了名教授,四十多年后回国探望苏老不无深情地说:“当年多亏
先生一顿痛骂。
”苏步青对自己要求更严。
微分几何是他的专长,教了几十年,烂熟于心,但他每教一遍,都要重新备课,一方面把国际研究新成果及时写入
教案,另一方面吸取学生意见,改进教法,既充实自己,又提高教学质量。
④苏步青出生在浙江雁荡山区的一个农民家庭。
他在读初中时,对数学并
不感兴趣,觉得数学太简单,一学就懂。
然而,后来的一堂数学课影响了他一
生的道路,把他引入了神秘的数学王国。
⑤那是在浙江省立十中上初三时,学校来了一位刚从东京留学归来的教数
学课的杨老师。
第一堂课杨老师没有讲数学,而是先讲“国际形势”,他说:
“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中国。
中华亡
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一举。
‘天下
兴亡,匹夫有责’。
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应有责任。
”这位老师旁征博引,随
后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为了救亡图存,必须振
兴科学。
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好数学。
”苏步青一
生不知听过多少堂课,但这一堂课使他终身难忘。
⑥当天晚上,苏步青辗转反侧,彻夜难眠。
在杨老师的影响下,苏步青的
兴趣从文学转向了数学,不管是酷暑隆冬、霜晨雪夜,苏步青只知道读书、思考、解题、演算,在随后的4年中,他演算了上万道数学习题。
现在温州一中(即当时省立十中)还珍藏着苏步青当年的一本几何练习簿,用毛笔书写,工工
整整。
⑦苏步青是我国科学界有名的文理全才,他不仅数学成绩突出,文科成绩
也非常好。
早年他能够完整地背出《左传》和《唐诗三百首》两本书,对《史记》和《汉书》中的名篇能倒背如流,并且对此有深刻的理解。
四年中学毕业时,苏步青以广泛的兴趣、文理兼治的学习方法,以门门功课90分以上的成绩毕业。
⑧当苏步青以出色的成就蜚声海内外时,他无限感慨地说:“深厚的文学、历史基础是辅助我登上数学殿堂的翅膀,文学、历史知识帮助我开拓思路,加
深对数学的理解。
以后几十年,我能吟诗填词,出口成章,很大程度上得力于
初中时的文理兼治的学习方法。
我要向有志于学习理工、自然科学的同学们说
一句话:打好语文、史地基础,可以帮助你们跃上更高的台阶。
”
⑨201X年3月17日,苏老因多个器官功能衰竭,经抢救无效,在上海华
东医院逝世,享年101岁。
⑩对于苏老而言,这或许是一种永久的休息,一次不再归来的远行……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文章第三段通过对熊全治的神态、语言等的描写,表现了苏步青对学生
要求非常严格。
B.苏步青1927年从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毕业后,便毅然回国,受聘于浙江大学数学系,开始他的教书育人生涯。
C.苏步青备课时,一方面把国际研究新成果及时写入教案,另一方面吸取
学生意见,改进教法,既充实自己,又提高教学质量。
表明他治学严谨,教学
有方。
D.教数学的杨老师的第一堂课没讲数学,而是先讲国际形势,这节课改变
了苏步青对数学的看法,作者想通过这个内容告诉我们教师教学德育渗透的重
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