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翻译中文体意识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短文二篇》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短文二篇》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短文二篇》课文原文及教案答谢中书书南朝·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记承天寺夜游宋·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射进来,不由得生出夜游的兴致,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

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我俩就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积水那样清澈透明。

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那是庭院里的竹子和松柏树枝的影子。

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注重整体感知。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通过参考注释和工具书,对文章的主要内容及感情基调有初步认识。

2.注意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语感,以朗读和背诵带动其他环节。

过程与方法1.诵读,体味语言的自然美,学习写景的技巧。

2.从叙事写景的角度比较两篇文章的异同,加深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答谢中书书》:感受祖国山川之美。

2.《记承天寺夜游》:培养豁达宽广的胸襟。

【重点和难点】重点:整体感知作品内容,领悟作者发现美、欣赏美的情怀。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的笔记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的笔记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的笔记一、文学常识。

1. 作者。

2. 文体。

- 这是一篇记。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写景、叙事、抒情、议论等,目的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抱负,阐述某些观点。

二、字词积累。

1. 通假字。

- “属予作文以记之”中的“属”通“嘱”,嘱托。

2. 古今异义。

- “越明年”,古义为“到了第二年”,今义为“今年的下一年”。

- “气象万千”,古义为“景象”,今义为“大气的状态和现象”。

- “微斯人”,古义为“如果没有”,今义为“微小”。

3. 一词多义。

- 观:- 予观夫巴陵胜状(看,动词)-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名词)- 极:-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尽,直到,动词)- 此乐何极(穷尽,尽头,名词)- 感极而悲者矣(极点,名词)- 或:- 而或长烟一空(有时,副词)- 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也许,副词)- 空:- 浊浪排空(天空,名词)- 长烟一空(消散,动词)4. 重点实词。

-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守:做州郡的长官)- 百废具兴(具:通“俱”,全,都;兴:兴办)- 予观夫巴陵胜状(胜状:胜景,好景色)- 浩浩汤汤(shāng shāng)(水势浩大的样子)- 横无际涯(边)- 朝晖夕阴(晖:日光)- 然则北通巫峡(然则:虽然如此,那么)- 迁客骚人(迁客:谪迁的人,指降职远调的人;骚人:诗人)- 淫雨霏霏(淫雨:连绵的雨;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连月不开(开:放晴)- 日星隐曜(曜:光辉)- 樯倾楫摧(樯:桅杆;楫:船桨)- 薄暮冥冥(薄:迫近;冥冥:昏暗的样子)- 去国怀乡(去:离开;国:国都,指京城)- 春和景明(景:日光)- 波澜不惊(惊:这里有“起”“动”的意思)- 沙鸥翔集(集:鸟停息在树上)- 锦鳞游泳(锦鳞:美丽的鱼)- 岸芷汀兰(芷:香草的一种;汀:小洲)- 郁郁青青(郁郁:形容草木茂盛)- 长烟一空(一:全)- 宠辱偕忘(宠:荣耀;偕:一起)- 把酒临风(把:持、执;临:面对)-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求:探求)三、句子翻译。

统编八上课文10《答谢中书书》听课笔记

统编八上课文10《答谢中书书》听课笔记

统编八上课文10《答谢中书书》听课笔记一、教材分析统编八上第三单元是一个古代诗文教学单元,所选作品皆为古人歌咏山水之作,读之可以令学生“获得美的享受,净化心灵,陶冶情操”。

编者在单元导语中提示学生,在学习本单元的课文时:首先,要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感知内容大意;接着,在反复诵读中,借助联想和想象,感受古人笔下山川风物之美,体会古人寄寓其中的情感;最后,还要一边学习课文,一边夯实文言基础知识,”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

《答谢中书书》是第10课《短文二篇》中的第一篇短文(另一篇是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作者陶弘景在写给谢中书的书信中,借由对“山川之美”的吟诵赞叹,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甘愿隐居山林的志向。

本文课后习题共五道,其中,前三道为“思考探究”题,第一题要求学生在朗读并背诵课文的基础上,从句式、节奏、用词等方面感知两篇短文不同的美感,第二题要求学生在读懂《答谢中书书》中所写景物特点的同时,聚焦结尾的关键句“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思考陶弘景的言外之意,第三题让学生在细读体会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的心境的同时,知人论世,结合课文的写作背景与苏轼生平、思想等方面的内容,谈谈对“闲人”的理解。

余下两道习题为“积累拓展”题,第四题引导学生关注《答谢中书书》中部分词句中加点字的含义,感受作者的用词之妙,第五题让学生从课文两篇短文中二选其一,将之改写成一篇白话散文,用白话语言的形式,表现作者笔下的山川之美,自然之趣。

二、听课笔记开课伊始,教师以“中学生有三怕”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揭示课题之后,点明”本文虽然是下学期要学的课文,但全文仅68个字”,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自信心。

揭题之后,教师一边指名读题,一边带着学生解读课题。

第一名学生起立读题之后,教师依据该生朗读情况一一“答谢中书/书”,既肯定学生朗读直觉的准确,又引导学生联系旧知一一《诫子书》一一读懂题中之“书”的含义,随后,教师依据第二名学生的朗读情况一一“答/谢中书/书”,在学生猜测“谢中书”乃为人名之后,教师联系“杜甫曾任工部检校员外郎,因而世称杜工部”的文学常识,进一步了解古人以官职代人名的传统。

部编版八上语文第10课《短文二篇》知识梳理

部编版八上语文第10课《短文二篇》知识梳理

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原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字音】与(yù)【注释】答:回复。

谢中书:即谢微(一说谢徵),字元度,曾任中书鸿胪(掌朝廷机密文书),所以称之为谢中书。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山川:山河。

共谈:共同谈赏的。

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指交相辉映。

青林:青葱的树林。

翠竹:翠绿的竹子。

四时:四季。

俱:都。

歇:消散。

乱:此起彼伏。

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

颓,坠落。

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

竞跃,竞相跳跃。

实:确实,的确。

欲界之仙都:即人间仙境。

欲界,佛家语,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

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

仙都,仙人生活在其中的美好世界。

康乐:指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

是南朝文学家。

复:又。

与(yù):参与,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

奇:指山水之奇异。

【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论赞叹的。

巍峨的山峰高耸入云,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树林,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拂晓的薄雾即将消散的时候,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跃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康乐公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的人了。

【作家、作品简介】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

南朝齐梁时著名的思想家、医学家,有《陶隐居集》。

他曾担任诸王的侍读,因看透了混浊的人世,“虽在朱门,闭影不交外物,唯以批阅为务。

”后隐居茅山华阳洞,可是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梁武帝常去山中征询他的意见,时人称之为“山中宰相”。

第十课古文翻译修订版

第十课古文翻译修订版

第十课古文翻译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列德而尚贤》【原文】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

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

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

曰:「爵位不高,则民弗敬;蓄禄不厚,则民不信;政令不断,则民不畏。

」举三者授之贤者,非为贤赐也,欲其事之成。

故当是时,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

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

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举公义,辟私怨,此若言之谓也。

故古者尧举舜於服泽之阳,授之政,天下平。

禹举益於阴方之中,授之政,九州成。

汤举伊尹於庖厨之中,授之政,其谋得。

文王举闳(hóng)夭、泰颠於罝罔之中,授之政,西土服。

故当是时,虽在於厚禄尊位之臣,莫不敬惧而施;虽在农与工肆之人,莫不竞劝而尚意。

故士者,所以为辅相承嗣也。

故得士则谋不困,体不劳。

名立而功成,美章而恶不生,则由得士也。

是故子墨子言曰:「得意,贤士不可不举;不得意,贤士不可不举。

尚欲祖述尧舜禹汤之道,将不可以不尚贤。

夫尚贤者,政之本也。

」【译文】所以古代圣王为政,给有德的人安排职位并尊重现贤能的人,即使身处农业与手工业、市集的人,如果有才能就选用他。

给他高高的官爵,给他厚重的俸禄,使他们担负一定的工作,果断地给予他们行使政令的权利。

墨子或:「爵位不高,百姓就不尊敬他;积蓄和俸禄不丰厚,百姓就不信任他;行使政令不果断,百姓就不畏惧他。

」提出这三件(爵位、蓄禄、政令)来授予贤者,并不是对贤者的恩赐,而是想要事业成功。

所以在这时,以德行来安排职位,按官职从事於职事,按功劳(的大小)决定赏赐(的多少)(殿:通「奠」,定),衡量功劳(的大小)而分配俸禄。

所以官吏没有永远不变的富贵,而百姓也不会自始至终贫贱;有才能的人就选用他,没才能的人就使之居於下位。

提拔正直无私、行为合「义」的人,避免为私利而相互仇恨的人,这就是说的这样的言论。

所以古代尧选拔舜在服泽(地名)的北边(阳:山之南、水之北都称为「阳」),把政权交给他,天下安定。

部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10课《苏武传》讲义

部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10课《苏武传》讲义

部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10课《苏武传》讲义一、读准字音栘.中(yí) 厩.监(jiù) 数.通使(shuò) 且鞮..侯(jū dī) 单.于(chán) 丈人行.(háng) 缑.王(gōu) 昆邪..王(hún yé) 浞.野侯(zhuó) 阏.氏.(yān zhī) 左伊秩訾.(zī) 煴.火(yūn) 北阙.(què) 啮.雪(niè) 旃.毛(zhān) 牧羝.(dī) 廪.食(lǐn) 节旄.(máo) 棫.阳宫(yù) 斧钺.(yuè) 汤镬.(huò) 喟.然(kuì) 二、辨识通假(1)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同“叛”)(2)与旃毛并咽之(“旃”同“毡”,毛织的毡毯)(3)去草实而食之(“去”同“弆”,收藏)(4)空自苦亡人之地(“亡”同“无”)(5)与武决去(“决”同“诀”,辞别、告别)(6)前以降及物故(“以”同“已”)三、一词多义(1)会⎩⎨⎧会.武等至匈奴(副词,适逢,恰巧)会.论虞常(副词,共同)单于召会.武官属(动词,集聚) (2)当⎩⎨⎧汉亦留之以相当.(动词,抵押)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动词,判处)副有罪,当.相坐(副词,应当)(3)使⎩⎨⎧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名词,使者)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动词,派)武使.匈奴,明年,陵降(动词,出使) (4)及⎩⎨⎧及.卫律所将降者(连词,和,与)此必及.我(动词,牵连)及.还,须发尽白(介词,等到) (5)始⎩⎨⎧匈奴之祸,从我始.矣(动词,开始)陵始.降时,忽忽如狂(副词,刚刚)始.以强壮出(副词,当初) (6)发⎩⎪⎨⎪⎧方欲发.使送武等(动词,打发)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动词,发动,动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动词,出动)张胜闻之,恐前语发.(动词, 暴露,泄露)须发.尽白(名词,头发) (7)因⎩⎨⎧君因.我降(介词,经由,通过)欲因.此时降武(介词,趁,趁机)因.谓武曰(介词,趁机)因.释其耒而守株(《韩非子)》(连词,因此) (8)以⎩⎪⎪⎨⎪⎪⎧少以.父任(介词,凭借)汉亦留之以.相当(连词,来)以.货物与常(介词,把)乃遣武以.中郎将使(介词,凭……的身份)何面目以.归汉(连词,相当于“而”,来)前以.降及物故(副词,已经)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介词,在……的时候) 四、词类活用(1)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名词作状语,向上) (2)得夜.见汉使(名词作状语,在夜里)(3)天雨.雪,武卧啮雪(名词作动词,下)(4)羝乳.乃得归(名词作动词,生子)(5)杖.汉节牧羊(名词作动词,执、拄)(6)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名词作动词,祭祀)(7)惠等哭,舆.归营(名词作动词,用车载送)(8)因泣.下沾衿(动词作名词,眼泪)(9)欲因此时降.武(使动用法,使……投降)(10)反欲斗.两主(使动用法,使……争斗)(11)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使动用法,使……受屈;使……受辱)(12)尽归.汉使路充国等(使动用法,使……回去)(13)兄弟亲近..(形容词作名词,亲近的人)(14)空以身膏.草野(使动用法,使……滋润肥美)(15)何久自苦.如此(使动用法,使……受苦)(16)单于壮.其节(意动用法,认为……豪壮)(17)诚甘乐.之(意动用法,以……为乐)五、古今异义(1)皆为陛下所成就..古义:栽培,提拔。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笔记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笔记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笔记一、文学常识。

1. 作者。

-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 他和韩愈倡导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其诗文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风格清峭。

2. 体裁。

- 这是一篇山水游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

二、字词积累。

1. 重点实词。

- 篁竹:竹林。

如“隔篁竹,闻水声”。

- 清冽:清凉。

“水尤清冽”。

- 坻:水中高地。

“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 屿:小岛。

- 嵁:不平的岩石。

- 蒙络摇缀:蒙盖缠绕,摇曳牵连。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 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

许,表示约数。

- 佁然:静止不动的样子。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 俶尔:忽然。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 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 斗折蛇行: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

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一样;蛇,名词作状语,像蛇一样。

- 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

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牙一样。

- 悄怆幽邃: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悄怆,忧伤。

邃,深。

2. 一词多义。

- 以。

- “以其境过清”,因为。

- “卷石底以出”,相当于“而”,表承接。

- 为。

- “全石以为底”,作为。

- “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成为。

- 清。

- “水尤清冽”,清澈。

- “以其境过清”,凄清。

3. 古今异义。

- 小生:古义为年轻人,后生;今义为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如“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三、句子翻译。

1.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 (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2.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3.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4.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八上-第10课《短文两篇》(课件)PPT课件(2024版)

八上-第10课《短文两篇》(课件)PPT课件(2024版)

了解张怀民
展示自学成果
遂 寝 藻 荇
qǐn
zăo
suì
xìng
掌握字音
质疑问难
说说你有什么疑问?其他小组的同学或者进行回答,或者补充答案、修改答案。不能解决的问题,努力在后面的学习中寻找答案哟!
同学们,苏轼的这篇小品文描写了怎样的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悟呢?我们首先聆听课文录音,在美文经典中感受一千多年前苏轼的人生感悟。
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
读懂文章内容
1
原文: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译文:想到没有人与我同乐,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读懂文章内容
短文两篇
2017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有着美不胜收的山水资源。无数的文人用心灵观察、体悟自然风物之美,发现独到的审美趣味,也有许多雅士寄情山水,排遣人生的种种苦闷与无奈,由此产生了一批模山范水、体察自然之趣的诗文。
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学习《短文两篇》,与文人雅士一起欣赏山水之美,体悟人生况味。板书课题《短文两篇》。
展示自学成果
同学们,课前你自主学会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疑问呢?现在,请大家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示你们的自主学习成果吧!一个小组展示一个知识点,其他小组根据展示情况进行补充或纠正。
简介作者 陶弘景(456—536年),字通明,号华阳居士,南朝齐、梁时期的道教思想家和医药家。仕齐时,拜为宣都王侍读,左卫殿中将军。入梁,隐居茅山华阳洞。梁武帝礼聘不出,“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留有《陶隐居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英语专业八级考试中, 按《教学大纲》对汉译英的要 求, 文体种类主要是报刊上的文章, 题材包括日常生活 记叙和一般的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短文, 此外还有 比较浅易的文学作品。《考试大纲》中提到的文体种类 是:报刊杂志上的论述文和国情介绍, 以及一般文学作 品的节录。 以英译汉而论, 《教学大纲》中规定 “能翻译相当于英 美报刊上有一定难度的文章, 题材包括:日常生活记叙; 一般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论述;科普材料;文学原 著。”《考试大纲》要求 “ 能运用英译汉的理论和技 巧, 翻译英美国家报刊杂志上的有关政治、经济、历史、 文化等方面的论述文章以及文学原著的节录。”
家父已经仙逝/驾鹤乘祥。 我敬爱的父亲去世了。 我父亲已经死了。 我家的老头子上西天了。
My beloved father has joined the heavenly choir. My dear father has passed away. My father has died. My old man has kicked the bucket.
II. classification
(一)按正式程度分(according to the degree of formality): the frozen style 庄严体,正式程度最高, 往往 形成程式, 如法律文书套语 the formal style 正式体, 用于正式、严肃的场 合 the consultative style 商谈体, 也称通用体、 一般体, 这是日常工作、生活中一般交往时使用的 语体, 既非正式, 也不随意 the casual style 随意体, 熟人之间不拘礼节的 非正式语体 the intimate style 亲密体, 用于关系亲密的家 庭成员及朋友之间
III. How to tell? How to translate?
1. fml.与infml.的识别和运用 词典中的文体标记很多,如lit.(literary), colloq.(colloquial), sl.(slang), derog.(derogatory), poet.(poetic), vulg.(vulgar)等等。这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fml. 与infml.两种。 翻译时(写作时)要有一种文体意识, 选用词语时一 定要看一看它的文体特点是否合适。平时看政论 文、听新闻比较多的人, 写英文时往往下意识地倾 向于用大词和较为正式的说法; 而口语较好的人就 比较喜欢用较随意的、非正式的说法;读文学经 典原著多的人, 若一意模仿著名作家的用词造句或 风格, 同样可能使译文与原文文体不吻合,就需要 有意识地做些调整。翻译时若不注意文体色彩的 协调, 会使译文显得不伦不类。
3. 重视功能对等 汉英翻译中在面对体现不同实用特点的文章 时, 需要掌握一个基本的原则,这就是功能对 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具体到一些 词语或句子的译法, 按照功能对等的原则, 就是看在同样的情况下,为表达同样的意思、 达到同样的效果,目的语中是怎么说的。
1 2 3 4
申请信 亲爱的先生: 我于2006年6月毕业于南京大学机械工程系, 久慕贵校研究生院机械工程系之大名,现拟 申请贵校2007年春季入学许可及奖学金,如 蒙惠寄有关简章和申请表,则不胜感谢。 收到贵校的复信后,我会立即寄去所有证明 材料。急盼早复。 黄鹏
译文
Dear Sir, Having graduated from the 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t Nanjing University in June, 2006, I am deeply interested in your graduate school in the 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I would now like to apply for admission and a tuition scholarship at your university for the spring semester of 2007. I would appreciate your sending me catalog and application forms. As soon as I receive your letter, I shall forward you all my supporting documents. I am looking forward to your response at your earliest convenience. Respectfully yours, Huang Peng
2. 注意中性文体 如果原文没有明显的口语或书面语特点, 一般应将 译文大体控制在中性文体(neutral)的状态上。就 文章正式程度而言, 日常所见的大部分偏于中性, 特别是翻译测试所用的原文, 一般都尽量避免过于 正式或过于口语化,因此, 要特别注意避免中性文 体的文章中使用文体色彩过于强烈的词汇。 强调中性文体并不是说具有fml.和infml.特点的词 语就一概不用了, 有时同一篇文章各个部分会有不 同文体色彩, 如《语言与文化》,全文基本上是中 性文体, 但对话部分就要用口语体来译,使它听起 来确实像口语。
五种文体中前两种是正式文体, 英语词典里的 文体标记为fml.(formal)。 后两种是非正式文体, 标记infml.(informal), 具口语特点。 中间的一种又可称为中性语体(neutral), 词 典里不注文体标记。中性语体作为书面语使 用时, 往往反映当代英语的通用文风 (the language style of general communication), 应用范围最广。
You should switch off the machine if you are not going to use it in a long time. 译1:如果长时间内不用的话, 应把机器关 掉。 译2:长期不用, 应切断电源。
路滑, 小心跌倒! 译1:The road is slippery, fall down carefully! 译2:The path is so slippery that you should be careful not to fall down. 译3:Slippery // Wet path!
1) Will you please honor me by coming to my humble home for a simple meal this FRIDAY evening? We will be very pleased if you can come at 6 o’clock.
2) Frank, we’d like you and your wife to come over for dinner this Friday evening. Six-thirty at our place. Can you make it.
Food is digested as it passes along the long tube which begins at the mouth and ends at the anus. The process of digestion begins in the mouth where the food is crushed by the teeth and made wet by the juices in the mouth. After it is swallowed, it passes down the gullet, a tube having muscles and going to the stomach. Food is digested as it passes along the alimentary canal. The process of digestion begins in the mouth where the food is chewed and moistened by the saliva. After being swallowed, it passes down the gullet, a muscular tube leading to the stomach.
Style and Translation
“Translating consists in reproducing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t of the source-language message, 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and 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 ----Eugene. A. Nida
祝贺信 小刚: 今天得悉你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南京大学, 我可以想象,你的父母现在是怎样地引以为 荣。他们一直殷切地希望你获得辉煌的成就。 我听说你不久要到美国去继续深造,预祝你 在学习和研究工作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祝好 小云
译文 Dear Xiao Gang: I learned that you were graduated with great honors from Nanjing University today. I can well imagine how proud of your parents are now, who have been anxiously hoping to witness your brilliant success. As I understand, you will continue stud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soon. I wish you greater success in your studies and research work. With best wishes. Yours, Xiao Yu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