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黄山
人文特征之黄山

人文特征之黄山黄山位于中国安徽省黄山市,地处江淮之间,距离上海约350公里,素有"五岳之一"和"天下第一奇山"之称。
它以其壮美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人文特征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从自然景观、历史人文、文化遗产等方面介绍黄山的人文特征。
一、自然景观黄山以其独特的山峰、怪石、云海、温泉和奇松等自然景观而闻名。
在黄山上,可以欣赏到众多令人叹为观止的景点,如莲花峰、光明顶、天都峰等。
黄山的山峰险峻,犹如刀削斧劈,宛如巨人屹立于天地之间,给人一种无穷的富丽感。
而怪石则是黄山的一大特色,各种形状奇特的石头,像是大自然的艺术品,令人瞠目结舌。
此外,黄山的云海更是令人叹为观止,当云雾缭绕山峰之间,宛如仙境一般,令人神往。
二、历史人文除了自然景观,黄山还有着丰富的历史人文。
在黄山地区,可以找到许多古代的文化遗迹和建筑。
黄山的文化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据考古学家的研究,黄山地区的文化遗址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
而自古以来,黄山一直是道教的圣地,有着丰富的道教文化。
在黄山的多个景点中可以看到道教文化的印记,如鹤峰寺、紫云宫等,这些古老的建筑物见证了黄山的历史。
三、文化遗产黄山作为中国的文化遗产,被列入了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
黄山的自然景观和历史人文成为了中国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也是世界上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黄山的文化遗产体现在建筑、艺术、文学等多个方面。
其中,黄山的建筑是黄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玉屏楼、皮松岭古炮台等。
此外,黄山还是中国文学的重要题材之一,众多文人墨客在黄山上寻找灵感,创作了许多千古佳作。
黄山作为中国的文化瑰宝,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历史人文而吸引着无数游客和艺术家。
它不仅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论是追寻自然之美、还是探索人文之韵,黄山都是一个值得亲自体验的地方。
前往黄山,您将被山峦叠嶂、云雾缭绕的壮丽景色所震撼,同时也能感受到古老文化的底蕴和博大精深。
文化遗产知识:走近黄山——感受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的独特美景和历史意义

文化遗产知识:走近黄山——感受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的独特美景和历史意义黄山,位于中国安徽省的南部,是一个以奇峰怪石和云海飘渺为特色的著名旅游胜地。
其自然景观独特,在世界上享有盛誉,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宗教信仰的重要胜地。
黄山有着灿烂的文化历史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是中国的重要自然文化遗产地,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的一部分。
本文将带领读者走近黄山,感受其独特的美景和历史意义。
自然遗产:奇峰山水黄山的天然美景,诗人们常常用“奇峰”、“奇石”、“云海”的形容词来形容。
黄山的主峰莲花峰由三个大小不一的花瓣形峰峰顶组成,尤为壮观。
黄山还有“观音菩萨”、“飞来石”、“迎客松”等正在看的石头,它们错落有序地排在山上,看起来非常有趣,令人惊叹。
此外,黄山的自然风光还表现在其独特的云海景观上。
在早上,看到山顶的云海五彩斑斓,象征着绕山而行的昊天宝辇,神秘而隆重。
云海是黄山的中心景观,也是黄山最美的景观之一,使黄山的山水景色可以加倍美化。
除了奇峰和云海之外,黄山还有丰富的生态资源,是天然的植物园。
太平湖、翡翠谷、松谷庵等地,树木繁茂,鸟语花香,是休闲的好去处。
而在八奇之一的鲫鱼洞,可以欣赏到黄山独有的冰瀑和积雪景观。
文化遗产:儒释道的圣地在中国历史上,黄山是一个文化地标。
它曾是儒释道三教合一的重要道场之一,尤以“黄山三宗”(儒、释、道)为主。
在这儒释道三宗的文化氛围下,建筑、雕刻、书画、文学、民俗等均有沉痾。
道教文化的重要代表是黄山的较高区域,如玉屏峰和天都峰;佛教文化的代表是黄山寺、卢宅,袁家村等。
这些景点是中国道教和佛教的重要瑰宝,为世人所瞩目,也吸引了大批的信徒来此朝拜和学习。
同时,黄山还曾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建筑风格的代表,如唐代的光明顶、明代的半山亭,均为黄山建筑的典型代表。
其中最为著名的则是庙谷栈道和九曲栈道,是唐代的丝绸之路长途大道在山西等地之间的重要温州朱家尖的中间点,这是黄山的重要建筑遗产。
黄山的文化遗产,从艺术、文学、宗教和建筑等方面均有所体现,是中华文化的珍贵的有机组成。
黄山的风景与文化意义

黄山的风景与文化意义黄山,又称黄山风景区,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
其自然风光优美,山峰奇峰、峡谷险峻、湖泊清澈、瀑布壮观,被誉为“华夏大地第一奇山”。
同时,黄山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历史千年,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众多的文化遗产,对中国文化的繁荣有着不可挑战的作用。
首先,黄山的自然风景是无与伦比的。
山峰耸立,云雾缭绕,被誉为“天下第一秀山”。
整个景区的山峰数量超过70个,但是,其最著名的还是三大名峰:莲花峰、光明顶、天都峰。
其中,莲花峰的状似莲花,飞来飞去的云雾与山顶露出的石头组成了一幅至美至灵的画卷;光明顶每逢日出或日落之时,都会出现耀眼的光芒,真正不虚其名;天都峰则有着石柱林立的罕见景象,是探险爱好者不得不去的地方。
其次,在文化方面,黄山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遗产。
黄山历史悠久,自秦代开始就有文献记载。
上古时期,黄山是太白山的一部分,是黄帝文化和精绝岛峰林文化的起源地。
随着历史的演变,黄山逐渐成为道教、佛教、儒家文化的中心,峰峦古迹和名人故居、墓葬遍布着整个地域。
其中,宏村就是黄山地区最为重要的历史古城之一,是明代官员为避乱所建的村落。
村中的明清两代建筑样式极为经典,被誉为“中国四大名村”之一,也是黄山特色文化的代表。
再次,在中国文化圈内,黄山更是具有无可替代的艺术价值。
黄山景区里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建筑村落等,都是中国文化的象征。
其中,黄山毛笔是黄山文化的一大代表,被誉为世界文化瑰宝之一。
黄山毛笔的卓越之处,在于其笔韵更为自然、流畅,使得中国的软笔书法更加婉转、细腻、柔和。
每一支毛笔都是一个艺术家的心血结晶,代表着他们对黄山文化的深沉理解和对传统技艺的保护。
黄山的风景和文化意义是无法割舍的。
它是中国文化宝库的一个典型代表,也是一个有着灵魂的超凡之地。
走进黄山景区,不仅可以领略到美景如画的自然风光,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的精神核心。
黄山是中国文化的缩影,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中国黄山山水中的灵感之地

中国黄山山水中的灵感之地中国黄山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被誉为“神山”,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
黄山以其壮丽的山水景观吸引着无数的游客和摄影爱好者。
除了其美丽的自然景色外,黄山也是无数文人墨客和艺术家们的灵感之地。
他们从黄山的山水中汲取灵感,创作了许多令人赞叹的作品,为中国艺术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黄山的壮丽山川和神奇云海给人以无尽的遐想和想象空间。
在黄山之巅俯瞰四周,群峰突兀、奇峰林立,形成了独特的地貌特点。
这些奇特的山峰和玲珑的云海,勾勒出了一个个引人入胜的画面,使得黄山成为摄影师们追求的绝佳拍摄地。
黄山也成为无数艺术家的创作源泉,他们从这里汲取灵感,创作出许多震撼人心的艺术作品。
在中国文化中,山水被看作是深藏无尽智慧和哲理的象征。
黄山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山水景观也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黄山的山峰、奇石和峡谷构成了一个个壮观的自然画卷,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这些山水景观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还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绘画、诗歌和文学创作。
许多古代文人墨客在黄山的启发下写下了千古传世之作,留下了自己的千古佳话。
黄山的灵感不仅仅体现在艺术创作上,还体现在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上。
黄山所展现的秀丽山水和雄奇景观给人带来宁静和宽广的视野,也给予人们关于生活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在这里,人们可以远离尘嚣,放松心情,领悟到生活的真谛。
黄山的灵感之地也成为了人们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一处重要场所。
黄山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积淀使其成为了一个旅游与文化艺术相结合的综合性景区。
游客们可以在这里欣赏到世界上最美的山水景观之一,同时也可以参观黄山的一些文化遗址和博物馆,了解黄山地区的历史和人文风情。
黄山的魅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和艺术家,为这个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文化影响力。
总结起来,中国黄山山水中的灵感之地不仅以其壮丽的山水景观而闻名,更因其给人们带来的灵感和影响而成为一个备受瞩目的地方。
中国古代的黄山与五岳

4
黄山与五岳的人文景 观
黄山的古建筑与石刻
黄山古建筑:包括寺庙、亭台、楼阁等,如迎客松、光明顶、始信峰等 黄山石刻:分布在黄山各处,如摩崖石刻、碑刻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五岳的古建筑与石刻:包括寺庙、亭台、楼阁等,如泰山的南天门、华山的玉泉院、衡山的祝融峰等
五岳石刻:分布在五岳各处,如泰山的摩崖石刻、华山的碑刻等,内容丰富,岳泰山、 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 岳恒山和中岳嵩山,是中 国五座著名的山峰,代表 着中国的地理和文化特色。
添加标题
泰山:位于山东省泰安 市,是中国五岳之首, 以雄伟壮观、险峻奇特 著称。
添加标题
华山:位于陕西省渭南 市,以险峻、奇特、秀 丽著称,被誉为“华夏 之根”。
添加标题
衡山:位于湖南省衡阳 市,以秀丽、险峻、奇 特著称,被誉为“南岳 独秀”。
黄山与五岳的温泉
黄山温泉:位于黄山风景区内,水 温适中,富含矿物质
温泉功效:具有养生、美容、保健 等功效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五岳温泉:分布在五岳景区内,各 有特色,如华山温泉、泰山温泉等
温泉文化:与中国古代文化紧密相 连,如温泉沐浴、温泉宴等
黄山与五岳的瀑布
黄山瀑布:位于黄山风景区,以“四绝” 著称,分别是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五岳瀑布:五岳各有瀑布,如泰山黑龙 潭瀑布、华山玉泉瀑布、衡山紫盖峰瀑 布、嵩山卢崖瀑布、恒山悬空寺瀑布
瀑布特点:瀑布形态各异,有的雄伟壮观, 有的秀丽婉转,有的气势磅礴,有的轻盈 飘逸
瀑布成因:瀑布的形成与地质构造、气 候条件、植被覆盖等因素有关,如岩石 的硬度、裂隙发育程度、降水量、植被 覆盖率等
旅游经济:黄山和五岳的旅游发展带动了当地 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就业和收入增长
黄山市非遗文化名录(全)

工艺展示及体验、旅游商品
黄山区
省遗 黟县彩绘壁画 査德卿 徽州传统彩绘壁画艺术,是广泛用于徽州古民居中的传统绘画装饰艺术。
观赏体验
黟县
省遗
徽州竹编
曹德泉 龙门竹编是在农耕社会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农民艺术,是农民思维与物质观念的产物。 工艺展示及体验、旅游商品
黄山区
22
黟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级别 国家级
非遗名录 闹灯会 地戏
锡格子茶 女婿上门 九都做社 五都清明 徽州祠祭 “出地方” “游太阳” 宏村水系文化 水口文化 徽州楹联匾额 黟县方言 “龙凤呈祥”(板凳龙) “山越之秋”(赶野猪) 雉山凤舞
【八年级】【传统文化】黄山

黄山一、导入新课:“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是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对黄山的赞誉,可见黄山在众山中的地位之高。
很多同学没见过黄山的秀丽风光,那我们就先睹为快,欣赏一下黄山的风光片。
师生共同欣赏黄山的风光片。
二、黄山的自然风光78页问:黄山美不美?那你对黄山了解多少呢?你知道黄山名称的由来吗?你知道黄山的三奇四绝吗?你知道黄山的著名景点吗?好,带着这些问题,请大家阅读课本78页的课前介绍。
学生朗读,学生回答:1.黄山原名?为什么改名黄山?2.黄山的三奇?四绝?3.说出几个黄山景点的名称。
【多媒体展示】黄山“四绝”图片,教师讲解。
①这,是黄山的“奇松”,黄山松奇在什么地方呢?首先是奇在它无比顽强的生命力:顶峰、悬崖、峭壁、幽谷,到处都有他们的身影,不管土地多么贫瘠,他们都郁郁葱葱,生机勃勃;其次,黄山松还奇在它那特有的天然造型,放眼望去,虬枝刚毅挺拔,千姿百态,美不胜收。
②这,是黄山胜景的又一绝——怪石。
这些怪石的模样儿千差万别,有的像人,有的像物,有的有的反映了某些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都活灵活现,生动有趣。
③这,是黄山的云海。
游览者身处高山之巅,俯首云层时,看到的是漫无边际的云,如临于大海之滨,波起峰涌,浪花飞溅,惊涛拍岸。
可以说,云海是装扮这个“人间仙境”的神奇美容师。
④最后,来看看黄山的温泉。
黄山温泉,终年喷涌,无色无嗅,可饮可浴。
,历代诗人写下了不计其数咏黄山的诗篇,黄山的摩崖石刻随处可见,构成了一道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艺术长廊。
唐代大诗人李白也为黄山留下了著名诗篇,即《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三、学习李白《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1.朗读诗歌,找出描写黄山自然风光的诗句,想象并描绘一下黄山的壮丽雄奇景色。
2.师生交流。
的是夜晚的黄山,那么,拂晓时的黄山是什么样子呢?请看宋代诗人郑震笔下的黄山五、学习郑震的《晓看黄山》1.朗读诗歌,放飞你想象的翅膀,描绘“樵苏者披云度石关”的情景。
传统文化教案学习目标

传统文化教案学习目标传统文化教案——黄山、中秋节、端午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黄山的有关资料2、过程与方法:背诵有关黄山的诗歌了解黄山的文化底蕴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课:出示黄山的有关图片让学生初步感知黄山的美导入新课二、自学生疑1、学生阅读李白的《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和郑震的《晓看黄山》划出疑难语句2、小组讨论自主解决疑难3、学生阅读课本中的资料小组交流搜集的资料并提出疑问4、讨论探究:些诗句写了黄山的自然风光你能描绘一下三、合作探究探究明理(一)介绍黄山的情况1、地理概况:黄山位于中国安徽省南部属中国南岭山脉的部分全山面积约1200平方公里黄山山系中段是黄山的精华部分也就我们要游览的黄山风景区面积约154平方公里它在黄山市境内南邻歙县、徽州区、休宁县和黟县北连黄山区;这五个县、区也都属于黄山市管辖2、名称由来:黄山在中国唐代以前叫黟山黟是黑样子因为山上岩石多青黑青黑的古人就给它起这样一名字传说咱们中华族的先祖轩辕黄帝在完成中原统一在业、开创中华文明之后来到这里采药炼丹在温泉里洗澡因而得道仙唐朝著名的皇帝明皇李隆基非常相信这个说法就在天宝六年(747年)下了一道诏书将黟山改名黄山意思是这座山是黄帝的山从那以后黄山这个名字就一直到现在3、特色介绍:黄山的美首先就美在它的奇峰这里竞秀峰峰称奇各有特色各具神韵黄山奇峰到底有多少还没有一个确切数字历史上先后命名的有36大峰、36小峰近年又有10座名峰入选《黄山志》这80多座山峰的高绝大多数都在海拔千米以上其中莲花峰最高(1864米)光明顶次之(1841米)天都峰排行老三(1829.5米)这三大峰和风姿独秀始信峰(1683米)黄山有“四绝”排在第一的当是奇松首先是奇在它无比顽强的生命力——从坚硬的黄岗岩石里长出来的黄山到处都生长着松树它们长峰顶长悬崖峭壁长在深壑幽谷郁郁葱葱生机勃勃其次是黄山松还奇在它那特有的天然造型从总体来说黄山松的针叶短粗稠密叶色浓绿枝干曲生树冠扁平显出一种朴实、稳健、雄浑的气势而每一处松树每一株松树在长相、姿容、气韵上又各个不同都有一种奇特的美人们根据它们的不同的形态和神韵分别给它们起了贴切的自然而又典雅有趣的名字如迎客松、黑虎松、卧龙松、龙爪松、探海松、团结松等等它们是黄山奇松的代表怪石是构成黄山胜景的又一“绝”在黄山到处都可以看到奇形怪异的岩石这些怪石的模样儿千差万别有的像人有的像物有的有的反映了某些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都活灵活现生动有趣在121处名石中知名度更高一些的有“飞来石”、“仙人下棋”、“喜鹊登梅”、“猴子观海”、“仙人晒靴”、“蓬莱三岛”、“金鸡叫天门”等再说云海虽然在中国其它名山也能看到云海但没有一个能比得上黄山云海那样壮观和变幻无穷大约就是这个缘故黄山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黄海”这可不是妄称是有历史为证的明朝有位著名的史志学家叫潘之恒在黄山住了几十年写了一部60卷的大部头书黄山山志书名就叫《黄海》黄山的一些景区、宾馆和众多景观的命名都同这个特殊的“海”有关联有些景观若在云海中观赏就会显得更加真切韵味也更足了这些也都证明“黄海”这个名字是名副其实的最后介绍一下温泉我们常讲的和游览的温泉是前山的黄山宾馆温泉古时候又叫汤泉从紫石峰涌出用它命名的温泉景区是进入黄山南大门后最先到达的景区温泉水量充足水温常年保持在42度左右水质良好并含有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有一定的医疗价值对皮肤病风湿病和消化系统的疾病确有一定的疗效但是只能浴不能饮;过云说它可以饮用是不科学的除了“四绝”之外黄山的瀑布、日出和晚霞也是十分壮观和奇丽的黄山山高陂陡溪流从高山峡谷中奔涌出来从陡谷悬岩上飞落下来同就形成瀑布“山中一夜雨处处挂飞泉”就是黄山温存的生动写照黄山瀑布很多最壮观的有“九龙瀑”、“人字瀑”和“百丈瀑”黄山四季分明:春天青峰滴翠山花烂漫;夏季清凉一片处处飞瀑;秋天天高气爽红叶如霞;寒冬则是银装素裹冰雕玉砌黄山确实是一个旅游、避暑、赏雪的绝好去处(二)品味体会:阅读课本中有关黄山的诗歌进一步体会黄山的美及文化内涵四、拓展延伸:1、你是否去过黄山谈谈你对黄山的感受2、简述黄山四绝3、写一篇游记中秋节莱西四中刘铮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中秋节的一般知识鉴赏中秋节诗词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主动探究、与他人合作的意识能够收集利用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读一读下面的这首词你知道词里提到的是个节日水调歌头(宋)苏东坡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1.这首词写了中国一个传统节日(中秋节)2.从词中可以看出中秋节的些风俗①赏月(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②团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你知道中秋节的来历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中秋节的探索之旅(板书课题)二、探究明理:(一)中秋节有关知识1、中秋节的来历①中秋节起源于远古拜月敬月之风据《周礼〃春官》记载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献良裘”、“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汉代又在中秋或立秋之日敬老、养老晋时亦有中秋赏月之举不过不太普遍②《唐书〃太宗记》有“八月十五中秋节”的记载此时中秋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杨贵妃变月神、唐明皇游月宫等神话故事结合起来充满了浪漫色彩玩月之风大兴中秋节得以形成③北宋时中秋节成了春节之后的第二大节日吴自牧《梦梁录》说:“此际金凤荐爽玉露生凉丹桂香飘银蟾光满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楼临轩玩月或开广榭玳筵罗列琴瑟铿锵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欢至如铺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围子女以酬佳节虽陋巷贫篓之人解农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此夜天街卖买直至五鼓玩月游人婆婆于市至烧不绝”更有意思的是《新编醉翁谈录》记述拜月之俗:“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眼眼饰之登楼或中庭焚香拜月各有所朝;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④明清两朝的赏月活动盛行不衰“其祭果饼必圆”;各家都要设“月光位”在月出方向“向月供而拜”陆启泓《北京岁华记》载:“中秋夜人家各臵月宫符象符上免如人立;陈瓜果于庭饼面绘月宫蟾免;男女肃拜烧香旦而焚之”2、中秋节的别称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3、中秋传说①嫦娥奔月版本一:早期的记载有“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是说后羿从西王母处要来不死之药嫦娥偷吃了这颗灵药成了仙却被罚变成丑陋的蟾蜍在月宫捣不死之药版本二: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②吴刚折桂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③吃月饼与朱元璋起义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④玉兔捣药“玉兔捣药”原是道教掌故之一相传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称作“玉兔”这只白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服用这药丸可以长生成仙久而久之玉兔便成为月亮的代名词古代文人写诗作词也常常以玉兔象征月亮⑤唐玄宗游月宫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在中秋望月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但宫前有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俯瞰长安皇城在此之际忽闻仙声阵阵清丽奇绝宛转动人!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这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得几回闻!”日后玄宗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又谱曲编舞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4、中秋习俗知多少同学们你知道各地的习俗不妨讲给大家听听(二)中秋诗词赏析1、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译文】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树枝上安歇着鸦鹊夜深了秋露悄悄地打湿了庭中的桂花人们都在望着今夜的明月不知那秋天的思念之情会落到谁的一边在唐代咏中秋的篇什中这是较为著名的一首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三、黄山目标定向1、了解黄山的有关资料,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背诵有关黄山的诗歌,了解黄山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一、入境生趣,提供资料:出示黄山的有关图片,让学生初步感知黄山的美,导入新课。
二、自学生疑。
让学生阅读课本中的资料,小组交流搜集的资料,并提出疑问。
三、点难拨疑,介绍黄山的情况黄山,位于中国安徽省南部,属中国南岭山脉的部分,全山面积约1200平方公里。
黄山山系中段,是黄山的精华部分,也就我们要游览的黄山风景区,面积约154平方公里。
它在黄山市境内,南邻歙县、徽州区、休宁县和黟县,北连黄山区;这五个县、区也都属于黄山市管辖。
黄山在中国唐代以前叫黟山,黟是黑样子,因为山上岩石多青黑青黑的,古人就给它起这样一名字。
传说咱们中华族的先祖轩辕黄帝在完成中原统一在业、开创中华文明之后,来到这里采药炼丹,在温泉里洗澡,因而得道仙。
唐朝著名的皇帝明皇李隆基非常相信这个说法,就在天宝六年(747年)下了一道诏书,将黟山改名黄山。
意思是,这座山是黄帝的山。
从那以后,黄山这个名字就一直到现在。
黄山的美,首先就美在它的奇峰。
这里竞秀,峰峰称奇,各有特色,各具神韵。
黄山奇峰到底有多少,还没有一个确切数字。
历史上先后命名的有36大峰、36小峰,近年又有10座名峰入选《黄山志》。
这80多座山峰的高绝大多数都在海拔千米以上,其中莲花峰最高(1864米),光明顶次之(1841米),天都峰排行老三(1829.5米),这三大峰和风姿独秀始信峰(1683米)。
黄山有“四绝”,说起黄山“四绝”,排在第一的当是奇松。
黄山松奇在什么地方呢?首先是奇在它无比顽强的生命力,你见了不能不称奇。
一般说,凡有土的方就能出草木和庄稼,而黄松则是从坚硬的黄岗岩石里长出来的。
黄山到处都生长着松树,它们长峰顶,长悬崖峭壁,长在深壑幽谷,郁郁葱葱,生机勃勃。
千百年来,它们就是这样从岩石迸裂出来,根儿深深扎进岩石缝里,不怕贫瘠干旱,不怕风雷雨雪,潇潇洒洒,铁骨铮铮。
你能说不奇吗?其次是,黄山松还奇在它那特有的天然造型。
从总体来说,黄山松的针叶短粗稠密,叶色浓绿,枝干曲生,树冠扁平,显出一种朴实、稳健、雄浑的气势,而每一处松树,每一株松树,在长相、姿容、气韵上,又各各不同,都有一种奇特的美。
人们根据它们的不同的形态和神韵,分别给它们起了贴切的自然而又典雅有趣的名字,如迎客松、黑虎松、卧龙松、龙爪松、探海松、团结松等等。
它们是黄山奇松的代表。
怪石,是构成黄山胜景的又一“绝”。
在黄山到处都可以看到奇形怪异的岩石,这些怪石的模样儿千差万别,有的像人,有的像物,有的有的反映了某些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都活灵活现,生动有趣。
在121处名石中,知名度更高一些的有“飞来石”、“仙人下棋”、“喜鹊登梅”、“猴子观海”、“仙人晒靴”、“蓬莱三岛”、“金鸡叫天门”等。
这些怪石有的是庞然大物,有的奇巧玲珑;有的独立成景,有的是几个组合或同奇松巧妙结合成景。
还些怪石因为观赏位置和角度变了,模样儿也就有了变化,成了一石二景,如“金鸡叫天门”又叫“五老上天都”,“喜鹊登梅”又叫“仙人指路”就是移步换景的缘故。
也还有些怪厂,在不同条件下看,会产生不能的联想,因而也就有了不同的名字,如“猴子观海”又叫“猴子望太平”便是。
再说云海。
虽然在中国其它名山也能看到云海,但没有一个能比得上黄山云海那样壮观和变幻无穷。
大约就是这个缘故,黄山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黄海”。
这可不是妄称,是有历史为证的。
明朝有位著名的史志学家叫潘之恒,在黄山住了几十年,写了一部60卷的大部头书--黄山山志,书名就叫《黄海》。
黄山的一些景区、宾馆和众多景观的命名,都同这个特殊的“海”有关联,有些景观若在云海中观赏,就会显得更加真切,韵味也更足了。
这些也都证明,“黄海”这个名字是名副其实的。
最后,介绍一下温泉。
我们常讲的和游览的温泉是前山的黄山宾馆温泉,古时候又叫汤泉,从紫石峰涌出。
用它命名的温泉景区,是进入黄山南大门后最先到达的景区。
温泉水量充足,水温常年保持在42度左右,水质良好,并含有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有一定的医疗价值,对皮肤病,风湿病和消化系统的疾病,确有一定的疗效。
但是只能浴,不能饮;过云说它可以饮用,是不科学的。
其实,黄山温泉不止一处。
在黄山北坡叠嶂峰下,还有一个温泉,叫松谷庵,古称锡泉。
它与山南的宾馆温泉水平距离7.5公里,标高也近,南北对称,遥相呼应。
这也够奇的了。
不过因为它地处偏僻目前还未开发利用。
除了“四绝”之外,黄山的瀑布、日出和晚霞,也是十分壮观和奇丽的。
黄山,山高陂陡,溪流从高山峡谷中奔涌出来,从陡谷悬岩上飞落下来同,就形成瀑布。
“山中一夜雨,处处挂飞泉”,就是黄山温存的生动写照。
黄山瀑布很多,最壮观的有“九龙瀑”、“人字瀑”和“百丈瀑”。
黄山四季分明:春天青峰滴翠,山花烂漫;夏季清凉一片,处处飞瀑;秋天天高气爽,红叶如霞;寒冬则是银装素裹,冰雕玉砌。
黄山确实是一个旅游、避暑、赏雪的绝好去处。
四、阅读课本中有关黄山的诗歌,进一步体会黄山的美及文化内涵。
五、名人游踪和名人诗文自古以来就一直有许多游客来到黄山,探求其神秘、惊叹其美景。
人皆云“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中华五岳历来是文人骚客的聚集之地.古代名人陈业汉代上虞(今属浙江)人,曾任会稽太守。
北魏时的郦道元《水经注》载:“会稽陈业,洁身清行,遁迹此山(指黟山)”,是具有文字记载的游黄山第一人。
李白据郭沫若《李白与杜甫》和《太平广记》、仙源《城南胡氏家谱》与李白本人有关诗作等资料显示,权且认为李白来黄山有三次。
前两次畅游山水并求仙访道,后一次却专为了寻访故友。
第一次,《太平广记》载:“天宝中,李白自翰林出,东游经传舍”,读到许宣平修道写的诗,于是到歙县访许宣平。
传舍,古代旅店。
李白天宝元年(742)夏,寄家南陵,与道士吴筠隐居会稽。
不久吴筠应召入长安,向唐明皇推荐了李白。
冬,李白经南陵进长安应召。
醉写番书和戏弄杨国忠、高力士的故事就在应召后。
唐明皇既怜爱又忌憎,让他当了一年多的“供奉翰林”,天宝三年春“诏许还山”,下了客气的逐客令。
三月,李白游河南,因许氏夫人去世,在开封梁园娶宗氏夫人。
后去山东,结识杜甫,天宝四年秋,才离开山东,经南京,下会稽,回游庐江、霍山、浔阳(九江)等地。
《太平广记》所指,当在天宝五年春,从会稽经歙县游庐江的。
唐朝时庐江是庐江郡,郡治合肥,辖合肥、庐江、舒城、巢、慎(肥东)等地。
李白心存求仙访道,记着许宣平,所以这时从会稽回游庐江,刚好可以基本上顺路。
(据山东《兖州市志》考证,此南陵在兖州,有《南陵别儿童入京》中“余亦辞家西入秦”为证。
)第二次,天宝十四年(755)春,游桃花潭后,接游陵阳山和黄山。
天宝十二年,李白离梁园南下宣州,登敬亭山,后入秋浦。
天宝十三年游扬州,住有大半年时间,又回到秋浦。
在秋浦前后跨三年。
《秋浦寄内》有句:“我自游秋浦,三年北信疏”,可见三年大部分时间在秋浦,未回梁园。
天宝十四年春,接汪伦邀,自秋浦来游桃花潭。
桃花潭与陵阳山相距不远,又在同一条舒溪河上,这是契机。
早在天宝十二年登敬亭山时,作《登敬亭山南望怀古,赠窦主簿》一诗,就写明了“愿随子明去,炼火烧金丹”的愿望,可见游陵阳山的主要目的是访汉代窦子明升仙遗迹。
他沿舒溪上行,时值深春,先游龙门。
龙门山山势高耸,有亭名东亭;龙门渡处曲波回澜,如虎眼转动,写下了《泾溪东亭寄郑少府谔》,仍流露出上陵阳山的急切心情。
我游东亭不见君,沙上行将白鹭群。
白鹭闲时散飞去,又如雪点青山云。
欲望泾溪不辞远,龙门蹙波虎转眼。
杜鹃花开春已阑,归向陵阳钓鱼晚。
唐时陵阳山有仙坛宫,香火兴旺,又有窦子明的丹井、黄鹤池、白鹤墩等遗迹,李白很高兴。
特别是这期间结识了黄山隐士温伯雪,更视为是求仙得道的先导者,就沿仙(源)沙(济)古道,仙(源)汤(口)古道,越长岭(谭家桥白亭处),经云谷,把温伯雪送回黄山。
游黄山后,又循原路回到仙源,写下了著名的《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描写了黄山风景和温伯雪仙风道骨,希望将来与他一道升仙。
仙源是太平县治所在地,也是水陆码头,李白这次离开黄山,是从仙源乘船走的。
“去去陵阳东”陵阳东,指回去的方向。
去去,希望急切地走。
可是却“行行芳桂丛”。
仙源古时多桂树,故名桂城。
行行,来回地走,诗句明显表现出留恋仙源的心情。
然后顺流而下,游了三门六剌滩,写下了《下陵阳沿高溪三门六剌滩》。
高溪,就是麻川河在唐代的名字,下行必经三门六剌滩。
仙源大东门外河下有青石铺砌,伸向河中的埠头,便是乘船的码头。
三门横峻滩,六剌走波澜。
石惊虎伏起,水状龙萦盘。
何渐七里濑,使我欲垂竿。
六剌滩又名长滩,在三门滩老自然村边麻川河中。
有两块巨石从两岸边向河中流伸去,叫龙盘石,形成一个坝口。
坝口水流形成小瀑布,曲线流、回流、漩涡等多种流形,细辩声音,可有六种。
“石惊”、“水状”两句就是六剌滩写真。
顺便提及,根据三门当地意谓,六剌滩流水有六种声音。
古人把自然界的声音统叫“天籁”。
水流声是天籁的一种,在太平方言中,“六剌”极可能有“六籁”的方言之误,而且误之已久。
游三门后,李白经泾县、宣州,又去了秋浦。
当年冬十月回梁园。
十一月,安禄山反,与夫人改胡装,复下江南逃难。
第三次,流放夜郎遇赦后访胡珲。
天宝十五年(756)春,李白夫妇到江南,流寓多处,最后上庐山叠屏风隐居。
六月下旬,安禄山破潼关,占长安。
唐明皇西逃入蜀,令太子李亨领天下兵马大元帅,收复黄河流域;十六王子永王李璘收复长江流域和江南,有收复不成、偏安江南之意。
李璘雄心勃勃,十月至十二月,三次派人上庐山请李白下山辅佐。
李白推脱不得,至十二月下旬始下山。
岂知李亨早在七月十二日就于甘肃灵武自立为帝,名肃宗,改元“至德”。
故天宝十五年即至德元年。
自此兄弟反目为仇。
至德二年(757)正月,李璘在江苏丹阳被李亨彻底击败,李璘逃至广东大庾岭被李亨部下追杀。
李白也成为“叛逆”逃至安徽宿松,旋去浔阳欲上庐山而被捕。
经审虽无罪,但李亨仍判“长流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
时李白已58岁。
至德二年,李亨又改元为“乾元元年”。
乾元二年春,李白59岁,被押送溯长江,经四川而去夜郎。
恰关内春旱,李亨大赦天下,李白刚至白帝城遇赦,喜甚,旋东下,于江陵(即荆州)写下著名绝句《早发白帝城》。
然后经江夏(武昌)到浔阳,上庐山。
在庐山,他写出了一首《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开头两句道:“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古人把孔子比作凤,谓有圣德。
他大半生周游列国,到处碰壁,最后回到家乡曲阜教学著述。
李白此诗有自比孔子意,大半生想施展抱负,结果却落个“流放夜郎”,于是翻然顿悟,不愿再从政了(其实李白从政之心未死,他62岁时,李光弼招兵,他仍然应招,走到半路发病未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