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六大特点
黄山的特点

黄山的特点
黄山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位于安徽省黄山市,以其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五绝”著称。
以下是一些黄山的特点:
1.自然风光:黄山以其精巧的峰林、怪石、云海、温泉等自然景观为特色。
峰林奇特,形态各异,如“猴子观海”、“始信峰”、“光明顶”等。
黄山还有许多著名的怪石,如“飞来石”、“黑虎松”等,这些怪石都有着独特的形态和名字。
2.植物资源:黄山植物资源丰富,拥有许多珍稀植物和古树名木。
如“迎客松”、“送客松”、“蒲团松”等,这些古树名木都有着独特的形态和历史背景。
3.动物资源:黄山还有着丰富的动物资源,如短尾猴、画眉、红嘴相思鸟等。
这些动物在黄山都能找到自己的栖息地。
4.气候特点:黄山气候多变,四季分明,冬季可以欣赏到雪景,夏季可以感受到清凉。
5.人文历史:黄山还有着悠久的人文历史,古代文人墨客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都曾到访黄山并留下诗篇。
总之,黄山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丰富的植物资源和动物资源、多变的气候特点以及悠久的人文历史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访。
黄山的气候特点有哪些特征

黄山的气候特点有哪些特征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有72峰,主峰莲花峰海拔1864米,与光明顶、天都峰并称三大黄山主峰,为36大峰之一。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黄山的气候特点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黄山的气候特点黄山地处皖南山区,北望长江,南眺天目山,山势呈东北""西南走向。
海拔高度一般在500m左右。
莲花峰、天都峰、光明顶三大主峰高度均在1800m以上,劈地摩天,气冠群山。
在海拔高度、地理位置和大气环流的共同作用影响下,黄山地区既有华东北亚热带气候的特色,又有山地垂直气候变化的规律。
(一)高山全年无夏,山脚四季分明以候平均气温稳定大于22℃为夏季,小于10℃为冬季,10〜22℃为春、秋季的划分标准。
在黄山地区,自海拔高度1340m(半山寺)以上全年只有冷季(冬季)和暖季(春、秋季)之分,在此高度之下则四季分明。
半山寺及以上髙度各点入春曰期均在5月18日左右,暧季的结束日期差异也不大,除半山寺于10月 3日结束外,玉屏楼及以上各点都在9月24日或25日结束。
半山寺以下随着高度的下降,入春、入夏时间迅速提前,平均每下降100m入春时间提前4 d左右, 入夏时间提前6d左右;反之,半山寺以下随髙度下降100m,入秋、入冬时间―般推迟3d左右。
因此,山顶和山脚的冬季日数要相差10d左右。
半山寺夏季通常只有11d,由此往上终年无夏,是人们避暑的好去处;由此往下夏季越来越长,在海拔高度200m处夏季的长度与冬季接近。
(二)气温垂直递减,夏季甚于冬季就年平均气温而言,山上(光明顶)为7.8℃,山下(太平)为15.4℃,两地相差7.6℃,虽然一年各季均为海拔愈高气温愈低,但夏季海拔每升高 100m,气温降低0.6℃;冬季海拔每升高100m,气温降低0.36℃。
因此,隆冬季节山上平均气温为-2.8℃,山下为2.9℃,两者只相差5.7 ℃;在酷暑季节山上山下的平均气温分别为17.5℃和27.5℃,两者相差10℃;七八月份山上最高气温只有20℃左右,山下则髙达34℃左右,两者相差14℃左右。
人文特征之黄山

人文特征之黄山黄山位于中国安徽省黄山市,地处江淮之间,距离上海约350公里,素有"五岳之一"和"天下第一奇山"之称。
它以其壮美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人文特征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从自然景观、历史人文、文化遗产等方面介绍黄山的人文特征。
一、自然景观黄山以其独特的山峰、怪石、云海、温泉和奇松等自然景观而闻名。
在黄山上,可以欣赏到众多令人叹为观止的景点,如莲花峰、光明顶、天都峰等。
黄山的山峰险峻,犹如刀削斧劈,宛如巨人屹立于天地之间,给人一种无穷的富丽感。
而怪石则是黄山的一大特色,各种形状奇特的石头,像是大自然的艺术品,令人瞠目结舌。
此外,黄山的云海更是令人叹为观止,当云雾缭绕山峰之间,宛如仙境一般,令人神往。
二、历史人文除了自然景观,黄山还有着丰富的历史人文。
在黄山地区,可以找到许多古代的文化遗迹和建筑。
黄山的文化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据考古学家的研究,黄山地区的文化遗址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
而自古以来,黄山一直是道教的圣地,有着丰富的道教文化。
在黄山的多个景点中可以看到道教文化的印记,如鹤峰寺、紫云宫等,这些古老的建筑物见证了黄山的历史。
三、文化遗产黄山作为中国的文化遗产,被列入了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
黄山的自然景观和历史人文成为了中国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也是世界上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黄山的文化遗产体现在建筑、艺术、文学等多个方面。
其中,黄山的建筑是黄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玉屏楼、皮松岭古炮台等。
此外,黄山还是中国文学的重要题材之一,众多文人墨客在黄山上寻找灵感,创作了许多千古佳作。
黄山作为中国的文化瑰宝,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历史人文而吸引着无数游客和艺术家。
它不仅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论是追寻自然之美、还是探索人文之韵,黄山都是一个值得亲自体验的地方。
前往黄山,您将被山峦叠嶂、云雾缭绕的壮丽景色所震撼,同时也能感受到古老文化的底蕴和博大精深。
黄山市特色物产简介

黄山市特色物产简介黄山市位于中国安徽省南部,是中国的旅游胜地之一。
黄山市的特色物产丰富多样,这里有许多独特的农产品和手工艺品,深受游客喜爱。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黄山市的特色物产。
首先是黄山独特的农产品。
黄山市的气候条件适宜农作物的生长,这里盛产茶叶、柿子、板栗等农产品。
其中,黄山毛峰茶是当地最有名的茶叶之一,它以其独特的香气和口感而闻名于世。
黄山毛峰茶的茶叶形状修长,色泽翠绿,汤色清澈,口感鲜爽甘醇,是茶叶爱好者的首选。
此外,黄山市的柿子口感鲜美,甜而不腻,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
而黄山市盛产的板栗则是冬季食品市场的热门产品,它的肉质饱满,味道香甜,是很多人喜爱的零食和烹饪食材。
除了农产品,黄山市还有许多独特的手工艺品。
其中,黄山徽派建筑是黄山市的代表性手工艺品之一。
徽派建筑以其精雕细刻的木雕和石雕装饰而闻名,它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建筑艺术,给人一种古朴典雅的感觉。
徽派建筑的特点是结构严谨稳定,装饰精美华丽,被誉为中国建筑艺术的瑰宝。
此外,黄山市还有许多独特的手工艺品,如黄山毛笔、黄山石印、黄山剪纸等。
黄山毛笔是中国四大名笔之一,它的笔尖细腻柔软,书写流畅自如,被誉为“天笔”。
黄山石印是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它以其独特的纹理和精细的雕刻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黄山剪纸则以其精巧的剪工和丰富多样的图案而闻名,是中国传统剪纸艺术的代表之一。
黄山市的特色物产不仅丰富多样,还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和文化内涵。
这些物产在国内外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消费者前来购买和体验。
黄山市的特色物产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还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这些特色物产也是黄山市的一张名片,为黄山市的形象推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黄山市的特色物产丰富多样,包括农产品和手工艺品等。
这些物产以其独特的品质和特点而受到人们的喜爱,成为黄山市的一大亮点。
黄山市以其丰富的物产资源和独特的文化底蕴而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消费者,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黄山介绍及特点400字(28篇)

黄山介绍及特点400字(28篇)黄山介绍及特点400字篇一人们常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黄山的确不同寻常,它以奇松、怪石、温泉、云海这“四绝”名于世,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
先来说说奇松吧,最闻名的还是要数那玉屏峰边的“迎客松”了。
它的树龄至少已有800年,是黄山的标志性景观。
你看,它倚青狮石破石而生,其一侧枝桠伸出,如人伸出一只臂膀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另一只手优雅地斜插在裤兜里,姿势美丽,把人们的目光紧紧吸引,也让我情不自禁地赞美起迎客松的美。
再来说说怪石吧,有的像仙人背篓,有的像猴子观海,有的像八戒吃西瓜,还有的像武松打虎……奇石排列,形态万千,巧夺天工。
告知你们,黄山石“怪”就怪在从不同角度看,就有不同的外形。
你站在半山寺前望天都峰上的一块大石头,那石头就像一只大公鸡正展翅啼鸣,故名“金鸡叫天门”,但当你登上龙蟠坡再看,这只雄鸡却变成了五位长袍飘飘、扶肩携手的老人,人们又叫它“五老上天都”,真的很奇妙。
黄山之峰真险啊!上天都降的路直上直下,与地面呈90度直角。
“鲫鱼背”是在两个上山的山峰上架起的一座天桥,它海拔高达1800米,两面悬空,底下是万深渊,低头一看,不禁战心。
假如你们有爱好的话,可以到黄山一游哦!漂亮的黄山随时欢迎你们。
黄山介绍及特点400字篇二我记得曾有人说,黄山不如泰山气概宏伟,没有峨眉抚媚不及庐山秀美,但它却是一枝独秀,那天我便领教了这座大山名不虚传的内涵。
黄山有四绝云海温泉,奇松,怪石,其中迎客松是黄山四绝中奇松的代表。
那天我便观赏到了迎客松的风采,迎客松比黄山上的其他松树更加碧绿挺立,他有一根枝干伸向删下,仿佛在招呼好客人,欢迎客人前来参观。
真让人感叹不已,迎客松就在玉屏楼四周。
我们欣赏完迎客松,称在玉屏楼前休息的空当,360度环视是黄山的奇峰异岭。
真是站在黄山上,到处是美景。
有人说登上泰山,天下无山,而我认为身在黄山,天下无山才对,为什么这么说呢?大家跟着我们的黄山的莲花峰和光明顶去看看就知道了。
黄山自然地理状况

安徽省黄山市自然地理调查报告姓名:毕灶娟学号:170210017一.黄山市概况黄山市位于安徽省最南端,介于东经117゜02′——118゜55′、北纬29゜24′——30゜24′之间,南北跨度1゜,东西跨度1゜53′。
西南与江西省景德镇市、婺源县交界,东南与浙江省开化、淳安、临安县为邻,东北与宣城市的绩溪、旌德、泾县接壤,西北与池州市的石台、青阳、东至县毗邻。
黄山市总面积9807平方公里,是一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境内群峰参天,山丘屏列,岭谷交错,有深山、山谷,也有盆地、平原,波流清沏,溪水迥环,到处清荣峻茂,水秀山灵,犹如一幅风景优美的画图。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多少文人曾对这产生了念慕之情,有的游客甚至“爱其山水清沏,遂久居”。
天目山和黄山山脉是我省,也是徽州同浙江、江西省的天然分界岭。
主要坐落在歙县东北部的清凉峰(海拔1787米),耸立在祁门县境内的牯牛降(海拔1728米),拔起于休宁西北部的白岳齐云山(海拔580米),都是壮丽神奇的“天造画境”。
横贯歙县、黄山区、休宁、黟县之间的黄山(其最高峰莲花峰海拔1860米),峰峦峻峭,劈地摩天,重岩叠嶂,宏博富丽,是著名的风景胜地。
二、黄山市自然地理状况1、地形地貌境内群峰参天,山丘屏列,岭谷交错,有深山、山谷,也有盆地、平原,主要分为三类地形:一是呈东北至西南走向的黄山山脉,天目山、白际山山脉以及北部青阳、贵池境内的九华山山脉等三列山脉,中间形成两个盆地;二是丘陵山地由于河流下切和流水侵蚀作用强烈,峡谷发育,坡陡峰高,相对高差大,使气候和植被形成了鲜明的垂直差异和地形差异,易造成水土流失;三是两个盆地由于众多的高丘、低丘的分割,形成复杂多样的河谷平原、山间盆地。
2、气候黄山市地处北亚热带,属于湿润性季风气候,具有温和多雨,四季分明的特征。
年平均气温15°—16°C,大部分地区冬无严寒,无霜期236天。
全市多年平均雨量为1775mm,地区分布以黄山风景区为最大,是全国有名的暴雨中心之一。
了解黄山的资料

了解黄山的资料
黄山位于中国安徽省的黄山市区内,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之一。
其主峰莲花峰海拔1864米,是华东地区的最高峰。
黄山以其“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大特点而闻名于世界。
下面是一些黄山的基本资料:
1. 自然环境:黄山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山区植被茂密,拥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2. 历史文化:黄山早在唐代就已成为文人墨客的胜地。
历代诗人墨客留下大量诗文,加上黄山涌现出的一大批名人名士,造就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3. 主要景点:黄山主要景点包括莲花峰、光明顶、天都峰、飞来石、卧龙岗、西海大峡谷等,其中莲花峰是黄山的主峰,光明顶是黄山的最高点。
4. 游览路线:黄山游览一般分为南、北两线,南线包括莲花峰、天都峰、光明顶等,北线包括飞来石、卧龙岗、西海大峡谷等。
游客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路线游览。
5. 交通方式:黄山有直达高铁和飞机的交通方式,也有多种汽车和大巴可选择。
以上是一些黄山的基本资料,希望能对您了解黄山有所帮助。
- 1 -。
(完整版)黄山市六大特点

(最新)黄山市六大特点诠释美在黄山黄山市六大特点诠释美在黄山、梦圆徽州黄山过去叫徽州,早在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时候,就有了行政区划,那么现在面积比那个时候稍微小一些,现在有三个区四个县,人口150万,相当于全国总人口的千分之一,咱们黄山的面积有9807平方公里,也相当于全国总面积的千分之一,我们黄山如果用一个形象广告语来概括,那就叫天地之美、美在黄山,人生有梦、梦圆徽州,具体可以说有六个方面或者说有六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咱们黄山山水优美。
山就是黄山了,应该说是世界一流,有联合国认定的三顶桂冠,自然、文化双遗产,也是世界地质公园,有奇松、怪石、温泉、云海、冬雪,五绝于天下,还有道教圣地齐云山。
水也是国内一流,我们那有新安江,有山水画廊之称,黄山脚下还有太平湖,被誉为黄山情侣、东方日内瓦,太平湖面积有88.6平方公里,24亿方水,平均水深40米,最深的地方达70米。
所以在黄山有山有水,可以说给人们的感觉就是简约素雅、大气协调、舒适清新、健康和谐。
第二个特点就是文化灿烂。
黄山市是徽商故里,是徽文化发祥地,徽文化应该说是博大精深,涉及到政治、经济、科技、艺术、建筑等诸多领域,大家知道的像程朱理学、像徽派建筑、徽墨歙砚、徽州四雕等等吧,还有新安医学都是中华民族文化园当中的奇葩或精品,俗话讲一方山水养育一方人,那么在咱们黄山,在咱们徽州是人杰地灵、人才辈出,中国有一本名人大辞典,记录了清末以前各个朝代的名人有4万多,在咱们徽州,在这本名人大辞典上记录在案的就有800多人,不仅有名儒巨贾,也有伟人大师,像毕升、像朱熹、像戴震,还有胡适,还有马克思在资本论提到的唯一的中国人王茂荫等等,不胜枚举。
第三个特点就是生态优质。
黄山市的森林覆盖率高达77.4%,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8倍,我市空气的优良率100%,水功能区达标率100%,黄山风景区的每立方厘米的负氧离子常年稳定在2万个左右,天然的、名副其实的氧吧。
第四个特点就是物产丰饶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黄山市六大特点诠释美在黄山黄山市六大特点诠释美在黄山、梦圆徽州黄山过去叫徽州,早在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时候,就有了行政区划,那么现在面积比那个时候稍微小一些,现在有三个区四个县,人口150万,相当于全国总人口的千分之一,咱们黄山的面积有9807平方公里,也相当于全国总面积的千分之一,我们黄山如果用一个形象广告语来概括,那就叫天地之美、美在黄山,人生有梦、梦圆徽州,具体可以说有六个方面或者说有六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咱们黄山山水优美。
山就是黄山了,应该说是世界一流,有联合国认定的三顶桂冠,自然、文化双遗产,也是世界地质公园,有奇松、怪石、温泉、云海、冬雪,五绝于天下,还有道教圣地齐云山。
水也是国内一流,我们那有新安江,有山水画廊之称,黄山脚下还有太平湖,被誉为黄山情侣、东方日内瓦,太平湖面积有88.6平方公里,24亿方水,平均水深40米,最深的地方达70米。
所以在黄山有山有水,可以说给人们的感觉就是简约素雅、大气协调、舒适清新、健康和谐。
第二个特点就是文化灿烂。
黄山市是徽商故里,是徽文化发祥地,徽文化应该说是博大精深,涉及到政治、经济、科技、艺术、建筑等诸多领域,大家知道的像程朱理学、像徽派建筑、徽墨歙砚、徽州四雕等等吧,还有新安医学都是中华民族文化园当中的奇葩或精品,俗话讲一方山水养育一方人,那么在咱们黄山,在咱们徽州是人杰地灵、人才辈出,中国有一本名人大辞典,记录了清末以前各个朝代的名人有4万多,在咱们徽州,在这本名人大辞典上记录在案的就有800多人,不仅有名儒巨贾,也有伟人大师,像毕升、像朱熹、像戴震,还有胡适,还有马克思在资本论提到的唯一的中国人王茂荫等等,不胜枚举。
第三个特点就是生态优质。
黄山市的森林覆盖率高达77.4%,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8倍,我市空气的优良率100%,水功能区达标率100%,黄山风景区的每立方厘米的负氧离子常年稳定在2万个左右,天然的、名副其实的氧吧。
第四个特点就是物产丰饶了。
我们那有植物3000多种,动物有490种,已经查明的矿产资源46种,我们那还盛产茶叶、毛竹等等,我们那人均的水资源高达6700立方米,人均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多,资源也非常丰富,自然资源、物产丰饶。
第五个特点就是我们那区位非常优越,我们那正好是皖浙赣三省交界处,黄山这个地方随着交通综合设施的加快建设,它的区位优势更加彰显,我们那里现在已经建成的高速公路到杭州、到合肥、到婺源,这个五条高速公路都已经建成,十二五期间呢还将建成三条高速公路,我们有一个4D级的国际机场,境内外的航线有20多条,随着北京到福州的高铁,还有我们下一步就要展开建设的黄山到杭州的高铁和皖赣新线,三条高铁的新开建,那么使得黄山向南到福州、广州,向东到杭州、上海,向北到合肥、北京,向西到南昌、武汉,短则一两个小时,长则三五个小时就可以到达,非常便捷,应该说是安徽省的区域交通枢纽之一吧。
再一个特点就是我们品牌亮丽,黄山市有联合国桂冠三顶,有国家级的桂冠9大类125个,像国家级的名胜风景区、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冷林公园等等吧,很多。
刚才说了这6个特点,或者说六张王牌,全国地级市有330多个,同时拥有这六张王牌的六个特点的应该说是不多的,不敢说是唯一,但是可以说屈指可数,咱们黄山建设不久,但历史悠久,人口不多,但是名人很多,面积不大,但是影响很大,目前经济体量也不能说很大,但是发展的潜质、发展的势头很好。
正是因为黄山市自然禀赋极高,所以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它的发展定位要求也很高,我们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坚定地走转型发展、开放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之路,把黄山建设得更加美好,也欢迎广大网友到黄山去,走一走、看一看。
黄山市三位一体推动旅游文化生态建设黄山现在是安徽省唯一的作为全国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去年正式步入实施。
这一试点工作,我们总的思路是着力地推动旅游、文化、生态三位一体融合发展,加快形成以旅游业为龙头,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135”这样一个发展格局,“1”就是要构建一个枢纽,也就是以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和国际机场为重点的区域交通枢纽,“3”就是三个中心,一个是以黄山、齐云山、新安江、太平湖为代表的休闲观光旅游中心,第二个中心就是以徽州古城、屯溪老街、徽州文化长廊、百村千幢为载体的徽文化展示中心,再一个就是现代会展中心。
“5”是指我们建设的五大基地,包括休闲养生基地、户外运动基地、演艺摄影写生基地,还有物流商流基地,再就是乡村旅游基地。
一个枢纽、三个中心、五大基地,我们把它概括起来就是“135”这么一个格局.对应这“135”的格局,我们谋划了一批项目,排定了一批项目,其中超亿元的项目有240个,总投资高达2800个亿,那么我们想在“十二五”期间要完成2000个亿左右,那么去年我们已经完成投资131个亿,今年我们计划排定的项目投资计划是想完成150个亿,争取能够达到200个亿.我们想到“十二五”末的时候初步形成一个具有山清水秀、景美路畅、宜游宜居宜业、怡人怡情这样一个典型特征的现代国际旅游城市的基本框架,再过十年、二十年的努力,能够基本建成现代国际旅游城市,当年小平同志视察黄山时提出“要有点雄心壮志,把黄山牌子打出去”,“将来你这个地方应该成为全国最富的地方”的殷殷嘱托,我想再有那么几十年的保护建设开发,一定会早日实现。
为新安江贡献最大的是两岸百姓最近各个方面对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非常关心,也非常支持,我非常感谢广大网民、网友对新安江补偿试点工作的这种关心支持,我们也决心把这种关心和支持化作我们工作的动力。
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应该说是现在全国第一个跨省跨流域的补偿试点。
新安江是我们黄山市的母亲河,全长有359公里,在黄山市境内有242.3公里,发源地就在咱们黄山的休宁县,试点工作是去年正式实施的,试点的核心内容大概可以概括为这么几句话,就是“保护优先、合理补偿,保持水质、力争改善,地方为主、中央监管,监测为据、以补促治”,所以试点工作总体是按照这样一个基本原则展开的。
我们黄山市委市政府也以这个补偿机制试点为契机,开展新安江的综合治理。
对这个新安江的保护,包括试点工作,我们是这么看的,是这么体会的。
第一点对新安江的保护是我们的自觉认识,是我们的自觉行动。
保护好新安江是我们应该做的,也是必须做的,所以市委市政府作出对新安江综合治理这个决定的时候,我们一致认为是把它作为事关长远、事关全局的战略部署,是把它作为造福百姓、惠及子孙的战略工程来抓,也把它作为推进皖浙合作、推进城乡统筹的一个重大项目来做,所以我们应该说在这个问题上态度从来都是旗帜鲜明的,保护新安江是我们自身的事,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这要说明的第二点就是历届市委市政府为保护新安江都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我这里用几个数据说一下,“十五”以来黄山市关闭淘汰的、落后的,或者说有点污染的企业为160多家,近三年我们拒绝进入的一些有污染的企业有160多家,意向投资规模有160个亿,再就是我们搬迁了一些工业企业,有70多家,另外还相继的上了一些技术改造的项目。
所以说,我们黄山市各级对保护新安江态度是积极的、自觉的、坚定的,也是一以贯之的。
我再想说的呢,为保护新安江做出贡献做大的、牺牲最多的应该是我们新安江两岸的老百姓。
当年,也就是50年代末、60年代初建设新安江水库的时候,我们黄山的移民就有36000人,但是我们的移民主要是后靠移民,有同事跟我说当年补偿到每个移民的补偿资金只有108块钱,所以在其后很多年几乎没有任何的补偿资金,直到2006年下半年国家才对库区移民实施了补贴政策,每人每年600元,那么同时对一些扶贫开发项目给予支持,所以说目前我们新安江两岸还有一些后靠的移民生活水平还是比较低的,生产方式也还比较落后,肩挑人扛上山下山,人均的坡耕地只有一分多,生活生产条件都非常艰苦,所以说我们后靠的移民我们老百姓为保护新安江、建设新安江是作出了积极贡献,也是作出很大牺牲的。
保护新安江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刚才说了保护好新安江是我们自己的责任,那么最近两年我们市委市政府也是以这次补偿机制试点为契机,做出了新安江综合治理这么一个决定。
这对我们来说,我们一直也是这么看的吧,把保护新安江、新安江的治理摆在同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上面,实际上它本身就是经济建设重要内容。
去年市委市政府作出了综合治理的决定,成立了相关的机构,也拿出了一部分资金,去年在这方面我们也采取了一些实质性的动作,也展开了一批项目,包括防洪保安、包括农村面源的整治、包括工业点源的污染的整治,包括城镇截污、垃圾处理、生态修复、水环境保护、航运航道等等,主要围绕的是12个方面来展开,去年我们对应的综合治理的大口径的投资高达88个亿,那么其中与补偿机制试点相联系的、相对应的项目投资达到了3.54个亿,今年我们将进一步加大这方面的力度,综合治理的项目资金投入我们想超过100个亿,按100个亿来安排,那么其中的补偿机制的、试点的项目我们想能够完成20个亿以上,实施项目100多个。
我们相信,上下游坚持“合作、互利、共赢”的这样一个理念,共同担负起这一历史的责任,就一定能够使得新安江及其下游千岛湖青山永驻、绿水长流,就一定能够使得新安江两岸人民,他们都是为新安江、保护新安江作出牺牲的,生活得更加富裕、更加幸福。
做好特色文章发挥徽文化优势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文化建设作出了重大部署,黄山市作为徽文化的发祥地,在新的历史时期应该在推进文化建设方面有更大的作为。
我们安徽省委省政府也作出了“打造三个强省、建设美好安徽”这样一个重大的决策部署,三个强省其中就有一个是文化强省,那么我们黄山市也应该为建设文化强省作出应有的贡献。
我们想从黄山的实际出发,可能着重要做好这么几篇文章,第一要做好资源利用的文章,不断增强文化发展的内生力。
实际上刚才我也介绍了,黄山市的文化资源极其丰厚,拥有世界遗产地有两处,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15处,拥有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14类1308项,林林总总,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都非常丰富。
我们想就是以此为依托吧,积极的探索并推进文化资源与市场、与资本、与科技的结合,不断提高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再生的能力,从而使得文化资源的优势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在扩大开放的过程当中,能够尽快的转化为文化产业的竞争力。
所以接下来我说的第二篇文章就是要做好转型升级的文章,不断增强文化产业的竞争力。
那么黄山市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呢,主要的要求就是由散到聚、由小到大、由低到高、由弱到强来实现全面转型升级。
主要的路径,我们想主要有那么三条吧,第一条就是加快壮大本土企业,我们目前的文化企业比较散,比如说我们徽州四雕,木雕、石雕、竹雕、砖雕等,现在分散在各个区县,规模也很小,我们就想积极有效地保护开发和利用,将其中成长性比较好的苗子尽快的通过各项政策扶持,能够尽快的成为“参天大树”,成为我们黄山市文化产业发展的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