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表格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教案

课 型课 时计划内容单元课1 课时 1. 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

2. 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学时课10-11 课时1. 认识 31 个生字,读准 1 个多音字,会写 26 个 字,会写 37 个词语。

2. 默读课文,能通过课文描写的场景、细节,体会其中云哈的情感,感受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爱。

3. 理解题目和句子的含义,体会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的表达效果。

4. 能联系生活实际,写出自己“鼻子一酸”的经历。

5. 了解巴德父母对同一首诗不同评价的原因,能联系生活实际,说出对两种表达爱的方式的看 法。

1. 能选择恰当的材料支持自己的观点。

2. 能尊重别人的观点,对别人的发言给予积极回整合课5 课时 应。

3. 能联系课文,体会不同结尾的特点。

4. 能写出自己成长中新的认识和感受。

5. 想象画面,能体会场景描写在课文中的作用。

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学习 1.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

要点 2.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学习 1.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

目标 2.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探究 本单元的课文从哪些场景、细节中蕴含了作者什么感情?问题 作业练习应用 1 你从哪些细微的举动中感受到了身边人的关心? 作业 实践应用遇到事情时,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文化 拓展阅读书 第六单元阅读 同步进阶阅读学习 1.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

重难点 2.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活动一 谈话导入,明确主题活动一 谈话导入,明确主题1.学生课前首学:朗读第 6 单元内容, 1.课前布置首学任务,利用晨读时间巡视检 标出自然段,圈出生字,勾画词语, 查学生完成情况。

思考课后问题。

2.谈话导入单元主题,请同学再次快速浏览2.学生课内首学:快速浏览第 6 单元, 课文,将生字新词读准,想想课文主要讲了 认读生字,再次思考课后问题。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第六单元父母之爱自从我们呱呱坠地来到这个美丽的世界,我们就被父母的爱包围着,在父母的爱中一天天长大。

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温暖着我们;是亲切的话语,抚慰着我们;是热情的鼓励,感动着我们;是严格的要求,鞭策着我们。

他们的爱让我们感受到这个世界的美好,让我们在温馨的氛围中茁壮成长。

到生活中去体验父母之爱吧!母亲虽然辛苦操劳,却仍慷慨地给钱让“我”买书;父亲历尽艰辛,用一只小渔船托起“我”的求学梦。

父母是我们成长路上忠实的伴侣,他们的批评和鼓励是我们成长路上源源不断的动力。

无私的父母为我们倾尽了心血,操劳了一生,我们要常怀感恩之心,珍惜父母为我们所做的点点滴滴。

本单元的一组课文都是歌颂母爱或父爱的文章,这种舐犊之情,流淌在血液里的爱和温暖。

我们要多朗读,去体会那些感人的场景和细节描写中蕴含的深情,然后拿起我们手中的笔,也来写一写我们的“父母之爱”。

分类具体内容课时安排教学要点课文慈母情深 2抓住描写母亲的外貌、语言和动作的重点语句和段落,体会母亲的慈祥、善良,以及对“我”的爱。

父爱之舟 2理解标题的特点和作用,体会文中描写的表现父爱的场景和细节感受父爱深沉以及作者对父亲的赞美与感激之情。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1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从父母亲对孩子各自不同的评价中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

口语交际父母之爱 1在交际与沟通中理解什么样的方式才是真正的父爱母爱。

积极交流,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做到观点明确,材料恰当,尊重对方。

习作我想对您说 1了解和把握书信的特点,学会运用书信表达自己的情感。

写出真情实感,表达出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

语文园地交流平台2体会课文是怎样运用场景描写和细节描写来表达感情的,并学会运用;体会课文中的几种结尾方法;写一写生活中的“第一次”;积累有关节俭的名言,养成勤俭的好品德。

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18 慈母情深文本分析:本文讲述的是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表现了慈母对孩子的深情,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教案)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教案)
(板书:破收音机 吃进了肚子里 )
④同学们,请大家思考一下,作者为什么反复交代家里很“穷”呢?里面的用意是什么?
生各抒己见
师总结:文章一开头先介绍书价(一元多),然后反复强调“从来没有”,暗示读者这一元多对“我”家来说已经是一笔不小的财富了。紧接着作者又写出“卖破录音机”和“吃进肚子里”,这是直接描写自己家穷。作者反复介绍“穷”是为了下文母亲毫不犹豫地掏钱让“我”买书作铺垫,从而衬托出母亲对“我”的爱。
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对书的渴望与贫困的家境让作者失魂落魄。也就在这一天,作者走进了母亲那个他从未靠近的世界。
二、深入品读
1.请同学们自由读5~29自然段,边读边想,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母亲?
(板书:瘦弱 疲惫 贫穷 辛苦 善良……)
2.在这部分中,关于母亲的哪些镜头让你印象最深?
3.罗列句子,对比感悟: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一、揭示课题,聚焦“情深”
1.(板书:慈母情深)
2.请同学们满怀深情地齐读课题。
师:看题目,大家不约而同地强调了“深”这个字。慈母的情深在何处?让我们有怎样的感受?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感受一下吧。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1.自读课文,解决课后的生字词,会读,并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单元
教材
分析
本单元的课文主要围绕“舐犊之情,流淌在血液里的爱和温暖”这一主题来编排。主要由《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三篇文章组成,都运用了具体的事件来表达父母对孩子的爱。如《慈母情深》中,通过介绍自己思想斗争、详细介绍母亲的工作环境以及母亲对别人的不理解的回答,体现出母亲对孩子的支持和爱;《父爱之舟》中,通过写父亲和“我”住店、带“我”逛庙会、背“我”上学、送“我”上学等事情,体现父亲对孩子的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中,通过介绍父亲在生活中用“糟糕透了”和母亲用“精彩极了”对孩子的不同评价方式,来体现来自父母的不同的爱。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教案)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教案)
四、音乐渲染
1.母亲像天空,像大海,更像一条河,静静地流淌在四季的交替中……
2.送出歌曲《母亲》。
作业设计
1.完成《配套练习》
2.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
买书---贵
穷 两个 “从来没有” 衬托 铺垫
录音机---进肚子
慈母情深 母爱伟大
工作环境
母亲 动作、神态、语言 善良 勤劳 辛苦
“我”的心理
课后反思
为了供“我”读书,家里筹钱,为了节省路费,父亲借船送“我”。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课文分了几个场景进行描述?哪个场景让你感动?
(梦中出现了父母深夜喂蚕,父亲带“我”住旅店;父亲带“我”去庙会让“我”吃豆腐脑及为“我”做万花筒;父亲雨雪天送“我”上学;鹅山高小为“我”铺床;无锡师范送考;无锡师范送“我”去上学的路上为“我”缝棉被。)
(板书:穷 作铺垫,衬托母爱的伟大)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解决了生字词,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还知道了文章运用了衬托的写法作铺垫。可以说收获匪浅。
作业设计
1.熟读课文
2.书写生字
板书设计
慈母情深
书很贵
家里很穷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段落。
2.通过分析描写母亲的细腻的语言文字,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1.掌握本课的生字。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聋”等词语。
2.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深沉的母爱,唤起热爱母亲的情感。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魄、抑、颓”等10个生字,读准“龟”1个多音字,会写“辞、抑、碌”等15个字,正确读写“连续、广播、铁路、辞退、压抑”等20个词语。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语文上册教案(第六单元)表格式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语文上册教案(第六单元)表格式
5.小组活动。小组成员带感情朗读课文,评出朗读较好的同学推荐给大家。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看看文中写了哪些事。
2.从这些事中,我们感受到了什么?
3.画出令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把感受写下来。
生总结汇报
1.课文分了几个场景进行描述?哪个场景让你感动?
2.分小组讨论,概括每段的段落大意。
(1)大家学会了哪些生字新词?你是怎样记住它们的?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梳理课文内容。
2.标出自然段的段落序号,把不理解的句子画出来和同学交流。3.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4.理清脉络层次。
1.品读巴迪情感变化。
(1)在这三个不同的年龄阶段,巴迪对父母两种截然不同评价的认识一样吗?
(2)通过这些词语,我们可以读懂此时巴迪的心情,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巴迪对两种不同的声音的认识吗?
生总结、汇报
生总结、汇报
从父亲身上我们感受到了这种平凡而又伟大的、深沉的父爱。从儿子身上,我们也感受到了爱和感激。你对父母的感情是否也是这样?是否也是互相的?写下来吧。
板书设计第一个场景
第二个场景
场景描写第三个场景以小见大
第四个场景
第五个场景
教学叙事
月日(星期____)总第课时
课题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找出描写父亲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父亲的情感。
2.品读第二个场景。
(1)作者详细描写庙会盛况的目的是什么?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对“我”的爱?
3.品读第三个场景。详细阅读“雨雪天送我去上学”,从中我们感受到什么?
对文章的写法,你有什么见解?
总结:这篇文章选取的都是生活中的小事,这些琐碎的小事中,蕴含着父亲对儿子深切的爱,同时也蕴含着儿子对父亲的爱和感激。这种写法叫做以小见大。

(部编版)统编五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六》表格教学设计

(部编版)统编五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六》表格教学设计
处在安乐的环境中,要想到可能有的危险。倡导节俭,反对奢侈浪费
从节俭变得奢侈容易,从奢侈转到节俭则很困难。
吃每一碗粥、每一碗饭时,应该想想这粥、饭里有多少人的付出,多少能源的消耗,真的是来之不易;我们生活所需的每半根丝、每半缕线,都要常常想想其中包含几多物质能源和几多人的心血,应该好好珍惜。
(4)学生读读背背。
板书
内容
场景 细节 心理
语文园地六结尾的方法
日积月累
(3)读句子,想想在你的成长中有没有类似的“第一次”,试着写一写。
①大声朗读这两段文字。
②说说这两段文字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③仿照文中的句子,我们也来写一写吧。
生总结、汇报
师:这两段文字都是作者由“第一次”而发出的感慨,点明“第一次”给我们带来的特殊体验,体现出人生中“第一次”的重要性。
生自由展示成果。
设计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这个环节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学合作的方式把握内容明确意图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ຫໍສະໝຸດ 《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课题
语文园地六
课型
语文园地六
授课
时间
1课时
教学
目标
1.学习习作中如何结尾的方法以及体会场景描写在课文中的作用。
2.学习写一写成长路上的“第一次”。
3.积累名句。
教学
重点
1.学习习作中如何结尾的方法以及体会场景描写在课文中的作用。
2.积累名句。
教学
难点
学习写一写成长路上的“第一次”。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本单元的教学接近尾声。现在,让我们走进“语文园地”去汲取里面的营养吧。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解读及教学设计(表格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解读及教学设计(表格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解读及教学设计(表格版)本的主要内容,避免遗漏重要细节;(2)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概括;(3)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进行概括。

三、深度阅读,体会母爱之深1.师:仔细品味课文,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等描写,体会母爱之深。

2.学生独立阅读,并标注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句子和细节描写。

3.师:请同学们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让我们一起感受母爱的伟大和深沉。

四、思考与讨论,探究文本意义1.师: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深入理解文本意义,探究作者的情感和表达方式。

2.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探究文本中的难点句子和情感表达,发表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3.师:引导学生总结讨论结果。

并进行全班分享。

五、语文园地,巧妙结尾1.师:引导学生研究作中如何结尾的方法,以及场景描写在课文中的作用。

2.学生自行撰写一篇即景文,注意观察景物的变化,按照一定顺序有条理地描写景物,使画面更加鲜活。

3.师:选取几篇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引导学生评析,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六、课堂小结,感悟情深1.师:通过本节课的研究,我们深入体会了母爱之深、父爱之重。

并研究了如何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2.师:请同学们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表达自己对本节课的感受。

3.师:带领全班一起回味课文。

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亲的感激和崇敬之情?三)预设:第三个场景。

1.作者为什么要讲述这个场景?2.从哪些细节可以看出父亲对“我”的关心?3.从这个场景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四)预设:第四个场景。

1.作者为什么要讲述这个场景?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对“我”的爱?3.从这个场景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五)预设:第五个场景。

1.作者为什么要讲述这个场景?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对“我”的爱?3.从这个场景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三、归纳总结。

1.这五个场景中,哪一个场景让你感受最深?为什么?2.通过这些场景,你感受到了什么?3.父亲对“我”的爱,你有哪些感悟和体会?四、作业布置。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直接打印)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直接打印)
3.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教学重点
1.在交流与沟通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母爱,建议父母改进方法。
2.学会主动与人沟通的方法,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教学难点
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教具学具
课件
教学流程
个人思考
重点标注
一、激趣导入
父母的爱有时候是和风细雨,有时候却又是狂风暴雨。无论哪一种,都是他们对我们真情的付出。今天,就让我们把自己感受到的爱表达出来,与同学、老师、父母一同分享吧。板书:父母之爱
板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梳理课文内容。
2.标出自然段的段落序号,把不理解的句子画出来和同学交流。
3.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4.理清脉络层次。
生总结,汇报
生认清字形,并能一字组多词,规范书写,理解词语。
板书:主要内容:
作者七八岁的时候,写了一首小诗,父亲和母亲对他的作品有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最后他从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父母的爱。
②“母亲还从来没有……要过这么多钱。”从这句话中,我们了解到了什么信息?这句话暗示了家里很穷。“从来没有”“也从来没有”这两个词表明
板书:A家里很穷。B“我知道家里穷,因此很懂事,不给家里增添负担。”
③读第4自然段,你从中获得了什么信息?
这个自然段是直接描写自己家“穷”的。从“卖破收音机”和“吃进了肚子里”直接描写家里的穷。
2.从这些事中,我们感受到了什么?
3.画出令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课文分了几个场景进行描述?哪个场景让你感动?这些场景都显示出父亲对儿子博大的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阅读课文,用简单的话概括文章的内容。
生总结,汇报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
三、精读课文,体会铺垫的作用。
1.同学们,我们知道事情的起因是买一本书。你们觉得买一本书容易吗?请大家读1-4自然段。
2.在读的过程中思考:
①“书价一元多”从这句话中,我们了解到什么信息?
板书:书很贵。
②“母亲还从来没有……要过这么多钱。”从这句话中,我们了解到了什么信息?
这句话暗示了家里很穷。“从来没有”“也从来没有”这两个词表明
板书:A家里很穷。
B“我知道家里穷,因此很懂事,不给家里增添负担。”
③读第4自然段,你从中获得了什么信息?
这个自然段是直接描写自己家“穷”的。从“卖破收音
总结:这篇文章选取的都是生活中的小事,这些琐碎的小事中,蕴含着父亲对儿子深切的爱,同时也蕴含着儿子对父亲的爱和感激。这种写法叫做以小见大。
板书:以小见大。
3.品读第三个场景。)
四、激情升华,拓展延伸
从父亲身上我们感受到了这种平凡而又伟大的、深沉的父爱。从儿子身上,我们也感受到了爱和感激。你对父母的感情是否也是这样?是否也是互相的?写下来吧。
引出对比:“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伏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③哪个词让你的这种感受最深?
④母亲为什么要“立刻”?“立刻”带给作者的又是什么?
⑤对比对这两句话,小结:
瘦弱但坚强。
⑵“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教学
重点
.通过读描写人物语言的语句,体会说话人的情感,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方法
及教具
课件
师生活动内容及方式
二次备课
一、激趣导入
父母对我们的爱会呈现出不同的方式。妈妈对我们的爱如春风,那么温柔,那么温暖;爸爸对我们的爱是秋风,能扫去我们的浮躁。爸爸妈妈用他们自己的方式爱着我们。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父母是怎样用爱引导孩子不断成长的吧!
2.交流。
3.母亲的希望是什么?你觉得那个劝她的女人说的话有没有道理
板书设计
教后记
课题
19父爱之舟
课时
2-1
总课时
日期
教学
目标
1.会认“栈、冤”等12个生字,会写“蚕、考”等14个生字。理解“千变万化、纸屑”等词语。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通过具体事件初步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对父亲的感激、崇敬之情。
①再带着感受读这句话。
②如果你是梁晓声,面对这样一位眼神疲惫的母亲,你读懂些什么?
③但是就是这样一位极度需要休息的母亲却一刻也不肯休息,你看到了吗?
二次引读“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伏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④母亲这样的“立刻”是一天吗?是一个月吗?
⑤读,小结:
五、作业布置。
1.找出文中那些描写父亲对儿子的爱的句子。
2.仿照这种写法,也写一写父亲对自己的爱。
板书设计
教后记
课题
20“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课时
1-1
总课时
日期
教学
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2.通过读描写人物语言的语句,体会说话人的情感,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得意洋洋迫不及待立刻自豪满怀信心紧张极了湿润沉重失声痛哭
板书:童年写诗,母亲表扬,父亲批评
表扬与批评共存
(2)通过这些词语,我们可以读懂此时巴迪的心情,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巴迪对两种不同的声音的认识吗?
矛盾不解困惑不知所措
(3)2.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1)父母不同的态度,不同的声音,让幼小的巴迪迷惑不解。快速浏览1-14自然段,看看巴迪的爸爸妈妈是怎么说的。用直线和波浪线画出来。
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
1.听写上节课所学的生字词。
2.回顾上节课内容,说说在“我”的梦中出现了哪些难忘的场景?
3.文中的父亲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二、品读感悟,体会父爱。
1.课文出现了五个场景,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场景。
板书:第一个场景
找出描写父亲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父亲的情感。
生总结、汇报
“心疼极了”体现出父亲对“我”的深切的关爱;“父亲动心了”说明在明知道自己非常贫苦的情况下,还打算为孩子换房间,体现出父亲对孩子无微不至的爱。
详细描写庙会的盛况,尤其详细描写各种小吃,表达出当时“我”想吃的愿望。“父亲觉得我太委屈了”可以看出父亲对“我”的爱;“做万花筒”更能体现出父亲的爱。
(3)从哪些地方看出儿子对父亲的爱?
“不敢,也不忍心叫父亲买”说明“我”非常体谅父亲,也非常爱父亲。
板书:第二个场景详细阅读“雨雪天送我去上学”,从中我们感受到什么?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梳理课文内容。
2.标出自然段的段落序号,把不理解的句子画出来和同学交流。3.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4.理清脉络层次。
板书:脉络层次。
三、精品细读,感悟表达。
1.品读巴迪情感变化。
(1)在这三个不同的年龄阶段,巴迪对父母两种截然不同评价的认识一样吗?速读1-14自然段,用横线标出表示巴迪心情的词语。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父爱之舟》这课,去感受文中那浓浓的父爱吧。
板书:父爱之舟二、读文识字。
1.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2.用圈点批注的方法画出使你深受感动的句子,在小组内交流。
3.交流汇报:
(1)大家学会了哪些生字新词?你是怎样记住它们的?
(2)出示本课的生字,纠正读音,重点记住“蚕、茧、掀、席、庙、屑”等课后生字以及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
师:我们只体会了父亲对孩子的爱,那么,这段文字里有没有体现出儿子对父亲的爱呢?
生总结、汇报
“体会到父亲挣钱的艰难”、“不肯再加钱换房子”表现出“我”对父亲艰难的体谅,也体现出儿子对父亲的爱。
2.品读第二个场景。
(1)作者详细描写庙会盛况的目的是什么?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对“我”的爱?
生总结、汇报
2.从这些事中,我们感受到了什么?
3.画出令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生总结汇报
本文先回忆了过去:父亲送“我”报考学校和上学,见“我”晚上在旅馆被臭虫咬,父亲心疼的样子。
在庙会中,父亲带“我”去逛庙会,给“我”买豆腐脑,可是自己却舍不得吃,后来还给“我”做万花筒。
父亲在雨雪天气背“我”上学。
板书设计
教后记
课题
19父爱之舟
课时
2-2
总课时
日期
教学
目标
1.朗读课文,从课文中的具体描绘中感受到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对父亲的感激、崇敬之情。
2.学习本文以小见大的写法,领悟通过小事来反映人物情感的写法。
教学
重点
学习本文以小见大的写法,领悟通过小事来反映人物情感的写法。
教学方法
及教具
课件
师生活动内容及方式
教学方法
及教具
课件
师生活动内容及方式
二次备课
一、揭示课题,聚焦“情深”
1.板书:慈母情深
2.请同学们满怀深情地齐读课题。
师:看题目,大家不约而同地强调了“深”这个字。慈母的情深在何处?让我们有怎样的感受?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感受一下吧。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1.自读课文,解决课后的生字词,会读,并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辛苦忙碌。
⑶“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①从哪个词最能体会母亲的辛苦?(龟裂)
②怎样的手才叫“龟裂”的手?母亲的手为什么龟裂?
③尽管手已龟裂,但母亲还在任劳任怨,争分夺秒地忙碌着:
三次引读“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伏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课题
18慈母情深
课时
2-1
总课时
日期
教学
目标
1.会认“魄、抑”等11个生字,会写“辞、抑”等12个生字。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铺垫的作用。
教学
重点
会认“魄、抑”等11个生字,会写“辞、抑”等12个生字。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聋”等词语。
为了供“我”读书,家里筹钱,为了节省路费,父亲借船送“我”。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课文分了几个场景进行描述?哪个场景让你感动?
(梦中出现了父母深夜喂蚕,父亲带“我”住旅店;父亲带“我”去庙会让“我”吃豆腐脑及为“我”做万花筒;父亲雨雪天送“我”上学;鹅山高小为“我”铺床;无锡师范送考;无锡师范送“我”去上学的路上为“我”缝棉被。)
(3)让学生以自由举手读、开火车读等形式,加深学生对生字的认识。
4.讨论交流
(1)课文讲了哪几件事?
(2)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说说你感动的理由。
(3)读一读让你感受最深的句子,体会人物的感情。
5.小组活动。
小组成员带感情朗读课文,评出朗读较好的同学推荐给大家。
三、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看看文中写了哪些事。
教学
重点
通过具体事件初步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对父亲的感激、崇敬之情。
教学方法
及教具
课件
师生活动内容及方式
二次备课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充溢着浓浓的父爱和母爱。父母的爱是那慈祥的笑容,父母的爱是那亲切的话语,父母的爱是那热情的鼓励,父母的爱是那严格的要求。父母的爱表现出了多种多样的形式。可是,不论哪种形式,都让我们感到温暖,感到幸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