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国人物关系

合集下载

日本战国人物

日本战国人物

第三,在对外事务方面,德川家康不是个完全的锁国主义者。创立幕府后,他立即遣使朝鲜,并于1608年恢复了和朝鲜的邦交。与此同时,又积极谋求与明朝的间接贸易。他出于对军需物资和生丝贸易的需要,创立幕府后的初期,对发展与西欧各国的贸易也很积极。1608年,他聘用英国人三浦安针为外交顾问、贸易事务官,并向他学习世界知识、天文和数学。他甚至默许基督教的传播,后来因感到危及日本传统的封建统治,又加以禁止。1612年,幕府在直辖地首先颁布禁教令,翌年便把这一法令推行到全国。1615年起,进而对朱印船贸易也严加限制。
其次,德川家康为了调整农村中的租佃关系,稳定新领地的秩序,还开展了大规模的检地。其具体办法是,在土地登记册上,在隶属农民登记人姓名的右上方标上人名肩书,表明该人耕种的土地其领有权是属于哪个名主的。这样做,是既承认身为领主的名主的土地领有权,使其负担交缴年贡的责任,另一方面又承认租佃者尚不稳定的耕作权。这种措施对治理关东这种比较落后的地区是得策的。
丰臣秀吉征伐九州时,德川家康未被征调,摆脱了一次巨大的消耗。但1590年征伐小田原时他参加了战斗。北条氏灭亡后,德川家康被封于关八州,年贡260万石。1590年8月1日德川家康离开五国迁往江户(现东京),从此采取一系列措施,权利经营关东。
首先,采取新办法配置家臣。德川家康在靠近江户的武藏、相模等地,集中了直辖地和封地在一万石以下的下级家臣。万石以上的高级家臣配置得尽量远些,分布的密度是关东的西南部略稀,东部与敌对性大名接壤的边境地带较密。显然,这样配置是一种临战体制。而且他在进入关东的同时,便决定将封地换算成产量发给家臣。这些措施对进一步控制家臣,巩固关东新领地起了很大作用。
第四,德川家康大力提倡文治。他十分好学,喜欢读有关治国平天下的经史典籍,鉴于字镰仓幕府以来佛教势力已与庄园制紧密结合的事实,他在创立幕府前一直抑制佛教,推崇儒家思想。创立幕府后,他认为庄园制已彻底摧毁,佛教因失去旧的经济基础和遭到沉重的政治打击也已衰落,这时恢复佛教的威信,对巩固新政权不仅无害而且有益,因此晚年逐渐扶植佛教,与名僧探讨各宗的佛法,日益趋于儒佛合一的思想统治。

日本战国

日本战国

日本战国文化会计12甲冯晓安1290810101 由于平时闲暇时候喜欢看日本的动漫,有许多的动漫都是关于日本战国时期的故事和虚构的事情,所以让我想到日本的战国历史和我们中国的战国时期一样么?于是我查了关于日本战国时期的相关介绍和历史资料,发现日本战国时期的许多事件很吸引人一.战国背景先说一说战国时期的背景吧,一四七七到一六一五年这段时间称为战国时代。

这也是《幕府将军》的时代。

当足利幕府酖于茶道,和歌之时,其它地方势力蠢蠢欲动。

战国大名们个个心怀鬼胎,胸怀大志,意欲取代足利幕府。

室町幕府自幕府将军足利义满之后便纷扰不断:政治上,除了关东的古河公方与幕府之间的对抗外,层出不穷的政治谋杀以及各地诸侯的反抗或私战破坏了各地的政治生态。

社会上,各地爆发的一揆暴动如同一颗颗不定时炸弹,对整个社会秩序造成大小不一的伤害。

可是室町幕府从未放弃稳定全国局势的决心,直到始于一四六七年的应仁之乱始于一四六七年,也宣示了战国时代的开始。

二.战国人物在战国时期涌出许多的英雄人物,织田信长.武田信玄.上杉谦信.伊达政宗等等乱世豪杰尔虞我诈,你争我夺,也成为日本战国战争史上灿烂的光辉时期。

还有真田信繁,可能大家没有怎么听说过,其本名“信繁”源自武田信玄之弟武田信繁(武田信玄之弟,在第四次川中岛之战中牺牲)。

是日本战国时代末期、江户时代初期的武将,别名真田幸村。

最先开始了解的应该是织田信长,由于以前玩游戏的时候经常碰到的例如《信长之野望》,三英杰”之一,将战国乱世彻底打破的英雄。

原本是尾张国的小大名,后于桶狭间击破今川义元的大军而名震天下,后通过拥护足利义昭上洛逐渐控制京都,将各个有力敌对大名逐个击破,掌握了一大半的日本领土。

他施行大量使用火枪的战术,实行兵农分离,鼓励自由贸易,整顿交通路线等等革新政策,开拓了日本通向近代的道路,但在即将一统天下前夕,于京都本能寺被心腹家臣明智光秀谋反而自杀,结束了辉煌的一生。

他成功控制以近畿地方为主的日本政治文化核心地带,使织田氏成为日本战国时代中晚期最强大的大名。

岛津岁久——日本战国时代武将

岛津岁久——日本战国时代武将

岛津岁久——日本战国时代武将
岛津岁久介绍
中文名称:岛津岁久
外文名称:岛津岁久
国籍:日本
民族:大和
出生日期:1537年
逝世日期:1592年
职业:武士
主要成就:日置岛津家的始创
岛津岁久(1537年-1592年8月25日),是日本战国时代的武将,岛津贵久的三子,岛津义久、岛津义弘之同母弟,岛津家久之兄。

幼名又六郎,官位为正五位上左卫门督。

日置岛津家的始创人。

在丰臣秀吉的九州征伐的前夕,岁久主张归顺秀吉,然而岛津四兄弟的其余三人均主张抗战,因此岁久的主张被否决。

岛津家其后战败,向丰臣家投降。

不过,岁久在岛津家归顺秀吉后,他对秀吉的态度突然完全改变,他对秀吉采取
反抗的态度,先在朝鲜文禄之役中以生病为理由拒绝参战,后来更与岛津家臣梅北国兼发起对抗秀吉的一揆暴动(梅北一揆),有不少岁久的家臣亦参与是次暴动,因而触怒秀吉。

秀吉遂下令义久讨伐岁久,岁久自杀,终年56岁。

岁久死后,由忠邻的嫡子岛津常久继任日置岛津家的家督之位。

在秀吉死后,尊敬岁久的百姓在岁久自杀的地方兴建心岳寺纪念他,亦即现在的平松神社,作为战神及安产神受到信仰。

上杉谦信

上杉谦信
因为臼井城的战败,常陆小田氏、下总结城氏、下野宇都宫氏和小山氏、武藏忍成田氏、上野新田由良氏、 下野皆川氏、上野小泉富冈氏、上野馆林长尾氏、下总关宿梁田氏、森屋相马氏、上总土气酒井氏等之前依附于 上杉谦信的关东豪族,见风使舵,全部投靠到了北条麾下。不仅如此,上杉家重臣、上野厩桥城主北条高广也倒 向了北条。随着永禄九年武田信玄(1566年)攻落了上野箕轮城,永禄十年(1567年)白井长尾、总社长尾的 没落,上杉家在关东的势力圈急剧缩水,只剩下了武藏羽生城、桐生佐野氏、下野佐野氏等有限几家,与当初上 杉军刚杀入关东的威势是不可同日而语。天正二年(1574年)时,北条氏政攻打亲上杉方的关宿城,上杉谦信虽 亲自救援,却遭北条军击败,不但关宿城投降北条家,连羽生城也遭到北条家攻陷。在关东反反复复的争纷又持 续了好几年,各方都没有什么大进展。永禄十年(1567年),武田信玄开始把矛头转向昔日的盟友今川氏,而三 国同盟的另一端北条则站到了今川一边。为了一起对付武田氏,北条氏康甚至与长年敌对的上杉谦信和好并结成 短暂的越......
上杉谦信
日本历史人物
01 人物生平
03 人物评价
目录
02 主要影响 04 轶事典故
05 人物关系
07 后世纪念
目录
06 人物生活 08 艺术形象
上杉谦信(うえすぎけんしん;1530年2月18日—1578年4月19日), 日本战国时代名将。越后国守护代 长尾为景幼子,幼名虎千代,成年后称长尾景虎。由于继承了关东管领“上杉”姓氏,并先后得到关东管领上杉 宪政和将军足利义辉的赐名,故又称上杉政虎、上杉辉虎。
上杉神社内的上杉谦信雕像 越后守护上杉定实没有子嗣,于是决定从陆奥国迎接外曾孙时宗丸到越后,作 为养子和继承人。时宗丸乃是陆奥守护伊达稙宗的儿子,伊达稙宗子嗣众多,惯于通过送子出继来控制别国,不 过越后乃是大国,时宗丸即便当上越后守护,也终究难以使伊达家的势力深入北陆地区,说不定反而会成为争夺 稙宗继承人伊达晴宗一门总领权的强大对手,他不但坚决反对父亲的决定,还在劝说无效后掀起反旗,这就是席 卷整个陆奥地区的大动乱——“天文之乱”。而就越后国来说,在是否迎立伊达时宗丸为守护继承人的问题上也 引发了激烈的争论,因为时宗丸的母亲乃是扬北众中条藤资的妹妹,中条藤资大力怂恿,扬北众其余势力怕中条 家因此会逐步坐大,威胁到自己的利益,所以一致表示反对。长尾晴景站在反对一方,越后国内战乱又起。

日本战国时代的著名父子:长宗我部元亲与长宗我部盛亲

日本战国时代的著名父子:长宗我部元亲与长宗我部盛亲

日本战国时代的著名父子:长宗我部元亲与长宗我部盛亲长宗我部家据说出自秦始皇的子孙,后来渡到日本避难,遂称秦氏。

早年秦氏居住在信浓国,后来又迁到了土佐国长冈郡的宗我部乡居住,而宗我部一族里,又分别居住在长冈郡和香美郡,因此为了予以区别分别称为“长宗我部”与“香宗我部”。

而在《四国军记》里长宗我部家是从信浓国来的秦氏,而香宗我部则是土佐国土著,并不是一个家族。

长宗我部家的出身扑朔迷离,其“秦始皇后裔”的身份也是疑点重重,很可能家祖只是从中原逃难过去的难民也说不定。

不过,家族血缘在英雄不问出身的战国时代,自然就不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了,在战国时代,连织田信长、德川家康都先后冒充过藤原氏、平氏、源氏等家族出身,谁又会在乎一个小小的秦氏呢?长宗我部家在长宗我部元亲的爷爷长宗我部元秀的时代曾经一度灭亡,后来在父亲长宗我部国亲的领导下才逐渐复兴,到了长宗我部元亲的时代,更是将长宗我部家的势力扩张了到了几乎整个四国岛。

不过,长宗我部元亲在迈向统一四国之路之时,遭遇了灭顶之灾。

此时取代了织田信长成为京畿掌控者的丰臣秀吉对四国岛发起征伐行动,贫弱的四国岛又如何是丰臣秀吉的对手,在丰臣家铁蹄之下战败降服,领地被缩减至土佐一国。

然而,领地的缩减还不是对长宗我部家最大的打击,对长宗我部元亲来说,天正十四年(1568年),在丰臣秀吉发起的讨伐岛津家的“九州征伐”之中,长子长宗我部弥三郎信亲奉命出阵九州岛,在与岛津家之间的“户次川合战”中不幸战死,这才是长宗我部家最大的损失。

长宗我部信亲是长宗我部元亲统一四国的行动中相当活跃的武将,长宗我部元亲也曾发给过文书,表示自己相当看好这个继承人,希望将来将家族的重担交予信亲。

在长宗我部信亲战死以后,为了长宗我部家的存续,长宗我部元亲不得不从孩子们里重新再挑选继承人,此时长宗我部元亲的孩子还有次子香川五郎次郎亲和、三子津野孙次郎亲忠、四子千熊丸(后来的右卫门太郎盛亲)。

在江户时代记载长宗我部家的史料《元亲记》里所言,要是长宗我部元亲不幸也战死的话,丰臣秀吉比较认可元亲的次子香川亲和继承长宗我部家。

日本战国三夫人

日本战国三夫人

芳春院(1547年7月25日-1617年8月17日),前田利家正室,本名叫做松。

生父为筱原一元(主计),其母竹野氏在丈夫战死后又改嫁给高田直吉。

因为母亲改嫁的关系,她被送到姨母的夫家前田家,由利家的父亲前田利昌养育。

她和利家本来是表兄妹的关系,大约在1558年时,与利家结婚,第二年时生下长女幸。

阿松与利家夫妻之间,生育了二男九女,其中长男前田利长继承了前田家,三女摩阿做了丰臣秀吉的侧室,四女豪姬成为秀吉的养女,六女千世则是细川忠隆的妻子。

阿松与利家夫妻在年轻时就与秀吉、宁宁这对夫妻是好朋友,他们之间的关系也特别亲密,甚至后来阿松也从秀吉那里得到领地。

1599年利家过世,阿松出家,号芳春院,并且在京都的大德寺里建立了芳春院。

1600年,德川家康怀疑利长有谋叛的嫌疑,芳春院为了前田家的前途,自愿成为人质前往江户,化解了危机,还让家康的孙女珠姬嫁到前田家。

在关原之战以后,前田家成为百万石大名,芳春院功不可没。

1614年,利长过世,芳春院才得以离开居住十五年的江户,回到金泽,并于1617年过世。

法名“芳春院殿华严宗富大禅定尼”,墓在金泽的野田山墓地,而京都的大德寺芳春院也有她的墓。

斋藤归蝶(1535年-1612年?),父亲为斋藤道三,母亲为正室小见之方。

1549年时,嫁给织田信长做正室。

由于她从美浓嫁来,后来她被通称为浓姬,也被称为鹭山殿。

由于母亲小见之方本姓明智,因此有说法指出她与明智光秀是表兄妹的关系,但这个说法只是部份学者的推测,并没有实据。

虽然她是战国大名织田信长的正室,但是在历史上却几乎不见关于她的相关事迹记载。

传说她出嫁前,道三曾给她一把短刀,表示如果信长真是笨蛋,可以杀了他,但归蝶却告诉道三:“或许我这把刀最后会指向父亲”,这仅止是一个传说。

另外也有个传说,是信长使用反间计,向归蝶散布假消息,指出斋藤家有人会谋反,结果归蝶把这假消息写成信送回娘家给父亲,使道三将无辜的家臣杀害,当然这也是一个传说而已。

部分日本战国时代人物生平(不全)

部分日本战国时代人物生平(不全)

织田信长(1534~1582)
日本战国时代开辟全国统一道路的军事政治家,信长是织田信秀的次子,天文三年生于尾张国纳古野城,幼名吉法师,十三岁时行冠礼(成人仪式),取名三郎信长。
由于其破天荒的举止而被人取笑是傻瓜。父亲死后,信长把半个尾张国统合起来,1560年(永禄三年)于桶狭间迎击骏河的今
阿松(1547~1617)
前田利家正室,后又称芳春园。生父为条原一元,其母竹野氏在丈夫战死后又改嫁给高田直吉。因为母亲改嫁的关系,她被送到姨母的夫家前田家,由利家的父亲前田利昌养育。她和利家本来是表兄妹的关系,大约在1558年时,与利家结婚,第二年时生下长女幸。
阿松与利家夫妻之间,生育了二男九女,其中长子前田利长继承了前田家,三女摩阿做了丰臣秀吉的侧室,四女豪姬成为秀吉的养女,六女千世则是细川忠隆的妻子。阿松与利家夫妻在年轻时就与秀吉、宁宁这对夫妻是好朋友,他们之间的关系也特別亲密,甚至后来阿松也从秀吉那里得到化桩领地
元和元年(1615)五月五日,大坂夏之阵爆发。真田队在与伊达势的激突中,成功地粉碎了伊达家引以为豪的骑马铁炮队后在茶臼山布阵。真田势三千士兵向秀忠的越前势一万三千大军发动全员突击。真田军在付出了一定代价以后,突破了越前势的防线,迂回到德川家康本阵背面,并突入家康本阵。但是由于兵力上的差距实在太大,信繁兵尽,在茶臼山北部的安居天神附近讨死。享年四十九歳。真田信繁的奋战,充分体现了自己出色的武将素质。博得了大阪方、德川方的一致认可。可以说是死而无憾了。他在《萨摩军记》中被称为“日本第一强兵”,可见人们对他的敬仰。
1599年利家过世,阿松出家,号芳春院,並且在京都的大德寺里建立了芳春院。1600年,德川家康怀疑利长有谋反的嫌疑,芳春院为了前田家的前途,自愿成为人质前往江户,化解了危机,还让家康的孙女珠姬嫁到前田家。在关原之战以后,前田家成为百万石大名,芳春院功不可没。1614年,利长过世,芳春院才得以离开居住十五年的江户,回到金泽,並于1617年过世。法名「芳春院殿華嚴宗富大禪定尼」,墓在金泽的野田山墓地,而京都的大德寺芳春院也有她的墓。

[下载打印版本]松平信康

[下载打印版本]松平信康

主流说法
主流说法
信长曾把自己的二女德姬嫁于家康的长男信康,但夫妇二人并不和睦,尤其是德姬与信康的生母,也是家康 的正室、今川义元的侄女筑山夫人势同水火。德姬回安土城省亲的时候,哭泣着向信长诉说筑山夫人待她如何刻 薄,并捕风捉影地报告说筑山夫人与甲斐武田氏暗中有所往来。
信长派人调查此事,得到的汇报是:筑山夫人果然暗通武田氏,准备逼家康退位,而让嗣子信康继承德川家。 无疑,如果谣言为真,并且叛乱确实发生了,信长最牢固的盟友德川氏将会倒向武田氏一侧,从此东线再无宁日。 得报的信长大为恼怒,写信给德川家康,要他赐死胆敢悖逆谋叛的筑山夫人和德川信康。
而且在德姬送信让织田信长获悉信康之事的前一年,在德川家一门众松平家忠的日记便提及家康曾发出指令 对三河国众说日后冈崎(信康)的命令今后无用,后在天正七年八月五日的记载中更明确写道:“五日、家康弓、 铁炮队先到冈崎,再到西尾。九日命信康及他的小姓众到远江堀江。十日,命令各国众签署誓书,明言不可跟信 康接触、通信。”因此父子相争可见是长年累月的结果,而非临时起意。
此外所谓家中权力争夺说,则是《三河物语》强调了酒井忠次在信康之死的责任问题,归咎给酒井忠次未有 效替信康辩护或加罪于信康,但在流传下来的《信光明寺文书》则收录了家康写与织田信长侧近堀秀政的书信中 表明:“此次派左卫门督(忠次)(向信长)报告之事,得到信长的恳切响应,实不胜感谢,而有关三郎不自重 之事,已在去(八月)四日把他赶出冈崎城了。”
且说信长的书信送到冈崎城,德川家康祸从天降,不禁瞠目结舌。他急忙回信分辩说:“筑山之事,我所不 知,但小儿信康一定不会参与谋逆,还请大人收回成命。”信长对此的答复是:“若杀其母,怎能再期望其子的 忠诚?只要筑山夫人罪状确实,则母子同罪,不可宽贷。不必挂虑小女,请尽快动手吧。”在经过反复思想斗争 后,家康为了保住和织田家的盟约,从而维护家族的安Βιβλιοθήκη ,被迫含泪杀死筑山夫人,并逼信康自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