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性约束具使用制度
使用约束具患者管理制度

使用约束具患者管理制度
保护性约束是指在医疗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针对患者病情的特殊情况对其实施的一种强制性的最大限度限制其行为活动的医疗保护措施。
本制度所涉及的约束具是指约束手套和约束带。
一、使用指征:
1、患者可能有伤害自己或他人的行为,如精神、意识障碍。
2、患者阻碍或不配合治疗的实施,如意外拔管、撞伤、抓伤等。
二、为患者实施保护性约束前,必须进行充分评估,严格掌
握保护性约束的指征,并在使用其它帮助性措施无效后才启用。
其它帮助性措施包括:止痛和安慰以及安排家属陪伴患者等。
三、对患者实施保护性约束时,应向患者和(或)家属告知
约束的必要性,取得患者和(或)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后方可实施操作,并做好记录。
四、使用约束具的注意事项:
1、使用约束带时尽量避开输液部位、手术切口及皮肤破损
处。
严格做好约束处皮肤的护理,经常检查约束部位皮肤及血运情况,保持患者的卧位舒适。
2、正确使用约束具,在发生火灾或其它紧急情况时易于取
下。
3、呼叫器应放于患者手可触及处,以确保患者可以随时呼
叫护士。
4、为患者实施约束时,患者的权利、尊严、隐私和身心健
康必须得到保证。
5、如果患者使用约束具的指征消失,应及时停止约束。
保护性患者约束工作制度

保护性患者约束工作制度一、目的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维护医疗秩序,规范保护性患者约束的使用,特制定本工作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需要进行保护性约束的患者。
三、定义保护性患者约束是指在医疗过程中,为了保护患者自身或他人的安全,对患者采取的限制其身体或肢体活动的措施。
四、约束的原则1、合法性原则:约束措施必须符合法律法规和伦理规范,不得侵犯患者的合法权益。
2、最小化原则:在达到保护目的的前提下,应选择对患者限制最小的约束方式。
3、患者利益最大化原则:约束措施应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治疗效果为首要目标。
4、知情同意原则:在实施约束前,应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约束的目的、方法、预期效果和可能的风险,取得患者或家属的知情同意。
如患者无法表达同意,应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伦理原则进行决策。
五、约束的评估1、医护人员应在实施约束前对患者的病情、行为、精神状态等进行全面评估,判断是否需要实施约束。
2、评估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患者的意识状态、认知能力、情绪状态、攻击性行为的频率和严重程度、自伤或伤人的风险等。
3、评估应定期进行,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约束措施。
六、约束的实施1、约束措施应由经过培训的医护人员实施,实施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2、选择合适的约束工具,如约束带、约束手套等,并确保其质量合格、安全可靠。
3、约束部位应选择肢体的大关节,如腕关节、踝关节等,避免约束过紧或过松,以免影响血液循环或导致约束失效。
4、约束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皮肤颜色、温度等,防止出现并发症。
七、约束期间的护理1、每 15 30 分钟巡视一次被约束的患者,观察其身体状况、情绪变化、约束部位的皮肤情况等。
2、保持约束部位的清洁干燥,定期为患者翻身、按摩,预防压疮的发生。
3、为患者提供充足的水分和营养,满足其基本生理需求。
4、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安慰,避免患者产生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
八、约束的解除1、当患者病情稳定,不再存在自伤、伤人或扰乱医疗秩序的风险时,应及时解除约束。
身体保护性约束具使用管理制度

身体保护性约束具使用管理制度身体保护性约束具是指用于限制或控制行动自由的设备,如手铐、脚镣、安全带、护手、保护头盔等。
身体保护性约束具在一定范围内可以保护人的安全和生命,但过度使用可能会造成身心伤害和侵犯人权。
因此,身体保护性约束具的使用应该遵循一定的管理制度。
一、使用条件1.使用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不能任意使用,更不能用于非法目的。
2.使用条件必须符合法律、正当、必要原则。
即对于要使用保护性约束具的对象,必须是合法的、合理的、合理的,并且是必要的。
3.必须符合人权和基本自由保障的原则,不能侵犯受约束人的人权和基本自由。
4.必须确保使用的安全性,保证受约束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5.必须保护受约束人的隐私和尊严,确保受约束人得到适当的关爱和照顾。
二、身体保护性约束具的选用与使用1.按照使用不同的对象,选择不同的身体保护性约束具,确保符合受约束人的特殊情况。
2.选择合适的保护性约束具,应由专业的医护人员或治安管理人员进行选择。
3.对于要使用保护性约束具的对象,必须进行详细的询问和调查,并对其身体状况进行评估,确定受约束人的身体情况。
4.使用保护性约束具期间,必须做到定时检查和观察,确保受约束人身体安全。
5.使用时必须小心谨慎,防止错误使用和失误伤害人体。
三、身体保护性约束具使用的程序与要求1.身体保护性约束具的使用应有书面的安排,并应有理由说明使用原因、对象、方法及保护措施。
2.应由专业治安管理人员按照规章制度和程序实施。
3.应就使用保护性约束具向被约束人讲解使用原因和注意事项,保证其知情并且当其无能力时应有家属或代理人陪同。
4.当受约束人出现异常情况时,应立即解除全身保护性约束具,予以及时治疗。
5.在使用身体保护性约束具之前应当记录和检查,使用过程中应当随时检查。
四、相关责任1.执行制度的治安管理机构应对使用保护性约束具的原因和过程,在规定时间内逐级上报有关领导。
2.使用过程中发生的相关事故或损害,应由责任人承担相应责任。
医院患者保护性约束制度

医院患者保护性约束制度一、本制度所指保护性约束为使用约束带对患者身体和四肢的约束。
二、对患者实施保护性约束时,应向患者和(或)家属讲清保护性约束的必要性,保证患者的医疗安全。
三、医生或护士发现有需要采取措施约束病人行为的情况时,医护之间要及时相互沟通,由医生下达医嘱,且记录在病程记录中。
四、医生每次下达约束医嘱时必须对必要性进行评估,要向病人或/和家属说明约束病人的必要性和方法、约束病人后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拒绝约束可能造成的后果、家属如何配合等情况,与家属签署《保护性约束知情同意书》,并记录。
五、护士遵医嘱在采取约束病人行为前要做好病人和家属的健康教育,并记录。
六、对病人采取约束措施后,护士要加强观察,至少每1小时巡视病人一次,检查约束带松紧是否合适、约束病人的器具是否安全、约束措施是否恰当、病情是否允许终止约束等情况。
护士评估可以解除约束时,要通知医生检查病人,由医生决定是否解除约束。
除ICU病区外,其他病区受到约束的病人一般要求家属留有能力看护病人的陪伴人员。
七、严重精神疾患病人,如果上约束带后或采取其他约束措施后,仍难以保证病人自身及其他人员安全的,要及时向医务部或总值班报告,以确保病人的安全。
八、在约束病人过程中医护人员要严格遵守医务人员道德规范,充分尊重病人及家属的价值观、宗教信仰和文化背景,注意对病人个人隐私的保密。
附1保护性约束使用指征:(1)谵妄、昏迷、躁动等意识不清的危重症患者。
(2)特殊治疗期间的临时限制,如深静脉穿刺。
(3)不配合治疗的患者。
(4)精神障碍患者。
(5)病情危重、使用有创通气、伴有各类插管、引流管,防止发生坠床、管路滑脱、抓伤、撞伤等,保证患者安全。
附2使用保护性约束注意事项:(1)严格掌握使用约束带的指征,尽量减少使用,必要使用时要向患者及家属解释使用目的,以取得理解。
(2)保护性制动措施只能短期使用,要使肢体处于功能位置,并保证患者安全和舒适。
(3)用约束带时应放衬垫,松紧应适宜并定时放松,局部进行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同时应密切观察约束部位皮肤的颜色。
保护性约束具使用规范

保护性约束具使用规范
1.约束病人要非常慎重,原那么上使用说服或药物控制。
不管病人是否接受约束,都应向病人及家属耐心解释,说明约束的目的,以取得理解与配合并签属知情同意书。
2.根据病人的情况选择约束的部位,常用约束部位为腕、踝关节。
如需全身约束,需遵照医嘱执行。
3.约束时约束带松紧适宜,约束带与皮肤之间应能容纳两横指的间隙。
约束时保持病人身体各部位的功能位。
4.护士应随时查看病人的精神状况和约束部位皮肤的血运情况,调整松紧度, 必要时更换约束部位。
5.约束具只能短期使用,并定时松解,协助病人更换体位、局部皮肤护理及关节运动。
病情稳定或治疗结束后应及时解除约束。
6.病人被约束后要保证病人的生理需要,如:进食、进水、大小便等生活护理要做到位。
7.做好护理记录,记录使用约束具的原因、时间、观察结果、护理措施和解除约束的时间。
医院患者保护性约束制度(医院管理规定)

医院患者保护性约束制度
第一条本制度所指保护性约束为使用约束用具对患者身体和四肢的约束。
第二条对患者实施保护性约束时,应告知患者和(或)家属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第三条保护性约束使用指征
(一)谵妄、躁动等意识不清的危重症患者。
(二)精神障碍患者。
(三)特殊治疗期间的制动。
(四)防止患者发生坠床、管路滑脱、抓伤、撞伤等,以保证患者安全。
第四条根据约束部位选择恰当的约束用具。
宽绷带可约束手腕及踝部,限制患者手、上肢和脚的活动;肩部约束带可固定肩部,限制患者坐起;膝部约束带可固定膝部,限制患者下肢活动。
第五条使用保护性约束注意事项
(一)认真对患者进行评估;使用约束具后做好护理记录。
(二)为患者实施约束时,尊重患者,并保护患者隐私。
(三)使用约束用具时肢体应处于功能位,保证患者舒适安全。
(四)定时检查约束部位血液循环情况并记录,防止不必要的损伤。
养老机构-保护性约束使用告知制度1-1-5

养老机构-保护性约束使用告知制度
照护人员应尊重患者及家属的权利与意愿,正确掌握指征,积极采取措施,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护理。
具体使用规范如下:
1、对患者采取适当约束。
需与家属签订(保护性约束知情通知书)。
2、约束患者要非常慎重,原则上要使用说服或药物控制兴奋。
不管患者是否接受约束,都应向患者耐心作解释,说明约束目的,以取得合作。
3、约束患者采取的体位应四肢舒适平展。
约束带的松紧程度要适宜,约束带与皮肤之间应该能容纳两横指的间隙。
4、照护人员要随时查看患者的精神状况和约束部位皮肤的血运情况,调整松紧度,必要时更换约束部位。
5、患者被约束后要保证患者的生理需要,进食、进水、大小便、生活护理要做到位。
6、尽量缩短对患者的约束时间,约束时间超过4个小时,要及时接触约束,照护人员看护半小时以上,必要时再适当约束,并做好护理记录。
7、认真做好约束带使用记录等级,对患者约束过程、病情表现、生活情况都要详细记录并交班。
8、施约束期间应关心、爱护病人,保护患者的隐私,为患者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
身体保护性约束具使用管理规定

身体保护性约束具使用管理制度一、实施保护性约束原则:1、医护人员尊重每个患者自主选择治疗方案的权利,其中包括不受约束的自由,除非有明确的指征,当患者自主选择的自由和医疗安全的需要发发生冲突时,应考虑两者之间的平衡找到最佳解决方案,以便提供最优质的服务.2、身体约束不能作为常规手段,只有在病人临床必须使用约束时才能实行.3、进行身体约束必须是对患者最少伤害,安全又能达到最好效果.4、必须由医生或护士对患者进行反复评估后,才能对患者使用约束具,以后至少由责任护士每8小时评估患者.二、身体保护性约束指征:1、对患者实施约束必须严格掌握指征,并在使用其它帮助性措施无效的情况下才可以使用.2、严重认知障碍或身体功能障碍的患者3、认知障碍的患者使用医疗设备如监护仪、血管内留置针等.4、手术后精神紊乱,影响治疗护理工作正常进行的患者.三、约束流程:1、告知、知情同意、患者/亲属签字医生或责任护士告知约束目的、如果患者完全清醒,其本人同意是先决条件,如果患者为非完全清醒者,由其监护人或委托人签字.如能做到告知充分并且取得患者及家属的“双重同意”,是我们使用保护性约束措施的最佳状态.2、医嘱:患者签字后由医师开医嘱“使用保护性约束”,紧急情况下护士可酌情对患者实施身体约束,再通知医生补开医嘱.3、实施约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约束工具、合适的约束部位.4、记录:责任护士必须在护理记录中记录下身体约束使用的原因,约束具使用情况:如约束类型、部位、开始时间.5、当需要约束的指征消失后,及时解除约束具并记录.四、约束中的管理:1.为患者实施约束时,必须有礼貌地对待患者,保护患者隐私,为患者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以利于患者更有效地得到治疗. 2.观察护理:①必须每小时观察1次身体约束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并记录,烦躁病人增加观察频率.②每8小时重新评估以停止约束或减少约束的可能性.③检查约束部位血液循环情况并记录.3.正确使用所有的约束具,并在发生火灾或其它紧急情况时易于取下.4.患者出院时除非必须解除约束具,以免对患者造成伤害.5.病人和约束物品必须经过反复检查,并定时松解约束,以保证约束使用的有效性.6.被约束肢体必须定时被动活动至少4小时活动一次.7.关爱患者,保证患者对食物、水分、排泄和舒适的需求. 8.及时向护理部报告约束相关不良事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护性约束器具使用管理制度
一、实施保护性约束原则:
(一)医护人员尊重每个患者自主选择治疗方案的权利(精神病患者除外)。
(二)对患者使用的约束器具必须严格掌握指征,只有当患者自主活动与医疗安全的需要发生冲突或危及他人安全时,在使用其它帮助性措施无效的情况下才可以使用。
(三)使用前须由医生或护士对患者进行评估,在取得患者或家属同意理解后方可实施操作,并在约束器具使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四)使用过程中应严密观察预防并发症及意外事情的发生,当约束器具使用指征消失后及时解除。
二、身体保护性约束指征:
(一)患者的危险行为会导致自伤或伤害他人(如自杀、自伤、极度兴奋冲动、有明显攻击行为)。
(二)小儿、高热、谵妄、昏迷、躁动及危重患者因虚弱、意识不清或其它原因而发生坠床、撞伤、抓伤、拔管等意外。
(三)手术后精神紊乱,影响治疗护理工作正常进行的患者。
三、约束流程:
(一)告知、知情同意、患者/亲属签字
医生或责任护士告知约束目的、如果患者完全清醒,其本人同意是先决条件,如果患者为非完全清醒者,由其监护人或委托人签字
如能做到告知充分并且取得患者及家属的“双重同意”,是我们使用保护性约束措施的最佳状态。
(二)医嘱:患者签字后由医师开医嘱“使用保护性约束”,紧急情况下护士可酌情对患者实施身体约束,再通知医生补开医嘱。
(三)实施约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约束工具、合适的约束部位。
(四)记录:责任护士必须在护理记录中记录下身体约束使用的原因,约束具使用情况:如约束类型、部位、开始时间。
(五)当需要约束的指征消失后,及时解除约束具并记录。
四、约束中的管理:
(一)严格掌握约束应用的适应证,维护病人自尊,不能以约束来对病人进行威胁或处罚。
(二)实施约束时,将患者肢体处于功能位,约束带松紧适宜,以能伸进一、二手指为原则。
并协助病人翻身,保证病人安全、舒适。
(三)密切观察约束部位的皮肤情况,每15~30分钟观察一次受约束部位的血液循环,包括皮肤的颜
色、温度、活动及感觉等;每2小时定时松解一次,并改变病人姿势,给予受约束的肢体活动,必要时进行局部按摩,促进血液循环。
(四)约束期间,协助病人大小便,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
(五)保护性约束属制动措施,使用时间不宜过长,病情稳定或者治疗结束后,应及时解除约束。
(六)准确记录并交接班,包括约束的时间,约束带的数目,约束部位,约束部位皮肤情况,解除约束时间等。
(七)及时报告约束相关不良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