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水监测技术

合集下载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一、水样的采集水样的采集其中包括(1)瞬时水样指从水中不连续地随机(就时间和断面而言)采集的单一样品,一般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随机采取。

(2)等比例混合水样指在某一段时间内,在同一采样点位所采水样量随时间或流量成比例的混合水样。

(3)等时混合水样指在某一时段内,在同一采样点位(断面)按等时间间隔所采等体积水样的混合水样。

(1)采样断面指在河流采样时,实施水样采集的整个剖面。

分背景断面、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和消减断面等。

(2)背景断面指为评价某一完整水系的污染程度,为受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影响,能够提供水环境背景值的断面。

(3)对照断面指具体判断某一区域水环境污染程度时,位于该区域所有污染源上游处,能够提供这一区域水环境本底值的断面。

(4)控制断面指为了解水环境受污染程度及其变化情况的断面(5)消减断面指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在水体内流经一定距离而达到最大程度混合,污染物受到稀释、降解,其主要污染物浓度有明显降低的断面二、地表水监测的布点与采样监测断面的布设原则监测断面在总体和宏观上须能反应水系(1)保存技术。

在有现场测定项目和任务时,还应了解有关现场测定技术。

采样计划应包括:确定的采样垂线和采样点位、测定项目和数量、采样质量保证措施,采样时间和路线、采样人员和分工、采样器材和交通工具以及需要进行的现场测定项目和安全保证等。

(2)采样器材与现场测定仪器的准备采样器材主要是采样器和水样容器。

洗涤方法,系指对已用容器的一般洗涤方法。

如新启用容器,则应事先作更充分的清洗,容器应做到定点、定项。

采样器的材质和结构应符合《水质采样器技术要求》中的规定。

三、采样方法(1)采样器聚乙烯塑料桶、单层采水瓶、直立式采水器、自动采水器(2)采样数量在地表水质检测中通常采集瞬时水样,在水样采入或装入容器后,应按要求加入保存剂。

注意事项(1)采样时不可搅动水底的沉积物。

(2)采样时应保证采样点的位置准确。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分析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分析

• 集中式饮水源地:水温、pH、溶解氧、高
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 氨氮、总氮、总磷、铜、铅、镉、汞、锌、 硒、砷、铬(六价)、氰化物、氟化物、 挥发酚、石油类、硫化物、阴离子表面活 性剂、粪大肠菌群数、硫酸盐、氯化物、 硝酸盐、铁、锰29项。
6、地表水水质监测采样
• 采样频次与采样时间 : • 饮用水源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交界
米处)
• 水深大于10米,设上中下三点 。(中层指1/2水
深处 )
•0
水面下 0.3~0.5m 处
½ 水深处 河底以上 0.5m处
采样点位确定
5、监测项目
• 河流:水温、pH、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生化
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铜、 铅、镉、汞、锌、硒、砷、铬(六价)、氰化物、 氟化物、挥发酚、石油类、硫化物、阴离子表面 活性剂、粪大肠菌群数24项。 (电导率)

• • •
断面、控制断面(若干)。 根据水体功能设置监测断面,同一水功能区至少 要设一个监测断面。 断面位置应避开死水区、回水区、排污口处,尽 量选择顺直河段、河床稳定、水流平稳,水面宽 阔、无急流、无滩处。 监测断面力求与水文测流断面一致,以便利用其 水文参数,实现水质监测与水量监测的结合。 监测断面的布设应考虑社会经济发展、监测工作 的实际状况和需要,要具有相对的长远性。
控制断面: 指为了解水环境受污染的程度及其变化情况的断面。
作用 表明河流污染状况与变化趋势,与对照断面比较即可了解河 流污染现状。 位置 一般设在排污口下游500(-1000)m处 数目 根据河段被污染情况、排污口分布、城市工业分布情况而定。
消减断面: 指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在水体内流经一定距离而达到最大程 度混合,污染物受到稀释、降解,其主要污染物浓度有明显

地表水监测技术规范

地表水监测技术规范

地表水监测技术规范地表水监测技术规范是指针对地表水监测工作制定的一系列技术规范,旨在确保地表水监测工作的准确、可靠和科学。

以下是地表水监测技术规范的主要内容:一、监测目标和范围地表水监测技术规范应明确监测的目标和范围,包括监测的要素、监测的频率、监测的地点等。

同时,应明确监测时段和监测的目的,如水质保护、水环境治理等。

二、监测方法和仪器设备地表水监测技术规范应规定监测所采用的方法和仪器设备,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包括水样采集的方法、样品处理的方法、分析测试的方法等。

此外,对于仪器设备的要求,应规定其精度、灵敏度、稳定性等指标。

三、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地表水监测技术规范应规定监测过程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要求,确保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包括监测前的质量控制、监测过程的质量控制、监测结果的质量评价等。

四、数据处理和报告编制地表水监测技术规范应规定监测数据的处理方法和报告编制要求,以确保监测结果的可读性和可理解性。

包括数据的整理、核对和纠正、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数据的展示和说明等。

同时,应规定监测报告的格式和内容,以满足相关部门和组织的要求。

五、安全和环境保护地表水监测技术规范应规定监测过程中的安全和环境保护要求,确保监测工作的安全性和环境友好性。

包括人员的防护、仪器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废水的处理等。

六、培训和人员要求地表水监测技术规范应规定监测人员的培训要求和能力要求,确保监测工作的专业性和技术水平。

包括对监测方法和仪器设备的培训、对监测过程和数据处理的培训、对监测标准和规范的理解等。

地表水是人类生活和生产中重要的水资源,也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

地表水监测技术规范的制定和执行,对于科学评估地表水的水质状况、制定合理的水资源管理政策和水环境保护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因此,地表水监测技术规范的制定应尽可能细化和完善,确保监测工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同时,要加强对监测规范的宣传和培训,提高监测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工作素质,进一步促进地表水监测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2019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2019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2019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是根据我国环境保护部的《地表水监
测与评价报告》(GB17314-2008)和《污水排放监测与评价报告》(GB/T 16159-2013)制定的一套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本规范规定了地
表水和污水监测中常见指标的测量方法,采样程序、检查及校验要求,以及数据处理和分析要求等内容。

一、地表水检测:
1. 水体类别:根据地表水存在的自然环境和水域管理状况,测定水体
类别;
2. 水质指标:测定水中常见的水质指标,如水的温度、pH值、溶解氧、硝酸盐、亚硝酸盐、总磷,以及有机污染物,可根据地表水环境的特
殊性进行细化;
3. 物理特性:测定其它物理特性指标,如浊度、砷、放射性等;
4. 生物指标:测定常用的浮游植物、底栖动物、藻类氧化还原指标。

二、污水检测:
1. 危害水质指标:测定水中的有毒锈蚀性物质、有机废水、AOX、污染性有机污染物,以及类似废水处理结果的其他污染物;
2. 水的物理特性:测定水的pH值、水的温度、浑浊度以及COD;
3. 水的活性:测定阴离子表面张力、盐度、锂、硼、氨离子浓度等;
4. 生物指标:测定浮游微生物、藻类以及水中重金属等毒性物质;
5. 水与有机污染物的关系:对有机污染物进行测量,以评估水的污染级别;
6. 污染物控制技术:针对污染物分析测定结果,综合考虑污染物控制技术及废水处理工艺。

本规范规定的检测指标、采样要求、仪器校验等内容,将为我国地表水和污水监测工作提供参考依据,促进我国环境监测水平的提高。

2022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HJ 91

2022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HJ 91

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1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的布点与采样、监测项目与分析方法、监测数据处理、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原始记录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江河、湖泊、水库和渠道等地表水的水环境质量手工监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未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T 4883 数据的统计处理和解释正态样本离群值的判断和处理GB/T 8170 数据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HJ 493 水质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HJ 630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技术导则HJ 1075 水质浊度的测定浊度计法RB/T 214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评审补充要求》(市场监管总局国市监检测〔2018〕245号)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水环境质量监测 water environmental quality monitoring为了掌握水环境质量状况和水系中特性指标的动态变化,对水的各种特性指标取样、测定,并记录或发出讯号的程序化过程。

3.2流域 watershed;basin;catchment地表水及地下水的分水线所包围的集水区。

习惯上指地表水的集水区域。

3.3水系 drainage system干流、支流和流域内的湖泊、沼泽或地下暗河相互连接组成的系统。

3.4潮汐河流 tidal river受潮汐影响的入海河流。

13.5河口 river mouth河流汇入海洋、湖泊或其他河流的河段。

3.6潮区界 tidal limit潮汐河流河口中发生潮位变化的上界。

涨潮时潮波由河口沿河道上溯,潮波变幅等于零的分界点。

其位置并非固定不变,随河水流量大小与涨潮流强弱等因素的不同组合而上下移动。

HJ 91.2—2023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1500字

HJ 91.2—2023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1500字

HJ 91.2—2023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1500字HJ 91.2 《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是根据国家环境保护局的要求制定的标准,目的是规范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工作,保护和改善地表水环境质量,维护公众的健康和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

该技术规范涵盖了地表水监测的重要内容,包括监测目标、监测区域、监测项目、监测方法、数据处理和质量保证等方面,以确保监测过程的严谨性和准确性。

首先,该技术规范明确了地表水监测的目标。

即通过监测地表水的水质指标,了解地表水环境质量的状况,为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该技术规范规定了监测区域的选择和划分。

监测区域的选择应考虑地域特点,包括山区、平原、湖泊、河流等不同类型的地表水环境,以覆盖不同地区和水域的监测需求。

在监测项目方面,该技术规范列举了一系列常用的地表水指标,包括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等,以及一些特定的污染物指标,如重金属、有机物等。

监测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指标进行监测。

监测方法是技术规范中的重点内容之一。

该技术规范详细描述了每个指标的监测方法,包括样品采集、样品保存、样品处理和实验分析等各个环节。

同时,对于不同类型的监测区域,也提供了相应的监测方法和技术要求。

数据处理和质量保证也是该技术规范关注的重点。

对于监测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应遵循一定的统计方法和数据处理流程,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同时,对于监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技术规范也提供了相应的指导和要求。

总体而言,HJ 91.2《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为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提供了一套科学、规范且可操作的技术指南,为保护和改善地表水环境质量提供了重要支持。

通过遵循该技术规范,可以提高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的准确性和可比性,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可持续发展。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地表水监测
01
02
03
04
污染源污水监测
建设项目污水处理设施竣工环保验收 监测
突发性水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 Leabharlann 对于水系的源头要增设背景断面
03
监测断面是指在河流采样时,实施水样采集的整个剖面。
02
监测断面
01
一、地表水(河流)监测
2
3、验收监测布点
对生产稳定且污染物排放有规律的排放源,应以生产周期为采样周期,采样不得少于2个周期,每个周期内采样次数为3-5次,并加采10%的密码样。
对有污水处理设施并正常运转或建有调节池的建设项目,其污水为稳定排放的可采瞬时样,但不得少于3次。对污水处理设施处理效率测试的采样频次可适当减少。
应急监测一般分为事故现场监测和跟踪监测
一般以事故发生地点及其附近为主,根椐现场的具体情况和污染水体的特性布点采样和确定采样频次。对江河的监测应在事故地点及其下游布点采样,同时要在事故发生地点上游采对照样。 事故发生地点要设立明显标志,如有必要则进行现场录像和拍照。 现场要采平行双样,一份供现场快速测定,一份供送回实验定测定。
监测断面
C
B
A
控制断面
对照断面
消减断面
对照断面: 指具体判断某一区域水环境污染程度时,位于该区域所有污 染源上游处,能够提供这一区域水环境本底值的断面。
作用 为水体中污染物监测及污染程度提供参比、 对照而设置,能够了解 流入监测河段前水体水质状况。 位置 河流进入城市或工业区以前的上游,避开各种污水的流入或回流处。 数目 一般一个河段只设一个对照断面。 (有主要支流时可酌情增加。) 对一个水系或一条较长河流的完整水体需要设置背景断面,一般设置在河流上游或接近河流源头处,未受或少受人类活动处,可获得河流背景值。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一、水样的采集水样的采集其中包括(1)瞬时水样指从水中不连续地随机(就时间和断面而言)采集的单一样品,一般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随机采取。

(2)等比例混合水样指在某一段时间内,在同一采样点位所采水样量随时间或流量成比例的混合水样。

(3)等时混合水样指在某一时段内,在同一采样点位(断面)按等时间间隔所采等体积水样的混合水样。

(1)采样断面指在河流采样时,实施水样采集的整个剖面。

分背景断面、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和消减断面等。

(2)背景断面指为评价某一完整水系的污染程度,为受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影响,能够提供水环境背景值的断面。

(3)对照断面指具体判断某一区域水环境污染程度时,位于该区域所有污染源上游处,能够提供这一区域水环境本底值的断面。

(4)控制断面指为了解水环境受污染程度及其变化情况的断面(5)消减断面指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在水体内流经一定距离而达到最大程度混合,污染物受到稀释、降解,其主要污染物浓度有明显降低的断面二、地表水监测的布点与采样监测断面的布设原则监测断面在总体和宏观上须能反应水系或所在区域的水环境质量状况。

各断面的具体位置须能反映所在区域环境的污染特征;尽可能以最少的断面获取足够的有代表性的环境信息;同时还须考虑实际采样时的可能性和方便性。

三、采样频次与采样时间(1)饮用水源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交界断面中需要重点控制的监测断面每月至少采样一次。

(2)国控水系、河流、湖、库上的监测断面,逢单月采样一次,全年六次(3)水系的背景断面每年采样一次。

(4)如某必测项目连续三年均未检出,且在断面附近确定无新增排放源,而现有污染源排污量未增的情况下,每年可采样一次进行测定。

一旦检出,或在断面附近有新的排放源或现有污染源有新增排污量时,即恢复正常采样。

(5)遇有特殊自然情况,或发生污染事故时,要随时增加采样频次四、水样采集采样前的准备(1)确定采样负责人主要负责制定采样计划并组织实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于组分较稳定的水体,或水体的组
分在相当长的时间和相当大的空间范 围变化不大,采集瞬时样品具有很好 的代表性。
1. 2. 3. 4. 5. 6. 7. 8. 9.
流量不固定、所测参数不恒定时 不连续流动的水流 特性相对稳定时; 需要考察可能存在的污染物,或要确定 污染物出现的时间; 需要污染物最高值、最低值或变化的数 据时; 需要根据较短一段时间内的数据确定水 质的变化规律时; 需要测定参数的空间变化时, 在制定较大范围的采样方案前; 测定某些不稳定的参数,
中,当采样瓶沉到选定深度时,打开瓶 塞,瓶内充满水样后又塞上。
采样过程应注意: 采样时不可搅动水底部的沉积物。 采样时应保证采样点的位置准确。 如采样现场水体很不均匀,无法采到有代 表性样品,则应详细记录不均匀的情况和 实际采样情况,供使用数据者参考。 4. 测定油类的水样,应在水面至水面下300mm 采集柱状水样,并单独采样,全部用于测 定。采样瓶不能用采集的水样冲洗。 5. 测溶解氧、生化需氧量和有机污染物等项 目时的水样,必须注满容器,不留空间, 并用水封口。
不同方法的比较
• 用不 同的分析方法对同一样 品进行重复测定 ,若所得的结果 一致,或经统计检验表明其差异不显著 ,则可认为这些方法都 具有较好的准确度 。
灵敏度
• 灵敏度可以用仪器的响应量和其他指示 量与对应的待测物质的浓度和量之比来 描述, • 如分光光度法唱以校准曲线的斜率度量 灵敏度。 • 一个方法的灵敏度可因实验条件的变化 而改变,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灵敏度 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在固定流速下采集连续样品
在固定流速下采集的连续样品,可测 得采样期间存在的全部组分,但不能 提供采样期间各参数浓度的变化。
在可变流速下采集的连续样品
采集流量比例样品代表水的整体质量。
在同一采样点上以流量、时间、体积
或是以流量为基础,按照已知比例混 合在一起的样品。 混合水样是混合几个单独样品,可减 少监测分析工作量,节约时间,降低 试剂损耗。 混合样品提供组分的平均值,因此在 样品混合之前,应验证这些样品参数 的数据,以确保混合后样品数据的准 确性。
1.
2. 3. 4. 5.
6.
采样污染的避免: 尽可能使样品容器远离污染,以确保高 质量的分析数据; 避免采样点水体的搅动; 彻底清洗采样容器及设备; 安全存放采样容器,避免瓶盖和瓶塞的 污染; 采样后擦拭并晾干采样绳(或链),然 后存放起来; 避免用手和手套接触样品。这一点对微 生物采样尤为重要,微生物采样过程中 不允许手和手套接触到采样容器及瓶盖 的内部和边缘;
湖泊、水库的监测点位的设置
• 水平分布 • 垂直分布
水面宽 ≤50米
垂线数 一条(中泓)
说明
50-100米
1 断面上垂线的布设,应避开污 染带。要测污染带应另加垂线。 2、对无排污河段切水质均匀可只 两条(左右近岸有明显 设一条中线。 水流处) 3、凡在该断面,要计算污染物排 放通量的断面,必按规定设置垂线。 三条(左中右)
重复性
• 实验室、分析 方法相 同,分析 人员、分析设备 、分析时间中 的任一项不同,对同一样品进行两次或多次独立测定 ,测定结 果之间的复合程度。
再现性
• 分析方法相同,实验室、分析人员、分 析设备 、分析时间 (分 析时间可以相同,可以不相同)不同,对同一样品进行测定 , 测定结果之间的复合程度 。



控制溶液pH值: 测定金属离子的水样常用硝酸酸化至pH 1-2,既可以防止重金属的水解沉淀,又 可以防止金属在器壁表面上的吸附,同 时在pH 1-2 的酸性介质中还能抑制生物 的活动。用此法保存,大多数金属可稳 定数周或数月。 测定氰化物的水样需加氢氧化钠调至pH 12 。 测定六价铬的水样应加氢氧化钠调至pH 8,因在酸性介质中,六价铬的氧化电位 高,易被还原。 保存总铬的水样,则应加硝酸或硫酸至 pH 1-2。
回收率 测定 标准物 质分析
准确度
不同方 法比较
标准物质分析
• 通过测定标准物质 ,了解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由于测定的是 标准物质 ,没有反映实际样品共存物对分析方法的干扰 ,有 一定的局限性。
回收率测定
• 在样品中加入一定量标准物质测定其回收率。因为实际样品待 侧物质与标准物质所处的形态 、组成不同,因此 ,该评价方 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
容器的封存 对需要测定物理-化学分析物的样品, 应使水样充满容器至溢流并密封保存, 以减少因与空气中氧气、二氧化碳的 反应干扰及样品运输途中的震荡干扰。 但当样品需要被冷冻保存时,不应溢 满封存。


样品的冷藏、冷冻 在大多数情况下,从采集样品后到运 输到实验室期间,在1-5℃冷藏并暗 处保存,对保存样品就足够了。冷藏 并不适用长期保存,对废水的保存时 间更短。零下20℃的冷冻温度一般能 延长贮存期。如果样品包含细胞,细 菌或微藻类,在冷冻过程中,会破裂、 损失细胞组分,同样不适用冷冻。冷 冻需要掌握冷冻和融化
主讲人:
地表水监测技术
地表水监测及布点原则 地表水采样及保存技术
水样的分析及数据处理
结果的判定及评价方式
概述 特点
• 地表水包含江河,湖泊, 水库等存在于陆地表面, 暴露于大气的水。 • 具有面积大,流域广,水 深不固定,水质分布不均 匀的特点。
开阔河流监测的要求 用水地点的采样; 污水流入河流后,应在充分混合的地点以及流入前的地点采样; 支流合流后,对充分混合的地点及混合前的主流与支流地点的采样; 主流分流后地点的选择; 根据其他需要设定的采样地点。
在调查水质状况时,应考虑到成层期与循环期的水质明显不同。
在调查水域污染状况时,需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抓住基本点,以取得代 表性水样。如废水流入前、流入后充分混合的地点等。
断面设置
点位设置
断面设置
点位设置
断面设置 点位设置
河流监测点位的设置
• 代表性要求 • 采样断面上采样垂线的确定 • 采样垂线上采样点的确定
开阔河流监测的注意事项 各采样点原则上应在河流横向及垂向的不同位置采集样品。
采样时间一般选择在采样前至少连续两天晴天,水质较稳定的 时间。 采样时间是在考虑人类活动、工厂企业的工作时间及污染物到 达时间的基础上确定的。 另外,在潮汐区,应考虑潮的情况,确定把水质最坏的时刻包 括在采样时间内。
水库湖泊监测的特点 水库和湖泊的采样,由于采样地点不同和温度的分层现象可引起水质很 大的差异。
>100米
水深 ≤5米
采样点数
说明 1, 水深不足0.5米时,在二分之 一水深处。 2, 河流封冻时,在冰下0.5米处。 3,凡在该断面,要计算污染物排 放通量的断面,必按规定设置 采样点。
一点
5-10米
二点
>10米
三点
1.
水质特性的采样点 为了评价水质的不均匀性,需要布设若干个采样点,并对其进 行初步调查。
采样污染的避免: 7. 确保从采样点到采样设备的方向是顺风 向,防止采样设备内部燃烧排放的废气 污染采样点水体;
8. 采样后应检查每个样品中是否存在巨大
的颗粒物如叶子、碎石块等,如果存在, 应弃掉该样品,重新采集。

各种水质的水样,从采集到分析这段 时间内,由于物理的、化学的、生物 的作用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这些 变化使得进行分析时的样品已不再是 采样时的样品,为了使这种变化降低 到最小的程度,必须在采样时对样品 加以保护。

加入抑制剂:
为了抑制生物作用,可在样品中加入 抑制剂。如在测氨氮、硝酸盐氮和 COD的水样中,加氯化汞或加入三 氯甲烷、甲苯作防护剂以抑制生物对 亚硝酸盐、硝酸盐、铵盐的氧化还原 作用。 在测酚水样中用磷酸调溶液的pH值, 加入硫酸铜以控制苯酚分解菌的活动。
加入氧化剂: 水样中痕量汞易被还原,引起汞的挥 发性损失,加入硝酸---重铬酸钾溶液 可使汞维持在高氧化态,汞的稳定性 大为改善。 加入还原剂: 测定硫化物的水样,加入抗坏血酸对 保存有利。 含余氯水样,能氧化氰离子,为此在 采样时加入适当的硫代硫酸钠予以还 原,除去余氯干扰。

对于分层水选定深度的定点采样建议按 选定深度定点采样法。 如果只需要了解水体某一垂直断面的平 均水质,可按综合深度法采样。
1.
综合深度采样 综合深度法采样需要一套用以夹住瓶子
并使之沉入水中的机械装置,并保证在
所有深度均能采得等分的水样。
2. 选定深度定点采样
将配有重物的采样瓶瓶口塞住,沉入水
1. 2. 3.
采样过程应注意: 6. 采如果水样中含沉降性固体,如泥沙等,
应分离除去。测定总悬浮物和油类的水 样除外。 7. 测定湖库水COD、高锰酸盐指数、叶绿 素a、总氮、总磷时的水样,静置30 min 后,用吸管一次或几次移取水样,吸管 进水尖嘴应插至水样表层50 mm以下位 置,再加保存剂保存。 8. 测定油类、BOD5、DO、硫化物、余氯、 粪大肠菌群、悬浮物等项目要单独采样。
把从不同采样点同时采集的瞬时水样
混合为一个样品称作综合水样。 综合水样的采集包括两种情况: 在特定位置采集一系列不同深度的水 样(纵断面样品); 在特定深度采集一系列不同位置的水 样(横截面样品)。 采集综合水样,应视水体的具体情况 和采样目的而定。
瞬时采样

瞬时采样采集表层样品时,一般用吊桶 或广口瓶沉入水中,待注满水后,再提 出水面。
精密 度 测定 限 准确 度
分析 方法
检出 限 灵敏 度
精密度
• 精密度是用特定的分析程序在受控条件下重复分析均一样品所得 测定值之间的一致程度 。反映了分析方法或测量系统存在的随机 误差的大小。 • 准确度常用以度量一个特定分析程序所获得的分析结果与假 的或 公认的真值之间的复合程度 。它反映了分析方法或测量系统存在 的系统误差和随即误差 的综合指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