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喉科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耳鼻喉科围手术期

中医诊疗方案

1.鼻渊病(慢性鼻-鼻窦炎)

2.鼻窒病(鼻中隔偏曲)

3.慢乳蛾病(慢性扁桃体炎)

/

鼻渊病(慢性鼻-鼻窦炎)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慢性鼻-鼻窦炎是耳鼻咽喉科临床常见的多发病,症状为鼻塞,黏性、脓性鼻涕,头面部胀痛,嗅觉减退或丧失。多为急性鼻窦炎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迁延而成。属于中医鼻渊病范畴。

一、诊断标准

参考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第二版(王士贞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1.病史:多有反复伤风鼻塞病史或治疗鼻炎不规范病史。

-

2.临床症状:本病以脓涕量多为主要症状,常伴有鼻塞或嗅觉减退,症状可局限于一侧,或双侧同时出现,部分病人可伴有明显头痛,头痛的部位常局限于前额、鼻根部、头顶部等,多有一定的规律性。

3.检查: 鼻粘膜充血肿胀,尤以中鼻甲及中鼻道为甚,中鼻甲肥大或息肉样变,中鼻道、嗅沟、下鼻道或鼻后孔可见脓涕,前额部、鼻根部等可有压痛。鼻窦X线片或CT检查常显示窦腔模糊、密度增高,或可见液平面。上颌窦穿刺冲洗可了解窦内有无脓液及其性质、量、气味等。

二、术前中医治疗方案

1.肺经风热证

症状:鼻塞、鼻涕量多而白粘或黄稠,嗅觉减退,头痛,可兼有发热恶风,汗出,或咳嗽,痰多,舌质红,舌苔薄白,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通窍。

方药:银翘散加减。

组成:金银花、连翘、荆芥、牛蒡子、薄荷、芦根、桔梗等。

2.胆腑郁热证

症状:鼻涕浓浊,量多,色黄或黄绿,或有腥臭味,鼻塞,嗅觉减退,头痛剧烈,可兼有烦躁易怒、口苦、咽干,耳鸣耳聋,寐少梦多,小便黄赤等全身症状。舌质红,舌苔黄或腻,脉弦数。

治法:清泻胆热,利湿通窍。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组成:龙胆草、黄芩、柴胡、栀子、泽泻、车前子、木通、当归、生地等。

3.脾胃湿热证

症状:鼻塞重而持续,鼻涕黄浊而量多,嗅觉减退,头昏闷,或头重胀,倦怠乏力,胸脘痞闷,纳呆食少,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化浊通窍

方药:甘露消毒丹加减。

组成:霍香、黄芩、滑石、茵陈、连翘,白豆寇、石菖蒲、木通、薄荷、贝母、射干等。

4.肺气虚寒证

症状:鼻塞或重或轻,鼻涕黏白,稍遇风冷则鼻塞加重,鼻涕增多,喷嚏时作,嗅觉减退,头昏、头胀,气短乏力,语声低微,面色苍白,自汗畏风寒,咳嗽痰多,舌质淡,苔薄白,脉缓弱。

治法:温补肺气、散寒通窍。

方药:温肺止流丹加减。

组成:人参、荆芥、细辛、诃子、桔梗、甘草等。

5.脾气虚弱证

$

症状:鼻涕白黏或黄稠,量多,鼻塞较重,嗅觉减退,食少纳呆、腹胀便溏,脘腹胀满,肢困乏力,面色萎黄,头昏重,或头闷胀。舌淡胖,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健脾利湿,益气通窍。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

组成:人参、茯苓、白术、甘草、山药、扁豆、薏苡仁、砂仁、桔梗等。

三、术后中医治疗方案

(一)内治法

术后多湿热内蕴,瘀血阻滞,气血不通,局部充血肿胀,鼻窍不通,出现鼻塞重、大量流清涕或脓涕、头胀痛、眼胀、发热恶寒等。

治法:宣肺通窍、清利湿热、祛瘀排脓、清利头目…

方药:银翘散加减,组成金银花、连翘、荆芥、牛蒡子、薄荷、芦根、桔梗等。或甘露消毒丹加减。组成:霍香、黄芩、滑石、茵陈、连翘,白豆寇、石菖蒲、木通、薄荷、贝母、射干等。临症加减:苍耳子、辛夷、白芷宣肺通窍,泽泻、车前子、茯苓、薏苡仁清利湿热,皂角刺、川芎祛瘀排脓、清利头目等

(二)中成药及其他疗法

1.中成药治疗

(1)肺经风热证:香菊胶囊、利鼻片等。

(2)肺气虚寒证:玉屏风散

(3)脾气虚弱证:四君子合剂。

2.熏鼻法

双黄连溶液或清开灵注射液加入雾化器中中药熏药(经鼻),每日2次,7日为1疗程,多用于热证。

\

3.艾灸治疗

迎香、四白、合谷、曲池、足三里、神阙、三阴交、肺俞、脾俞、肾俞等,每次选3-4穴,悬灸至局部焮热感,皮肤潮红为度,7-10日为1疗程,此法一般用于虚寒证。

4.针刺疗法

主穴:迎香、攒竹、上星、印堂、阳白等;配穴: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列缺等,每次选主穴和配穴各1~2穴,每日针刺1次,7-10日为1疗程。

5.指导病人行穴位按摩

选取迎香、合谷,自我按摩,每次5-10分钟,每日1-2次,或用两手大鱼际,沿两侧迎香穴上下按摩至发热,每日数次。

四、疗效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医耳鼻喉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4年)

*

治愈:症状消失,X线或CT鼻窦片无异常。

好转:症状明显改善,鼻腔检查见充血、粘膜肿胀等表现减轻。X线或CT鼻窦片有明显改善。

未愈:症状和体征无改善。

~

:

鼻窒病(鼻中隔偏曲)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鼻中隔偏曲是指鼻中隔偏向一侧或两侧、或局部有突起、并引起鼻腔功能障碍和症状如鼻塞、鼻出血和头痛等。以鼻塞为主症者属于中医鼻窒病范畴。

一、诊断标准

参考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第二版(王士贞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七版(田勇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1.症状:鼻塞、流涕、头痛、嗅觉减退、鼻出血等。

2.体征:鼻中隔偏向一侧或两侧、或局部有突起。

3.辅助检查:鼻窦CT检查可显示鼻中隔偏曲的部位及程度。

)

二、术前中医治疗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