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战国秦汉时期的美术

合集下载

中国美术简史--战国秦汉美术

中国美术简史--战国秦汉美术

模印
模印是将花纹刻在陶模上, 在铜胎泥坯上印出花纹,是此期 最流行的一种表现手法,通常应 用蟠螭纹,连续反复,穿插盘绕, 具有华美繁缛的艺术效果。
鸟盖瓠形壶 陕西绥德县出土
线刻、镶嵌
线刻:是用利器在铜器 表面刻出纤细的花纹。
镶嵌:指在铜体上刻出线 槽后,嵌以红铜丝或宝石。
镶 嵌
金银错
指在凹下去的文字、花 纹中镶上或涂上金、银进行 镶饰。
阙檐下浮雕历史人物故事、 车马出行、双龙双虎等奇珍异兽 及蔓草花纹,与同期墓室壁画的 题材基本相同。阙身正面,还有 用汉隶镌刻的铭文,展示了汉代 碑刻艺术的风貌。
(二)汉代绘画
汉代壁画(宫殿和墓室壁 画)、帛画、画像石(砖)、器 物上的绘画、漆画等非常繁荣。
(三)汉代雕塑
汉代雕塑艺术出色地继 承并大大发扬了前代的优良 传统,石雕、铜雕、陶俑等 各种类型的雕塑创作都取得 了辉煌的成就。
西 汉
马 王 堆 帛 书
居 延 汉 简
东汉 乙瑛碑 史晨碑
东汉 礼器碑
东汉 孔庙碑 鲜于璜碑
第二节 绘画盛世
一、绘画种类
1.现存:帛画、墓室壁画、 画像石(砖)、器物装饰绘 画
2.无存:宫廷壁画
帛 画
墓室壁画 迎宾拜谒 西汉
画像石(砖)
器 物 装 饰 绘 画
二、汉代墓室艺术兴盛的原因
秦 诏 版 文
秦 阳陵虎符
(四)秦工艺美术铺锦列绣
据李斯《谏逐客书》言,秦拥 有“昆山之玉,随、和之宝”、 “明月之珠”、“翠凤之旗”、 “夜光之璧”、“犀象之器”。秦 代的工艺美术可谓“铺锦列绣,雕 缋满眼”。
秦 代 漆 器
秦 代 漆 器
第一节 概 述
四、汉代艺术概貌

第五章战国、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

第五章战国、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

具有代表性的纹样有蟠螭纹、蟠虺(hui)纹等。
蟠虺纹 蟠螭纹
春秋战国青铜器的加工方法,种类很多,从而大大加
强了其装饰艺术的表现力,丰富了它的工艺形象。大体方 法有:1、焊接 2、刻划 3、镶嵌 4、金银错 5、鎏
金 6、镂空(一般使用失蜡法)
宴乐渔猎攻战铜壶(p70)
春秋战国期间用失蜡法制作的杰作——曾侯乙墓青
春秋战国金器
金盏、金勺(曾侯乙墓)
战国末期龙凤纹金花银盆
二、丝绸
丝绸是个统称,泛指以蚕丝织造的各类纺织品,包括较为
朴素的绢、缣(jian细绢)、绸,甚为轻薄的纱、縠(hu/
有皱纹的纱)以及若干种罗(轻软有稀孔的丝织品),重纹 彩的绫(一面光的很薄的丝织品)、绮(有文彩的丝织品)、 缎(一面光质地厚密的丝织品)、绒、刻丝(一种欣赏装饰 性丝织品)等。除染色以外,丝绸的装饰方法有织纹、印花、 刺绣、彩绘等。
错金银青铜 有流鼎
而如簋、鬲、簠、盂、觚、爵、角、斝、觯、卣、彝、觥等, 这些以前重要的礼器数量逐渐减少,以至于无。 而一些新的更加讲究实用的器形开始出现,如耳杯、洗、浴 缶等,它们都是专为日常生活所作。
战国青 铜耳杯
春秋战国时期壶的造型尤其丰富:
青铜莲 鹤方壶
错银几 何纹青 铜扁壶
尽管还屡见轮廓繁复的实例,但简约却是青铜器造型发展的
春秋战国时期,纺织成为各诸侯国富国强邦的重要行业,
官府与民间纺织业都很发达。这一时期的丝绸织造非常精美。 云雷纹、菱形纹、龙凤纹、舞蹈人物、狩猎等是春秋战国丝 织品的常用装饰纹样。
春秋战国丝织品图例
菱形纹锦
龙凤虎纹绣
四、漆器工艺
概说
所谓漆器就是以加工过的熟漆髹(xiu)饰的器物。从漆树上割取漆液后去

战国秦汉时期美术

战国秦汉时期美术

马踏飞燕又名“马超龙雀” 马踏飞燕又名“马超龙雀”、“铜奔 为东汉青铜器 青铜器, 年出土于甘肃 马”,为东汉青铜器,1969年出土于甘肃 年出土于 武威雷台墓。东汉时期镇守张掖 张掖的军事长 省武威雷台墓。东汉时期镇守张掖的军事长 官张某及其妻合葬墓中出土,现藏甘肃省博 官张某及其妻合葬墓中出土,现藏甘肃省博 物馆。奔马身高34.5厘米,身长 厘米,宽 厘米, 厘米, 物馆。奔马身高 厘米 身长45厘米 13厘米。 厘米。 厘米 汉代乃是我国开疆拓土、 汉代乃是我国开疆拓土、抵御外奴的辉 煌年代,汉高祖的亲征、文景的盛世、武帝 年代,汉高祖的亲征、文景的盛世、 的亲征 的盛世 卫青、霍去病等的开通西域, 等的开通西域 时卫青、霍去病等的开通西域,使得西域各 国慑服於大汉天威,而纷纷遣使通汉, 国慑服於大汉天威,而纷纷遣使通汉,广开 经贸的交流大门。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 经贸的交流大门。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 这批雷台汉墓出土的青铜陪葬器物, 青铜陪葬器物 这批雷台汉墓出土的青铜陪葬器物,不仅是 一批非常优美的古代艺术作品,更重要的是 一批非常优美的古代艺术作品, 在近两千年之后, 在近两千年之后,还能见到汉代马的精神面 貌,这不能不说是我国科学技术史上的一次 惊人发现。 惊人发现。
第四讲 战国秦汉时期的美术
一、概述
1.秦汉时期美术——公元前221年至公元 220年 2.秦、西汉(含新莽)、东汉三个朝代, 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与巩 固的时期,也是我国民族艺术风格确 立与发展的极为重要的时期
二、绘画艺术
1.··种类:多壁画 ··题材:····神话、神仙世界 ····羽化升仙、趋疫逐邪 ····历史故事、颂扬圣贤 ····生活、自然描绘 2.缣帛画:··战国··楚帛画··人物龙凤帛画 ··人物御龙帛画 ··汉代··帛画··“T”型帛画 ··角抵图

秦汉的工艺美术

秦汉的工艺美术


秦汉工 艺美术 -漆器 工艺

秦代漆器品种据考古发掘可知有漆盒、漆盂、漆奁、 漆壶、漆卮、漆樽、漆耳环、漆勺、漆匕、漆木梳等 器物,均为木质胎,大都里红外黑,在黑漆上绘有红 色或赭色花纹,纹饰有人物和动物等。人物纹有音乐 歌舞和相扑摔跤等场面,生动自然。漆器上大都书写 或用针刻、烙印上的字铭,如“咸亨”、“陂里”、 “朱工”、“许市”等名称,有的是其产地名,有的 为机构名,也有的是工匠姓名。其漆器以湖北省云梦 县睡虎地和江陵县凤凰山秦墓出土最多、最精。 汉代漆器又有了很大发展,达到了鼎盛时期。当时中 央政府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地方上也设有工官负责 具体的生产管理。其器物设计制作多从实用出发,分 工很细,有上工、漆工、画工、雕工等;漆胎多为木 质,也有夹□和竹胎,其品种较前代有所增加,有盒、 盘、匣、案、耳环、碟、碗、奁、箱、梳、尺、唾壶、 面罩、棋盘、虎子等;色彩以红黑为主,造型丰富, 变化多端,纹饰清新华美,有云气纹、动物纹、人物 纹、植物纹、几何纹等;装饰手法有彩绘、针刻、铜 扣、贴金片、堆漆等,产地遍布全国。

秦汉工 艺美术 -陶瓷 工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秦汉工艺美术-陶瓷工艺 秦汉时期茧形壶 秦代的陶器制作更为普遍,在都城咸阳及其他地区均有许多官营或私 营的制陶作坊。所制器物品种繁多,许多是仿自铜器造型,如陶鼎、 陶豆、陶盆、陶蒜头壶等;也有一部分器物具有陶器本身的特征,如 陶簋、陶盂、陶壶等。其中陶壶尤以双耳夸张、形式多样、造型优美 著称。而陶塑更是十分发达,具有极高的水平。1974年发现的陕西 临潼秦始皇陵兵马俑,以其硕大的形体和精良的塑制技艺,表明了秦 代制陶工艺和雕塑艺术已取得空前成就。 进入汉代,陶瓷工艺又有进一步提高。随着陶瓷进入生活领域的进一 步扩大,使陶瓷的品种、产量也随之增加,工艺技术也日趋提高,逐 渐成为汉代工艺美术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此时北方出现了釉陶,这是 一种涂有黄绿色低温铝釉的陶器,其品种有壶、奁、盒、博山炉等。 其中以釉陶壶最具特色,其造型为鼓腹、长颈、盘口,并饰浮雕狩猎 纹或兽面纹等纹样,非常精美。在南方则有青釉陶,此种釉陶,火度 高,釉度较硬,又称硬釉陶。彩绘陶在汉代也获很大发展,品种有壶、 盒、碗、炉、奁等,主要用作明器,色彩丰富,常绘以几何纹及人物、 动物等。汉代的瓷器以青瓷为主,亦有黑瓷等,产地多在南方,是在 与陶器共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产品多为日用器皿,纹饰简朴, 且往往挂釉不到底。此时陶塑亦有所发展,题材极广,有人物、百兽、 建筑、舟车等,均富有重大成就。 秦汉的砖瓦

战国秦汉时期的美术(1).ppt

战国秦汉时期的美术(1).ppt

一:绘画
• (1) 战国绘画
第二章、战国秦汉时期的美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我们知道春秋时期是奴隶制逐渐瓦解的 时期,当时中央的周天子已经失去了领 导地位,各个诸侯国为了壮大自己的势 力,开始了变法改革的运动,在战国时 期完成了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化。思想 领域中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文 学艺术也都取得了辉煌灿烂的成就,在 中国文化史上又揭开了新的一页。在公 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建立了第 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大帝国,然后就是代 秦朝而起的汉王朝,更是一个统一强盛 的,在历史上影响深远的一个王朝。所 以战国、秦汉的美术取得了飞跃的发展。

工艺美术史第三节战国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

工艺美术史第三节战国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

汉代漆器工艺
在生产规模和艺术上都可以说是既战国之后的又一个高峰
出土地点也几乎遍及全国各地 生产组织严谨,分工很细,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装饰技法仍然以木雕彩绘为主,并新创了堆漆工艺。 堆漆:是用漆枪挤出漆液,形成凸起的线饰花纹,再填以彩漆描绘而成。
彩繪變形鳥紋雙耳長盒蓋 通長26.5,高6.2cm 湖北省博物館藏品 西漢 1978年雲夢睡虎地47號墓出土 木胎,挖製輔以雕製。兩端短把雕出豬頭形象的輪廓,器內髹紅漆,器表髹黑漆,並用紅、褐漆彩繪 花紋:兩短把與蓋麵加飾豬頭部的眼、眉、鼻等,蓋麵中部繪變形鳥紋、鳥頭紋、圓卷紋,兩長邊繪 波折紋、點紋、圓卷紋。
丝线编成宽窄不同的小辫条(每根辫条多数只用一种颜色),然
后将这些小辫条由外向里,一圈一圈地平铺在纸花上,另用一根 同色丝线把它钉紧,即成编绣。
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 长71.8、宽52.1厘米 1982年湖北江陵马山1号墓出土 荆州博物馆藏 高贵华丽的衣料。三色锦。经线有深黄、深红、棕三色, 纬线为棕色。其纹样是由纬向排列的上下七组不同的小图案 组成,横贯全幅。每组小图案分别以波折纹相隔,波折纹内 填以龙纹和几何纹。小图案以对称的舞人动物纹为主题,舞 姿翩翩的人物、长尾曳地的峨冠凤鸟,以及姿态各异的龙纹、 麒麟,加之深红、深黄、棕三种温暖的色调,显得意趣盎然, 构成一幅欢快明朗的画面,反映出楚人乐观的精神面貌和对 自由境界的追求。明显有别于中原严肃、庄重的艺术情调。 其中长袖飘拂的舞人纹样,表现的或许是楚地的巫舞活动, 巫师通过歌舞与鬼神沟通,而龙凤为通天灵物。这种锦主要 用作面料和一些衣物的边缘部,是迄今见到的战国时期图案 最复杂、花纹单位最大的一种锦,需要复杂的提花装置和熟 练的技艺才能织成,无论织造技术还是色彩图案,都堪称战 国时期织锦的典范。

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

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
汉代木器继承了楚、秦艺术传统。
玉器
陶瓷 木制 品 青铜 器
秦 汉 木 质 家 具
秦汉木质乐器
仕女木俑
名称:持剑木俑 尺寸:高52厘米 时期:西汉后期 出土地点:云梦大坟头1号墓
名称:车仗奴婢木俑群 时间:汉代 出土地点:江陵凤凰山 167号汉墓
名称:彩绘木俑 时间:西汉后期 出土地点:马王 堆汉墓出土的木 俑
名称:玉蝉 时间:西汉后期 类别:玉器 尺寸:长4. 8厘米 出土时间及地点: 1974年江 苏省盱眙县东阳七号墓
名称:长乐玉璧(玉镂雕谷 纹) 时间:东汉 类别:玉器 尺寸:通高18.6cm,外径 12.5cm,孔径2.6cm,厚 0.5cm。
名称:龙形玉佩 时间:西汉后期 类别:玉器 尺寸:长4. 7厘米 宽2. 8 长 厘米 出土时间及地点: 1974 年江苏省盱眙县东阳七号 墓
秦汉时期的历史背景
秦代: 秦代: 公元前二百五十年到公元前二百二十一年,秦始王 嬴政灭六国,结束了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注中国 历史册征候第一个中央集权注统一册封建国家,都城咸 阳。 因为秦代历史只有短短十五年,在这一时期制造的 工艺品也不是很多,考古挖掘和传世的秦代工艺品相对 都较少。研究秦代工艺品是对秦国从春秋到战国以及统 一六国建立秦王朝这一时期系统认识的重要内容。 汉代: 汉代: 汉朝时期是当时世界上一个伟大的一段历史,分为 “西汉”与“东汉”、蜀汉三个历史时期,通常将西汉 和东汉合称为两汉。西汉为汉高祖刘邦所建立,建都长 安;东汉为汉光武帝刘秀所建立,建都洛阳。其间曾有 王莽篡汉自立的短暂新朝。其中,汉高祖刘邦至汉景帝 刘启时期的汉朝,经济实力尤为雄厚。 汉代的工艺手法以粗犷简练为主。 呈现出深沉、雄 伟的气魄,是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结合。

秦汉时期的美术

秦汉时期的美术

第四章秦汉时期的美术Chapter Four Art of the Period of Qin - Han Dynasty(公元前221年-220年)中国封建社会,经过战国的孕育催发期,至秦始皇统一六国而正式确立。

可惜好景不长,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正式建秦至公元前206年秦子婴投降刘邦,秦政权只维持了十几年。

但开创封建制度之功,以及为封建文化奠基之功,永昭史册。

汉承秦制,两汉四百多年的统一局面,为社会的进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新兴地主阶段登上历史舞台,开始是朝气蓬勃的,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封建经济、文化以奴隶制无法比拟的速度飞速发展。

美术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建筑、雕刻、工艺、绘画、书法等等,全面繁荣。

秦汉建筑实物虽多已不存,但通过文献记载及少量遗迹,可知其规模也是空前的。

西汉开国宰相萧何提出的“非壮丽无以重威”的思想,成为汉代以后二千多年来中国皇家建筑的最高的美学准则。

秦汉雕刻尤其是始皇陵兵马俑、汉霍去病墓前石刻群,成为秦汉大型纪念性雕刻的杰出代表。

这成千上万的大型雕刻,好像一下子从地底下冒出来的一样,令世人耳目一新。

因为在秦代以前还从来没有过这样的大型雕刻作品。

它们为后世中国雕刻树立了写意与写实两种风格的典范。

秦汉工艺美术也鲜明地反映出时代精神风貌,华贵、粗犷、质朴。

其中尤以漆器、织绣工艺最为突出。

秦汉绘画迈上了历史的新台阶。

流传下来的大量的画像砖、画像石,多方面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其真实性、广泛性是空前的。

汉墓帛画更显示出汉代工匠高超的绘画技巧。

秦篆、汉隶继商周金文之后,成为中国书法史上又一个里程碑。

第一节建筑Section One Architecture, Sculpture and Crafts of Qin-Han Dynasty一、建筑从史书记载看,秦汉城市建设规模巨大,后代相形见绌。

周代建筑已经奠定了中国木构建筑的基本特征。

这就是中轴线、左右对称的布局、主体建筑居中、前朝后寝、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战国秦汉时期的美术
复习思考题
1.试述战国秦汉时期我国美术发展的情况?
答案:战国秦汉时期是中国绘画史上的第一个高峰。

(1)其出现了缣帛画,如战国楚帛画:《人物
龙凤帛画》、《人物御龙帛画》;西汉帛画;《马
王堆一号墓帛画》。

(2)在两汉时期出现了别
具特色的画像石与画像砖,著名作品有《山东
武氏祠画像石》、《武梁祠画像砖》、《宴月歌舞
画像砖》、《弋射收割图》、《弋射画像砖》。

(3)
在皇帝的宫室、平民的神祠、贵族的殿堂,官
吏的宿舍、学生的学校、死者的陵墓中都拥有
壁画,代表作品:东汉林格尔墓的《乐舞百戏
图》、东汉王都墓壁画《行列图》、西汉卜千秋
墓壁画《升仙图》。

(4)战国时出现了,铜壁
上的装饰画,代表作品:《水陆攻战图鉴》。

2.《马王堆一号汉墓帛画》的内容和艺术成就怎样?
答案:此画体现了西汉时期塑造形象和肖像画水平,它通过具有装饰意味的龙及动物,把画分成天,地,
人的三部分,各部分间有着有机的联系,显得和
谐而有变化。

3.什么是画像石(砖)?你都知道那些知名画作?
答案:(1)画像石(砖)是指汉代豪族祠堂和陵墓地面建筑的壁画上和墓室表面的装饰性雕刻。

以砖石
为质地,但构图与造型都是绘画式。

(2)知名画作有《山东武氏祠画像石》、《武梁祠
画像砖》、《宴月歌舞画像砖》、《弋射收割图》、《弋
射画像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