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科学、社会活动课件--地震来了怎么办?
《地震来了怎么办》幼儿园精品课件

《地震来了怎么办》幼儿园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地震来了怎么办》这一主题展开。
教材选取了《幼儿园安全教育活动手册》中关于地震的相关章节,详细内容如下:1. 认识地震:地震的成因、地震波及其传播方式;2. 地震来临时的自我保护:保持冷静、躲藏方法、保护头部;3. 地震后的自救与互救:如何寻找安全出口、如何救助被困同伴。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提高安全意识;2. 培养幼儿在地震来临时保持冷静,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3. 培养幼儿团结互助的品质,提高自救与互救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地震来临时的自我保护方法、地震后的自救与互救。
教学重点:地震的基本知识、地震来临时保持冷静、掌握自我保护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地震模拟器、安全教育活动手册;2. 学具:画笔、彩纸、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地震模拟器,让幼儿体验地震的感觉,引导幼儿谈论地震时的感受,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地震知识(10分钟)(1)利用PPT课件,讲解地震的成因、地震波及其传播方式;(2)结合教材,讲解地震来临时的自我保护方法。
3.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地震来临时如何保持冷静、躲藏方法、保护头部等。
4. 随堂练习(5分钟)组织幼儿进行地震自救与互救的角色扮演,巩固所学知识。
(2)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幼儿将所学知识延伸到家庭。
六、板书设计1. 地震的成因、地震波;2. 地震来临时的自我保护方法;3. 地震后的自救与互救。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地震来了,我们该怎么办?答案:地震来临,我们要保持冷静,迅速躲藏到安全的地方,保护头部,地震后寻找安全出口,互救互助。
2. 画一幅地震自救与互救的画,要求色彩鲜艳,主题明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掌握了地震的基本知识和应对方法。
大班科学《地震来了怎么办》课件教案

教案编辑专员:教案名称:大班科学《地震来了怎么办》课件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知道地震发生时的安全措施。
2. 培养幼儿在紧急情况下的自我保护意识。
3. 培养幼儿团队合作,互相帮助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地震的基本概念:地震是什么,为什么会发生地震。
2. 地震发生时的现象:地动、房屋摇晃、声音等。
3. 地震发生时的安全措施:迅速躲到桌子下,保护头部;地震暂停后,迅速有序地离开教室,到空旷地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知道地震发生时的安全措施。
难点:地震发生时的现象和应对方法。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地震相关图片、视频。
2. 教学卡片:地震安全知识。
3. 模拟地震道具:震动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地震小故事,引发幼儿对地震的兴趣。
2. 基本概念:讲解地震是什么,为什么会发生地震。
3. 地震现象:展示地震发生时的图片和视频,让幼儿了解地震的现象。
4. 安全措施:讲解地震发生时的安全措施,如迅速躲到桌子下,保护头部;地震暂停后,迅速有序地离开教室,到空旷地方。
5. 实地演练:利用震动桌,模拟地震发生,让幼儿亲身体验并实践地震时的安全措施。
6. 总结:回顾地震安全知识,强调地震时的注意事项。
7.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制定家庭地震逃生计划。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地震模拟演练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地震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
2. 收集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中的地震逃生计划制定情况。
3. 通过课堂提问,检验幼儿对地震基本概念和应对方法的掌握。
七、教学拓展:1. 邀请消防员或地震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增加幼儿对地震安全的认识。
2. 组织幼儿参观地震纪念馆或相关科普展览,加深对地震的了解。
3. 开展地震逃生演练,提高幼儿的应急反应能力。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确保幼儿能够理解并正确执行地震逃生措施。
2. 避免使用过于恐吓的图片或视频,以免造成幼儿恐慌。
《地震来了怎么办》幼儿园课件

《地震来了怎么办》幼儿园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地震来了怎么办》。
该内容属于幼儿园安全教育的范畴。
具体章节为《自然灾害的防范》。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地震的基本概念、地震发生时的自我保护方法以及地震后的安全注意事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震的基本概念,知道地震发生的原因。
2. 培养学生在地震发生时的自救自护能力,增强安全意识。
3. 教会学生在地震后如何与家人团聚,以及如何向他人求助。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地震发生时的自我保护方法。
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地震中冷静应对,正确采取自我保护措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震科普图片、地震自救视频、安全标志卡片。
2. 学具:画纸、画笔、安全自救手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地震科普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地震的基本概念,让学生对地震有初步的认识。
2.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讲解地震发生时的自我保护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在地震中保护自己。
3. 随堂练习(10分钟)模拟地震发生时的场景,让学生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4. 视频学习(5分钟)播放地震自救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地震自救方法。
5. 小组讨论(5分钟)分组讨论地震后的安全注意事项,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
6. 安全标志认知(5分钟)利用安全标志卡片,让学生认识并了解各种安全标志。
7. 自救手册制作(10分钟)让学生动手制作自救手册,加深对地震自救知识的记忆。
六、板书设计1. 地震的基本概念2. 地震发生时的自我保护方法3. 地震后的安全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今天所学内容,与家长一起制定家庭地震应急预案。
答案:略2. 作业题目:画一幅地震自救的宣传画。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让学生了解了地震的基本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安全意识。
但在实际操作环节,部分学生表现不够冷静,需要加强训练。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分享给家人和周围的人,提高全民地震防范意识。
《地震来了怎么办》幼儿园课件

《地震来了怎么办》幼儿园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件依据幼儿园安全教育教材第四章《自然灾害的防护》第三节内容,详细讲解地震来临时的应对措施。
内容包括:地震的基本概念,地震发生时的自我保护方法,地震后的安全检查与紧急救援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地震的基本概念,认识到地震的危害性。
2. 培养幼儿在地震发生时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 教育幼儿关爱生命,学会地震后的互救与自救。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地震发生时的自我保护方法。
教学重点:地震的基本概念和地震后的安全检查与紧急救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地震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安全防护道具(如安全帽、书包、毛绒玩具等)。
3. 紧急救援道具(如哨子、手电筒、急救包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地震视频或图片,让幼儿了解地震的威力,引导幼儿关注地震安全问题。
2. 例题讲解(10分钟)(1)什么是地震?(2)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怎么办?(3)地震后,如何进行安全检查和紧急救援?3. 随堂练习(5分钟)让幼儿分组讨论地震时的自我保护方法,并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地震发生时的紧急救援。
六、板书设计1. 地震的基本概念。
2. 地震发生时的自我保护方法。
3. 地震后的安全检查与紧急救援。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地震来了,我该怎么办?答案:地震来临时,要保持冷静,迅速躲到桌子下或墙角处,用手保护头部,避免被物品砸伤。
2. 作业题目:地震后,如何进行安全检查和紧急救援?答案:地震后,要确保自己安全,然后检查身边是否有受伤的人,进行紧急救援。
如有可能,使用哨子、手电筒等道具发出求救信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对地震有了基本的认识,掌握了地震发生时的自我保护方法,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不足,如部分幼儿紧张、慌乱等。
2. 拓展延伸:组织一次地震逃生演练,提高幼儿的地震安全意识,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让家长参与其中,共同提高地震安全防护能力。
大班科学《地震来了怎么办》课件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大班科学《地震来了怎么办》课件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大班学科:科学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知道地震发生时的自然现象。
2. 培养学生面对地震时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应变能力。
3. 引导学生了解地震发生时的安全逃生方法,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三、教学内容1. 地震的基本概念:地震是什么,为什么会发生地震。
2. 地震发生时的自然现象:地动、地声、地表破裂等。
3. 地震发生时的自我保护:保持冷静,迅速躲避危险区域。
4. 地震发生时的安全逃生:正确的逃生路线、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地震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基本知识:讲解地震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地震的发生原因。
3. 自然现象:介绍地震发生时的自然现象,如地动、地声、地表破裂等。
4. 自我保护:讲解地震发生时的自我保护方法,如保持冷静,迅速躲避危险区域。
5. 安全逃生:教授地震发生时的安全逃生方法,如正确的逃生路线、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
1. 学生对地震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地震发生时的自我保护和安全逃生的意识和能力。
3. 学生对地震安全教育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程度。
六、教学资源1. 课件:地震相关图片、视频、动画等。
2. 教学道具:地震逃生演练道具、安全标志卡片等。
3. 学习材料:地震知识手册、安全逃生手册等。
七、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地震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基本知识:讲解地震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地震的发生原因。
3. 自然现象:介绍地震发生时的自然现象,如地动、地声、地表破裂等。
4. 自我保护:讲解地震发生时的自我保护方法,如保持冷静,迅速躲避危险区域。
5. 安全逃生:教授地震发生时的安全逃生方法,如正确的逃生路线、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
6.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地震逃生演练,让学生亲身体验并掌握逃生技巧。
八、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
幼儿园优质课件《地震来了怎么办》优质课件

幼儿园优质课件《地震来了怎么办》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安全教育活动教材第四章《自然灾害的防范》,详细内容为第一课时“地震来了怎么办”。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掌握地震发生时的自我保护方法,提高安全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地震的基本概念,知道地震发生的原因。
2. 培养幼儿在地震发生时的自救自护能力,提高安全意识。
3. 培养幼儿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地震发生时的自救自护方法。
重点:地震的基本概念、原因及逃生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地球仪、地震演示模型、图片、视频等。
学具:画笔、纸张、安全常识手册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地震的场景,让幼儿对地震产生直观的认识,引发他们对地震的兴趣。
2. 基本概念讲解(10分钟)介绍地震的定义、原因,让幼儿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
3.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创设地震发生时的情景,引导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地震发生时如何进行自我保护和逃生。
4. 例题讲解(10分钟)结合教材中的例题,讲解地震发生时的自救自护方法,如:躲到桌子下面、护住头部、保持冷静等。
5.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幼儿分小组讨论,如何在地震发生时保护自己和同伴,然后进行分享。
六、板书设计1. 地震的定义、原因2. 地震发生时的自救自护方法3. 逃生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地震逃生演练请小朋友与家长一起,在家中模拟地震逃生,完成后将过程描述下来,下节课分享。
2. 答案:(1)保持冷静,迅速躲到桌子下面。
(2)护住头部,避免被物品砸伤。
(3)逃生时,低姿势前进,避免被倒下的物品绊倒。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等方式,让幼儿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提高自救自护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确保他们能够掌握所学内容。
2. 拓展延伸:可以组织幼儿参观地震科普馆,让他们更直观地了解地震,提高安全意识。
幼儿园课件《地震来了怎么办》课件

幼儿园课件《地震来了怎么办》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材第五章“自然灾害”中的“地震来了怎么办”。
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地震的基本概念、地震发生时的自我保护方法、地震后的安全行动要领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震的基本概念,认识到地震的危害性。
2. 使学生掌握地震发生时的自我保护方法,提高生存能力。
3. 培养学生在地震后的安全意识和行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地震发生时的自我保护方法。
重点:地震的基本概念、地震后的安全行动要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震科普挂图、地震模拟器、安全常识卡片。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地震模拟器,让学生体验地震发生时的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自己。
2. 知识讲解(15分钟)(1)讲解地震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地震的成因及危害。
(2)介绍地震发生时的自我保护方法,如躲藏、保护头部、避免使用电梯等。
(3)讲述地震后的安全行动要领,如远离危险品、检查水电设施、及时疏散等。
3.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地震安全常识卡片,结合实例讲解如何应对地震。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绘制地震逃生路线图。
5. 互动环节(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地震逃生的注意事项,分享彼此的经验。
六、板书设计1. 地震的基本概念2. 地震发生时的自我保护方法3. 地震后的安全行动要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绘制家庭地震逃生路线图。
答案: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规划逃生路线,注意避开危险品和易倒塌物品。
2. 作业题目:地震发生后,如何检查家中的水电设施?答案:关闭电源、水源,检查燃气管道是否泄漏,确保安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地震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在实践情景中的表现。
2. 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地震科普馆,深入了解地震知识。
(2)开展地震应急演练,提高学生的应急能力。
(3)鼓励学生向家长宣传地震知识,共同提高家庭的安全意识。
幼儿园安全班会《地震逃生》PPT课件

成因分类
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 陷地震等。
构造地震
由于地壳板块运动,造成 板块间应力累积到一定程 度而突然释放。
震级与烈度概念
震级
衡量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 等级,常用里氏震级表示 。
烈度
描述地震对地表和建筑物 破坏程度的等级。
关系
震级越大,烈度可能越高 ,但受震源深度、地质条 件等多种因素影响。
地震波传播方式
直接因地震震动或建筑物倒塌导 致人员伤亡。
03
04
次生灾害
引发火灾、水灾、泥石流等次生 灾害,加重灾害损失。
02
幼儿园内潜在风险点识别
建筑结构安全隐患
建筑物老旧或结构不合理
部分幼儿园建筑年代久远,可能存在结构老化、抗震能力不足等 问题。
建筑材料不合格
使用劣质建筑材料或未按标准进行施工,导致建筑物在地震时易受 损。
演练活动实施
定期组织师生进行紧急疏散演练,提高师生在紧急情况下的应变能力和自我保护 能力。
提高家长参与度,共同关注孩子安全
家园合作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向家长宣传地震逃生的相关知识 和技巧,提高家长对孩子安全的重视程度。
家长参与演练
邀请家长参与幼儿园的紧急疏散演练活动,让家长了解幼儿 园的安全措施和孩子的安全状况,共同为孩子的安全保驾护 航。
下一步工作计划及目标设定
完善安全教育课程体系
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进一步完 善安全教育课程体系,提高教育效果。
加强应急疏散演练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共同推进孩子的 安全教育工作,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局面。
家校合作共育
定期组织幼儿进行应急疏散演练,提高其应 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果果班
一、什么是地震?
地震又称地动、 地振动,是地 壳快速释放能 量过程中造成 振动,期间会 产生地震波的 一种自然现象。
二、地震有什么危害?(1)
房屋倒塌 交通不便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地震有什么危害? ( 2)
人员伤亡
财产损失
二、地震有什么危害? ( 3)
无家可归
三、地震来了,如何躲避?
1、选择地方:学习桌、卫生间、承重墙附近
三、地震来了,如何躲避?
2、身体躲避时姿势:屈膝抱头、屈膝俯卧
三、地震来了,如何躲避?
3、用书包、枕头保护头、眼睛等关键部位
三、地震来了,如何躲避?
4、离开危险地方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