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第一章 绪论
流行病学考试重点

流行病学第一章绪论1、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和健康状态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借以制订和评价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与措施的科学。
2、基本内涵:①它的研究对象是人群,是研究所关注的具有某种特征的人群;②它的研究内容不仅是研究各种疾病,而且研究健康状态;③它的研究方法的重点是研究基本和健康状态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④它的研究目的落实在为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3、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按研究性质可分为观察性研究,实验性研究和理论性研究;观察性研究按设计类型可分为描述性研究(横断面研究、监测、生态学研究),分析性研究(病历对照研究、队列研究);实验性研究(临床试验、现场试验、社区干预项目);理论流行病学研究。
第二章疾病的分布1、疾病的分布:是指疾病的人群现象,也即疾病在不同的人群,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区间客观存在的态势,是一个变化的连续动态过程,受到病因环境人群特征等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2、发病率是指一定时期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发生频率的指标。
发病率=(一定期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数/同时期暴露人口数)X K,(k=100%、1000‰、10000/万或100000/10万)。
观察时间多以年表示。
应用:发病率常用来描述疾病的分布,探讨发病因素,提出病因假设和评价防治措施的效果等,可直接用于病因研究!3、患病率:是指在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所占的比例。
患病率=(特定时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同期观察人口数)×k(k=100%、1000‰、10000/万或100000/10万)4、患病率与发病率的区别:①患病率的分子为特定时间内所调查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的综合,而发病率的分子则为一定时期内暴露人群中某病的新发病例数;②患病率是由横断面调查获得的疾病频率,是衡量疾病的存在或流行情况的静态指标,而发病率是由发病报告或队列研究获得的疾病频率,是衡量疾病发生情况的动态指标。
流行病学(第一章绪论)2010.524-课件

预防医学:
从群体的角度,根据疾病在人群 中的分布状况作出一个群体诊断, 制定相应的对策,以达到预防或控 制疾病流行的目的。
一、流行病学概念
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和健 康状态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 究如何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 与措施的科学。
Epidemiology
Epidemiology Epi=在其中(among), Demo=人群(people),
ratio study): 是对照研究暴露人群中某死因的比例与非暴露人 中该死因的比例。对象只包括死亡对象。
三)生态学研究 (Ecological study) 又称相关性研究(Correlational study)
它是在群体水平上研究某因素与 疾病的关系。即以群体为观察单位, 通过描述不同人群中某因素的暴露情 况与疾病的频率,分析该因素与疾病 的关系。
社区干预——现场干预试验的扩展。 从个体扩展到社区、人群。
整群随机试验——在社区干预中,随 机地把干预分配给参加的各人群组。
三、理论性研究
(一)理论流行病学(Theoretical epidemiology) 也称数学流行病(Math. Epidemiology),是利用流行病学调查所 得到的数据,建立有关的数学模型或用电 子计算机仿真,进行理论性的研究。
+
研
究
人
—
群
表3 饮酒与食道癌的关系
病例组 对照组
OR
饮酒
171
381
不饮酒
29
395
6.11
暴露比值
5.9
0.96
二、实验性研究(Experimental study)
实验性研究的定义: 它是将研究人群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 由研究者对实验组采取干预措施,随访并比 较两组的结局,以判断干预措施的效果。
公卫执业医师-流行病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1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2、流行病学研究内容的三个层次:疾病、伤害和健康。
3、流行病学任务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任务是“揭示现象”,即揭示流行(主要是传染病)或分布(其他疾病、伤害与健康)的现象。
第二阶段为“找出原因”,即从分析现象入手找出流行与分布的规律和原因。
第三阶段为“提供措施”,即合理利用前两段的结果,制定预防或控制的策略与措施。
4、流行病学研究的三种基本方法:观察法(最为重要)、实验法、数理法。
1)观察法:①描述流行病学(产生假设):横断面调查;监测;生态学研究。
②分析流行病学(检验假设):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
2)实验法:实验流行病学(验证假设):临床试验;现场试验(个体试验;社区试验)。
3)数理法:理论流行病学5、流行病学研究按设计类型可分为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流行病学、实验流行病学和理论流行病学4类。
6、流行病学特征:1)群体的特征(是流行病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基本特征);2)对比的特征(对比是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核心);3)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特征;4)社会心理的特征;5)预防为主的特征;6)发展的特征。
第二章疾病的分布1、疾病的分布是指疾病的人群现象,是描述疾病事件(发病、患病、死亡等)在什么时间、什么地区(空间)、哪些人群(人间)中发生及发生多少的现象,在流行病学中称“三间分布”。
2新发生的病例出现的频率。
发病率=(一定期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数/同时期暴露人口数)×KK=100%、1000‰或10000/万暴露人口是指观察地区内可能发生该病的人群。
当描述某些地区的某病发病率,分母多用该地区该时间内的平均人口;如观察时间以年为单位时,可为年初人口与年终人口之和除以2,或以当年年中(7月1日零时整)的人口数表示。
发病率可按不同特征(如年龄、性别、职业、民族、种族、婚姻状况、病因等)发病率可用作描述疾病的分布。
通过比较不同特征人群的某病发病率,可用于病因学的探讨和防治措施的评价。
流行病学人卫第六版复习重点

流行病学人卫第六版复习重点第一章绪论一、定义1.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与措施的科学。
2.流行病学定义的诠释:研究内容的三个层次(疾病、伤害与健康),任务的三个阶段与三个范畴(揭示现象-描述性,找出原因-分析性,提供措施-实验性),研究的三种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数理法),三大要素(原理、方法与应用)。
二、流行病学的原理与应用1.基本原理①疾病与健康在人群中分布的原理;②疾病的发病过程;③人与环境的关系(疾病的生态学);④病因论;⑤病因推断的原则;⑥疾病防制的原则与策略;⑦疾病进展的数学模型。
2.实际应用①疾病预防与健康促进;②疾病的监测;③疾病病因与危险因素的研究;④疾病的自然史;⑤疾病预防的效果评价。
三、流行病学研究方法1.流行病学观察是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包含描述性研究与分析性研究。
其特点是在观察时不施加任何人为因素,也不改变体内外环境的任何条件。
2.流行病学实验又称现场流行病学实验,要紧是在人群中进行。
可分为人群现场实验、临床实验与社区实验三种。
其特征是需要人为地操纵某些处理因素,故又称之干预性研究。
3.理论流行病学研究又称数学流行病学。
理论流行病学研究即用流行病学调查所获得的数据,建立数学模型或者公式,显示疾病流行过程中各类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从而进行流行病学理论研究。
四、流行病学的特征1.群体特征 2.对比的特征 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的特征 4.社会医学特征5.预防为主的特征 6.进展的特征第二章疾病的分布疾病分布的概念:流行病学研究可通过观察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生、进展与消退,描述疾病不一致时间、不一致地区与不一致人群中的频率与分布的现象,这就是疾病的分布。
研究疾病分布的意义:为阐明病因与疾病在人群中发生、进展机理提供线索;为制定疾病预防操纵策略与措施提供科学根据;为合理的卫生资源配置与疾病临床诊断提供根据。
一、疾病频率测量指标(一)发病指标1.发病率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发生的病例出现的频率。
流行病学--人卫第8版总结

流行病学人卫第8版第一章绪论流行病学:研究疾病与健康状态在人群中得分布及影响因素,借以制订与评价预防、控制与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得策略与措施得科学。
上述定义得基本内涵有四点:①流行病学研究得对象就是人群,就是研究所关注得具有某种特征得人群,而不就是某一个体;②流行病学得研究内容不仅包括疾病,还包括伤害、健康状态及其她相关得卫生事件;③流行病学研究得起点就是疾病与健康状态得分布,研究得重点就是疾病与健康状态得影响因素;④流行病学研究得最终目得就是为预防、控制与消灭疾病以及促进健康提供科学得决策依据。
流行病学与临床得区别根据就是否由研究者控制研究得条件,或者说就是否有人为得干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观察性研究或观察流行病学与实验性研究或实验流行病学。
就是否有人为得干预因素就是否实验性研究观察性研究随机分配?设立比较组?就是否就是否随机对照试验非随机对照试验分析性研究描述性研究研究方向?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横断面研究暴露→结局暴露←结局暴露与结局同时调查观察性研究描述性研究现况调查生态学研究研究方法分析性研究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实验性研究 临床试验现场试验社区干预试验流行病学研究得重要观点:①群体得观点;②比较得观点;③概率论得观点;④社会医学得观点;⑤多病因论得观点。
第二章 疾病得分布率与比得概念:率表示发生得频率或强度,可以取任何值,反应动态过程得一个参数。
比就是一个值。
构成比就是指事物各部分所占比重,一般使用圆饼图,取值在0~1之间。
如果把构成比当做率使用,将会得出错误得结论。
率=k 数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例某现象实际发生的例数⨯ 构成比=%100量(个体数之和)同一事物内部的整体数数量(个体数)某事物内部某一部分的⨯ 发病指标:发病率:在一定期间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得频率。
发病率=k 同期暴露人口数生某病的新病例数一定时期内某人群中发⨯ 罹患率:指在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得发病率。
完整版流行病学人卫第8版

流行病学 人卫第8版第一章绪论流行病学:研究疾病和健康状态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影响因素,借以制订和评价预防、控制和 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上述定义的基本内涵有四点:①流行病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群,是研究所关注的具有某种特征 的人群,而不是某一个体;②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不仅包括疾病,还包括伤害、健康状态及 其他相关的卫生事件;③流行病学研究的起点是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分布,研究的重点是疾病 和健康状态的影响因素;④流行病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以及促进健 康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流行病学与临床的区别根据是否由研究者控制研究的条件,或者说是否有人为的干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观察性研究或观察流行病学和实验性研究或实验流行病学。
暴露一结局 暴露一结局描述性研究[现况调查I 生态学研究分析性研究[队列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一临床试验T 现场试验一社区干预试验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观点:①群体的观点;②比较的观点;③概率论的观点;④社会医学的 观点;⑤多病因论的观点。
第二章 疾病的分布率和比的概念:率表示发生的频率或强度,可以取任何值,反应动态过程的一个参数。
比是一个值。
构成比是指事物各部分所占比重,一般使用圆饼图,取值在0~1之间。
如果把构成比当做率使用,将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某现象实际发生的例数 k 率=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例数实验性研究随机分配? I 1-------------- 1 是 否随机对照试验 非随机对照试验设立比较组? II 是 否 分析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观察性研究 实验性研究横断面研究暴露与结局同时调查 是否有人为的干预因是观察性研究研究方向?队列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某事物内部某一部分的数量(个体数)构成比=同一事物内部的整体数量(个体数之和)X%发病指标:发病率:在一定期间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心…一定时期内某人群中发生某病的新病例数।发病率= ------------ 同期暴露人口数 ----------Xk罹患率:指在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的发病率。
流行病学【第六版】第1章绪论(李立明)

第一章绪论流行病学(epidemiology)是人类与疾病斗争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它的思想萌发于2000多年前,但学科的基本形成不过百余年。
正是过去的一个世纪,流行病学在防治疾病和促进健康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20世纪全球公共卫生的十大成就体现在疫苗、安全工作场所、安全和健康的饮食、机动车安全、传染病控制、降低心脑血管病死亡率、计划生育、控烟、母婴保健、饮水加氟这十个领域。
毋庸置疑,这些成就的取得都直接或间接地与流行病学研究有关,因此流行病学不仅是预防医学的骨干学科,而且随着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不断完善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它也逐渐成为现代医学的基础学科。
第一节流行病学简史一、流行病学发展史任何一门学科的出现,都会有其历史发展的需要与必然,流行病学学科也不例外。
它是在与疾病(最初是传染病)的斗争中应运而生的。
同时,作为一门科学,它是从观察开始,经过实践,上升为理论,进而找出规律性并采取相应办法予以改变。
这也是流行病学学科发展的必然轨迹。
在这条历史长河中,许多流行病学先驱功不可没,正是他们的创造性贡献推动了流行病学学科的形成和发展。
梳理流行病学的发展史,就是帮助我们了解流行病学学科的特点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一)学科形成前期学科形成前期是指人类自有文明史以来至18世纪的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
这一时期,科学的流行病学学科尚未形成,但与其密切相关的一些概念、观察的现象及采取的措施已构成流行病学学科的“雏形”。
以下几个事实应予注意。
1. 古希腊著名的医师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公元前460~377年),其著作涵盖领域极广,最著名的《空气、水及地点》是全世界最早的关于自然环境与健康和疾病关系的系统表述。
而流行(epidemic)一词也是这时期在他的著作中出现的。
在我国,“疫”、“时疫”、“疫疠”作为疾病流行的文字记载,也几乎是同时代出现的。
像《说文解字》中的“疫者,民皆病也”和《素问 刺法论》中的“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症状相似”。
流行病学(全本)

流行病学(全本)流行病学第一章绪论流行病学(epidemiology)就是人类与疾病斗争过程中逐渐发展出来的既古老又年青的学科,它的思想萌生于2000多年前,但学科的构成不过百余年。
正是过去的一个世纪,流行病学在预防疾病和推动身心健康方面充分发挥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20世纪十大成就1、疫苗;2、安全工作场所;3、安全和健康的饮食;4、机动车安全;5、传染病控制;6、降低心脑血管病死亡;7、计划生育;8、吸烟危害;9、母婴保健;10、饮水加氟这十个领域。
上述成就的获得都轻易或间接地与流行病学研究有关,因此流行病学不仅就是防治医学的骨干学科,随着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日益激增和健全,近年来它也沦为现代医学的基础学科。
第一节流行病学简史一、流行病学发展史(一)学科形成前期1.古希腊知名的医师hippocrates,最知名的《空气、水及地点》就是全世界最早的关于自然环境与身心健康和疾病关系的系统定义,而盛行(epidemic)一词也就是这时期在他的著作中发生的。
2.15世纪中叶的早期实践意大利威尼斯已经开始发生完整的海港检疫法规,建议外来船只必须先在港外逗留检疫40天,就是为最早的检疫(guarantine)。
而我国在隋朝就开办了“疠人坊”以隔绝麻风病人。
这就是传染病隔绝、检疫的早期课堂教学。
3.1662年统计学导入流行病学领域英国的葛郎特(johngraunt)首次利用英国伦敦一个教区的死亡数据进行了死亡分布及规律性研究,并创制了第一张寿命表,用生存概率和死亡概率来概括死亡经历。
在研究死亡规律和死亡资料质量的同时提出了设立比较组的思想。
其贡献在于将统计学引入流行病学领域。
(二)学科形成期学科形成期是指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大约200年的时间。
这时,西方开始了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社会出现并得到迅速发展。
人们开始聚居于城市,为传染病的大面积流行提供了可能,而传染病的肆虐使流行病学学科的诞生成为必然。
1、流行病学临床试验1747年英国海军外科医生詹姆士?林德(jameslind)在“salisburg”号海船上,创建了一种由于vitc缺少引发身体虚弱的坏血病病因假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研究方法:描述分布、分析影响因素、制定干预措施
7
二、流行病学简史
流行病学是人类与疾病斗争过程中逐渐发展 起来的既古老又年青的学科,它的思想萌发于 2000多年前,但学科的形成不过百余年。
8
第二节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包括三大类研究方法: • 观察性研究 • 实验性研究 • 理论性研究
5
定义的含义:
1. 研究对象: 人群
2. 研究内容(三个层次): 疾病(传染病、寄生虫病、地方病和非传染性疾病); 伤害(意外、残疾、智障和身心损害 ) 健康(身体生理生化的各种机能状态、疾病前状态和
长寿)。
6
3. 研究任务: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的任务是“揭示现象” ; 第二阶段为“找出原因” ; 第三阶段为“提供措施”模式的变化 实现由关心个体病人到从群体角度关心病人的转变 提高观察、理解和解决建康问题的层次。
14
9
横断面调查
观 描述流行病学 监测
察
生态学研究
法 分析流行病学 病例对照研究
研
队列研究
究实
临床试验
方 验 实验流行病学 现场试验
法法
社区干预项目
数
理论流行病学
理 法 流行病学方法研究
产生假设 检验
(验证)
假设
10
第三节 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观点
群体观点 社会医学观点 比较的观点 多病因论的观点 概率论的观点 预防为主的观点 以分布为起点的观点 发展的观点。
11
第四节 流行病学与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的关系
临床流行病学
预防医学
流行病学
分子流行病学
临床医学
基础医学
临床学基础 12
第五节 流行病学的用途
研究人群建康、疾病消长以及疾病特征变化的 规律
对社区和人群建康做出诊断 应用于卫生决策和评价 完整揭示疾病自然史 利用流行病学方法探讨原因不明疾病的病因 疾病预防 疾病诊断、治疗方法或措施的效果评价
公管专业
《流行病学》
1
第一章 绪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流行病学定义、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 熟悉常用的流行病学方法。 了解流行病学的发展史,流行病学与相关学科
的关系。
2
20世纪十大成就:
1、疫苗; 2、安全工作场所; 3、安全和健康的饮食; 4、机动车安全; 5、传染病控制; 6、降低心脑血管病死亡; 7、计划生育; 8、吸烟危害; 9、母婴保健; 10、饮水加氟。
流行病学 epidemiology
3
第一节 概述
为什么说流行病学很重要? 流行病学 — 是现代医学的重要基础学科; — 是公共卫生的“诊断学”; — 是预防医学的主导学科; — 是方法学,也是应用学科: --是连接基础、临床、预防医学的桥梁学科
4
一、流行病学定义
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包括伤害)和健康状 态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制订和评 价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与措 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