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氏 《简易道德经》记载:“世物,唯日光明,世人,唯羲磊落。齐奉羲
《反经》君德原文及译文

《反经》君德原文及译文君德作者:赵蕤夫三皇无言,化流四海,故天下无所归功。
(伏羲、女娲、神农,称三皇也。
)帝者体天则地,有言有令,而天下太平。
君臣让功,四海化行,百姓不知其所以然。
故使臣不用礼赏功,美而无害。
(黄帝者,顺天地之纪,时播百谷,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时物,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颛顼者,养材以任地,载时以象天,依鬼神以制义,治气以教化,洁诚以祭祀,动静之物,大小之神,日月所照,莫不砥砺;高辛者,取地之财而节用之,抚教万人而利诲之,历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其色郁郁,其德嶷嶷;帝尧者,其仁如天,其智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舒;虞舜者,善无微而不着,恶无隐而不彰,任自然以诛赏,委群心而就制。
故能造御乎无为,运道于至和,百姓日用而不知,合德而若自有者,此五帝之德也。
)王者制人以道,降心服志。
(议曰:韩信云:“项王所过无不残灭,百姓不亲,特劫于威,强服耳。
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
故曰:其强易弱。
”诸葛亮曰:“荆州之人,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
今将军诚命猛将与荆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
”由此言之,人心不服,其势易破。
故王者之道,降心服志也。
)设矩备衰,有察察之政、兵甲之备,而无争战血刃之用,天下太平,君无疑于臣,臣无疑于主,国定主安,臣以义退,亦能美而无害。
(昔三代明王,启建洪期,文质殊制,而令名一致。
故曰:夏人尚忠,忠之弊也朴,救朴莫若敬,殷人革而修焉;敬之弊也鬼,救鬼莫若文,周人矫而变焉;文之弊也薄,则又反之于忠。
三代相循,如水济火。
所谓随时之宜、救弊之术,此三王之德也。
)霸主制士以权,结士以信,使士以赏。
信衰士疏,赏毁士不为用。
(《左传》曰:“楚围宋,宋如晋告急。
先轸曰:‘报施救患,取威定霸,于是乎在矣。
狐偃曰:‘楚始得曹而新婚于卫,若伐曹、卫,楚必救之,则齐、宋免矣。
’于是乎搜于被庐,作三军,谋元帅,使郄縠将中军。
晋侯始入而教其民。
二年,欲用之,子犯曰:‘民未知义,未安其居。
道德经《第十五章-善为士者》原文及鉴赏

道德经《第十五章-善为士者》原文及鉴赏(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道德经《第十五章-善为士者》原文及鉴赏【导语】:善为士者【原文】古之善为士者[1],微妙玄通[2],深不可识。
《中庸》全文及翻译

《中庸》全文及翻译《中庸》全文及翻译《中庸》原来也是《礼记》中的一篇,一般认为它出于孔子的孙子子思(前483-前402)之手。
据《史记·孔于世家》记载,孔子的儿子名叫孔鲤,字伯鱼;伯鱼的儿子名叫孔伋,字子思。
孔子去世后,儒家分为八派,子思是其中一派。
荀子把子思和孟子看成是一派。
从师承关系来看,子思学于孔子的得意弟子之一曾子,孟子又学于子思;从《中庸》和《孟子》的基本观点来看,也大体上是相同的。
所以有“思孟学派”的说法。
后代因此而尊称子思为“述圣”。
不过,现存的《中庸》,已经经过秦代儒者的修改,大致写定于秦统一全国后不久。
所以名篇方式已下同于《大学》,不是取正义开头的两个字为题,而是撮取文章的中心内容为题了。
以下是《中庸》全文及翻译,欢迎阅读。
第一章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人的自然禀赋叫做“性”,顺着本性行事叫做“道”,按照“道”的原则修养叫做“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yú)离也;可离,非道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xian)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道”是不可以片刻离开的,如果可以离开,那就不是“道”了。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是谨慎的,在没有人听见的地方也是有所戒惧的。
越是隐蔽的地方越是明显,越是细微的地方越是显著。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一人独处的时候也是谨慎的。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表现出来以后符合节度,叫做“和”。
“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则,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万物便生长繁育了。
第二章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孔子(仲尼)说:“君子中庸,小人违背中庸。
君子之所以中庸,是因为君子随时做到适中,无过无不及;小人之所以违背中庸,是因为小人肆无忌惮,专走极端。
《老子》《论语》今读学习通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老子》《论语》今读学习通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在孔子的“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之二句话中,反映出他对妇女和小人的蔑视。
()参考答案:错2.《卫灵公》篇有记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比察焉”。
()参考答案:对3.在古人看来,国家治理中最重要的是“民信”。
()参考答案:对4.“足食、足兵、民信之”是孔子认为的从政最重要的三件事。
()参考答案:对5.下面哪一项是“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所用到的修辞方法?()参考答案:比喻6.不讲原则的老好人其实是道德的败坏者即为”乡原”。
()参考答案:对7.孔子不耻下问、学无常师的学习过程可以从“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
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
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反映出来。
()参考答案:对8.下面哪一项是“颜渊曰:‘请问其目?’”中“目”的意思?()参考答案:表现9.孔子曾说季康是“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这说明孔子认为他()。
参考答案:没有以身作则10.在古人看来,国家治理中最重要的是“民信”。
()参考答案:对11.“足食、足兵、民信之”是孔子认为的从政最重要的三件事。
()参考答案:对12.孔子早年间弟子的代表人物是子张。
()参考答案:错13.知所言和知而言是知言的两个方面。
()参考答案:对14.孔子向君子提出三点要求包括()。
参考答案:知理###知言###知命15.下面哪一项是“颜渊曰:‘请问其目?’”中“目”的意思?()参考答案:表现16.为什么孔子强调“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参考答案:女人无独立地位17.孔子曾说季康是“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这说明孔子认为他()。
参考答案:没有以身作则18.“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中“直”指的是正直。
()参考答案:错19.“以公平之直道报之,不因怨而加刻,亦不因怨而有所加厚,是即直”是钱钟书先生的观点。
()参考答案:错20.“果哉,末之难也”中“末”指的是终点。
打印中国哲学史试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1、《白虎通义》: 中国汉代讲论五经同异,统一今文经义的一部重要著作。
又称《白虎通》、《白虎通德论》。
班固等人根据东汉章帝建初四年(公元79)白虎观会议上进行经学辩论的结果纂辑而成,计4卷。
该书以神秘化了的阴阳、五行为基础,解释自然、社会、伦理、人生和日常生活的种种现象;其所列门目,对社会生活、国家制度和伦理原则等作了基本规定,实际是一部以今文经义为依据的国家法规。
主要注本有清陈立撰《白虎通疏证》等。
2、【仁】指一种高尚的美好品德。
孔子以仁为最高的道德原则,以仁为核心建立起自己的思想体系。
仁的核心是爱人,主张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提出“忠恕”之道。
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宗法制度的礼制,并把仁爱的原则推广到政治之中。
在此基础上,孟子进一步提出了仁政的学说。
道家老庄则主张“绝仁弃义”,认为“大道废,有仁义”。
汉以后,仁成为五德(仁、义、礼、智、信)之首。
宋代学者更以天理说仁,仁具有了万物本原的意义。
近代学者接受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并以之改造仁的学说,仁便从封建宗法血缘道德转变为近代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想。
3、【天人合一】中国古代关于天与人、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为相通、相合与统一的观点。
天人合一不等于天人等同。
中国哲学侧重强调天人之间的统一,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与自然界有着同样的本质和规律,追求天人之间的和谐,反对把天与人相互割裂、相互对立,具有合理的因素。
4、【无为】道家哲学思想。
老子认为,道生万物而自然而然,不受任何意志支配的。
就“道”听任自然而言,是“无为”,而就其生长万物言,又是“无不为”,所以“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人的行为也应该效法天道,顺应自然,不要任意妄为。
执政者更应该以“无为”治国,才能“无败”、“无失”,达到“无不为”。
老子“无为”论所含的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消极因素,后来被庄子所发展,而其要求人们不要任意妄为的思想,则为《淮南子》发展成“因物之所为”、“循理而举事”,从而有所作为的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与生态文明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东北林业大学

中国传统文化与生态文明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东北林业大学第一章测试1.“有夏多罪,天命殛之。
” 出自于《尚书》。
参考答案:对2.季羡林先生认为天人合一论是中国文化对人类最大的贡献。
参考答案:对3.天人合一自然观第一层含义就是人与天地共同构成了一个自然整体,割裂了人与自然,就形成不了一个系统的概念。
参考答案:对4.《道德经》的作者是()。
参考答案:老子5.“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
”这段话出自于《素问》。
参考答案:对6.《巴黎协定》是2015年12月12日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通过,2016年4月22日,()多个国家领导人在纽约联合国总部签署的气候变化协定。
参考答案:1707.《西铭》是北宋大思想家张载的著作。
参考答案:对8.所以真正的道德不是所谓“礼”如何约束,而应是“道”如何要求,是“道”的实践活动。
参考答案:对9.《游钟山》“终日看山不厌山,买山终待老山间。
山花落尽山长在,山水空流山自闲。
”的作者是()。
参考答案:王安石10.解放一词语出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安石榴》:“十月中,以蒲藳裹而缠之;二月初乃解放。
”参考答案:对第二章测试1.《易经》又称《易》,成书于西周初至晚周,距今约3000年前。
参考答案:对2.古人认为君子处世要效法“坤”的意义,应增厚美德,以厚德对待他人。
参考答案:对3.中国古人认为天地最大,天地间有形的东西,没有比大地更厚道的了,也没有什么不是承载在大地上的,所以可以用“坤”来比喻君子的美德。
参考答案:对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自我国哪位思想家的理论?()参考答案:孟子5.“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出自()。
参考答案:《论语》6.老子的《道德经》中,“道德”一词与今天我们所说的“道德”完全相同。
参考答案:错7.“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出自()。
参考答案:《道德经》第三章测试1.生态美学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学形态,生态美学用审美的眼光审视人类与生活环境的关系,在人的审美活动中强调()的和谐统一。
屈原与司马迁生命价值观比较

屈原与司马迁生命价值观比较(2008-06-24 23:09:48)转载▼标签:生命价值观腐刑《史记》李陵教育分类:备课材料屈原遭受奸佞小人陷害,不愿苟活终至投江而死;司马迁遭受腐刑,却要“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最终著成《史记》。
《屈原与司马迁生命价值观比较》为题写篇小论文。
博主之见:两人对生命的理解似有不同之处:屈原选择了慷慨赴死,司马迁选择了忍辱负重。
但无论是生还是死,其实都是生命的形式,两个人对生命价值观的理解是有相似之处的。
两个人的生活经历有相似之处,他们都遭遇不平,满腔忧愤,他们都著书立说,表达自己的抑郁忧愤之情,表现自己高洁的品质,高尚的道德情操。
屈原用其一生,来饯行自己忠君爱国的诺言;用生命之躯,来维护自己“皓皓之白”而不使自己“蒙世之温蠖”;用“九死犹未悔”的精神,来表明自己对美好理想的不渝追求;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韧劲,来见证自己对真理的不懈求索精神。
屈原虽在处境困顿之时,以投江结束生命向混沌的楚君臣抗议。
而司马迁在生与死的抉择中,选择的是忍辱负重,保留生命,他认为“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在他的思想里,此时去死,是轻于鸿毛的,他要把未竟之著《史记》完成,让它能“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只有这样,死后才有意义,才能重于泰山。
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对屈原之死,不无惋惜之意,但这并不影响司马迁对屈原精神的推崇和膜拜,也并不影响后人对屈原的崇敬。
可以说,他们两人都给后人留下了丰厚而味重的精神大餐。
相关资料: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西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
父司马谈有广博的学问修养,曾“学天官于唐都,受易于杨何,习道论于黄子”。
他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
司马迁生于龙门,20岁外出考察,足迹遍及大江南北。
初任郎中,后任太史令,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和文献。
中华伏羲文化知识竞赛

中华伏羲文化知识竞赛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40分)1.天水伏羲庙正门楹联是集()而成。
A. 胡缵宗《伏羲赞》B. 巨国桂《伏羲卦台》C. 杜甫《秦州杂诗》D. 王维《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2、欧洲数学家()惊奇地从《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图》和《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图》中,发现了从63到0的二进制数学。
A. 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B. 皮埃尔·西蒙·拉普拉斯侯爵C. 儒勒·昂利·庞加莱D. 约瑟夫·拉格朗日3、史传伏羲以()为姓,天下姓氏方始。
A. 雷B. 风C. 土D. 木4、伏羲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天水是伏羲的诞生地,素有()之称。
A. 陇上江南B. 最佳人居城市C. 出白娃娃的地方D. 羲皇故里5、成纪作为行政区最早设于(C )。
A. 两晋B. 两汉C. 秦汉D. 唐代6、范长江说:“我们现在虽然在考古学上还未能证明伏羲的时代和他当时社会的内容,然而以汉族最早的()都在渭河流域,特别是渭河本源的上游,这却无可怀疑。
”A. 传说和神话B. 遗址C. 墓葬D. 陶器7、伏羲和女娲为兄妹而又为夫妇的传说,在()一带流传广泛。
A. 珠海B. 天水C. 拉萨D. 大连8、孔子曰:伏牺作八卦,互合而演其文,读而出其神。
孔子这句话肯定了伏羲画卦的意义,其出自()。
A. 《易经·说卦》B. 《易经·系辞传》C. 《春秋纬》D. 《春秋元命苞》9、伏羲八卦是《周易》的理论基础,其核心是将自然界、人类社会中的事物概括为()种符号,并统于阴阳。
A. 八B. 六C. 七D. 五10、上古典籍零星记载着古代社会关于伏羲事迹的具体内容,古典对伏羲事迹记载最全面的先秦典籍是()。
A.《礼记》B.《周易》C.《古史考》D.《汉书》11、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渭水》中载:“瓦亭水西南出显亲峡,石宕水注之。
水出北山,山上有女娲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伏羲氏《简易道德经》记载:“世物,唯日光明,世人,唯羲磊落。
齐奉羲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简易道德经》记载:“世物。
唯日光明。
世人。
唯羲磊落。
齐奉羲如天上之日。
始之号昊。
”说明伏羲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不但英明而磊落。
如同天上之日。
大家敬仰他尊称他为“太昊”。
又说明了太昊和伏羲是一个人。
太昊伏羲就是太昊伏羲氏开端。
自此。
我们中华大地上就有了我们太昊伏羲氏家族。
龙的传人。
太昊伏羲氏是中国远古传说时代的历史人物。
距离现在大约在8000年至6000年以前。
属于新石器的早。
中期时代。
从汉代以来两千多年。
太昊伏羲氏称之为“百王先”。
为“三皇五帝之首”。
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中国是龙的国度。
是一个大一统的大国。
需要一个伟大的统一的祖先。
但在中国的历史教课书及中国历史界。
有多种观点:一范文澜说:“居住在东方的人统被称为‘夷族’。
太昊是其中一族的酋长。
伏羲和太昊向来被当作一个人的名号”⑴。
二郭沫若说:“‘太昊’。
号伏羲氏。
据说。
伏羲作卦已是父系社会的事了。
据记载。
‘陈。
太昊之墟也’。
今河南省淮阳县。
那么。
太昊应当是淮河流域的氏族部落想象的祖先了”⑵。
三徐旭生认为中华民族的形成由华夏集团。
东夷集团与南蛮集团三大集团形成。
炎帝与黄帝是华夏集团的代表。
太昊是东夷集团的代表。
伏羲与女娲则是南蛮集团的代表人物⑶。
则否认太昊伏羲氏是一个人。
认为太昊是一个人。
伏羲是一个人。
四则沿袭两千年来的历史观点。
太昊伏羲氏是一个人⑷。
是中国三皇五帝之首。
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这是学界关于“太昊伏羲氏”最有代表性的四种观点。
太昊。
伏羲是两个人。
还是太昊伏羲一个人?太昊伏羲氏到底如何定位?2004年。
一家订数五十多万份的报纸。
以大版篇幅。
发表署名文章。
太昊伏羲不是一个人。
说太昊。
伏羲是两个人。
道说是汉以后这两千多年历史界犯了一个历史性的错误。
把中华民族的祖先错认了。
还是疑古派的观点对了?两千多年来。
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
是一个伟大的民族。
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
是一个优秀的民族。
中华民族的始祖涉及到民族。
这是一个有关中国历史。
中华民族的大问题。
中华民族自称龙的子孙。
又自称“炎黄子孙”。
炎者。
指的是炎帝神农氏;黄者。
指的是黄帝轩辕氏。
炎帝神农氏是龙的图腾吗?是龙的始祖吗?黄帝轩辕氏是龙的图腾吗?是龙的始祖吗?我们从不少典籍看来。
炎帝神农氏是继先王的龙的图腾。
黄帝轩辕氏也是继先王的龙的图腾。
但炎黄二帝均不是龙图腾的始祖。
如果弄不清谁是龙图腾的始祖。
中华民族自称的“龙的子孙”。
则成了无本之末;炎黄二帝龙的图腾。
则成了无源之说。
对于这个非常严肃的有关民族始祖的重大问题。
我们应当郑重待之。
关于“太昊伏羲氏”。
涉及“太昊”。
涉及“伏羲”。
涉及“太昊伏羲氏”三个概念。
我们从下列几个方面说明太昊与伏羲是一个人。
太昊是伏羲的称号:一·太昊与伏羲是同一个“姓”。
同一个姓。
即同一个氏族。
太昊伏羲是一个人。
太昊。
在古书中。
有多种写法。
有的写作“太皋”。
有的写作“太白皋”。
有的写作“太昊”。
其实说的都是“太昊”。
“太昊”。
语出先秦的典籍《左传·昭公十七年》。
说“宋。
大辰之虚也;陈。
太皋之虚也;郑。
祝融之虚也”⑤。
太昊是何图腾?《左传》记载:“秋。
郯子来朝。
公与之宴。
昭子问焉。
曰:‘少皋氏鸟官名。
何故也?’郯子曰:‘吾祖也。
我知之。
……我高祖少皋挚之立也。
凤鸟适至。
故纪于鸟。
为鸟师而鸟名”⑥。
这段春秋时期记载的文字很重要。
说明少皋的图腾是凤鸟图腾。
凤者。
古时。
“风”与“凤”音。
相同相切相侵。
二字相通。
历史学家孙作云先生认为:“伏羲原是东夷族一个氏族的酋长。
以凤凰为图腾”⑦。
孙先生认为伏羲是以凤凰为图腾。
依据是因为伏羲是风姓。
“风”与“凤”古字相通。
“风”在侵部。
“凤”古音也在侵部。
在甲骨文中。
“风”与“凤”相通相侵相假。
“风”与“凤”二字相同。
太皋氏族是东夷集团氏族的一支。
姓“凤”。
即凤凰的“凤”。
这就是说。
太昊是“凤”姓。
说伏羲为东夷族。
即认为伏羲就是太昊。
他的依据是太昊是鸟图腾。
是凤凰图腾。
这也就是说太昊姓凤。
即姓风。
在中国古史上。
东夷族创造了灿烂的殷商文化。
华胥当然是“风”姓。
由此说。
我们得出。
华胥的姓名是风华胥。
华胥是一个龙图腾的一个氏族。
太昊与伏羲同姓。
同为姓风。
姓是人类最根本折早期文明之一。
姓决定了一个氏族的祖先。
同一个姓。
必然是同一个氏族。
因此。
从同姓推断。
太昊与伏羲是同一个风姓氏族。
东夷有两个代表人物。
一个是太昊。
一个是少昊。
《绎史说》:“少昊师太昊之道”。
在《左传》中同时提到了太昊与少昊。
我们从少昊也能证明太昊的图腾崇拜。
《逸周书·尝麦解》记载。
在黄帝轩辕氏战胜东夷。
对东夷族实行了缓靖政策。
“乃命少昊清司鸟师。
以正五帝之官。
故名曰质。
伏羲氏天用大成。
至今不乱”⑨。
这位少昊清。
作为战败国的首脑。
有似宋国微子启一样。
居住在东方曲阜。
以鸟为图腾。
少昊何以鸟为官名。
公元525年。
其嫡胤郯子即席答曰。
“吾祖也。
吾知之矣。
昔者黄帝氏以云纪。
故曰云师而云名。
炎帝氏以火纪。
故以火师而火名。
共工氏以水纪。
故以水师而水名。
太皋氏以龙纪。
故以龙师而龙名。
我高祖少皋挚之立也。
凤鸟适至。
故纪于鸟师而鸟名”⑩。
这儿说明了太皋氏族是一个以鸟为图腾的氏族。
如上所说。
古字“风”与“凤”相通相假。
因此。
少昊氏族也是“风”姓。
这个结论是没有什么错误的。
由此。
我们从上面的论证可以看出:一伏羲风姓;二太昊风姓;三少昊风姓;由一。
二。
三的论证。
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太昊。
少昊与伏羲是一个氏族。
第二我们从两千多年来的典籍记载考证。
太昊是伏羲的号。
太昊伏羲是一个人。
到了汉代。
《汉书·律历志》始。
已称太昊伏羲氏了。
西晋称伏羲为太昊伏羲氏。
黄甫谧记载:“太昊帝庖牺氏。
风姓之祖也”⑾。
唐代称太昊伏羲氏。
司马贞记载:“太皋伏羲氏。
代燧人氏继天而王”⑿。
北宋称太昊伏羲氏。
苏辙记载:“太昊伏羲氏。
风姓。
观天地之象。
鸟兽之文。
近取诸身。
远取诸物。
以画八卦”⒀。
南宋称太昊伏羲氏。
罗泌记载:“太昊伏羲氏。
方牙。
一曰苍牙。
是为春皇。
包羲”⒁。
明代称太昊伏羲氏。
李贽说:“帝生于成纪。
以木德继天而王。
故姓风。
有圣德。
象日月之明。
故曰太昊。
人生之始。
茹毛饮血而衣皮革。
太昊始作网罟。
以佃以渔。
以赡民用。
故曰伏羲氏。
养六畜以充庖厨。
且以为牺牲。
享神祗。
故又曰庖羲氏。
”太昊成了伏羲的号⒂。
清代称太昊伏羲氏。
吴秉权记载:“太昊伏羲氏以木德王。
太昊之母居于华胥之渚。
生帝于成纪以木德而王。
故姓风。
有圣德。
象日月之明。
曰太昊。
作都于陈……帝崩葬于陈。
神农氏践位”⒃。
清《历代陵寝备考》中说:“太昊伏羲氏。
风姓。
母居华之渚。
履巨人迹。
因娠生帝于成纪。
蛇身人首。
以木德王。
都陈。
在位一百一十五年崩。
陵在河南陈州府城北三里淮宁县界。
国朝载人会典恭遇。
国家大庆。
遗官致祭。
” 太昊伏羲氏在中华民族族谱大系列中。
位于炎帝神农氏。
黄帝轩辕氏。
少昊金天氏。
颛顼高阳氏。
帝喾高辛氏。
帝尧陶唐氏。
帝舜有虞氏等大系列之首。
历史地得到了记载。
在民间得到了广泛的承认。
官方也得到了国朝。
第三。
从其葬地。
也可以考证太昊。
伏羲是一个人。
《纲鉴易知录·太昊伏羲氏》记载:“作都于陈。
帝崩。
葬于陈。
神农氏践位。
” 清《历代陵寝备考》中说:“太昊伏羲氏。
风姓。
母居华之渚。
履巨人迹。
因娠生帝于成纪。
蛇身人首。
以木德王。
都陈。
在位一百一十五年崩。
陵在河南陈州府城北三里淮宁县界。
国朝载人会典恭遇。
国家大庆。
遗官致祭。
”其陵前的墓碑上书“太昊伏羲氏之莫”七个大字。
字大径尺。
相传是宋人之书⒂。
其陵称“太昊陵”。
或“太昊伏羲氏陵”。
口碑历史毕竟是历史。
历史是人民写成的。
特别是人民的是历史反映的一个重要方面。
因为对于几千年以后的人。
对无文字记载的远古史的研究。
只能说明一个方面。
徐旭生先生说得好。
“自从刘歆用比附《左传》与《周易·系辞》的办法把伏羲与太昊说成一个人。
两千年间。
大家全认为定论。
以至于一谈到伏羲画卦。
大家就会立时想起河南省淮阳县的太昊陵”⒄。
刘歆是汉代学者。
他“用比附《左传》与《周易·系辞》的办法把伏羲与太昊说成一个人”。
是何原因?刘歆之所以如此结论。
他的依据是《四书》与《五经》。
一个是“记事”古史的《左传》。
一个是被后人称之为“群经之首”的《易经》。
这两个“依据”大概是很“有说服力”的吧!应当是两个“硬件”了吧!作为对历史的研究与记载。
恐怕没有比这更权威的了。
为什么不能作为依据呢?为什么“两千年间。
大家全认为定论”?为什么河南省淮阳有太昊伏羲氏陵?什么河南省淮阳称“伏羲故都”?为什么太昊伏羲氏陵稳坐伏羲像?为什么不同坐太昊与伏羲二人像?为什么天水称“伏羲故里”?为什么天水伏羲庙稳坐伏羲像?为什么不同坐太昊与伏羲二人像?所谓文字记载的信史与历史是不是一个概念?正史的记载是历史。
民间传说。
人民史来相传的口碑同样是历史。
要说信史。
再“史”不过司马迁的《史记》了。
然而。
在《史记》中。
司马迁却从黄帝方始。
“中国远古史”一笔带过。
对黄帝的落笔。
只写了不到500字。
黄帝轩辕氏是中华民族的始祖吗?是中华民族这个龙民族的龙的鼻祖吗?哪里是啊!第四从太昊伏羲文化遗址及民俗。
也佐证了太昊伏羲氏是一个人。
从许多现象可以印证。
古成纪。
今天水是伏羲故都。
这是没有什么疑义的。
天水有伏羲庙。
这座伏羲庙。
名伏羲庙。
然而天水伏羲庙的主体建筑的殿宇。
却名太昊宫。
若不是一个人。
在太昊宫里。
怎么伏羲受祀?在伏羲庙里。
怎么会有太昊宫?民间为何称伏羲是“人宗爷”?古宛丘。
今河南省淮阳。
是伏羲故都这是没有什么疑义的。
然而。
这座古庙名太昊陵。
在太昊陵里。
其主体建筑是统天殿。
在统天殿里。
坐的竟是伏羲。
如果太昊伏羲氏不是一个人。
伏羲怎么能在太昊陵庙落座?为何又称太昊陵为太昊伏羲氏陵?民间为何普遍称伏羲是“人祖爷”。
女娲是“人祖奶奶’或者“人祖姑娘”?就是在20世纪50年代,能够在羲皇故都淮阳民间普遍看到,一些小男孩,在脑袋前方,留有一块头发,俗叫“茶壶盖”。
其实是“鸟啄”。
头发长了。
跑起来扑扑闪闪。
象个小鸟;在小男孩的脑袋后面。
又留有一撮头发。
名叫“龙尾”或称“龟尾”。
小男性的生殖器爱称“鸡子”。
几乎是21世纪,在有些农村。
偶尔也能看到这种民俗的反映。
这种“鸟啄”与“龙尾”。
其实是太昊伏羲氏的“龙图腾”与“凤图腾”的崇拜。
“龙凤呈祥”“龙凤合璧”民俗的反映。
是对太昊伏羲的祭祀。
祭祀是反映一个民族古老风俗的宝藏。
其不仅可以反映这个民族现状。
反映一个民族不数典忘祖的美德。
而且可以反映这个民族古代崇拜的渊源。
在民间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了。
以民族的力量千古相传。
在羲皇故淮阳都。
对于太昊伏羲氏的祭祀。
有这样几种:家家户户每每在大年三十。
即除夕祭祖。
男子要到坟地。
在祖宗前。
摆上祭品。
一是猪肉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