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GJB9001C-2017年内审检查表

合集下载

新版国军标内审表模板GJB9001C-2017

新版国军标内审表模板GJB9001C-2017

2.组织在进行QMS变更前是否考虑了资源的可获得性?

3.为实施QMS变更,是否产生了责任和权限的分配或再分配?

7
支持

7.1
资源
7.1.1
总则
1.为实施、保持、改进QMS过程,达到顾客满意,组织是否能够及时确定并提供所需资源?关键过程、关键岗位资源是否充足、适宜?

2.组织对资源的确定、提供、使用是否进行管理、验证,清除了不适当资源、不适当使用,提高资源利用率?

5.组织有哪些硬件、软件?这些硬件和软件配置是否充足、适当,得到维护和控制?

6.组织支持性服务(如运输、通讯)是否确定、完整、快捷、准时,且组织为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支持性服务得到有效维护?

7.1.4
过程运行环境
1.组织为实现产品的符合性,有哪些重要工作环境因素(包括人和物理的因素)?这些环境因素是否得到识别和管理?

7.1.2
人员
1.组织各个岗位的任务、性质及要求是否确定?是否根据履行岗位职责所要求的能力安排人员?

2.组织是否从教育、培训、技能和经历等方面评价工作人员的能力或进行人力素质测评?

7.1.3
基础设施
1.组织为实现产品符合性,必须具备哪些基础设施?这些设施是否得到维护,是否有台账,是否有维护保养计划,能够持续满足运行要求?
GJB9001C-2017版内审检查表
受审核部门
审核日期
审核员
审核准则
GJB9001C-2017、体系文件、适用法律法规
符合说明
○”符合;“?”观察项;“△”一般不符合;“×”重大不符合※不符时记入证据、事实。
涉及条款

GJB9001C:2017内审检查表含记录

GJB9001C:2017内审检查表含记录
c) 确保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融入与组织的业务过程;
d) 促进管理者在体系策划、运行中使用过程方法和基于风险的思维;
e) 识别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资源及其更新需要并配备这些资源;
f) 在公司内进行沟通,确保全员理解有效的质量管理和符合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参与和配合,通过考核、培训、分享知识、奖励制度,促使、指导和支持员工努力提高其素质,提高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管理绩效;
组织应考虑以下相关方:
--顾客;
--最终用户或受益人;
--法人,股东;
--银行;
--外部供应商;
--雇员及其他为组织工作者;
--法律法规及监管机关;
--地方社区团体;
--非政府组织;。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可以帮助本公司更好的建立清晰的方针和目标,做到目的明确。满足相关方的要求并争取做到更高的期望值。

5.1
领导作用和承诺
5.1.1
总则
1.最高管理者对满足顾客要求有何想法?现以何方式传达满足顾客要求的重要性,并提供其身体力行的证据?
最高管理者应证实其对质量管理体系的领导作用和承诺,通过:
a) 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承担责任;
b) 确保制定质量管理体系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并与组织环境和战略方向相一致;
d) 确定并确保获得这些过程所需的人员、基础设施、运行环境、知识和监测等资源;
e) 规定与这些过程相关的的责任和权限并进行沟通;
f) 按照6.1的要求确定的风险和机遇;
g) 评价这些过程绩效和有效性,识别更新的需求,实施所需的变更,以确保实现这些过程的预期结果;
h) 改进过程和质量管理体系;
i)对顾客提出的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的特殊要求作出安排;

GJBC内审检查表

GJBC内审检查表

3.组织通过哪些方式、途径,以确保顾客要求得到确定、转化为要求并予满足?组织是否针对顾客和最终使用者来确定他们关心的产品特性,特别是产品的关键特性?

4.在确定顾客的需求和期望时,组织是否已考虑与产品有关的义务(如对健康和安全的责任、环境保护等)和法律法规要求,并转化为组织目标、指标和要求,采取措施,且得到落实、实现?

3.质量方针是否为质量目标的制定、评审提供了明确的框架,具有较强的方向性和指导性?

4.质量方针及其含义在组织各层次员工中是否得到充分、正确理解,并协调一致、深入人心?

5.质量方针在组织各层次中,是否得到贯彻和坚持?是否进行评审,以确保其持续适宜,得到有效贯彻?

5.3
组织的岗位、职责和权限
1.组织各个部门、各级人员职责、权限及其相互关系是否确定并予以沟通?

6
策划

6.1
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
6.2
质量目标及其实现的策划
1.在组织的各层次上是否已建立质量目标?所建立质量目标与质量方针和持续改进的承诺,是否一致?
6.1.1策划质量管理体系,组织应考虑到影响公司目标和战略方向和管理体系绩效的内外因素和公司相关方的要求,确定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机遇,以:
a) 确保质量管理体系能够实现其预期结果;
g) 实施各项业务过程,实现公司目标和质量管理体系的预期结果;
h) 促使、指导和支持员工努力提高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i) 推动改进;
j) 明确公司内部职责分工,支持其他管理者履行其相关领域的职责;
k)确保公司内质量部门独立行使职权;
l)对最终产品和服务质量负责;
m)确保顾客能够及时获得产品和服务质量问题的信息;

全套GJB9001C-2017版内审检查表含检查记录

全套GJB9001C-2017版内审检查表含检查记录

受审核部门:领导层审核员:提问文件/记录查阅现场检查符合一般不符合严重不符合4.1理解组织及其环境公司是否确定与其目标和战略方向相关并影响其实现质量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各种外部和内部因素?公司应该确定考虑到与所承担任务的相关法律法规、标准、使用需求、保障条件等影响因素?是否对这些相关信息进行监视和评审?查看:质量手册查看质量手册,手册规定了办公室协助总经理确定各种外部和内部因素,并规定了对武器装备有特殊要求的,根据承担装备任务由总经理及时组织各部门对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使用需求、保障条件等影响因素进行识别,并对其进行监视和评审。

√4.2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公司是否确定了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所有相关方?是否对这些相关方制定相关要求并进行了监视和评审?查看:质量手册查看质量手册:公司确定了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所有相关方,并规定了办公室应组织相关部门监视和评价这些相关方的信息及其相关要求。

√4.3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询问:公司是否确定了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是否对这些信息形成了相关文件?通过问询了解了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范围是公司所承担的军队通信天线设计、开发、生产和服务;天馈系统设计和开发,以及所涉及的部门、场所和人员,并在质量手册上得以保持,符合新版手册要求。

√公司是否按照标准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QMS?公司已按照GJB9001C-2017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包括所需过程及其相互作用。

√公司QMS过程是否被确定和管理?过程间顺序及关系是否被确定和管理?质量管理体系过程职责分配表圈定了组织的相关过程顺序及关系。

√公司QMS关键过程所需资源和信息是否充分 ,足以支持过程有效运行和监控?公司已配置适合这些过程运行和控制所需的资源和信息,并通过必要的投入确保其可获得,以支持这些过程的运行和对这些过程的监视,符合新版手册要求。

√公司QMS及过程测量和监控点是否确定并有效?对测量和监控结果是否有分析、改进活动?公司在每个过程都设立了相应的测量和控制点,并定期对测量和监控结果进行了分析、改进如:月度会议、内审、管评等。

GJB9001C-2017版内审检查表

GJB9001C-2017版内审检查表
公区的工作环境如何控制? 环境 查阅:年度培训计划,从中抽 出1~2个具体的培训实施记录 。
办公区工作环境 查看:办公区域设施摆放有序,无杂物堆积,区域划分明确,符 √ 是否符合要求 合新版手册要求。 出示:换版后培训计划 出示:GJB9001C贯标培训、质量手册贯标培训,有培训时间、培 训地点、培训内容等。检查中发现年度培训计划中未体现诚信意 识培养内容,不符合要求。 出示:GJB9001C贯标培训、质量手册贯标培训考核记录,受训人 √ 员考核合格,培训效果达到预期目的,符合新版手册要求。 办公室不定期与各部门进行生产计划及合同评审等沟通,符合新 √ 版手册要求。
出示:办公室风险登记册,风险评估报告,符合新版手册要求。 √
6.2
出示:办公室换版后年度质量目标符合新版手册要求可定期测 量,符合新版手册要求。

7.1.2
出示:办公室招聘简章,对招聘人员的岗位职责能力有规定,符 √ 合新版手册要求。
7.1.3 基础设施 办公设施是否进行了管理?
查:办公设施台账
抽查2个部门的办 公设备工作状况 出示:办公设施台账,有所在区域、责任人等。 是否完好,各类 查看:研发部电脑,办公室打印机,有相应的状态标识,符合新 √ 办公设施是否有 版手册要求。 管理标识
出示:办公室2018年度文件发放记录,文件发放均经过审核批 准,符合新版手册要求。

7.5
成文信息 办公室的记录是否得到控制 询问负责人:采取哪些方式与顾客 进行沟通?
查阅:1-2类办公室记录。
出示:办公室会议记录,有会议主题、会议内容、会议参与人员 √ 等信息,符合新版手册要求。 与顾客通过电话、邮件、传真等方式进行沟通。出示:办公室顾 √ 客沟通文档,有与顾客沟通的信息,符合新版手册要求。 出示:***订货合同,产品要求包括标准要求的四个方面(顾客 规定要求、顾客没有明示但规定用途或已知的预期用途所必需的 √ 要求、适用于产品的法律法规要求、任何附加要求),符合新版 手册要求。

新版国军标内审表模板GJB9001C-2017

新版国军标内审表模板GJB9001C-2017

GJB9001C-2017版审检查表5•组织赴否存在对产量有彩响的外包过程?如有•在 组饮QMS 中是否明铺并实彪了控制?1. 最离管理者对满足颐容要求有何想法?现以何方式传达 满足顾客要求的重要性'并提供其身体力行的证据?2.组奴轴定的适用的法律法规有哪些?这些法律法规分管部门是否清楚并轄到有效执行?组织是否评价具行为和结 果符合法律法规的悄况•发现不符合之处•赴否采玖改进 措旄?3.最高管理者是否组饭制定^變方针和目标•并使其成为 组饮焦点•成为建立 ' 实施 ' 保持和改送QMS 的宗旨?4 •组织歸變方针' 目标是否形成文件' 由最高管理者批准 颁发?5・建立实施保持改进QMS所需资源•最高管理者如何确保 提供?有否实例佐证?1 •“以顾客为关注魚点”经發理念是否在组织申得到树i? 组织关注焦点是否放准顾容身上•特别赴不满意頓客身 上?2•为实现顾客满意目标•最高管理者是否推动全员集与- 并有切实可行的撫作过《的手段•最大眼度地调动贡工的 参与龙识和能动性?3.组织通过哪些方犬 ' 途怪•以镐保顾客要求得到确定- 转化为要求并予满足?组织是否针对顾客和最终使用者来 镐定他们关心的产品符性・特别是产A 的关!虫特性?4 •虚确定顾客的需求和期望时•组织是否已号虑与产品有 关的义务(如对健康和安全的责任、环虎保护等)和法律 法規要求'并转化为组织目标、指标和要求・采取措施' 且轄到落实 ' 实现?1•屎變方针是否与组织的宗旨相适应*与组织的总方针相 一致'体现组织的目标和待点?5.1领导作用和承诺5. LI 总5.1.2以顿客为关注点点5.2方针2•组织为保证产所确定的工艺卫生环境要求(如光亮度-温湿度-嗓声 '粉尘等)是否尢分、适宜'并得刘控制?3•组奴为保护员工身心健康•安全•确保工作康變和效率' 是否识别并采取猎施消除工作过探申的有害E索•预防事故•预防错误过程(活动)?7.L5监视和测量皆源4・工作坏玻中人、物、场所配置与结合赴否满足员工的工作需要?是否满足研发产變控制的需要?是否有利于建立・保持安全'文明的工作坏境?1 •组织的测量和监视设备忌否根据庚變控制'保证和改进要求配X?所配置的测變和监控设备能力是否满足规定要求?7.L6组饭的知识7.2能力2.组织已规定了哪些监视和测變活动?组织通过建立哪些过程•确保上述活动可行并与监视和测效要求相一致的方犬实施?3•组织赴否建立了测量设备變值传递系统•可追洲至国际或国家承认的测蠻基准?所有测#设备校准均已纳入校准系统-并规定了校准或验证周期?洲變赴否已按规定周期或在使用前^^到校准或验证?测量设备校准或脸证没有国际或S家承认的洲黄基准时•组织赴否制定用于校准或舲证的文件?测量设备校准或验证结果是否建i记录并予保持?是否建i标识•用于确定其校准状态?计算机软件満足预期朗途的能力在初次使用前是否得到嘀认和记录?对需重新确认的惜况是否规定'实施并有记录?1组奴对岗位基•本培训要求(应知应会)是否嘀定?主关 $比岗位上岗员工赴否达到了岗位应知应会要求?2•组奴赴否针对为满足组饭发展、个人成长•必须具备的知识'经舷、能力提出斯的培训要求?3.组织堆调资源(包括师资、教材 ' 场所-设施、经验' 工具等)是否充足适宜?1・姐织是否按照标准要求It 立并保持了 “记录控制程 序” •该殺序适用ffl 是否包44 T QMS 实彪•保持和改进产 生的所有记录(包枯原始记录'统计报表-分析报告•相 关方有关记录和以各种媒体、形式存在的记录)?2.组织赴否按照标准要求设X 了^量记录?记录项目是否 满足标准要求?3•组织为镐保QMS 过程有效运作、控制、证实•改进•是 否设X 了必要记录?4 •虏董记录是否按规定进行标识?标识忌否达到唯一可追 溯?文件规定外歸量记录如何标识?5•虏»记录的填写是否奠实•及时、清楚•正镐?6•虏董记录的传递(包括收集•报送、领用•分发•归档、 联网等方式)是否镐定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屎#记录赴否确定保存地点-方戎'期限?记录保存环 咙设施赴否适宜■能防止损坏'变庚或丢失?记录保存期 限赴否适宜・能满足证实、控制-追溯'改进要求?记录 保存检索是否简便?8 •保存的记录是否按照时间要求进行了拱定和&理?对失 效的无保存价a 的记录及时按照规定进行了处S?9・质#记录赴否进行整理分析•并为改进和管理提供信 息? 1・组织是否按照标准要求建立并保持"文件控制程序” ? 该程序适用H 是否包括组饮QMS 要求的所有文件(、外部 文件;各种类型及形丈的文件)?2. 文件发布前是否组织相关卵门评审-以确保文件的适用 性'完荃性'汾洲性?3•组织文件批准权限赴否按文件类别、适用ffl •侨处层次 镐定相应的批准人?所有文件发布前是否得到批准•以确 保文件的适宜性?有效性?7.5.2创建和更新7.5.2创建和更新7.5.3形成文件的信息的控制运行1 •组织PA 的^量目标和要求有哪些?体现准组炽哪些文 件申?2•组织赴否已编制研发产A 实现流程图?在该流程图中• 过程及顺序是否恰当?哪些过程需建立或已it 立了文 件?哪些过程已确定或需确定滋证、镐认、监控'检验和 试滋活动?3.对需确定的滋证 ' 确认 '检滋和试验活动・下列是否明镐:d )要求? b )所需客观证据? c )PA 捲收准则?d )认定 的提供方天?4•产品实现有哪些关ht 过程?将殊过程?如何镐保它们处 在妥控状态?其说源赴否充足、适宜?4・文件是否发至使用场所或岗位?执行人员赴否能得到所 需文件?5・文件赴否轄到及时更改?文件更改前是否批准?更改的 文件是否嘀保了 ra 个到位(即所有同一文件更改到位;所有 相关文件更復到位;所有相关部门/岗位通知到位;涉及实 物时处置到位〉?6•不同类型、状态(如修改、外来文件)的文件是否按规 定进行标识'保持清晰-易于识别和检&?7・组织有哪些外来文件?这些文件分发忌否攵控? 8 •组织分发至供方及其他相关方文件是否受控?9•作废文件是否已撤出使用场所?未撤出时•是否有明显 标识'能W 止非预期使用?10•组炽文件保管是否指定设施•场所•人员 '能镐保文件 不损坏'不丢失'及时提供?7.6航#信息 11 •组炽是否建立文件档案?文件归档 '坯理•狰定/评审- 保管'利用赴否妥竝?产A 和服务的^量信息管理是否满足相关法律法规和顾客 的需求? r rrr& I适行策划和控制、「3・针对常规与非常规产品要求•组夕只采取了哪些评审方 天?这些评审方丈是否有效?4 •评审容是否包括了颐容的产A 要求和组奴有关产品的附 加要求?评审是否抓住了重点?组织镐定的附加要求顾客 是否乐意接收・能够达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组织捲收了多少顾客合同或iT 单?这些合同或iT 单是否 都崔接收前轄到评审?若顾容提供的要求没有形成文件• 组织在提供产A 承诺前是否采用了适宜的方丈'对顿客要 求进行了镐认?6•组织通过评审 哙得列哪些评审结果 空引发哪些措施? 这些评审结果及由评审引发的措施形成哪些记录•并得以 保持?7 •抽壷交付及交付后活动记录•验证组织通过评审是否能 镐保 U )戶品要求最终确定并被理解?⑵芍以荊表述不一致的合同或汀单的要求已曙到妥善解 决? ⑶组织有能力槁保满足规定的要求?1. 当顾客提出产A 要求更改时•组织是否评审-辑认?当 组织提出产A 要求更改时・组织是否得到顾客认可?2•产品要求发生变更时-组织赴否有镐定的变更过程•以 镐保相关文件得到更改•相关人员知道已变更的要求?对 已实现部分产品赴否与顾客I*商妥■§■处理?1 •设计开发的策划有哪些? 2、 设计开发的输入信息有哪些? 3'设计开发是怎么送行控制的? 4'设计开发榆出有哪些容?5'设计开发更改了哪些容•更改后又是怎么控制的?6'新产*域制怎么进行控制? 7'设计和开发是怎么进行试验控制?& 2.3与产品和服务有关的要求 的评审& 2.4产品和服务要求的更改&3严岛和服务的设计和开 发1组织采购过録有哪些?这些过ft 控制的方法是杏确定' 适宜且有效■能确保采购的产A 符合规定要求?2. 采购依据是否充分 ' 可ST ?采购PA 的要否阴镐 ' 适宜 (包括A 名、规格'数變'交付W •价格等)?3. 当供方的产品、探序' i±<X '设备的变化会导致影响组 织产品廉變时•组织对这种变化情况是否要求得到批准? 这些需批准的情况是否镐定并械实彪?4・当供方人员的变化会导致影响产A 质量时■组炽是否技 照規定人ft 说格要求并対其鉴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组织赴否按照規定过親实施采购?采购及批准权限是否 阴确并轄到实施?6 •组织赴否提供必要的采购计划窗料和采购承诺•以便供 方能够满足这些期望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组织赴否针对不同供方的产A 、性质及供货业绒•送行 分类或分级・规定并实施檢验或其他必要的活动•以确保 采购产A满足规定的采购要求?2. 组织赴否对采购产A 的滋证记录 ' 与供方的洵通以及对 不合格A 的反应做出規定・以证实其挣合规定要求?3•组织对供方首样检滋情况及要否明镐規定并执行?组饭 对供方封样惜况及要否阴确规定并执行?供方样品是否有 标识'有首样检滋'封样的记录?4 •组织对采购产A 未实施檢验时•赴否建立实施了其他有 效的控制措施(签订歸保协议或监控制度)?5・组织赴否規定采购P A 卷供方现场验证的情况并予以实 施?倾客是否提出对采购产品在供方现场脸证的要求并予 实彪?如有•组饮在采购文件中对拟验证的安排和产品放 行的方法作出了規定?& 4外部提供过程•产品和服务 的控制8.11总则& 4.2控制类型和程度1 •组织有哪些供方应选择、评价?供方选择、评价准則是 否确定?供方选择'评价准则是否按照组奴要求提供产岛 的能力制定?组织是否按隠供方逸择评价准則进行供方的 逸择平价?供方选拝寸平价绪果是否形成记录并予保持? 2•组织赴否建立合格供方目录?目录是否得到批准并分发 至有关部门?采购是否依埠目录进行?3. 供方供備业绩赴否有记录?对供货业绩不良时是否采取 措旄'以促使供方改进•满足采购要求?4 •组织赴否建立实施合格供方重新评价准则?对童新评价 绪果及跟踪措施赴否有记录并予保持?5.组织赴否建立、保持芍合格供方信息反馈渠道•及时沟 通、保持汾洲•有良好的互惠关系?6•昭时供方是杏建立'实施了有效的控制措施?7 •帧容有要求或组织认为必要时-供方更新信息是否向顿 算报告或经顾客同意?供方更祈条件•托施赴否编定并予 实彪?1•准主产和服务提供前•组织如何进行荥划?策划结来形 成了哪些可撫作的文件?2•组织生产和服务提供受控条件有哪些?其申关健过e 哽 控条件是否齐备'充分、适宜?3. 为有效地进行生产和服务提供•有关人员是否获得相应 的产品特性要求?产A 特性的信息以何种形式表述?该表 述赴否形成文件・且清楚、正确•完整、适用?4・当没有作业指导书・不能有效进行生产和服务时-有关 人员是否能获得作业指导书?作业指导书是否清楚進用- 正确'有效?& 4・3外部供方的信息8・5生戶和服务提供& 5.1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5•在主产和服务提供过録中使用的设备的技术性能和技术 状况是否能够镐保达到产品^量'工作效率和能源消耗的 要求?待别忌那些组饭主要以设备和顾客接鮫时•是否能 够确保顾容满站?设备使用人员是否能够正确使用设备• 是否规定并实施了有效的控制托施?对使用的设备是否适 宜•组织是否规定并实施了有效的檢&评价制度•一旦发 现不适宜设备'组织忌否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舛正?列正后 是否重祈验证评价?6・为嘀保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妥控•在需进行测效与监控 的过ft 或场所•有关人员赴否获得并使用了能够满足测# 和监控要求的装X?7•崔生产和服务提供过ft 申'哪些过和过程输出必须实 施监控或测變?监控或测量的顼目、要求及方法是什么? 由谁实?监控或洲變?实施监控或测變的斎源是否适当' 充分?实施的监控或测董是否已嘀保过程受控?8・在生产和服务提供的过程中•对产A 的放行(上个过程 的綸出作为下个过程的綸入)是否明镐: ⑴放行条件并被連守?⑵放行过程的监控或测變并被实施? ⑶放行手妹并被执行?9•产品的交付过程•条件•方丈•嘀认是否规定并披实?fe? 交付过程申・顾客是否感到可信 ' 方便、•快捷•准确?组 纵赴否保存了产品交付记录?10,组饭交付活动及规定有哪些?这些交付后活动赴否有 助于提高顾客满意率?有助于改进开发产品或服务炊量?1 •准产A 实现过程中,凡有S 分戶岛 '追溯性要求的场合• 产A 标识方式是否镐定并被实饱?所作产品标识是否能达 到区分产A 或追溯性要求?& 5生产和服务提供& 5.1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8.5.2标识和可追溯性3. 当提出产A或服务要求更改时•组织赴否^^到顾客认 可?对已实现部分产A或服务赴否与顾客汾商妥善处理? 实彪对关虢过録的控制1采购P 品符性的测量和监控荥划结果忌否形成文件•并 被执行? 2. 对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中的研发产岛持性的测效和监 控■策划结果是否形成文件并械执行?3•研发P 品交付前•对产A 特性是否进行测量和监控?交 付顾容的产A 是否符合下列条件:U )所有規定的测量或监控顼目都已0満完成? (2)交付前产A 测量和监控结果符合捲收准则?⑶有关证据齐备并获认可?4 •卷产品实现过程的适当阶段■P A特性的攥收准则是杏 镐定并被通守?PA 符合攥收准则的证据是否充分'可奔 并披保持?测董或监控记录上赴否指明有权力放行严品的 人员(如签名)?5・根攥产品将性洲董和监控文件的規定•测量和监控活动 没有龙成之前-需放行产A和交付服务时-赴否得到组饭 有关投权人员批准•或适用时颔客的批准?1 •组织赴否建立、保持了 ••不合格A 控制殺序” ?该程序 是否捋合标准要求并对组饭各个过程-各种情况不合格岛 评审-处ft 作出了阴轴的、合适的規定?其械实施能防止 不合格A的非预期使用或交付?2•不合格品的评审-处竟人员及权限是否阴确?不合格岛 是否在具有说格的人员评审后才进行处置?3•所逸样的不合格品处X 方式赴否符合要求?让步时•是 否经投权人批准或按帧客要求批准?不合格A纠正后是否 重祈脸证?赴否采取措施'消除发现的不合格或防止其原 预期的使用或应用?& 5・7关<1|过程 8.6戶品和服务的放行& 7不合格输出的控制9.1监视'测#'分析和评价9-Li总则9・L2顾客满息4•对不合格A的性^、评审-处沈(包括让步批准)是否保持记录?5 •对交付或开始使用后的不合格A■组饮是否e分終重缓急' 指定人员迅速镐认不合格A '采取补救扌曾施•解决额客当前不满意?该措施是否与其所产生的影响(包括潜在的)相适应?绩砍评价1・组织为镐保产A ' QMS符合性并实现持续改进•对浙需的监技'测量'分析和改进过程如何进行策划?策划是否在产品'过程-体系业绩'顾客满倉録度ra个方面展开?策划结果是否形成文件?文件中是否确定了适用方法及应用程度?2•组织虚策划过程中•是否镐定统3十技术应用需求'场合及要求?对统计技术应用正镐性'适用性是否有监控'舲证托施?3•准产A实现过程中•组织设釁了哪些测變或监控点?针对关虢过殺■组织是否实彪了有效的测量或监控活动?4・组织对所设S的测量或监悝点 ' 赴否针対过殺要索•特别赴过程支配性0素进行洲變或监控?这些测董或监控活动能否证实过程实现所策划绪果的能力?成为确保产品符合性的基本手段?5.当测量或监控发现过録嵬划结果未满足要求时•是否针对不合格本身采玖了可行'有砍的托施?是否采取了纠正掛施'以防止不合格再发生?1 •为监控和洲變帧容是否满龙■组织获取这些信息集道有哪些?采用了哪些方法进行顾客满意録度的洲量或监控?2•组织使顾客满意关ht因索有哪些?使顾客满盘的关健因索赴否已成为组织进行测量和监控的依舞?3.组织赴否虚顾客不满密的问題点和使帧客满站的关犍S 索上设釁了测變或监控点・并确定了测量或监技方法?$/L4 •组织对顾客满意録度的评价恳否来自帧容的站见感受? 是否具有代表性'可信性?1 •组奴为证实QMS 的适宜性•有效性并识别持f 盘改进机会•镐定-收襟、分析了哪些数据?这些数据的统计方法'时 间 传递要否^^到規定和实施?赴否包括来自测黄和监控• 不合格A 控制等主要数据?2•组织赴否建立'实彪了数据分析規定?通过数携分析• 应提供的信息是否包括: ⑴顾容满站?(2)与产A 要求的符合性?⑶过録和产品的特性及趋势•包括采取预防扌曾施的机会? ⑷供方业«^改进与升发?3. _______________ 为提高数舞分析的有效性和效率•组织是否采取了适用 的统计技术?1 •组织是否抿据标准要求建立哄施、保持了部审孩序? 2.抿据規定的时间间隔•组织忌否编制审核计划?该计划 有没有覆盖QMS 所有部门 ' 主要场所 ' 过程?3. 很攥审核计划規定的审孩对象•赴否编制了检査表?这 些檢壷表是否牴盖了标准要求?是否覆盖了所审核对京i 要职能?是否反映了推进部管理的需要?是否突出了审榜 区域的重点?是否可撫作?是否根据审孩准则(持别是组 织QMS 文件)编制?4・审核员的选择和审孩的实施赴否确保了审孩过程的客观 性和公正性?有没有审核员审孩自已工作的现象?审核员 是否经过专门培训•授权・具备相应渍格?5 •现场审核记录赴否已反映检鱼表容已经检査?对不合格 客观寧实描述是否清楚'可证实、可追溯?6.对现场审孩发现的不符合顼赴否开具不合格顼•并经哽 审孩卵门镐认?9・L3分析与评价9. L3分析与评价9.2部审核1 •组织赴否建立并保持了 -数舞分析和改进控制程序” ? 该程序赴否按照标准要求作出以下的规定: ⑴评审不合格(包括帧客投诉)? ⑵确定不合格的原因?{3)评价确保不合格不再发生的原因?⑷确定和实俺所需的猎施? ⑸记录所采取措施的结果? ⑹评审所采取的纠正措施?2•组织对应采取纠正扌曾施的不合格•是否执行了 *据分 析和改进控制程序”3.组织采集纠正措施倍息的来源是否正常 ' 丸分、可靠' 及时?所采取的纠正措施・是否注重过程及有效性•能防 止不合格再发生'并与不合格的影响程度相适应?对纠正 措彪实彪及有效性是否进行记录耳年审•实施了闻坏管理? 4•对来自顾客的投诉・是否在采取补救猎施后'能分析顿 容投诉原因•采取纠正措施•防止再发生类似的顾客投诉? 1 •持垛改送的丰段有哪些?2'对管理评审的改送机会有否进行踉踪实施?10.2不合格和纠正措施10.3持续改送。

新版国军标内审表模板GJB9001C-2017

新版国军标内审表模板GJB9001C-2017

新版国军标内审表模板GJB9001C-2017领导参与在本部分中,审核员将检查组织中最高管理者对QMS的参与和承诺,包括对满足顾客要求的意识和重要性的传达,以及提供身体力行的证据。

同时,审核员还将评估组织对适用的法律法规的遵守情况,以及最高管理者如何确保提供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QMS所需的资源。

5.2政策在本部分中,审核员将检查组织是否制定了质量方针和目标,并将其作为组织的焦点。

审核员还将评估组织是否将质量方针和目标形成文件,并由最高管理者批准颁发。

5.3角色、职责和授权在本部分中,审核员将检查组织是否确定了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所有相关方,并对这些相关方制定相关要求并进行了监视和评审。

审核员还将评估组织是否按照标准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QMS,以及过程间顺序及关系是否被确定和管理。

5.4规划在本部分中,审核员将检查组织是否确定与其目标和战略方向相关并影响其实现质量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各种外部和内部因素。

组织应该确定考虑到与所承担任务的相关法律法规、标准、使用需求、保障条件等影响因素,并对这些相关信息进行监视和评审。

5.5资源管理在本部分中,审核员将评估组织QMS关键过程所需资源和信息是否充分,足以支持过程有效运行和监控。

审核员还将检查组织QMS及过程测量和监控点是否确定并有效,并对测量和监控结果是否有分析、改进活动。

此外,审核员还将检查组织是否存在对产品质量有影响的外包过程,并在组织QMS 中明确并实施了控制。

7.1.5 监视和测量资源在这个部分,我们需要关注组织的测量和监视设备是否能够满足质量控制、保证和改进的要求,并且是否具备规定要求的能力。

我们还需要了解组织已经规定了哪些监视和测量活动,并且通过建立哪些过程来确保这些活动可行并且与监视和测量要求相一致。

此外,我们还需要了解组织是否建立了测量设备量值传递系统,并且能够追溯至国际或国家承认的测量基准。

所有的测量设备校准是否已经纳入校准系统,并且是否规定了校准或验证周期。

新GJB9001C2017内审检查表

新GJB9001C2017内审检查表

审核范围包括受 审核方管理体系 覆盖的所有产品 和服务
审核范围应明确 界定,并确保与 管理体系的相关 性和重要性相符 合
对于提供多种产 品或服务的受审 核方,应对每种 产品或服务分别 进行审核
在确定审核范围 时,应考虑法律 法规、顾客要求 和相关方的要求
受审核的管理体系覆盖的部门和场所
部门:研发、生产、质量、销售、采购等 场所:公司总部、分公司、生产车间、仓库等
管理评审:对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估,确保体系持续改进
PART 5
审核方法
抽样检查、现场观察、询问和验证等方法
抽样检查:从被审核对象中抽取 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审查,以评 估整体情况。
询问:与被审核对象进行交流, 了解其工作流程、操作规范等情 况。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文件和记录管理
文件控制:确保文件的完整性、准确性和有效性 记录管理:对质量管理体系中的记录进行分类、归档和保存 记录的准确性:确保记录的填写、修改和审核等操作符合规定要求 记录的完整性:确保记录的内容全面、详细,无遗漏
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
内部审核: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符合标准要求,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
XX
THANK YOU
汇报人:XX
汇报时间:20XX/01/01
跟踪验证纠正措施的实施情况
纠正措施的制定:针对不合格项或潜在不合格项,制定相应的纠正措施计划。 纠正措施的实施:按照纠正措施计划进行实施,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跟踪验证:对纠正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和验证,确保措施的有效性和符合性。
记录和报告:对跟踪验证的结果进行记录和报告,为管理评审和持续改进提供依据。
YOUR LOGO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3
变更的策划
1.组织针对QMS进行变更时,是否考虑了变更的目的及潜在后果?是否考虑了管理体系的完整性?

2.组织QMS对标准条款是否剪裁?如有,所剪裁条款中过程确凿没有?
无删减

4.1
理解组织及其环境
1.组织是否确定与其目标和战略方向相关并影响其实现质量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各种外部和内部因素?组织应该确定考虑到与所承担任务的相关法律法规、标准、使用需求、保障条件等影响因素?是否对这些相关信息进行监视和评审?
公司保留有关质量目标的实施和考核结果的记录。
根据公司产品和服务特点,确定公司的质量目标:
a、每年提交主管部门审批的成果不少于4项,并每年递增2项;
b、各研发成果交付率90%
c、相关方满意率95%以上
6.2.2策划如何实现质量目标时,应对质量目标进行分解,需要规定:考核措施,综合管理部负责过程的监视和测量,管理评审前组织各部门对质量目标实现情况进行检查,并在管理评审中进行汇报。
本公司定期对这些内部和外部因素的相关信息进行监视和评审,以确保其充分和适宜。

4.2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1.组织是否确定了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所有相关方?是否对这些相关方制定相关要求并进行了监视和评审?
公司应确定:
a)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
b)这些相关方的要求;
公司应对这些相关方及其要求的相关信息进行监视和评审,以便于理解和持续满足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a) 确定、理解并持续满足顾客要求以及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
b) 确定和应对能够影响产品、服务符合性以及增强顾客满意能力的风险和机遇;
c) 始终致力于增强顾客满意;
d)建立并实施定期征求顾客对产品和服务质量及其改进方面意见的制度。

2.为实现顾客满意目标,最高管理者是否推动全员参与,并有切实可行的操作过程的手段,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参与意识和能动性?

3.质量方针是否为质量目标的制定、评审提供了明确的框架,具有较强的方向性和指导性?

4.质量方针及其含义在组织各层次员工中是否得到充分、正确理解,并协调一致、深入人心?

5.质量方针在组织各层次中,是否得到贯彻和坚持?是否进行评审,以确保其持续适宜,得到有效贯彻?

5.3
组织的岗位、职责和权限
1.组织各个部门、各级人员职责、权限及其相互关系是否确定并予以沟通?
b)保留确认过程按策划进行的证据文件。

2.组织QMS过程是否被确定和管理?过程间顺序及关系是否被确定和管理?

3.组织QMS关键过程所需资源和信息是否充分 ,足以支持过程有效运行和监控?

4.组织QMS及过程测量和监控点是否确定并有效?对测量和监控结果是否有分析、改进活动?

5.组织是否存在对产品质量有影响的外包过程?如有,在组织QMS中是否明确并实施了控制?
g) 实施各项业务过程,实现公司目标和质量管理体系的预期结果;
h) 促使、指导和支持员工努力提高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i) 推动改进;
j) 明确公司内部职责分工,支持其他管理者履行其相关领域的职责;
k)确保公司内质量部门独立行使职权;
l)对最终产品和服务质量负责;
m)确保顾客能够及时获得产品和服务质量问题的信息;
5.2.2沟通质量方针
质量方针应:公司在质量管理手册中对方针进行公开声明,在公司内部会议进行宣讲、沟通,全体员工能够准确理解其含义并在工作中贯彻落实质量方针。在与相关方沟通时,可向相关方说明公司质量方针。

2.质量方针是否包含满足相关方(特别是顾客、员工、供方、 社会)要求的承诺?是否包含持续改进QMS的承诺?两个承诺是否有实质性内容和方向?
j)根据产品的特点,建立并实施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等通用质量特性工作过程;
k)根据承担军用软件研制任务的特点,按照GJB8000、GJB5000和软件工程化要求,建立并实施相应等级的软件工作工程。
4.4.2根据标准要求,结合公司实际需要,公司:
a)公司根据经营和服务过程控制要求,制定相应的程序文件、管理规范、操作规范等体系文件,支持质量管理体系各过程运行;
b) 增强有利影响;
c) 避免和减少不利影响;
d) 实现改进。
6.1.2公司根据风险分析结果,策划应对这些风险和机遇的措施,包括规避风险,为寻求机遇承担风险,消除风险源,改变风险的可能性和后果,分担风险,或通过明智决策延缓风险。实施新实践,推出新产品,开辟新市场,赢得新客户,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利用新技术以及能够解决组织或其顾客需求的其他机会。明确如何在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中整合并实施这些措施;评价这些措施的有效性。
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应与其对于产品和服务符合性的潜在影响相适应。
6.2 质量目标及其实现的策划
6.2.1公司策划并制定了质量目标,并在相关职能、层次和过程进行分解。质量目标策划,变更和实施中应与质量方针保持一致;可测量;考虑到适用的要求;与提供合格产品和服务以及增强顾客满意相关,予以监视;予以沟通;适时更新。

3.组织通过哪些方式、途径,以确保顾客要求得到确定、转化为要求并予满足?组织是否针对顾客和最终使用者来确定他们关心的产品特性,特别是产品的关键特性?

4.在确定顾客的需求和期望时,组织是否已考虑与产品有关的义务(如对健康和安全的责任、环境保护等)和法律法规要求,并转化为组织目标、指标和要求,采取措施,且得到落实、实现?

6
策划

6.1
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
6.2
质量目标及其实现的策划
1.在组织的各层次上是否已建立质量目标?所建立质量目标与质量方针和持续改进的承诺,是否一致?
6.1.1策划质量管理体系,组织应考虑到影响公司目标和战略方向和管理体系绩效的内外因素和公司相关方的要求,确定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机遇,以:
a) 确保质量管理体系能够实现其预期结果;
a)各种内部和外部因素,见4.1;
b)相关方的要求,见4.2;
C) 组织的产品和服务。
根据本组织产品和服务特点,标准的所有条款均适用于本组织并决定全部予以实施。
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为:杭州市滨江区滨康路568号物理边界区域范围内的医药健康产品的技术开发。

4.4
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
1.组织是否按照标准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QMS?
为了有效的实施质量管理,本公司确定了组织结构,并规定了各级各岗位人员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并在公司内对各级员工进行了必要的传达。
同时制定了《职务说明书》,对本公司各主要岗位职责权限进行了确定。以:
a) 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符合本标准的要求;
b) 确保各过程获得其预期输出;
c) 报告质量管理体系绩效及其改进机遇(见10.1),特别向最高管理者报告;
表1 外部相关方及要求与期望
相关方
要求与期望
法律法规及监管机关
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顾客、最终用户或受益人
提供的技术方案或研发的产品符合最初提出的要求
银行
有能力支付银行的款项
外部供应商
价格合理,结算及时,有规范的流程或手续
第三方认证服务机构
满足GJB9001C体系要求,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
第三方监测机构
配合监测
n)建立诚信管理制度,确保公司的质量诚信。

2.组织确定的适用的法律法规有哪些?这些法律法规分管部门是否清楚并得到有效执行?组织是否评价其行为和结果符合法律法规的情况,发现不符合之处,是否采取改进措施?

3.最高管理者是否组织制定质量方针和目标,并使其成为组织焦点,成为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QMS的宗旨?
4.4.1本公司确保按照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包括所需过程及其相互作用。
通过实施以下活动,确定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领导、策划、支持、运行、绩效评价和改进等过程及其在整个组织内的应用:
a) 确定这些过程所需的输入和期望的输出;
b) 确定这些过程的顺序和相互作用;
c) 确定和应用所需的准则和方法(包括监视、测量和相关的绩效指标),以确保这些过程的运行和有效控制;

2.所建立质量目标是否可测量?目标之间是否协调一致,是否相互保证?

3.所建立的质量目标是否包括满足产品要求所需的内容,如研发设备,研发水平等目标?

4.组织为实现质量目标是否进行QMS策划,分析确定实现目标的问题及相应措施,时间要求、责任人落实明确,并对目标实现程度有检查、有评价?

5.组织质量目标更改策划与实施时,过程是否受控,以确保贯彻质量方针,QMS的完整性?

4.组织质量方针、目标是否形成文件,由最高管理者批准颁发?

5.建立实施保持改进QMS所需资源,最高管理者如何确保提供?有否实例佐证?

5.1.2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经营理念是否在组织中得到树立?组织关注焦点是否放在顾客身上,特别是不满意顾客身上?
最高管理者应证实其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领导作用和承诺,通过:

5.1
领导作用和承诺
5.1.1
总则
1.最高管理者对满足顾客要求有何想法?现以何方式传达满足顾客要求的重要性,并提供其身体力行的证据?
最高管理者应证实其对质量管理体系的领导作用和承诺,通过:
a) 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承担责任;
b) 确保制定质量管理体系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并与组织环境和战略方向相一致;
d) 确定并确保获得这些过程所需的人员、基础设施、运行环境、知识和监测等资源;
e) 规定与这些过程相关的的责任和权限并进行沟通;
f) 按照6.1的要求确定的风险和机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