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案例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具体案例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具体案例
一、认识世界的例子:
1、通过科学研究,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然界的规律和现象。
例如,科学家们通过研究DNA的结构和功能,揭示了基因遗传的奥秘。
2、通过旅行和文化交流,人们可以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历史和社会制度。
例如,去中国旅游可以了解到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的发展。
3、通过阅读书籍、观看电影等媒介,人们可以了解不同的思想、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例如,读《红楼梦》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和人性弱点。
二、改造世界的例子:
1、通过科技创新,人们可以改善生活质量和解决环境问题。
例如,发明电动汽车可以减少尾气排放,改善空气质量;研发新型材料可以提高建筑安全性和节能性。
2、通过教育改革,人们可以提高整个社会的素质和竞争力。
例如,推行素质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推广职业教育可以提高劳动力市场的适应性和竞争力。
3、通过社会公益活动,人们可以改善弱势群体的生活条件和社会地位。
例如,组织志愿者为贫困地区的孩子提供教育帮助;开展环保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PPT课件

伊壁鸠鲁:偶然造就世界
(三)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分野 1、科学精神与科学主义 ①启蒙运动与科学精神:启蒙运动反神学,倡导自然法 则;反神秘,主张理性原则,是科学精神勃兴的理论基 础。 ②科学精神与科学主义:科学精神是人们在认识世界过 程中所形成的追求知识的客观性与坚持用科学解释世界 的理念与立场。科学主义是将自然科学的知识视为惟一 可以理解世界的知识体系,从而排斥其他知识的立场与 观念。 ③科学主义的基本特征: 第一,认为自然科学知识是最精确、最可靠的知识,是 其他科学的典范。 第二,认为自然科学的方法是人类认识世界唯一正确和 有效的方法,应该应用到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的一切研究 领域。 第三,认为自然科学知识可以推广至解决人类的一切问 题,包括人生问题 。
二、认识的本质
1.认识是什么?
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2.旧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
①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把人的认识看成是消极地、被动地反映和接受 外界对象,类似于照镜子那样的活动,所以又被 称为直观的、消极被动的反映论。 ②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首先,把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认为实践是 认识的基础和决定因素。 其次,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认为认识是主 体在改造客体的过程中对客体规律的把握。 ③能动反映论的特点: 首先,认识具有摹写性。即以客观事物为原 型,是对客观事物状态、属性、关系、本质及规 律的再现。 其次,认识具有创造性。即认识的过程是一 个对信息进行选择、整合、重构和创新的过程。 所以 , 人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现象 , 而且还能 进一步揭示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规律 ; 不仅反映事 物的现在 , 而且能进一步揭示事物的的过去和未 来;不仅能够反映现实中的事物 ,而且能够塑造出 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的事物。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完整)

第二节 真理和价值
一、真理的属性
1、真理的概念 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标 志着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 2、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 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统一的。首先,二者是对立的。其次, 二者又是相互联系的,二者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 再次,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唯物主义) 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也是 客观的。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论。
3、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的辩证法) 绝对性和相对性是真理的两种属性,不是两种不同类型 的真理。 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首先,真 理的客观性是绝对的,它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是正确的, 而不是错误的;其次,世界的可知性是绝对的,人能够获得 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正确认识。 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近似性。 首先从广度上看,真理所反映的对象是有条件的,有限的; 其次从深度上看,真理反映客观对象的正确程度也是有条件 的、近似的。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首先,二者是相 互包含、相互渗透的。在真理的相对性中包含着绝对真理的 颗粒;真理的绝对性通过相对性表现出来,无数个相对真理 的总和构成了绝对真理。其次,真理是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 理的转化过程,这是真理的发展规律。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坚持和发 展马克思主义。
五、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 认识的全过程(总规律): 实践→认识→实践 1、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从实践到认识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概念 二者的辩证关系以及割裂二者辩证关系的错误观点 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条件 2、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从认识到实践 必要性: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和发 展理论。 条件:坚持理论和世界相结合的原则;理论为群 众所掌握;要有正确的实践方法。 3、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4、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体例子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体例子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广泛的概念,涵盖了许多不同的领域和行动。
以下是一些具体例子:
1. 认识世界的例子:
- 深入学习历史、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以了解不同国家和文化的历史和发展。
- 阅读大量的书籍、报纸和杂志,以拓宽视野,了解不同人们的观点和经验。
- 参加国际交流项目或旅行,亲身体验不同文化和社会的差异。
- 在社交媒体上关注国际新闻和其他国家的动态,以保持对世界事务的了解。
2. 改造世界的例子:
- 参与慈善和志愿活动,为改善社区和弱势群体的生活做出贡献。
- 参与环保运动,推动可持续发展和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 参与社会运动,争取平等、正义和人权。
- 创立或支持社会企业,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来解决社会问题。
- 进入政治领域,推动政策变革,为更公正和包容的社会作出努力。
这些只是举几个例子,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式和途径非常多样,每个人都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实现这些目标。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一节:认识的本质和规律 第二节:真理和价值 第三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
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一、认识的基础 二、认识的本质
三、认识的规律
第一节
案例:莫泊桑挨踢
• 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要在他写的一部小说里,细腻地描写 一个人被脚踢过之后的感觉。但他一辈子还没挨过拳打脚踢, 即没这种体验,在写作时必然遇到困难。一天,他下了一个 决心:找人踢我一顿。他信步来到一条大街上,对一个乞丐 说:“先生,请你踢我几脚好吗?”那乞丐起初不敢相信自 己的耳朵,后来确实明白了莫泊桑的用意后,以为他是个神 经病,理都没理,就走开了。莫泊桑一见当时街上没别的人, 正是找感觉的好机会,那里肯放过他。急忙从口袋里掏出钱, 追上去给他,说道:“老兄,用力踢吧。” • 老乞丐抓起钱来以后,会心地笑了笑,照莫泊桑的屁 股就是一脚。莫泊桑疼得不得了,忍着痛揉着屁股就往回跑, 挨踢的滋味了然于心,他马上抚笔临纸,继续写作。
中介:各种形式的工具和方法
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一,主体
主体是具有一定认识能力并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 人,具有自然性、社会性和意识性三方面的特征,包括
个体主体、群体主体和类主体三种形式。
这是什么?
上图:关于主体认知模式的思考
不同人的不同解答体现了认识主体的差异性
第二,中介
中介是主体和客体相互联结、相互作用的媒介,标 志着人类实践和认识的能力与发展水平,制约着人的实
主体客体化过程
(3)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环节
第一,确立实践的目的和方案;
第二,把实践方案变成实际行动;
第三,通过反馈调节实践活动。
飞机模型
飞机制造
飞机升空
失事改进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紧接着,他便开始搜集大西洋两岸古 生物化石、古气候、底层构造等方面的 资料,找到了两岸相同或相吻合的证据。 于是,在 1912年,正式向科学界提出 了“大陆漂移说”(第二回合:学说)。
“大陆漂移说”认为,现在的7大洲在 两亿年前是一整块花岗岩质大陆,即被 无边无际的泛海洋所包围的原始“泛大 陆”。 由于日月潮汐力和地球自转离心力 的作用,泛大陆分裂成几大块,先后分 离出去,中间形成大西洋和印度洋等水 域。 移动大陆的前沿遇到基地玄武岩的 阻挡,便发生挤压和褶皱,隆起为山脉, 而移动过程中脱落下来的“碎片”,就 成了岛屿。
波义耳定律的启示
真理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真理是绝对的
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二)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 1、真理的绝对性 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和 无限性。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着同客观 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同谬误有原则 区别,这一点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另外,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 发展着得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一点也是 无条件的、绝对的。
波义耳定律错了吗? 17世纪,化学家波义耳通过实验发现: 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气体的体积与它所受 到的压力成反比。这就是著名的波义耳定律。 到了19世纪,法国物理学家雷尼奥用不 同的气体对波义耳定律进行了检验。结果发 现,并不是所有的气体,在任何条件下都遵 守波义耳定律。比如,二氧化碳,在通常的 室温下,压力达到60个大气压时,就变成了 液体。又如,按照波义耳定律,给1000升的 氮气施加1000个大气压,体积应该是1升,而 结果是2升。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二次飞跃
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
第 一 次 飞 跃
实
践
理性认识
第 二 次 飞 跃
(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⒈感性认识
⑴含义 感性认识是人们通过感觉器官获得的对事物 表面现象的认识。它是认识的初级阶级。
⑵形式
感觉是对事
物个别属性的认识。
硬!
红!
甜!
知觉是对事物整
体的反映。
一个又甜又硬的红苹果!
大前提
结论
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对象在某些属性上
相同,从而推出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的推理 形式。 (声) M ------ S 直线传播 (光) N ------ S ------ p ------ p 反射、折射 ------ q
波动性
N ------ q
波动性
(3)特点 间接性 抽象性
深刻性
②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有缺点和局限性。
班· 达依尔: 陛下,我只 要…… 舍罕国王:当 然可以……?!
舍罕王赏麦
“表象不能把握整个运动,例如它 不能把握秒速30万公里的运动,而思维则 能够把握而且应当把握。”
——黑格尔
一只猫与法军高级指挥部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的一个军官用望远 镜观察法军的前沿阵地,忽然发现一只名贵的波斯 猫在对面的山包上晒太阳,第二天、第三天还是如 此。德军指挥官猛然醒悟了:山包附近一定设有法 军的一个高级指挥部。于是,他立即调来两个团的 炮兵,对这个山包进行了猛烈的轰炸。事后知道猫 晒太阳的那个山包的确是法军一个旅的指挥部。
经验具有主体的狭隘性。 每一个思维主体,不管经验多么丰富,从数 量上说总是有限的,他没有经历过的事情总是无 穷多的,这样,当他,面临自己所从没遇到过的 事物或问题时,如果仅靠已有的经验去判断就大 错特错。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创造
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其 它哲学认识论的区别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其它哲学认识论的区别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了唯物主义反映 论,反对了唯心主义先验论。
反映论:是指确 认认识的本质是人脑 对客观世界的反映的 认识论原则,坚持从 “物到感觉和思想” 的认识路线。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其它哲学认识论的区别
认识 主体
认识 中介
认识 客体
物质工具
观念工具
语言工具
民族语言
世界语言
柴门霍夫
主体客体的辨证关系。认识关系和 改造关系 价值关系
• 认识关系:主体认识客体,客体被认识
• 改造关系:主体改造客体,客体被改造,与此同 时,主体自身也得到改造.
• 价值关系 :主体对于客体的需要程度,或者 客体满足主体的程度.(这种需要和满足, 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 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要是分层次的,由 低到高。它们是: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交往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 的需要。后来他又在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 需要之间添加了认知的需要和审美的需要。
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
• 被八国联军抢走的圆明园海晏堂“十二生肖兽首人身”头 像)
•
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人身像建于清乾隆年间,头部为
铜质,身躯为石质,当年呈八字形排列在圆明园海晏堂
正午时分一起喷水,俗称“水力钟”。1860年八国联军火
烧圆明园时,十二生肖兽首铜像被掠夺而流失海外。近年,
十二生肖兽首铜像中的牛、虎、猴、猪、马等五件先后被
红花!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认识本质的科学规定
➢就认识活动自身的内在层次性来说,它是以 主客体之间的信息交流为基础,以人所特有的 精神活动为本质内容的反映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一)从实践到认识 (二)从认识到实践 (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案例】第谷与开普勒
• 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因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 律,揭示出行星运动的规律而被人们誉为‚天空 立法者‛。开普勒的这些成就与他的老师——丹 麦天文学家第谷通过长期的天文观察所取得的材 料是分不开的。 • 在行星运动三大定律发现之前,第谷曾用许多种 天文测量仪器,花费了30年世间,精密地观测行 星的位置,积累了大量的资料。但遗憾的是,第 谷虽然在天文观测方面非常出色,但却不善于进 行理论分析,因而未能从自己已获得的大量观测 资料中发现并概括出行星运动的规律。在天体运 动问题上,第谷既不同意托勒密的地心说,也不 赞成哥白尼的日心说,而是提出了一个这种的办 法。他认为行星绕太阳转,太阳绕地球转。
• 后来,丁玲在汉碑见到成仿吾,第一个感觉就是 “我想象的全错了”。原来成仿吾是一个“土里土 气、老实巴交的普通人”,一个尊重别人、热情、 虚心、平等待人的人。丁玲十分后悔:“为什么我 单单忽略了他是一个经过长征的革命干部、红军战 士、一个正派憨厚的共产党员呢?” • 另据老红军杨定华回忆说,在长征中见到的成仿吾 完全是士兵的装扮;破旧的棉军衣,斜挎干粮袋, 手持着一只拐杖,成仿吾在红军大学当政治教员。 有人说出他的名字,但谁也不知道他是文学家。 【问题】 1、丁玲对成仿吾的“合理想象”为什么“全错了”? 2、丁玲对成仿吾认识的“转变”过程对我们正确认 识事物有何启示?
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 实践和认识的主体与客体 • 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案例】丁玲留给我们的启示
• 成仿吾是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 家、教育家,他是由“文化人”成为“革命人” 的典型之一。 • 成仿吾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作家丁玲在未跟 他谋面之前,曾产生过一系列的“合理想象”: “在文学上,他主张浪漫主义,创造社最早就是 这样主张的;他是从日本留学回来的,一定很洋 气,很潇洒,因为曾见过傲气十足的诗人,趾高 气昂,高谈阔论;他在国外学军械制造,或许是 庄重严肃之人;他在黄埔军校担任教官,一定有 一种军人气概;他曾经跟鲁迅进行过革命文学队 伍内部的争论,写过火气很重的文章,是不是有 点张飞李逵式的气质呢?”
【问题】该案例蕴含了哪些哲学原理?
【案例】中医的经络学说
• 据古代典籍,所谓经络,‚乃行血气、营阴阳、 调虚实、应天道、决生死、处百病不可不通者 也‛。 • 我国古人发现和概括的经络学说,指的是人体的 调节、控制、传播等系统,是经脉与络脉、经筋 与皮部的总称。而‚经脉者,伏行于分肉之间, 深而不见,其浮常见者皆脉络也‛。 • 正是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几千年来,中医、针 灸、按摩等各种的大量临床实践,已经证明并将 继续证明:沿十四经脉及各穴位施加物理刺激, 能对脏腑全身的疾病有效地发挥治疗作用。 • 现代人身上针刺能出现沿经传导,当达到患病部 位时,往往症状立即消失或减弱。
【思考】
• 闻一多有一次给学生上课,他走上讲台,先在黑板上 写了一道算术题:2+5=? • 学生们疑惑不解:这还用说吗? • 闻一多却执意要问?2+5=? • 同学们于是回答:‚等于7嘛!‛ • 闻先生说:‚不错。在数学领域里2+5=7,这是天 经地义的颠扑不破的。但是,在艺术领域里,2+5= 10000也是可能的‛。说完,他拿出一幅题为《万里 驰骋》的图画叫学生心上,只见画面上突出地画了两 匹奔马,在这两匹奔马后面,又错落有致、大小不一 地画了五匹马,这五匹马后面便是许多影影绰绰的黑 点点了。闻一多指着画说:‚从整个画面的形象看, 只有前后七匹马,然而,凡是看过这幅画的人,都会 感觉这里有万马奔腾,这难道不是2+5=10000吗?‛
• 1600年,第谷请年轻的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做自 己的助手。与第谷不同,开普勒对科学观察不太 感兴趣,但他却具有第谷无法比拟的长处。他十 分善于作理论分析、抽象和概括。开普勒在做了 第谷的助手后,充分利用第谷已有的资料,进行 分析研究。 • 他先对火星的资料进行计算,然后推而广之,于 1609年得出了行星运动的轨道定律(第一定律) 和面积定律(第二定律)。在此基础上,开普勒 还试图寻找出行星运动周期和轨道大小之间的数 量关系。他以日地平均距离为距离单位,以地球 绕太阳运动周期(一年)为单位,将六大行星的 一些数据列成一张比较表。通过对这张表进行加、 减、乘、除、开方、平方等计算等各种计算和分 析,开普勒终于发现了行星运动周期定律。(第 三定律)。
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 (二)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
【案例】庄子的蝴蝶梦
• 在《庄子》中,有一段庄子蝴蝶梦的描写。有一 天,庄子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五彩 兵分的大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自由自在。 不一会儿,庄子醒了,发现自己原来还是庄周。 他大惑不解地问自己:‚这是怎么回事,到底是 庄周做梦变成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呢? 庄周与蝴蝶总应该有所分别,这也许就叫‘物化’ 吧!‛ 【问题】 1、庄周的蝴蝶梦表达了什么样的人生观? 2、庄周的蝴蝶梦和物化观表达了什么样的世界观?
• 尽管如此,然而当人们采用现代生物医学的方法 对人体加以解剖后,及时是用高倍的显微镜,在 古典经络十二条循行线或经穴位置,从表皮到深 部组织进行广泛的搜索,在细胞水平上都没有看 见有异于周围组织的‚经络管状结构‛,只发现 沿经有散在行的细胞特异性质。也有人从现代医 学已知的神经、血液、体液等系统及其功能方面 展开研究,其结果也不能圆满地解释所有的经络 现象和经络学说的主体内涵——十四经络循行线 及其相关的脏腑联系途径。 【问题】在实践中大行其道而借助现代技术手段确 无法弄清楚真相的经络现象,有何认识论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