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写作课笔记整理
大学基础写作课程笔记整理

基础写作笔记整理一、写作学得性质、目得、特点与内容1.写作学就是一门具有术科性质得专业基础课。
2.写作课得目得就是培养学生具备扎实得基础写作功底,熟练掌握各种常用文体写作方法与技巧,能够写出具有一定水平得文章。
3.写作得特点⑴综合性:写作就是一门综合性得脑力劳动。
①内容上,它包罗万象,自然、社会、人生,工业、农业、军事、政治等均可书写。
②素养上,它离不开生活、思想、知识、技巧、语言、天赋秉性等。
③能力上,它涉及观察、感受、想象、理解、表达等众多方面。
④学科上,它相涉到哲学、心理学、文学艺术、美学、文化学、语言学、历史学等。
所以,学好写作要作综合得学习、积累、训练。
(2)实践性:写作具有术科性质,像许多技艺门类一样,要训练、试验,由“内”而“外”勤学苦练,方能把综合得东西表现出来,方能成才。
(3)技能性:学习写作必须掌握写作规律,决不能像庸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要掌握写作技巧:会观察,能感受,有敏锐得感觉,超常得想象力,善于发现问题,会构思,善谋篇,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样样精通,语言有个性。
(4)独特性:写作就是一种个体性得创造性得精神劳动。
就是能动思维得过程,无论体裁得选择还就是其她。
二、写作规律写作得基本规律就是“物一意一言”得双重转化规律。
1.第一重转化:由“物f意”得“意化”转化(意化过程)2.第二重转化:由“意一物”得“物化”转化(物化过程)3.从双重转化规律瞧作者得能力结构由观察、调查、采访、阅读所形成得集录能力一一积累生活;由想象、构思、立意、思索所形成得运思能力一一认识生活;由谋篇、结构、表达、语言所形成得表达能力一一表现生活。
三、学习写作得方法1.多瞧。
开放感官,积累生活。
2.多读。
精读博览,开卷有益。
3.多思。
质疑索解,独立思考。
4.多写。
勤写苦练,熟能生巧。
5.多改。
反复推敲,深化认识。
第一节情感素养一、情感得特点1.突发性。
没有计划、难以人为控制得。
人得情感常常会因一些与自己有关联得大事或小事而在瞬间产生与变化。
听课笔记汉语写作

听课笔记汉语写作
听课笔记:汉语写作
一、课程简介
1. 课程目标:帮助学生掌握汉语写作的基本技巧,提高写作水平,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
2. 课程内容:涵盖了写作的基本要素、写作技巧、文章结构、语言表达等方面的知识。
二、重点与难点
1. 重点:写作技巧、文章结构、语言表达。
2. 难点:如何运用写作技巧,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如何准确表达思想,使读者易于理解。
三、学习方法
1. 多读:阅读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关键,通过阅读优秀的文章,学习别人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技巧。
2. 多写:只有不断地练习,才能提高写作水平,要养成写作的习惯,定期写一些文章。
3. 多思考:写作不仅仅是表达,更是思考,要在写作中思考问题,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四、学习计划
1. 每周阅读一篇优秀的文章,分析其写作技巧和语言表达方式。
2. 每周写一篇文章,可以是日记、作文、评论等,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3. 每个月选择一个话题,深入思考,练习写作,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五、教师点评
本课程教师授课思路清晰,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练习,同时也会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大学基础写作课程笔记整理资料

基础写作笔记整理一、写作学的性质、目的、特点和内容1.写作学是一门具有术科性质的专业基础课。
2.写作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写作功底,熟练掌握各种常用文体写作方法和技巧,能够写出具有一定水平的文章。
3.写作的特点(1)综合性:写作是一门综合性的脑力劳动。
①内容上,它包罗万象,自然、社会、人生,工业、农业、军事、政治等均可书写。
②素养上,它离不开生活、思想、知识、技巧、语言、天赋秉性等。
③能力上,它涉及观察、感受、想象、理解、表达等众多方面。
④学科上,它相涉到哲学、心理学、文学艺术、美学、文化学、语言学、历史学等。
所以,学好写作要作综合的学习、积累、训练。
(2)实践性:写作具有术科性质,像许多技艺门类一样,要训练、试验,由“内”而“外”勤学苦练,方能把综合的东西表现出来,方能成才。
(3)技能性:学习写作必须掌握写作规律,决不能像庸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要掌握写作技巧:会观察,能感受,有敏锐的感觉,超常的想象力,善于发现问题,会构思,善谋篇,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样样精通,语言有个性。
(4)独特性:写作是一种个体性的创造性的精神劳动。
是能动思维的过程,无论体裁的选择还是其他。
二、写作规律写作的基本规律是“物→意→言”的双重转化规律。
1.第一重转化:由“物→意”的“意化”转化(意化过程)2.第二重转化:由“意→物”的“物化”转化(物化过程)3.从双重转化规律看作者的能力结构由观察、调查、采访、阅读所形成的集录能力——积累生活;由想象、构思、立意、思索所形成的运思能力——认识生活;由谋篇、结构、表达、语言所形成的表达能力——表现生活。
三、学习写作的方法1.多看。
开放感官,积累生活。
2.多读。
精读博览,开卷有益。
3.多思。
质疑索解,独立思考。
4.多写。
勤写苦练,熟能生巧。
5.多改。
反复推敲,深化认识。
第一节情感素养一、情感的特点1.突发性。
没有计划、难以人为控制的。
人的情感常常会因一些与自己有关联的大事或小事而在瞬间产生和变化。
大学写作知识点

大学写作写作课的学习方法:1,重视写作基础理论知识,在写作前掌握基本要理,文无定法,大体须有。
2,重视写作准备,善于观察,勤于观察。
3,博览,精读,勤记。
4,多写多练,在实践中得出写作规律。
5,多修改。
写作的价值(意义):1,社会价值:为一定时期的经济政治服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交流的工具,是促进社会进步的步骤,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2,实用价值:表现在基础性和工具性上,基础是学好此课,为其他课打基础,为更好的工作找基础,对受教育的人来说,写作是一种工具;3,审美价值:立意美,感情美,结构美,节奏美,语言美,绘画美。
4,经济价值:把卖文得到的报酬叫“润笔”。
写作课的目的:在于学习并掌握写作的理论知识,并在其指导下,通过自身的写作实践,提高写作的智能和技能。
第1章绪论写作本体写作本体的含写作本体,指的是写作活动本身,从搜集材料,提炼主题,谋篇布局,创作表达,直至修改定稿的全过程写作本体的三个特点1,主观能动性:(1)个性化;(2)实践性;2,综合性3,书面性写作主体的修养生活修养:1,生活修养是写作的重要来源;2,生活修养是一门写作的智慧。
学识修养:1,学识修养是写作的推动力2,提高学识修养的过程也是学习写作的过程。
思想修养:1,正确的思想修养是写作实践的重要前提;2,正确的思想修养也是产生文本魅力的重要源泉;写作主义的能力语感能力:1,语感能力在写作用的作用:1)语感能力与构思2)语感能力与表达3)语感能力与修改。
2,语感能力的具体内容:1)文从字顺,明白易懂2)间接凝练,优美流畅3)韵字和谐,音节相称,具有音乐美观察能力:1,观察是文学创作的基础和前提2,观察时必须有独特的发现和感受思维能力:1,形象思维2,抽象思维想象能力:表达能力:1,表达能力的核心是语言运用能力2,表达能力需要通过写作训练来培训1)以读代写,读写结合2)分格练习,逐步积累3)由短到长,从易到难第2章材料与构思材料材料的概念:材料是指作者为了某一写作目的而在现实生活中搜集、积累或在写文章中用以表现主题的一系列生活现象和理论依据。
大一写作课期末知识点

大一写作课期末知识点写作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
在大一的写作课中,我们学习了许多知识点,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在期末考试中,这些知识点将成为我们取得好成绩的基础。
以下是我整理的大一写作课期末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主题句在写作中,主题句是表达段落主旨的句子。
它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并且是文章逻辑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好的主题句应该简明扼要地表达出段落的主旨,让读者一目了然。
2. 论点和论据在论述一个问题时,我们需要提出一个明确的论点,并且用有说服力的论据来支持我们的观点。
论点是我们的立场或者主张,而论据则是我们的论点的具体依据。
通过合理地运用论点和论据,我们能够更好地展示和分析问题。
3. 文章结构一个好的文章结构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逻辑关系。
一个常用的文章结构是“三段式”,即引言、正文和结论。
在引言部分,我们需要引起读者的兴趣并提出问题,而正文部分则是详细阐述观点和论据,最后在结论中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
4. 上下文连贯文章的上下文连贯指的是段落和句子之间的衔接。
为了使文章更易读和理解,我们需要使用恰当的过渡词和短语,如“然而”、“另一方面”、“与此同时”等,来连接各个段落和句子。
5. 语言风格在写作中,我们需要注意语言风格的选择。
根据不同的写作目的和读者需求,我们可以选择正式或者非正式的语言风格。
同时,我们还应该注重用词的准确性和简洁性,避免冗长和模糊的表达。
6. 标点符号的运用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是写作中的重要部分。
适当的标点符号可以让文章更具有表现力和语气。
我们需要注意标点符号的规范使用,如句号、逗号、引号、破折号等,以及标点符号的位置和数量。
7. 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用来增强文章表达力和感染力的一种技巧。
比如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等。
合理运用修辞手法能够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并且更好地传达我们的观点和情感。
8. 文章修改和润色写作不是一次完成的过程,我们需要反复修改和润色自己的文章。
大学基础写作知识点

写作知识点:1、宋代黄庭坚:“点铁成金,夺胎换骨”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作此语耳。
古之能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陈言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
(《答洪驹父书》)诗意无穷,而人才有限,以有限之才,追无穷之意,虽渊明、少陵,不得工也。
然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法;窥人其意而形容之,谓之夺胎法。
(惠洪《冷斋夜话》)2、李梦阳等明前七子:“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弘治时,宰相李东阳主文柄,天下翕然总之,李梦阳独讥其萎靡,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非是道者弗道。
(《明史·李梦阳传》)3、布瓦洛在《诗的艺术》中极力推崇古希腊罗马的作品,认为荷马的作品是“众妙之门,并且取之不尽”,维吉尔“情意绵绵,都是神到之笔”,那么其他人的写作应该首先对他们的作品“爱不释手,日夜加以揣摩”。
4、西方现代派文学大师艾略特:诗歌的非个人化理论。
1917论文《传统与个人才能》。
一、任何诗歌和诗人都不能脱离诗歌的传统而单独具有它(他)的完全意义。
二、创作的过程具有非个人化的特征,是传统陶冶下的再呈现。
三、诗歌表现的情感并非个人情感,是普遍的情感。
(艾略特诗歌代表作:《荒原》)5、加拿大当代著名批评家弗莱《批评的剖析》:文学是“移位的神话”。
口传时代的神话故事构成了文学的基本原型和母题,神话表达了原始人类的欲望和幻想,并形成了文学的基本结构模式和原型意象。
6、“互文性”概念最早由法国符号学家朱丽娅·克里斯蒂娃提出,她的观点是:“任何作品的文本都是像许多行文的镶嵌品那样构成,任何文本都是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转化。
”8、美国著名的“耶鲁批评学派”的批评家布鲁姆就专门研究了这种现象,他称之为:“影响的焦虑”,在1973年出版的同名著作中,他发现:“一个诗人(作家)促使另一个诗人(作家)成长”的理论完全错误,认为前辈作家对于后人的影响可能具有消极意义,即前人巨大诗歌(文学)成就使后人产生巨大的心理焦虑,成为其前进路上的障碍,后人不得不以“误读”的方式偏移前人的辐射。
作文《写作品梗概》课堂笔记

作文《写作品梗概》课堂笔记As a writing exercise, the assignment to write a summary of a workof literary or artistic content is a common requirement in many language arts classes. 对于练习写作的学生来说,写作品梗概是一项常见的语言艺术课程要求。
这个任务要求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核心内容,并以自己的语言对其进行概括。
这既有助于学生加深对作品内涵的理解,又锻炼了他们的写作能力。
The first step in writing a summary of a work is to carefully read and analyze the content. 写作品梗概的第一步是仔细阅读并分析作品的内容。
这需要学生对作品的主题、情节、角色以及其他重要元素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这一阶段需要学生投入时间和精力,抓住作品的要点。
Once the student has a good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k, they can begin to outline the key points. 一旦学生对作品有了较好的理解,他们可以开始列出关键要点。
这个阶段要求学生在脑海中对作品的结构进行梳理,并找出最重要的情节转折点和角色发展。
After creating an outline, the student can start drafting the summary. 在制定了大纲之后,学生可以开始起草梗概。
这是对学生理解作品的一个重要考验,他们需要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概括出作品的精髓,使读者能够迅速理解作品的核心内容。
When writing the summary, it’s important to focus on the most significant elements of the work. 在写梗概时,关注作品最显著的元素是非常重要的。
现代写作教程笔记整理(一)

写作课笔记整理第一章绪论写作的含义:1.人们运用语言文字记写思维成果的行为活动。
(形式上)2.不仅是个人情感的宣泄与抒发,也是为交流思想、传播信息进行精神生产的创造性劳动过程。
(本质上)五四时期的白话文写作,标志着现代写作的真正开始。
现代写作的空间意识:心灵领域的空间(内在的主观的)、世界领域的空间(外在的客观的)现代写作具有工具化特征,有新的思维与思维方法。
现代写作的作用:贮存与传播信息的基本途径;实现现代管理的必要手段;提高人才综合素质的媒介现代写作的特性:1.个体的创造性(最本质的):主体对客体的“见人之未见”;为感知、运思、行文中的主题心理元素的差异和心理图示的独特。
2.实践的操作性(指社会实践):具体体现在“写”与劳动的性质上。
3.动态的综合性(作者生活、思想、知识、语言、技巧):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思想是写作的支撑点;知识是使写作厚重、凝练的保证;语言是写作的媒介;技巧是作者生活、写作中惊艳和艺术修养综合表现,是一般写作原则、规律、方法的别出心裁的创造性运用。
写作的多学科综合应用写作的过程(立体复合的动态过程):物感思文第二章写作主体与客体在写作活动中,主体始终起着主导作用。
提高写作能力的根本途径是加强写作主体的素质素质:一个人通过综合的精神状态和行为方式所表现出的素养写作素质:作者在围绕文章写作的集材、运思、表达等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素养,它是写作主体思想意识、文化水平、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积累的综合反映。
1.生活素养来源:丰富的经历(广度)、广阔的视野(广度)、主体对生活的钟情与投入(深度与密度)。
生活素养的升华:在广度基础上加上深度与密度,形成立体的完整的生活素养。
2.学识修养(写作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学识的组合和应用的过程)构成:专业的知识;一般性的综合性的知识3.人格品味人格品味对写作产生的影响:人格品味影响文章的选材、立意(经历由物到意、由意到文);人格品味决定文章的格调、价值(格调取决于作者的人格境界,价值来源于作者的思想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文笔之辨——这是我国最早对文体的分类,把所有文体二分为“文”和“笔”,即韵文和散文。
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刘勰)。
Essay即狭义的散文,具体是指论说型散文,这一文体由法国哲学家蒙田首创,经由英国哲学家培根发扬光大。
法国的Essais蒙田(1533-1592)的《试笔集》, 英国的Essay培根(1561-1626)的《随笔集》(论说文集)美国的Essay ,E.B.怀特(1899-1985)的随笔, 留美文书
二:
贾平凹与《美文》杂志,“美文”与“大散文”。
参考文献:《美文》创刊词和《美文》创刊十周年。
美文不唯美,走出自我小天地,要有当下社会生活的信息量;提倡“行动散文”和“报人散文”。
1)法国的Essai
蒙田(1533-1592)的《试笔集》(Essais)在西方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作者另辟新径,不避谦疑大谈自己,开卷即说:“吾书之素材无他,即吾人也。
”调子也放得低,声言写的是自己,为家人和朋友写,无意追求荣誉。
一句话,无心插柳。
1580年春天,他将他戏称为“卤肉片”、“柴捆”的文稿结为两集,起了《试笔集》(Essais)这个书名出版,原意是对生活经验、思想活动、现实状况尝试思考及判断。
但《试笔》一出来,从此就有了Essai这种文体。
讲运用知识、使用脑筋的方法,作者的杰出表现在于,面对复杂的哲学思想,却摒弃哲学术语和夸夸其谈的说道,相反,他采用形象的文学语言和手法,通过世俗而朴素自然的生活经验,深入浅出地阐释迂回曲折、往复变化的思想,致力于将哲学简单化,轻盈化,使它切入生活,切入人生。
蒙田是只有一本书的作家。
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在《读<蒙田随笔>》中她写道:“在各国文学史上,有几个人是因为写了自己而获成功的呢?大概也只有蒙田、佩普斯和卢梭那么几个人吧。
……能兴之所至地讲述自己,能把自己灵魂中的不安。
骚乱、乃至缺陷,不管什么都和盘托出的人只有一个――那就是蒙田。
”
2)英国的Essay英国哲学家培根(1561-1626)的《随笔集》(论说文集)培根的《论说文集》发扬
了蒙田的文体,培根在形式短小、风格活泼的随笔中,讨论了相当广泛的人生问题,以一些精妙的格言警句提炼概括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3)美国的Essay E.B.怀特(1899-1985)的随笔;《纽约客》的风格。
另外,Essay还指申请美国高校
的留美文书。
4)Essay概念引入中国英法两国的essay这种文体在民国时期传入我国,对我国现代作家鲁迅、周作
人、郁达夫等的散文创作产生了影响,出现了融合古典传统和欧美风格的现代小品文。
三:
1. 真实真诚(散文的本质特征即在此)
1)真实不虚构
勿用典型化法塑造人物和环境;抓取一个侧面,一个闪光点,一个横断面,不用展示全部事实,这一点和新闻写作类似;
有一个问题:散文的中想象,比如和历史人物想象性的对话,这个应该可以出现;但前提是在行文过程中会让读者明确意识到你在想象;想象不等于虚构;想象是容易识别的,比如从梦境回到现实,或者从现实进入梦境,电影中经常有这样的蒙太奇;而虚构是不容易识别的;想象是一种思维方式,虚构是一种文艺创作方法;想象力与虚构能力;想象的边界是没有离开这个现实时间,就像风筝有一条线牵在人手里;而虚构和现实是两个不相交的圆圈,虚构创造出了一个新的世界;虚构是西方小说的出现而兴起的。
中国历史上却是有一些著名散文存在虚构,不能以这个作为我们现在写散文可以虚构的理由,因为历史是一直往前发展的,文学发展到现在,小说这一虚构问题已经非常成熟了,所以要虚构尽可以去写小说,否则,是在开历史的倒车。
一说“管他真的假的,让人感动就行”,糊涂的读者,被骗数钱。
从写作者的写作伦理
看,散文写作者必须要让读者意识到你是在想象。
闲话:我们这个社会一直没有探寻真相的传统,传说和史实并存,野史正史并行吗,所以导致我们现在这个走上市场经济的国家,假冒伪劣产品特别多。
中间派,“七实三虚”。
可以不说真话,绝不说假话
2)真诚不虚伪
写作者在场,这一点又与新闻写作不一样,与小说戏剧诗歌也不一样,作者在幕后;
真性情流露;真诚不虚伪,医治心灵创伤,升华原始情感,齐白石创作,亲人逝去,不会长久沉浸于悲痛,艺术家善于将自己的原始情感化作艺术作品;。
作者在场不能端着家子,必须是真性情流露;作家王安忆,具体说是小说家,不写散文,但是很重视散文,通过作家的散文来理解作家的小说,真实真诚散文最核心的特点就是在这里。
胡兰成《今生今世》
一、如何理解“形散而神不散”
说法来源1961年,当代文学史上的散文年, 1961年《人民日报》专栏笔谈散文
所谓‘形散’,是指散文的运笔如风、不拘成法,尤贵清淡自然、平易近人,是指‘小题大作’、‘大题小作’、‘无题有感’的自在自由。
所谓‘神不散’,是指中心明确,紧凑集中。
”
形散神聚论的代表文本《茶花赋》《荔枝蜜》刘白羽《长江三日》
重新认识形散神聚论
●是一种散文写作方法(模式),并非散文的本质特征
●只是一种方法,不能概括全部散文的创作;一种写法发挥过了头,就变得牵强,失
去魅力;张爱玲散文
●形散神聚,形聚神散——范仲淹《岳阳楼记》形神皆散——庄子《逍遥游》形神皆聚——
郦道元《水经注·三峡》
1. 喻证法”的实质“喻证法”实质上是一种修辞,通过借用外在形式相似的喻体,直观
形象地解释说明一个抽象的观点,以使观点更易被理解。
类比法是一种逻辑上的论证,通过对比两个内在属性相似的事物,证明两者在个别属性(结论)上也相似。
引喻失义及“喻证法”使用原则“喻证法”使用原则:
修辞和逻辑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
比喻可以用来解释说明有待论证或已经被论证了的观点,但比喻不能代替论证。
时评的观点一般需要从逻辑上进行论证,论证是一项严谨而艰辛的工作,不能在逻辑思维上养成懒惰的习惯。
修辞也具有逻辑无法替代的传播效果,特别是诉诸于感性读者的时候。
(少年中国说,报章体,纵笔所至不检束、笔端常带感情,欲言国之老少,请言人之老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