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长度单位

合集下载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长度单位必背知识点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长度单位必背知识点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1.厘米cm 米m
我们已经学习了厘米和米两个常用的单位。

2.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
200厘米=2米
1米30厘米=130厘米
320厘米=3米20厘米
3.尺子是测量长度的工具。

4.量比较短的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

(橡皮的长度)
5.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操场的长度)
6.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

7.线段是直的,可以测量长度。

8.三角形由三条线段组成,长方形、正方形由四条线段组成。

9.两点之间可以画一条线段,线段有长短。

10.线段是直直的,两个端点圆圆的,画它一定用尺子,写上长度别忘记。

11.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子来量。

12.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一般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

13.测量物体时一般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

物体的一端对着3厘米,另一端对着8厘米,则物体长度为5厘米。

(大数减小数)
14.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大的两位数是99,最小的一位数是0,最小的两位数是10,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两位数和最小
的两位数的差是89,和是109。

15.1厘米,很淘气,仔细找,才见你,指甲盖1厘米,伸出手指比一比,长短和我差不多,大约就是1厘米,100个我是1米,我是米的小兄弟,物体长了别用我。

要不一定累死你。

二年级上册数学长度单位的知识点

二年级上册数学长度单位的知识点

《二年级上册数学长度单位的知识点全面解析》1. 概述在二年级的数学课上,学生将开始接触长度单位的概念。

长度单位是衡量物体长短的标准,是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的重要一步。

本文将全面解析二年级上册数学长度单位的知识点,让学生和家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内容。

2. 什么是长度单位长度单位是用来衡量物体长短的标准,例如:米、厘米、分米等。

在二年级上册数学课上,学生将学习这些基本的长度单位,并学会如何用它们来衡量物体的长度。

3. 米的概念米是衡量长度的基本单位,通常用于衡量较长的物体,比如房屋、大街等。

学生需要了解1米有多长,可以通过教室的长度或者操场的宽度来进行形象化的理解。

4. 厘米和分米的概念厘米和分米是较小的长度单位,通常用于衡量较小的物体,如书、桌子等。

学生需要学会将米换算成厘米和分米,以便在实际生活中更灵活地运用长度单位。

5. 结合实际生活在教学中,老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他们通过量尺寸、量物体的方法来学习长度单位。

可以在教室里选择一些物体,让学生用尺子测量它们的长度,并用所学的长度单位进行表示,以便加深他们的理解。

6. 总结与回顾通过本文的讲解,相信学生和家长对二年级上册数学长度单位的知识点有了更全面、深入的了解。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巩固这些知识,例如:测量物体的长度、比较不同物体之间的长度等。

只有在真正理解和应用的情况下,学生才能真正掌握这一知识。

个人观点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需要多方面的帮助和指导。

对于长度单位这一知识点,老师和家长都应该共同努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并掌握这一知识。

应该鼓励学生多动手实践,多思考,从而更好地理解并应用所学的知识。

通过本文对二年级上册数学长度单位的知识点的解析,相信学生和家长对这一知识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以便能够更好地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至此,全文结束。

(一)在学习长度单位的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和换算方法,还应该了解长度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知识点

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知识点

长度单位知识点梳理:一、厘米和米都是长度单位,一般量较短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量较长的物体用米做单位。

二、知道一厘米,一米有多长。

1、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食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2、人的双臂张开大约是1米;3、一拃大约有多长,一步大约有多长;三、要知道1米=100厘米,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计算。

四、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1、把尺子的零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2、从几刻度起量到几厘米,就用大数减小数,得几就是几厘米。

如果用数的方法,要注意数段数。

五、会认线段、会量线段的长度、会数线段的数量。

1、线段有两个端点,两个端点之间是一条直直的线。

线段的特征: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

2、直尺上5厘米到12厘米之间长()厘米。

3、会数较复杂图形的线段数(注意数的方法)。

六、会画线段。

如:1、画一条5厘米的线段。

2、画一条比8厘米短3厘米的线段。

3、画一条比3厘米长2厘米的线段。

4、画线段标出长度。

第一单元题型:一、填合适的单位:1、我的床高60(),宽120()。

2、一根黄瓜长21()。

二、换算、计算长度单位。

3米=()厘米 400厘米=()米14厘米-8厘米=()厘米40米+5米=()米1米-20厘米=()厘米三、一辆行车每分钟行100()A:厘米B:米数学练习本长约28()A:厘米B:米两位数加两位数练习题班别姓名成绩★我会说两位数加两位数笔算加法应注意:(1)两位数加两位数,个位对(),十位对(),相同数位要()。

(2)两位数加两位数,先从()位加起。

(3)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向()进1。

一、笔算下列各题。

(40分)25+38= 67+16= 9+37= 29+48=30+17= 87+6= 13+77= 5+34=二、在下面的○填上“>”、“<”或“=”。

(22分)1米+35厘米○125厘米 51+19○52 64+8○2640米○400厘米 23+69○90 37+38○48+296米—3米○200厘米 56+9○46+19 41+19○5281厘米-20厘米○70厘米 35+34○34+25三、解决问题。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知识点归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长度的基本概念:长度是指物体的长短,是物体的一个属性。

2. 长度的比较:可以通过比较物体的长短来确定它们的长度大小,如长、短、相等等。

3. 长度的度量单位:学习常用的长度单位,如米(m),厘米(cm),分米(dm),毫米(mm)等。

4. 长度的换算:学习各种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例如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等。

5. 长度的估算:通过比较和估算来确定物体的长度,如用手指的宽度、尺子的刻度等
进行估算。

6. 长度的测量工具:了解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如尺子、直尺、卷尺等,并学习如何
正确使用和读数。

7. 长度的实际应用:了解长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如测量物体的长度、比较物体的
大小、绘制长度的图形等。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孩子们可以掌握长度的基本概念、单位的换算和测量技能,培
养他们的观察力、估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知识点+练习题汇总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知识点+练习题汇总

长度单位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5、线段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写出线段的长度。

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米)30(厘米)小明身高130厘米练习本宽13(厘米)铅笔长17(厘米)黑板长2(米)图钉长1(厘米)一张床长2(米)一口井深3(米)学校进行100(米)赛跑教学楼高25(米)宝宝身高80(厘米)跳绳长2(米)一棵树高3(米)一把钥匙长5(厘米)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讲台高90(厘米)门高2(米)教室长12(米)筷子长20(厘米)一棵小树苗高1(米)班别:姓名:一、填长度单位。

1、教室的长大约是6()。

2、小明的身高是124()。

3、一张课桌的长约是1()。

4、小红从家到学校要走100()。

5、一枝自动铅笔长10()。

6、一根绳子长2()。

7、教室的门高大约是2()。

8、一棵大树高大约是10()。

9、小朋友的拇指宽约1()。

10、教室的宽大约是6()。

二、填一填。

1、1米=()厘米100厘米=()米2、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来量。

量较短的物体,用()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作单位。

3、在刻度尺上,从刻度0到刻度5是()厘米,刻度3到刻度7是()厘米。

4、一枝铅笔大约长()厘米。

5、黑板大约长()米。

6、20厘米+50厘米=()厘米17米-8米=()米60米+9米=()米15厘米-7厘米=()厘米三、在里填上“>”、“<”或“=”。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总复习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本单元主要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并能估测或实际测量生活中物体的长度。

1、认识厘米:尺子是测量长度的工具。

厘米是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

量比较短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可以用“cm”作单位。

2、量物体的长度:把尺的刻度0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如果量物体时从尺子的其他刻度开始时,就用大刻度去减小刻度,差就是物体的长度。

3、认识米: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米可以用“m”表示。

1米=100厘米。

4、认识线段:拉紧的一段线,可以看作一条线段。

线段的特征是:直的;有两个端点,可以量出长度。

学会画一条线段,画完线段后要标上线段的长度。

5、解决问题:能用熟悉的长度为标准来判断物体的长度,并会选择合适的单位。

避免产生“一张床长2厘米”的错误。

记住一些生活常识如:食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小朋友1拃的长度大约是14厘米;小学生一步长大约40厘米;手掌的宽度大约是8厘米;从地面到小朋友胸口的位置大约是1米;一张双人桌的长大约是1米;门高大约2米;跳绳大约2--3米;单人桌长60厘米,一层楼高约3米,一张床长约2米。

6、平时多与孩子讨论生活中常见物体的长度或高度,并会估测物体大概的长度或高度。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本单元主要是学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摆竖式计算)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和进位加。

重点是进位加: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用小1作标记),十位加的时候别忘加小1。

2、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和退位减。

重点是退位减: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一(用小圆点作标记),十位减的时候别忘推掉1。

3、解决问题:(1)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

注意:不能看“多”就加,看“少”就减,应先判断出哪个是大数,哪个是小数,求大数用加法,求小数用减法。

(2)连续两问。

根据数学问题选取题目中相应有用的数学信息来解决问题,弄清两个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也就是说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是否可直接用于第二个问题)。

数学二年级上册 总复习 第3课时 长度单位 角的初步认识

数学二年级上册 总复习 第3课时 长度单位 角的初步认识
①米 ②角 ③分 ④ 时 (2)教学楼大约高15( ① ) ①米 ②厘米 ③分 ④ 元
巩固中深化认识
1.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
【教0( ② ) ①米 ②分 ③元 ④

巩固中深化认识
2.先估计下面两条线段的长度,再量一量实际长多 少厘米,填在括号里。 【教材P105 练习二十五 第10题】
操作中梳理知识
2.复习角的初步认识
把说这一些说角这从些大 到角小的排名一称排。。
钝角
锐角
直角
操作中梳理知识
【教材P102 第6题】
(1)右面的图形里有几个角 ?哪几个角是直角?
4个角 2个直角 (2)在图形里加画一条线段 ,使它增加3个直角。
巩固中深化认识
1.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 )里。【教材P104 练习二十五 第9题】 (1)下面可以用来计量物体长度的单位是( ① )
1米-30厘米=(70 )厘米
3.在( )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杯子高约10(厘米 )。 (2)元元身高1(米 )20(厘米 ) 。 (3)一只蜻蜓长约7(厘米 )。 (4)一张课桌高约75(厘米 )。 4.右图中有( 6 )条线段,(4 )个锐角,(2 )个直角,(3 )个钝角。
二、1.先量出下面线段的长度,再在下面画一条 比它短2厘米的线段。
巩固中深化认识
3.以下边的点为顶点,分别画一个锐角、直角和 钝角。【教材P105 练习二十五 第11题】
锐角
直角
钝角
总结中畅谈收获
通过今天的整理和复习,你又有什么收获? 还有什么疑问?在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巩固练习
一、填一填。
1.
回形针长( 1 )厘米,铅笔比小刀长(4 )厘米。 2. 20厘米+50厘米=(70 )厘米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总复习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本单元主要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并能估测或实际测量生活中物体的长度。

1、认识厘米:尺子是测量长度的工具。

厘米是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

量比较短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可以用“cm”作单位。

2、量物体的长度:把尺的刻度0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如果量物体时从尺子的其他刻度开始时,就用大刻度去减小刻度,差就是物体的长度。

3、认识米: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米可以用“m”表示。

1米=100厘米。

4、认识线段:拉紧的一段线,可以看作一条线段。

线段的特征是:直的;有两个端点,可以量出长度。

学会画一条线段,画完线段后要标上线段的长度。

5、解决问题:能用熟悉的长度为标准来判断物体的长度,并会选择合适的单位。

避免产生“一张床长2厘米”的错误。

记住一些生活常识如:食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小朋友1拃的长度大约是14厘米;小学生一步长大约40厘米;手掌的宽度大约是8厘米;从地面到小朋友胸口的位置大约是1米;一张双人桌的长大约是1米;门高大约2米;跳绳大约2--3米;单人桌长60厘米,一层楼高约3米,一张床长约2米。

6、平时多与孩子讨论生活中常见物体的长度或高度,并会估测物体大概的长度或高度。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本单元主要是学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摆竖式计算)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和进位加。

重点是进位加: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用小1作标记),十位加的时候别忘加小1。

2、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和退位减。

重点是退位减: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一(用小圆点作标记),十位减的时候别忘推掉1。

3、解决问题:(1)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

注意:不能看“多”就加,看“少”就减,应先判断出哪个是大数,哪个是小数,求大数用加法,求小数用减法。

(2)连续两问。

根据数学问题选取题目中相应有用的数学信息来解决问题,弄清两个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也就是说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是否可直接用于第二个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章 总复习
1.长度单位
新知导入 课程讲授
知识应用 随堂练习
课程讲授
一、长度单位
要测量下面的几种物品,应该用 什么工具,什么单位?
洋娃娃
邮票
测量邮票可以用直尺,单位是厘米。
测量洋单位是米。
课程讲授
一、长度单位
根据直尺上的刻度,填一填。
01 234 56 7 89
随堂练习
2 想一想,谁说得对?
这个纸船长约5厘米。 小美说得对!
小美
随堂练习
2 想一想,谁说得对?
这个纸船长6厘米。 小刚说错了!
小刚
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我知道了……
知识应用
1 在括号里填上厘米或米。
床长1(米)90( 厘米) 字典宽15(厘米)
树高6(米)
知识应用
2 量一量, 要爬( )厘米就能回到 。
随堂练习
1 先估计下面两条线段大约有多长,再量一量实际长多少厘米,
填在括号里。 ()
()
随堂练习
2 想一想,谁说得对?
这个纸船高3厘米。 小明说得对!
小明
这个苹果宽( 5)厘米
课程讲授
二、线段
我画的不是线段,因为它不是直的!
画一画,判断自己画出的 是不是线段。
我画的是线段,因为它是直的!
我画的不是线段, 因为它是弯的!
课程讲授
二、线段
你能画出一条长3厘米的 线段吗?
左手按住尺子,右手握笔。
从直尺的0刻度开始画起, 画到刻度3的地方停止。
从刻度1画到刻度4,从刻度 2画到刻度5等等,都是3厘 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