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数字控制系统集成设计

合集下载

全数字反馈高性能直线伺服电机的机电系统设计

全数字反馈高性能直线伺服电机的机电系统设计

"#$%&’()*+,-.+,*/*012345&6&785&9+9:;/8+8<-=4)*<&>8/8+?=485&8/@’+>5&9+A *+*<859<0B 0&+,C +4’5D 3’54’5E ’<F *02.=GH 19’<+8/9:G*I >)8+&>8/J *0&,+-K L L M -K K N O #P Q L K R SL K L "M $%&’()*+,-.+,*/*012%*805D =T ’8<*345&6&785&9+9:;/8+8<8+?=4)*<&>8/@9’<D U 8<@’+>5&9+A *+I *<859<B +?*<G9V &/&5WE 9+05<8&+502.=GH 19’<I +8/9:G*>)8+&>8/J *0&,+-K L L X -K K M O M P Q R N L SR Y #"R $A 900*/&+E /*6*+5-.+,*/*012345&6&785&9+9:;/8I+8<8+?=4)*<&>8/@’+>5&9+A *+*<859<080G&+&I 6’6D J *:*>5%&+Z 8,*02G*>)8+&068+?G8>)&+*[)*9<W-K L \L -X M O M P Q X L #S#]Y "N $C 008>^^’<&*+2._9+?&::*<*+5&8V /*345&6&785&9+./,9<&5)6:9<E 9+05<8&+*?G&+&68‘%&+Z 8,*@’+>5&9+A *+*<85&9+2.=GH19’<+8/9:G*>)8+&I >8/J *0&,+-K L L #-K K R O M P Q L Y \SL \Y "Y $[&+’V ’=3-A ’458^E 2345&68/=W +5)*0&09:@’+>5&9+A *+*<859<0a &5)9’55)*U <8+>)J *:*>52.=GH 19’<+8/9:G*>)8+&0602[<8+06&00&9+0-8+?.’59685&9+&+J *0&,+-K L \M -K ]N O #P Q #M \S#R M "\$;’,)1[2=W +5)*0&09:;8<*59345&68/@9’<D U 8<@’+>5&9+A *+*<859<0a &5)345&6’6=5<’>5’<8/H <I <9<8+?345&6’6[<8+06&00&9+.+,/*02.=GH19’<+8/9:G*>)8+&060-[<8+06&00&9+0-8+?.’I 59685&9+&+J *0&,+-K L \M -K ]N O M P Q M #Y SM M #"L $=’5)*</8+?A b -c 95)U 2.+C 64<9F *?%*805D =T ’8<*0G*5)9?:9<J *0&,+&+,@’+>5&9+D A *+*<I 85&+,G*>)8+&0602.=GH 19’<+8/9:H +,&+**<&+,:9<C +?’05<W-K L Y R -L Y O K P Q #]#S#]Y "K ]$./&78?*c C -_9F <’7V *Z 9FC A -=8+?9<A _234I5&6&785&9+9:@9’<D U 8<@’+>5&9+A *+*<85&+,G*>)8+&060B 0&+,;*+8/5W @’+>5&9+a &5)C +*T ’8/I &5W8+?H T ’8/&5W>9+05<8&+502G*>)8+&068+?G8I >)&+*[)*9<W-K L Y R -K ]O X P Q #X Y S##N "K K $G&>)8/*a &>7(2A *+*5&>./,9<&5)60d J 858=5<’>I5’<*0e H F 9/’5&9+;<9,<8602=4<&+,*<D f *</8,-K L L N 2O编辑马尧发P作者简介Q 邹慧君-男-K L #M 年生g 上海交通大学O 上海市X ]]]#]P 机械工程学院教授h 博士研究生导师g 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机构学和机械动力学h 机械系统和机电一体化系统概念设计h 可控机构等g 完成科研X ]多项g 出版著作K ]部g 发表论文K X ]余篇g 周洪-男-K L N M 年生g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h 博士研究生g 李瑞琴-女-K L N M 年生g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h 博士研究生g文章编号Q K ]]M DK #X iO X ]]X P K K D]L N Y D]#全数字反馈高性能直线伺服电机的机电系统设计江思敏博士研究生江思敏王先逵钱磊摘要Q 提出一种全数字反馈的新型高性能直线伺服电机的机电系统设计方法-包括硬件及控制系统g 系统采用光栅位移测量方法和J =;高速信号处理器实现信号的采集和处理-应用了基于非线性状态观测器的控制算法-系统的机电动态特性h 控制误差和跟踪特性均得到很大的提高g关键词Q 直线伺服电机j 非线性状态观测器j J =;j 光栅中图分类号Q [;X Y #j [G #M N j [G #\文献标识码Q .中凸变椭圆活塞是典型的非圆零件-是内燃机的关键部件g 目前活塞基本能实现数控车削加工-通常可以用硬靠模和数控车削两种方法实现"K $g 一般高效率生产活塞均是采用数控车削方法-即将活塞轮廓编程-并进行数控加工的方法g 数控车削方法的关键设备是高频响的直线伺服电机-目前国内外均有使用直线电机进行活塞数控加工的数控机床生产g 本系统的上一代直线伺服收稿日期Q X ]]]kK ]k]\基金项目Q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O R L N Y R ]N N P电机的硬件使用的是\]L \单片机"X -#$-实现对直线伺服电机的控制-位移测量使用的是涡流传感器-这种硬件已基本无法实现直线伺服电机的性能进一步提高g 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新型的全数字化的直线伺服电机的机电系统设计-采用光栅技术测量电机的微位移-使用J =;实现数字信号处理g 在车削活塞零件时-切削力对于直线伺服单元来说是一种外部干扰-一般情况下-切削力可以根据切削用量计算出来g 但活塞裙部带有径向销孔-这就使得销孔周围的切削力与其它部分不一样-并且不可计算-对于直线伺服单元来说-这就l#Y l 全数字反馈高性能直线伺服电机的机电系统设计kk 江思敏王先逵钱磊万方数据是未知外界干扰!此外"直线电机中滚珠导轨的摩擦阻力#弹簧片的变形#随机干扰等都是非线性问题或不确定因素!笔者提出了采用跟踪微分器和扩张状态观测器对直线伺服电机进行控制"使直线电机的综合性能得到很大的提高!$全数字反馈系统的硬件设计直线伺服单元的全数字反馈解决了检测的高精度与大行程之间的矛盾"并且提高了采样频率和检测精度"为采用先进的控制策略提供硬件基础!由于原来使用涡流传感器实现位移检测"不容易实现系统的零位寻找"这样在实际控制时"容易发生阶跃输入过大"使系统的阶跃响应超调量过大"而难以在足够短的时间内稳定"使系统在高频时失稳!如果使用光栅传感器"则可以实现系统位移零位自动寻找"从而使系统在高频响工作环境下"能快速稳定!为了实现新的控制算法"以及满足高速加工#高频响以及大行程等目的"需要实现信号数据的高速处理"这就要求硬件信号处理器的运算速度更高"所以可以采用高速信号处理器%&’"利用%&’信号处理器"可以达到信号处理的高速化"并结合光栅传感器的优势"可以省去()%转换环节"直接对测试的位置信号进行处理!新型的直线电机伺服系统硬件结构示意图见图$!图$新型直线伺服系统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光栅位移传感器的设计目前的检测装置是电涡流传感器"它的输出是模拟量"再经过()%后进入计算机!在实际应用中发现存在如下问题,-测量稳定性较差"即刀具在平衡位置.或其它固定位置/时的抖动较大01()%转换时间限制了采样频率的进一步提高!直线伺服单元采用光栅反馈系统!光栅检测精度高"稳定性好"且直接把位移量转换成数字量"省去了()%环节!但应用光栅检测的难点是要解决频响问题!本系统选用国产光栅"并采用低线数高细分的策略"这样就既可以达到分辨率的要求"又可以提高检测速度!*+2%&’高速信号处理器的应用在本研究的实验系统中"采用34公司的35&67897:8数字信号微处理器!%&’与控制总线#’;机和控制器的接口见图7!图7%&’与控制总线#’;机和控制器的接口7基于扩张扰动观测器的控制器设计2+*直线电机的动态系统建模根据直线电机实际工作原理"直线电机的机械结构和动态系统结构简图见图6!图中"<为系统的阻尼系数0=为运动部件的质量0>$为弹性图6直线电机的机械结构和动态系统结构简图系数0?@为直线伺服电机的驱动力0A 为电机轴相对于定子的位移0?B 为外界干扰.主要是切削力干扰/!系统是一个线性弹性阻尼系统"因为外界干扰.切削力/是时变的"所以整个系统是线性时变系统=C 7A C D7E <C AC D E >$AF ?@G ?B .$/根据金属切削原理和直线电机的推力计算公式H :I"可将式.$/描述为A JFG <=A K G >$=AE >L =M E >N =O .D /.7/式中">L 为由线圈结构和磁场强度决定的常数0M 为通过线圈的输入电流0>N 为切削力的近似简化常系数0O .D /为切削负载的时变函数!用P .D /表示控制变量M .D /"用A $表示A "则状态空间方程A K$F A 7A K7FG <=A 7G >$=A $E >L =A $E >L =P .D /E >N =Q RS O .D /.6/2+2非线性伺服跟踪器的设计本系统使用跟踪微分器和扩张状态观测器H:"T I对位置和速度环节进行跟踪控制"并外界干扰实现观测"以达到对系统最优控制的目的!本系统属于单输入单输出系统"其非线性伺服跟踪U:V U 中国机械工程第$6卷第$$期7887年W 月上半月万方数据器的结构见图!"图!非线性伺服跟踪器结构图实际应用中#跟踪器的输入是以离散点的形式出现的#所以#在图!中#输入$经过了一个二阶跟踪%微分器"二阶跟踪%微分器的输出&’是对输入$的光滑逼近(!)"图!中的扩张状态观测器以控制量*+,-和量测量为.+,-输入#其状态方程为/0’1/2%3’+/’%.+,--4/051/56’%35+/’%.+,--6*+,-/056’1%356’+/’789%.+,--+!-3+&-1:;<+&#=#>-1&?=@A B C +&-?&?D >&E >’%=F?&?G >+H -式中#=I >为常数"函数:;<+&#=#>-的曲线见图H"图H 非线性函数:;<+&#=#>-的曲线图这种扩张状态观测器输出56’个状态变量J /’#K#/5#/56’#其中/’#K#/5是被控对象的状态变量(H )#而/56’是未知外扰L +,-的实时作用值"控制量*M+,-1%N O /6P "把扩张状态观测器估计出来的未知外扰/56’叠加到*M +,-上#就得到实际控制量*+,-#即*+,-1*M +,-%/56’"Q 仿真实验因为本系统主要用于生成活塞加工的中凸变椭圆#所以根据活塞截面的椭圆参数#可以获得一个近似正弦变化的截面轴向位移公式"在本系统中选择了以实际生产中的R S ’Q M 型活塞为例#验证本系统的实际效果"R S ’Q M 型活塞包括岸部和裙部#图纸以离散点的形式给出了裙部的2个椭圆截面的设计数据#每个点的间隔为’M T #这里只列出第一个截面拟合的近似解析公式.+,-1M U ’V@A C W+X X-#将实验环境设定为主轴转速’H M MY E X A C #则仿真的跟踪轨迹.+,-1M U ’V@A C’M M Z ,+X X-#相当于在主轴转速’H M MY E X A C 情况下加工活塞的半径椭圆度M [Q !X X 的工件的情况"分别在没有外界干扰和外界干扰为正弦信号等情况下来进行仿真#仿真的跟踪轨迹分别见图S 和图V #这个结果比采用\M ]\控制器前的轨迹跟踪精度提高了Q 倍"图S无外界干扰时的跟踪信号及跟踪误差曲线图V 外界干扰为正弦信号时的跟踪误差曲线参考文献J(’)钱磊[开放式全数字非圆截面车削数控系统及其在位检测的研究J (博士学位论文)[北京J清华大学#’]]][(2)刘金凌[中凸变椭圆活塞数控车削系统的研究J (博士学位论文)[北京J 清华大学#’]]![(Q )王先逵#周惠兴[复合补偿驱动直线伺服单元研究[机械工程学报#’]]\#Q !+S -J !\^H 2(!)韩京清#王伟[非线性跟踪_微分器[系统科学与数学#’]]!#’!+2-J ’V V ^’\Q(H )韩京清[一类不确定对象的扩张状态观测器[控制与决策#’]]H #’M +’-J \H ^\\+编辑马尧发-作者简介J 江思敏#男#’]V 2年生"清华大学+北京市’M M M \!-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制造工程研究所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精密加工I 数控和机电控制I 机电系统设计等方面的研究"发表论文’M 余篇"王先逵#男#’]Q 2年生"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制造工程研究所教授I 博士研究生导师"钱磊#男#’]V Q 年生"北京华为技术研究所+北京市’M M M \!-工学博士"‘H V ‘全数字反馈高性能直线伺服电机的机电系统设计__江思敏王先逵钱磊万方数据全数字反馈高性能直线伺服电机的机电系统设计作者:江思敏, 王先逵, 钱磊作者单位:江思敏,王先逵(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制造工程研究所,北京市,100084), 钱磊(北京华为技术研究所,北京市,100084)刊名:中国机械工程英文刊名:CHINA MECHANICAL ENGINEERING年,卷(期):2002,13(11)被引用次数:4次1.钱磊开放式全数字非圆截面车削数控系统及其在位检测的研究 19992.刘金凌中凸变椭圆活塞数控车削系统的研究[学位论文] 19943.王先逵;周惠兴复合补偿驱动直线伺服单元研究[期刊论文]-机械工程学报 1998(06)4.韩京清;王伟非线性跟踪-微分器 1994(02)5.韩京清一类不确定对象的扩张状态观测器[期刊论文]-控制与决策 1995(01)1.张纯明.郭庆鼎直线永磁伺服电机机电子系统解耦的速度跟踪控制[期刊论文]-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02,24(5)2.江思敏.王先逵.石忠东.吴丹.刘成颖中凸变椭圆活塞加工用高性能直线伺服系统的研究[期刊论文]-机械工程学报2001,37(9)1.吴丹.王先逵.易旺民.高杨重复控制及其在变速非圆车削中的应用[期刊论文]-中国机械工程 2004(5)2.江思敏.王先逵.吴丹.司勇凸轮数控车削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期刊论文]-机械工程学报 2003(12)3.陈幼平.张代林.艾武.周祖德基于DSP的直线电机位置伺服控制策略研究[期刊论文]-电机与控制学报2006(1)4.赵射带指针指示的数字式显示记录仪[学位论文]硕士 2004本文链接:/Periodical_zgjxgc200211023.aspx。

机电系统集成技术

机电系统集成技术

变频调速能够应用在大部分的电机拖动场合,由于 它能提供精确的速度控制,因此可以方便地控制机 械传动的上升、下降和变速运行。变频应用可以大 大地提高工艺的高效性(变速不依赖于机械部分), 同时可以比原来的定速运行电机更加节能。下面例 举使用变频调速的10个理由,来说明变频器应用日 趋普及的基本认识:
调压调速
转子串电阻调速
变频调速
交流异步电动机 交流同步电动机

变频调速原理:n=60 f(1-s)/p 调压调速:通过异步电动机的三相交流电压大小来调节转子转速的方法。
2 变频器的作用和功能
变频器集成了高压大功率晶体管技术和电子控制技术,得到 广泛应用。变频器的作用是改变交流电机供电的频率和幅值, 因而改变其运动磁场的周期,达到平滑控制电动机转速的目 的。变频器的出现,使得复杂的调速控制简单化,用变频器+ 交流鼠笼式感应电动机组合替代了大部分原先只能用直流电 机完成的工作,缩小了体积,降低了维修率,使传动技术发 展到新阶段。 变频器可以优化电机运行,所以也能够起 到增效节能的作用。根据全球著名变频器生产企业ABB的测 算,单单该集团全球范围内已经生产并且安装的变频器每年 就能够节省1150亿千瓦时电力,相应减少9,700万吨二氧化碳 排放,这已经超过芬兰一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嵌入式计算机系统发展的核心是单芯片化的发展。
专用性
嵌入式系统
三个基本 要素
嵌入性 计算机系统
嵌入式系统按形态可分为设备级(工控机)、板级(单板、 模块)和芯片级(MCU、SoC)。
微型计算机的体积、价位、可靠性无法满足嵌入式应用要求,
嵌入式系统将计算机做在一个芯片上,走上芯片化道路,开创了 嵌入式系统的单片机时代。
(4) 可控的加速功能。 变频调速能在零速启动并按照用户的需 要进行均匀地加速,而且其加速曲线也可以选择(直线加速、S 形加速或者自动加速)。而通过工频启动时对电机或相连的机 械部分轴或齿轮都会产生剧烈的振动。这种振动将进一步加 剧机械磨损和损耗,降低机械部件和电机的寿命。另外,变 频启动还能应用在类似灌装线上,以防止瓶子倒翻或损坏。 (5) 可调的运行速度。 运用变频调速能优化工艺过程,并能根 据工艺过程迅速改变,还能通过远控PLC或其他控制器来实现 速度变化。

电机数字控制系统集成设计-课程报告..

电机数字控制系统集成设计-课程报告..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无刷直流电机数字控制系统集成设计的分析课程名称:电机数字控制系统的集成设计院系:电气工程系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杨贵杰2015年5月11日无刷直流电机数字控制系统集成设计的分析摘要:以方波驱动无刷直流电动机系统为例,分析了无刷直流电的研究概况,工作原理和数字控制系统的集成设计思想、原理、结构特点和驱动控制方法。

其中,驱动控制方法主要以目前比较热的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技术为例进行分析。

无位置传感技术主要介绍反电动势检测法,并结合实验室研究内容进行了仿真分析。

关键词:无刷直流电机,研究概况,工作原理,数字控制系统,无位置传感器技术1.无刷直流电机研究概况无刷直流电动机(Brushless DC Motor)是在有刷直流电动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有刷直流电动机从19世纪40年代出现以来,以其优良的转矩控制特性,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一直在运动控制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但其有机械接触的电刷换向器结构一直是直流电动机的一个致命弱点,这降低了系统的可靠性,限制了其在很多场合中的应用。

例如在航空上,电刷磨损和换向火花是非常严重的问题,直接影响到维护性和可靠性。

为了取代有刷直流电动机的机械换向装置,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

早在1917 年,Bolgior 就提出了用整流管代替有刷直流电机的机械电刷,从而诞生了无刷直流电动机的基本思想。

1955 年,美国的D.Harrison 等人首次申请了用晶体管换向线路代替有刷直流电动机机械电刷的专利,标志着现代无刷直流电动机的诞生。

无刷直流电动机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力电子技术的进步。

在无刷直流电动机发展的早期,由于当时大功率开关器件仅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可靠性差,价格昂贵,加上永磁材料和驱动控制技术水平的制约,使得无刷直流电动机自发明以后的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性能都不理想,只能停留在实验室阶段,无法推广使用。

1970 年以来,随着电力半导体工业的飞速发展,许多新型的全控型半导体功率器件:如(GTR、MOSFET、IGBT 等)相继问世,加之高磁能永磁材料的陆续出现,均为无刷直流电动机广泛应用奠定了坚定的基础,无刷直流电动机系统因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电机数字控制系统集成设计》系列讲座(十一) 第6章 基于MCU架构交流电机数字控制系统集成设计

《电机数字控制系统集成设计》系列讲座(十一) 第6章 基于MCU架构交流电机数字控制系统集成设计

标 转 速 门
图 6 - 8 洗衣 机 洗 涤运 动状 态 WWW. CA1 68 COM 7 9
率 。 因此 低 成本 直驱 式 永磁 同 步 电机 系统 必定 成 为滚 筒 洗衣 机 的趋 势 ,有 着广 阔的 应用 前景 。
本节 针对 洗 衣机 在 洗涤和 脱 水状 态 下的 不 同工作 特性 , 基于 I n i f n e o n 8 位 X C 8 7 8单 片机 设计 了一种 低 成本 的 直驱 式 滚筒 洗衣 机 用永 磁 同步 电动 机 ( P MS M) 矢 量控 制 系统 。在 洗 涤 状态 时采 用 i = 0的转子 磁场 定 向控 制方 式 ,在 脱水 状态 时



量 ,除 了有 交轴 定子 电流 分量 外 i , 还 有

个负 向的直 轴分 量 i 弱磁 控 制向量 图 ,
( a )
( b )
图 6 — 1 2 磁 场 定 向控 制 时 电流 向 量 图
如图 6 . 1 3所 示 。

Rj
E j ∞ , c l
——————]
《 伺 服 控 制 》 2 0 1 3 年 3 期_
矩 调速 区 ( 电机 运 行 在 基速 以下 ) ,在 转 子参 考坐 标 系下定 子 电流 空 间矢量 表示 为 i i 图 6 - 1 2 0) ,在 电机 制 动状 态下 ,i 一
j i 。图 6 - 1 2 ( b ) 所示 。
MC U 的结 构 、特 点及 开 发应 用工 具及 编 程环 境 。本 节介 绍基 于 I n f i n e o n 8为嵌 入 式微 处理 器 X C8 7 8在 滚 筒洗 衣机 驱动 控 制系 统 中的应 用 ,重 点分 析滚 筒 洗衣 机工 况 、技 术要 求及 相 应 的控 制策 略 ,完成 基 于 X C 8 7 8的低成 本 、高 性能 滚 筒洗 衣机 用永 磁 同步 电动 机驱动 控 制 系统 集 成设 计。

基于DSP的无刷直流电动机全数字控制系统

基于DSP的无刷直流电动机全数字控制系统

无刷直流电动机是利用电子换相技术代替电刷机械换相的新型机电一体化电动机,它既具有交流电动机结构简单,运行可靠,维护方便等优点,又具有直流电动机运行效率高,调速性能好而无机械换相等优势。

现已广泛应用于伺服控制、医疗机械、仪器仪表、机器人及家用电器等领域。

随着无刷直流电动机的推广,迫切需要大量高性能的无刷直流电动机控制器。

传统的模拟控制很难满足要求,单片机控制运算速度慢,难以实现实时控制及复杂的控制算法。

为实现高性能的无刷直流电动机控制系统,本文选用TI公司的TMS320LF2407 DSP作为本系统的控制芯片。

该芯片是TI公司推出的一种面向数字电动机控制、嵌入式控制系统和数字控制系统开发的新型可编程DSP芯片,具有高速的信号处理能力,较强的计算能力,其内部还集成了大量用于电动机控制的外围电路,而且保持了传统微处理器可编程,集成度高,灵活性/适应性好,升级方便等优点,使其成为电动机控制器首选芯片之一。

无刷直流电动机全数字控制系统概述本系统以DSP为控制核心,建立了无刷直流电动机双闭环控制系统,如图1所示。

外环为速度环,速度环使转速跟随给定值变化,实现转速稳态无静差,对负载变化起抗扰作用,并能获得较高的调速精度,采用积分分离的PI调节。

输出限幅决定于电动机允许的最大电流。

内环为电流环,电流环使电流跟随电流给定的变化,保证起动时电动机能获得允许的最大电流,能提高系统的动态性能,采用PI调节。

速度调节器及电流调节器的功能都由DSP采用数字调节器进行控制,这样既省去了大部分模拟器件,又提高了系统可靠性。

系统硬件设计TMS320LF2407内部集成了大量用于电动机控制的外围电路,能够使系统外围电路结构相对简单,控制系统硬件结构如图2所示。

本系统由BLDCM、主电路、转子位置检测电路、电流采样、过流检测、电压采样、隔离电路、IPM故障检测及DSP构成的控制系统组成。

主电路由整流、滤波、逆变三部分组成。

主电路向无刷直流电动机供电,调节逆变器的输出电压就可调节无基于DSP的无刷直流电动机全数字控制系统「电动机」文/武汉工程大学电气信息学院 曾 丽文/贵州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吴浩烈介绍了以TMS320LF2407为核心的无刷直流电动机全数字控制系统,并设计了简单的算法用软件计算电动机的速度,简化了系统硬件结构,试验结果验证了该控制方案的可行性。

电机与电气传动数字控制系统集成应用技术调研报告

电机与电气传动数字控制系统集成应用技术调研报告

电机与电气传动数字控制系统集成应用技术调研报告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xxxxx班姓名:xxx 学号:xxxxxxx一电机基础(1)电机种类①直流电机图表 1 直流电机直流电机(direct current machine)是指能将直流电能转换成机械能(直流电动机)或将机械能转换成直流电能(直流发电机)的旋转电机。

主要分类:直流发电机直流发电机是把机械能转化为直流电能的机器。

它主要作为直流电动机、电解、图表 2 直流电机电镀、电冶炼、充电及交流发电机的励磁电源等所需的直流电机。

虽然在需要直流电的地方,也用电力整流元件,把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但从某些工作性能方面来看,交流整流电源还不能完全取代直流发电机。

直流电动机将直流电能转换为机械能的转动装置。

电动机定子提供磁场,直流电源向转子的绕组提供电流,换向器使转子电流与磁场产生的转矩保持方向不变。

无刷直流电机无刷直流电机是近年来随着微处理器技术的发展和高开关频率、图表 3 直流电机无刷直流电机既保持了传统直流电机良好的调速性能又具有无滑动接触和换向火花、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及噪声低等优点,因而在航空航天、数控机床、机器人、电动汽车、计算机外围设备和家用电器等方面都获得了广泛应用。

按照供电方式的不同,无刷直流电机又可以分为两类:方波无刷直流电动机和正弦波无刷直流电动机。

基本结构直流电机的结构应由定子和转子两大部分组成。

直流电机运行时静止不动的部分称为定子,定子的主要作用是产生磁场,由机座、主磁极、换向极、端盖、轴承和电刷装置等组成。

运行时转动的部分称为转子,其主要作用是产生电磁转矩和感应电动势,是直流电机进行能量转换的枢纽,所以通常又称为电枢,由转轴、电枢铁心、电枢绕组、换向器和风扇等组成。

定子1、主磁极主磁极的作用是产生气隙磁场。

主磁极由主磁极铁心和励磁绕组两部分组成。

铁心一般用0.5mm~1.5mm厚的硅钢板冲片叠压铆紧而成,分为极身和极靴两部分,上面套励磁绕组的部分称为极身,下面扩宽的部分称为极靴,极靴宽于极身,既可以调整气隙中磁场的分布,又便于固定励磁绕组。

基于DSP全数字电动机驱动控制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基于DSP全数字电动机驱动控制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基于DSP全数字电动机驱动控制系统硬件电路设计摘要:DSP高性能数字芯片的迅速发展,使得电机驱动控制系统的全数字化实现成为可能。

这不仅大大降低了系统的硬件成本,而且软件的可移植性增强,提高了产品的通用性。

本文设计了以DSP芯片TMS320LF 240A为核心器件的永磁电机全数字化驱动控制系统的硬件电路。

主要针对DSP最小系统和片外RAM 扩展及其外围控制电路部分电路进行设计,分析了各部分电路的工作原理,绘制了电路连接图。

关键词:DSP;数字化;硬件电路Summary: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high performance digital DSP chip, the motor drive control system of full digital implementation is possible. This not only greatly reduce the hardware cost of the system, and software portability, improved the versatility of the product. In this paper, the design with TMS320LF 240 a DSP chip as the core device of the permanent magnet motor fully digital drive control system hardware circuit. And off chip DSP minimum system RAM extension and peripheral control circuit part of the circuit design, working principle of each part of the circuit is analyzed, drawing the circuit connection diagram.Key Words:DSP; Digital; Hardware circuit1 永磁同步电动机驱动控制系统整体结构本文选用TI公司生产的32位DSP芯片TMS320LF2407A为核心控制器件,构成系统的硬件控制电路。

纯电动汽车控制系统集成开发设计

纯电动汽车控制系统集成开发设计

4.7.1 DV测试 4.7.2 PV测试
4.8.1实车测试目的 4.8.2实车测试内容
4.9.1标定工具链 4.9.2桌面标定 4.9.3转鼓车辆试验 4.9.4车辆道路标定
4.10.1 VCU未来发展的方向 4.10.2更加安全可靠 4.10.3融合新的功能
1
5.1电驱动系 统概述
2
5.2功率电子 驱动原理
5.5.1电机热管理 5.5.2 MCU热管理及IGBT热可靠性设计
5.6.1故障风险后果分析 5.6.2故障应对策略设计 5.6.3故障定义、功能安全设计
5.7.1台架测试工具 5.7.2测试项 5.7.3实车测试
6.2电池管理系统
6.1电池系统
6.3电池系统测试
6.1.1电池系统简述 6.1.2电池技术介绍 6.1.3电池未来发展方向
4 7.4空调及冷
却装置自动控 制开发
5
7.5空调装置 通风系统设计
7.6空调及冷却 系统试验
7.7整车试验、 标定
7.1.1电动汽车冷却系统工作原理 7.1.2电动汽车空调系统工作原理 7.1.3电动汽车空调的发展趋势
7.2.1制冷系统理论循环及热力计算 7.2.2空调系统热负荷理论计算 7.2.3空调系统关键零部件选型计算 7.2.4仿真分析
精彩摘录
这是《纯电动汽车控制系统集成开发设计》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谢谢观看
3 2.3基于功能
安全的产品开 发4Biblioteka 2.4整车功能 全链条开发
5
2.5整车总线 及诊断开发
2.7整车功能测试
2.6整车总线及诊 断测试
2.8整车电磁兼容
2.1.1概念定义 2.1.2电子电气架构开发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刷直流电机数字控制系统集成设计的分析摘要:本文以“正弦波原理”无刷直流电动机系统为例,分析电机数字控制系统的集成设计思想、原理、结构特点和驱动控制方法。

其中,驱动控制方法主要分传统的位置传感器和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技术。

传统方法主要是采用基于TI公司的TMS320F2812 DSP控制系统,包括了硬件电路和软件电路的设计。

无位置传感技术这里主要介绍反电动势检测法,并且用基于数字信号控制器DSPIC30F6010的实例进行了分析总结。

1无刷直流电机的背景无刷直流电动机(Brushless DC Motor,以下简称BLDC)是指采用电子换相取代有刷直流电机的机械换相的电动机。

图1-1所示为一种无刷直流电机的横切面图,如图所示,它去掉了有刷直流电机的机械电刷,采用取而代之的霍尔传感器检测转子位置进行换相。

无刷直流电机是近年来随着微处理器技术、新型电力电子器件、新型控制理论的发展,以及低成本、高磁能积的永磁材料的出现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直流电动机。

无刷直流电机是集交流电机和直流电机优点于一体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它既具有交流电机结构简单、运行可靠、维护方便等一系列优点,又具备直流电机运行效率高、调速性能好的特点,同时无励磁损耗。

定子绕组霍尔传感器传感器磁体转子磁体转轴图1-1 一种无刷直流电机的横切面图无刷直流电动机凭借其高可靠性、高效率、调速方便、寿命长等特点在国际上己得到较为充分的发展,在一些较为发达的国家里,无刷直流电动机将在未来几年内成为主导电动机,并逐步取代其他类型的电动机。

现在许多高档精密型产品都用无刷直流电机,日本的不少公司已将无刷直流电机应用到数码照相机、微型收录机、摄影机、打印机、存储驱动器、手机以及汽车空调、洗衣机、吸尘器、电动车、心脏泵等领域[1-2]。

BLDC驱动控制方式分为有位置传感器式和无位置传感器式两种。

有位置传感器控制方式转速检测精度高,更容易检测出转子初始位置,转矩脉动较小,容易实现一些比较复杂的控制技术;无位置传感器省去了位置检测装置,降低成本,缩小驱动器的体积,容易实现与驱动器与电机的一体化。

随着检测技术和控制技术的发展,无位置传感器控制也能实现较高精度的转速控制,较优的启动性能和转矩脉动抑制。

2无刷直流电机数字控制系统发展现状无刷直流电动机的控制有别于有刷直流电动机或交流感应电机,它需要一些位置传感信息来选择正确的换流顺序。

传统的无刷直流电动机通过位置传感器信息来选择正确的换流顺序。

但是位置传感器的存在,增加了无刷直流电动机的重量和结构尺寸,不利于电机小型化;同时,传感器的安装精度和灵敏度直接影响电机的运行性能。

另一方面,由于传输线太多,容易引入干扰信号;由于是硬件采集信号,更降低了系统的可靠性。

针对位置传感器所带来的种种不利影响,为适应无刷直流电动机的进一步发展,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技术应运而生。

近年来,无刷直流电动机的无位置传感器控制一直是国内外较为热门的研究课题。

无位置传感器无刷直流电机的控制是指不依赖位置传感器,通过另外的方式得到转子的位置信号、确定逆变器功率管的切换,进而对定子绕组进行换相,保持定子电流和反电势在相位上的严格同步的一种控制方式。

在无位置传感器的控制方式中,研究的核心问题主要是如何通过软件和硬件的方法,构建转子状态量的检测电路。

由于可以直接测量到的一般只有相电压和相电流两个量,因此,国内外目前所提出的控制方法绝大部分是基于以上两个观测量的。

有多种算法可以实现无位置传感器控制。

反电势法和状态观测器法都能比较方便、直观的得到转速信号和位置信息,这两种方法也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控制方法。

尤其是反电势过零点检测法,其原理简单,易于实现,在无位置传感器直流无刷电机控制系统中得到了普遍的应用。

此外,国内外还提出了许多新的方法与技术,如涡流法,电流法以及矢量法等控制方法。

但这些方法实现起来难度较大,应用条件比较苛刻,只适用于特定的应用场合,因此应用不是很广泛。

智能控制包括矢量控制、模糊算法、人工神经元网络和专家系统等,是目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

由于智能控制无需对象的精确数学模型并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因而许多学者将智能控制方法引入了电机控制系统的研究。

其中,经典PID 控制与模糊算法结合所组成的Fuzzy-PID控制、人工神经元网络和模糊控制相结合的复合控制以及人工神经元网络与数字滤波相结合的自适应控制等控制方法代表着当前智能控制的研究方向。

无刷直流电动机控制器的使用经历了分立元件的模拟电路,专用集成电路和以微型计算机为核心的数模混合控制与全数字化控制几个阶段。

DSP器件的出现,使得电机控制系统的处理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DSP具有强大的运算能力,和普通的MCU相比,运算及处理能力增强了10~50倍,因此在其控制策略中可以使用先进的实时算法,如Kalman滤波、自适应控制、模糊控制和神经元控制等,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系统的控制精度和实时性。

近年来,国外一些大公司纷纷推出比MCU性能更加优越的DSP(数字信号处理器),如ADI公司的ADMC3xx 系列,TI公司的C2000系列及Motorola公司的DSP56F8xx系列。

它们都是将DSP内核配以电机控制所需的外围功能电路集成在单一芯片内,使设计的硬件成本大大降低且体积缩小。

从而使DSP器件及技术更容易使用,价格也能为广大用户接受。

目前,采用DSP实现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成为电机控制研究的热点,低成本DSP无位置传感器无刷电动机,成为无刷直流电动机的发展方向。

集成控制芯片由于它的经济性也是广泛应用的方向。

3无刷直流电机的原理和结构特点3.1 无刷直流电机的运行原理一般的直流电动机由于电刷的换向,使得定子磁场在电机运行过程中始终保持与电枢磁场垂直从而产生最大转矩,使电机运转。

无刷直流电动机的运行原理和有刷直流电动机基本相同,即在一个具有恒定磁通密度分布的磁极下,保证电枢绕组中通入的电流总量恒定,以产生恒定的转矩,且转矩只与电枢电流的大小有关。

无刷电机的运行还需依靠转子位置传感器检测出转子的位置信号,通过换相驱动电路驱动与电枢绕组连接的各功率开关管的导通与关断,从而控制定子绕组的通电,在定子上产生旋转磁场,拖动转子旋转。

随着转子的转动,位置传感器不断地送出信号,以改变电枢的通电状态使得在同一磁极下的导体中的电流方向不变,因此,就可产生恒定的转矩使无刷直流电动机运转起来。

图3-1所示为无刷直流电动机的基本组成框图。

由电动机本体、位置检测电路、控制电路、功率驱动电路和电子换相电路(逆变器)五部分组成。

图3-1 无刷直流电机基本组成原理三相绕组无刷直流电机的绕组连接方式有三相星形连接和三相三角形连接,大部分场合采用三相全控电路方式。

三相全控方式又分为两两导通和三三导通两种方式,其中两两导通方式是指每一瞬间有两个功率管导通,每隔1/6周期(60°电角度)换相一次,每次换相一个功率管,每一功率管导通120°电角度;三三导通方式是指每一瞬间均有三个功率管导通,每隔60°电角度换相一次,每个功率管通电180°电角度。

下面以两两导通方式为例,分析无刷直流电机的运行原理。

对于三相六状态120°导通方式,各功率管的导通顺序是T1T6、T3T6、T3T2、T5T2、T5T4、TIT4、…。

当转子位于如图3-2(a)所示位置时,导通功率管TIT6,电流经Tl管,从A相流入,再从C相流出,经T6回到电源,此时在电机定子绕组中产生如图3-2(b)所示的电枢磁场,该磁场和转子磁场相互作用,使转子顺时针旋转,直至转子转至如图3-2(c)所示位置关断功率管T1,开通功率管T3,电流经B相流入,C相流出,再经T6回到电源,产生如图3-2(d)所示合成磁场,使电机继续顺时针旋转,这样在TIT6、T3T6、T3T2、T5T2、T5T4、T1T4、…的循环轮流导通下,转子不断连续的顺时针旋转。

改变各功率管的导通顺序,就可以改变电机的旋转方向。

a)b)c) d) 图3-2 无刷直流电机定转子旋转磁势图3.2 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的结构特点永磁无刷直流电机实质上可以看作是一台用电子换向器取代机械换向的有刷直流电机。

有刷直流电机电枢绕组的导通逻辑是通过机械换向器与电刷的相互配合,使转子电枢线圈在不同磁极下的作用力保持一致,使得电机稳定运行。

在结构上,与有刷直流电动机不同,无刷直流电动机的定子绕组作为电枢,励磁绕组由永磁材料所取代。

要使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的转子所受的电磁力保持一致,就必须根据每个时刻转子磁极位置来确定电枢绕组的导通逻辑,所不同的是,此时电枢绕组是安装在定子上,其本身不能旋转,要通过电子换向装置变换其导电顺序及分配导通规律。

直流无刷电动机一般由控制器、转子位置检测器和电动机本体三部分组成(如图3-3所示),控制器一般由控制部分和驱动部分组成,而对转子位置的检测一般用位置传感器来完成。

工作时,控制器根据位置传感器测得的电机转子位置有序的触发驱动电路中的各个功率管,进行有序换流,以驱动直流电动机,实现机电能量的转换。

图3-3 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系统框图如图3-4所示,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的控制系统由主回路,永磁无刷直流电机本体,转子的位置传感器,三相逆变电路,驱动电路,和计算机控制系统组成,其中计算机控制系统包括典型的转速、电流双闭环、PWM生成器等。

图3-4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的拓扑结构4 无刷直流电机的控制方法由以上的简单分析看来,无刷直流电机根据它的运行原理和结构特点,可以有很多的控制方法。

而区分各种控制系统方法的关键主要是位置信号检测技术。

无刷直流电机转子位置信号的检测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传感器检测位置信号;另一种则是无位置传感器检测位置信号。

4.1有位置传感器检测的控制方法如图4-1所示的就是,用霍尔位置传感器检测无刷直流电机位置信号的一个典型的控制系统框图。

永磁无刷电机控制系统的硬件主要由控制和功率驱动两大部分组成。

控制部分主要包括控制核心、外设接口电路、电流电压采样电路等。

功率驱动部分包括辅助电源、集成功率模块(Integrate Power Module, IPM)、功率保护电路等。

48V 图4-1 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硬件框图上图的控制系统是采用TI 公司的TMS320F2812 DSP 作为数字控制系统,作为数字处理能力十分强大的这款芯片完全可以满足无刷直流电机的控制精度和要求。

传统的控制方法就是利用DSP 来进行的,已经有很多的论文运用了这一技术。

再通过具体的参数要求进行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就完成了控制系统的设计。

硬件设计主要包括:电源模块、串行通信模块、采样电路设计、功率器件及其驱动电路、辅助电源、系统保护电路等;控制系统要正常工作,仅有硬件部分是不够的,还需要软件部分配合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控制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