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人著作读后感

读《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有感1928年10月5日,毛泽东发表了这篇著名的文章《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这是毛泽东为中共湘赣边界第二次代表大会写的决议的一部分。放在当今的中国读来,仍然回味无穷,意义深远。这篇文章,是革命的利器,是星星之火,照亮红色政权的旗帜。

当时的中国,大革命刚结束,整个中国都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下,由于国民党对共产党的迫害,共产党发起反抗(南昌起义),以失败告终。在八七会议中,毛泽东指出枪杆子里出政权,于是决定武装部队。随后发生了秋收起义,攻打湖南,又以失败告终。于是退到江西井冈山,但这与中央意愿相违,组织认为他割据一方并让他拼死在湖南与国民党搏斗,于是面对中央的质疑写了这篇《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存在》及后来应该在井冈山怎么打的文章。

了解这个大背景之后,深深被毛泽东的魄力和担当所折服,革命的一次次失败导致很多共产党对红色政权失去了信心。红色政权的旗帜何以屹立不倒?单薄的武装力量又是如何能够打退国民党兵力雄厚的数次围剿?在实力悬殊的情况下,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感到沮丧,逆境中的毛泽东在痛苦思索中发现,一些同志的悲观情绪,就是因为没有找出这种红色政权之所以发生和存在的正确解释的缘故。这篇文章,恰似久旱甘霖,指明了在反动统治薄弱的农村积聚力量,实行工农武装割据,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取得全国政权的道路。

这篇文章言简意赅却又思想深邃,文章分为六个标题,第一部分

是国内政治形势的分析,分析了当时国内的政治背景。第二、三部分是核心,总结了中国红色政权发生的原因,存在的条件,及发展中的几度成败,英明和谬误,再谈到了湘赣边界的割据局面及其在湘鄂赣三省的地位,并简述了八月南昌起义失败的原因。第四、五、六部分是对湘赣边界红色政权今后工作任务的部署,指出了亟待解决的经济问题和军事根据地的巩固问题。

毛泽东对国内局势看的通透,在对红色政权会长期存在的分析上,简明且逻辑性强,令人信服。对红色政权发展中的几度成败的总结实事求是,一针见血,褒贬分明。对于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是十分重要的。它是形成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前提和基础,又是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篇军事理论著作成为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最令我叹服的地方是,无论遭遇什么样的挫折,毛泽东从未对红色政权失去信心,似乎注定要为中国的未来谋求一条正确的道路。从毛泽东的诗句中看出,大多豪迈洒脱,毛泽东的同行标签是“欲与天公试比高”,似乎天生就要成就一番旷世伟业。正如这篇文章,通篇都透露着理论自信和道路自信,随遭遇挫折不断,但只要走“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就一定能走出困境夺取全国政权,这是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的一个标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里程碑。

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有感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是邓小平同志在1978年12月13日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同时,这次报告也被收录到《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之中。

毫无疑问,这篇文章将会同历史上任何一篇宏篇巨著一样,载入史册,在时间无涯的高墙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邓小平的这个讲话是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它实际上是一个整体的思想,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做到实事求是,必然与时俱进。

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由毛泽东同志确立的,它曾经指引着党领导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然而后来这条路线一度被偏离,结果导致党的事业遭了严重的损失。

所以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时,这一思想不仅被重新确立,而且得到了新的丰富和发展,它冲破了“两个凡是”的禁锢,成为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宣言书。

学习和掌握这篇讲话的精神,对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拓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意义十分重大。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仅仅是一个政治问题,这一思想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也是紧密相关的。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在于

其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独特的精神。大学是培养我们人生观世界观的地方,我们要时时刻刻铭记这些最基本的精神。可是光记住它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的运用它,这样才能够达到理解和掌握,进而深刻的领会。

文章内容主要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解放思想是当前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处理遗留问题为的是向前看、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但是,解放思想不是放任思想,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解放思想决不能够偏离四项基本原则的轨道,不能损害安定团结。

邓小平的这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在任何时代都有其重要意义。今天,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接近实现中国梦,中国比任何时候都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心,这一切都得益于思想的解放。解放思想是永不过时的话题,想要发展就不能守旧,要与时俱进才能不断跟上世界潮流。国家要想在全球化的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思想开放有活力的人才。而实事求是,正是我们学习和工作的根本,我们只有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才能科学的对待客观事物。邓小平同志曾经形象地比喻过“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这句著名的猫论其实就是强调实事求是的重要性。邓小平的这一思想强调从实际出发,强调思想与实际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任何人都要面对现实,乌托邦的理想在现实中

行不通。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作为新时代的我们,肩负着民族的希望,国家的重托,我们将逐渐登上社会的舞台,理应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在正确的道路上为祖国的辉煌而奉献自己的青春。

读《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有感

2005年6月21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光明日报发表文章《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首次提出并阐释了“红船精神”,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的源头精神。

正如习总书记所说:“红船,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成为中国革命源头的象征。红船,一直接受着人们特别是共产党人的瞻仰。”一个大党诞生于一条小船,这是令人难以置信的,但是中国共产党相信,他们相信信仰的力量,相信自己能给中国带来翻天覆地的新面貌。从此,中国共产党引领革命的航船,劈波斩浪,开天辟地,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烟雨楼台革命萌生,此间曾著星星火;风云世界逢春蛰起,到处皆闻殷殷雷。”南湖红船点燃的星星之火,形成了中国革命的燎原之势,使四海翻腾,五岳震荡。

而今天,中国共产党人继续以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推动中国这艘巨轮劈波向前。2017年10月31日,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前往上海和浙江嘉兴,瞻仰中共一大会址和嘉兴红船,回顾建党历史,重温入

党誓词,宣示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的坚定政治信念。可见,习总书记和中国共产党真真切切地将红船作为中国革命之源。

“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党史之源,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之源,它不仅记载了党的光辉历史,还蕴含着早期共产党人所表现出来的坚定理想、英雄顽强、不屈不挠、无私奉献等精神,是我们共产党人薪火相传的精神源泉。翻阅《红船精神》,通过一群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为建设新中国而做出的一系列历史事件,那些艰难但辉煌的历史画面连绵不断地浮现于眼前,让我为之震撼。“红船精神”内涵丰富、思想深邃,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和党的先进性之源,是指引我们不断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我们共产党人薪火相传的精神源泉、红色基因。习总书记高度概括“红船精神”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这一概括精炼总结了中国共产党自上世纪20年代诞生、发展、壮大至今的动力之源、胜利之本、政德之基,是我们的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强大精神支撑。

从某种意义上,红船亦象征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或许有朋友会说,中国已屹立在世界舞台的中心,我们也接近实现中国梦,那么红船精神还有那么重大的意义吗。在我看来,红船象征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有多么艰难,我们党在长期艰苦卓绝的奋斗中,历经曲折而不畏艰险,屡受考验而不变初衷,由小到大,由弱变

强,靠的还是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我们这一代人坐享其成,殊不知历史的重担已经悄悄地落在我们的肩上。

在红船上完成缔造使命的中国共产党,在“红船精神”指引下,沿着红船航向,走向了井冈山、延安、西柏坡等,并先后形成了“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这也非常具体地说明了“红船精神”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这些革命精神之间存在的渊源关系,其中“红船精神”是这些革命精神之源,其它革命精神都可以在“红船精神”里找到源头;其它革命精神既与“红船精神”一脉相承,又是随着中国革命不断发展,是“红船精神”的继承与发展。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接过时代的风帆,继续引领中国这艘巨轮,劈波斩浪,行驶在时代潮流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