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鳔
鱼鳔食用功效简介

鱼鳔食用功效简介[俗名]鱼胶、鱼肚、白鳔。
[性味]性平,味甘。
[功效]补肾益精,滋养筋脉。
[宜食]适宜肾虚之人滑精遗精、带下者食用;适宜产后血晕者食用;适宜食道癌,胃痛者食用;适宜脑震荡后遗症者食用;适宜肾亏腰膝酸痛者食用;适宜痔疮之人食用。
[本草新编]:鱼鳔补精益血。
《本草求原》:养筋脉,定手战,固精。
《随息居饮食谱》:石首鱼,其鳔甚薄,不为珍品;鲍鱼,其鳔较石首鱼者大且厚,煨烂食之,补气填精,止遗带,大益虚损;蝗鱼,其螺鼍良,固精、止带。
[忌食]鱼鳔味厚滋腻,胃呆痰多,舌苔厚腻者忌食;感冒未患者忌食。
[随息居饮食谱]:鲍鱼鳔,外感未清,痰饮内盛者勿食,以其腻滞也。
[按语]鱼鳔为黄鱼或鳇鱼等鱼的鱼鳔,取得鱼鳔后,剖开,除去血管及黏膜,洗净,压扁,晒干,或洗净鲜用。
溶化后,冷凝成的冻胶,称为鳔胶。
《本草纲目》中说:鳔,即诸鱼之白脬,其中空如泡,故曰鳔。
可治为胶,亦名旋胶。
《本草新编》中还说:鱼鳔胶稠,入肾补精,恐性腻滞,加入人参,以气行于其中,则精更益生,而无胶结之弊也。
在日常生活中,常有人在吃鱼前先把看似废物的鱼鳔扔掉,这很可惜。
其实,鱼鳔并非废物。
它蛋白质含量高达84.2%,脂肪仅O.2%,还含钙、磷、铁,素有“海洋人参”之称,既是一种理想的滋补作用较大的高蛋白、低脂肪食品,又是一种具有重要医疗作用的良药。
鱼鳔可与燕窝、鱼翅齐名,列为八珍之一。
鱼鳔素有海洋人参之称。
在我国食用鱼鳔有悠久的历史,到唐代鱼鳔成为贡品。
俗称鱼泡,其主要成分高级胶原蛋白,并富含中碘酸、不饱和脂肪酸、黏多糖并含有多种维生素及钙、锌、铁、硒等多种微量元素。
《本草新编》载:鱼鳔有补精益血之功。
鱼鳔功效:民间有“冬至食鱼鳔”的说法,通常把鱼鳔与桂圆、红枣、核桃仁加黄酒炖食。
现代中药学认为,鱼鳔昧甘性平,养血止血,补肾固精。
1.用鳔配合中药,可治疗消化性溃疡、肺结核、风湿性心脏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及脉管炎等。
2.直接服用鱼鳔胶珠,对神经衰弱,小儿慢脾风、妇女经亏、赤白带下、崩漏等,都有显著疗效。
鱼鳔的功效与作用

鱼鳔的功效与作用
鱼鳔的功效与作用鱼鳔竟有这些治病功效。
鱼鳔就是指的是鱼泡,鱼鳔不仅可以食用,还可以入药,那么鱼鳔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呢?下面就随小编一起来看看鱼鳔的功效与作用吧!
【别名】鱁鮧(《齐民要木》),鱁鯷、鱼白、鳔(《本草拾遗》),鱼胶(《三因方》),白鳔(《普济方》),鱼脬、縼胶(《纲目》),鱼肚(《医林纂要》)。
【药用部位】为石首鱼科动物大黄鱼、小黄鱼或鲟科动物中华鲟、蝗鱼等的鱼鳔。
动物形态详石首鱼、鲟鱼、鱣鱼条。
【鱼鳔的功效与作用】补肾益精,滋养筋脉,止血,散瘀,消肿。
治肾虚滑精,产后风痉,破伤风,吐血,血崩,创伤出血,痔疮。
①《本草拾遗》:主竹木入肉经久不出者,取白敷疮上四边,肉烂即出刺。
②《海药本草》:主月蚀疮,阴疮,痔疮,并烧灰用。
③《饮膳正要》:与酒化服之,消破伤风。
④《纲目》:鳔,止折伤血出不止;鳔胶,烧存性,治妇人难产,产后风搐,破伤风痉,止呕血,散瘀血,消肿毒。
鱼鳔的功效与作用
⑤《本草新编》:补精益血。
⑥《本草求原》:养筋脉,定手战,固精。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熬膏或研末入丸,散。
外用:溶化涂敷。
【选方】
①治肾水不足,阴虚血虚之症:鱼鳔一斤(麸面炒焦,磨去粗末,再炒再磨),沙蒺藜四两,当归四两(酒洗),肉苁蓉四两(去鳞甲,酒洗),莲须、菟丝子四两(酒煮)。
蜜丸,桐子大。
每服二、三钱。
(《拔萃良方》鱼鳔丸)。
鱼鳔精深加工技术

•鱼鳔加工技术概述•鱼鳔的初步处理与提取•鱼鳔精深加工技术•鱼鳔精深加工技术的应用•鱼鳔精深加工技术的市场前景与挑战目•相关案例分析录鱼鳔的来源鱼鳔的价值鱼鳔的来源与价值鱼鳔加工技术的现状目前,鱼鳔加工技术主要包括干燥、粉碎、提取、纯化等步骤。
然而,由于鱼鳔的生物多样性,不同种类的鱼鳔具有不同的化学成分和性质,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种类的鱼鳔制定不同的加工技术。
鱼鳔加工技术的挑战鱼鳔加工技术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加工过程中对鱼鳔营养成分和药用成分的破坏、污染物的控制、加工设备的改进等。
此外,由于不同种类的鱼鳔具有不同的质地和口感,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种类的鱼鳔进行口感和质地的改善。
鱼鳔加工技术的现状与挑战满足市场需求随着人们对天然健康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对鱼鳔等天然食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因此,发展鱼鳔精深加工技术是满足市场需求的必要手段。
提高产品附加值通过精深加工技术,可以将鱼鳔加工成高附加值的产品,如高纯度胶原蛋白粉、胶原蛋白肽等,从而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推动产业发展通过发展鱼鳔精深加工技术,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中药材加工业、食品加工业、医疗保健品等,从而推动整个产业的发展。
精深加工技术的必要性收集方法储存要求鱼鳔的收集与储存鱼鳔的清洗与处理清洗步骤将鱼鳔进行浸泡、清洗,去除其中的血迹、内脏残留物等杂质。
处理方式根据不同的品种和用途,对鱼鳔进行切片、切丝、切块等处理。
鱼鳔中有效成分的提取提取方法分离纯化鱼鳔的酶解技术酶种类控制温度、pH值、酶用量等工艺条件,以实现高效、环保的酶解过程。
酶解工艺产物分离鱼鳔的超临界萃取技术030201鱼鳔的纳米颗粒制备技术制备工艺应用领域制备方法在医药领域的应用鱼鳔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和多糖类物质,可用于生产生物敷料、止血材料、药物载体等医药产品。
鱼鳔还可用于制备生物活性肽和多肽药物,具有抗肿瘤、抗凝血、降血压等药理作用。
鱼鳔提取物中还含有多种天然抗氧化物质,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和延缓衰老。
鱼鳔的作用和功能主治是什么呢

鱼鳔的作用和功能主治是什么呢一、鱼鳔的定义鱼鳔,又称鱼喉、鱼气泡,是一种位于鱼类咽喉部的特殊器官。
它是由薄膜组成的,具有呼吸和声音传导功能。
鱼鳔通常呈透明或白色,具有柔软的质地。
二、鱼鳔的作用1.呼吸作用:鱼鳔是鱼类进行呼吸的重要器官。
它通过吸入和释放空气,实现鱼类的气体交换。
鱼鳔上的细小血管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氧气,并将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2.声音传导作用:鱼鳔的结构使得鱼类能够通过鳔部的振动发出声音。
一些鱼类使用声音来进行交流、求偶和示威等行为。
三、鱼鳔的功能主治鱼鳔在民间医学中被认为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其功能主治如下:1.润肺止咳:鱼鳔富含胶质物质,具有润肺、清热化痰的作用。
古代医书中常用鱼鳔配制成药物,用于治疗肺热咳嗽、痰多等病症。
2.滋阴补肾:鱼鳔所含的营养物质还能滋阴补肾。
民间中医常将鱼鳔与草药搭配使用,用于治疗肾虚、阴虚所引起的一些病症。
3.美容养颜:鱼鳔中的胶质具有保湿、润肤的作用。
一些护肤品中常添加鱼鳔提取物,用于保护肌肤、增加肌肤的水分含量。
4.滋补食疗:鱼鳔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胶质和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具有滋补身体、增强免疫力的功效。
在一些地方,鱼鳔被用来作为滋补食材,烹饪成各种营养丰富的菜肴。
四、鱼鳔的食用方法鱼鳔的食用方法多种多样,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做法:1.清蒸鱼鳔:将鱼鳔用清水浸泡,去除杂质后,放入蒸锅中蒸熟。
可根据个人口味加入葱姜蒜等调料,增加风味。
2.鱼鳔火锅:将鱼鳔切成薄片,与其他食材一同放入火锅中煮熟。
鱼鳔薄片质地柔软,口感鲜美。
3.鱼鳔炒菜:将鱼鳔切片或切丝,与蔬菜一同炒制。
可以根据个人口味添加适量的调料和调味料。
五、注意事项在食用鱼鳔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新鲜度:选择新鲜的鱼鳔进行烹饪和食用。
新鲜的鱼鳔质地柔软,口感更好。
2.烹饪时间:烹饪鱼鳔时,要注意火候掌握,不要过度煮熟,以免影响口感。
3.个人过敏史:鱼鳔属于海鲜类食物,对于一些过敏体质的人来说,可能引发过敏或不良反应。
鳔

汉英互译
汉英互译
◎鳔
fish glue
swim bladder
English
◎ swimming bladder of fish
气味:鳔:甘、平、无毒。
谢
谢
观
看
(1)鱼鳔。多数鱼体内可以涨缩的囊状器官。鳔内充有氧、二氧化碳和氮,收缩时鱼下沉,膨胀时鱼上浮。
(2)鳔胶。
(3)方言。用鳔胶黏结。引申为紧密地集聚。
(4)河豚的别名。
(5)方言。赌赛。
古籍解释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广韵》符少切《集韵》婢小切,音摽。鱼鳔。可作胶。《类篇》鱼胞也。
又《本草》鱁鮧鱼。一名鳔。
鱼胶,也称“鳔胶”〖fishglue;isinglass〗。如:鳔清(纯鳔胶)
鳔胶
biàojiāo
〖fishglue〗∶从鱼的废料中提出来的两种胶质之一
〖isinglass〗∶用水煎煮鱼类的皮、鳍、骨而得到的一种粘着力很强的胶
汉语大字典
汉语大字典
[①][biào]
[《广韵》苻少切,上小,并。]
“鳔1”的繁体字。
详细解释
详细解释
鳔
biào形声。字从鱼从票,票亦声。“票”意为“掠过”、“轻拂”。“鱼”和“票”联合起来表示“鱼身
上一种器官,它充气后可以使鱼漂在水面”。本义:鱼身上的气囊。
【名】
鱼鳔〖airbladder〗。大多数鱼所具有的一个充有气体的囊,可以胀缩,使鱼能在水中上浮或下沉。有的鱼
类的鳔有辅助听觉或呼吸等作用
鳔
汉语汉字
目录
释
03
汉语大字典
04
古籍解释
05
汉英互译
基本信息
鳔(biào)是汉语二级字,总笔画为19画,指某些鱼类体内可以胀缩的气囊。
鱼鳔

①新鲜鱼鳔,清水洗净,按1:0.8加水,组织破碎;
②升温至82℃,灭脂肪酶5分钟,降温至60℃加入鱼鳔量1.5%的酶(中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比例1:1)
鱼鳔
硬骨鱼类,大多数都有鳔。鱼鳔的体积约占身体的5%左右。其形状有卵圆形、圆锥形、心脏形、马蹄形等等。鱼鳔里充填的气体主要是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氧气的含量最多。所以,在缺氧的环境中,鱼鳔可以作为辅助呼吸器官,为鱼提供氧气。内含空气,通过鱼鳔肌调节鱼鳔的收缩和膨胀可以使鱼调节身体的密度,在水中上升或下沉(解释来自于《现代汉语词典》。大多数硬骨鱼类有鳔,位于体腔背方的长形薄囊,鳔一般分为两室,内含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等。鳔有一根鳔管与食道相通,称为喉鳔,属较低等的硬骨鱼类的鳔,如鲤鱼。无鳔管的鳔,称为闭鳔,属高等硬骨鱼类的鳔,如鲈鱼。
中文学名鱼鳔
界动物界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类属某些鱼体内的一个器官
别称鱼泡
门脊索动物门
纲鱼纲
目
录
1作用机理
2鱼鳔功能
营养成份
鱼鳔制取
食用贴士
3药用价值
药材
炮制
性味
归经
功用主治
选方
4名家药典
5鱼鳔胶
6食用疗方
7新发现
8美容功效
1作用机理
喉鳔鱼类,鳔内气体主要是通过鳔管直接由口吞入或排出气体进行调节。闭鳔鱼类鳔内气体调节是依靠鳔内壁的红腺放出气体和鳔后背面的卵圆室吸收气体。红腺集中了许多毛细血管,红腺的上皮细胞可分离出血液中的氧、二氧化碳等气体。卵圆室内壁布满毛细血管,气体能渗透到血管里。少数底栖鱼类和迅速升降游动的硬骨鱼类不具鳔,因为鳔内气体的调节是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这反而会影响鱼的行进速度。软骨鱼类无鳔。
鱼鳔原理的应用

鱼鳔原理的应用什么是鱼鳔原理鱼鳔原理是一种生物学现象,指的是鱼类通过鳃器官排出体内多余的气体。
这种原理通过鱼类的呼吸系统实现,可以让鱼类在水中生活并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
鱼鳔原理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1. 水质监测鱼类是水生生物的重要指示器,通过观察和研究鱼类的鱼鳔状况可以评估水体的质量。
如果鱼类的鳃器官受到污染物的影响而变得异常,则说明水质可能存在问题。
因此,对鱼类鳃器官的观察可以帮助监测和评估水体的健康状况。
2. 水体污染物处理鱼鳔原理还可以应用于水体污染物的处理和净化。
鱼类的鳃器官可以吸附和排泄一些有害物质,如重金属离子和有机污染物。
利用鱼鳔原理可以研发出有效的水体污染物处理技术,例如利用鱼鳔模拟装置来吸附有害物质,从而净化水体。
3. 水产养殖在水产养殖中,鱼类需要充足的氧气供应才能生长和繁殖。
通过研究鱼鳔原理,可以优化养殖池的设计,提高养殖密度和生产效率。
例如,通过在养殖池中增加气体交换装置,提高水中氧气的浓度,可以促进鱼类的生长和健康。
4. 水体调控和生态修复利用鱼类的鳃器官,可以对水体进行调控和生态修复。
例如,通过引入一些能够吸附水中有害物质的鱼类,可以帮助清除水体中的污染物。
此外,一些食草鱼类通过吃水中的水草,帮助调节水体的营养物质浓度,维护水体生态平衡。
鱼鳔原理的研究进展鱼鳔原理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并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应用。
目前,科学家正致力于研究鱼鳔原理的机制,以及如何更好地利用鱼鳔原理解决环境和生态问题。
以下是一些鱼鳔原理研究的最新进展:•通过研究不同鱼类的鳃器官结构和功能,科学家已经揭示了鱼鳔原理的一些关键机制,例如鱼鳔对氧气和二氧化碳的选择性吸附。
•利用鱼鳔原理,科学家已经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的水体污染物传感器。
该传感器通过监测鱼类鳃器官的状态变化来实时检测水体的污染程度。
•研究人员还发现,鱼鳔原理在医学领域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
通过模拟鱼鳔的结构和功能,科学家正在研发一种新型的呼吸辅助装置,可以帮助呼吸困难的患者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
鱼鳔的营养价值

鱼鳔的营养价值
鱼鳔是很常见的东西,一般鱼都是会有它的,它在制作上,也是有着一些不错的方法,不过在对鱼鳔选择的时候,需要对它的使用方法进行了解,这样吃的时候,对身体也是有着很好的帮助,那鱼鳔的营养价值都有什么呢,鱼鳔在含有的营养元素也是比较多的,对它的选择可以放心进行。
很多人对鱼鳔的营养价值并不是很清楚,在选择它的是,也不知道该如何进行,下面就详细的介绍下,使得对它选择的时候,都是可以知道该如何选择最佳。
★鱼鳔的营养价:
鱼鳔的别名:鱁鮧、鱁鳀、鱼白、鳔、鱼胶、白鳔、鱼脬、縼胶、鱼肚。
★鱼鳔的功效与作用:
甘,平。
补肾益精,滋养筋脉,止血,散瘀,消肿。
治肾虚滑精,产后风痉,破伤风,吐血,血崩,创伤出血,痔疮。
鱼鳔的主要成分是胶原蛋白,是一种不完全蛋白,缺少人体必须的色氨酸,所以说是一种营养价值不高的东西。
与此类似的还有鱼翅、肉皮等。
社会上有一种说法是,胶原蛋白可以美容,对皮肤有好处。
那是瞎说,不要相信。
任何蛋白质吃下去后,都会消化为氨基酸后才被人体吸收,然后在体内由DNA指挥重新组合成蛋白质。
当然,也不等于不能吃鱼鳔。
虽然它缺少色氨酸,但它还有其它很多营养素。
又因为你每天又不是只吃鱼鳔一种食物,鱼鳔中缺少的色氨酸可以从其它食物中获得。
所以营养学上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食物多样”,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的互相补充营养素了。
以上就是对鱼鳔的营养价值详细介绍,它的营养价值比较多,而且吃的时候,对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人体体质效果非常不错,同时鱼鳔长期吃,在对身体上也是没有任何的危害,因此对它的选择也是可以放心进行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⑤治呕血:鳔胶长八寸,广二寸,炙令黄,刮二钱。用甘蔗节三十五个,取自然汁调下。(《经验方》)⑥治赤白崩中:鱼璇胶三尺,焙黄研末,同鸡子煎饼,好酒食之。(《纲目》)
⑦治经血逆行:鱼胶(切,炒)、新绵(烧灰)。每服10克,米饮调下。(《多能鄙事》)
中文学名鱼鳔
界动物界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类属某些鱼体内的一个器官
别称鱼泡
门脊索动物门
纲鱼纲
目
录
1作用机理
2鱼鳔功能
营养成份
鱼鳔制取
食用贴士
3药用价值
药材
炮制
性味
归经
功用主治
选方
4名家药典
5鱼鳔胶
6食用疗方
7新发现
8美容功效
1作用机理
喉鳔鱼类,鳔内气体主要是通过鳔管直接由口吞入或排出气体进行调节。闭鳔鱼类鳔内气体调节是依靠鳔内壁的红腺放出气体和鳔后背面的卵圆室吸收气体。红腺集中了许多毛细血管,红腺的上皮细胞可分离出血液中的氧、二氧化碳等气体。卵圆室内壁布满毛细血管,气体能渗透到血管里。少数底栖鱼类和迅速升降游动的硬骨鱼类不具鳔,因为鳔内气体的调节是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这反而会影响鱼的行进速度。软骨鱼类无鳔。
鱼鳔的生长随鱼体的生长而生长,直到鱼体停止生长,鱼鳔也停止生长。它的形状是由鱼体的形状和腹腔的空间结构而决定的,使鱼体各点产生了浮力与不同部位产生的重力相抵消。就鲤鱼而言,鱼鳔的前后两部分结构也是为适应鱼体快速转向而进化成的。能随鱼体的快速变形而快速弯曲,达到迅速保持身体平衡,不至于引起鱼体侧翻。
软骨鱼无鱼鳔,因此不能使身体保持静止,只能靠不停地游动保持上下平衡,鲨鱼就是其中的一种。深海鱼鱼鳔内压力大,一旦出水,压缩气体释放,将鱼鳔胀破。浅水鱼一旦生病或者死亡,鱼体两侧的平衡线,鱼鳔产生的浮力与鱼体产生的重力中心点不同,造成鱼体发生侧翻上浮鱼腹朝上。
5鱼鳔胶
[英文]: jcthyocolla;fish glue;fish gelatin
[说明]:俗称黄鱼胶。黄色的鳔通过加工处理后制得的胶料。主要成分是生胶质。粘度很高,胶凝强度超过一般动物胶。对木器的粘合作用特别好。优点是凝冻浓度低(0.5%~0.6%),缺点是冻点也低(15~16℃)。
鱼鳔胶是中医传统应用的名贵药品,以鲟鱼、鳇鱼的鱼鳔制成,用治肾虚滑精、吐血不止等。但因资源不多,现主要以黄唇鱼、黄鱼、小黄鱼、[鱼免]鱼、鳕鱼、海鳗及淡水鲤鱼、鲶鱼等的鳔加工成鱼鳔胶或鱼鳔胶珠药用。因胶原的来源不同,其氨基酸组成也有差异,一般水产动物和其他哺乳动物的明胶大体相似,其中甘氨酸约占1/3,丙氨酸约占1/9,脯氨酸和羟脯氨酸约2/9,这四种氨基酸共占总氨基酸的67%左右,其次是谷氨酸、精氨酸、天门冬氨酸和丝氨酸共占氨基酸总数的20%左右,其他如组氨酸、蛋氨酸、酪氨酸等的含量均极低[23]。胶原纤维彼此相互交织成网状,胶原肽链中一些羟赖氢酸的δ-羟基上连接的半乳糖在止血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一旦机体受到的创伤而出血时,血小板就粘着到胶原表面,彼此进一步积聚而达凝血作用,故鱼鳔胶除作为滋补品外,对胃溃渍疡、肺结核及妇女崩中漏下等出血病症,均有较好疗效。另鱼皮的胶原易于水解提取制胶,如河豚鱼皮胶、海鳗皮胶、马面鱼皮胶及鲨鱼皮胶等,也有止血作用,可制成止血海绵。名贵的鱼翅即鲨鱼鳍,其弹性胶原可制成鲨鱼鳍胶,已作为良好的滋补强壮剂。鱼鳞的胶原蛋白亦易水解制成鱼鳞胶,此外尚含鱼鳞硬蛋白,需加稀酸或醋,才能煮沸溶解,鱼鳞胶可治妇女崩中带下,并对紫癜、鼻衄、齿龈出血等有一定疗效。且鱼鳞中含较多卵鳞脂,与水交融后有延缓细胞衰老的作用。
主要产于我国沿海及南洋群岛等地,以广东所产的“广肚”质量最好,福建、浙江一带所产的“毛常肚”软次于广肚,但也称佳品。广肚、毛常肚色泽透明,无黑色血印,体大者涨发性强。黄鱼肚分三种,体厚片大者称为“提片”,体薄片小者称为“吊片”,提片和吊片以色泽淡黄明亮者为佳,涨发性好,还有一种“搭片”,系将几块小鱼肚搭在一起成为大片晒干的,色泽浑而不明,质量次,涨发性不足。回鱼肚的性质比较坚硬,以色泽淡黄者为佳品。虫蛀的、色灰黑的为次品。
③《本草新编》:味甘,气温。
归经
《本草新编》:入肾。
功用主治
补肾益精,滋养筋脉,止血,散瘀,消肿。治肾虚滑精,产后风痉,破伤风,吐血,血崩,创伤出血,痔疮。
①《本草拾遗》:主竹木入肉经久不出者,取白敷疮上四边,肉烂即出刺。
②《海药本草》:主月蚀疮,阴疮,痔疮,并烧灰用。
③《饮膳正要》:与酒化服之,消破伤风。
2.水发:先用清水把鱼肚浸泡几小时,并洗刷干净,放入焖罐里,加冷水烧开后离火,待冷却后再烧,每天烧两、三次,两天后取出,用清水浸泡待用。
泡发鱼肚时,切忌与煮虾、蟹的水接触,以免沾染异味。
3药用价值
【草药名】鱼鳔(yúbiào)(《纲目》)
[异名]鱁鮧(《齐民要术》),鱁鳀、鱼白、鳔(《本草拾遗》),鱼胶(《三因方》),白鳔(《普济方》),鱼脬、縼胶(《纲目》),鱼肚(《医林纂要》)。
第二、使鱼腹腔产生足够的空间,保护其内脏器官,避免水压过大,内脏器官受损。
第三、肺鱼和总鳍鱼类中,鱼鳔可以作为辅助呼吸器官。
第四、鱼鳔可作为一个共鸣腔,以产生或接收声音的使用。
第五、在缺氧的环境中,鱼鳔可以作为辅助呼吸器官,为鱼提供氧气。
营养成份
鱼鳔含有的生物小分子胶原蛋白质,是人体补充合成蛋白质的原料。且易于吸收和利用。它是以水溶液的形式贮存于人体组织中,从而改善组织营养状况和加速新陈代谢。现已证明,富含胶原蛋白质的食物可通过胶原蛋白的结合水,去影响某些特定组织生理机能,从而促进生长发育增强抗病能力,起到延缓衰老和抵御癌症的效能。在中国的汉代即有药书有记载“鱼鳔”作为药用的功效;到了唐朝已作为贡品之一,中医理论认为:“鱼鳔”及具有滋补的功效;是女士养颜护肤美容保健佳品,医学研究发现,“鱼鳔”中含有海量的维生素族群,和多种微量元素,其中维生素A含量超过其他鱼类产品,对美容、补钙都很有好处。
[来源]为石首鱼科动物大黄鱼、小黄鱼或鲟科动物中华鲟、鳇鱼等的鱼鳔。动物形态详石首鱼、鲟鱼、鳣鱼条。
[采集]取得鱼鳔后,剖开,除去血管及粘膜,洗净,烘软、切段,压扁,晒干;或洗净鲜用。溶化后,冷凝成的冻胶,称为鳔胶。
药材
干燥的鳔多压制成长圆形的薄片,淡黄色,角质状,略有光泽。黄鱼的鳔较小,鲟鱼及蝗鱼的鳔大,并附有垂带2条。质坚韧,不易撕裂,裂断处呈纤维性;入水易膨胀,煮沸则几乎全溶,浓厚的溶液冷却后凝成冻胶,粘性很强。气微腥,味淡。商品统称为鱼肚。鲟鱼、鳇鱼的鳔称为黄唇肚或黄鲟胶。有切成线条的称为线鱼胶。产浙江,福建、上海等地。
②治肾虚封藏不固,梦遗滑泄:黄鱼鳔胶一斤(切碎,蛤粉炒成珠,再用乳酥拌炒),沙苑菱藜八两(马乳浸一宿,隔汤蒸一炷香,焙干或晒干),五味子二两。研为细末,炼白蜜中加入陈酒再沸,候蜜将冷为丸,如绿豆大。每服八、九十丸,空腹时温酒或盐汤送下。(《证治准绳》聚精丸)
③治产后抽搦强直,乃风入子脏,与破伤风同:鳔胶一两。以螺粉炒焦,去粉,为末。分三服,煎蝉蜕汤下。(《经效产宝》)
⑧治产后血晕:鳔胶烧存性,酒和童子小便调服三、五钱。(《岁时广记》)
⑨治便毒肿痛,已大而软者:鱼鳔胶热汤或醋煎软,乘热研烂贴之。(《仁斋直指方》)
⑩治八般头风:鱼鳔烧存性,为末。临卧以葱酒服三钱。(《纲目》)
⑾治痫症:鳔胶(微焙,杭粉炒黄色)、皂矾(炒黄色)各一两,朱砂三钱。共为末。每服三钱,热酒下二服。(《嵩厓尊生》鳔风散)
炮制
蛤粉炒鱼胶:先用蛤粉放锅内炒热,再将切断的鱼胶倒入,文火拌炒至松泡为度,取出筛去蛤粉即成。(每鱼胶10斤,用蛤粉2.5斤)。
《本经逢原》:凡用鳔胶入丸,切作小块,蛤粉炒成珠,方可磨末。炼蜜调剂,须待凉用,又不可捣,捣则粘韧,难为丸矣。
性味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甘,平。
①《海药本草》:无毒。
②《纲目》:甘,平,无毒。鳔胶,甘咸,平,无毒。
食用贴士
鱼肚在食用前,必须提前泡发,其方法有油发和水法两种,质厚的鱼肚两种发法皆可,而质薄的鱼肚,水发易烂,还是采用油发较好。
1.油发:黄鱼肚、鳖鱼肚等小型鱼肚宜用油发。先用温水把鱼肚洗净沥干,然后放进温油锅中炸,油要保持低温才能保证质量,炸时不要炸焦发黄、外焦里不透,当鱼肚炸到手一折就断,断面如海绵状时,就可捞出,但要注意鱼肚因厚薄不一,不会同时炸好,发好的要先捞出,以免过火。黄唇肚、毛常肚、鲟鱼肚等个头大而厚的,油发时,先将鱼肚在低温油锅中文火焖1-2小时,见鱼肚发软后,再用较旺的火提高油温,并不断翻动,直至鱼肚胀大发足为止。但火不可过旺,否则,易造成外焦里不透;
鱼鳔胶在我国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据《本草纲目》称,有补精益血、强肾固本之功效,富含粘性蛋白、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常与桂圆、红枣、核桃仁一起煎制成冬令进补品服用。工艺控制要点如下:
①新鲜鱼鳔,清水洗净,按1:0.8加水,组织破碎;
②升温至82℃,灭脂肪酶5分钟,降温至60℃加入鱼鳔量1.5%的酶(中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比例1:1)
③酶解时间6小时,滤液在85℃条件下灭酶;
④酶解液过60目筛;
⑤膜滤;
⑥浓缩至含20%的水分呈稠状时加入冰糖粉,搅拌均匀;
⑦浓缩至含18%水分时入模成型,模具内涂一层色拉油做脱模剂;
⑧60—65℃热风干燥至水分含量12%以下;
⑨脱模,真空包装。
6食用疗方
适用人群:一般人都可食用1.适宜肾虚之人滑精遗精、带下者食用;适宜产后血晕者食用;适宜食道癌、胃痛者食用;适宜脑震荡后遗症者食用;适宜肾亏腰膝酸痛者食用;适宜痔疮之人食用;
④《纲目》:鳔,止折伤血出不止;鳔胶,烧存性,治妇人难产,产后风搐,破伤风痉,止呕血,散瘀血,消肿毒。
⑤《本草新编》:补精益血。
⑥《本草求原》:养筋脉,定手战,固精。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5~25克;熬膏或研末入丸,散。外用:溶化涂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