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人口分布

合集下载

重庆市情参考答案1-4_重庆市公务员考试

重庆市情参考答案1-4_重庆市公务员考试

重庆市情参考答案1-4_重庆市公务员考试《重庆市情》作业(1)参考答案填空题1、(14—4—4)2、(巴-1997-八-重庆市-万县地区—涪陵地区-黔江地区—1997__6)3、(黄葛树—川茶花-)4、(设立重庆直辖市、建设三峡工程与库区移民开发、实施西部大开发)5、(三中心、两枢纽和一基地)多项选择1、(ACD)2(d) 3(ABD) 4(ACD) 5(ACD)简答题一、简述重庆的优势。

1.重庆作为我国西部地区惟一的直辖市,具有政治上和体制上的明显优势。

2.重庆作为长江黄金水道上的“龙尾”,具有承东启西、左右传递的区位优势。

3.重庆初步形成了立体交通网络,具有通江达海、枢纽南北东西的“水陆空”综合交通优势。

4.重庆作为全国六大老工业基地之一,具有较强的工业和综合经济基础优势。

5.重庆是三峡库区的主体,具有移民迁建、实行经济和社会跨越式发展的优势。

6.重庆资源丰富,市场巨大,具有全面开发的优势。

7.重庆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具有显著的文化优势。

二、简述重庆面临的问题。

1.经济总量仍然偏小、经济增长基础仍较脆弱。

2.经济结构不尽合理。

3.城镇化水平较低,区域发展不平衡。

4.移民任务刚刚过半,世界级难题远未解完。

5.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

6.对外开放度较低,外向型经济规模不大。

(7)人民的生活和文化水平有待提高。

三、简述重庆直辖的原因。

1.总的来说——从大的方面讲,重庆直辖是保证我国制定的21世纪发展战略能够顺利实施和实现的重要举措,是贯彻落实邓小平关于我国发展中的“两个大局”战略思想的必然结果。

从重庆自身因素看,这种选择更多地体现了一种比较优势。

2.具体来说——具体来说,表现为:(1)三峡工程建设和百万大移民是设立重庆直辖市的最直接原因。

(2)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需要给予有效支撑和突破是重庆直辖的重要原因。

(3)大城市带大农村的探索是重庆直辖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4)长江流域开发要求重庆发挥更大的作用。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二号)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二号)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二号) 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统计局•【公布日期】2001.04.02•【文号】•【施行日期】2001.04.0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统计正文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二号现将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快速汇总的人口地区分布数据公布如下:地区别人口数(万人)北京市1382天津市1001河北省6744山西省3297内蒙古自治区2376辽宁省4238吉林省2728黑龙江省3689上海市1674江苏省7438浙江省4677安徽省5986福建省(不含金门、马祖等岛屿)3471江西省4140山东省9079河南省9256湖北省6028湖南省6440广东省8642广西壮族自治区4489海南省787重庆市3090四川省8329贵州省3525云南省4288西藏自治区262陕西省3605甘肃省2562青海省518宁夏回族自治区56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25香港特别行政区678澳门特别行政区44台湾省和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2228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250注:1.祖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是普查登记的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数据(包括外来人口,不包括外出人口)。

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的人口合计与祖国大陆总人口之差,为常住地待定的人口。

3.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人口数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提供的2000年6月30日的数据。

4.澳门特别行政区的人口数为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提供的2000年9月30日的数据。

5.台湾省和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的人口数是由台湾当局公布的2000年12月的数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01年4月2日。

2017年重庆市各区县人口

2017年重庆市各区县人口

44.74 35.75 23.51 19.91 19.63 21.52 27.24 22.86
134.96 106.63
63.93 54.54 54.76 66.69 85.35 70.29
45.77 64.20 26.82 27.96 50.51 21.16 16.33 30.37 13.27 18.63 25.86 11.06 16.39 26.46 11.61 19.61 31.79 14.80 27.24 39.97 21.65 20.31 32.65 16.74
59.85
154.69
75.15 74.69 23.72
40.23
113.60
51.17 55.88 22.33
26.20
68.74
26.92 33.72 12.79
47.09
120.63
60.33 59.05 19.56
32.67
106.42
47.71 50.88 21.15
25.36
64.35
33.51 31.69 10.47
2.77
74.04
30.22
40.82
0.29
2.24
45.55
17.47
38.35
0.29
2.59
38.90
13.16
33.83
0.24
2.17
38.34
15.68
40.90
0.59
4.38
48.63
18.79
38.64
0.44
2.62
55.16
17.74
32.16
0.66
4.72
49.82
16.79
8.89

2011年全国及重庆人口普查一部分数据

2011年全国及重庆人口普查一部分数据

2011年全国及重庆人口普查一部分数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发布初次数据2011-04-28 10:22:15| 分类:【人口普查】这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1.07%下降0.5个百分点。

这次人口普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40152万户,家庭户人口124461万人。

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

男性人口占51.27%,女性人口占48.73%,总人口性别比由2000年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以女性人口为100.00)。

普查显示,0-14岁人口占16.60%,比2000年人口普查下降6.2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

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保健事业巨大改善,生育率持续保持较低水平,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

这次人口普查,汉族人口占91.51%,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91.59%下降0.08个百分点;少数民族人口占8.49%,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8.41%上升0.08个百分点。

少数民族人口十年年均增长0.67%,高于汉族0.11个百分点。

与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每十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3611人上升为8930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1146人上升为14032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33961人上升为38788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35701人下降为26779人。

文盲率(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4.08%,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6.72%下降2.64个百分点。

重庆市人口结构及消费情况

重庆市人口结构及消费情况

一、市人口构造(一)人口统计情况2014年户籍总人口3375.20万人,常住人口2991.40万人。

其中,城镇人口1783.01万人,城镇化率59.6%。

1、都市功能核心区〔渝中区全域和大渡口区、江北、沙坪坝、九龙坡、南岸区5区处于环以的区域,约294平方公里。

〕:城镇化率99.85%。

常住人口367.76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12.3%;2、都市功能拓展区〔包括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处于环以外的区域以及北碚区、渝北区、巴南区全域,约5179平方公里。

〕:城镇化率78.70%。

常住人口451.22万人,比上年增长2.2%,占全市常住人口的15.1%;(二)人口年龄构成在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占16.43%; 15-64岁人口占71.56%;65岁及以上人口占12.01%。

(三)教育情况据2014年统计年鉴,每10万人中受教育程度人数:大专及以上人数为8478人。

二、人消费情况(一)城镇常住居民消费收支情况从表中了解,2014年家庭总消费支出约占总收入的72.69%。

随着市政府积极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立,民生政策惠及面逐步扩大,社会保障制度和相关政策逐步完善,由物价、房价等引起的生活压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缓解,居民生活质取得了稳步改善,消费构造出现明显变化,食品、住房、医疗类消费占比下滑,交通〔汽车〕、其他商品效劳、休闲娱乐消费占比出现明显提升,居民在休闲、享受类消费比重逐年增加。

数据显示,在我市主城居民家庭日常消费中,2014年食品、居住、交通〔汽车〕和衣着服装类消费是居民的三大主要开支,其占比分别为34.5%、19.26、10.99%、10.27%。

休闲娱乐效劳支出稳步增长,旅游消费占文化娱乐效劳消费的比重越来越大。

(二)的消费特点1、消费意识处于先进地位随着收入逐年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排名在36个大中城市中位列前茅。

2014年,支付宝数据显示,2014年人均支付金额为15954元,排名第10。

重庆市基本情况

重庆市基本情况

重庆市基本情况把重庆加快建成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胡锦涛一、历史沿革重庆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公元前11世纪为巴国。

秦统一全国后为巴郡。

公元581年隋朝设渝州,重庆始简称"渝"。

公元1189年,宋光宗先封恭王,后即帝位,自诩"双重喜庆",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得名,距今已有800余年。

1891年重庆成为中国最早对外开埠的内陆通商口岸。

1929年重庆正式建市。

1937年至1946年,日本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国民政府移驻重庆,是中华民国战时陪都。

1992年辟为沿江开放城市, 1997年3月14日,重庆正式成为中国第四个、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

二、行政区划位置:重庆位于北纬28度10分-32度13分,东经105度11分-110度11分之间,地处较为发达的东部地区和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的结合部,东邻湖北、湖南,南靠贵州,西接四川,北连陕西,是长江上游最大的经济中心、西南工商业重镇和水陆交通枢纽。

面积:重庆幅员面积8.24万平方公里,辖40个区县,是中国目前行政辖区最大、人口最多、管理行政单元最多的特大型城市。

人口:2007年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816.00万人,城镇化率48.3%。

气候:重庆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夏热冬暖,光热同季,无霜期长,雨量充沛,湿润多阴等特点。

2007年平均气温19.0℃,年总降雨量1439.2毫米。

三、物产资源植物资源丰富,6000多种各类植物中,有被称植物"活化石"的桫椤、水杉、秃杉、银杉、珙桐等珍稀树种,森林覆盖率20.49%。

全市有栽培植物560多种,主要是水稻、玉米、小麦、红薯四大类,尤以水稻居首。

除粮、油、蔬菜等农作物外,还有油菜、花生、油桐、乌桕、茶叶、蚕桑、黄红麻、烤烟等名优经济作物,有"柑桔之乡"、"油桐之乡"、"乌桕之乡"的称号。

重庆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重庆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重庆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根据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在国务院、市政府和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市各族人民的支持配合下,通过25万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的现场登记和复查任务。

目前,普查的全部数据正在进行计算机处理。

主要数据的快速汇总工作已经结束,现公布如下①:一、全市常住人口全市常住人口②为2884.62万人,与上年相比,增加25.62万人,增长0.90%。

常住人口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分一圈两翼看,一小时经济圈常住人口为1764.49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61.17%;渝东北翼常住人口为836.54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29.00%;渝东南翼常住人口为283.59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9.83%(各区县常住人口分布见附表)。

二、家庭户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974.49万户,家庭户人口为2696.64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77人。

三、性别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为1459.59万人,占总人口的50.60%;女性为1425.03万人,占总人口的49.40%。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2.43。

四、年龄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489.80万人,占总人口的16.98%;15-64岁的人口为2061.41万人,占总人口的71.46%;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333.41万人,占总人口的11.56%。

五、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249.30万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381.14万人;具有初中程度的951.41万人;具有小学程度的974.71万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为8643人;具有高中程度的为13213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为32982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为33790人。

重庆人均GDP以及各县人口

重庆人均GDP以及各县人口

(注:A类单店销量6万;B类单店销量4万;C类单店销量2万;请在该类别下填数字)
网点联系电 话
备注
心提升优化雅尔乐品牌在您代理区域 点规划出来,然后与现状对比,依据 ,未建立的按既定目标布点。请您统 回本公司。
现有网 点数 A
பைடு நூலகம்
终端类型 BC
2011 市场容 计划网 计划实现 销量 量 点数 日期
网点地址
为了实现把雅尔乐做强做大,以抢占市场份额与服务客户为事业的共同目标。我们决心提升优化雅尔乐品牌在 的终端网点的布局,实现终端网点高覆盖、零空白,请您把您代理的区域应可开发的网点规划出来,然后与现状 2015年战略的网点目标与销售目标,有规划地进行布点与提升。已建立的进行优化提升,未建立的按既定目标布 计各区域已建网点经营情况,包括数量、实际销量与终端类型等。填写完本表请尽早传回本公司。
尊敬的代理商朋友:
人均 GDP
9.4 6.1 5.4 4.3 5.8 4.9 3.4 1.7 3.6 4.3 3.4 3.2 4.2 2.3 2.9 2.6 2.2 3.0 2.7 1.7 1.9 2.7 2.1 2.5 2.8 1.7 1.4 1.3 1.7 2.2 1.6 1.4 1.1 1.3 1.1 1.0
市级 区/县级 人口
重庆市 渝中区 63.9 大渡口区 31.6 江北区 77.7 沙坪坝区 104.4 九龙坡区 111.6 南岸区 79.0 北碚区 72.1 綦江区 107.6 双桥区 11.3 渝北区 138.6 巴南区 93.5 万州区 157.2 涪陵区 108.4 黔江区 44.6 长寿区 78.3 江津区 124.9 合川区 131.3 永川区 104.4 南川区 53.8 綦江县 107.6 潼南县 64.3 铜梁县 60.1 大足县 73.0 荣昌县 66.7 璧山县 59.6 梁平县 68.4 城口县 19.0 丰都县 64.0 垫江县 70.1 武隆县 34.9 忠县 74.8 开县 116.1 云阳县 91.1 奉节县 81.9 巫山县 49.0 巫溪县 4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人口分布全市的人口分布如下:
万州区164.73万人
涪陵区113.40万人
渝中区66.52万人
大渡口区24.68万人
江北区61.02万人
沙坪坝区78.82万人
九龙坡区87.83万人
南岸区59.29万人
北碚区64.54万人
万盛区26.57万人
双桥区 4.23万人
渝北区84.39万人
巴南区88.67万人
黔江区44.25万人
长寿县87.42万人
綦江县96.34万人
潼南县85.94万人
铜梁县79.39万人
大足县90.52万人
荣昌县65.95万人
壁山县60.73万人
梁平县85.03万人
城口县22.58万人
丰都县77.38万人
垫江县86.22万人
武隆县39.78万人
忠县95.35万人
开县140.81万人
云阳县121.98万人
奉节县87.17万人
巫山县57.23万人
巫溪县48.38万人
石柱县48.47万人
秀山县50.77万人
酉阳县59.38万人
彭水县58.58万人
江津市132.35万人
合川市142.01万人
永川市98.47万人
南川市63.29万人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