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专题:分类讨论思想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分类讨论思想方法

高中数学分类讨论思想方法

高中数学分类讨论思想方法高中数学分类讨论思想方法是高中数学教学中一种重要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它通过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方法分析问题,使得解决问题更加全面和灵活。

分类讨论思想方法在高中数学中应用广泛,涉及到许多数学概念和技巧。

下面我将结合具体的例子,对高中数学分类讨论思想方法进行详细的介绍。

首先,分类讨论思想方法的基本思路是将问题分成若干个子问题,每个子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求解或分析。

这样做可以把原本比较复杂的问题转化为几个较简单的子问题,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解决。

例如,考虑一个常见的二次方程问题:求解方程$x^2-5x+6=0$。

首先,我们可以分类讨论这个方程的根的情况。

根据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方程的根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 当 $\Delta=0$ 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此时,$\Delta=b^2-4ac=5^2-4\cdot1\cdot6=1$,由于 $\Delta=0$,所以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根据求根公式$x_{1,2}=\frac{-b\pm\sqrt{\Delta}}{2a}$,可得方程的两个根为$x_1=x_2=\frac{-(-5)\pm\sqrt{1}}{2\cdot1}=\frac{5}{2}$。

2. 当 $\Delta>0$ 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

此时,$\Delta=b^2-4ac=5^2-4\cdot1\cdot6=1$,由于 $\Delta>0$,所以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

根据求根公式$x_{1,2}=\frac{-b\pm\sqrt{\Delta}}{2a}$,可得方程的两个根为$x_1=\frac{-(-5)+\sqrt{1}}{2\cdot1}=2$ 和$x_2=\frac{-(-5)-\sqrt{1}}{2\cdot1}=3$。

3. 当 $\Delta<0$ 时,方程没有实根。

此时,$\Delta=b^2-4ac=5^2-4\cdot1\cdot6=1$,由于 $\Delta<0$,所以方程没有实根。

浅析分类讨论思想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

浅析分类讨论思想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

浅析分类讨论思想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摘要】本文主要从分类讨论思想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展开讨论。

首先介绍了分类讨论思想的基本概念,然后详细阐述了其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具体应用方法,并通过案例分析进行了说明。

接着探讨了分类讨论思想的优势和局限性。

最后总结了分类讨论思想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分类讨论思想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为提高解题效率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数学、分类讨论思想、解题、应用、案例分析、优势、局限性、重要性、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数学解题中,分类讨论思想可以帮助学生将问题分解成更小的子问题,从而更容易解决复杂问题。

通过对问题进行分类讨论,学生可以更清晰地理清问题的关键点,找到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分类讨论思想在高中数学解题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分类讨论思想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2 研究意义分类讨论思想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这种思想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科学的解题思维方式,培养其逻辑思维和分类能力,提高解题效率和准确性。

在数学教学中,分类讨论思想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将抽象概念具体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分类讨论思想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通过应用分类讨论思想解决数学问题,学生可以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 正文2.1 分类讨论思想的基本概念分类讨论思想是一种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通过将问题中各种可能的情况进行分类,然后分别讨论每种情况的解决方法,最终将各种情况的解决方法综合起来得到问题的最终解决方案。

分类讨论思想的基本概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分类:首先要将问题中的各种可能情况进行分类,将问题拆分成若干个子问题,每个子问题都是某一种情况下的特殊情况。

浅谈分类讨论思想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分类讨论思想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分类讨论思想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1. 引言1.1 分类讨论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分类讨论思想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

分类讨论思想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系统的思维结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分类讨论思想,学生可以将知识点整理成一种有机的体系,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分类讨论思想还可以帮助学生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规律,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采用分类讨论思想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可以使教学更加系统化、深入化,提高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数学素养,使他们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和优秀的数学思维能力。

分类讨论思想不仅是教师教学的方法,更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它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 正文2.1 分类讨论思想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基本概念分类讨论思想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基本概念涉及到对问题或者知识点进行分类,然后在每一个类别里进行讨论和分析的方法。

这种思想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分类讨论思想可以应用在各种数学问题中。

比如在解题过程中,通过将问题分解成几个小问题,然后分别讨论和解决,可以使学生更加清晰地理解问题的结构和解题思路。

分类讨论思想也可以帮助学生在实验教学中更好地总结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现象,从而加深对数学原理的理解。

分类讨论思想还可以在数学知识点梳理和素养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将数学知识点按照特定的规则分类,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结构,提高记忆和理解效果。

而在素养培养方面,分类讨论思想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分类讨论思想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实际运用分类讨论思想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实际运用是非常重要的。

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中分类讨论思想的培养思路浅述

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中分类讨论思想的培养思路浅述

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中分类讨论思想的培养思路浅述
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中的分类讨论思想培养是指通过培养学生分类讨论问题的能力,引
导学生将问题分解成若干子问题,并对不同情况进行分析和讨论,以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

这种思维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能够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
意识。

在进行分类讨论思想培养时,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步骤:
明确问题的要求和解题思路。

在解题前,我们需要明确问题的要求,并通过对问题的
分析和思考来确定解题思路。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在进行分类讨论时能够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和方向。

将问题进行分类。

将问题进行分类是培养分类讨论思想的关键步骤。

我们可以通过对
问题进行分解和归纳,找出问题中可能存在的不同情况和条件。

将问题分解成若干子问题,并对每个子问题进行分类讨论,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和难点。

总结归纳,找出解题的一般方法。

在完成每个子问题的分析和讨论后,我们可以对每
个子问题的解题方法进行总结和归纳,找出解题的一般方法。

通过总结和归纳,可以帮助
学生掌握问题解决的思路和方法,提升解题的效率和准确性。

需要注意的是,培养分类讨论思想需要在实际解题过程中进行,而不是简单地进行理
论讲解或例题演练。

在解题教学中,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典型的问题进行分类讨论,让学生
亲自参与通过实践和探索来培养分类讨论思想。

分类讨论思想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

分类讨论思想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

分类讨论思想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摘要分类讨论思想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思想,其在高中数学解题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详细阐述分类讨论思想的定义、重要性、应用及具体案例,以便更好地展示其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价值。

分类讨论思想;高中数学;解题应用;具体案例一、分类讨论思想是一种数学思想,在高中数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有效地降低解题难度,提高解题效率。

本文将重点研究其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

二、分类讨论思想的定义分类讨论思想指的是将问题分为若干小问题,根据不同的情况分别进行讨论,最终得到问题的解决方法的一种数学思想。

使用这种方法,问题就可以逐步分解,降低难度,提高解题效率。

三、分类讨论思想的重要性分类讨论思想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降低问题难度采用分类讨论思想,将问题分为若干小问题进行处理,可以使问题难度逐步降低,最终简化问题难度,得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2.提高解题效率分类讨论思想可以使问题分解成若干小问题,这样可以使解决问题的速度更快,提高解题效率。

3.避免遗漏采用分类讨论思想,将问题分为若干小问题进行处理,可以避免因为考虑不全面而遗漏某些情况,从而得到更为全面的解决方法。

四、分类讨论思想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分类讨论思想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下面将以具体案例来说明其应用方法。

1.解决数列问题在解决数列问题时,可以采用分类讨论思想,将数列分成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例如,如下:已知数列{a_n}满足a_1=-3,a_n+1=2a_n+7,求数列的前n项和。

解:由题意得,a_n+1=2a_n+7化简可得:a_n=2^(n-2)a_1+7(2^(n-2)-1)/(2-1)若数列为等差数列,则d=a_n-a_1=(2^(n-2)-1)*2若数列为等比数列,则q=a_n/a_(n-1)代入公式得:q=2综上所述,当数列为等差数列时,前n项和为n/2(2a_1+(n-1)d)。

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中分类讨论思想的培养思路浅述

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中分类讨论思想的培养思路浅述

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中分类讨论思想的培养思路浅述【摘要】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中,培养分类讨论思想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通过探讨分类讨论思想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重要性,介绍了培养分类讨论思想的方法,并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其实际运用。

文章还对比了分类讨论思想与其他解题方法的优势,指出了其独特的解题技巧。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分类讨论思想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作用,并掌握运用分类讨论思想解题的技巧。

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培养和运用分类讨论思想将有助于提高解题效率和解题质量,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和应试能力提供有力支持。

【关键词】高中数学,解题教学,分类讨论思想,培养思路,重要性,方法,案例分析,对比,技巧,结论。

1. 引言1.1 引言在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分类讨论思想是非常重要的。

分类讨论思想是指将问题按照不同特征或条件进行分类,然后分别讨论每个类别,最终综合得出结论的思维方式。

这种思考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清问题的逻辑结构,还可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在数学解题中,分类讨论思想常常被用于解决复杂问题或找到一般规律,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解题方法。

通过培养学生的分类讨论思想,可以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学生可以通过将问题进行分类、分析和讨论,找到问题的关键点,并采取相应的解题策略。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结构和特点,提出问题的不同分类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总结,逐步培养学生的分类讨论思维能力。

在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分类讨论思想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和引导,可以帮助学生养成分类讨论思想的习惯,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解题能力和思维水平。

2. 正文2.1 分类讨论思想在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中的重要性在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中,分类讨论思想是一种重要的解题方法,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分类讨论思想可以帮助学生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简单的子问题,从而更容易解决整个问题。

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中分类讨论思想的培养思路浅述

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中分类讨论思想的培养思路浅述

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中分类讨论思想的培养思路浅述一、培养学生的分类思维分类讨论思想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常用方法。

要培养学生的分类讨论思想,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分类思维能力。

分类思维是指将问题中的各种情况进行分类,然后分别讨论,最后综合各种情况的讨论结果,得出最终的结论。

培养分类思维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1. 引导学生重视问题中的条件和结论,明确分类的标准。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重视问题中的条件和结论,从而明确分类的标准。

在讲解坐标系中的对称性问题时,可以引导学生明确对称轴的位置和对称点的性质,进而分类讨论对称点的情况。

2. 引导学生掌握分类的方法和技巧。

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分类的方法和技巧至关重要。

老师可以通过举例和练习,引导学生掌握分类的方法和技巧。

老师可以利用案例,演示如何将问题中的情况进行分类,以及如何根据不同的分类讨论情况进行解决。

3. 提高学生对于分类的敏感度和灵活性。

在数学解题中,往往需要根据问题的情况,划分合理的分类,学生对于分类的敏感度和灵活性至关重要。

老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训练学生对于分类的敏感度和灵活性。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综合性的问题,要求学生根据问题的特点,合理地进行分类,提高学生对于分类的敏感度和灵活性。

分类讨论思想可以说包含了讨论思维。

讨论思维是指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问题,找出其内在联系和规律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讨论思维,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数学解题能力。

培养学生的讨论思维,主要有以下几点:1.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布置一些启发式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提高他们对于问题的分析能力。

在讲解函数的奇偶性问题时,可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奇偶函数的性质和特点,从而提高学生对于函数奇偶性的分析能力。

2. 引导学生善于从多种角度进行思考和分析问题。

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往往需要从多种角度进行思考和分析问题。

要培养学生的讨论思维,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进行思考和分析。

浅谈分类讨论思想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分类讨论思想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分类讨论思想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一、引言二、分类讨论思想的概念和特点分类讨论思想是指将问题进行分类归纳,再逐个分别讨论的一种思维方式。

它包括将一般问题分为特例问题,将问题细分为几个部分,细分后各个部分问题易于解决。

分类讨论思想可以帮助人们清晰地认识问题的本质,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

(1)清晰明了:分类讨论思想可以将复杂的问题分解为若干简单的部分,每个部分更易于理解和处理。

(2)有利于系统化:分类讨论思想有利于系统地整合和总结问题,更加有助于理清问题的脉络。

(3)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分类讨论思想可以通过分析各种情况,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1. 分类讨论思想在解题方法中的应用数学解题本身就是一个分类讨论的过程,通过将问题分解为简单的部分,利用不同的方法和途径来解决问题。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分类讨论思想,合理地划分解题的步骤和方法,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许多概念和定理都是通过分类讨论的方式进行讲解和理解的。

在集合论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分类讨论的角度去理解交集、并集、差集、补集等概念;在函数的讲解中,也可以通过分类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函数的性质和特点。

在高中数学中,很多问题都可以通过分类讨论的方式来解决。

例如在数列和数学归纳法中,根据数列的前n项的和的差异,可以将数列分为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和其他数列,分别对每种数列进行分类讨论,从而更好地解决各类数列的问题。

四、分类讨论思想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际案例1. 实例一:高中数学理论课程中的应用2. 实例二:高中数学解题技巧的教学3. 实例三:高中数学思维训练的案例在高中数学思维训练中,老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案例,来培养学生的分类讨论思维能力。

通过给出一些挑战性较强的数学问题,鼓励学生从分类讨论的角度去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1.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2. 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通过分类讨论思想的引导和培养,能够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函数有三个零点, 则x2+(a-1)x+1-a=0有两个异于-1的不等实根, 所以Δ=(a-1)2-4(1-a)=a2+2a-3>0, 且(-1)2-(a-1)+1-a≠0, 解得 a∈(-∞,-3)∪1,23∪32,+∞. 综上c=1.
题型三 根据图形位置或形状分类讨论
x≥0,
y≥0, 例 3 在约束条件y+x≤s,
高考题型精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所以 10≤|PA|+|PB|≤2 5, 所以|PA|+|PB|的取值范围是[ 10,2 5]. 答案 B
高考题型精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5.抛物线y2=4px (p>0)的焦点为F,P为其上的一点,O为坐标
专题10 数学思想方法
第46练 分类讨论思想
思想方法解读
分类讨论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其基本思路是 将一个较复杂的数学问题分解(或分割)成若干个基础性问题, 通过对基础性问题的解答来实现解决原问题的思想策略. 1.中学数学中可能引起分类讨论的因素: (1)由数学概念而引起的分类讨论:如绝对值的定义、不等式 的定义、二次函数的定义、直线的倾斜角等.
变式训练2 (江苏)已知函数f(x)=x3+ax2+b(a,b∈R). (1)试讨论f(x)的单调性; 解 f′(x)=3x2+2ax,
令 f′(x)=0,解得 x1=0,x2=-23a. 当a=0时,因为f′(x)=3x2≥0, 所以函数f(x)在(-∞,+∞)上单调递增;
当 a>0 时,x∈-∞,-23a∪(0,+∞)时,f′(x)>0, x∈-23a,0时
高考题型精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2.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Sn=pn-1(p是常数),则数列{an} 是( ) A.等差数列 B.等比数列 C.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 D.以上都不对
高考题型精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 ∵Sn=pn-1, ∴a1=p-1,an=Sn-Sn-1=(p-1)pn-1(n≥2), 当p≠1且p≠0时,{an}是等比数列; 当p=1时,{an}是等差数列; 当p=0时,a1=-1,an=0(n≥2),此时{an}既不是等差数 列也不是等比数列. 答案 D
(2)若b=c-a(实数c是与a无关的常数),当函数f(x)有三 个不同的零点时,a的取值范围恰好是(-∞,-3)∪ 1,32∪32,+∞,求c的值. 解 由(1)知,函数f(x)的两个极值为f(0)=b, f-23a=247a3+b,
则函数 f(x)有三个零点等价于 f(0)·f-23a=b247a3+b<0,
(5)由参数的变化而引起的分类讨论:如某些含有参数的问题, 由于参数的取值不同会导致所得的结果不同,或者由于对不 同的参数值要运用不同的求解或证明方法等. 2.进行分类讨论要遵循的原则是:分类的对象是确定的,标准 是统一的,不遗漏、不重复,科学地划分,分清主次,不越 级讨论.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不重不漏”.
(2)由数学运算要求而引起的分类讨论:如除法运算中除数不 为零,偶次方根为非负数,对数运算中真数与底数的要求, 指数运算中底数的要求,不等式中两边同乘以一个正数、负 数,三角函数的定义域,等比数列{an}的前n项和公式等. (3)由性质、定理、公式的限制而引起的分类讨论:如函数的 单调性、基本不等式等. (4)由图形的不确定性而引起的分类讨论:如二次函数图象、 指数函数图象、对数函数图象等.
f′(x)<0,所以函数 f(x)在-∞,-23a,(0,+∞)
上单调递增,在-23a,0上单调递减;
当 a<0 时,x∈(-∞,0)∪-23a,+∞时,f′(x)>0, x∈0,-23a时,f′(x)<0, 所以函数 f(x)在(-∞,0),-23a,+∞上单调递增, 在0,-23a上单调递减.
题型一 由概念、公式、法则、计算性质引 起的分类讨论
题型二 分类讨论在含参函数中的应用 题型三 根据图形位置或形状分类讨论
题型一 由概念、公式、法则、计算性质引起的分类讨论
例1 设集合A={x∈R|x2+4x=0},B={x∈R|x2+2(a+1)x +a2-1=0,a∈R},若B⊆A,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解 ∵A={0,-4},B⊆A,于是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y+2x≤4
下,当 3≤s≤5 时,z=3x
+2y 的最大值的变化范围是( )
A.[6,15] C.[6,8]
B.[7,15] D.[7,8]
x+y=s, x=4-s, 解析 由y+2x=4 ⇒y=2s-4,
取点A(2,0),B(4-s,2s-4),C(0,s), C′(0,4). (1)当3≤s<4时,可行域是四边形OABC, 如图(1)所示,此时,7≤z<8.
由图形可知斜率k的值为0或-12. 答案 D
高考题型精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4.(四川)设m∈R,过定点A的动直线x+my=0和过定点B的 动直线mx-y-m+3=0交于点P(x,y),则|PA|+|PB|的取 值范围是( )
A.[ 5,2 5]
B.[ 10,2 5]
C.[ 10,4 5]
点评 对概念、公式、法则的内含及应用条件的准确把握 是解题关键,在本题中,B⊆A,包括B=∅和B≠∅两种情况. 解答时就应分两种情况讨论,在关于指数、对数的运算中, 底数的取值范围是进行讨论时首先要考虑的因素.
变式训练1 若函数f(x)=ax (a>0,a≠1)在[-1,2]上的最大 值为4,最小值为m,且函数g(x)=(1-4m) x在[0,+∞)上
1 是增函数,则a=____4____. 解析 若 a>1,有 a2=4,a-1=m,此时 a=2,m=12, 此时 g(x)=- x在[0,+∞)上为减函数,不合题意.
若0<a<1,有a-1=4,a2=m,
此时 a=14,m=116,检验知符合题意.
题型二 分类讨论在含参函数中的应用
例2 已知函数f(x)=-x2+2ax+1-a在x∈[0,1]上有最大 值2,求a的值. 解 函数f(x)=-x2+2ax+1-a =-(x-a)2+a2-a+1, 对称轴方程为x=a. (1)当a<0时,f(x)max=f(0)=1-a, ∴1-a=2,∴a=-1.
a>0,
a<0,
从而-247a3<b<0 或0<b<-247a3.
又 b=c-a,所以当 a>0 时,247a3-a+c>0 或当 a<0 时,
247a3-a+c<0. 设 g(a)=247a3-a+c,
因为函数f(x)有三个零点时,
a 的取值范围恰好是(-∞,-3)∪1,32∪32,+∞, 则在(-∞,-3)上 g(a)<0,且在1,23∪32,+∞上 g(a) >0 均恒成立. 从而 g(-3)=c-1≤0,且 g32=c-1≥0,因此 c=1. 此时,f(x)=x3+ax2+1-a=(x+1)[x2+(a-1)x+1-a],
3.解答分类讨论问题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是:首先要确定讨论 对象以及所讨论对象的全体的范围;其次确定分类标准,正 确进行合理分类,即标准统一、不重不漏、分类互斥(没有 重复);再对所分类逐步进行讨论,分级进行,获取阶段性 结果;最后进行归纳小结,综合得出结论.
常考题型精析 高考题型精练
常考题型精析
(1)当A=B时,B={0,-4},
-2a+1=-4,
∴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a2-1=0,
解得 a=1.
(2)当B A时,又可分为两种情况. ①当B≠∅时,即B={0}或B={-4}, 当x=0时,有a=±1; 当x=-4时,有a=7或a=1. 又由Δ=4(a+1)2-4(a2-1)=0, 解得a=-1,此时B={0}满足条件; ②当B=∅时,Δ=4(a+1)2-4(a2-1)<0,解得a<-1. 综合(1)(2)知,所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a≤-1或a=1.
高考题型精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当点P与点A或点B不重合时,在Rt△PAB中,有|PA|2+|PB|2 =|AB|2=10. 因为|PA|2+|PB|2≥2|PA||PB|, 所以2(|PA|2+|PB|2)≥(|PA|+|PB|)2, 当且仅当|PA|=|PB|时取等号, 所以|PA|+|PB|≤ 2 |PA|2+|PB|2= 2× 10=2 5,
则必有( )
A.f(0)+f(2)<2f(1)
B.f(0)+f(2)≤2f(1)
C.f(0)+f(2)≥2f(1)
D.f(0)+f(2)>2f(1)
解析 依题意,若任意函数f(x)为常函数时,
则(x-1)f′(x)=0在R上恒成立;
高考题型精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若任意函数f(x)不是常函数时, 当x≥1时,f′(x)>0,函数f(x)在(1,+∞)上是增函数; 当x<1时,f′(x)<0,f(x)在(-∞,1)上是减函数, 故f(x)当x=1时取得最小值,即有f(0)>f(1),f(2)>f(1), 综上,则有f(0)+f(2)≥2f(1). 答案 C
若∠F1PF2=90°,
则 F F = PF + PF , 1 22
12
22
∴PF12+(6-PF1)2=20,
又|PF1|>|PF2|, ∴PF1=4,PF2=2,
∴PPFF12=2. 综上知,PPFF12=72或 2.
高考题型精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对于R上可导的任意函数f(x),若满足(x-1)f′(x)≥0,
高考题型精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x≥0,
3.已知变量 x,y 满足的不等式组y≥2x, kx-y+1≥0
表示的是一
个直角三角形围成的平面区域,则实数 k 等于( )
A.-21 C.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