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复习专题:总复习 能量与功 提高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功和机械能专题复习课件

初中物理功和机械能专题复习课件
初中物理课件
功和机械能专题复习(2课时)
初中物理名师工作室 制作
一、知识考点
初中物理课件
一、功:
• 1、物理学中所说的“功”含有功效 的意思,具体地讲, 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二是 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
• 2、功的计算公式为 W=Fs, • 其中,F表示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s表示 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初中物理名师工作室 制作
初中物理课件
解:(1)他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
v= s 200m =6.25 m/s(2分)
t 32s
(2)S=80 cm2=80×10-4m2,他跑步时对地面的
压强 p=
F S
500N 80 10-4 m2
=6.25×104 Pa(3分)
(3)鞋子的质量为150 g=0.15 kg,鞋子离地面的
例1、(2014曲靖5题3分)下列情景中的各个力,没 有做功的是 (B )
初中物理名师工作室 制作
三、典型例题
初中物理课件
【解析】A选项中,石头被撬起的过程中手向下压 撬棍的力,有力也有距离,具备做功的两个必要因 素,做了功,故不符合题意;B选项中,球在空中飞 行时,足球已经离开了脚,足球不再受脚的作用力 了,因此足球飞向空中后踢球的力没有做功,故B选 项符合题意;C选项中,货物被提升的过程中绳子 对货物有拉力,有力也有距离,具备做功的两个必 要因素,做了功,故不符合题意;D选项中,爬楼 梯时人要克服自身的重力做功,或者也可以说成是 人的重力做了负功,属于做功的情况,故不符合题 意. 故选B.
初中物理课件ຫໍສະໝຸດ 1、机械能:动__能___和 势__能___统称为机械能.一个物 体可以既有动能,又有势能,这两种能量的总和就 是它的总机械能.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 _转__化__.

《功和机械能》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知识讲解.docx

《功和机械能》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知识讲解.docx

《功和机械能》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知识讲解功和机械能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学习目标】1.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计算;2. 知道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和单位,能说明有关问题并进行计算;3. 理解动能、重力势能的初步概念,知道什么是弹性势能;4. 知道动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重力势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高度有关;知道弹性势 能的大小与弹性形变有关;5. 能解释一些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简单现象;6. 能解释有关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例子。

【知识网络】定义:包含两个必要因素:F 和s.其中,与F 方向必须一致公式:W-Fs单位:焦耳/J 1 J=1 N- m物理意义:做功的多少定义,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公式:推导式:P=^-=Fv 单位:W (瓦特),1 W-l J/s.l kW^lO 8W ,物理意义,做功的快慢 (概念: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1相关因素:越大越大,则动能越大—.q 心1概念:物体由于高度所决定的能I 相关因素:越大.方越大,则敢力势能越大心必概念:物体由于发生界性形变而具有的能挖牲知-1相关因素,力.弹性形变(力〉越大.刖弹性势能越大转化:动能…重力势能动能i 弹性势能应用:地球卫星、衡秋千、滚摆等机械能守恒: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机械能的总和不变水能和风能的利用 功和机,械 动能【要点梳理】要点一、功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不做功的三种情况(1)物体受力,但物体没有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

此情况叫“劳而无功”。

(2)物体移动了一段距离,但在此运动方向上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如物体因惯性而运动)。

此情况叫"不劳无功”。

(3)物体既受到力,又通过一段距离,但两者方向互相垂直(如起重机吊起货物在空中沿水平方向移动)。

此情况叫“垂直无功”。

3.功的计算:(1)公式:一般式W=Fs ;常用式W=Gh(克服重力做功)或W=f阻s (克服摩擦阻力做功)。

中考科学总复习专题复习资料专题23 功和机械能(PPTWORD版)课件

中考科学总复习专题复习资料专题23 功和机械能(PPTWORD版)课件

10.物体由于___被__举__高__而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重力势能的大小与 ____质__量____和_____高__度_____有关,质量相同,高度越大,重力势能 __越__大___;高度相同,质量越大,重力势能____越__大___。
上一页
下一页
考点知识梳理
首页
11.物体由于发生了___弹__性__形__变___而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物体发 生_____弹___性_形__变__程__度______越大,弹性势能越大。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 称为____势__能______。
上一页
下一页
中考典例精析
首页
(2011·义乌)掷实心球是我市初中生体育测试项目之一。 某同学将质量为2千克的实心球从地上拿起,用双手举高2米后用力抛出, 球恰好落在9分线上。在举高过程中该同学克服实心球的重力做功
________焦(g取10牛/千克)。
【解析】功包含的两个因素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
。压力传感器不受力时电流表示数是I0。t=0时刻,将一金属小球从弹簧
正上方某一高度由静止释放,小球落到弹簧上压缩弹簧到最低点,然后又 被弹起离开弹簧,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再下落,如此反复。整个过程中,不
计能量损失,电流表示数I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则( )
上一页
下一页
中考典例精析
首页
A.t1时刻,小球动能最小 B.t2时刻,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小 C.t2~t3这段时间内,弹簧的弹性势能先增加后减少 D.t2~t3这段时间内,小球增加的动能小于弹簧减少的弹性势能
【答案】> >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中考典例精析
首页
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将重为100 N的物体匀速从斜面的

中考物理复习专题------简单机械 功和能

中考物理复习专题------简单机械 功和能

中考物理辅复习专题-----简单机械 功和能一、基础知识 (一)简单机械 (二)功 (三)功率(四)机械效率 (五)机械能 二、典型应用 (一)掌握篇 (二)提高篇 三、习题 (一)掌握篇 (二)提高篇 答案一、基础知识 (一)简单机械 1.杠杆 (1)杠杆的平衡:即指杠杆静止不转成匀速转动。

(2)杠杆的平衡条件: 动力×动力臂 = 阻力×阻力臂 公式:①F l F l 1122=⋅②F F l l 2112= 即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

(3)杠杆的分类: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即l l 12> , 动力小于阻力,F F 12< 。

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即l l 12<, 动力大于阻力,F F 12>。

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即l l 12=, 动力等于阻力,F F 12=。

省力的杠杆,需要多移动距离,即费距离。

费力的杠杆,则可少移动距离,即省距离。

2.滑轮 ①定滑轮:实质是一个等臂的杠杆,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②动滑轮:实质是个动力臂(l 1)为阻力臂 (l 2)二倍的杠杆,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但费距离,且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③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F nG G =+1()物轮,其中n 表示吊着物体的绳子的段数。

(二)功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功的计算公式:W = FS。

3.功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

4.正确理解物理学中“功”的意义。

物理中的做“功”跟日常生活中的“做工”或“工作”的含意不同。

在物理学中,做功是指两个因素同时存在的物理过程,这两个因素是,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这两个因素缺一不可,缺少了其中任何一个条件,物理上就说没有做功。

2021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二功和能(PPT版)38张

2021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二功和能(PPT版)38张

①全程最大速度的临界点满足条件为:Ff=
P额 vm
;
②匀加速运动达最大速度时满足的条件为

P v1
Ff
=ma,此时瞬时功率等于额定
功率P额;
③在匀加速过程中的某点,有:
P1 v
Ff
=ma;
④在变加速运动过程中的某点,有:
P额 v2
Ff
=ma'。
3.动能定理:W总=Ek2-Ek1=
1 2
mv22
5.几种常见的功能关系
常见的几种力做功
能量变化
重力做功
重力势能变化ΔEp
弹簧的弹力做功
弹性势能变化ΔEp
合外力做功W合
动能变化ΔEk
除重力和系统内弹力之外其他力做功W其他 机械能变化ΔE
滑动摩擦力与介质阻力做功Ffs相对 电场力做功WAB=qUAB
系统内能变化ΔE内 电势能变化ΔEp
功能关系 WG=-ΔEp W弹=-ΔEp W合=ΔEk W其他=ΔE
1 2
mv12

2021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二 功和能(PPT版)共38张
4.机械能守恒定律的三种表达方式
(1)始末状态:
mgh1
1 2
mv12
mgh2
1 2
mv22
(应选取零势能参考平面)
(2)能量转化:ΔEk(增)=ΔEp(减) (3)研究对象:ΔEA=-ΔEB
2021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二 功和能(PPT版)共38张
2021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二 功和能(PPT版)共38张
2021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二 功和能(PPT版)共38张
一、功能规律与图像的结合 1.四类图像中“面积”的含义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二 功和能(PPT版)共38张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二 功和能(PPT版)共38张

,Ek= K -
tan θ
K tan θ,由于m未知,所以不能根据mgh=K求出h,因此v求不出来,可求滑块下滑至
底端时的动能Ek,故A项错误,C项正确;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g cos θ-μmgsin θ=
ma,得a=g cos θ-g tan θ sin θ,可以求出加速度a,故B项正确;滑块下滑至底端时重
①全程最大速度的临界点满足条件为:Ff=
P额 vm
;
②匀加速运动达最大速度时满足的条件为
P v1
Ff
=ma,此时瞬时功率等于额定
功率PHale Waihona Puke ;③在匀加速过程中的某点,有:
P1 v
Ff
=ma;
④在变加速运动过程中的某点,有:
P额 v2
Ff
=ma'。
3.动能定理:W总=Ek2-Ek1=
。 1
2
mv
2 2
答案 AC 对乙施加水平向右的瞬时速度v,对木板甲来说,因为乙对甲的摩
擦力μmg小于木板与地面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2μmg,可知木板甲是不动的,则
对乙由动能定理Ek乙=Ek乙0-μmgx;当乙在甲上停止后,此时给甲一初速度v,则乙
在摩擦力作用下先做匀加速运动,动能Ek乙=μmgx;而甲做匀减速运动,动能Ek甲
解析 设AB=h。滑块M恰能沿斜面匀速下滑时,有mg sin θ=μmg cos θ,得μ=
tan θ,据重力势能减小量为K得mgh=K,该斜面逆时针旋转90°后,根据动能定
理mg· h -μmg sin θ· h =
tan θ
sin θ
1 2
mv2=Ek,联立解得v=
2gh 2gh tan θ tan θ

人教版中考物理专题复习 功和机械能

人教版中考物理专题复习  功和机械能

专题训练三功和机械能【学习目标】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计算;2.知道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和单位,能说明有关问题并进行计算;3.理解动能、重力势能的初步概念,知道什么是弹性势能;4.知道动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重力势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高度有关;知道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性形变有关;5.能解释一些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简单现象;6.能解释有关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例子。

【知识网络】[定文:包含两亍必豊因素iF和「其中去与F方向必娥一致公式:W-F J単悅庶耳”M=1Nm潮理意义;做功的多少「定丈*单價时间内所做的功公式片孚推导式=F二罕二F*单位:Wf瓦特儿1W=1J/sdkW-1011W•物理意丈[做功的怏慢[概念=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酗相关固震:楙*肠越大山越大,则动能越丈:摄念:物体由于高度所决定的能'」胧相关対淋佝Jr加越大/越大+则敲力势能轄大概愈:胸律由于喪生彈性殛变而具有的能相关園就:力■弹性理变f力)越大■则弹桂静能越大•禅性秽能转化:动能-車力势髓动能心弹性势能应用'地球卫星、務秋于,滚摆等机械能守題=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牝机械能的鬣和不变水能和凤能的利闊【要点梳理】要点一、功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不做功的三种情况(1)物体受力,但物体没有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

此情况叫“劳而无功”。

(2)物体移动了一段距离,但在此运动方向上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如物体因惯性而运动)。

此情况叫“不劳无功”。

(3)物体既受到力,又通过一段距离,但两者方向互相垂直(如起重机吊起货物在空中沿水平方向移动)。

此情况叫“垂直无功”。

3.功的计算:()公式:一般式W;常用式W克服重力做功或=阻克服摩擦阻力做功)阻()单位:焦耳4.注意事项:()与的方向应在同一直线上初中要求比如一个人提着一重物从山脚顺着“之”字形的山路爬到山顶此时人克服重力做功所移动的距离并不是山路的长而是从山脚到山顶的高()做功的多少由=决定而与物体的运动形式无关要点诠释:1.判断物体做功的依据: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重点抓住力作用在物体上是否有“成效”。

2022届高三物理第二轮复习专题4 功和能

2022届高三物理第二轮复习专题4 功和能

专题04功和能1专题04功和能一、考向分析

二、热点题型热点题型1动能定理的理解1.定理中“合外力”的两点理解:(1)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磁场力或其他力,它们可以同时作用,也可以不同时作用;(2)既可以是恒力,也可以是变力。2.公式中“=”体现的三个关系:

热点题型2动能定理在直线运动中的应用1.若在直线运动中知道初、末状态,而不需要考虑中间过程时,一般用动能定理处理位移与速度的关系;2.一般用分段法来处理问题,找准直线运动中转折处其动能有无损失。

热点题型3动能定理与图象的结合问题1.解决物理图象问题的基本步骤:(1)观察题目给出的图象,弄清纵坐标、横坐标所对应的物理量及图线所表示的物理意义;(2)根据物理规律推导出纵坐标与横坐标所对应的物理量间的函数关系式;(3)将推导出的物理规律与数学上与之相对应的标准函数关系式相对比,找出图线的斜率、截距、图线的交点、图线下方的面积所对应的物理意义,根据对应关系列式解答问题。2.四类图象所围“面积”的含义

本专题是力学三大观点在力学中的综合应用,历年的高考热点、高频点,出现在不同题型、不同难度的试题中,出题形式主要以选择题和计算题为主。动能定理应用广泛,无论物体做直线运动还是曲线运动,无论是恒力做功还是变力做功,均可考虑动能定理,特别在处理不含时间的动力学问题时,以及求变力做功时,应优先考虑动能定理。利用功能关系和能量守恒定律解决力学问题是历年的高考热点、高频点。题目往往结合抛体运动、圆周运动、多个物体间的相对运动综合考查,甚至涉及重力场、电场、磁场等。常考的几对功能关系有滑动摩擦力做功引起内能变化、合力做功引起动能变化、重力做功引起重力势能变化、电场力做功引起电势能变化、安培力做功引起机械能或电能变化等。学好本专题,可以帮助同学们熟练应用力学三大观点分析和解决综合问题。用到的知识、规律和方法有:动力学方法(牛顿运动定律、运动学规律);动量观点(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能量观点(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专题04功和能2热点题型4动能定理在多阶段、多过程综合问题中的应用1.由于多过程问题的受力情况、运动情况比较复杂,从动力学的角度分析多过程问题往往比较复杂,但是,用动能定理分析问题,是从总体上把握其运动状态的变化,并不需要从细节上了解.因此,动能定理的优越性就明显地表现出来了,分析力的作用是看力做的功,也只需把所有的力做的功累加起来即可;2.运用动能定理解决问题时,有两种思路:一种是全过程列式,另一种是分段列式;3.全过程列式涉及重力、弹簧弹力,大小恒定的阻力或摩擦力做功时,要注意运用它们的功能特点:(1)重力做的功取决于物体的初、末位置,与路径无关;(2)大小恒定的阻力或摩擦力做的功等于力的大小与路程的乘积;(3)弹簧弹力做功与路径无关。4.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基本步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量与功 编稿:周军 审稿:吴楠楠 【学习目标】 1. 了解自然界中存在的守恒量——能量的概念,知道什么是物体的动能,什么是物体的势能 2. 知道功的概念及做功的两个要素 3. 掌握功的量度、公式及单位,并能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4.知道功是标量,知道正功和负功的区别 5.理解合外力做功、变力做功的计算方法 【要点梳理】 要点一、寻找守恒量 要点诠释: (1)提出问题:在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中,小球滚下斜面A,如图所示,它就要继续滚上另一个斜面B.重要的是,伽利略发现了具有启发性的事实:无论斜面B比斜面A陡些或缓些,小球最后总会在斜面上的某点停下来,这点距斜面底端的竖直高度与它出发时的高度相同.看起来,小球好像“记得”自己起始的高度.然而,“记得”并不是物理学的语言,在物理学中,如何表述这一事实呢?

(2)寻找守恒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已成为人们认识自然的重要工具,寻找守恒量的目的就是揭示、发现自然界的普遍规律,以便认识自然、利用自然. 在上述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中,我们先分析小球的运动特点,小球沿斜面滚下时,高度降低,但速度增大,而小球沿斜面滚上时,高度增加,但速度减小.那么可知,小球凭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减少时,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就增加,反之,也成立,这就体现出守恒量——能量.

要点二、能量 要点诠释: 能量与物体的运动相对应,是对物体不同运动形式的统一量度,不同的运动形式对应不同的能量. (1)势能:相互作用的物体凭借其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势能. 注意:①两物体间有相互作用力,物体才会有势能. ②势能是与两物体相对位置有关的能量,又叫位能. 例如:地面附近的物体被提到一定的高度而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拉伸、压缩的弹簧,拉开的弓具有的能量叫弹性势能. (2)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 动能是一个状态量,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方向无关,只与物体的质量和运动速度的大小有关.例如:高速运动的炮弹具有很大的动能,可以穿透军舰厚厚的钢板进入船体;运动的水流、气流(风)可以推动叶轮转动而使发电机发电. 不同的运动形式在相互转化的过程中对应的能量也在不断地转化着,总的能量守恒意味着运动是守恒的.能量守恒定律使人类对自然界有了本质的定量认识. 要点三、功的概念 要点诠释: (1)功的定义:物体受力的作用,并沿力的方向发生一段位移,就说力对物体做了功. 力对物体做功是和一定的运动过程有关的.功是一个过程量,功所描述的是力对空间的积累效应. (2)功的两个要素:力和沿力的方向发生位移. 两个要素对于功而言缺一不可,因为有力不一定有位移;有位移也不一定有力. 特别说明:力是在位移方向上的力;位移是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如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匀速运动,重力和弹力的方向与位移的方向垂直,这两个力并不做功. (3)功的计算式:cosWFl. 在计算功时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①式中F一定是恒力.若是变力,中学阶段一般不用上式求功.②式中的l是力的作用点的位移,也为物体对地的位移.α是F方向与位移l方向的夹角.③力对物体做的功只与F、l、α三者有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等因素无关.④功的单位是焦耳,符号是J. (4)功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因此合外力的功等于各分力做功的代数和. (5)物理学中的“做功”与日常生活中的“工作”含义不同. 例如:一搬运工在搬运货物时,若扛着货物站着不动不算做功;扛着货物水平前进不算做功;而在他拿起货物向高处走时就做功了.所以力对物体做功必须具备两个要素:力和在力的方向上有位移. 要点四、功的正负 要点诠释: 1.功的正负 力对物体做正功还是负功,由F和l方向间的夹角大小来决定. 根据cosWFl知: (1)当0°≤α<90°时,cosα>0,则W>0,此时力F对物体做正功. (2)当α=90°时,cosα=0,则W=0,即力对物体不做功. (3)当90°<α≤180°时,cosα<0,则W<0,此时力F对物体做负功,也叫物体克服力,做功. 2.功的正负的物理意义 因为功是描述力在空间位移上累积作用的物理量,是能量转化的量度,能量是标量,相应地,功也是标量.功的正负有如下含义: 意义 动力学角度 能量角度

正功 动力对物体做正功,这个力对物体来说是动力 力对物体做功,向物体提供能量,即受力物体获得了能量

负功 力对物体做负功,这个力是阻力,对物体的运动起阻碍作用 物体克服外力做功,向外输出能量(以消耗自身的能量为代价),即负功表示物体失去了能量

说明 不能把负功的负号理解为力与位移方向相反,更不能错误地认为功是矢量,负功的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反.一个力对物体做了负功,往往说成物体克服这个力做了功(取绝对值),即力F做负功-Fs等效于物体克服力F做功Fs

要点五、功的计算方法 要点诠释: (1)一个恒力F对物体做功W=F·lcos α有两种处理方法:—种是W等于力F乘以物体在力F方向

上的分位移lcosα,即将物体的位移分解为沿F方向上和垂直于F方向上的两个分位移1l和2l,则F做的

功1cosWFlFl;一种是W等于力F在位移l方向上的分力Fcosα乘以物体的位移l,即将力F分解为沿l方向上和垂直于l方向上的两个分力F1和F2,则F做的功 1cosWFlFl.

功的正、负可直接由力F与位移l的夹角α的大小或力F与物体速度v方向的夹角α的大小判断. (2)总功的计算. 虽然力、位移都是矢量,但功是标量,物体受到多个外力作用时,计算合外力的功,要考虑各个外力共同做功产生的效果,一般有如下两种方法:

①先由力的合成与分解法或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合力F合,然后由cosWFl合计算. ②由cosWFl计算各个力对物体做的功W1、W2、„、nW,然后将各个外力所做的功求代数和,即 12nWWWW合…….

要点六、关于相互作用力所做的功 要点诠释: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做的功没有一定的关系.根据做功的两个因素,虽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但这两个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这两个物体在相同时间内运动的情况是由这两个物体所受的合力、物体的质量以及物体的初始条件这三个因素共同决定的,两个物体在相互作用力方向上的位移也没有必然联系,当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的位移大小相等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做功的绝对值相等;当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的位移大小不等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做功的绝对值就不等,因此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所做功的数值也就没有一定的联系.上述情况可用下面的实例来分析: 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两辆小车甲和乙,小车上各固定一条形磁铁,两车分别靠着固定挡板放置.此时两车都处于静止状态,虽然两车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不做功,因为力的作用点无位移;若将甲车左侧的挡板撤去,并使车以一定的水平初速度向右运动,在甲车靠近乙车的过程中,甲对乙的作用力不做功,而乙对甲的作用力做负功;当甲车返回向左运动时,甲对乙的作用力仍然不做功,而乙对甲的作用力做正功;若将乙车右侧的挡板也撤去,则在甲车靠近乙车的过程中,甲对乙的作用力做正功,而乙对甲的作用力仍做负功;当甲车返回向左运动时,两个相互作用力均做正功;若使两车相向运动,则在其相向运动过程中,两个相互作用力均做负功.

综上所述,作用力、反作用力做功的特点有: (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特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2)作用力、反作用力作用下物体的运动特点:可能向相反方向运动,也可能向同一方向运动,也可能一个运动,而另一个静止,还可能两物体都静止. (3)由cosWFl不难判断,作用力做的功与反作用力做的功没有必然的关系. 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两个力可以均不做功;可以一个力做功,另一个力不做功;也可以一个力做正功,另一个力做负功;也可以两个力均做正功或均做负功. 要点七、变力做功的计算 恒力做的功可直接用功的公式cosWFl求出,变力做功一般不能直接套用该公式,但对于一些特殊情形应掌握下列方法: (1)将变力做功转化为恒力做功. ①分段计算功,然后用求和的方法求变力所做的功. 某人以水平拉力F拉一物体沿半径为R的圆形轨道走一圈,求力F对物体所做的功.很显然,拉力F是一个大小不变,方向不断改变的变力,不能直接用公式cosWFl来计算,于是我们设想把圆周无限

细分,各小段位移分别为1l△、2l△、3l△、„、nl△,对于每一小段位移上的作用力F就成为恒力了,

且F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于是在每小段位移上,力F做的功分别为F·1l△、F·2l△、F·3l△、„、F·nl△,把各小段力F所做的功加在一起,就是力F对物体所做的功,即W=F·1l△+F·2l△+„+F·n

l△

=F(1l△+2l△+„+nl△),因为1l△+2l△+„+nl△=2πR,所以有W=F·2πR. 这种思维方法叫微元分割法或微元法.曲线运动中的变力做功(主要是大小不变、方向变化的力)常用微元法求解.上述拉力做的功等于拉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总路程的乘积. ②用转换研究对象的方法. 利用cosWFl进行计算,如图所示,人站在地上以恒力F拉绳,使小车向左运动,求拉力对小车所做的功.拉力对小车来说是个变力(大小不变,方向改变),但细细研究,发现人拉绳的力却是恒力,于是转换研究对象,用人对绳子所做的功来求绳子对小车做的功.

(2)方向不变,大小随位移线性变化的力,可用平均力求所做的功. (3)用图像法求解变力做功问题. 我们可以用图像来描述力对物体做功的大小.以Fcosα为纵轴,以l为横轴.当恒力F对物体做功时,由Fcosα和l为邻边构成的矩形面积即表示功的大小,如图(a)所示.

如果外力不是恒力,外力做功就不能用矩形表示.不过可以将位移划分为等距的小段,当每一小段足够小时,力的变化很小,就可以认为是恒定的,该段内所做功的大小即为此小段对应的小矩形的面积,整个过程外力做功的大小就等于全体小矩形面积之和,如图(b)所示. 【典型例题】 类型一、恒力功的计算 例1、如图所示,质量为2 kg的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受到与水平方向成37°角、大小为10 N的拉力作用,移动2m.已知地面与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求:(1)拉力对物体做的功;(2)重力对物体做的功;(3)弹力对物体做的功;(4)摩擦力对物体做的功;(5)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g取10 m/s2)

【思路点拨】只要弄清物体的受力情况,明确每个力与位移的夹角,就可根据功的定义求解. 【解析】(1)拉力F做的功 cos37FWFl°=10×2×0.8J=16J.

(2)重力G做的功 cos90GWmgl°=0. (3)弹力FN做的功 cos900NFNWFl°. (4)摩擦力fF做的功 cos180fFfNWFlFl°(sin37)5.6JmgF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