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与能量专题复习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总复习

二、燃烧热 能源
1、燃烧热 (1)概念:25℃,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 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 的燃烧热,单位为kJ· mol-1。 (2)燃烧热是反应热的一种,并且燃烧反应一定是 放热反应,其ΔΗ为“-” 或 ΔΗ<0。 (3)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书写 以燃烧1mol物质为标准,来配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 量数,故在其热化学方程式中会出现分数。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总复习
广州市培英中学高二备课组
一、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1、焓变与反应热 (1)定义 符号ΔΗ,单位:kJ/mol或kJ· mol-1 ΔΗ>0,反应为吸热反应。 ΔΗ<0,反应为放热反应。
(2)反应热和焓变的区别与联系 Q = ΔΗ ,中学阶段二者通用
2、热化学方程式
(1)书写必须注意的几点: ①必须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气体用“g” ,液体用“l” , 固体用“s” ,溶液用“aq” 。 ②焓变ΔΗ与测定条件(温度、 压强等)有关。因此书写 热化学方程式时应注明ΔΗ的测定条件,不注明则表示在 常温常压下测定。 ③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仅表示 该物质的物质的量,并不表示物质的分子数或原子数。因 此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④焓变只能写在方程式的右边。若为放热反应,ΔΗ为“” ;若为吸热反应,ΔΗ为“+” 。ΔΗ的单位一般为kJ· mol1。 ⑤如果化学计量数加倍,则ΔΗ也要加倍。当反应向逆向 进行时,其焓变与正反应的焓变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3、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的比较
4.中和热
《常考题》初中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复习(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镁与稀盐酸反应时,加入适量的氯化钾溶液,生成氢气的反应速率不变B.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g)+B(g)C(g)+D(g),保持恒温恒容,充入气体He增大压强,化学反应速率加快C.恒温恒容条件下,发生反应NH2COONH4(s)2NH3(g)+CO2(g),达到平衡的标志可以是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发生变化D.任何可逆反应在给定条件下的进程都有一定的限度,化学反应的限度决定了生成物在该条件下的最大产率2.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A.A B.B C.C D.D3.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A.钠与水反应B.Ba(OH)2·8H2O晶体与NH4Cl晶体混合反应C.硫磺在氧气里燃烧D.镁溶于盐酸4.两电极用导线连接插入电解质溶液中(不考虑溶液中溶解的氧气的影响),你认为不能构成原电池的是()电极材料Cu Zn Ag Sn电解质溶液CuCl2溶液H2SO4溶液CuSO4溶液NaOH溶液A.A B.B C.C D.D5.H2S燃料电池应用前景非常广阔,该电池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极a是正极B.O2-由电极a移向电极bC.电极 a 的反应式为:2H2S+2O2--4e-=S2+2H2OD.当通入11.2 L O2,转移电子数2N A6.资料显示:自催化作用是指反应产物之一使该反应速率加快的作用。
用稀硫酸酸化的KMnO4溶液与0.01 mol/L H2C2O4溶液进行下列三组实验,一段时间后溶液均褪色(0.01mol/L可以记做0.01M)。
实验①实验②实验③1mL0.01M的KMnO4溶液和1mL0.01M的H2C2O4溶液混合1mL0.01M的KMnO4溶液和1mL0.01M的H2C2O4溶液混合1mL0.01M的KMnO4溶液和1mL0.01M的H2C2O4溶液混合褪色比实验①褪色快比实验①褪色快A.实验①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H2C2O4是还原剂B.若用1mL0. 2M的H2C2O4做实验①,推测比实验①褪色快C.实验②褪色比实验①快,是因为MnSO4的催化作用加快了反应速率D.实验③褪色比实验①快,是因为Cl-起催化作用加快了反应速率7.下列物质间的反应,其能量变化符合图示的是A .由Zn 和稀H 2SO 4制氢气B .甲烷的燃烧C .Ba(OH)2·8H 2O 晶体和NH 4Cl 晶体混合搅拌D .氧化钙和水反应8.在一定条件下,A 气体与B 气体反应生成C 气体。
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教案)

专题八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和反应热等概念。
2、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3、了解盖斯定律,能计算化学反应焓变。
4、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教学重点: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化学反应焓变的计算。
教学难点:化学反应焓变的计算.教学过程:考点一:化学反应中的热量热化学方程式【知识精讲】1、化学反应中的热量从两个角度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1)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相对大小的角度分析,如图所示.(2)从反应热的量化参数—-键能的角度分析(3)记忆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放热反应:①可燃物的燃烧;②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化合反应;④金属跟酸的置换反应;⑤物质的缓慢氧化等。
吸热反应:①大多数分解反应;②盐类的水解和弱电解质的电离;③Ba(OH)2·8H2O与NH4Cl反应;④碳和水蒸气、C和CO2的反应等。
2、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1)注明反应条件反应热与测定条件(温度、压强等)有关。
绝大多数反应是在25 ℃、101 kPa下进行的,可不注明。
(2)注明物质状态常用s、l、g、aq分别表示固体、液体、气体、溶液。
(3)注意符号单位ΔH应包括“+”或“-"(“+”可省略)、数字和单位(kJ·mol-1).(4)注意守恒关系①原子守恒和得失电子守恒;②能量守恒。
(5)区别于普通方程式一般不标注“↑”、“↓”以及“点燃”、“加热”等.6.注意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仅表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且化学计量数必须与ΔH相对应,如果化学计量数加倍,则ΔH也要加倍。
正误辨析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物质发生化学变化都伴有能量的变化(√)(2)放热反应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吸热反应不加热不能发生(×)(3)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4)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不是单一的(√)(5)化学键断裂要吸收热量,也必定发生化学变化(×) (6)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任何情况下都没必要注明反应条件(×)(7)C(石墨,s)===C(金刚石,s)ΔH>0说明石墨比金刚石稳定(√)(8)已知:500 ℃、30 MPa下,N2(g)+3H2(g)错误!2NH3(g)ΔH =-92。
高中化学必修二化学反应与能量——复习教案

例:灼热的炭与二氧化碳的反应、炭和水蒸气的反应、氢气还原氧化铜、Ba(OH)2·8H 2O 与NH 4Cl 的反应、大多数分解反应等。
(二)、化学能与电能⑴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①火力发电——化学能间接转化为电能化学能−−−→−燃烧热能−−→−蒸气机械能−−−→−发电机电能 ②原电池——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⑵①铜—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②原电池形成的一般条件:Ⅰ 有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Ⅱ 相连接的两个电极(金属或非金属导体及其它可以做电极材料的物质)。
Ⅲ 两电极同时与电解质溶液接触。
Ⅳ 形成闭合回路。
③原电池的实质:氧化还原反应分开在两极进行,还原剂所失去的电子通过导线转移给氧化剂。
④原电池原理的应用:Ⅰ 实验室制氢气。
为加快氢气的产生速率,可用粗Zn 或Zn 粒,先用CuSO 4溶液浸泡一会儿 或向反应液中加入少量的CuSO 4溶液。
Ⅱ 可判断金属的活泼性。
若由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做电极,则较活泼的金属做负极(一般情况下)。
Ⅲ 制化学电源(电池)。
如干电池、蓄电池、燃料电池、高能电池。
a .一次电池:放电之后不能充电(内部的氧化还原反应是不可逆的)。
如干电池等。
b .二次电池(充电电池):在放电时所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在充电时可以逆向进行(一般通过充电器将交流电转变为直流电),使电池恢复到放电前的状态。
这样可以实现化学能转变为电能(放电),再由电能转变为化学能(充电)的循环。
如铅蓄电池、镍镉电池、镍氢电池等。
c .燃料电池:利用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将燃料和氧化剂(如氧气)反应所放出的能量直接转化为电能。
通常通过外设装备将燃料送入原电池的负极,而将氧化剂送入原电池的正极,这时电池起着类似于试管、Ⅰ尽可能使燃料充分燃烧,提高能量的转化率。
关键是燃料与空气或氧气要尽可能充分地接触,且空气要适当过量。
Ⅱ尽可能充分地利用燃料燃烧所释放的热能,提高热能的利用率。
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实质上是从多方面控制燃烧反应的条件(包括环境)。
人教社必修(2)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复习

Zn +2H+=Zn2+ + H2 考:下列装置中灵敏电流计上是 否有电流通过?下列装置是否为原电池?
【探究实验】按下图进行实验 并观察现象:
(-):Zn - 2e- = Zn2+ (+):Cu2++2e- = Cu 电池反应: Cu2++Zn = Cu + Zn2+
原电池的构成要素:
• • • • 前提是有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有两个电极 有电解质溶液 形成闭合电路
三、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
1、定义:是描述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的物理量, 2、表示方法:用单位时间内某一反应物的物质的 量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增加来 表示。 V=△C/△t 3、mol/L.min 、mol/L.s 如反应方程式∶mA+nB=pY+qZ 则VA=△C(A)/△t, VB=△C(B)/△t, VY=△C(Y)/△t, VZ=△C(Z)/△t。 4、化学平衡
二、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
• 什么原电池? 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 Zn – 2e- = Zn2+
(-): Zn – 2e- = Zn2+
2】按下图进行实验 (+): 【探究实验 Cu2+ + 2e- = Cu (+): 2H+ + 2e- = H2↑
电池反应:
并观察现象: 电池反应:
Zn + Cu2+= Zn2++Cu Zn Cu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A. 若反应X + Y = M是放热反应,该反应一 定不用加热。 • B. 需要加热方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 应。 • C. CO2与CaO化合是放热反应,则CaCO3分 解是吸热反应。 • D. 1mol硫酸与足量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 生成水所释放的热量称为中和热。
高二化学选修四专题复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高二化学选修四专题复习【专题一化学能与热能】考点一化学反应的焓变1.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1)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相对大小的角度分析,如图所示。
(2)从反应热的量化参数——键能的角度分析(3)反应热ΔH的基本计算公式ΔH=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ΔH=反应物的总键能之和——生成物的总键能之和例题1、某反应过程中体系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过程可表示为―→―→B.E1为反应物的平均能量与过渡态的能量差,称为正反应的活化能C.正反应的热效应为ΔH=E1-E2<0,所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D.此图中逆反应的热效应ΔH=E1-E2<0,所以逆反应为放热反应考点二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1)注明反应条件:反应热与测定条件(温度、压强等)有关。
绝大多数反应是在25 ℃、101 kPa 下进行的,可不注明。
(2)注明物质状态: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别表示固体、液体、气体、溶液。
(3)注意符号单位:ΔH 应包括“+”或“-”、数字和单位(kJ·mol -1)。
(4)注意守恒关系:①原子守恒和得失电子守恒;②能量守恒。
(ΔH 与化学计量数相对应) (5)区别于普通方程式:一般不注“↑”、“↓”以及“点燃”、“加热”等。
(6)注意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仅表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且化学计量数必须与ΔH 相对应,如果化学计量数加倍,则ΔH 也要加倍。
例题2.已知在1×105Pa 、298 K 条件下,2 mol 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484 kJ 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H 2O(g)===H 2(g)+12O 2(g) ΔH =-242 kJ·mol -1B .2H 2(g)+O 2(g)===2H 2O(l) ΔH =-484 kJ·mol -1C .H 2(g)+12O 2(g)===H 2O(g) ΔH =-242 kJD .2H 2(g)+O 2(g)===2H 2O(g) ΔH =-484 kJ·mol -1考点三 中和热和燃烧热比较项目燃烧热中和热相同点能量变化 ____反应ΔH ΔH __0,单位:________不同点反应物的量 ____ mol (O 2的量不限)可能是1 mol ,也可能是0.5 mol生成物的量不限量H 2O 是 ____ mol 反应热的含义__________时,____ mol 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不同反应物,燃烧热不同________中强酸跟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 ____ mol H 2O 时所释放的热量;不同反应物的中和热大致相同,均约为______ kJ·mol -1例题3.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HCl 和NaOH 反应的中和热ΔH =-57.3 kJ·mol -1,则H 2SO 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ΔH =2×(-57.3) kJ·mol -1B .CO(g)的燃烧热是283.0kJ·mol -1,则2CO 2(g)===2CO(g)+O 2(g)反应的ΔH =+(2×283.0)kJ·mol -1C .1 mol 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的燃烧热D .稀醋酸与稀NaOH 溶液反应生成1 mol 水,放出57.3 kJ 热量【规律与方法】 一、反应热大小的比较1.比较ΔH 的大小时需带正负号吗?2.怎样比较两个反应的ΔH 大小?(1)、同一反应,生成物状态不同时,同一反应,反应物状态不同时。
湖北咸宁市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复习(培优专题)

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铜片、锌片和石墨棒用导线连接后插入西红柿里,电流计中有电流通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锌片是正极B.两个西红柿都形成原电池C.石墨是阴极D.两片铜片上都发生还原反应2.一种以联氨(N2H4)为燃料的环保电池工作原理如图所示,电解质溶液显弱酸性,电池工作时产生稳定无污染的物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电极M充入N2H4,每消耗1molN2H4,会有4molH+通过质子交换膜B.该燃料电池工作时,化学能只能转化为电能C.N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D.电极总反应式为N2H4+O2=N2+2H2O,电解质溶液的pH始终不变3.钼酸钠和月桂酰肌氨酸的混合液常作为碳素钢的缓蚀剂。
常温下,碳素钢在三种不同介质中的腐蚀速率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H c+越大,腐蚀速率越快B.当硫酸的浓度大于90%时,腐蚀速率几乎为零,原因是浓硫酸使铁钝化C.要使碳素钢的缓蚀效果最优,钼酸钠和月桂酰肌氨酸的浓度比应为2:1SO,使碳素钢的盐酸中的腐蚀速率明D.酸溶液较低时,Cl-对碳素钢的腐蚀作用大于2-4显快于硫酸4.对可逆反应4NH3(g)+5O2(g)⇌4NO(g)+6H2O(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达到化学平衡时,6v正(O2)=5v逆(H2O)B.化学反应速率关系是:2v正(NH3)=3v逆(H2O)C.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加容器体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D.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molNO的同时,消耗xmolNH3,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5.下列有关反应热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吸热反应需不断从外界获得能量,放热反应不需从外界获得能量B.甲烷的燃烧热ΔH=-890 kJ·mol-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4(g)+2O2(g)=CO2(g)+2H2O(g)ΔH=-890 kJ·mol-1C.已知:S(s)+O2(g)=SO2(g)ΔH1=-Q1 kJ·mol-1,S(g)+O2(g)=SO2(g)ΔH2=-Q2 kJ·moI-1,则Q1<Q2D.已知常温常压下:HCl(aq)+NaOH(aq)=NaCl(aq)+H2O(l)ΔH=-57.3 kJ·mol-1,则有:H2SO4(aq)+Ba(OH)2(aq)=BaSO4(s)+2H2O(l)ΔH=-114.6 kJ·mol-16.在一定条件下,A气体与B气体反应生成C气体。
高中化学必修二专题2《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知识点复习及练习(有答案)非常详细

必修二 专题2《化学反应与能量变更》复习一、化学反应的速度和限度 1. 化学反应速率(v )⑴ 定义:用来衡量化学反应的快慢,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变更 ⑵ 表示方法:单位时间内反应浓度的削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⑶ 计算公式:v=Δc/Δt (υ:平均速率,Δc :浓度变更,Δt :时间)单位:mol/(L •s )应速率不变。
(2)、惰性气体对于速率的影响:①恒温恒容时:充入惰性气体→总压增大,但是各分化学反应速率 意义:衡量化学反应快慢物理量 表达式:v = △c/△t 【单位:mol/(L ·min)或mol/(L ·s) 】 简洁计算:同一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也等于各物质的浓度变更量之比 影响因素 内因:反应物的结构的性质 外因 浓度: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增大加快反应速率;反之减小速率 温度:上升温度,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反之减小速率 催化剂:运用催化剂可以改变更学反应速率 其他因素:固体的表面积、光、超声波、溶剂压强(气体): 增大压强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反之减小速率压不变,各物质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②恒温恒体时:充入惰性气体→体积增大→各反应物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2.化学反应限度:大多数化学反应都具有可逆性,故化学反应都有肯定的限度;可逆反应的限度以到达化学平衡状态为止。
在肯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当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各组分浓度不再变更时,反应到达化学平衡状态。
(1)化学平衡定义:化学平衡状态:肯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更组成成分浓度不再变更,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即化学平衡状态。
(2)化学平衡的特征:动:动态平衡等:υ(正)=υ(逆)≠0定:各组分的浓度不再发生变更变:假如外界条件的变更,原有的化学平衡状态将被破坏(3)化学平衡必需是可逆反应在肯定条件下建立的,不同的条件将建立不同的化学平衡状态;通过反应条件的限制,可以变更或稳定反应速率,可以使可逆反应朝着有利于人们须要的方向进行,这对于化学反应的利用和限制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反应与能量》专题复习一、建构知识网络化学知识零碎,要注意按照知识得内在联系站在全章得角度,重新审视、整合知识,借组图表把零散得知识结构化、网络化,如本章内容,可以整合成如下框图:二、整合重点知识1、常见得吸热反应、放热反应(1)常见吸热反应①大多数分解反应,②Ba(OH)2·8H2O与NH4Cl反应,③C+H2O 高温CO+H2,④C+CO2高温2CO。
(2)常见放热反应①大多数化合反应,②燃烧,③中与反应,④活泼金属与酸反应,⑤铝热反应。
2、化学反应能量变化得原因(1)微观角度化学反应得本质就是旧化学键得破裂与新化学键得形成,断开化学键需要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需要放出能量。
若断开化学键吸收得能量大于形成化学键释放得能量,反应为吸热反应;若断开化学键吸收得能量小于形成化学键释放得能量,反应为放热反应。
(2)宏观角度一个确定得化学反应完成后就是吸收能量还就是放出能量,取决于反应物得总能量与生成物得总能量得大小关系。
若E(生成物)>E(反应物) ,反应为吸热反应;若E(生成物)<E(反应物),反应为放热反应。
3、热化学方程式表明反应所放出或吸收得热量得化学方程式叫热化学方程式。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要注意如下几点:(1)注意ΔH得符号与单位:放热反应,ΔH为“-”;吸热反应ΔH为“+”;ΔH得单位为kJ·mol-1。
(2) 注明温度与压强:若条件为25℃、101kPa下,可不注明温度与压强。
(3)注意物质得聚集状态:物质得聚集状态不同,ΔH不同。
(4)注意热化学方程式得化学计量数:化学计量数表示相应物质得物质得量,可以就是整数,也可以就是分数,化学计量数必须与ΔH相对应。
如:2H2(g)+02(g)=2H20(g),△H=-483、6kJ·mol-1,H2(g)+1/202(g)=H20(g),△H=-241、8kJ·mol-14、燃烧热与中与热燃烧热中与热概念25℃、101KPa,1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得氧化物时,所放出得热量,叫做该物质得燃烧热在稀溶液中,酸与碱发生中与反应生成1mol H20,这时得反应热叫做中与热不同点反应物得量1mol(02不限量) 不确定生成物得量不确定H20为1mol相同点均为放热反应,△H<0三、牢记规律方法反应热计算方法多、规律性强,就是各级各类化学考试中常考得一种题型,其常用方法有以下五种:1、利用键能计算反应热△H:△H=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
2、利用反应物与生成物得总能量之差计算反应热△H:△H=生成物得总能量-反应物得总能量。
3、根据燃烧热、中与热计算反应热△H。
4、根据一定量得物质反应或生成时所放出或吸收得热量计算反应热△H:反应热与反应物、生成物得物质得量成正比,根据一定量得物质反应或生成时所放出或吸收得热量按比例折算,可求得相应反应得反应热△H。
5、利用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H:将已知得两个或多个热化学方程式进行适当得叠加处理(根据需要,可将热化学方程式乘以或除以某一不为0得数,再进行加减运算),可得到所求热化学方程式得反应热。
注意:将热化学方程式进行叠加处理时,应将热化学方程式(含△H)瞧作一个整体进行同样得叠加处理。
用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时,常用到以下计算关系:四、掌握常见题型1、考查热化学方程式得书写例1:依据下列事实,写出有关反应得热化学方程式。
(1)卫星发射时,用肼(N2H4)作燃料,16克N2H4在氧气中燃烧生成N2与水,放出热量311kJ,该反应得热化学方程式为。
(2)在25℃、101kPa下,1g甲醇燃烧生成CO2与液态水时放热22、68kJ。
则表示甲醇燃烧热得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3)已知拆开1mol H—H键,1mol N—H键,1mol N≡N键分别需要吸收得能量就是436kJ、391kJ、946kJ,则N2与H 2反应生成NH 3得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________。
(4)化合物AX 3与单质X 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生成化合物AX 5,已知AX 3得熔点与沸点分别为-93、6℃与76℃,AX 5得熔点为167℃。
室温时AX 3与气体X 2反应生成1mol AX 5,放出热量123、8kJ 。
该反应得热化学方程式为 。
分析:(1)N 2H 4与氧气反应得方程式为N 2H 4+O 2=N 2+2H 2O,16克N 2H 4在氧气中燃烧放出热量311kJ,则1mol N 2H 4在氧气中燃烧放出热量为311kJ ×2=622kJ,该反应得热化学方程式为N 2H 4(g)+O 2(g)= N 2(g)+2H 2O(l),ΔH=-622kJ·mol -1;(2)注意“表示甲醇得燃烧热”应控制CH 3OH 得化学计量系数为1,1g 甲醇燃烧生成CO 2与液态水时放热22、68kJ,则1mol CH 3OH 燃烧放出得热量为22、68×32kJ=725、76kJ,所以表示甲醇燃烧热得热化学方程式为CH 3OH(l)+32O 2(g)=CO 2(g)+2H 2O(l),ΔH=-725、76kJ·mol -1;(3)首先写出N 2(g)+3H 2(g)2NH 3(g),发生上述反应断裂1mol N≡N 键、3mol H —H 键,形成6mol N —H 键,放出热量=(391kJ×6-436kJ×3-946kJ)=92kJ,热化学方程式为N 2(g)+3H 2(g) =2NH 3(g),ΔH=-92kJ·mol -1;(4)根据AX 3、AX 5得熔、沸点,知室温时AX 3为液态、AX 5为固态,热化学方程式为AX 3(l)+X 2(g)=AX 5(s),ΔH=-123、8kJ ·mol -1。
答案:(1)N 2H 4(g)+O 2(g)=N 2(g)+2H 2O(l) ΔH=-622kJ·mol -1(2)CH 3OH(l)+32O 2(g)=CO 2(g)+2H 2O(l) ΔH=-725、76kJ·mol -1(3)N 2(g)+3H 2(g)2NH 3(g) ΔH=-92kJ·mol -1(4)AX 3(l)+X 2(g)=AX 5(s) ΔH=-123、8kJ ·mol -1 2.考查中与热、燃烧热例2:(2014·武汉模拟)25℃、101 kPa 时,强酸与强碱得稀溶液发生中与反应得中与热为57、3kJ ·mol -1,辛烷得燃烧热为5518kJ ·mol -1。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得就是( )A 、 2H +(aq)+SO 42-(aq)+Ba 2+(aq)+2OH -(aq)=BaSO 4(s)+2H 2O(1) △H=-57、3kJ ·mol -1B 、 KOH(aq)+1/2H 2SO 4(aq)=1/2K 2SO 4(aq)+H 2O(l) △H=-57、3kJ ·mol -1C 、 C 8H 18(l)+O 2(g)=8CO 2(g)+9H 2O(g) △H=-5518kJ ·mol -1D 、 2C 8H 18(g)+25O 2(g)=16CO 2(g)+18H 2O(1) △H=-5518kJ ·mol -1分析:中与热得标准就是生成1mol H 2O(l)时所放出得热量,A 项错误;燃烧热要求必须生成稳定得氧化物,生成物水应该为液态,C 项错误;辛烷得物质得量不就是1mol,△H 应为-11036kJ ·mol -1,D 项错误。
答案:B3.考查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得变化例3:硫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具有广泛得用途,且与氧化还原反应及能量变化密切相关。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铜得冶炼大致可分为:①富集,将硫化物矿进行浮选;②焙烧,主要反应为2CuFeS 2+4O 2=Cu 2S+3SO 2+2FeO(炉渣);③制粗铜,在1200℃发生得主要反应为2Cu 2S+3O 2=2Cu 2O+2SO 2,2Cu 2O+Cu 2S=6Cu+SO 2;④电解精炼。
下列说法正确得就是 。
a.上述灼烧过程得尾气均可直接排空b.由6mol CuFeS 2生成6mol Cu,上述共消耗15mol O 2c.在反应2Cu 2O+Cu 2S=6Cu+SO 2中,作氧化剂得只有Cu 2Od.电解精炼时,粗铜应与外电源正极相连,发生还原反应⑵在Fe 2+、Fe 3+得催化作用下,可实现2SO 2+O 2+2H 2O=2H 2SO 4得转化。
已知含SO 2得废气通入Fe 2+、Fe 3+得溶液时,其中一个反应得离子方程式为4Fe 2++O 2+4H +=4Fe 3++2H 2O,则另一反应得离子方程式为 。
⑶恒温,容积为1L 恒容条件下,硫可以发生如下转化,其反应过程与能量关系如图1所示(已知:2SO 2(g)+O 2(g)=2SO 3(g),ΔH =-196、6kJ·mol -1),请回答下列问题:①写出能表示硫得燃烧热得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ΔH 2=__________kJ·mol -1。
③在相同条件下,充入1mol SO 3与0、5mol O 2,则达到平衡时SO 3得转化率为_____;此时该反应______(填“放出”或“吸收”)_______kJ 得能量。
分析:⑴根据题给反应方程式可知,尾气中含有有毒气体SO 2,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因被吸收出去,故选项A 错误;由反应过程可知:6CuFeS 2~12O 2~3C u 2S ~3O 2~6Cu,所以共消耗O 2为12mol+3mol=15mol,选项B 正确;选项C,在反应2Cu 2O+Cu 2S=6Cu+SO 2中,Cu 2O 、C u 2S 作为氧化剂,选项D,连接电源正极得为电极为电解池阳极,粗铜发生氧化反应而溶解。
⑵据题意知氧化剂为Fe 3+,还原剂为SO 2,结合所得得产物,可写出另一反应得离子方程式为2Fe 3++SO 2+2H 2O=2Fe 2++SO 4-+4H +。
⑶S 燃烧生成SO 2,所以对应得焓变为ΔH 1,ΔH 2=-196、6 kJ·mol -12 mol×0、8mol=-78、64 kJ·mol -1。
当充入1mol SO 3,0、5 mol O 2时,相当于充入1mol SO 2与1mol O 2,与原平衡等效,所以SO 3得转化率为-1-0、21×10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