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六下不平静的世界教学设计
浙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不平静的世界》教案教学设计

浙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不平静的世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自然灾害及其对人类造成的影响(2)了解一些国际组织及其在自然灾害中的作用(3)培养学生正确应对自然灾害的意识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正确认识自然灾害3.情感目标:(1)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自然灾害对人类生活、工作、生命带来的影响(2)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关爱他人、热爱生活的精神4.方法目标:(1)通过肢体语言、原生态的语言让学生了解具体的单元内容;(2)利用问题式教学和情境教学,让学生思考和分析自然灾害以及国际组织在自然灾害中的重要作用(3)通过归纳、概括等方式帮助学生总结出正确的学习方法教学重点:正确应对自然灾害的意识教学难点:掌握一些国际组织及其在自然灾害中的作用教学过程:一、导入1.以观察、感知战士为出发点,让学生对比它们的战斗力,他们有哪些不同之处?2.以军事战斗的不同阶段、策略和战术为例,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的情境下要如何正确应对自然灾害。
二、学习环节1.通过图片和比喻,让学生感性认识和了解自然灾害,如洪水、地震、山火等。
2.引入国际组织,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了解一些国际组织及其在自然灾害中的作用。
3.针对不同的自然灾害及其造成的影响,让学生有所思考,让学生自己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解决问题1.让学生归纳、概括不同的自然灾害及其特点。
2.让学生自己探讨,国际组织在自然灾害中的作用、具体的细节与情况。
3.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如运用知识、总结图表等方式来复习和巩固教学内容。
四、出作业1.总结和遵循正确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教学内容。
2.布置一些书面作业,如总结细节与情况、归纳不同的自然灾害及其特点等,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知识。
2019年(春)六年级品社下册《不平静的世界》教案 浙教版

2019年(春)六年级品社下册《不平静的世界》教案浙教版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两次世界大战,重点了解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2.体验战争的残酷与无情,激发对战争的憎恨之情,并对生活在战争环境中的儿童产生深切的同情。
3.开展研究性学习,提高分析、表达、合作等能力。
教学重点:1、了解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2、开展研究性学习,提高分析、表达、合作等能力。
教学难点:体验战争的残酷与无情,激发对战争的憎恨之情。
教学准备:有关图片故事资料多媒体课件第一板块:观看录像,激发质疑,酝酿情感1、欣赏一组图片:世界的和美。
(教师收集一些图片,把它们带到了的课堂上)请各位同学认真地看一看一组图片:世界的和美。
教师随机给图片配上文字说明快乐地欣赏完了这一组图片。
看后,提问:世界如此和美,你最想说的是什么?过渡:然而,世界并不是都这般美好和平,还有太多的战争和冲突。
世界很不平静。
(板书:不平静的世界)2、请看一组数据:(出示课件)(1)出示课件:在人类历史上,大大小小的战争数不胜数。
据统计,自公元前3200年至公元1964年(约5100年),世界上共发生14513次战争,仅有329年是和平年代。
这些战争使36.4亿人丧生,损失的财物折合黄金,可铺一条宽150千米、厚10米,环绕地球8圈的金带。
(2)看了这段资料,你们在惊讶吗?惊讶什么?3、导入战争话题。
师:同学们,世界真的很不平静。
下面让我们走进敏感而沉重的场景——战争。
(出示课件)师:看到战争让你们联想到什么?师小结:对呀!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是恐惧、伤痛、死亡、哭泣……,还有意想不到的灾难。
所以,说到战争,人们总是心存余悸,甚至毛骨悚然。
4、初知两次世界大战过渡:古往今来,人类历史上发生了无数的战争。
然而,就最近100年里,人类历史上就连续经历两次前所未有的大规模世界大战。
(两次世界大战)5、观看世界大战录像请看世界大战的片断,认真看,思考:为什么称这两次大战为世界大战?看后请你们说说。
浙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不平静的世界》教案教学设计

浙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不平静的世界》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能够: 1. 理解并背诵课文《不平静的世界》; 2. 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短语,如“平静”、“海水倒灌”等; 3. 学会用简洁的语言描述自然灾害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4. 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汇与短语、培养学生观察力和分析力。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自然灾害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1.教材:浙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材;2.多媒体教学设备;3.板书:关键词汇和短语。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入话题,激发学生对自然灾害的兴趣,引起他们对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的思考。
教师示范问题:你们是否曾经经历过自然灾害?有哪些自然灾害你们了解?2. 概览课文(10分钟)教师将课文《不平静的世界》在多媒体设备上展示,要求学生跟随课文内容一起朗读。
然后,教师讲解生词和关键词汇,并与学生进行互动。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的课前准备: - 请问你们都了解什么是自然灾害? - 你们知道哪些常见的自然灾害?3. 理解课文(2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并进行解读。
教师可以使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例如: - 课文主要讲了哪些自然灾害? - 这些自然灾害是如何发生的? - 这些自然灾害对人们生活有哪些影响?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并掌握关键词汇和短语。
4. 拓展学习(2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图片和简短的描述,让学生从中选择与自然灾害相关的情景,并利用所学知识组成句子。
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以下提示: - 选择一张图片并描述图片中所展示的情景 - 使用自然灾害相关的词汇和短语,如“地震”、“台风”、“山体滑坡”等学生可以利用以下句型进行描述: - 这是一张描述[自然灾害]的图片。
- 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5. 温故知新(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所学内容,并用简要的笔记记录关键点。
浙教版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不平静的世界

(浙教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第一单元第一课不平静的世界教学目标:1.了解两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和简单经过,以及当今各地区间的一些冲突,理解战争给人类带来的苦难。
2.搜集有关战争给人类带来苦难的图片和资料,体会人们对和平的渴望。
3.开展焦点论坛,提高表达能力,进一步激发热爱和平的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两次世界大战带给人类的苦难,懂得和平是人类发展的必要前提,激发热爱和平的感情。
教学难点:搜集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战争给人类带来的苦难。
开展有效的讨论,提高理解与表达能力。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准备:1.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战役故事,查找有关战争给人类带来苦难的资料。
2.搜集由于历史遗留下来的争端和资源争夺引起的战争和冲突。
3.搜集本月世界冲突时事报道。
第一课时(1)一、图片欣赏,感受世界的“不平静”1.欣赏第1组图片:世界的和美。
(教师收集一些图片,把它们带到了的课堂上)请各位同学认真地看一看——1、欣赏第1组图片:世界的和美。
教师随机给图片配上文字说明快乐地欣赏完了这一组图片。
2.欣赏第二组图片:人类的战争。
教师随着图片的呈现,并简要介绍战争的残。
3.请同学们说说看了刚才这两组图片之后的感想。
4.教师小结:我们人类共住一个美好的家园——地球,然而一直以来,各种战争、冲突却时有发生,使得我们共同生活在一个“不平静的世界”之中。
(出示课题:不平静的世界)二、阅读填表,了解“一战”的基本情况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一课,不平静的世界首先我们走进第一次世界大战,去了解那一段历史。
请同学们翻到书本第一课,自由朗读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内容。
1.自由朗读中有关一战的文字材料。
2.课本资料进行整理。
请看大屏幕:导持续时间参战卷入军民财产战争火线开始结束国数人口伤亡损失费用第一次世界大战3300亿美元3.填表作业:你能把这些内容整理出来并填写下来吗?请拿出作业纸。
(1)学生填表,教师巡回查看学生填写情况(2)汇报交流,能用自己的话简单地介绍一下吗?交流讨论填写过程中的不同点,同时梳理相关内容。
浙教版品社六下《不平静的世界》说课稿

浙教版品社六下《不平静的世界》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不平静的世界》是浙教版品社六下的教材内容,主要介绍了当今世界面临的各种挑战和问题。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可以了解世界的不平静现象,认识到和平稳定的重要性,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认知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对于世界的不平静现象可能还缺乏深入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关注世界局势,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当今世界面临的不平静现象,掌握相关概念,提高自己的社会认知。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世界不平静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和平稳定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世界不平静现象的种类、原因和影响。
2.原因分析:世界不平静现象的产生原因复杂多样,包括、经济、文化、宗教等多个方面。
3.影响理解:世界不平静现象对各国和全球局势的影响,以及对学生自身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讨论交流、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地图等教学辅助手段,直观地展示世界不平静现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世界不平静的新闻事件,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导入新课。
2.案例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具体的不平静事件,了解其原因和影响。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总结提升: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认识到和平稳定的重要性。
5.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思考题和实践活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可以设计成思维导图的形式,将世界不平静的现象、原因和影响进行梳理和展示。
品德与社会《不平静的世界》教学设计

品德与社会〔不平静的世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两次世界X的原因和简单经过。
2、能搜集第二次世界X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一些战事,并会将搜集到的信息与人交流。
3、初步感受X的严酷,体验X给人类带来的苦难。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初步了解两次世界X,感受X的严酷。
难点:初步感受X的严酷。
教学打算:师生搜集:第二次世界X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战事。
教师搜集:搜集查找有关X给人类带来苦难的资料〔图片、文字等〕教学过程:课前游戏:全班分成两大组,相互考一考有关风景名胜所在地的知识。
由老师出题开始:园明园——北京一、图片欣赏,感受世界的“不平静〞。
前几天,沈老师从网上搜集了一些图片,今天我把它们带到了的课堂上,请各位同学认真地看一看——1、欣赏第1组图片:世界的和美〔课件点击:和美〕教师随机给图片配上说明愉快地欣赏完了这一组图片,接下来我们欣赏另一组图片——2、欣赏第2组图片:人类的X〔课件点击:X〕教师随着图片的翻动情绪变得冲动,并简要介绍X的严酷3、请同学们说说看了刚刚这两组图片之后的感想。
4、教师小结:我们人类共住一个美好的家园——地球,然而一直以来,各种X、抵触却时有发生,使得我们一起生活在一个“不平静的世界〞之中。
二、阅读填表,了解“一战〞的根本情况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课:〔点击出示课题〕不平静的世界首先我们走进第—次世界X,去了解那一段历史。
请同学们翻到书本第三页,自由朗读第三到第四页之间有关第—次世界X的内容。
1、自由朗读中有关一战的文字资料。
2、对课本资料进行整理。
请看大屏幕:点击出示导火线连续时间参战国数卷入人口军民伤亡财富损失X费用开始结束第—次世界X3300亿美元3、填表作业:你能把这些内容整理出来并填写下来吗?请拿出作业纸。
〔1〕同学填表,教师巡回检查同学填写情况〔2〕汇报交流,能用自身的话简单地介绍一下吗?同学作业实物投影显示,交流商量填写过程中的不同点,同时梳理相关内容。
教师补充介绍二战迸发的导火线。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六下《不平静的世界》优秀教学设计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六下《不平静的世界》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不平静的世界》是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六下的教学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世界上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冲突和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世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地区冲突、恐怖主义、贫富差距等问题,通过分析这些问题,使学生认识到世界的复杂性和不平静性,提高学生的辨别是非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社会认知能力,对社会问题有一定的了解,但针对本课涉及的地区冲突、恐怖主义等较为复杂的问题,学生可能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这些问题,并通过实例使学生认识到这些问题的现实影响。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世界上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冲突和问题。
2.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世界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使学生认识到世界的复杂性和不平静性,提高学生的辨别是非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世界上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冲突和问题,关注社会、关注世界。
2.教学难点:让学生认识到世界的复杂性和不平静性,提高学生的辨别是非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地区冲突、恐怖主义等案例,使学生认识到这些问题的现实影响。
2.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冲突和问题的看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学生互动,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资料,用于分析讲解。
2.准备讨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3.准备互动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世界上的冲突和问题。
2.呈现(10分钟)呈现地区冲突、恐怖主义等案例,让学生了解这些问题的现实影响。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冲突和问题的看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巩固(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讨论成果,加深对冲突和问题的理解。
小学品德与社会浙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不平静的世界》公开课优质课教案比赛讲课获奖教案

小学品德与社会浙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不平静的世界》公开课优质课教案比赛讲课获奖教案
1新设计
和平永远是人类发展的主题之一,人类文明的进步,祖国的日益强盛,已经让战火纷飞的年月离我们十分遥远。
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可以遗忘过去,当今世界仍旧是一个不平静的世界,在享受和平幸福的同时,回顾历史上的战争和冲突,感受世界人民共创和平的美好愿望,从而树立维护和平的理想,对青少年的成长非常重要。
2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孩子们了解两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和概况,以及当今世界各地区间的一些冲突,理解战争给人类带来的苦难。
2、通过学习拓展孩子们的知识空间,用视觉感官刺激直面战争,体验战争的残酷和无情,感受人们对和平的渴望,进一步激发热爱和平的感情。
3、培养孩子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养成关心时事关注世界和平的良好习惯。
3学情分析
要和平,求和作、促发展已成为时代发展的旋律。
孩子们首先根据课标要求学习教材,了解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原因、背景、及简单经过,并且对当前局势下的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也有所涉及。
但是由于时代较遥远,且教材史实性强与日常生活联系不紧密。
孩子们不容易进入情境。
4教学重难点
1、通过学习孩子们了解两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和概况,以及当今世界各地区间的一些冲突,理解战争给人类带来的苦难。
2、通过学习拓展孩子们的知识空间,用视觉感官刺激直面战争,体验战争的残酷和无情,感受人们对和平的渴望,进一步激发热爱和平的感情。
5教学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平静的世界》教学设计
教学总目标:
1、了解两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和简单经过,了解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地区间的一些战争及冲突。
2、通过搜集、交流战事资料,提高资料的收集、整理能力。
3、多方面感受战争给人类带来的苦难,激发热爱和平的情感。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了解两次世界大战原因和概况(卷入国、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等数据)。
2、能搜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一些战事,并会将搜集到的信息与人交流。
3、初步感受残酷的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巨大苦难,激发对战争的憎恨之情。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了解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地区间的一些战争及冲突。
2、能收集现代战争运用了哪些新式武器,了解这些武器的巨大杀伤力。
3、进一步感受战争所带来的苦难。
激起热爱和平的情感。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导入
1、由联合国总部摆放的两尊雕塑,引出课题——不平静的世界。
2、而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损失最惨重的战争,就是在上个世纪发生的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交流调查表
2、重点交流“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是怎么回事?如果没有萨拉热窝事件,是不是一战就不会爆发?
三、围绕表格展开探究
1、把我们的目光聚焦到表格中这些数字上,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2、引导学生了解:
(1)一战二战分为哪两大阵营?这两大阵营的主要国家是哪些?课件——介绍“同盟国、协约国”
(2)、这两次世界大战中有很多次重要的战役,你了解哪些战役?课件
(3)、重点关注:出示录像。
(斯大林格勒战役战役),录像中的哪个画面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3、体会战争带来的深重灾难:
(1)出示:二战卷入国地图
仔细看图后,你发现了什么?(未受战火影响的地方少之又少。
)
(2)让我们回首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出示课件:废墟、逃难、平民、战士
刚才,你看到了什么?你仿佛还看到了什么?
(3)同学们,战火中的人们过着怎样艰难的生活?
列宁格勒市民的125克掺锯末的面包。
4、体会战争是巨大的浪费。
做两道特别的计算题。
(1)算一算:两次世界大战中有关财产损失与战争费用总计有多少?
(2)1939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是2050亿美元,算一算,这两次大战所蒸发的财富相当于当时美国多少年的国民生产总值?
(3)平时算出答案大家总是很高兴,可是今天,当算出答案时,你的心情是——,为什么?
三、战火中的儿童
1、在残酷的枪林弹雨中,孩子们美丽的童年被无情的炮火演化为一场场噩梦。
看课件
2、此刻的你是怎样的心情?为什么?
五、总结
1、在人类历史上,大大小小的战争数不胜数。
据统计,自公元前3200年至公元1964年(约5100年),世界上共发生14513次战争,仅有329年是和平年代。
这些战争使36.4亿人丧生,损失的财物折合黄金,可铺一条宽150千米、厚10米,环绕地球8圈的金带。
2、看了这段资料,你们在惊讶什么?
3、让我们再来看看这座“铸剑为犁”的雕塑,如果请你在这座雕塑的基座上要镌刻上碑文,你会写上什么呢?
4、交流
设计意图:
《不平静的世界》是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六下第一单元的内容,仔细翻看教材,我们发现教材首先通过回顾两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和战争情况以及它们造成的灾害,阐述了战争的残酷。
然后结合德国法西斯对犹太人和日本法西斯对待中国人民的罪行,启发学生了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长久创伤。
接着,教材又列举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地区间的一些不同原因的战争及冲突,使用的一些新式武器等,让学生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有更深刻的了接。
虽然这样的内容已经安排在了六下,但是依然只有个别学生对“世界大战那些事儿”略知一二。
所以,我们必须正视这样的学习基础,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比如,总目标中有:“了解两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和简单经过”。
我认为这样的目标定位高而难。
两次世界大战的内容是初二下册《社会》课的学习内容,让六年级的学生了解两次世界大战的“简单经过”其实并不简单,要求过高过大。
于是,我把知识目标调整为:“初步了解两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和概况(卷入国、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等数据),重点了解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不过,即便是这样知识性很强的品社课,我们依然不能忘记:在品社课里,传授知识不是主要的、唯一的目标,它只是达成情感、价值观、能力等目标的基础。
品社课要以情感作为主线,要以落实情感目标作为主要学习任务。
否则,“没有情感的道德就变成了干枯的、
苍白的语句,这语句只能培养伪君子”。
因此,我制订了情感目标:“感受残酷的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激发对战争的憎恨之情。
本课需做大量的课前调查,是一次非常好的锻炼收集整理资料能力的机会,所以,能力目标制定为:通过搜集、交流战事资料,提高资料的收集、整理能力。
怎样达成目标呢?
一.发现理性数字后的战争真相
第一、二两次世界大战在教材中呈现为一个又一个的数字,如“伤亡人数”、“战争费用”、“财产损失”等等。
这是两次世界大战的概况,是本节课的知识目标,必须落实。
但如果只做到这一步,就浅薄了,也不符合品德课的特点。
所以,我设计了一张表格,请学生在课前根据教材填表格:
表格中需填写的内容教材中都有,六年级的学生完全有能力独立完成。
课堂上通过简单的交流后,我请学生“横着审视,竖着比较,说说有什么发现”。
学生思考后反馈,集中在“伤亡惨、损失大、范围广”这几个方面,迈出了走近历史的第一步。
二.关注冰冷历史中的细节
正所谓“知为先,情为重”,在学生对两次世界大战有了初步、整体的认识后,我认为,需要想办法发掘那些能震撼人心的细节,通过它们让冰冷的历史鲜活起来,让遥远的历史具体起来。
我重点选择了两个细节:
1、计算两次世界大战中有关财产损失与战争费用总计有多少?再计算:建像浙二医院这样的一座大型综合医院需4000万美元,这笔钱可以建多少座医院?这样一来,战争浪费之大就直观起来了。
2、列宁格勒市民的120克黑面包。
从面包“重量之轻”、“原料之劣”、“领取之艰难”到最后“饿死平民数量之多”,一步步深入体验,让学生深深体会了战争中平民的苦难生活。
3、战火中的同龄人。
儿童是战争最大的受害者,在残酷的枪林弹雨中,孩子们美丽的童年被无情的炮火演化为一场场噩梦。
通过出示一幅幅精心选择的图片,让学生了解战火中的儿童面临的种种劫难,进一步接近遥远的历史,进一步感受战争的残酷。
三、宣泄积累的灰色情感
整堂课,学生所见所闻都是残酷的历史,无情的现实,所以在最后总结的时候,我请学生写“铸剑为犁”的碑文,让本课中所积累的对战争的憎恨之情转化为渴望和平的文字,宣泄那些灰色的情感,给学生一个明亮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