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散文选修重点句子翻译复习课程

古代诗歌散文选修重点句子翻译复习课程
古代诗歌散文选修重点句子翻译复习课程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庖丁解牛》

1、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2、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3、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4、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5、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6、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阿房宫赋》

1、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2、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3、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4、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5、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六国论》

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秦。

2、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3、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4、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5、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6、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7、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伶官传序》 1、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2、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 之者,可以知之矣。

3、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4、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5、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6、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祭十二郎文》

1、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2、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3、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

4、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5、吾实为之,其又何尤!彼苍者天,曷其有极! 《春夜宴葱弟桃花园序》

1、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

2、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3、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4、会桃李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项脊轩志》

1、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2、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3、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庖丁解牛》

1、它 同 《桑林》的舞蹈节奏 合拍,同《经首》的舞蹈节奏 合拍。

2、嘻!好 啊!(你的)技术 怎么 会 到 这种程度呢?

3、现在(宰牛)的时候,我 用 精神 去接触牛,却 不用 眼睛看,感觉器官 停止活动了 而 精神意愿 在活动。

4、(宰牛的刀 )从来 没有 碰过 经络相连的地方、紧附在骨头上的肌肉和肌肉聚结的地方,更 何况 股部的大骨呢?

5、虽然 如此,每当 碰上 筋骨交错的地方,我 看见 那里 难以 下刀,十分警惧 因为 它 而小心翼翼,目光 因为 这个原因 而集中,动作 因为 这个原因 而放慢。

6、提起刀 站着,因为 这一成功 而得意地四下环顾,因为 它 而悠然自得、心满意足,擦拭好了 刀 然后 把它收藏起来。

《阿房宫赋》

1、六国 灭亡,统一了 天下。蜀山的树木 被伐光了,阿房宫 才盖起来。

2、(它)从骊山向北 建构,再 往西转,一直 延伸到 咸阳。

3、长桥 横卧 在渭水上,天上没有 云,怎么 出现了龙?在楼阁之间架木筑成的通道 横空 而过,没有 雨过天晴,哪里 来的彩虹?

4、陈胜、吴广 揭竿而起,函谷关 被攻破,项羽 放了一把火,可惜阿房宫 变成了一片焦土。

5、秦人 来不及 为自己的灭亡哀叹,只好 让后世的人 为他们哀叹;后世的人 只是哀叹 如果 不引以为鉴,又要 让 后世的人 为后世哀叹了。

《六国论》 1、六国 灭亡,不是 武器 不锋利,不是 仗 打得不好,弊端 在于 贿赂 秦国。 2、有人 问:“六国 相继 灭亡,难道 全部 (是因为)贿赂 秦国吗?” 3、用 土地 侍奉 秦国,好像 抱柴救火,柴 不烧完,火 就不会灭。 4、等到 太子丹 用 荆轲的 计策,才 招致 了 祸患。

5、那么 胜败 的 命运,存亡 的 理数,倘若 与秦国 相 比较,也许还不容易 衡量呢。

6、治理 国家的人 不要 被 积久的威势 所胁迫啊!

7、如果 凭借 偌大的国家,却 追随 六国灭亡 的 前例,这 就比不上六国了。

《伶官传序》

1、国家兴盛与衰亡 的 命运,虽然 说 是天命,难道 不是 (由于)人事吗?

2、推究 庄宗 得天下 和 他 失天下 的原因,就可以 知道了。

3、给 你 三支箭,你 一定 不要忘记 你 父亲 的愿望。

4、难道 得天下 艰难 而 失天下 容易吗?或者 推究 他成功与失败 的 事迹,都是 由于 人事呢?

5、忧虑辛劳 可以 使国家兴盛,安闲享乐 可以 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 的 道理。

6、那 祸患 常常 从 细微的事情 积累起来的,有才智勇气的人 往往被 他溺爱的事物 困扰,哪里 仅仅 是伶人啊!

《祭十二郎文》 1、假如 知道 会这样,即使 高官厚禄的公卿宰相,我也 不愿因此 离开 你 一天 而 去赴任啊!

2、像 我 这样衰弱 的人,难道 还能 长活在世上吗?

3、是 真的这样呢?还是 在做梦呢?还是 这传来的消息 不 可靠呢?

4、如果 死后有知,那么 我们又能分离 多久呢?如果 我死后无知,也 悲痛 多少时间了,而(死后)不悲痛的时间 却是无穷无尽的。

5、这 都是 我 造成的灾难,难道 又能 抱怨 谁呢?天哪,(我的悲痛)哪里 有 尽头呢?

古代诗歌散文专题

《古代诗歌作品选读》自测题4 一、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中) 1、《西塞山怀古》的“古”是指 A、秦灭楚 B、西晋灭吴时 C、隋灭陈时 D、唐灭隋时 2、“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的作者是 A、陶渊明 B、李白 C、王维 D、刘禹锡 3、李商隐是我国哪个时代的诗人? A、晚唐 B、中唐 C、盛唐 D、初唐 4、“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作者是 A、王维 B、王昌龄 C、范仲淹 D、陆游 5、柳永的《雨霖林》是()的代表作。 A、豪放词 B、婉约词 C、怀古诗 D、山水诗 6、“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的作者是 A、王安石 B、刘禹锡 C、杜牧 D、辛弃疾 7、下列诗人中属于婉约派的是 A、李清照 B、苏东坡 C、陆游 D、辛弃疾 8、彻底打破“诗庄词媚”界限的作者是 A、柳永 B、苏轼 C、辛弃疾 D、李清照 9、“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的作者是 A、苏轼 B、陆游 C、辛弃疾 D、李白 10、“元曲四大家”是指马致远、关汉卿、郑光祖和 A、白朴 B、张养浩 C、陶安 D、睢景臣 二、填空题 1、宋诗多喜说理,尚议论,以趣胜。 2、北宋词至而出现改观;的词代表了北宋词坛的最高成就。 3、宋代第一个大量写慢词的是。 “多情自古伤离别,。”是在《》中的诗句。 “今宵酒醒何处,”。 4、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咏月而怀人,作品中说的“子由” 是。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公瑾”是。 5、北宋和南宋之间出现的一位着名词人是。 李清照的《声声慢》突出字来写。 6、“,到黄昏、点点滴滴。”是在《》中的诗句。 7、“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的作者是。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默写

1、离别名句集锦: ①海内存知己,。②,天下谁人不识君。 ③,西出阳关无故人。④思君令人老,。 2、回眸一笑百媚生,。(白居易《长恨歌》) 3、酌酒以自宽,。 心非木石岂无感?。(鲍照《拟行路难》) 4、骊宫高处入青云,。(白居易《长恨歌》) 5、霾两轮兮絷四马,。,严杀尽兮弃原野。(屈原《国殇》) 6、,两朝开济老臣心。,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7、君王掩面救不得,。(白居易《长恨歌》) 8、世味年来薄似纱,?小楼一夜听春 雨,。(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9、,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0、蜀江水碧蜀山青,。(白居易《长恨歌》) 11、金樽清酒斗十千,。,拔剑四顾心茫然。(李白《行路难》) 12、带长剑兮挟秦弓,。 诚既勇兮又以武,。 身既死兮神以灵,!(屈原《国殇》) 13、千岩万转路不定,。 熊咆龙吟殷岩泉,。 云青青兮欲雨,。(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14、西宫南苑多秋草,。(白居易《长恨歌》) 15、,将以遗兮远者。(屈原《湘夫人》) 15、矮纸斜行闲作草,。 16、素衣莫起风尘叹,。(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17、,罾何为兮木上?(屈原《湘夫人》 18、七月七日长生殿,。(白居易《长恨歌》)

19、小楼昨夜又东风,。(李煜《虞美人》) 20、,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 21、使天下之人,。独夫之心,日益骄 固,,函谷举,,可怜焦土!(杜牧《阿房宫赋》) 22、,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23、花自飘零水自流。,。此情无计可消除,,。(李清照《一剪梅》)24、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25、捐余袂兮江中,。(屈原《湘夫人》) 26、我欲因之梦吴越,。湖月照我影,。(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7、时不可兮骤得,。(屈原《湘夫人》) 28、,梨花一枝春带雨。(白居易《长恨歌》) 29、过春风十里,。自胡马窥江去后,,犹厌言兵。渐黄昏,,都在空城。(姜夔《扬州慢》)30、塞上长城空自许,。 出师一表真名世,!(陆游《书愤》) 31、欲渡黄河冰塞川,。闲来垂钓碧溪 上,。(李白《行路难》) 32、,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湘夫人》) 33、丞相祠堂何处寻?。,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 34、,从此君王不早朝。(白居易《长恨歌》) 35、,中原北望气如山。,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36、,御宇多年求不得。(白居易《长恨歌》) 37、,与佳期兮夕张。(屈原《湘夫人》)

高中语文全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高中语文全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第一册 烛之武退秦师 勾践灭吴(节选) 邹忌讽齐王纳谏 触龙说赵太后 季氏将伐颛臾 寡人之于国也 劝学 秋水 过秦论 鸿门宴 兰亭集序 归去来兮辞 第二册 谏太宗十思疏 腾王阁序 师说 阿房宫赋 六国论 游褒禅山记 伶官传序 石钟山记 项脊轩志 五人墓碑记 登泰山记 病梅馆记 第三册 卫风·氓 秦风·无衣 邶风·静女 离骚(节选) 孔雀东南飞(并序) 迢迢牵牛星 归园田居 梦游天姥吟留别 琵琶行(并序) 山居秋暝 登高 蜀相 书愤 虞美人 雨霖铃 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扬州慢 声声慢 陈情表 祭十二郎文 赤壁赋 第四册 逍遥游(节选) 促织 柳毅传(节选) 第五册 蜀道难 将进酒 兵车行 客至 旅夜书怀 咏怀古迹(其三) 阁夜 登岳阳楼 齐桓晋文之事 庄暴见孟子 孟子见梁襄王 齐人有一妻一妾 奕秋 第六册 报任安书(节选)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屈原列传(节选) 信陵君窃符救赵(节选)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原文: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余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译文: 晋文公联合秦穆公围攻郑国,这是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还依附楚国。这时晋军驻扎函陵,秦军驻扎氾水之南。佚之狐向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君,秦国军队一定会撤退。”郑文公听了他的意见。烛之武推辞说:“臣在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了什么事了。”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危急时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

古代诗歌散文专题

古代诗歌散文专题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古代诗歌作品选读》自测题4 一、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中) 1、《西塞山怀古》的“古”是指 A、秦灭楚 B、西晋灭吴时 C、隋灭陈时 D、唐灭隋时 2、“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的作者是 A、陶渊明 B、李白 C、王维 D、刘禹锡 3、李商隐是我国哪个时代的诗人 A、晚唐 B、中唐 C、盛唐 D、初唐 4、“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作者是 A、王维 B、王昌龄 C、范仲淹 D、陆游 5、柳永的《雨霖林》是()的代表作。 A、豪放词 B、婉约词 C、怀古诗 D、山水诗 6、“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的作者是 A、王安石 B、刘禹锡 C、杜牧 D、辛弃疾 7、下列诗人中属于婉约派的是 A、李清照 B、苏东坡 C、陆游 D、辛弃疾 8、彻底打破“诗庄词媚”界限的作者是 A、柳永 B、苏轼 C、辛弃疾 D、李清照 9、“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的作者是 A、苏轼 B、陆游 C、辛弃疾 D、李白 10、“元曲四大家”是指马致远、关汉卿、郑光祖和 A、白朴 B、张养浩 C、陶安 D、睢景臣

二、填空题 1、宋诗多喜说理,尚议论,以趣胜。 2、北宋词至而出现改观;的词代表了北宋词坛的最高成就。 3、宋代第一个大量写慢词的是。 “多情自古伤离别,。”是在《》中的诗句。 “今宵酒醒何处,”。 4、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咏月而怀人,作品中说的“子由”是。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公瑾”是。 5、北宋和南宋之间出现的一位着名词人是。 李清照的《声声慢》突出字来写。 6、“,到黄昏、点点滴滴。”是在《》中的诗句。 7、“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的作者是。 8、“马作的卢飞快,。”是 在《》中的诗句。 9、辛弃疾是南宋伟大的词人,他的词代表了南宋词坛的最高成就。

古代诗歌散文专题形成性考核作业(2)参考答案

古代诗歌散文专题(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 形成性考核作业(2)解析 一、律诗是在篇章、句式、对偶、音律上都有严密限定的一种诗体,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杜甫是诗史上第一个大力写作七律的诗人,《咏怀古迹》五首、《秋兴八首》、《登高》等都是杜甫的七律代表作。请认真学习教材第四章《格律诗》,并仔细研读杜甫《咏怀古迹》其五,完成下列任务。 《咏怀古迹》其五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福移汉祚难恢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一)平仄是律诗最重要的格律因素,请学习律诗的平仄规定,完成下列任务。 1、请标出《咏怀古迹》其五的平仄。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福移汉祚难恢复,志决身歼军务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2、粘对是律诗平仄规则的一部分,请以《咏怀古迹》其五为例,说明何谓“粘”、何谓“对”。 答:所谓“粘”,是指上联的对句与下联的出句平仄必须是同一类句式,如果上联对句是仄起平收,则下联出句影视仄起仄收;如果上联对句是平起平收,则下联出句应是平起仄收。即后联出句第二字的平仄须与前联对句第二字的平仄一致。 所谓“对”,是指每联出句与对句必须是相对的句式,出句为仄起仄收,则对句应为平起平收;出句为平起仄收,则对句应为仄起平收。即一联之内平仄相对。若不符合以上规则,就被称为“失粘”、“失对”,是律诗写作的大忌。 3、“拗救”是律诗中经常会出现的一种声律现象,请以《咏怀古迹》其五为例,说明什么是拗救? 答:所谓“拗救”,是指一句诗在该用平声字的地方用了仄声字,须在本句或对句的适当位置将仄声字改为平声字予以补救。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理解性默写 1.2《湘夫人》 1、《湘夫人》中,借秋景来渲染和深化这相约未见愁情,被誉为“千古言秋之祖”的诗句是:“ _________, ________”。 2、毛泽东《七律答友人》中“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就是化用《湘夫人》中的:“ _______,______”两句诗。 3、“_______,______”两句诗表现湘君离开期约地点时劝自己把眼光放远,在旷达自解中见出对幸福爱情生活永不放弃的执着。 4、“________, ________”写湘君把外衣抛到江中去,把单衣丢在澧水旁。是希望湘夫人能知道他曾经来过。 1.3《拟行路难》 1、鲍照在《拟行路难》中“_________, ________”两句将其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2、鲍照的《拟行路难》开头用比喻的手法对当时门第决定人生这一古代的血统论发出愤怒的控诉的两句诗是:“ _________, ________”。 3、在《拟行路难》中,作者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诗句是:“_________, ________”。 4、《拟行路难》中安慰自己要认命,不要忧愁的句子:“_________, ________”。 1.4《蜀相》 1、《蜀相》中,借对祠堂庭宇景色的描写衬托出的庄严肃穆气氛,并抒发凭吊情怀的句子是:______ ___,_____ ___ 。 2、《蜀相》中,写诸葛亮才智和抱负的句子是:,。 3、《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 4、《蜀相》中,诗人运用带有咏叹情调的自问自答句式,把一种追思缅想情意,作了极为深微的表达并奠定了全诗“沈挚悲壮”的的句子是:,。 2.1《春江花月夜》 1、《春江花月夜》中勾勒出一幅江潮连海,月共潮生的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 ___。 2、《春江花月夜》中写出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表明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的句子是:___ ____,___ ___。 3、《春江花月夜》中写出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些微灰尘,只有明亮的一轮孤月高悬空中的句子是:____ ___,___ ___。 4、《春江花月夜》中,清明澄彻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5、《春江花月夜》中写出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6、《春江花月夜》中写出不知有几人能乘着月光回家,只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7、《春江花月夜》中写出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高中文言文及翻译大全

高中文言文及翻译大全 三峡郦道元 【原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译文】 从三峡七百里中,两岸高山连绵不绝,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有时遇到皇帝有命令必须急速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两地可是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呀!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到了春天和冬天的时候,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高山上多生长着姿态怪异的柏树,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真是妙趣横生。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结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持续不断,异常凄凉,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的渔民唱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原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具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 山河的壮美,是自古以来人们共同谈赏的。这里的高峰插入云霄,清流澄澈见底,河流两岸悬崖峭壁,在阳光下各种光彩交相辉映。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一年四季常青葱翠。每当早晨,夜雾将要消歇,可听到猿猴长啸,鸟雀乱鸣;每当傍晚,夕阳将落,可见到水中的鱼儿竞相跳跃。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谢灵运之后,还没有人能置身这佳美的山水之中。 归田园居陶渊明 【原文】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译文】 在南山下种豆,草很茂盛豆苗却稀稀疏疏的。为了不使豆田荒芜,诗人一大早就下了地,到了晚上才披着月光回来。路窄草长,夕露沾衣,但衣服打湿了有什么可惜的呢? 使至塞上王维 【原文】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译文】 轻车简从出使到边疆, 途中经过属国居延。 像蓬草飘出汉塞, 像飞燕飞入胡天。 大沙漠里飞烟直上, 黄河边上落日正圆。 走到萧关恰逢候骑,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理解性默写(附答案)73782

..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理解性默写(选修) 第一单元 一、白居易《长恨歌》 1.《长恨歌》中“,。,。”从黄昏到黎明,集中描写了唐玄宗夜间被情思萦绕、久久不能入睡的情景。 2.《长恨歌》中表现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迷恋已经引起公愤的句子是:“, 。” 3.《长恨歌》中采用浪漫主义手法寄志托物重申誓言的诗句是:,。 4. 文中描写杨贵妃天生丽质(貌美)的句子是:,。 5. 白居易在《长恨歌》中有两个表示情愿相爱永不变心的诗句,这两个诗句是,。 6. 表现贵妃对玄宗绵绵不尽的相思的句子是: 7..渲染出凄凉情景的句子是:,。 二、屈原《湘夫人》 1.《湘夫人》中被誉为“千古言秋之祖”的诗句是“,。”。 2.毛泽东《七律答友人》中“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就是化用《湘夫人》中的““,。”两句诗。 3.“,。”两句诗表现湘君离开期约地点时劝自己把眼光放远,在旷达自解中见出对幸福爱情生活永不放弃的执着。 4.“,。”写湘君把外衣抛到江中去,把单衣丢在澧水旁。是希望湘夫人能知道他曾经来过。 5.《湘夫人》中运用比兴手法写湘君不敢对湘夫人表白心迹的句子是:, 。 6.《湘夫人》中,湘君抛弃湘夫人的赠礼,显现出绝望情绪的句子是:, 。 三、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 1.鲍照的《拟行路难》开头用比喻的手法对当时门第决定人生这一古代的血统论发出愤怒的控诉的两句诗是“,。” 2.李白的《行路难》用比喻手法表达人生路上的艰难险阻的两句诗是 “,。” 3. 在《拟行路难》中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诗句是“,。” 4.《拟行路难》(其四)中表现作者极度矛盾和忍辱负重的句子:, 。 5.《拟行路难》(其四)中的“,。”以浅近的比喻说明复杂的现实内容。 6.“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消愁愁更愁。”平添的几分酒意反而更激起了愁海的狂澜,在《拟行路难》中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诗句是“,。” 四、杜甫《蜀相》 1.杜甫《蜀相》中高度概括、评价诸葛亮一生伟大功业的句子是“,。” 2.《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 3.《蜀相》中以乐景写哀情,感叹碧草娇莺无人赏玩,显出英雄长逝,遗迹荒落,流露出对诸葛亮的深沉悲痛的两句诗是“,。” 4.《蜀相》中以幽静的春景衬托出的庄严肃穆气氛的诗句是“,。” 5.《蜀相》中写诸葛亮才智和功业的诗句是“,。” 6.杜甫《蜀相》中的“,。”以高度凝练、精辟的语言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和才德。 7.《蜀相》结尾两句“,。”,作者对诸葛亮的思表达了无限的哀思,对于他未能实现复兴汉室、统一中原的天下大计,深表痛惜。 8.姜夔《扬州慢》词序中“寒水自碧”一句与杜甫《蜀相》中的“”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五、陆游《书愤》 1.《书愤》在今昔对比中更强烈地抒发了岁月蹉跎、壮志难酬情怀的诗句是 “,。” 2.《书愤》记述两次抗金胜仗的句子“,。” 3.《书愤》中用典明志的诗句是“,。” 4.《书愤》中采用蒙太奇手法构成一幅幅堂堂正正、浩浩荡荡军容画面的诗句是 “,。” 5.《书愤》同是歌咏诸葛亮,杜甫《蜀相》中的“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注重他的丰功伟绩;陆游《书愤》中的“,。”注重他的精神品格。 6.《书愤》中描述陆游青壮年时期的战斗生活的句子是:“,。” 六、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翻译

创作编号: 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别如克*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蜀道难》 1噫,哎呀,好高啊好险啊!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和鱼凫是古蜀国的帝王,他们开国的事业何等茫然。从古到今四万八千年,秦蜀二地从不通人烟。西面太白山上只有鸟飞的路线,可以通往峨眉山巅。多少壮士在地裂山崩中死去,然后才有一条天梯似的栈道互相钩连。上有那驾着六龙的日车也要回头的高峰,下有那奔腾澎湃的激流也要倒退的回川。连高飞的黄鹤也不得过啊,猿猴要过也无法攀援。青泥岭上路,盘旋又盘旋,百步九折绕山峦。抬起头来不敢出大气,手摸星辰头顶天。只好坐下来手按胸口发长叹。 2问那些入蜀的人什么时候回来呢?这可怕的蜀道,实在难以登攀!只听见鸟儿在古树上哀号,雌的跟着雄的飞绕在林间。又听见子规在月下哭泣:“不如归去!不如归去!……”一声声,愁满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听一听也会使人失去青春的容颜。山峰连着山峰,离天还不到一尺远,千年枯枝倒挂在悬岩上边。激流和瀑布各把神通显,冲得山岩震,推着巨石转,好一似雷霆回响在这万壑千山。蜀道是这样的艰险啊!可叹(你们这些)远道而来的人,不知是为了什么? 3剑门关气象非凡,但也格外高险。一人来把守,万人难过关。把关的人若是不可靠,他反而成为祸患。行人来到这里,早上要防备猛虎的袭击,晚上要警惕长蛇的暗算。它们磨快了牙齿,时刻要摆人肉宴。被它们杀害的人啊,密密麻麻,成千上万。锦城虽说是个好地方,倒不如早早回家去!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当我踏上归途回身西望,还止不住连声长叹。 《杜甫诗三首》 《秋兴八首(其一)》 1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

国家开放大学《古代诗歌散文专题》参考试题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古代诗歌散文专题”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下列诗歌中属于七古的是( )。 A.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B.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C.曹操《蒿里行》. D.黄庭坚《登快阁》 2.下列作品中不属于《庄子》的是( )。 A.《逍遥游》 B.《齐物论》 C.《盗跖》 D.《五蠹》 3.下列作品中不属于苏轼的是( )。 A.《荔枝叹》 B.《日喻》 C.《江城子·密州出猎》 D.《游山西村》 4.今本《诗经》是汉代四家诗中的( )。 A.毛诗 B.齐诗 C.鲁诗 D.韩诗 5.宋代词人( )的词以小令为主,风格委婉含蓄又雍容华贵,如《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A.晏几道 B.晏殊 C.欧阳修 D.秦观 6.为律诗的形成打下坚实基础的诗体是( )。 A.永明体 B.台阁体 C.西昆体 D.正始体 7.唐代诗人( )擅长创作七言绝句,《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是其代表作之一。 A.王昌龄 B.刘禹锡 C.王之涣 D.杜牧 8.著名的咏梅词《暗香》(旧时月色)、《疏影》(苔枝缀玉)是南宋词人( )作品。 A.吴文英 B.张炎 C.姜夔 D.辛弃疾 9.【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是( )的散曲小令作品,其中的“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显示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切体悟。 A.张可久 B.张养浩 C.白朴 D.关汉卿 10.下列句子中不符合律诗规则的句子是( )。 A.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C.青山正补墙头缺,更那堪竹篱茅舍 D.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 11.著名的叙事诗《陌上桑》中用行人、少年、耕者等的反应渲染了采桑女的美貌,是乐府诗中烘托手法运用最成功的诗篇。 12.著名的抒情小赋《归田赋》的作者是,他还擅长散体大赋,《二京赋》即是代表。

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情景式默写)含答案doc资料

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情景式默写) 含答案

一湘夫人.屈原 1、《湘夫人》中借秋景来渲染和深化这相约未见愁情的诗句是: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2、湘夫人》中被誉为“千古言秋之祖”的诗句是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二拟行路难鲍照 1、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消愁愁更愁。”平添的几分酒意反而更激起了愁海的狂澜,在鲍照《拟行路难》中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诗句是: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2、鲍照的《拟行路难》开头用比喻的手法对当时门第决定人生这一古代的血统论发出愤怒的控诉的的诗句是: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3、鲍照的《拟行路难》开头用比喻的手法对当时门第决定人生这一古代的血统论发出愤怒的控诉的的诗句是: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4、《拟行路难》中安慰自己要认命,不要忧愁的句子是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5、《拟行路难》中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诗句是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6、《拟行路难》中用反问句来表达作者惆怅、矛盾痛苦的心情的句子是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三蜀相杜甫 1、《蜀相》中以幽静的春景衬托出的庄严肃穆气氛的诗句是: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2、《蜀相》中以乐景写哀情,感叹碧草娇莺无人赏玩,显出英雄长逝,遗迹荒落,流露出对诸葛亮的深沉悲痛的诗句是: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3、《蜀相》蜀相》中写诸葛亮才智和功业的诗句是: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4、《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诗句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四书愤陆游 1、《书愤》中用典明志的诗句是: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2、《书愤》在今昔对比中更强烈地抒发了岁月蹉跎、壮志难酬情怀的诗句是: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3、《书愤》中采用蒙太奇手法构成一幅幅堂堂正正、浩浩荡荡军容画面的诗句是: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六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1、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表现天姥山洞外恐怖景象的诗句是: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仙人们衣冠华丽,行为飘逸潇洒,降临人间的诗句是: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3、《梦游天姥吟留别》直抒胸臆,点明心志,表现主旨的句子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4、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 5、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6、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天姥山巍峨、挺拔的诗句是_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高中文言文大全及翻译【精选合集】(最新)

高中文言文大全及翻译【篇一】 《鸿门宴》 两汉:司马迁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

古代诗歌散文专题形考任务二答案(20201127233859)

1、请标出《咏怀古迹》其三的平仄。 答: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平平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2、粘对是律诗平仄中规则的一部分,请以《咏怀古迹》其三为例,说明何谓“粘”、 何谓“对” 答:所谓“粘”,是指上联的对句与下联的出句平仄必须是同一类句式,如 果上联对句是仄起平收,则下联出句影视仄起仄收;如果上联对句是平起平收, 则下联出句应是平起仄收。即后联出句第二字的平仄须与前联对句第二字的平仄一致。所谓“对”,是指每联出句与对句必须是相对的句式,出句为仄起仄收,则对句 应为平起平收;出句为平起仄收,则对句应为仄起平收。即一联之内平仄相对。 若不符合以上规则,就被称为“失粘”、“失对”,是律诗写作的大忌。 3、“拗救”是律诗中经常会出现的一种声律现象,请以《咏怀古迹》其三为例,说明什么是拗救。 答:所谓“拗救”,是指一句诗在该用平声字的地方用了仄声字,须在本句 或对句的适当位置将仄声字改为平声字予以补救。 4、请以《咏怀古迹》其三为例,说明律诗押韵和对仗的规则。 答:(1)二、四、六、八句须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只押平声韵。除首句押韵外,韵字在对句句尾,且须一韵到底,不许邻韵通押。 (2)颔联、颈联须讲究对仗,首联、尾联可对可不对,对仗也有一定的讲究,但不像平仄那么严格。仗也有一定的讲究,但不像平仄那么严格。 5、请尝试自拟题目,写作一首七言律诗,尽量做到在平仄、押韵和对仗等方面符合七言律诗的格律要求 答:中华腾飞

已入金秋犹不寒,百年盛事令人暖。神龙遥望云天腾,孔雀即将西北还。仍待长娥现代奔,先言圣火零八点。雄狮苏醒举国庆,昌盛繁荣日益欢。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默写答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情景式默写 第一单元 1.《长恨歌》中采用浪漫主义手法寄志托物重申誓言的诗句是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2.《湘夫人》中借秋景来渲染和深化这相约未见愁情的诗句是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3、屈原《湘夫人》开头为全诗定下感情基调的写景句子是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4.“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消愁愁更愁。”平添的几分酒意反而更激起了愁海的狂澜,在《拟行路难》中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诗句是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5、李白《行路难》中表现作者的理想抱负终会实现的积极乐观精神的语句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6、李白《行路难》中比喻人生路上的艰难和仕途的阻塞的句子是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7、《行路难》中用典的语句是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8.《蜀相》中以幽静的春景衬托出的庄严肃穆气氛的诗句是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9、《蜀相》中写诸葛亮才智和功业的诗句是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10. 《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1.《书愤》在今昔对比中更强烈地抒发了岁月蹉跎、壮志难酬情怀的诗句是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12.《书愤》中采用蒙太奇手法构成一幅幅堂堂正正、浩浩荡荡军容画面的诗句是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13、陆游《书愤》记述两次抗金胜仗的句子是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14.《书愤》中用典明志的诗句是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15.《咏怀八十二首(其一)》直抒胸臆点破忧思伤心的诗句是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16. 《杂诗十二首(其一)》运用移情修辞手法的诗句是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 17.《越中览古》表达作者对勾践的嘲讽和盛衰无常的感慨的诗句是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18.《一剪梅》中最能使人领略到女词人万千愁绪的诗句是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9.《一剪梅》中词人惦念游子盼望锦书的遐想的诗句是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20.《今别离》写出离别匆匆的句子是明知须臾景,不许稍绸缪。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 第二单元 21、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表现宇宙永恒,生命代代相传的句子是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22.《春江花月夜》中,张若虚面对良辰美景,引发了作者了对生命本源和宇宙无穷思索的诗句是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23.古人善于用典。在《春江花月夜》中,“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两句运用典故,暗含鱼雁不能传音讯之意,两人音讯断绝,相思无着落。 24.《春江花月夜》有几处诗句既含有“春”字,又含有“月”字。请写出其中的两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25.《夜归鹿门歌》中诗人归鹿门所见景象的诗句是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26、孟浩然《夜归鹿门歌》中表现诗人隐居处境况的句子是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27.《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性格(或主旨)的句子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或李白的《梦游》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或对自由生活的向往的句子)

高中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高中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最早根据口语写成的书面语中可能就已经有了加工,看看下面的高中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吧! 高中文言文原文及翻译【1】 《塞翁失马》文言文原文: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塞翁失马》翻译: 靠近边境一带居住的人中有一个老人,他们家的马无缘无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邻居们都为此来慰问他。那个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变成一件好事呢?过了几个月,那匹马带着胡人的良马回来了。邻居们都前来祝贺他们一家。那个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变成一件坏事呢?他家中有很多好马,他的儿子喜欢骑马,结果从马上掉下来摔得大腿骨折。人们都前来安慰他们一家。那个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变成一件好事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边境一带,壮年男子都拿起弓箭去作战。靠近边境一带的人,绝大部分都死了。唯独这个人因为腿瘸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得以保全生命。所以福变成祸,祸变成福,变化得没法子研究到底,深得没法子测量啊。 高中文言文原文及翻译【2】 劝学原文及翻译: 原文: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róu)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yòu)槁暴(pù),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xìng)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古代诗歌散文专题》形成性考核册答案(2017年9月版)

《古代诗歌散文专题》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2017年9月版) 作业1 一、谈谈你对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理解。 答:就乐府诗的艺术特色而言,其“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主要表现为叙事手法的娴熟巧妙以及感情抒发的质朴纯挚。 (1)汉乐府的叙事成就: ①《诗经》以抒情为主,楚辞亦然,而汉乐府中的叙事诗较之前两者已有大幅度的增加,并且这些叙事诗也是乐府诗最精华的部分。 ②汉乐府叙事手法巧妙,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 ③短篇的叙事诗常常就是一个生活的场景。 ④稍长一点的诗篇则是选取几个生活片段,辅以精炼表述,来传达主旨。 ⑤汉乐府为我们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乐府诗善于运用富有表现力的艺术手法刻画人物,突出人物性格。如细节描写、传神的对话、层层烘托等。 (2)乐府诗感情抒发的质朴纯挚。汉代乐府诗的风格各不相同,或深婉,或率直,或悲怨,或慷慨,但它们都被统一在质朴这一总体风格之下。质朴是指乐府诗感情的抒发往往不事雕琢,平实流畅,自然道来,具有浑然天成的艺术效果。其语言也是“质而不俚,浅而能深,进而能远”,尤其能体现其质朴纯挚的抒情特征。 二、选读汉乐府诗,选取你最喜欢的一首抄录于下,并介绍你喜欢该作品的原因。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zhǒng)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烹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答:喜欢该作品的原因是因汉乐府《十五从军征》等作品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深远,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首先,汉乐府诗绍继《风》、《雅》,直面现实,揭露社会矛盾,表现人们真实而丰富的情感世界。其次,汉乐府民歌的影响还表现在对新的诗歌形式的创造上。汉乐府民歌使用了新的诗体:杂言体和五言体,打破了《诗经》以来的四言传统。第三,在艺术手法上,特别是在叙事诗的写作技巧上。汉乐府民歌的影响也非常大。 三、结合作品分析南朝民歌和北朝民歌在题材内容与情感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答:与南朝民歌相比,北朝民歌反映的社会生活要宽广得多。北朝民歌的直率粗犷、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理解性默写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情景式默写 教师版 班级姓名 1.《长恨歌》中采用浪漫主义手法寄志托物重申誓言的诗句是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原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2.《湘夫人》中借秋景来渲染和深化这相约未见愁情的诗句是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3.“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消愁愁更愁。”平添的几分酒意反而更激起了愁海的狂澜,在《拟行路难》中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诗句是酌酒似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4.《蜀相》中以幽静的春景衬托出的庄严肃穆气氛的诗句是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5. 《蜀相》中写诸葛亮才智和功业的诗句是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6. 《蜀相》中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7.《书愤》在今昔对比中更强烈地抒发了岁月蹉跎、壮志难酬情怀的诗句是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8.《书愤》中采用蒙太奇手法构成一幅幅堂堂正正、浩浩荡荡军容画面的诗句是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9.《书愤》中用典明志的诗句是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10.《咏怀八十二首(其一)》直抒胸臆点破忧思伤心的诗句是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11. 《杂诗十二首(其一)》运用移情修辞手法的诗句是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 12.《越中览古》表达作者对勾践的嘲讽和以地盛衰无常的感慨的诗句是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13.《一剪梅》中最能使人领略到女词人万千愁绪的诗句是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4.《一剪梅》中词人惦念游子盼望锦书的遐想的诗句是云中谁记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15.《今别离》写出离别匆匆的句子是明知须臾景,不许稍绸缪。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 16.《夜归鹿门歌》中诗人归鹿门所见景象的诗句是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息处。 17.《梦游天姥吟留别》的主旨句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18.《登岳阳楼》虚实交错今昔对照的诗句是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19. 《登岳阳楼》描写洞庭的浩濣无边的诗句是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20. 《登岳阳楼》描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的诗句是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21.《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一词中表达今日“莫还乡”的缘故是未若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22.《积雨辋川庄作》中描写田家生活的诗句是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23. 《积雨辋川庄作》中描写自然景色的诗句是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24. 《积雨辋川庄作》中描写闲适恬静的禅寂生活的诗句是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25. 《积雨辋川庄作》中体现诗人淡泊名利的旷达心境的诗句是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26.《旅夜抒怀》中描写旅夜处境的诗句是细草微风岸,桅樯独夜舟。 27. 《旅夜抒怀》中以乐景写哀情的诗句是心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古代诗歌散文专题形成性考核作业(2)参考答案

一、律诗是在篇章、句式、对偶、音律上都有严密限定的一种诗体,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杜甫是诗史上第一个大力写作七律的诗人,《咏怀古迹》五首、《秋兴八首》、《登高》等都是杜甫的七律代表作。请认真学习教材第四章《格律诗》,并仔细研读杜甫《咏怀古迹》其五,完成下列任务。 《咏怀古迹》其五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福移汉祚难恢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一)平仄是律诗最重要的格律因素,请学习律诗的平仄规定,完成下列任务。 1、请标出《咏怀古迹》其五的平仄。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福移汉祚难恢复,志决身歼军务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2、粘对是律诗平仄规则的一部分,请以《咏怀古迹》其五为例,说明何谓“粘”、何谓“对”。 答:所谓“粘”,是指上联的对句与下联的出句平仄必须是同一类句式,如果上联对句是仄起平收,则下联出句影视仄起仄收;如果上联对句是平起平收,则下联出句应是平起仄收。即后联出句第二字的平仄须与前联对句第二字的平仄一致。 所谓“对”,是指每联出句与对句必须是相对的句式,出句为仄起仄收,则对句应为平起平收;出句为平起仄收,则对句应为仄起平收。即一联之内平仄相对。若不符合以上规则,就被称为“失粘”、“失对”,是律诗写作的大忌。 3、“拗救”是律诗中经常会出现的一种声律现象,请以《咏怀古迹》其五为例,说明什么是拗救? 答:所谓“拗救”,是指一句诗在该用平声字的地方用了仄声字,须在本句或对句的适当位置将仄声字改为平声字予以补救。 (二)除了严格的平仄要求外,律诗在押韵和对仗上也有比较严格的规定,请以《咏怀古迹》其五为例,说明律诗押韵和对仗的规则。 1、押韵规则: 答:二、四、六、八句须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只押平声韵。除首句押韵外,韵字在对句句尾,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