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垃圾处理厂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合集下载

版建筑垃圾综合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版建筑垃圾综合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版建筑垃圾综合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导致了大量的建筑垃圾产生。

建筑垃圾的处理方式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综合利用建筑垃圾,可以有效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提高经济效益。

因此,建筑垃圾综合利用项目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二、项目概述1.项目名称:建筑垃圾综合利用项目2.项目目标:减少建筑垃圾的堆放和焚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实现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

3.项目规模:设立建筑垃圾处理厂,处理能力为每年处理建筑垃圾量达到10万吨。

4.项目内容:项目包括建设建筑垃圾处理设施、购置相关设备、研发建筑垃圾综合利用技术、推广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等。

三、市场分析1.市场需求: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建筑垃圾的处理需求日益增加。

同时,对环境保护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推动了建筑垃圾综合利用项目的发展。

2.市场竞争:目前,建筑垃圾综合利用项目市场竞争较为激烈,主要竞争对手包括其他建筑垃圾处理厂和回收企业。

但由于建筑垃圾处理行业的门槛较高,技术要求较大,加之政府对环保产业给予了支持,项目仍具备一定的市场竞争优势。

四、技术分析1.技术优势:本项目采用先进的建筑垃圾综合利用技术,具有高效、环保的特点。

项目可通过分拣、破碎、筛分等工艺,将建筑垃圾分解为再生骨料和再生砂浆等产品,实现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

2.技术难点:建筑垃圾综合利用技术中的关键问题包括垃圾分类、破碎过程中的无尘化处理、再生骨料的质量控制等。

项目需建立研发团队,加大技术研究力度,提升技术竞争力。

五、经济效益分析1.项目投资:建筑垃圾综合利用项目的总投资额为500万元。

3.项目成本:项目预计年成本为600万元,主要包括建设和运营成本。

4.项目盈利:项目预计年净利润为200万元,回收期为2.5年。

六、可行性分析1.技术可行性:本项目所采用的建筑垃圾综合利用技术在国内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具备一定的技术可行性。

2.经济可行性:项目具备一定的经济效益和投资回报,预计能够满足投资者的期望。

建筑垃圾综合处理厂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全

建筑垃圾综合处理厂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全

建筑垃圾综合处理厂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
1.1建筑垃圾现状
本矿区年产约40万吨建筑垃圾,目前都是由个人黑车随意清运,随意排放。

1.2项目建设规模
为了扩大和规范建筑垃圾处理,新增土地20亩。

建设围墙,场区硬化路、分类区等,年处理建筑渣土垃圾12万吨。

2、项目投资
2.1投资概算依据
国家发改委、建设部编《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参数与方法》第三版
《本省工程建设其他费用项目组成及有关文件汇编》
《本省建设工程费用定额及造价管理文件汇编》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各组成部分收费标准参照国家相关标准、规范。

预备费按照工程基本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的8%计算。

基础单价按当地现行价格计算。

2.2投资概算本项目总投资为500.00万元,其中建设工程费用420.00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9.50万元,预备费25.00万元,流动资金35.50万兀O
23资金筹措方式
项目资金全部由建设单位自筹。

3、项目效益分析
项目实施后,年处理建筑垃圾12万吨,按照均价40元/吨估算,年收入480.00万元,利润41.43万元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项目完成后能够规范本市建筑渣土行业,方便政府进行相应的管理;全市建筑垃圾统一堆放处理,有利于环境和安全。

福州建筑垃圾综合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福州建筑垃圾综合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福州建筑垃圾综合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引言建筑行业产生的垃圾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福州市作为一个重要的建筑中心,面临着巨大的建筑垃圾处理压力。

本报告对福州建筑垃圾综合利用项目进行了可行性研究,旨在寻找解决福州市建筑垃圾处理难题的可行性方案。

二、市场现状分析福州市建筑行业发展迅速,建筑垃圾产生量逐年增加。

目前,市区内的建筑垃圾主要通过填埋和堆放的方式处理,存在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问题。

此外,国家对建筑垃圾处理的政策要求也日益严格,迫使建筑行业寻找更加环保和经济的处理方式。

三、项目介绍福州建筑垃圾综合利用项目旨在将建筑垃圾转化为可利用的资源,通过回收、破碎、筛选等处理工艺,实现对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

项目计划建设建筑垃圾处理厂,面积约为5000平方米。

处理工艺采用破碎机、颚式破碎机、细碎机、磁选机等设备,通过对建筑垃圾进行分类、破碎和筛选,分离出可复用的混凝土、砖块、砂石等材料。

四、市场需求分析福州市目前的建筑垃圾处理方式主要集中在填埋和堆放,无法实现垃圾资源化利用。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市场对环保建筑材料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福州建筑垃圾综合利用项目的建设将填补市场空白,满足市场对环保建材的需求,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五、技术可行性分析福州建筑垃圾综合利用项目的工艺设备先进、工艺流程成熟,技术可行性得到充分验证。

该项目所使用的设备均通过国家相关认证,具备稳定的工作性能和高效的处理能力。

此外,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工艺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其技术可行性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六、经济可行性分析福州建筑垃圾综合利用项目的投资规模较大,但由于福州市建筑垃圾处理需求大且市场潜力巨大,项目的收益回报周期短。

根据市场调查数据,项目的年利润率预计在20%以上,回收期为5年左右。

此外,福州市政府也将对符合环保政策的项目给予财税支持,进一步提高项目的经济可行性。

七、环境可行性分析福州建筑垃圾综合利用项目属于绿色环保行业,可以有效降低建筑垃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最新版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处理厂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最新版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处理厂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处理厂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总论1.1 项目概况1.1.1 项目名称** 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处理厂建设1.1.2 项目建设性质新建1.1.3 项目建设地址。

1.1.4 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1.1.4.1 建设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处理厂一座。

占地50 亩,年处理建筑垃圾能力10万吨,生产再生建筑材料6 万吨。

1.1.4.2 配套建设建筑垃圾消纳场一处。

占地300 亩,可消纳建筑垃圾1000 万吨。

1.1.5 投资规模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其中工程费用400 万元、工程建设其它费用2100万元,预备费450万元,流动资金50 万元。

1.1.6 资金筹措申请中央专项补助资金300万元,地方配套100万元,其余企业自筹1.1.7建设时间本工程设计建设工期为1年。

1.2项目建设单位简介本公司是一家致力于建筑垃圾综合处理的专业化公司。

公司拟引进的建筑垃圾处理设备,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建筑垃圾的处理设备。

公司始创之宗旨,就是以国际化的标准,21世纪的先进手段,力求在城市建设和城中村改造中,实现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让大量的建筑垃圾通过公司的先进设备处理后,达到变废为宝,使建筑垃圾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

其明显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环保效能,得到国家政策优先支持,是国家政策优先支持的环保项目。

1.3项目可行性研究依据1.3.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3.2《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1.3.3 《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1.3.4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节能建筑的通知》135《建材工业“ ^一五”发展规划纲要》136 《**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纲要》137 建设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1.4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原则及指导思想1.4.1严格执行国家对环保、劳动安全及卫生等方面的有关规定和标准,采用技术先进可靠的环保装备,切实做到“三同时”;1.4.2贯彻国家建材工业发展新型建材的产业政策和发展方针,以实现本地区建材行业的突破性发展;1.4.3通过多方案比选,精心设计技术先进、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缩短建设周期,降低项目投资;1.4.4加强节能减排措施,采用节能工艺和节能设备,充分考虑能源的再利用;1.4.5加强环保工作,充分利用企业现有条件和原料资源,减少环境污染,通过合理的技术手段处理污染物,创建和谐的生产生活厂区;1.4.6采用可靠的控制系统,保证运行可靠、工况稳定、节能高效、优化控制。

建筑垃圾综合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

建筑垃圾综合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

建筑垃圾综合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一、项目概述建筑垃圾是指建筑施工、拆迁、翻修和装修中产生的废弃物,包括混凝土、砖瓦、沥青、木材等。

当前,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建筑垃圾数量不断增加,给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因此,进行建筑垃圾的综合利用,既能有效减少环境污染,又能节约资源,并具有较广阔的市场前景。

本报告旨在对建筑垃圾综合利用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包括市场分析、技术可行性、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等方面的评估。

二、市场分析1.市场需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垃圾的数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目前,大部分的建筑垃圾仅仅是进行填埋处理或焚烧,无法循环利用。

因此,对建筑垃圾的综合利用具有非常大的市场需求。

2.竞争分析:目前市场上已有部分建筑垃圾综合利用企业,但市场还不够饱和,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同时,技术研发和设备投入对于该项目的竞争优势也具有重要影响。

三、技术可行性1.建筑垃圾分类技术:开展分类处理是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的基础。

通过机械设备和人工分拣对建筑垃圾进行分类,可以有效提取可再利用的材料。

2.建筑垃圾再生利用技术:对建筑垃圾进行再生利用,可以生产出可用于建筑工程的再生骨料、砖块等。

目前,该技术已经在很多实际项目中得到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经济效益1.技术投资:建设建筑垃圾综合利用项目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主要用于建设场地、购置设备等。

根据初步估计,投资规模约为XXX万元。

3.成本分析:包括设备折旧、用工费用、原材料成本等。

根据初步测算,每年的成本约为XXX万元。

4.利润预测:根据收入和成本的测算,预计年利润为XXX万元。

五、环境效益1.资源回收利用:建筑垃圾综合利用项目能有效实现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降低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

2.减少环境污染:通过科学的处理方法,将建筑垃圾转化为再生骨料、砖块等产品,能减少对土地和水资源的污染,并降低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

六、风险与对策1.市场竞争风险:当前市场上已有一定的竞争对手,为了保持竞争力,项目应注重技术创新、产品质量和市场拓展。

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一、引言建筑行业是全球最大的资源消耗行业之一,而建筑垃圾的产生量也相应较大。

然而,大部分建筑垃圾都被视为废弃物,被直接运往填埋场或焚烧。

这种处理方式既造成了资源和能源的浪费,也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报告将就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研究。

二、研究目标本研究旨在评估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项目的可行性,包括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环境可行性,为该项目的实施提供参考和指导。

三、研究方法1.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收集建筑垃圾产生量、构成、处理成本等相关数据,并进行综合分析。

2.调研技术路线:调研常见的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技术路线,评估其适用性和可行性。

3.经济评估:对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项目进行成本估算和收益分析,包括投资规模、回报期、利润预测等。

4.环境评估:评估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包括资源节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等。

四、研究结果1.建筑垃圾产生量和构成:根据收集的数据分析,建筑垃圾的产生量和构成主要取决于城市建设规模和结构类型。

年建筑垃圾产生量在XX吨左右,其中包括废砖、废混凝土、废钢筋等。

2.技术路线评估:通过调研评估,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的常见技术路线包括破碎、筛分、分类、再加工等。

这些技术路线具有较高的适用性和可行性。

3.经济评估:根据成本估算和收益分析,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项目的投资规模约为XX万元,回报期约为X年。

预计项目的年利润将达到XX万元。

4.环境评估: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项目能够显著的减少资源浪费,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等,对环境有积极的影响。

五、结论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建设项目在技术、经济和环境方面都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根据研究结果,该项目可以有效地减少建筑垃圾的填埋和焚烧,节约资源,降低环境污染。

同时,该项目也具备一定的经济效益,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项目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挑战和难点,如技术升级、法律法规的制定等。

建筑垃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

建筑垃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

建筑垃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建筑行业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然而,建筑行业所带来的同时也是巨大的建筑垃圾问题。

建筑垃圾不仅污染环境,还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给城市发展带来了严重的挑战。

因此,如何有效处理和利用建筑垃圾已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项目概述本项目旨在利用先进的建筑垃圾处理技术,将建筑垃圾转化为可再生资源,用于再生建筑材料的生产,实现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

通过建立完整的建筑垃圾处理系统,将建筑垃圾转化为再生资源,不仅可以解决建筑垃圾处理难题,还可以为城市发展提供可持续的建筑材料资源。

三、项目可行性分析1. 市场需求:随着社会对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不断增加,再生建筑材料市场需求迅速增长。

而目前国内对建筑垃圾处理和再生资源利用还处于初级阶段,市场潜力巨大。

2. 技术可行性:目前建筑垃圾处理技术已经非常成熟,能够有效将建筑垃圾转化为再生资源,并且再生建筑材料的性能和质量已逐渐得到认可。

3. 经济可行性:建筑垃圾再生资源项目具有较高的投资回报率,可通过售卖再生建筑材料获得丰厚利润,具有较强的经济盈利能力。

4. 社会可行性:建筑垃圾再生资源项目有助于缓解城市建筑垃圾处理难题,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

四、项目实施方案1. 建立建筑垃圾处理系统:通过引入先进的建筑垃圾处理设备和技术,建立高效的建筑垃圾处理系统,将建筑垃圾分类处理,实现资源化利用。

2. 生产再生建筑材料:利用建筑垃圾再生资源,生产再生建筑材料,满足建筑市场对可持续建筑材料的需求,推动再生建筑材料的应用。

3. 发展市场销售:将生产的再生建筑材料销售给建筑企业和市民群众,开拓再生建筑材料市场,推动再生建筑材料产业的发展。

五、项目投资估算1. 建筑垃圾处理设备及技术引进投资:1000万元。

2. 厂房建设及相关设施投资:500万元。

3. 初期人员培训及运营管理费用:200万元。

建筑垃圾消纳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建筑垃圾消纳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建筑垃圾消纳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和意义建筑垃圾是指建筑施工和拆除工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主要包括混凝土、砖瓦、木材、钢筋等。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建筑垃圾产生量不断增加,且处理方式不当,往往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因此,建立一个高效、规范的建筑垃圾消纳厂,对于提高建筑垃圾处理效率,减少环境负荷具有重要意义。

二、市场需求分析1.政策支持:国家和地方政府近年来制定了一系列政策,鼓励推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和减量化处理,为建筑垃圾消纳厂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2.城市建设需求: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建筑垃圾产生量逐年增加。

建筑垃圾消纳厂可以提供方便快捷的建筑垃圾处理服务,满足城市建设的需求。

3.环保意识增强: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对于建筑垃圾的处理要求也越来越高。

建筑垃圾消纳厂能够规范管理建筑垃圾,并通过资源化利用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受到社会认可和支持。

三、项目可行性分析1.技术可行性:建筑垃圾消纳厂需要具备先进的建筑垃圾处理设备和技术,可以将建筑垃圾分类、清理、破碎、筛分以及再生利用等工序集成在一起,实现建筑垃圾的最大化利用。

2.市场可行性:当前建筑垃圾处理市场需求旺盛,但规模较小的建筑垃圾处理企业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建筑垃圾消纳厂可以通过规模化生产和资源化利用,提高处理能力,并为市场提供高效、便利的建筑垃圾处理服务,具备良好的市场前景。

3.经济可行性:建筑垃圾消纳厂可以实现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通过回收再利用可以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此外,建筑垃圾消纳厂还可以通过对建筑垃圾处理服务的收费获取利润。

4.管理可行性:建筑垃圾消纳厂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包括生产管理、环境保护管理以及人员管理等方面。

同时,还需要积极主动地与政府、建筑施工单位、环保组织等相关方合作,共同推进建筑垃圾的规范化管理和处理。

四、项目实施方案1.地点选择:建筑垃圾消纳厂应选择距离建筑施工现场近、交通便利的地点,便于建筑垃圾的运输和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山东菏泽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置工程1.工程概况1.1项目背景1.1.1 自然条件1.1.2 城市概况1.2项目设计原始资料1.3项目设计要求1.4处理方式选择2.填埋场的选址2.1选址的考虑因素2.2选址的程序2.3地址的选定与所需的库容2.4填埋建议3.场区平面设计3.1主要构筑物设计3.2绿化设计3.3道路设计4.填埋场的地基与防渗4.1填埋区基底工程4.2填埋场的防渗系统4.3防渗材料4.4防渗系统的构造5. 渗滤液的产生及收集处理5.1垃圾渗滤液的水质特征5.2渗滤液收集系统5.3渗滤液产生量的计算5.3.1渗滤液产生量的计算5.3.2渗滤液调节池设计5.4渗滤液监测5.5渗滤液处理6. 填埋气体的产生与收集处理6.1填埋气体成分及产量的预测6.2填埋场气体的收集与导排6.2.1填埋场的导排方式及选择6.2.2填埋场气体收集系统的设计6.3 填埋场气体监测6.4 填埋场气体处理7. 地下水导排及监测8.终场覆盖8.1填埋场封场系统设计8.1.1气体导排层8.1.2防渗层8.1.3雨水导排层8.1.4最终覆土层8.1.5植被层8.2填埋场封场后的土地回用9.封场后续工作10.项目风险评估10.1 垃圾坝10.2 洪水11.工程总概算12.附录13.参考文献1.工程概况1.1 项目背景1.1.1 自然条件(1)地质条件:菏泽市地处黄河下游,境内除巨野县有10平方公里的低山残丘外,其余均为黄河冲击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属华北平原新沉降盆地的一部分。

自西南向东北呈簸萁形逐渐降低,海拔高度为68~37米,平均坡降为1/4700。

微地貌形态有河滩高地、缓平坡地、决口扇形地、垄岗高地、碟形洼地、沙质河槽地和背河槽洼地,以缓平坡地面积最大。

菏泽矿产资源种类较多,主要有能源矿产(煤、石油、天然气、地热)、金属矿产(铁、砂金)、非金属矿产(水泥用灰岩、制灰用灰岩、建筑石料用灰岩、砖瓦用粘土、水泥配料用粘土、水泥配料用页岩、白云岩、方解石)、水气矿产(地下水、矿泉水)四类十六种。

已探明境内石油储量为5265万吨,天然气可开发储量3000亿立方米,占山东省石油、天然气资源潜在总量的12.49%。

煤炭地质储量55.71亿吨。

(2)生物条件:野生动物种类繁多,有鸟类200余种,其中受国家保护的一、二级鸟20余种,对人类有益的食虫益鸟100余种,经济鸟类20余种;从居留状况分,留鸟有30余种,夏侯鸟50余种,冬候鸟20余种,其余为旅鸟;兽类19种,分属于5个目,两栖类有9种,爬行类10种。

药材动物有30科,32种。

境内林果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以蔷薇科为主,其次为鼠李棵、葡萄棵、柿科、石榴科、胡桃科芸香科等共16属,25种,252个品种。

有树木51科,106属,228种,其中被子植物46科,92属,205种;裸子植物5科,14属,23种。

药材植物有81科,265种。

(3)水文条件:水资源可利用总量39.37亿立方米,黄河入境水量为256亿立方米。

其中,地表水7.7亿立方米,地下水18.63亿立方米,引黄客水15亿立方米,南水北调水量1.1亿立方米。

人均占有量474立方米,亩均水资源可利用量381立方米,略高于山东省平均水平。

菏泽市除黄河滩区外均属淮河流域,总面积1223862公顷,耕地面积695550公顷。

多年平均降水量653毫米,当地水资源总量25.36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302立方米,亩均水资源量243立方米。

黄河在菏泽境内堤防长度157公里,引黄水资源是菏泽市唯一可利用的客水资源。

由于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当地水资源短缺,历史上曾是"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的局面。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近几年以来,菏泽市持续不断地开展大规模的水利建设,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防洪除涝和抗旱灌溉工程体系,基本上做到了旱能浇、涝能排。

立足黄泛平原的地貌特征,按照"高水高排、低水低排"的总体规划,人工开挖了万福河、洙赵新河、洙水河、郓巨河、鄄郓河、东鱼河、东鱼河北支等骨干河道,形成了洙赵新河、万福河、东鱼河、太行堤河、黄河故道5个水系,并在骨干河道上建设了181座大中型节制闸。

依托濒临黄河的区位优势,按照"以河补源、以井保丰"的治水方略,兴建了闫潭、谢寨、刘庄等9座引黄闸,设计引黄流量405立方米每秒;通过闫潭引黄送水干线、谢寨送水干线和骨干河道往下游输送黄河水;利用河道、小型水库、坑塘拦蓄黄河水和地表水,蓄水能力达到3.3亿立方米;同时合理开采地下水源,机井保有量达到13万眼。

目前,全市设计除涝流量1619立方米每秒,防洪流量3330立方米每秒。

三年一遇以上除涝面积533万亩,占易涝面积的80%。

有效灌溉面积达到492160公顷;节水灌溉面积达到8700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530平方公里。

图1-1 菏泽市水质监测报告(4)气象条件:菏泽市属暖温带季风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光热资源丰富。

降水多在夏季,水热同季,适合大多数作物的生长。

同时,菏泽也是气象灾害天气的多发地区。

旱涝是其中之一,尤其是干旱发生频繁且影响范围大,危害最为严重。

另外,暴雨在我市出现的机率也较多,暴雨一般出现在5—9月份,7—8月份最多,年平均暴雨日数一般在1.9—2.7天之间,我市属于平原地,暴雨往往引起内涝。

其次,霜冻在我市也时有发生,我市秋季初霜冻平均出现在11月1日,最早10月17日,最晚11月21日。

春季终霜冻期平均在4月6日,最早3月17日,最晚4月25日。

大风、冰雹近几年出现的机率有变小的趋势。

下面是对三个主要的气象要素的具体分析:①气温菏泽市近30年的平均气温为13.9℃,最热月7月份,平均气温26.9℃,最冷月1月份,平均气温-0.8℃,气温年较差27.7℃,极端最低达-16.5℃,极端最高气温40.5℃,近十年来气候变暖趋势明显,特别是冬季的气温近十年来较前三十年偏高1.4℃左右。

②降水菏泽市降水量的分布极不均匀,但一般规律是夏季降水多,占全年降水量的60%,冬季降水量少,仅占全年降水量的4%,秋季多于春季而少于夏季。

③日照菏泽市年平均日照时数2388.7小时,年平均日照百分率54%。

一年中春、夏、秋季光照较多,冬季较少,光照最多的月份在5月份。

最少的月份在2月份。

1.1.2 城市概况2016年末,该市总人口1020万人,常住人口860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400万人,2016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0%。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至2030年,市域常住人口达到1060万人,市域城镇化率达到60%,市域城镇人口达到660万人。

菏泽市近三年城镇人口统计(单位:万人)2017年 401.752016年 388.602015年 260.37城镇化放缓,可预计城镇人口至2030年增加到660万人。

每年增长率不变,则413.8*(1+x)14=660,算出x=0.034。

则预计接下来20年菏泽市城镇人口数量:(假设每人每天产生1.1kg垃圾,垃圾密度为600kg/m3)表1-1 2018-2038 菏泽市人口数量、垃圾产量预测表1.2 项目设计原始资料(1)填埋场选址基础数据可参考菏泽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相关资料,也可以自行查询文献。

(2)菏泽市气候、历年降水量等请查阅相关统计年报。

(3)垃圾人均产量取值1.1kg/人.天,可以忽略年增长率。

混合垃圾组成和性质参考下表:表1-2 青岛市生活垃圾成分预测表(单位:湿重%)表1-3 青岛市区生活垃圾容重、含水率、热值预测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山东某城市地处黄河下游,境内除有一个县有 10平方公里的低山残丘外,其余均为黄河冲击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属华北平原新沉降盆地的一部分。

2016年末,该市总人口1020万人,常住人口860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400万人,2016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0%。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至2030年,市域常住人口达到1060万人,市域城镇化率达到60%,市域城镇人口达到660万人。

目前该市有一座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日处置生活垃圾500吨,该填埋场已接近封场,急需建设新的垃圾填埋场以应对日益增长的垃圾处置需求。

1.3 项目设计要求(1)根据上述城市发展规划中城镇常住人口变化趋势,确定近期和远期垃圾填埋规模、设施服务年限20年(2019年--2038年)。

(2)填埋场选址拟定为距离市区10km以内的一处旧窑厂址内, 占地800亩,场址紧靠公路,附近有河流,可接纳填埋场尾水。

场址土地性质符合相关规划,地基条件良好,但地下水位较高。

因此论证选址时,只需满足基本选址要求即可,占地面积和所需库容需要核定。

(3)对已有的垃圾处理处置技术进行比较论证,说明选择填埋处置的依据;在此基础上对各类填埋技术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分析,确定核心处理单元。

(4)围绕核心工艺单元,构成总体工艺流程和填埋运行流程。

(5)方案设计要含总图平面布置,每个工艺单元设计,包括必要的渗滤液、填埋气体收排和处理设施或措施设计,并提出建、构筑物结构。

(6)最后提出项目工程投资估算和运行成本分析。

(7)要提交符合相关设计规范的图纸如下:①总平面布置图1张(1:100);②填埋操作流程图、渗滤液处理工艺流程图1张(1:100);③高程布置图1张(1:100);④垃圾填埋单元、雨污分流导排、地下水导排、渗滤液收集导排和处理,填埋气体导排单元等纵剖面图(1:20~40)。

1.4 处理方式选择1.4.1 垃圾处理方式比较表1-4 垃圾处理方式比较1.4.2 垃圾填埋技术比较分析(1)简易填埋:采用简单堆填处理垃圾的方式,只是对垃圾进行土壤覆盖,对解决蚊蝇等卫生问题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污染控制问题。

不仅占用土地,同时各类难以降解的化学物质还会对土壤造成污染。

生活垃圾腐烂形成渗滤液会给地表水和地下水带来污染,产生恶臭污染和填埋气体会带来空气污染。

此外,由于垃圾引起的环境卫生问题如病菌、病毒的传播等也给居民健康造成威胁。

(2)卫生填埋:为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根据排放的环境条件,采取适当而必要的防护措施,以达到被处置废物与环境生态系统最大限度的隔绝,称为固体废物“最终处置”。

固体废物最终处置途径可归纳为两种:陆地处置与海洋处置,经验证明,陆地填埋处置是最终处置城市垃圾最经济有效的方法,这种处置方式是基于环境卫生角度,因而又称为“卫生填埋”。

它是一种采取防渗、铺平、压实、覆盖等措施对城市生活垃圾进行处理和对气体、渗滤液、蝇虫等进行治理的垃圾处理方法。

为了防止填埋废物与周围环境接触,尤其是防止地下水污染,在设计上除了必须严格选择具有适宜的水文地质结构和满足其他条件的场址外,还要求在填埋场底部铺有一定厚度的黏土层或高密度聚乙烯材料的衬层,并具有地表径流控制、浸出液的收集和处理、沼气的收集和处理、监测井及适当的最终覆盖层的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