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题

合集下载

2023年中考古诗词赏析各地试题精编(含答案解析)

2023年中考古诗词赏析各地试题精编(含答案解析)

2023年中考古诗词赏析各地试题精编(含答案解析)(2023·湖北襄阳·统考一模)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各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1.对这首词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词中梦境写得酣畅淋漓,将爱国之心、忠君之念及自己的豪情壮志推向顶点。

结句猛然跌落,在梦境与现实的强烈对照中,宣泄了词人壮志难酬的一腔悲愤。

B.“壮词”,即内容、情感、形象、语言诸方面都豪放、壮美的作品。

C.辛弃疾作词多用典故,这首词成功的运用了“八百里”“五十弦”“沙场”“霹雳”等多个典故。

D.“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战斗的激烈和顺利。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

C.“这首词成功的运用了‘八百里’‘五十弦’‘沙场’‘霹雳’等多个典故”表述错误。

八百里:指牛,这里泛指酒食,《世说新语·汰侈》篇:“王君夫(恺)有牛,名八百里驳,常莹其蹄角。

”故“八百里”是典故;“五十弦”本指瑟,泛指乐器;“沙场”指战场;“霹雳”指特别响的雷声,比喻拉弓时弓弦响如惊雷;故“五十弦”“沙场”“霹雳”不属于历史典故;故选C。

2.请你为这首词中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这句名句点赞,请写出你点赞的理由。

【答案】这句词的意思是:他要为朝廷完成北伐金人、收复失地的大业,以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率师北伐,统一南北。

这是作者的最高理想,写到这里已达到这首词的最强音,它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

所以我为这句名句点赞。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句。

结合诗意着重体会句中的关键词语,联系语境和诗人表达的情感分析。

这首词作于作者失意闲居信州之时。

辛弃疾年轻时就有报国之志,极力主张收复中原,后来却遭到排斥打击,长期不得任用,闲居近二十年。

中考语文专题-古诗词赏析

中考语文专题-古诗词赏析
意象就是用来寄托诗人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意境是诗人 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 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古诗词中常见的诗歌意象及其意义:
酒—多表达豪情、苦闷和郁郁不得志的情感。 羌笛—多传达离别之苦、相思之情和内心孤寂。 月—思乡念亲的标志,多传达离愁别绪、寂寞思归之情。
名师点拨
强化训练
【江西】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1~2题。
[甲]春尽
[乙]春尽
[唐]韩偃
[宋]郑解
惜春连日醉昏昏,醒后衣裳见酒痕。 春尽行人未到家,春风应怪在天涯。
细水浮花归别涧,断云含雨入孤村。 夜来过岭忽闻雨,今日满溪俱是花。
人闲易有芳时恨,地迥难招自古魂。 前树未回疑路断,后山才转便云遮。
惭愧流莺相厚意,清晨犹为到西园。 野间绝少尘埃污,唯有清泉漾白沙。
名师点拨
考点一:古诗词内容的理解 (四)研读诗词的注释
注释中有的介绍写作背景,是在暗示诗歌的思想内容; 有的介绍相关诗句,是在暗示诗歌的用典或意境;有的介绍 作者,是在暗示诗歌的写作风格。仔细研读注释,利于理解 诗词的相关内容及情感。
名师点拨
考点一:古诗词内容的理解 (五)体会诗词中的意象与意境
考点聚焦
考点三:两首古诗词的对比阅读 给出内容、形式相近或相对的两首课外古诗词进行对比 阅读,考察的题型和单首诗词是相似的。
名师点拨
考点一:古诗词内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理解
(一)结合诗词的题材
根据题材,古诗词的主要分类有:
1.送别诗
2.边塞诗 3.写景抒情诗
4.托物言志诗 5.羁旅诗 6.闺怨诗
7.爱国诗
8.怀古诗
[清]张謇 野静河流阔,芦梢一向风。 船趋①绳力健,水啮岸根空。 村栅牛羊熟,滩菰②雁骛丰。 但无沧海警③,安乐是吾通。 【注释】①趋:疾行。②菰:生长在水里的一种草本植物。③沧海警:海 上传来的倭寇侵扰的警报。 1.本诗颔联中“啮”字用得很巧妙。请说说妙在何处。(3分) 2.请以首联或颈联为例,谈谈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中考古诗词鉴赏》复习课件

《中考古诗词鉴赏》复习课件

总结
诗 眼
整 首 揭示诗的主旨的凝聚点 诗
传神的动词
某 一 富有情韵形容词 句 巧用辞格的其他词语
真题演练(一)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问: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最”“绝”二字在 诗中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最”极言春光之美,“绝”夸饰柳色 之新,(含义)将象征大地回春的淡远草色与晚春 满城处处烟柳的景色进行对比,(手法)突出早春 的景色最可爱。(表达作用)
(二)间接抒情 A、借景抒情, B、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C、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
A、借景抒情
作者通过对某种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感情的抒情方式。 例: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这首“干谒诗”(用于有所要求而拜谒对方)是作者西 游长安写给丞相张九龄的。是想得到丞相的赏识和录用。 前两联写洞庭湖的浩荡气势,后两联由景物转向抒情。 由景想到自己功名未成,空有出仕愿望,而无人推荐, 就像欲渡洞庭湖而无舟楫一样,希望张九龄援引。
(8)排比
排比是利用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
和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达到一种加强语势
的效果的一种修辞方法。
例: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
北市买长鞭 。
——《木兰诗》
(9)设问 (一) 概念: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 (二) 作用:开头以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 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例: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1.修辞方法
(1)比喻 定义: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分类: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作用:比喻有突出事物(意象)的情态特征,把抽 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例: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中考古诗词赏析复习专题教案

中考古诗词赏析复习专题教案

一、教案主题:中考古诗词赏析复习专题教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2. 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3.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内容:1. 古诗词的定义与分类。

2. 古诗词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

3. 古诗词的意象描绘和情感抒发。

4. 古诗词的格律和节奏韵律。

5. 古诗词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古诗词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解读。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4. 实践法:让学生尝试创作古诗词,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五、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古诗词鉴赏练习:布置相关古诗词鉴赏题目,评估学生的理解能力。

3. 创作展示:让学生创作一首古诗词,评估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对古诗词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步骤:1. 回顾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2. 分析经典古诗词作品的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

3. 引导学生欣赏古诗词的意象描绘和情感抒发。

4. 讲解古诗词的格律和节奏韵律。

5. 探讨古诗词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古诗词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

2. 古诗词的意象描绘和情感抒发。

3. 古诗词的格律和节奏韵律的理解与应用。

4. 古诗词的背景和文化内涵的深入理解。

八、教学资源:1. 古诗词文本:经典古诗词作品。

2. 多媒体教学:图片、音频、视频等辅助教学资源。

3. 参考书籍:古诗词鉴赏指南、文学史等。

4. 网络资源:相关古诗词网站、论坛等。

九、教学计划:1. 课时安排:共10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进度安排:按照教学内容顺序进行教学,每节课时完成一个教学内容。

十、教学总结:1. 学生对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古诗词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对古诗词的意象描绘和情感抒发的欣赏能力。

2024届中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古诗词赏析 教学PPT课件

2024届中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古诗词赏析 教学PPT课件

2.咏物言志诗 咏物言志诗在内容上以某一物象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 往往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其精神品格;常 用比喻、象征、拟人等修辞方法。 (1)形式标志:以物象为题,或“咏”“题”“赠”“赞”后加相关物象。 (2)内容特点:托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或表达 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 (3)结构章法:物——人——情。
10.白描 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指纯用线条勾画,不加色彩渲染。后借用于文学 写作,指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烘托而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的一 种描写方法。如: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温庭筠《商山 早行》)第二联两句诗,就是六个名词,即六种景物的组合,没有任何 修饰语,集中地表现了早行的辛苦。在鸡鸣声起,残月未落之时,冒着 寒霜上路,可见早行辛苦。
8.借古讽今 这是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如:折戟 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此诗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以两个美女象征 国家的命运,借古讽今,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
9.渲染 我国传统画技之一,后借用来指文艺创作中突出人物形象和环境所采用 的强调、反复等多方面着意铺叙的写作技法。如:爷娘闻女来,出郭相 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木兰诗》)这些诗句写花木兰替父从军凯旋后返回故居的情景,充 分渲染了花府一家老小迎接木兰还家的热闹气氛。
二、古代诗歌常用的艺术手法
1.直接抒情 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 情直接倾泻而出。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 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登 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2024中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默写鉴赏专题(练习带答案)

2024中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默写鉴赏专题(练习带答案)

2024中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默写鉴赏专题(练习带答案)一、篇目一览课文:《诗经》二首关雎蒹葭唐诗三首石壕吏/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卖炭翁/ 白居易课外古诗词诵读:式微/《诗经·邶风》子衿/《诗经·郑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送友人/ 李白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卜算子·咏梅/ 陆游二、理解性默写考点解析1.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角度:比兴手法、声音描写、地点描写、起兴理解:以雎鸠鸟的鸣叫声起兴,点明地点,引出下文对“窈窕淑女”的描写,营造了清幽宁静的氛围。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角度:比兴手法、人物描写、爱情主题理解:以“窈窕淑女”引出君子对美好爱情的追求,点明了诗歌的主题。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角度:比兴手法、景物描写、动作描写理解:用“参差荇菜”起兴,并以“流”这一动作,写出男子对心仪女子的追寻。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角度:人物描写、爱情主题、心理描写理解:写出男子对“窈窕淑女”日夜思念、追求。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角度:爱情主题、心理描写理解:写出男子求而不得的苦闷。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角度:爱情主题、心理描写理解:描写了男子因相思而产生的焦躁不安。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角度:比兴手法、景物描写、动作描写理解:用“参差荇菜”起兴,并以“采”这一动作,进一步写出男子对心仪女子的追寻,以及求之不得的苦闷。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角度:人物描写、爱情主题、乐器、心理描写理解:写出男子想象用琴瑟来表达自己的爱意。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角度:比兴手法、景物描写、动作描写理解:用“参差荇菜”起兴,并以“芼”这一动作,进一步写出男子对心仪女子的追寻,以及求之不得的苦闷。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角度:人物描写、爱情主题、乐器、心理描写理解:写出男子想象用钟鼓来取悦心爱的女子,表达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2.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专题10古诗词鉴赏-2023年中考语文黄金考点突破(原卷版)

专题10古诗词鉴赏-2023年中考语文黄金考点突破(原卷版)

专题10:古诗词鉴赏(原卷版)【最新课标要求】【考查要点】【考点分布】2022年浙江省中考古诗词鉴赏考点分布表一:2022年浙江省中考古诗词鉴赏考点分布一览表“茅屋疏篱一径深,门无车马绿苔侵”一句,让我想起刘禹锡《陋室铭》中的(1)“①______,______”,还有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的“②______,______”。

这些联想到的诗文,可以帮助我们读出陈继儒这两句诗的意境特点:(2)______。

作者用词也很精妙,著一字而境界全出!如“茅屋疏篱一径深”的“深”。

13. 除了深山访友,诗人还做了哪些有趣【命题规律】1.赏析材料以写景抒情诗为主,即事感怀、托物言志为辅。

2.命题方式以主观题为主,客观题为辅。

3.命题角度通常涉及四个角度,即形象类赏析、情感类赏析、技巧类赏析、语言类赏析。

其中形象类、情感类赏析题是命题的重点,也是命题的热点。

4.常考题型有:情感把握题、形象分析题、诗句赏析题、画面描绘题、阅读评价题。

【命题趋向】1.唐诗宋词唱主角。

所选古诗词以课本所学的为主,兼顾少量课外的,侧重于送别诗、咏物咏史诗。

2.名家名篇是主打。

从作者方面看,多选名家以及在不同时期有影响有代表性的诗人和词家的作品。

3.“点”的考查是主流。

考查的内容较多是常识记忆、内容感知,就情感把握、技巧分析、语言品味等作一些理解分析。

4.题型由客观题转向主观题,多了一些鼓励创新、弘扬个性的开放题。

【考点突破】一、古代诗歌分类1.从诗歌的形式(体裁)可分为:古体诗、近体诗、词、曲。

古代诗歌形式分类一览表(1)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

这类诗常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后描写的景物之中,其风格清新自然。

如陶渊明的《饮酒》、王湾的《次北固山下》等。

(2)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等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如曹操的《龟虽寿》等。

(3)边塞征战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边疆风光为题材的诗。

备战中考之古诗词鉴赏复习篇(精选26首)

备战中考之古诗词鉴赏复习篇(精选26首)

备战中考之古诗词鉴赏复习篇(精选26首)(一)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B.“过五溪”,可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表达了诗人的悲伤痛惜之情。

C.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D.诗人将主观的意念和感受赋予客观事物,抒情言志,强化感情,诗味醇厚。

2.这首诗以描写“杨花”“子规”两样景物起笔,从全诗看,有什么用意?(3分)(二)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人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月只“半轮”写,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

B.“峨眉山月”这一艺术形象,贯穿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触媒,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

C.“峨眉山月”“平羌江水”是地名附加于景物,是虚用;“发清溪”“向三峡”“下渝州”则是实用。

D.全诗多处使用地名,把广阔的空间和较长的时间统一起来;而且全诗境中无人,这在唐诗中是少见的。

2.诗中连用五个地名,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3分)(三)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1.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表现的不是一般的节日思乡,而是对国事的忧虑,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

B.首句“登高”二字紧扣题目中的“九日”;“强”字表明了诗人在战乱中的凄凉境况。

C.以“故园菊”代表整个故园长安。

这样写,以个别代表一般,形象鲜明,具体可感。

D.诗人看到长安城中战火纷飞,血染天街,断墙残壁间,一丛丛菊花依然寂寞地开放着。

2.请简要分析诗中“故园菊”所负载的意义。

(3分)(四)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题》《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题》第 1 课时一、考点阐释:《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二、考纲要求:1、认真阅读古代诗歌,理解古诗中重要词句的意义,进而准确地把握全诗的思想内容和情感;2、分析、欣赏古诗的主题、情感、形象、写作技巧及语言风格。

三、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古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2.初步形成古诗词鉴赏的基本能力四、学法指导:诵读探究五、课前预习: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落红”在这里比喻2、最后两句诗有什么深刻含义?3、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

B 用“浩荡”修饰离愁,写离愁之苦;用“天涯”映衬离愁,写离愁之多。

C 诗的后两句以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融入议论。

D “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现常用来赞美老一辈对下一代的关心、爱护和奉献。

六、探究试题类型(中考题):《江南春》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1)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结合诗题,展开合理想像,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诗前两句所呈现的画面具体描述出来。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3)、“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运用了、等修辞手法。

(4)、试分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直”和“圆”的表达作用。

《游山西村》(08年盐城中考题)(南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5). 品读诗歌,展开想象,描绘诗人初来农家时见到的情景。

(不超过100字)(4分)(6). 诗歌的第二联流传成了千古名句,请你分析其原因。

(2分)《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5分)(09年盐城中考题)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7)、词中典故出自《史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意思?(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画线的句子勾勒了怎样的人物形象?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考试内容预测:①概括诗歌的思想情感。

②描写画面。

③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④鉴赏诗眼、名句。

八、解答①②两小题,探究在解答这类题型时你有什么好办法?1、解答“表达了……思想感情”题目方法:2、关于诗词中的画面描写注意点:九、课堂作业:《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用你自己的话,描述“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所展现的壮观场面。

随从出猎的武士个个戴着锦帽,穿着华贵的貂皮猎装,就像羽林军一样雄姿英发,纵马驰骋,浩浩荡荡的队伍如同一阵疾风骤雨,从地势平缓的山冈上席卷而过。

2、根据词中最后一句塑造的形象,说说这首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英勇杀敌,保卫边境安全,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感情。

十、课后作业1、《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的特点。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含的人生哲理是什么?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3、请从“钟”字入手,对“造化钟神秀”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4、“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决眦入归鸟”一句蕴藏了诗人之情。

5、“阴阳割昏晓”中的“割”字使用精当,请简要赏析。

2、课后作业:见《中考说明》23页附:诗词鉴赏常用术语❖字词特点:浓墨重彩惟妙惟肖平淡无奇诗情画意富有哲理形神兼备简洁洗炼质朴清新雄浑夸张比喻拟人形象生动对仗双关❖表达技巧:含蓄委婉耐人寻味画龙点睛直抒胸臆以小见大开门见山衬托烘托渲染对比象征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呼应照应浑然天成虚实相生❖思想内容: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言近旨远意在言外言在此而意在彼言有尽而意无穷独树一帜别具一格不落俗套感情细腻感情真挚乡情伤离怀古忧思诗词的表达技巧包括有: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说明)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语言特点:含蓄、直露、平实、典雅、华丽、雄浑、沉郁、自然、清新、优美、质朴、风趣等。

作用:深化主旨、深化意境、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意深等。

思想感情:诗歌一般表现出来的情感有:忧国忧民、建功报国、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思乡怀人、长亭送别、思乡念亲、相知相思、别恨离愁等等。

田园诗:热爱、向往悠闲平静自由的生活,表达恬淡闲适的心情。

写景诗:描绘春夏秋冬、山川美景,表达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赞美之情。

送别诗:依依不舍的留恋;对友人的思念;劝勉安慰的豁达;坦陈心志的告白。

边塞诗:渴望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决心;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久居边关思念亲人的忧伤、孤独。

行旅诗:游子漂泊在外(久戍边关、久宦在外)的孤独寂寞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咏物诗:借某物的特点来表达自己的人格品性或追求。

怀古诗:悲叹怀才不遇的感慨;抒发昔盛今衰的愤慨;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

闺怨诗:对丈夫的思念,离别的孤独寂寞之感;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教学反思:本堂教学内容设计源于2010年语文《中考说明》要求。

在教学设想中,我确定的教学目标:一是帮助学生明确中考古诗词鉴赏题型命题角度;二是掌握古诗词鉴赏基本方法。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首先是理论指导,重点从如何鉴赏字词、思想情感、表达技巧等方面引导学生掌握古诗词鉴赏基本方法;其次通过例题解析,让学生领会古诗词鉴赏基本方法;最后设计专题题目,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古诗词鉴赏基本方法。

反思自己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从理论指导到实例解析再到自己实践,还是能较好的掌握古诗词鉴赏基本方法,从学生做专题题目的反馈情况来看,教学效果蛮好的。

但是,我觉得这堂课不是很成功,由于学生的认识水平反差大,课堂上出现了认识水平高的学生发言积极、反应特快,而那些相对认识水平低的学生一声不吭。

我为完成教学任务,我就一晃而过。

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老师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

在这点上,我做得很不够,我没有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也正是一部分学生“沉默寡言”的原因。

如果能多用一些时间引导、启发,可能效果就更好。

附:失意,叹惋,松:坚贞高洁,梧桐:凄凉悲伤,杜鹃鸟(子规):如:九、关于诗词中的画面描写。

分析形象(意象)含义,描摹诗歌图景: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中的意象,所营造的意境描绘出来,展现诗中图景。

或者立足诗歌意象(景物)描写,调动生活经验和阅读积累,广泛展开联想和想象,在脑海中复活诗歌意境,让静态诗意转化成动态图景,像放电影一样从脑海中闪过。

描绘图景要注意两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抓住景物特征,用优美语言再现诗歌意境。

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十、解答鉴赏题的注意事项:1、紧扣题干要求来答题。

问什么答什么,做到有的放矢。

一定要以“字”或“词”为阅读单位,悉心揣摩,切忌以“行”为单位,粗枝大叶,无故失分。

2、过程要完整,感悟要清楚。

要熟悉这类题目的一般解题思路:先揣摩诗题,再推敲词句,然后体味意境,最后明辨技巧。

3、强化分析。

特别是做表述题时,写答案如同写一篇微型议论文,观点要明确,论据要充分。

应结合诗句逐点分析,要点要齐全,语言应准确。

七、课后作业:见《中考说明》23页点评(申霞玲):1、本节课根据“课程目标”的精神,设题由默写名句的单一形式走向多样,欣赏性的成分有所加强。

内容赏析式的教学目的是注重学生整体领悟能力形成的评价,促使学以致用能力的提高,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达成。

2、古诗词赏析中考考点主要包括理解诗意、品位语言和分析技巧等。

复习时应结合学生实际,循序渐进,教会学生常用的方法,倡导学生谈对诗歌的独特感受和见解。

本节课如果在答题指导上在多花点时间就更好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