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技术,池塘,要点]池塘养殖技术要点

合集下载

池塘养殖的基本知识点

池塘养殖的基本知识点

池塘养殖的基本知识点池塘养殖作为一种常见的养殖方式,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操作便利性。

下面将介绍池塘养殖的基本知识点,以帮助养殖者更好地了解和实施这一养殖方式。

一、池塘选址要点在选择池塘养殖的地点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要点:1. 地理环境: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的地方。

2. 光照条件:保证池塘有充足的日照,避免树木遮挡阳光。

3. 水质状况:确保水质清澈、无污染,含氧量高。

4. 排水条件:应便于池塘排水,防止积水。

二、池塘建设要点在建设池塘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要点:1. 池塘数量和大小:根据养殖对象的需求和数量,合理规划池塘数目和大小。

2. 水面积和深度:根据养殖对象的特点确定水面积和水深,不同的养殖对象有不同的要求。

3. 池塘防渗措施:考虑采取适当的措施,如铺设防渗膜、加固池塘边坡等,以预防水渗漏。

4. 池塘进出水管道:确保水源的充足和流通,方便喂养和排泄物处理。

三、养殖方式的选择池塘养殖方式有多种选择,如基质养殖、网箱养殖、笼养殖等。

选择合适的养殖方式应考虑以下几个要点:1. 动物生长特点:根据不同养殖对象的生长特点选择合适的养殖方式,确保其生长条件符合要求。

2. 养殖环境:考虑水质要求、水温要求等养殖环境因素,选择适宜的养殖方式。

3. 养殖投入和产出:评估不同养殖方式的投入产出比,并考虑其经济效益。

四、养殖管理要点在池塘养殖过程中,需要进行日常的养殖管理,包括饲料投喂、疾病控制、水质检测等。

以下是养殖管理的几个要点:1. 饲料投喂:根据养殖对象的需求,合理投喂饲料,并控制投喂量,以避免过度投喂引起浪费和水质恶化。

2. 疾病控制:定期检查养殖对象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疾病,减少疾病传播风险。

3. 水质检测:定期检测水质状况,尤其关注溶氧量、PH值等指标,以保证水质良好。

4. 定期清理养殖环境:清除水生植被、污物等,保持池塘环境整洁,避免病菌滋生。

5. 种养对象的养殖周期:了解养殖对象的生长周期,合理安排养殖计划和销售。

淡水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技术要点

淡水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技术要点

2020.11江新华1荣仕屿2(1.玉林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广西玉林537000;2.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技术推广站,广西南宁530022)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分为养殖区水槽建造和槽内养殖管理、外塘净化区水质管控和养殖尾水净化3个部分。

总技术要点是槽内养鱼、外塘养水、尾水处理、内外循环。

为了便于人工操作,现制定出养殖技术操作要点如下。

一、养殖区水槽建造和槽内养殖管理1.水槽建造(1)池塘要求:面积在20亩以上,常年水位不低于1.5米。

(2)流水槽建造要求流水槽面积:占池塘总面积的2%~3%,其中单槽养殖区110米2(长22米、宽5米、深2~2.5米),吸污区15~30米2(长3~6米、宽5米、深2~2.5米)。

配套设施:推水系统每槽1套,功率2.2千瓦;增氧系统每3槽1套,功率3千瓦;吸污系统每3槽1套,功率3千瓦。

配备有足额功率备用发电机组,物联网远程控制系统呼叫控制中心。

2.槽内养殖管理要求(1)养殖品种、规格和数量(表1)表1跑道养鱼放养品种、规格和密度(单槽)(2)鱼苗下槽前的准备工作检查设备:检查推水系统、增氧系统和吸污系统运行是否正常;检查拦鱼栅是否牢固、到位,并填写好设备安全检查表格(内容包括检查时间、检查项目、运行情况、整改项目和检查人等信息)。

加装防撞网:放苗后的前15天是各品种鱼苗在流水环境下养殖的训练和适应期,容易在推水系统前端发生顶水和撞网现象,造成鱼体损伤。

因此必须加装防撞网。

防撞网的网材选用普通涤陵山坳地,分区建设高标准养殖车间,解决了设施渔业用地难问题,提高了闲杂地的利用价值。

2.节约用水利用分级用水、分级养殖、分级排污的设计,使有限的水源得到最大利用,达到节水目的。

3.减少耗电利用上下级鱼池间的跌水,以及水面的射流和水底涌流,使养殖水体溶氧达标,基本不用机械增氧,达到节电目的。

4.减轻污染通过污物集中处理以及水生动植物的自净,减轻了养殖废物对环境的污染,达到环保的目的。

淡水养殖技术和方法

淡水养殖技术和方法

淡水养殖技术和方法淡水养殖是一种重要的水产养殖方式,适用于各种淡水鱼类、龙虾、蟹类等的繁殖和养殖。

淡水养殖不仅可以提供丰富的水产品,还可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淡水养殖技术和方法。

1. 塘养技术塘养是一种最常见的淡水养殖方式,适用于鱼类、虾类等的养殖。

在养殖过程中,塘泽水的管理和鱼类的喂养是两个重要的环节。

在塘泽水的管理中,需要定期清理水体,保持水质清洁。

水中的异味、浑浊和富营养物质过多都会影响鱼类的生长。

此外,还需要定期投放饵料,以保证鱼类的养分供给。

对于剩余的饵料和鱼类排泄物,需要及时清除,避免造成污染。

2. 水产池塘养殖技术水产池塘养殖是一种通过搭建池塘进行养殖的技术。

与塘养相比,水产池塘养殖需要更多的土地和设备投入,但也能养殖更多的水产品。

在水产池塘的建设中,首先需要选址,选择合适的平整土地,并注意避开河流、湖泊等生态环境敏感区域。

然后,根据需要建设池塘,充分利用地形地貌,做好防渗漏工作。

选用合适的塘土,进行围堰建设和水位调节工作。

在池塘的管理中,需要定期检查水质和水位,并定期投放饵料和鱼苗。

还需要设立鱼苗放养区域和收获区域,以方便管理和养殖过程的控制。

3. 循环水养殖技术循环水养殖技术是一种高效的淡水养殖方式,适用于种类繁多的水产品。

通过设置过滤装置和水泵等设备,实现水质的循环利用,节约水资源,提高养殖效益。

在循环水养殖技术中,需要建设循环水池或循环水系统,包括进水、过滤、净化、加氧等环节。

需要定期清理和更换滤材,以保证水质的清洁。

另外,还需要安装水泵和氧气机等设备,确保水位和氧气的充足供给。

4. 深水养殖技术深水养殖技术是一种适用于特定水产生物的养殖方式,通过在水中悬挂养殖网箱或笼子,实现水产生物的繁殖和养殖。

在深水养殖技术中,首先需要选用适合的水产生物进行养殖,包括鱼类、虾类、蟹类等。

然后,建设养殖网箱或笼子,并选择合适的悬挂位置和深度,以保证水产生物的生长和发育。

池塘饲养管理的要点

池塘饲养管理的要点

池塘饲养管理的要点
以下是池塘饲养管理的要点:
1. 池塘选址:选择适宜的土地并确保有足够的水源。

池塘的选址应避免污染源和污水排放口。

2. 池塘设计:根据养殖对象的需求进行池塘的设计。

考虑到水流通畅、适当的水深和面积,并确保池塘能提供充足的氧气供应。

3. 水质管理:维持适宜的水质是成功养殖的关键。

测量和监测水质参数,如温度、氧气含量、pH值和氨氮等,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4. 饲料管理:选用适当的饲料种类,根据养殖对象的需求进行合理的喂养量。

避免过度喂养和浪费饲料。

5. 养殖密度控制:根据池塘的大小和养殖对象的特性,合理控制养殖密度,避免过度拥挤导致疾病发生和生长不良。

6. 疾病防治:定期检查池塘中的鱼类或虾蟹是否有异常行为或外观,并及时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

保持池塘的清洁,定期更换水体,防止病原菌的滋生和传播。

7. 水体循环:保持池塘水体的流动,避免积水。

通过增加水源和设置水泵等设备,保持水体的循环,有助于提供氧气和排除废物。

8. 清理维护:定期清理池塘中的杂草、漂浮物和底泥,以保持池塘的清洁。

修剪池塘周围的植被和树木,防止遮挡阳光和增加落叶。

9. 监测记录:建立记录系统,监测和记录池塘的水质参数、养殖密度、生长情况和投饲量等数据,以便评估养殖效果和进行调整。

10. 紧急预案:制定应急预案,以防止自然灾害或突发疾病的发生。

备足药物和设备用品,及时采取措施应对紧急情况。

池塘养殖鱼的技巧与方法

池塘养殖鱼的技巧与方法

池塘养殖鱼的技巧与方法池塘养殖鱼是一种常见的养殖方式,其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对鲜活鱼类的需求,还能够带来丰收的经济效益。

以下是池塘养殖鱼的一些技巧和方法。

1. 池塘选址:选择适合养殖鱼类的池塘十分重要。

首先,池塘应该位于阳光充足的地方,以利于养殖鱼类的生长和繁殖。

其次,池塘的底部应为泥质或粘土质的土壤,以便于蓄水。

池塘的大小要根据养殖鱼的品种和养殖数量而定,一般建议每亩可养殖2000-3000斤鱼。

2. 池塘清理:在养殖鱼之前,首先要对池塘进行彻底清理。

清理池塘时,可以使用红树枝、广玉兰等植物,将水探入浅而明亮的池塘,使水中的杂质顺流而出。

此外,还可以使用细砂、两块石块等工具清理池塘底部的杂质,确保养殖环境良好。

3. 池塘养殖种类选择:根据鱼的生长环境和需求,选择适合池塘养殖的鱼类品种。

常见的池塘养殖鱼类有草鱼、鳙鱼、鲤鱼、鲈鱼等。

其中,草鱼和鳙鱼是较为常见的养殖鱼类,适应性强,养殖过程相对简单。

4. 建造养殖池:在池塘养殖前,需要合理规划和建造养殖池。

一般情况下,养殖池可以使用钢筋水泥和砖石结构进行建造,确保养殖池的稳定性和密闭性。

养殖池的深度一般为1-2米,养殖密度为10-15公斤/立方米,避免鱼类之间的相互压迫,影响生长。

5. 排水养殖池:在池塘养殖过程中,需要定期进行排水。

池塘水的排水周期一般为7-10天一次,每次排水比例为20-30%。

排水时,可以将池塘水直接注入其他养殖池或田地灌溉,起到循环利用的作用。

6. 饲料投喂:合理的饲料投喂是池塘养殖鱼类的一项重要工作。

首先,选择适合鱼类生长需求和营养需要的饲料。

市场上常见的饲料有粉料、颗粒料和颗粒料三种。

饲料的投喂要根据鱼的生长状态和鱼类本身的需要进行调整,避免过量或不足的投喂。

7. 水质调节:池塘养殖中,定期检测和调节水质是保证鱼类健康生长的关键。

水质指标包括水温、溶氧量、pH值等。

合理的调节水质可以通过增氧设备、增加水源、调节水位和施用调节剂等方式进行。

脆肉鲩池塘养殖技术要点

脆肉鲩池塘养殖技术要点

脆肉鲩池塘养殖技术要点脆肉鲩(crispy meat fish)是一种禽类鱼类,主要生长在池塘和淡水湖泊中。

它富含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可口食品。

下面是脆肉鲩池塘养殖技术的要点。

1.池塘选址:选择具有较好水质和通风条件的地方建设池塘。

首先要确保地下水位和地质条件适宜,不容易发生渗水和地陷等问题。

其次,选址不应过于靠近工厂和城市,以防水源受到污染。

2.池塘建设:池塘应根据养殖规模和土地条件合理进行规划设计。

池塘的水位应保持稳定,不宜过深过浅。

池塘底部最好是泥质或砂质,便于沉淀和吸附污物。

同时,需要修建合理的出入水渠道和溢流设施,以确保水质的循环和稳定。

3.鲩种选择:选择优质的鲩种。

合适的鲩鱼品种具有耐旱抗病、繁殖力强等特点。

在选种过程中,可以考虑向专业养殖场购买优质无病种苗,以确保养殖的成功。

4.饲料投喂:合理的饲料投喂对于脆肉鲩的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

在养殖初期,可以使用浮性饲料,之后逐渐过渡到沉底饲料。

饲料应具有一定的含水量和营养成分,并且要保持适量、适时的投喂,避免过多或过少。

5.养殖管理:对养殖过程中的管理非常重要。

要定期检查池塘水质,保持水质清洁,并避免发生饮水不洁和池水污染原因导致的疾病。

此外,应定期清理池塘底泥、翻修溢流设施,以保持水质的稳定。

6.疾病防控:脆肉鲩养殖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常见的疾病,比如细菌感染、寄生虫感染等。

要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和驱虫,确保鱼群的健康。

发现异常情况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控,避免疾病扩散。

7.养殖环境: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对于脆肉鲩的生长和养殖至关重要。

要保持适宜的水温、光照和氧气含量。

在夏季高温时,可以考虑对池塘进行遮阳措施,以防止水温过高。

8.渔获收割:根据鱼的年龄和生长情况,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收割。

一般来说,鱼的养殖周期为3-6个月左右。

收割时要注意鱼的大小和品质,选择合适的鱼进行收获。

总之,脆肉鲩池塘养殖技术要点包括合理选址、精心建设池塘、选择优质种苗、合理投喂饲料、科学养殖管理、疾病防控、适宜的养殖环境和及时的渔获收割等。

池塘饲养管理的要点

池塘饲养管理的要点

池塘饲养管理的要点池塘饲养是一种常见的养殖方式,适用于养鱼、养虾等水产动物。

为了保证池塘饲养的效果和产量,以下是池塘饲养管理的要点。

1. 池塘选址:选择池塘的位置应考虑到水源充足、水质优良、土壤肥沃等因素。

避免选择在污染源附近或者易受污染的区域建设池塘,以免影响水产养殖的质量和产量。

2. 池塘设计:池塘的设计应合理,包括池塘的形状、深度、面积等。

不同的水产动物对池塘的要求不同,需要根据养殖对象的特点进行设计。

同时,还要考虑到排水系统、进水系统、氧气供应等设施的布局和设置,以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3. 池塘清洁:保持池塘的清洁是池塘饲养管理的重要环节。

定期清理池塘底泥和污染物,避免水体富营养化和病菌滋生。

可以利用生物过滤器、机械过滤器等设备来净化水质,保持池塘水体的清澈透明。

4. 水质管理:水质是影响水产养殖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要定期监测池塘的水质,包括水温、pH值、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等指标。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水质,保持水质稳定。

可以通过增氧设备、添加水质调节剂等方式来改善水质。

5. 饲料管理:合理的饲料管理是保证水产养殖效果的关键。

根据养殖对象的需求,选择适宜的饲料种类和喂养方式。

饲料的投喂量要适量,避免过度投喂导致水体污染和浪费。

同时,要注意饲料的质量,选择优质的饲料,确保养殖对象的营养需求得到满足。

6. 病害防治:水产养殖中常常会遇到病害问题,及时的病害防治是保证养殖效果的重要措施。

定期检查水产动物的健康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

可以采用预防性药物、免疫接种等方式来防止病害的发生。

7. 养殖密度:合理的养殖密度是保证水产养殖效果的关键之一。

不同的水产动物对养殖密度有不同的要求,要根据养殖对象的特点和池塘的容量来确定合适的养殖密度。

过高的养殖密度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病害的传播,过低的养殖密度则会浪费资源和降低产量。

8. 定期观察:定期观察池塘的情况是及时发现问题和采取措施的重要手段。

锦鲤养殖知识:锦鲤池塘养殖的技术要点

锦鲤养殖知识:锦鲤池塘养殖的技术要点

锦鲤养殖知识:锦鲤池塘养殖的技术要点1. 概述锦鲤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观赏鱼类,其美丽的色彩和独特的图案使其成为许多养殖爱好者的首选。

池塘养殖是一种常见的锦鲤养殖方式,本文将介绍锦鲤池塘养殖的技术要点。

2. 池塘选择在进行锦鲤池塘养殖之前,合适的池塘选择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要考虑的因素: - 水源: 优质水源是锦鲤养殖成功的关键。

水源应保持清洁,无污染物。

- 水体面积: 池塘的面积应根据养殖规模和鱼的数量来确定。

一般来说,较大的面积可容纳更多的锦鲤。

- 光照: 确保池塘可以获得适当的光照,这对于锦鲤的生长和色彩非常重要。

- 水深: 锦鲤喜欢栖息在较深的水域,因此池塘的深度应达到一定的标准。

3. 池塘准备在开始养殖之前,池塘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 清理池塘: 清除底泥、杂草和其他杂物,保持池塘底部洁净。

- 修复漏水问题: 检查池塘是否有漏水问题,必要时进行修复。

- 添加泥土: 在池塘底部添加适量的泥土,以提供生物基质和营养物质。

- 加装过滤设备: 针对池塘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过滤设备,以保持水质清洁。

4. 鱼种选择在进行锦鲤池塘养殖时,选择合适的鱼种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锦鲤品种: - 樱花锦鲤: 樱花锦鲤是最常见的品种之一,具有丰富的颜色和多样的图案。

- 金鱼锦鲤: 金鱼锦鲤以其鲜艳的金黄色闻名,是许多锦鲤爱好者的首选。

- 紫罗兰锦鲤: 紫罗兰锦鲤是一种稀有的品种,以其紫色和金色的斑纹而著名。

5. 饲养管理成功的锦鲤养殖需要适当的饲养管理: - 饲料选择: 使用高质量的鲜活饲料,如鲜虫和优质颗粒饲料,以满足锦鲤的营养需求。

- 注意饲养密度: 控制饲养密度,避免过多的锦鲤造成水质恶化。

- 定期换水: 定期更换部分水体,以保持水质的稳定和清洁。

- 监测水质: 定期检测水质,包括水温、PH值、氨氮等指标,及时调整饲养管理措施。

6. 疾病防治锦鲤养殖过程中,疾病防治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 定期检查: 定期检查鱼群是否出现异常行为、体色变化等,及时发现疾病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池塘养殖技术要点
[摘要]我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同时也是世界上江西省全南县农业和粮食局江西赣州341800第一水产养殖大国,水产养殖具有悠久的历史,一直延续到现在。

就我国水产养殖现状来看,养殖模式始终采用传统养殖方法,但是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对于水产食品健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水产养殖模式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愈加突出,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由此,本文主要就池塘养殖的技术要点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客观阐述当前我国水产养殖现状,以及养殖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以求更好的推动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为国民经济增长做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池塘养殖;技术要点;水产养殖业;生态健康
水产养殖,主要是指通过人为的控制池塘中水生物的繁殖和培育,最后收获的一系列过程,称之为水产养殖[1]。

而池塘养殖,是在当前时代背景下,伴随着人们对水产品健康意识的提升,而产生的一种健康生态养殖方法。

通过保证高质量的水域环境,科学合理的投放养殖鱼苗,投放有助于水域内水产营养均衡的饲料,并通过科学安全的用药措施,来保证池塘养殖过程实现科学化,严格控制水产质量。

尽管这种池塘养殖技术能够有效的把控池塘水体水质,但同时市场上不乏充斥着为了谋求利益,而忽视水产质量的商贩,造成了水产市场的鱼龙混杂。

由此看来,加强池塘养殖技术的技术要点分析是十分有必要的。

1水产养殖业发展现状
江西省全南县水域面积为247335亩,境内有142条大小河流,境内径流总量为29.77亿立方米。

其中流域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51条。

全县可养鱼面积19072亩,占总水域面积的13%,其中,水库面积6430亩,其中包括中型水库3座,小二型水库5座,池塘面积11349亩。

此外,稻田养鱼面积1200亩,养殖生态环境良好,并无任何污染现象,非常适合水产养殖。

近年来,为了推动全南县水产养殖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全南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推进水产健康养殖工作,引进先进水产养殖技术和理念,并加强对该行业的资金投入,举办水产健康养殖技术班,并创建了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4家水产企业,开展水产健康养殖,为该县水域水产养殖业发展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该县目前已经开始大力开拓国内水产市场,逐渐将优质水产品销往广东市场,销售的品种和数量不断扩大,并且销售渠道愈加稳定,树立了良好的水产品牌形象,取得了较为可观的成效[2]。

2池塘养殖技术要点分析
池塘养殖技术主要是以健康养殖理念为主,在保护水产品质量的同时,保证水域生态环境稳定,并且起到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降低产业发展对其造成的污染和破坏。

此外,池塘养殖相较于传统水产养殖技术,更为科学合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大大提升水产品经济效益,获得消费者的信赖和支持。

由此,针对池塘养殖技术要点进行分析。

2.1苗种选择
如果想要实现池塘生态养殖,在苗种选择方面是重中之重,苗种质量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池塘水产养殖成效。

所以,在苗种选择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针对苗种的四个方面进行考量,
主要包括苗种的远亲繁殖、原种引进、提纯复壮以及异地交换。

苗种在培育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水域环境、饲料以及药物的用法和用量,严格遵循培育标准,防止外界客观因素影响苗种的健康生长。

苗种在放养阶段,结合实际需要选择符合规格、无病害的苗种,这种优质苗种在池塘养殖中能够更好的存活,为生态健康养殖奠定了基础。

2.2水质管理
水质同样是影响池塘养殖的重要因素之一,养殖人员需要提升对水质的重视程度,确保水质符合渔业水质标准。

传统养殖技术只是注重水产品的产量的提高,不重视水产品的质量,但同时也大量投放化肥和未发酵粪便倒养殖水体中,而引起池塘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最后出现水质变臭,而养殖者又长时间忽视对水质环境的调节会造成池塘水质下降,出现污染。

所以,养殖人员需要针对水质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实施水质管理措施,合理调节水质,从而实现水质的生态平衡,生态养殖能够健康持续发展。

2.3饲料选择
饲料选择方面,对于水产品饲料的投放需要严格遵循养殖标准,是保证水产品健康养殖的基本条件。

在池塘水产养殖过程中,饲料质量和投喂技术直接影响水产养殖效果,饲料质量好坏决定是否能够被养殖对象吸收,发挥原有作用,对养殖水体环境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饲料投喂时如果选择劣质产品,那么可能会对水产品健康生长产业直接影响,并且残留杂物,影响水域整体环境和水产品的质量,从而产生联动效应,出现大面积水产品死亡,水产品质量差的现象。

所以,在水产品池塘养殖过程中,需要选择质量高的饲料产品,根据饲料养殖对象的差异,选择科学合理的投喂方式,避免饲料浪费,节约成本,提升经济效益。

2.4药物选择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鱼时常会出现病害现象,一旦发生鱼病现象需要采用药物治疗办法,但是由于池塘养殖的自身特性,养殖过程中会出现给药难、治疗难的特点,所以在用药过程中应以预防为主要目的,防治相结合[3]。

药物应用过程中,应考虑到药物的使用对养殖水质产生的影响,以生态药剂为首选,并且严格按照药物使用方法和科学用量进行,充分发挥药物原有作用,严禁使用禁用渔药。

结论
池塘养殖主要是以培育生态健康的水产品为主,不仅是市场发展的客观需求,同时也是水产品养殖业发展的必然选择,能够大大降低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提升水产品质量,在创造更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为人们食品安全提供了更为安全的保障。

由此看来,在池塘水产养殖中,政府应充分起到引导作用,推行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生态养殖,从而实现生态水产养殖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聪聪,吴常文,徐焕志,陈应华.关于曼氏无针乌贼池塘养殖技术要点论述[J].金田,2014,11(02):425.
[2]孙斌.泥鳅养殖技术之四池塘高效养殖泥鳅技术要点[J].中国水产,2012(01):36-37.
[3]赵宪钧.池塘健康养殖技术要点[J].渔业致富指南,2013(20):26-2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