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钮注塑模设计

合集下载

模具毕业设计33电风扇旋钮注塑模设计说明书

模具毕业设计33电风扇旋钮注塑模设计说明书

届毕业设计说明书材料系、部:机械工程系学生姓名:指导教师:职称:教授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班级:班学号:完成时间:5月摘要模具是利用其特定形状去成型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的制品的工具,按制品所采用的原料不同,成型方法不同,一般将模具分为塑料模具,金属冲压模具,金属压铸模具,橡胶模具,玻璃模具等。

因人们日常生活所用的制品和各种机械零件,在成型中多数是通过模具来制成品,所以模具制造业已成为一个大行业。

在高分子材料加工领域中,用于塑料制品成形的模具,称为塑料成形模具,简称塑料模.塑料模优化设计,是当代高分子材料加工领域中的重大课题。

本次毕业设计是电风扇旋扭,它所要达到的要求:要能耐高温,绝缘性要好,耐气候性强,刚性,韧性佳,通过对产品的各种性能分析,选用材料为ABS,该塑件的厚度为1mm,公差等级为IT5级。

它是用来调节风速和定时的,能够满足人们的热天对风力和吹风长短要求,同时也起到美观的作用。

关键词:塑料模;材料;电风扇旋钮ABSTRACTMold is used to shape the specific shape of a certain shape and size of products tools used by the products of different raw materials, different methods shaped general layout will be divided into plastic molds, metal stamping dies, metal die-casting molds, rubber molds, glass molds. It is used in the daily life of products and various mechanical parts, mostly in the shape of heads through to finishe products, it has become a major instru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the field of macromolecular materials for plastic products shape the instrument, known as plastic molding shape. Plastic molds optimized design is contemporary in the field of macromolecular materials processing major issue.The graduation design is fanner knob and, it will reach request: to high temperature, insulation can strong sex is better, resistance to climate, rigid, toughness good, through various performance analysis ofproducts, choose materials for ABS, the thickness of plastic parts for 1mm, tolerance grade IT5 level for. It is used to regulate the speed and timing, can satisfy people's hot weather blowback for wind and length of requirements, while also play beautiful role.Key words :Plastic mould; materials; Fanner knob目录前言 (1)1 塑件的工艺性分析 (2)2 分型面位置分析和确定 (4)2.1型腔数目的确定 (4)2.2型腔的布局 (4)2.3分型面设计 (4)3 注射机的选择及工艺参数校核 (6)3.1注塑机的选择 (6)3.2工艺参数的校核 (6)4 成型零件的设计 (8)4.1型腔的结构设计 (8)4.2型腔的工作尺寸计算 (9)4.3型芯的结构设计 (9)5 模架的设计 (12)6 合模导向机构的设计 (13)6.1导柱的设计 (13)6.2导套的设计 (14)7 推出机构的设计 (15)8 浇注系统与排溢系统的设计 (19)8.1主流道的设计 (19)8.2分流道的布置 (20)8.3浇口的设计 (20)8.4浇口位置的确定 (21)8.5排溢系统的设计 (22)9 温度调节系统的设计 (24)10 模具的工作过程 (26)10.1模具的装配 (26)10.2模具的装配顺序 (26)10.3模具的动作过程 (27)结束语 (28)参考文献 (29)致谢 (30)前言光阴似箭,在校的大学四年的学习一晃而过,为具体的检验这四年来的学习效果,综合检测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能力,除了平时的考试、实验测试外,更重要的是理论联系实际,即此次设计的课题为电风扇旋钮塑料模具设计。

旋钮的塑料模具设计

旋钮的塑料模具设计

旋纽模具的设计一、塑件的工艺性分析1、塑件的原材料分析塑件的材料采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属热塑性塑料,该塑料具有如下的成型特性:●无定形料、吸湿性大、不易分解。

●质脆、表面硬度低。

●流动性中等,溢边值0.03mm左右,易发生填充不良、缩孔、凹痕、熔接痕等缺陷。

●宜取高压注射,在不出现缺陷的条件下宜取高料温、模温,可增加流动性,降低内应力、方向性,改善透明度及强度。

●模具浇注系统应对料流阻力小,脱模斜度应大,顶出均匀,表面粗糙度应好,注意排气。

●质透明,要注意防止出现气泡、银丝、熔接痕及滞料分解、混入杂质。

2、塑件的结构和尺寸精度及表面质量分析1)塑件的结构分析该零件的总体形状为圆形,结构比较简单。

2)塑件尺寸精度的分析该零件的重要尺寸,如,30.9±0.09mm的尺寸精度为3级,次重要尺寸3.75±0.07mm的尺寸精度为4级,其它尺寸均无公差要求,一般可采用8级精度。

由以上的分析可见,该零件的尺寸精度属中等偏上,对应模具相关零件尺寸的加工可保证。

从塑件的壁厚上来看,壁厚最大处为4.5mm,最小处为2.25mm,壁厚差为2.25mm,较为均匀。

3)表面质量的分析该零件的表面要求无凹坑等缺陷外,表面无其它特别的要求,故比较容易实现。

综上分析可以看出,注射时在工艺参数控制得较好的情况下,零件的成型要求可以得到保证。

3、塑件的体积重量计算塑件的重量是为了选用注射机及确定模具型腔数。

计算得塑件的体积:V=9132mm3计算塑件的质量:公式为W=Vρ根据设计手册查得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密度为ρ=1.18kg/dm3,故塑件的重量为:W=Vρ=9132×1.18×10-3=10.776g根据注射所需的压力和塑件的重量以及其它情况,可初步选用的注射机为:SZ-60/40型注塑成型机,该注塑机的各参数如下表所示:4、塑件的注射工艺参数的确定根据情况,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成型工艺参数可作如下选择,在试模时可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当的调整。

电风扇旋钮的注塑模设计

电风扇旋钮的注塑模设计

任务书系:专业:指导教师学生姓名课题名称电风扇旋钮注塑模设计图形如下:内容及任务塑件图设计内容:1、根据指导老师给定的设计零件,绘制产品零件图和3D造型图;2、绘制模具装配图;3、绘制模具零件图;4、编制设计说明书。

设计任务:1、根据产品的工艺分析,确定模具总体结构设计,绘制模具总图1张(A0);2、绘制模具零件图(标准件除外)及产品三维造型图,图纸总量达2张A0;3、编制出某成型零件的加工工艺路线卡;4、编制设计说明书一份。

拟达到的要求或技术指标1.要求设计的模具总体方案选择较好,先进合理,符合国家标准要求;成型零部件、浇注系统、合模导向机构、推出机构、分型与抽芯机构、温度调节系统和支承零部件等部件的强度计算、模具安装尺寸的计算校核等正确无误。

2.要求模具机构简单紧凑,制造成本低。

3.模具在生产使用过程中,生产稳定可靠,参数调整方便,生产效率高,塑料产品尺寸精度合乎要求;形状完整,无缩孔、气孔及裂纹等缺陷,便于装卸搬运。

4.要求完成装配图及所有零件图的绘制;图纸应符合国家标准规定,视图正确,表达清楚,尺寸标注、形位公差的标注等准确,合乎要求,各项内容齐全;图面整洁;并要求电脑绘图不少于折合A0幅面2.5张。

5.要求设计计算说明书内容详尽,版式合理,计算数据准确无误,语言流畅;插图清晰;说明书必须全部打印,字数10000—15000。

进度安排起止日期工作内容备注布置任务,方案设计设计计算和工艺分析结构设计和绘图编写毕业设计说明书毕业答辩1周1周4周2周1周主要参考资料[1]《塑料模具技术手册》编委会编. 塑料模具技术手册.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北京: 1997.6[2]叶久新、王群主编.《塑料制品成型及模具设计》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08 发行[3]王群伍先明编著.《塑料模具设计指导》国防工业出版社. 北京:2006.05[4]甘永立主编.《几何量公差与检测》上海科用技术出版社.上海: 2005.7[5]黄毅宏李明辉主编《模具制造工艺学》. 机械工业出版社. 北京:2006.05[6]大连理工大学工程画教研室主编. 《机械制图》高等教育出版社. 北京:2004.09[7]蒋继宏,王效岳. 注塑模具典型结构100例[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14-56.[8]丁闻. 实用塑料成型模具设计手册[M]. 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3:21-76.[9]奚永生. 塑料橡胶成型模具设计手册[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16-72.[10]刘潭玉,黄素华,熊逸珍. 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M]. 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1999:156-272.[11]陈锡栋,周小玉. 实用模具技术手册[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197-234.[12]王昆,何小柏,汪信远.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17-134,166-175.[13]郭广思. 塑料成型技术[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56-116.教研室意见年月日系主管领导意见年月日开题报告题目电风扇旋钮注塑模设计学生姓名班级学号专业一、选题的背景及意义:模具制造是制造业的根基,在轻工、电子、机械、通讯、交通汽车、军事等部门中,60%-80%的零件都是依靠模具成型,模具质量的高低决定着产品质量的高低,因此,模具被称为“百业之母”。

塑料旋钮注塑模具设计概述

塑料旋钮注塑模具设计概述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塑料旋钮注塑模具设计概述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塑料旋钮注塑模具设计摘要塑料工业是当今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工业门类之一,而注塑模具是其中发展较快的种类,因此,研究注塑模具对了解塑料产品的生产过程和提高产品质量有很大意义。

本设计产品名称风扇按钮,选材料为聚氯乙烯,因为产品的需求,我们选择采用一模四腔的排列方式,根据模具结构,我们应用推杆推出工件方法。

通过本设计,可以对注塑模具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注意到设计中的某些细节问题,了解模具结构及工作原理;通过对CAD的学习,可以建立较简单零件的零件库,从而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

关键词:侧向分型抽芯机构斜顶机构AbstractThe plastics industry is the world's fastest growing industries on the one category, while the injection mold is one of the types of rapid development, therefore, research on the understanding ofplastic injection molding production process and improve product quality is very significant.The name of the skeleton design products, choose materials for the PP, because the demand for the product, we choose a two-cavity mold arrangement, according to mold structure, we applied the lateral type Pulling Mechanism design and the design of the lifter body .Through this design, injection mold can have a preliminary understanding of the design of some of the details of the note issue, to understand the structure and working principle of mold; by learning CAD, parts can create simple parts library, so as to effectively increase efficiency.Key words: lateral type core-pulling mechanism lifter bodies目录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l "_Toc327194582" 绪论PAGEREF _Toc327194582 \h 1HYPERLINK \l "_Toc327194583" 第1章塑件的工艺分析PAGEREF _Toc327194583 \h 3HYPERLINK \l "_Toc327194584" 1.1 塑件的材料 PAGEREF _Toc327194584 \h 3HYPERLINK \l "_Toc327194585" 1.2 工艺分析PAGEREF _Toc327194585 \h 5HYPERLINK \l "_Toc327194586" 第2章拟定模具结构形式PAGEREF _Toc327194586 \h 6HYPERLINK \l "_Toc327194587" 2.1 分型面的确定PAGEREF_Toc327194587 \h 6HYPERLINK \l "_Toc327194588" 2.2 确定型腔数目和排列方式 PAGEREF _Toc327194588 \h 6HYPERLINK \l "_Toc327194589" 第3章浇注系统的设计PAGEREF _Toc327194589 \h 9HYPERLINK \l "_Toc327194590" 3.1 主流道设计 PAGEREF _Toc327194590 \h 9HYPERLINK \l "_Toc327194591" 3.2 分流道设计 PAGEREF _Toc327194591 \h 9HYPERLINK \l "_Toc327194592" 3.3 主流道剪切速率的校核PAGEREF _Toc327194592 \h 10HYPERLINK \l "_Toc327194593" 3.4浇口的设计PAGEREF _Toc327194593 \h 10HYPERLINK \l "_Toc327194594" 第4章成型零件的设计PAGEREF _Toc327194594 \h 12HYPERLINK \l "_Toc327194595" 4.1 成型零件的结构设计PAGEREF _Toc327194595 \h 12HYPERLINK \l "_Toc327194596" 4.2 成型零件钢材选用 PAGEREF_Toc327194596 \h 12HYPERLINK \l "_Toc327194597" 4.3 动模的大小 PAGEREF _Toc327194597 \h 12HYPERLINK \l "_Toc327194598" 4.4 主要成型零件的工作尺寸的计算PAGEREF _Toc327194598 \h 12HYPERLINK \l "_Toc327194599" 4.5 侧抽芯结构的设计 PAGEREF_Toc327194599 \h 14HYPERLINK \l "_Toc327194600" 4.5.1 斜导柱的典型机构尺寸 PAGEREF _Toc327194600 \h 15HYPERLINK \l "_Toc327194601" 4.5.2 抽拔力PAGEREF _Toc327194601 \h 15HYPERLINK \l "_Toc327194602" 4.5.3 抽芯距的计算PAGEREF_Toc327194602 \h 15HYPERLINK \l "_Toc327194603" 4.5.4 斜导柱所受弯曲力的计算PAGEREF _Toc327194603 \h 16HYPERLINK \l "_Toc327194604" 4.5.5 斜导柱直径的确定PAGEREF _Toc327194604 \h 16HYPERLINK \l "_Toc327194605" 4.5.6 斜导柱长度的计算PAGEREF _Toc327194605 \h 16HYPERLINK \l "_Toc327194606" 4.5.7 滑块的设计PAGEREF_Toc327194606 \h 16HYPERLINK \l "_Toc327194607" 4.6 模架的确定 PAGEREF _Toc327194607 \h 17HYPERLINK \l "_Toc327194608" 第5章推出机构的设计PAGEREF _Toc327194608 \h 19HYPERLINK \l "_Toc327194609" 5.1 推出机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PAGEREF _Toc327194609 \h 19HYPERLINK \l "_Toc327194610" 5.2 脱模力PAGEREF _Toc327194610 \h 19HYPERLINK \l "_Toc327194611" 5.3 推杆的结构的设计 PAGEREF_Toc327194611 \h 19HYPERLINK \l "_Toc327194612" 5.4推杆的安装PAGEREF _Toc327194612 \h 20HYPERLINK \l "_Toc327194613" 5.5 推出形式的确定PAGEREF_Toc327194613 \h 20HYPERLINK \l "_Toc327194614" 第6章注塑机的校核PAGEREF_Toc327194614 \h 21HYPERLINK \l "_Toc327194615" 6.1 最大注塑量的校核 PAGEREF_Toc327194615 \h 21HYPERLINK \l "_Toc327194616" 6.2 注塑压力的校核PAGEREF_Toc327194616 \h 21HYPERLINK \l "_Toc327194617" 6.3模具与注射机安装部分相关尺寸的校核PAGEREF _Toc327194617 \h 22HYPERLINK \l "_Toc327194618" 6.3.1 模具闭和尺寸与注射机模板尺寸和拉杆间距相适应PAGEREF _Toc327194618 \h 22HYPERLINK \l "_Toc327194619" 6.3.2 模具闭合高度校合PAGEREF _Toc327194619 \h 22HYPERLINK \l "_Toc327194620" 6.4 开模行程的校合PAGEREF_Toc327194620 \h 22HYPERLINK \l "_Toc327194621" 第7章导向机构和调温系统的设计PAGEREF _Toc327194621 \h 24HYPERLINK \l "_Toc327194622" 7.1导向机构的设计PAGEREF_Toc327194622 \h 24HYPERLINK \l "_Toc327194623" 7.1.1导向总体设计PAGEREF_Toc327194623 \h 24HYPERLINK \l "_Toc327194624" 7.1.2导柱设计PAGEREF _Toc327194624 \h 24HYPERLINK \l "_Toc327194625" 7.1.3导套设计PAGEREF _Toc327194625 \h 24HYPERLINK \l "_Toc327194626" 7.2 调温系统的设计PAGEREF_Toc327194626 \h 25HYPERLINK \l "_Toc327194627" 7.2.1设计原则PAGEREF _Toc327194627 \h 25HYPERLINK \l "_Toc327194628" 7.2.2尺寸大小PAGEREF _Toc327194628 \h 25HYPERLINK \l "_Toc327194629" 7.2.3布置PAGEREF _Toc327194629 \h 25HYPERLINK \l "_Toc327194630" 总结PAGEREF _Toc327194630 \h 26 HYPERLINK \l "_Toc327194631" 致谢PAGEREF _Toc327194631 \h 27 HYPERLINK \l "_Toc327194632" 参考文献 PAGEREF _Toc327194632 \h 28 HYPERLINK \l "_Toc327194633" 附件一英文文献翻译 PAGEREF_Toc327194633 \h 29绪论模具工业是制造业中的一项基础产业,是技术成果转化的基础,同时本身又是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领域,所以模具生产技术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产品制造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的质量,效益和新产品的开发能力。

毕业设计——旋钮的注塑模设计

毕业设计——旋钮的注塑模设计

毕业设计——旋钮的注塑模设计旋钮的注塑模设计【摘要】本篇论文为关于旋钮注塑模的设计,以生产产品的数量及工艺等要求来确定用注射成型的方法来生产。

因为旋钮需要生产的数量太多,所以要求再设计时应注意要有较高的注射率,同时使用的系统要有自动脱模的功能,而且对塑件的表面要求很高,不能有损伤,如果塑件的表面要求不是很高的话可以采用侧浇口,同时要有自动脱模的功能。

对于模具的型腔我们可以考虑采用一模两腔平衡的装置,并采用侧浇口浇注结构,对于模具的推出结构采用四推丝杆的推出机构。

模具的设计中应具有冷却系统,这样可以保证塑件的工艺性能。

【关键词】:成型工艺分析;注射机的选择;模具设计目录未找到目录项。

(七)模架的选择 (6)四、模具的总装图 (7)总结 (9)参考文献 (10)谢辞 (11)引言旋钮在现代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在家庭生活以及工业加工等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同时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效率。

由于旋钮在生活中人们每天都离不开,所以得保证它所使用的材料对人体无害,采用材料为PMMA。

同时它的设计应该让人们使用方便,根据市场的需要一般它的外表也要设计的合理美观赏心悦目。

其一般都是用注塑模来制造的,因为注射模制造能够提高经济效益提高工作效率。

用塑料来作为旋钮的材料也使得材料使用相对于其它材料来说更为轻便。

对于从生产方的角度来说,它们不仅要考虑到市场以及消费人员的利益,同时也得考虑到自己的生产成本,再从产品设计、材料到生产需要全面考虑以生产出经济适用的产品。

一、旋钮塑件的工艺分析(一)塑件成型工艺分析零件图纸:如图1-1图1-1产品名称:旋钮产品材料:聚丙烯材料特性:该产品具有无毒、无味、强度和刚度均优等特点,同时还具有很高的抗疲劳的特点,聚丙烯在高温的情况下还具有电性能和绝缘性,同时也不受温度的影响,它适合用于耐腐蚀和绝缘的零件。

一般常见的腐蚀溶剂对其基本不起作用,且还可以用与制作餐具。

材料成型性能:聚丙烯因其是结晶料,吸湿性也比较小,所以它容易发生融体的破裂,聚丙烯也不能长时间的与热金属接触,否则会致使聚丙烯发生分解。

塑料旋钮模具设计

塑料旋钮模具设计

引言模具制造是重要的工业根底,目前电子、汽车、电机电器,仪器、仪表、家电、通讯和加工等产品中,60%-80%的零部件,都是依靠模具成型的。

用模具成型的制件所表现出来的高精度、高复杂性、高一致性、高生产率和低消耗,是其他加工制造方法无法比较的。

且模具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的质量,效益和开发能力。

通过设计可以使我稳固所学的专业理论;进一步掌握注射模具设计和成型零加工工艺方法;提升测量、绘图、查阅资料、应用专业软件等方面的能力与水平,是学生能得到全面,系统工程实践能力训练;培养和造就我的创新能力和工程意识、严谨的科学态度逻辑的思维方式、求时的工作作风及正确的科学研究方法。

从而增强我的就业竞争力,为今后的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根底。

本说明书为塑料注射模具设计说明书,是根据塑料模具手册上的设计过程及相关工艺编写的。

本说明书的内容包括:目录、课程设计指导书、课程设计说明书、参考文献等。

编写本说明书时,力求符合设计步骤,详细说明了塑料注射模具设计方法,以及各种参数的具体计算方法,如塑件的成型工艺、塑料脱模机构的设计。

目录一、课题设计二、塑件工艺分析1.材料的选择及成型性能分析2.塑件尺寸精度分析3.塑件外表质量分析:三、模具的构造设计及注射机的选取1.选择注射机2.型腔数量及排列方式3.模具构造设计4.浇注系统及排溢系统设计5.推出机构设计6.导向机构7.温度调节系统设计8.模具与注射机的相关参数校核9.模具的工作原理四、模具的工作过程一、课题设计某企业设计的一种塑料旋钮,材料是用黑色塑工程塑料制成,现在要为旋钮设计注射模具。

二、塑件的工艺性分析1.塑件的原材料分析如下表一所示表一塑件的原材料分析结论:该塑料有良好的工艺性能,适合注射成型,成型前原料要枯燥处理。

2.塑件尺寸精度分析:该零件的重要尺寸如,ψ36mm的尺寸精度为MT3级,次重要尺寸ψ4mm的尺寸精度为MT4级其它尺寸均无公差要求,一般可采用MT5级精度。

旋钮外壳注射模具设计说明书

旋钮外壳注射模具设计说明书

旋钮外壳注射模具设计说明书设计人:指导教师:刘海初设计时间:2011年12月一、塑件图材料:ABS生产批量:10万件塑件具体尺寸见三维图。

塑件为旋钮盖子,要求下端能放入杯体即可。

由于盖子本身具有一定柔性,故对上盖精度要求不高,对密封性无要求。

二、工艺性分析材料性能取收缩率为0.5%2、塑件分析(1)形状特性体积 =3824.757361687 mm^3面积 =7848.654803147mm^2质量 = 0.030091264 kg塑件形状较为规则,易于成型。

(2)厚度分析塑件平均壁厚0.95,最大壁厚1.02,塑件局部壁厚均匀。

ABS极限流动长度与塑件厚度的比值为250:1,塑件最大流程与壁厚大约在54:1.25,流程中无尖锐拐角,故注塑时流动性较好。

(3)拔模分析塑件外表面侧壁拔模角为3度,内表面侧壁拔模角为3度,满足脱模要求。

(4)塑件精度塑件为日常用品,精度要求不高,从加工经济性考虑,选用7级精度等级。

三、成型方案为提高生产率,初步确定模具采用三板式大水口模具成型,一出二,推件板推出,其简图如下:模具温度40度,熔体温度98度。

四、注塑机选用选用SZ250/1250卧式注射机,其参数如下:1、最大注射量每次注射两个塑件,重量为60g,浇注系统凝料为 1.830g,总注射量约为61.83g,选用注射机最大注射量为270g,为理论注射量的23%。

五.型芯型腔设计、分型面选在塑件最大轮廓处。

1、型腔设计型腔为圆柱形凸缘式结构,如图,材料采用P20。

型腔壁厚的计算(1)按刚度计算侧壁11443310361.15() 1.15()16[]2100000.03ph s E δ⨯≥=⨯=⨯㎜ 底板11443310360.56()0.56()7.76[]2100000.03ph h E δ⨯≥==⨯㎜(2)按强度计算公式侧壁1122[]400[()1]23[()1]0.6[]2400210s r p σσ≥-=-=--⨯11222220230.87()0.87() 4.47[]400pr h σ⨯≥==型腔压力p=10Mpa 塑件高度h=36㎜ 弹性模量E=210000 Mpa 允许变形量[]δ=0.03㎜ 塑件半径r=23㎜材料许用应力[]σ=400 Mpa因按强度计算结果远小于按刚度计算结果,故型腔壁厚按满足刚度要求取侧壁厚20㎜,底部厚8㎜。

旋钮注塑模具说明书 一模8腔

旋钮注塑模具说明书 一模8腔

5
6
内形尺寸
7
8
9
10 11
19.5 R1.34 R20.3 0.75
36 2.1 0.6 表 3-4 塑件尺寸
19.5+0.41 ������1.34+0.23 ������20.3+0.41 0.75+0.23
36+0.5 2.1+0.23 0.6+0.23
4. 成型设备的选择
4.1 计算塑件的体积 根据制件的三维模型,利用三维软件直接求得塑件的体积为: V=4500.2194mm3,取 V=4.5cm3。
S=310mm,因此符合开模行程的要求。 6.6 模厚校核
模具闭合高度为 352mm,符合注射机 150 ~ 360mm 的模厚要求。
综上所述:选取 HTF120J/TJ 型螺杆式注射成型机完全符合本模具的使用要求。 锁模力 CAE 分析图
7 浇注系统的设计
7.1 设计原则 浇注系统设计原则:
(1)浇注系统与塑件一起在分型面上,应有压降,流量和温度的分布的均衡布 置;
材料名称
型腔
型芯
聚丙烯(PP)
25′~45′
20′~45′
考虑零件形状的复杂性,型腔采用 45′脱模斜度,型芯采用 20′脱模斜度。
3.2.4 壁厚:
-5-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材料工程学院
旋钮注塑模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合理,壁厚相对均匀,且符合最小壁厚的要求。查 P434 表 2-2-7[1],聚 丙烯最小壁厚为 0.85 mm。 3.2.5 圆角: 要从分型面位置、型芯、型腔结构来分析过渡圆角的设置。工件转角处加圆角, 最小圆角尺寸为 0.5 mm。 3.3 塑件表面质量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通过设计可使我巩固所学的专业理论;进一步掌握注射模具设计和成型零件加工工艺制定的方法;提升测量、绘图、查阅资料、文献翻译、应用专业软件等方面的能力与水平;能够得到全面、系统工程实践能力训练;培养和造就我的创新能力和工程意识、严谨的科学态度、逻辑思维方式、求实的工作作风记正确的科学研究方法。

从而增强我的就业竞争力,为今后的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题来源于生产实际,综合运用在学期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掌握塑料注射模具与成型零件加工工艺设计的步骤和方法,所设计模具结构合理、工艺性好、装配维修方便和经济。

可以熟悉设计开发模具的过程,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检验学习效果和动手能力,提高工程实践能力,为将来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旋钮建模工艺编制注射模具设计目录课程设计任务书 (1)1塑料的工艺分析 (3)1.1塑件成型工艺分析 (3)1.2旋纽原料的成型特性与工艺参数 (3)2 注塑设备的选择 (4)2.1估算塑件体积 (4)2.2 选择注射机 (4)3分型面及型腔数的确定 (5)3.1分型面的选择 (5)3.2型腔数的确定 (6)3.3确定型腔的排列方式 (6)4 浇注系统的设计 (7)4.1主流道的设计 (7)4.2冷料穴与拉料杆的设计 (8)4.3分流道的设计 (8)4.4浇口的设计 (8)5 排气、冷却系统的设计与计算 (9)5.1 排气系统的设计 (9)5.2冷却系统的设计与计算 (10)6 模具工作零件的设计与计算 (11)6.1成型零件的结构计算 (11)6.2成型零件钢材的选用 (12)6.3型腔型芯工作尺寸的计算 (12)6.1型腔侧壁厚度和底板厚度的计算 (13)7脱模推出机构的设计与计算 (14)7.1推出方式的确定 (14)7.2脱模力的计算 (15)7.3校核推出机构作用在塑件上的单位应力 (15)7.4推杆直径的计算 (15)8 模架的设计 (16)8.1模架的结构与形式 (16)8 .2模架的确定 (16)9 注射机与模具各参数的校核 (17)9.1注射量的校核 (17)9.2锁模力的校核 (18)9.3最大注射压和的校核 (18)9.4安装参数的校核 (19)10总装图和零件图的绘制 (19)结论 (20)参考文献 (21)陕西理工学院本科课程设计任务书四、课程设计参数及要求:1. 塑件图零件名称:旋钮材料:聚苯乙烯生产批量:大批量2. 根据所给塑料制件进行工艺分析、确定成型方案,选择合适的分型面、选择浇注系统,确定型腔数目,选择注塑设备,选择浇注系统,选择模架,成型零件尺寸计算、推出(脱模)机构设计、冷却系统设计,绘制装配图一张、零件图若干张。

五、设计内容及工作量1. 课程设计内容及工作量(1)根据任务书所给塑件图、塑件材料及精度尺寸等的要求,确定成型工艺方案。

分析塑件所用塑料的品种及其性能,分析塑件工艺性;确定模具型腔数和排气系统;选择推出方式,确定推出机构;确定成型设备的型号与规格。

(2)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相关模块设计,绘制装配图一张和模具工作零件图若干张。

分析模具零部件结构,布置图面及选定比例,绘制模具装配图和零件图,用主视图或俯视图表示模具结构。

主视图上尽可能将模具所有零件画出,可采用全剖视或阶梯剖视。

主要模具零件图(成型零件、模具型腔及非标准件等)。

装配图上的塑件图,一般要给出材料及牌号,比例一般与模具图比例一致。

装配图参考布局如下:(3)编制课程设计说明书1份。

2. 课程设计进程安排:(1)根据所给塑件图进行工艺分析、确定注塑方案(2天);(2)选择分型面、选择浇注系统、确定型腔数目(2天);(3)选择注塑设备,选择冷却系统,选择模架(2天);(4)绘制模具草图(2天);(5)成型零件尺寸计算(2天);(6)推出(脱模)机构设计、冷却系统设计(1天);(7)绘制模具装配图一张(4天);(8)绘制模具工作零件图(2天);(9)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2天);(10)课程设计答辩(1天)。

1.塑件成型工艺性分析1.1塑件成型工艺分析如图1.1所示:1.2旋纽原料的成型特性与工艺参数塑件的材料采用聚苯乙烯,属热塑性塑料,该塑料具有如下的成型特性:1)无定形料、吸湿性大、不易分解。

2)质脆、表面硬度低。

3)流动性中等,溢边值 0.03mm 左右,易发生填充不良、缩孔、凹痕、熔接痕等缺陷。

4)宜取高压注射,在不出现缺陷的条件下宜取高料温、模温,可增加流动性,降低内应力、方向性,改善透明度及强度。

5)模具浇注系统应对料流阻力小,脱模斜度应大,顶出均匀,表面粗糙度应好,注意排气。

6)质透明,要注意防止出现气泡、银丝、熔接痕及滞料分解、混入杂质。

塑件的结构和尺寸精度及表面质量分析1)塑件的结构分析该零件的总体形状为圆形,结构比较简单。

2)塑件尺寸精度的分析该零件的重要尺寸均无公差要求,一般可采用4级精度。

由以上的分析可见,该零件的尺寸精度属中等,对应模具相关零件尺寸的加工可保证。

从塑件的壁厚上来看,壁厚均为2mm,无壁厚差。

3)表面质量的分析该零件的表面要求无凹坑等缺陷外,表面无其它特别的要求,故比较容易实现。

综上分析可以看出,注射时在工艺参数控制得较好的情况下,零件的成型要求可以得到保证。

2.注塑设备的选择2.1 估算塑件体积计算塑件的重量是为了选用注射机及确定模具型腔数。

计算得塑件的体积:V=34046.3mm3计算塑件的质量:公式为W=Vρ根据设计手册查得聚苯乙烯的密度为ρ=1.05g/cm3,故塑件的重量为:W=Vρ=34046.3×1.08×10-3=36.7g2.2 选择注射机1)根据注射所需的压力和塑件的重量以及其它情况,可初步选用的注射机为:SZ-ZY125 型注塑成型机,该注塑机的各参数如下表所示:2)塑件的注射工艺参数的确定根据情况,聚苯乙烯的成型工艺参数可作如下选择,在试模时可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当的调整。

注射温度:包括料筒温度和喷嘴温度。

料筒温度:后段温度t1 选用150℃中段温度t2 选用150℃前段温度t3 选用180℃喷嘴温度:选用160℃注射压力:选用80MP注射时间:选用2s保压时间:选用20s保压:40MP冷却时间:选用25s总周期: 50s3.分型面及型腔数的确定3.1分型面的选择分型面是指分开模具取出塑件和浇注系统的可分离的接触表面。

一副模具根据需求可能有一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型面。

该塑件为保证分型后塑件留在动模,采用如图所示的分型面该塑件为旋纽,表面质量无特殊要求,端部因与人手指接触因此形成自然圆角,此零件可采用上图所示的分型面比较合适。

3.2型腔数的确定型腔数的确定有多种方法,本题采用注射机的注射量来确定它的数目。

其公式如下:n=(G-C)/V式中:G——注射机的公称注射量/cm3V——单个制品的体积/cm3C——浇道和浇口的总体积/cm3生产中每次实际注射量应为公称注射量G 的0.8倍,现取0.8G 进行计算。

每件制品所需浇注系统的体积为制品体积的(0.2-1)倍,现取C=0.8V 进行计算。

n=(0.8G-0.8V)/V=(0.8×125-0.8×34)/34=2.14由以上的计算可知,可采用一模两腔的模具结构3.3确定型腔的排列方式本塑件在注射时采用一模两件,即模具需要两个型腔。

综合考虑浇注系统、模具结构的复杂程度等因素,拟采用下图所示的型腔排列方式。

4浇注系统的设计4.1主流道的设计根据设计手册查得SZ-ZY125 型注射机喷嘴有关尺寸如下:喷嘴前端孔径:d=φ4mm喷嘴前端球面半径:R=15mm为了使凝料能顺利拔出,主流道的小端直径D 应稍大于注射喷嘴直径 d。

D=d+1=4+1=φ5mm主流道的半锥角α通常为1°-2°过大的锥角会产生湍流或涡流,卷入空气,过小的锥角使凝料脱模困难,还会使充模时熔体的流动阻力过大,此处的锥角选用2°。

经换算得主流道大端直径D=φ9mm,为使熔料顺利进入分流道,可在主流道出料端设计半径r=5mm 的圆弧过渡。

主流道的长度L 一般控制在60mm 之内,可取L=60mm。

4.2冷料穴与拉料杆的设计对于依靠推件板脱模的模具常用球头拉料杆,当前锋冷料进入冷料穴后紧包在拉料杆的球头上,开模时,便可将凝料从主流道中拉出。

球头拉料杆固定在动模一侧的型芯固定板上,并不随脱模机构移动,所以当推件板从型芯上脱出制品时,也将主流道凝料从球头拉料杆上硬刮下来。

4.3分流道的设计分流道在设计时应考虑尽量减小在流道内的压力损失和尽可能避免熔体温度的降低,同时还要考虑减小流道的容积。

圆形和正方形流道的效率最高,当分型面为平面时一般采用圆形的截面流道,但考虑到加工的方便性,可采用半圆形的流道。

一般分流道直径在3-10mm 范围内,分流道的截面尺寸可根据制品所用的塑料品种、重量和壁厚,以及分流道的长度由《中国模具设计大典》第2 卷中图9.2- 12 所示的经验曲线来选定,经查取D=5.6mm 较为合适,分流道长度=1.02,则分流道直径经修正后为D 取L=20mm 从图9.2-14 中查得修正系数fL=D f=5.6×1.02=5.712,取D=6mm。

L4.4浇口的设计根据浇口的成型要求及型腔的排列方式,选用侧浇口较为合适。

侧浇口一般开设在模具的分型面上,从制品的边缘进料,故也称之为边缘浇口。

侧浇口的截面形状为矩形,其优点是截面形状简单,易于加工,便于试模后修正。

缺点是在制品的外表面留有浇口痕迹,因为该制件无表面质量的特殊要求,又是中小型制品的一模两腔结构,所以可以采用侧浇口。

在侧浇口的三个尺寸中,以浇口的深度h 最为重要。

它控制着浇口内熔体的凝固时间和型腔内熔体的补缩程度。

浇口宽度W 的大小对熔体的体积流量的直接的影响,浇口长度L 在结构强度允许的条件下以短为好,一般选L=0.5-1mm。

确定浇口深度和宽度的经验公式如下:h=nt ①b=nA1/2/30 ②式中:h——侧浇口深度(mm)中小型制品常用h=0.5-2mm,约为制品最大壁厚的1/3-2/3, h取1mmt——制品的壁厚(mm) 2mmn——塑料材料的系数查表得 0.6b——浇口的宽度(mm)A——型腔的表面积(mm2)计算得 2940mm2将以上各数据代入公式得:h=1mm,b=1.5mm, L=1mm。

5.排气、冷却系统的设计与计算5.1排气系统的设计该塑件由于采用侧浇口进料,熔体经塑件下方的脱模板充满型腔,起配合间隙可作为气体排出的方式,不会在顶部产生憋气的现象,同时底面的气体会沿着推杆的配合间隙、分型面和型芯与脱模板之间的间隙向外排出。

5.2冷却系统的设计与计算冷却系统设计的有关公式:qV=WQ1/ρc1(θ1-θ2) ①式中:qV——冷却水的体积流量(m3/min)W——单位时间内注入模具中的塑料重量(kg/min)Q1——单位重量的塑料制品在凝固时所放出的热量(kJ/kg)ρ——冷却水的密度(kg/m3) 0.98×103c1——冷却水的比热容[kJ/(kg.℃)] 4.187θ1——冷却水的出口温度(℃) 25θ2——冷却水的入口温度(℃) 20Q1 可表示为:Q1=[c2(θ3-θ4)+u]式中:c2——塑料的比热容[kJ/(kg.℃)] 1.465Q3——塑料熔体的初始温度(℃) 200θ4——塑料制品在推出时的温度(℃) 60u——结晶型塑料的熔化质量焓(kJ/kg)Q1=[c2(θ3-θ4)+u]=1.465(200-60)=205.1kJ/kg将以上各数代入①式得:qV=(0.013×205.1)/[0.98×103×4.187(25-20)]m3/min=0.13×10-3m3/min上述计算的设定条件是:模具的平均工作温度为40℃,用常温20℃的水作为模具的冷却介质,其出口温度为25℃,产量为0.013kg/mi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