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背诵的重要性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背诵

2 Q M ; ± O 生 T 如 复 孙 I 翅I A N 2 D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背诵
刘素红
( 河北学生 ,书 读 了许 多年 ,可 说起 话来 总 是 出现 前 言 不搭 后 语 的现 象 ,有 的学 生 不要说 写 文章 了 ,连个 小练 笔 都很 成 问题 。为什 么 会 出现这 种现 象 呢 ?我认 为主 要 是 因为我 们语 文 教师在 教 学 中没有 抓好 学 生的背诵这一环节。北宋大学士苏轼背 《 汉书》如数家珍,现代作家茅盾 背 《 红楼 梦 》一 字不 差 ,正 是背 诵 的功夫 造就 一 代又 一代 文 学巨 匠 。小学 阶段 是 学 生学 习语 文 的 初级 阶 段, 这 个 时期 大 量地 读 书和 背 诵课 文 , 是 小学 阶段 积 累知识 和 掌握 字 、词、句 , 提高 阅读 能力 、理 解能 力 、写作 水平 的一 个重 要 的方 面 。语文 教 师指 导学 生背 诵课 文 ,既 可 以帮助 学 生加深 对 课文 的理解,又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和记忆能力 如何指导学生背诵呢?下面 介 绍我 的几 点做 法 。 1 树 立信 心 。带头 背诵 。 美 国作 家爱 默生说 : “ 自信是 成功 的第 一秘诀 。 ” 有了 自信心, 就 能达到短 时 高效 的效果 。在指 导小 学生背诵 课文 时,要发 挥教师 以身作 则的示 范作用 。 学 生是教 学的主 体,教师 是教 学的主 导,任何 一个教 学过程 ,都是 教学主体 与教 学主 导相互 作用 的过程 。小学生最 喜欢模 仿 ,在 他们 的心 目中,老师就 是他 们最好 的楷 模。在 这个 时候 ,老师 就应该 率先垂 范、 身先士卒 、 以身作 则 、带头 背诵 。我在备 课 的同时做到 熟读课文 ,基本 上达 到能背诵 的程度 。 这 样 ,一 方面我 了解 了要背诵 课文 的难易程度 ,另一 方面 ,在指 导学生背诵 课 文时 ,可 以做 到有 的放矢 ,在众 目睽睽之 下 ,很流 利地 背出来 。每天晨读 时,我大 部分 时间是和 学生在 一起背 诵课文 ,让学 生觉得 ,在师 生共学 的氛 围中 ,可 以找到背 书的乐趣 。和全 班 同学 在规定 的时 间内 比赛 背诵, 在孩子 们 的心 目中树立“ 老师能背下来 ,我也能行” 的思想,在心 目中要坚定我能行、 我 一定 能行 的信 念 ,如 果一 篇课文读 一遍背 不下来 ,就读 几遍 、十几遍 、几 十 遍 ,只要有信 心 、有 勇气 ,坚持 不懈地去 努力 ,就一定 能获得 成功 ,就 一 定能在 规定 时间 内全 身心地投 入 ,以达 到背诵 的效果 。 2 讲 究 方法 。化 难为 易 学生 有 了 自信 心 和动 力还 是 不够 的 ,还要 讲究 背诵 的 方法 。无 论是 背 诵一 篇文 章 ,还 是一 段 话,我一 定 让学 生 明确作者 的写作顺 序 ,如 : 《 燕 子 》一 课 ,可 以按照 燕子 的外 形—— 美 好春 光里 的燕 子— —燕 子 的飞行 和 停歇 的课 文 脉络 来背 诵 ,记住 每 段话 中描 写 的先后 顺序 。如 ,第一 自然 段 羽毛 到翅 膀 到尾 巴及 活 泼可 爱 的燕子 的顺 序 ;第 二 自然段 由春 天 的细雨 、 微风 、柳丝、草、花 、到燕子的顺序背诵;在指导学生背诵这篇课文时, 就要让学生产生“ 身临其境” 的感觉,把一幅活灵活现的燕子图印在脑子里, 分段 去 背诵 , 学生很 快 就背 出来 了 。再如 , 《 可 贵 的沉默 》这 一课 ,指 导 背诵 面 临严 峻局 面 的句 子时 ,语 速要 稍快 ,读 出紧张 危 急的气 氛 ;把握 感 情基 调读 :如 ,‘ ‘ _ 阵沉默 之 后 ,一 只 小手 颤抖地 举起 来 。忽然 又 放下 去 , 然 后又举 起 来 。” “ 举— —放— — 举” 这三 个动 作要 读 出语气 的变 化 ( 从慢 到 快 )特 别是 最后 “ 举起 来” 语气 要坚 定 。
浅谈小学语文中的背诵教学

十分 深刻 。另外 ,还 可 以把 一 些需 要 背诵 的诗 歌 、韵 文 等填 进 小 学生 们熟 悉 的 曲谱 中 ,让他 们边 唱 边 背 ,这样 会 收到 事 半功 倍 的
一 一
、
背 诵 的必要 性
出来 。重 点 词连 接 背诵 法 ,具 体记 法 是 :在 阅读 第 一 、二遍 时 ,
1 背 诵 能够 加 深 学 生 对 课 文 的理 解 与 感 受 。苏 轼 的 “ 书 找 出各部 分 材料 之 间 的逻辑 联 系 ,在此 基 础上 确 定几 个 重点 句 、 . 故 不 厌 百 回 读 , 熟 读 深 思 子 自知 ” ,朱 熹 的 “ 读 百 遍 , 其义 自 重 点 词 , 以此 作 为 线索 加 以回 忆 。然后 ,再 找 出重 点句 、重 点 词 书 见 ” ,即 是强 调在 反 复吟 咏 中加深 对 书 的理解 。这是 因 为背 诵 是 与 其 他 内容 的联 系 。在 背诵 时 , 即可借 助 重 点句 、重 点 词 ,把 各 熟读 的结果 。学生 对课 文 每读 一遍 都 是一 个感 知 的过 程 。在 反 复 部 分 的片 断材 料 融 为一 体 。仍 以 《 金蝉 脱 壳 》这课 为 例 ,在 指 导 诵读 中既有 学 生感 情 的投 入 ,又有 他 们 的思维 参 与 ,因此 ,随着 背 “ 蜕尾 出壳 ”的这 段 时 ,我 让学 生抓 住 连续 的几 个 动词 : “ 仰 诵读 遍 数 的增加 ,学 生的 理解 、体 会 也在 层层 加深 ,对文 章 的精 去 ”、 “ 扑来 ”、 “ 一抽 ”、 “ 出来 ”等 。学 生很 容 易地 掌 握 了 义 、脉络 、文 采 也会 融会 贯通 ,从整 体上 受 到感染 。 蜕 尾 出壳 的顺 序过 程 , 再背 诵这 段 内容 就 轻而 易举 了。其 次 是抓 2背 诵 能够 帮助 规 范 学生 的语 言 。课 文是 经过 选 择 、锤炼 的 住 关联 词 语练 习 背诵 。例 如 ,我 在 指导 学 生背 诵 《 山奇 松 》最 . 黄
语文背诵课文学习计划

语文背诵课文学习计划一、学习背诵的重要性语文是我们的母语,也是我们最基本的交流工具。
而语文课文背诵作为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仅有助于提高语文素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记忆力、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因此,开展语文背诵课文学习是非常必要的,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和综合能力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背诵课文的目的1. 提高语文素养。
通过背诵课文,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为学习和运用语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培养语文情感。
语文课文往往具有无穷的魅力,通过背诵课文可以让学生沉浸其中,感受语文的美丽、深沉和丰富。
3.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通过背诵课文,可以锻炼学生的记忆力和表达能力,逐渐建立起对自己的自信心,使学生更加积极、自信地面对学习和生活。
三、背诵课文的方法1. 理解课文内容。
在开始背诵课文之前,首先要理解课文的内容,弄清课文的意思,了解课文背后的文化内涵,这样能更好地领会课文的美妙之处,也更容易背诵起来。
2. 分段背诵。
将课文分成若干段落,逐段背诵,多背几遍,直到熟练为止。
可以先利用意义记忆法,然后再结合语音、语调、语气的记忆法。
3. 正确表达。
在背诵课文时,要注意语音、语调、语气的表达,尤其是课文的感情色彩,要注重表达出来,让课文更加生动、栩栩如生。
4. 朗诵表演。
背诵完成后,要进行朗诵表演,可以在课堂上表演、组织朗诵比赛等形式,让学生们充分展示自己的背诵成果,也可以让学生们从中获得快乐。
四、选择背诵的课文1. 精选优秀课文。
选择一些经典的课文,如古文经典、现代文经典、名篇佳作等,这些课文内容丰富,语言优美,不仅有利于学生的文学修养,还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2. 选取符合学生水平的课文。
对于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选取适合他们水平的课文,既避免了过于简单和过于复杂的课文,也让学生更容易掌握背诵内容。
3. 增加多样性。
适当增加一些具有时代性、具有启示性、有代表性的课文,让学生在背诵课文的过程中,除了欣赏语言之美,还能学到一些社会知识和人生道理。
浅谈词汇积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浅谈词汇积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浅谈词汇积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摘要:词汇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基础,特别在小学阶段,词语的积累对一个人终生的学习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而恰恰是这样的基础教学,在教学实践中,却呈现出这样那样的不足,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没有达到教学的目的。
就这一方面,笔者尝试从灵活多变的教学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兴趣;在读书中学习,积累词汇等方面做了一些探讨,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词汇;积累;兴趣词汇的认识和积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没有词语的认识和积累,语文教学根本无从谈起。
正是因为在小学六年的学习和积累,使受教育者在词汇的认识、理解和扩大方面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是他们的进一步学习有了一个好的开端。
多年的教学经验表明,语文词汇量小,可以产生如下几方面的弊端。
首先,语文成绩难以提高可以说,小学语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词汇的识记和积累,以及相关技能的训练。
肯定的是,一个学生如果词语的认识达不到他所在年级的语文教学大纲所要求的程度,那他的语文成绩自然不好,由此产生的直接效应就是写作水平上不去。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高明的建筑师,哪怕是梁思成之类,如果不给他一砖一瓦,让他建造一座万丈高楼也是不行的,同样道理,在写作中,即便心有千千结,但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把个中块垒表示出来,那也只能是茶壶里煮饺子——有嘴说不出。
如果在写作中真要做到“下笔如有神”,首首先词汇量的积累必须达标,否则,一切都无从谈起。
其次,影响到数学等其他课程的教学和学习这很容易理解,一个学生如果词汇量太小,对词语不理解,那么在数学学习中,有关的术语和应用题就理解不到位,甚至根本没办法理解。
如小学数学中的距离问题应用题,有些学生就根本不明白“相向而行”是一种什么样的行走,如此之类,不可胜数。
英语方面也是如此,因为不理解什么是主格,什么是宾格而让教学者和受教者都感到非常吃力,以致影响到学习的兴趣。
那么,更进一步说,如果在小学语文学习中,词汇量的积累就十分贫乏,很难想像该生在中学阶段会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式的学好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从而产生一些列连锁反应。
浅谈经典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经典诵读与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永城市第二小学:赵海珍浅谈经典诵读与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永城市第二小学赵海珍内容摘要:经典诵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在指导方面,更需要老师下工夫。
本文就阐述了这两个问题。
正文内容:自从我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之后,我想这不失为我们的教学创造了一个好途径。
语文教学如果充分利用经典含蓄蕴藉、内容丰富、短小精悍、易抄易记等特点,采用多侧面联系、多渠道贯通,使其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就可以更好地发挥经典在教学中的作用。
一、经典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1、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识字教学是我国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尤其是小学阶段。
儿童的语文知识以及其他一切知识的学习, 都是以识字为前提和基础的。
而古人识字是不用拼音的, 但比现代人更擅长作诗词歌赋。
这是为什么呢?在我国, 识字教学的研究和实践由来已久, 从传统的蒙童识字到现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传统启蒙教育给我们留下了一大笔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
古人仅用一年左右时间, 通过熟背《弟子规》、《三字经》和《千字文》 , 能识2000 多汉字, 基本过了汉字关, 而现在小学6 年才能识字3 千个左右。
我们现代人6 年的识字量, 古人只需一年。
仔细分析《三字经》、《弟子规》、《唐诗》、《宋词》、《大学》《中庸》和《论语》等经典古书 , 我们可以发现它们有几个主要特点: 第一是生字集中出现; 第二是字与字连在一起, 组成有意义的词、短语或句子, 也就是把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呈现; 第三是以韵文形式编辑,文句整齐、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
这种把生字集中起来传授, 同时把识字与阅读融合在一起的方法, 明显有助于识字效率的提高和书面语学习的全面开展。
2、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智力我是三年级的语文老师,通过这半年的"经典诵读"训练 , 我觉得提高了学生的记忆力、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注意力和思维能力, 这使他们在学校的学习很轻松。
激活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 —浅谈阅读和背诵的重要性

激活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浅谈阅读和背诵的重要性内容提要:阅读可以增强语感,促进思维的发展,提高写作水平,使知识常新。
背诵也是学好语文的便捷有效方法之一。
阅读和背诵相结合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
广泛阅读、背诵积累是解决语文教学困境的良药,是激活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
关键词:语文教学阅读背诵源头活水对于语文教学,多数人持这样一种观点:语文教学耗时最多,用力最大,收获最小,学生最不感兴趣,教师最无所适从。
这种少慢差费、高耗低效严重制约着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
其原因何在?很多有识之士一针见血地指出:“造成语文教学陷人困境的原因是忽视了学生的阅读,阅读的量没有上去,书读的太少。
”从近年的中考语文试题中稍加分析不难发现,120?分的试卷阅读和写作赋值已经超过100分。
语文试题这根极具权威的指挥棒,已向阅读倾斜,并且从课内走向课外,“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已经得以体现。
一、阅读可以增强语感所谓语感,简单地说就是对文章的整体感受能力。
它是阅读能力高低的具体表现。
语感强的学生,一下子就能进入语境,准确地把握词句的含义;语感差的学生,则半天游离于语境之外,不能很快做出判断,甚至是理解错误。
语感不是天生就有的,它来自于读书的积累。
书读多了,富有积蓄,“感觉”自然灵敏。
如果没有有关颜色、色调方面的知识,面对老舍的《在烈日和暴雨下》中描绘的那种“毒花花”的“白光”,就不会产生灼热的感觉;如果没有对叠词的强调作用的认识能力,就不会对王维的“客舍青青柳色新”中“青青”所传达出的浓厚的离情别意有所感受。
因此,语感训练还必须落实到一个“读”上。
要让学生多接触大量的语言材料,形成不同的感受“图式”,进而提高整体的感受能力。
要引导学生不仅了解作品的一般意义,还要体悟它隐藏在文字背后的精义。
只有在这种理解的基础上,反复阅读语言文字的规律、含义、情味等,才会在头脑中生根,才会形成语感。
二、阅读可以促进思维的发展阅读是锻炼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智力的重要手段,人的智力结构的核心是思维能力,而许多思维能力是通过阅读来实现的。
语文教学中背诵妙法浅谈

调、 节奏和重音 、 停顿等方 面进行感受和反复琢磨。在分角色朗读 中 , 教师 可以引导学生边读边想 , 或者通过一段文字 的朗读 , 来村
的过程 中, 教师需要 引导学生在情境 中进入 具体 的角 色中 , 去体 思一 幅场景 , 将想 象孕育于朗读之 中, 让朗读去丰 富想象 , 让想象 会角 色所拥有 的性格 和特点 ,用语言将其性格特点表现出来 ; 又 来提升语感。 如, 在对 写春景 的文 本阅读 中, 要让学生在领 略大 自然 的生 机和 活力 中怀着欣赏和喜爱之情去朗读。 常见 的情境创设 的方法是通过幻灯 片的图片展示或 Fah动 ls
学 科 教 学
2 1 年 5月 8日 02
英语记忆策 略之我
文, 永 华 王
从教十多年 了 , 一直从 事英语教学 工作 , 英语这 门学科最大 年的英语教学工作 中 , 有得有失 , 经过反复的积累与思考 , 总结 我 了一些学 习英语的记忆策略供大家参考 。
一
单词 记忆的环 节与字母及 字母组合记忆环 节是 互相促进 的 , 此外 , 单词 的记忆还包括一些单词形式 的变化。如 : 名词单数 变复数形 式 , 动词 变动名词形式 , 变第三人称单数形 式 , 变过去式
死记硬 背 , 要有 方法 , 握规律 , 能记得 又快 又准 又不容 易遗 掌 才
的句 子分成几部分来记 ,然 后再合起来记忆 。如 : a d o o Wht oyud
w e o o p h nyu rwu ?分成 Wht o o o w e u ruu g a d ud 和 h ny o p两部分 y og 就非常简单了。 四、 篇章 的记忆
忘 。首先要 过读 关 , 要让单词读得 朗朗上 口。单词会读了 , 才能记
浅谈积累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

浅谈积累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语文离不开生活,生活重在积累,所以,语文学习的过程离不开积累。
在古人漫长的学习过程中,有不少关于积累的经验总结。
既有“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的正面引导,又有“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的殷切劝说;既有“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形象比喻,又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亲身体会。
从语文学习的规律来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
所以,要想让我们的学生“下笔如有神”,就必须有“读书破万卷”的积累,这样,才能在点滴的日积月累中,让语文世界真正丰富起来。
而关于语文学习的积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主要做到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教给学生积累的方法1、摘抄。
积累语言材料的方法之一是摘记,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古人又云:“不动笔墨不看书。
”摘记的意义,一在过程,二在于储存备用,因为抄摘的过程就是一个熟悉的过程、记忆的过程。
“书到用时方恨少”,若有一个储备仓库可以随时取用,也就不怕临时不够用。
我觉得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制订一个循序渐进的积累计划,特别是初中生,作文尚处在起步和发展阶段,各级语言材料、名言警句、格言俗语仍然是作文所欠缺的基本材料,对他们的写作来说,积累是很重要的。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初一阶段积累成语、名言、警句、格言、歇后语等,在初二阶段积累古诗词、现代文中的好词好句或优美片段,在初三阶段积累文言名篇、中外名著中的经典文段等,让学生以读书笔记的形式进行,每周利用阅读课集中摘抄一次,主要摘录一些名言警句以及生动优美的、富有表现力的句子和段落,让学生积累阅读中的鲜活素材。
有关课文中涉及到的名著,如《鲁宾逊漂流记》、《童年》、《水浒传》等,让学生利用假期去阅读,同样要求有笔记、有心得体会。
2、背诵。
诵读文质兼美的优秀诗文,是学生汲取人类优秀营养、积累语言、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语文教学中背诵的重要性背诵是中国传统教育的一种优良方法。
古人云“熟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可见,熟读乃至背诵不但能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还能促进写作。
在《新课标》中就要求学生背诵一定量的诗文,并没有降低背诵的要求。
背诵在语文学习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我觉得抓好背诵收获颇多,下面是我关于背诵作用的几点体会:一、背诵是语言积累和学习的重要途径。
一个人的聪明才智从某种意义上讲取决于头脑中记住的知识的数量和质量。
因为储存在头脑中的知识是人们进行思考和表达的依据。
“储存”就是将输入的知识信息最大限度保留在人们的记忆里而不是本本上。
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讲,不能储存,学习活动就无法深入发展。
不断的储存,逐渐积累,就是语文学的基本形式。
而储存积累过程中尤为重要的方式,便是背诵。
现代语言学认为,不管语言如何复杂,它只是一种操纵的习惯。
学习者完全可以通过强化、塑造、模仿而成。
小学生头脑中没有多少有关书面语言的认知结构供其作为学习和记忆的参照物。
背诵名家名篇,可以为他们提供典范的遣词造句的样本和参照物,进而构建一个合乎规范的语言运用参照体系。
背诵的所有范文,都将成为学习者整理语言编码的系统的参照物而发挥积极规范的导向作用。
二、背诵有助于理解古人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读书百遍”在古人中不就是背诵吗?可见这诵读的功效吧! 但学生的自行背诵往往是只顾背诵,且不管背的内容是什么,更不会在背诵中去领悟含义和美妙所在。
如果能在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背诵,就能事半功倍地将要背诵的内容记下来,而且能促进对文章更深刻的理解。
所以在训练之初,内容上从“少”而“精”开始的,我首先给予正确的示范和引导,帮助学生对所背诵的内容进行分析和理解,分清层次,归纳层意,培养先理解后背诵的良好习惯。
学生为了更快地完成背诵任务,就要不断地对要背诵的内容进行分析,分清层次,概括出层意,然后在背诵时通过回忆来帮助自己完成背诵任务。
这样久而久之,既理解了文章的内容,又培养了分析、概括的能力,真正达到了在背诵的训练中“其义自见”的目的。
三、背诵有助于增强记忆从记忆规律的角度来说,所背诵的总是不可避免的要遗忘的。
人的记忆遗忘的速度是和重复的次数成反比的。
要想永久的记忆,那么就必须反复地背诵。
大脑越用越灵活,在反复的诵读背诵中增强了大脑的记忆力,积累也就多了,在运用的时候就可以得心应手了。
笔者在每篇的课文里精选了部分优美的语句或精彩的段落让学生进行背诵训练,来不断地增强他们的记忆力,通过分散训练(指每课的部分段落)学生的记忆力不断的增强,词汇量大量地增加,语文的成绩也随着逐步地提高。
同时,背诵必须与默写相结合,背诵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说、读的能力,默写不仅是培养写的能力,也是考察学生对所背诵内容的理解的正确性。
有些学生能够背诵得滚瓜烂熟,可是一落笔却是错字百出,说明他的记忆当中,还存在理解上的不足和漏洞。
通过默写就会促其改正自己的背诵方法以达到最终目的。
而且经常地默写一些优美的语段或句子,为他们在今后的习作也是一个很好的示范。
所以我采用“以默写代替面背”的背诵方法,这也可以把我们老师从繁重的检查背诵中解脱出来。
既节省了时间,又能很好的达到检查的效果,还能促进他们写作能力地提高,这样“一箭多雕”,我们何乐而不为呢!四、背诵有助于积累素材有位著名语文教育家说过:“学习语文没有多少捷径好走,就是要花一点笨功夫。
词语要一个一个地积累,文章要一篇一篇地熟读背诵。
这个功夫是省不得的。
”这“笨功夫”不就是在背诵中积累好词佳句吗?李白“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为后来成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鲁迅写文章不用查资料就能准确地旁征博引,得心应手,这是与他青少年时期大量背诵文分不开的。
我国的教育自古以来就重视熟读成诵、博闻强记。
所以我们应鼓励学生趁精力充沛、记忆力超强的时候,多读多背,不但要背诵课本上的名篇名段,还应注意积累课外书中的精彩段落,充分占有典范的语言材料,这对以后的学习都是大有好处的。
不断地背诵,开发了大脑,开发了智力。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特别重视背诵并加强"背功"的培养训练,对学生导之以法,助之以力,鞭之以策。
在语文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首先,老师要给每位学生以期望和鼓励,在背诵中形成"兴趣合力"。
我的教学实践证明,正确的评价,适当的表扬与鼓励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提高他们的背诵兴趣。
大多数学生希望自己的优点和进步被老师发现并加以肯定和表扬。
因此,在"背功"的培养中,语文老师应努力花心思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加以鼓励和表扬,让他们感到自己的价值,尝到背诵的甜头。
五、背诵可以促进小学生记忆力的发展记忆的好坏并不完全是天生的,后天的及时训练能够唤醒学生记忆的潜能,提高他们的记忆力。
心理学研究发现,6—13岁是学习母语的黄金阶段,也是记忆的关键期。
大概在13岁前后,人的记忆力即可达到最高峰,但往往也只能在一段时间内保持在这一高点上。
20岁后,常常会因为种种干扰而造成记忆力衰退。
台湾学者王财贵做过一个试验,他将自己的儿女与成人在记忆速度方面做了比较,发现童年是记忆的最佳阶段,因此他主张背诵经典一定要趁早!全国著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在一次研讨会上提到,她任教的班级学生在她的引导下,大量背诵、积累,一个个在记忆力方面显示出了令人吃惊的进步,也因此促进了其他方面能力的发展。
当她不无自豪地说“我抢救了孩子记忆的时代”时,引起了全场与会教师的共鸣。
小学生的记忆水平是从无意记忆向有意记忆过渡,并逐步发展为理解记忆,同时,有意记忆、理解记忆尚处起步、不稳定阶段,而巩固强化就成为关键。
于是大量背诵,对此时学生的记忆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因此,小学教育工作者尤其是语文教育工作者要充分重视、利用这一关键期,一个人一旦错过了13岁以前发展记忆力的黄金阶段,不能形成足够丰厚的积累,那将会给他的一生留下无法弥补的遗憾。
背诵若能抓住记忆的关键期,便可促成质的飞跃。
六、背诵是锻炼思维的有效途径背诵是学习语文最简单、有效的方法,犹如通过起步、跑步、正步来训练士兵一样,虽然简单却有着重要的作用。
从锻炼思维角度来看,一方面,学生经过大量的背诵之后,一些语言自然会内化。
而语言又是思维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因此,语言表达的敏捷性、逻辑性也正体现了思维这方面的品质。
另一方面,从小学课文要求背诵的文体来看,有一般性记叙文、散文、诗歌等,不同的文体具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或抽象,或具体,或分析,或综合,这些都会对学生的思维过程的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七、背诵是语言积累的重要途径新课程标准把“积累”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它在阐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基本理念中这样描述: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在阶段目标中也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如第二学段(3~4年级):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同时,新课标也强调“背诵是积累和培养语感的‘必要途径’和‘好方法’”,规定整个小学阶段的背诵量不少于160篇或段。
如第一学段(1~2年级)是这样规定的: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新课程中的小学语文把“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放在每篇文章的课后练习之首,每一单元的练习中也都安排了“读读背背”,内容有四字成语、歇后语、优秀诗文等。
由此可见编者的意图就是要多增加学生的一些积累。
所背诵的内容一旦记牢,其词句、章法、思想内涵就会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东西,从而使其语言能力大大提高。
八、背诵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表达是积累的目的之一。
以下主要从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习作能力两方面阐述背诵的作用。
1、有利于规范学生的口语表达我们知道,口语的发展要先于书面语。
但由于受方言、表达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口语表达存在一些问题,语句不完整,罗嗦重复等。
小学课文语言规范,也较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学生通过大量的诵读自然会用规范的语言改造以前不正确的表达方式,并适时、准确地表达出来。
因此,背诵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有利于写作能力的提高古人云:“为文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可见,要想作文写得好,头脑中就必须储存足够数量的词汇和范文,厚积才能得心应手地薄发。
优秀的小学生作文,在立意上取胜所占的比例是很小的,绝大部分是因为行文的流畅,语言的优美。
背诵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优美的词句,也可以使其掌握一些写作方法,如修辞手法的运用(《北大荒的秋天》中的比喻、拟人;《我们爱你啊,中国》中的反复、排比等)、篇章结构的安排(《小镇的早晨》分总、并列等)。
平时加强背诵训练,日积月累,习作时,那些适宜的篇章结构,生动的词汇语句就会自然流露出来,习作练习就能完成由模仿到运用甚至创新的质变的飞跃。
学养深厚、笔融文白的香港大学中文系教授陈耀南博士在《谈背诵》中说:“背书,就如练字、练拳、练舞,熟能生巧。
巧必由烂熟而出。
好文章背诵得多,灵巧的修辞、畅达的造句、铿锵的声韵、周密的谋篇,口诵心惟,不知不觉,变成自己能力的一部分。
”鲁迅在谈到他写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的准备工作时说过,大概全是先前看过百来篇外国作品和一点医学上的知识。
他们的例子正道出了背诵对于习作的重要作用。
九、背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朱熹云:“书读百遍,其意自见。
”苏轼说:“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他们都强调了反复诵读对于理解的作用。
比如哲理散文《做一片美的叶子》(苏教版第五册第4课)中由对一片叶子的赞美到一个人的赞美,由一片叶子与树的关系联想到人与集体与社会的关系,这些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起来就有一些难度,即使老师多番引导。
但是,在学生多遍的目视、口诵、心惟直至能够记忆之后,相信他们就一定会有所领悟。
另外,背诵还具有传承历史、磨练意志、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等众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