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作文开头结尾

合集下载

作文开头结尾教案

作文开头结尾教案

作文开头结尾教案教案标题:作文开头结尾教案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作文开头和结尾的重要性。

2. 学生能够掌握不同类型作文的开头和结尾写作技巧。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技巧撰写有吸引力的作文开头和结尾。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个不同类型的作文题目。

2. 打印或准备相关作文范文供学生参考。

3. 准备白板、彩色笔等教学工具。

教学步骤:步骤一:介绍作文开头和结尾的重要性(10分钟)1. 引入话题:教师向学生解释作文开头和结尾在整篇作文中的重要性,类比为一篇文章的“门面”和“尾声”。

2. 引导思考:教师提问学生,一个吸引人的开头和一个有力的结尾对于作文的整体效果有何影响。

步骤二:讲解不同类型作文的开头和结尾写作技巧(15分钟)1. 解释议论文开头和结尾的写作技巧:教师通过范文示范和解读,讲解如何用引言引入话题,以及如何总结观点并给出结论。

2. 解释说明文开头和结尾的写作技巧:教师通过范文示范和解读,讲解如何用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或事例引起读者的兴趣,以及如何给出总结性陈述。

3. 解释叙事文开头和结尾的写作技巧:教师通过范文示范和解读,讲解如何用生动的描写或引人入胜的情节引起读者的兴趣,以及如何给出一个有启示性的结尾。

步骤三:学生实践与互动(20分钟)1.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作文题目,并讨论如何写出有吸引力的开头和结尾。

2.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展示他们的开头和结尾写作技巧,并与全班分享。

3. 教师评价和指导:教师对每个小组的展示进行评价和指导,提供改进建议。

步骤四:总结和反思(5分钟)1. 教师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作文开头和结尾的重要性以及不同类型作文的写作技巧。

2. 学生反思: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思考自己在本节课中学到了什么,以及还有哪些需要进一步提高的地方。

教学延伸:1. 学生可在家中练习撰写不同类型作文的开头和结尾,教师可提供反馈和指导。

2. 教师可在下一堂课上让学生交换作文开头和结尾,进行互评和改进。

作文教学教案作文的标题、开头和结尾

作文教学教案作文的标题、开头和结尾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作文的重要性,学会如何拟定一个简洁、有吸引力、能准确表达文章主旨的。

2. 引导学生掌握作文开头的写作技巧,使文章开头吸引读者,激发阅读兴趣。

3. 教授学生如何写好作文结尾,使文章结构完整,观点明确,给人以启迪。

二、教学内容:1. 作文的拟定:简洁、有吸引力、准确表达文章主旨。

2. 作文开头的写作技巧:吸引读者、激发阅读兴趣。

3. 作文结尾的写作技巧:结构完整、观点明确、给人以启迪。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优秀作文的、开头和结尾,引导学生关注作文的这三个部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作文、开头和结尾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拟定、写作和结尾。

3. 练习:让学生练习拟定作文,编写作文开头和结尾,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作文、开头和结尾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理解作文的重要性,学会如何拟定一个简洁、有吸引力、能准确表达文章主旨的。

2. 学生能够掌握作文开头的写作技巧,使文章开头吸引读者,激发阅读兴趣。

3. 学生能够写好作文结尾,使文章结构完整,观点明确,给人以启迪。

五、教学资源:1. 优秀作文示例:展示优秀作文的、开头和结尾,供学生参考。

2. 作文写作指导:提供作文写作的相关技巧和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3. 练习素材:提供一些练习素材,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六、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优秀作文案例,使学生直观地理解作文、开头和结尾的写作技巧。

3. 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点评,指导学生掌握作文写作的方法和技巧。

七、教学步骤:1. 第一步:讲解作文的拟定方法,强调要简洁、有吸引力、准确表达文章主旨。

2. 第二步:介绍作文开头的写作技巧,如设问、引用、悬念等,目的是吸引读者、激发阅读兴趣。

3. 第三步:教授作文结尾的写作技巧,如总结全文、提出观点、呼吁行动等,使文章结构完整、观点明确、给人以启迪。

初中作文开头和结尾技法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九年级上册)共3篇

初中作文开头和结尾技法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九年级上册)共3篇

初中作文开头和结尾技法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九年级上册)共3篇初中作文开头和结尾技法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九年级上册)1初中作文开头和结尾技法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写作的开头和结尾部分在整个文章中的作用2.掌握写作的各种开头和结尾技巧3.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和思维方式二、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以出示一篇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让学生尝试猜测文章的主题、写作目的和文体。

2. 授课2.1 开头的技巧通过推理能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和兴趣,从而读到文中的关键信息,比如:“我的身世是谁也猜不出来。

”(2) 描述法通过对事物的描述,使读者能够真切地感受到描述的事物,比如:“那时天还没有亮,外面静谧得只有蟋蟀的叫声。

”(3) 引言法加上名言警句,以增加文章的文化气息,比如:“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

”(4) 对话法通过对话把读者直接引入文章,使文章充满生动的对话场景,比如:“爸爸,每天早上我都看到你去上班。

”(5) 比喻法通过比喻把抽象的概念转化成具体的形象,增加文章的形象感,比如:“我的梦想就像一只不停飞翔的鸟儿。

”2.2 结尾的技巧通过总结全文的核心内容,以充分表达文章的主旨,比如:“人生无常,每个人需要学会珍惜生活的每一天。

”(2) 呼吁法通过呼吁来号召和鼓舞读者做出行动,比如:“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共同营造和谐美好的社会。

”(3) 疑问法通过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回味,比如:“人生的路上,我们究竟要走向何处呢?”(4) 引用法引用名人名言或者古诗词,以表现出文章的文化韵味,比如:“生命如此短暂,应该珍惜眼前的一切,不要让时间从指缝中溜走。

”(5) 发人深思法通过对问题的深刻剖析,引导读者思考,比如:“我们常常在追求表面上的东西,但事实上,真正重要的东西都埋藏在我们的内心深处。

”3. 练习和总结为以后的写作训练和提高留下如下的功课(1)介绍一位我们喜欢的人写一篇介绍喜欢的人的开头和结尾,表达出我们喜欢的人的魅力。

中考作文开头和结尾指导教案

中考作文开头和结尾指导教案

中考作文开头和结尾指导教案第一章:引言1.1 目的:让学生了解中考作文开头和结尾的重要性,明确本课程的目标和内容。

1.2 教学方法:讲解、案例分析、练习。

1.3 教学内容:1.3.1 中考作文开头和结尾的作用1.3.2 中考作文开头和结尾的重要性1.3.3 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和安排第二章:作文开头的方法和技巧2.1 目的:让学生掌握作文开头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作文的开头质量。

2.2 教学方法:讲解、案例分析、练习。

2.3 教学内容:2.3.1 作文开头的基本方法2.3.1.1 直接导入法2.3.1.2 背景引入法2.3.1.3 设问导入法2.3.2 作文开头的技巧2.3.2.1 引人入胜的的开头2.3.2.2 生动形象的开头2.3.2.3 创新独特的中考作文开头第三章:作文结尾的方法和技巧3.1 目的:让学生掌握作文结尾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作文的结尾质量。

3.2 教学方法:讲解、案例分析、练习。

3.3 教学内容:3.3.1 作文结尾的基本方法3.3.1.1 自然结尾法3.3.1.2 总结结尾法3.3.1.3 悬念结尾法3.3.2 作文结尾的技巧3.3.2.1 画龙点睛的结尾3.3.2.2 深刻感悟的结尾3.3.2.3 创新独特的结尾第四章:开头和结尾的衔接与过渡4.1 目的:让学生掌握开头和结尾的衔接与过渡技巧,使作文整体流畅。

4.2 教学方法:讲解、案例分析、练习。

4.3 教学内容:4.3.1 开头和结尾衔接与过渡的重要性4.3.2 衔接与过渡的方法和技巧4.3.2.1 自然过渡法4.3.2.2 引用过渡法4.3.2.3 句子过渡法第五章:实战演练与修改5.1 目的:让学生通过实战演练和修改,提高作文开头和结尾的质量。

5.2 教学方法:讲解、案例分析、练习。

5.3.1 学生作文开头和结尾的常见问题分析5.3.2 学生作文开头和结尾的实战演练5.3.3 学生作文开头和结尾的修改指导第六章:优秀作文开头和结尾案例分析6.1 目的:通过分析优秀作文的开头和结尾,使学生领悟到开头和结尾的写作技巧。

初中作文开头结尾技巧教案

初中作文开头结尾技巧教案

初中作文开头结尾技巧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作文开头和结尾的基本技巧,提高作文质量和写作水平。

2. 培养学生对作文开头和结尾的重视,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3.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丰富学生的写作词汇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作文开头的技巧:引人入胜、悬念迭起、开门见山、定义解释等。

2. 作文结尾的技巧:画龙点睛、回味无穷、前后呼应、总结全文等。

3. 实际操作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际写作练习,运用所学到的开头和结尾技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一些优秀作文的开头和结尾,引发学生对作文开头和结尾的兴趣和重视。

2. 讲解:详细讲解作文开头和结尾的基本技巧,并提供相关实例进行讲解。

3. 练习:让学生进行实际写作练习,运用所学到的开头和结尾技巧。

4. 点评:对学生的练习作品进行点评,指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并进行指导。

5. 总结: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强调学生在日常写作中运用开头和结尾技巧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作文开头和结尾的基本技巧,提供相关实例进行讲解。

2. 实践法:让学生进行实际写作练习,运用所学到的开头和结尾技巧。

3. 互动法:学生之间进行写作交流和分享,互相学习和借鉴。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写作作品的质量:是否能够运用开头和结尾技巧,使作文更加吸引人和有深度。

2. 学生对作文开头和结尾的重视程度:是否能够在日常写作中主动运用所学技巧。

3. 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积极性:是否对作文开头和结尾的技巧产生兴趣,并积极参与写作练习。

六、教学资源1. 优秀作文示例:提供一些优秀作文的开头和结尾,供学生参考和学习。

2. 写作练习材料:提供一些写作题目和素材,供学生进行实际写作练习。

七、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八、教学建议1. 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作文开头和结尾的技巧,并能够运用到实际写作中。

2. 鼓励学生多读优秀作文,从中学习借鉴开头和结尾的写作方法。

3. 定期进行写作练习,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写作水平。

作文开头与结尾教学设计

作文开头与结尾教学设计

作文开头与结尾教学设计一、引言作文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

作文的开头和结尾既能引起读者的兴趣,又能给作文留下深刻的印象。

因此,教师需要科学合理地设计作文的开头与结尾,引导学生写出富有个性和创意的作文。

二、开头部分的教学设计1. 使用引言句引言句是作文开头的常用方式之一,可以引用名人名言、古代成语或者相关的警句等。

例如,如果作文主题是关于环保的,可以使用警句“留一片绿叶给孩子们”来引起读者的关注。

2. 描述背景引入通过描述具体的场景或者细节,为作文创造一个可观察、可触摸的环境,从而吸引读者进一步阅读。

例如,如果作文主题是暑假旅行,可以通过描绘蓝天白云、碧海沙滩等场景进行引入。

3. 提出问题引发思考通过提出一个引人思考的问题,引导读者主动思考作文内容,激发他们的兴趣。

例如,如果作文主题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可以问道:“我们该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三、结尾部分的教学设计1. 总结回顾在结尾部分,可以对作文的内容进行总结回顾,概括出作文的主题和观点,并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进行阐述。

例如,如果作文主题是友情,可以总结为“友情是我们成长中最宝贵的财富”。

2. 提出建议或展望在结尾部分,可以给出一些建议或展望,对作文内容进行延伸,激发读者的思考和想象力。

例如,如果作文主题是学习方法,可以提出“合理的学习方法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希望同学们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3. 引用名言或结尾警句通过引用名言或者结尾警句,给作文增添一分哲理和深度,使结尾更加有力,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例如,如果作文主题是人生态度,可以引用“人生如戏,全凭自己演绎”来做结尾。

四、教学实施策略1. 教师示范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写作来展示如何巧妙地设计作文的开头与结尾。

通过精心策划的开头和结尾,激发学生思维,激发他们对写作的兴趣。

2. 学生互评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互评,让他们互相分享自己的开头与结尾,并互相提出建议和改进意见,以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万能教案开头结尾模板初中

万能教案开头结尾模板初中

1.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培养……情感。

2.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3. 教学方法:本节课将采用……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

4. 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导入、新课讲解、课堂练习、总结与拓展。

5.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学生准备:……二、万能教案结尾模板:1.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学生掌握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以改进。

2. 课后作业: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请同学们完成以下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做好笔记;2. 完成课后练习题;3. 针对本节课的难点,进行深入研究。

3. 教学建议:1.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2.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3. 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教学质量。

4. 下节课教学计划:下节课将继续讲解……内容,重点讲解……,难点为……,请同学们提前预习。

5. 联系家长:请家长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如有疑问,可及时与老师沟通。

以下是一个完整的初中万能教案开头结尾示例:一、万能教案开头模板:1.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乘除法运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

2.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有理数的乘除法运算教学难点:有理数乘除法运算中的符号确定3. 教学方法:本节课将采用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4. 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导入、新课讲解、课堂练习、总结与拓展。

5.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教学案例、课堂练习题学生准备:笔记本、笔二、万能教案结尾模板:1.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大部分学生掌握了有理数的乘除法运算,但在运算过程中,部分学生对符号确定存在困难。

作文的开头与结尾技巧优秀教案

作文的开头与结尾技巧优秀教案

教案教学内容:如何写好文章的开头与结尾教学目标:1、为适应中考要求,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写好较优秀的作文,教会学生精心设计好作文的开头和结尾。

2、通过范文指导和专项训练,让学生掌握,并灵活运用几类开头、结尾法。

教学重点:通过范文指导和专项训练,让学生掌握,并灵活运用开头与结尾的技巧。

教学难点:通过范文指导和专项训练,让学生喜欢写作,能够以文达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调查一下,在语文考试时,同学们最不喜欢做的是哪道题,或者说,同学们最怕做的是哪道题呢?嗯,我看到好多同学都说“作文”。

那么,今天这节课我就来讲一下作文的开头和结尾技巧,希望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够喜欢上写作文。

二、开头常见毛病1、东拉西扯,不入题或入题慢。

2、头重脚轻,开头冗长。

有些同学写文章在开头部分写得太多,而后半部分内容偏少,从而导致头重脚轻的毛病。

如有同学在一段三行题记后,用了十三行267个字写第一段,颇具大头外星人之型。

3、突兀,不明就理。

开头突兀,令阅卷人费解,不明就里。

如“人的一生无法预测结果,却能享受过程。

过程努力了,结果就无悔了。

”4、照抄原材料或引用复述不简练,中心话题“千呼万唤不出来”。

或“改编”材料,杜撰故事,更把文章中心引向他途。

5、不必要的释题。

三、开头技巧:1、开头要注意点题写一篇应试作文,时间都比较紧,难以有充分的准备,因而我们在写开头时,要注意点题,以便直接切题,进入主体,这样既不容易离题,也能使作文紧凑些。

如何点题?第一,最好直接运用文章题目里的字来点题。

第二,点题的句子应在开头一段的后半部分。

(位置)老师高兴地拿着一张证书给我,此时我知道我成功了。

老师给我竖起了大拇指。

我拿着证书,欣喜地流下高兴的泪水,我为自己竖起了大拇指。

(《为自己竖起大拇指》)2、开头要对应主体写作文开头的时候,要注意承接下文、对应主体,尤其是在开头概括了文章的基本内容的时候。

3、开头要用好修辞运用修辞是使开头生动形象的最好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文开头和结尾的技巧黄集镇中心中学初三语文组教学目的:掌握考场作文开头和结尾的技巧,写出高质量的考场作文。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半命题作文的补题技巧:反弹琵琶、去俗取新、聚焦热点、吃透题意。

二.表扬上次作文训练中的优秀作文。

三.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写作实践,谈谈作文如何开头和结尾。

四.新授:(一)追求入题美1.形象设喻,灵动深刻用一个或一组比喻句,表达自己对写作话题的感受和思考;这种入题开篇方式有利于展现作者的不凡文采和新妙思想。

例如:( 1)长大的感觉像咖啡,有苦,也有甜;长大的感觉像一支歌,有的高亢激越,有的低沉舒缓;长大的感觉像一片海,有狂涛巨浪,也有风平浪静。

(2)妈妈说,牛奶安神。

爸爸说,咖啡提神。

我说,妈妈是牛奶,爸爸是咖啡,我爱咖啡,也爱牛奶。

2.诗意排比,情意充足用一组与文章主旨相关联的、充满诗情画意的文字构成排比;这种入题开篇方式,或者气质如兰,或者气势如澜。

例如:(1)我爱忆旧。

泛着童趣的清幽的小溪,载着憧憬的淡淡的新月,托着纯真的旋转的木马,都成了我记忆中的珍品。

(2)清照的婉约细腻让我痴迷,辛弃疾的慷慨悲壮让我慨叹,白的豪放飘逸使我神往。

读书,真让我领略了人性的异彩纷呈……3.设置悬念,扣人心弦设置悬念,可以用费解的现象启人思考,可以用突兀的情节使人吃惊,可以用鲜明的反差令人困惑。

这样便“抓住”了读者的眼睛,激发了读者的兴趣,例如(1)“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应该没问题了,加上这一遍,我已经在台下把这演讲稿背了九遍了。

(2)国庆节到了,室友们都为回家而忙得不亦乐乎,但我并不愿意回家。

4.创设情境,引人入胜抓住事件片段动情描写,使之具有动人心神的力量;或者抓住景物环境动情渲染,使之具有特别动人的魅力。

这样的开篇入题方式,有意境,有氛围,可谓未成曲调先有情。

例如:(1)“外婆,你去哪儿啦?你在哪里啊?你为什么要离我而去?”我独自一人站在外婆的坟墓前,伤心的泪水流淌不止。

抬头望着深蓝的天空,我仿佛又看到了外婆,看到了她斑白的头发,看到了她深深的皱纹,看到了她那双和蔼慈祥的眼睛……(2)又飘雨了,窗外雨雾迷茫。

凝视园中竹丛里那株清凉挺拔的嫩竹,感觉它似乎在吮吸甘露,又似乎在拔节生长;一阵风吹过,竹叶上的雨滴滑落满地,我的思绪便在这滴滴答答声中飘回到那个生命的雨季……5.直接开篇,干净利落不拐弯抹角,不曲径通幽,直叙事件,直抒感情直发议论;这样的开头方式,简洁明了,如运用得当,同样具有美感。

例如:(1)“哎呀,你快点呀!他们都快追上你啦!哈哈……”一群放学后的孩子踩着滑板从伟身旁绕过。

伟转过身,眼睛紧紧盯着那滑板,满脸的羡慕。

(2)我爱故乡的小河,爱他的清澈见底,爱它的出产丰饶,爱它的娴静沉默……(二)好的结尾的特点:简洁、明快、干净利落技巧一:首尾呼应,凸显主旨中考满分作文节选(一)(首)都说生活的船不能没有理想的帆,都说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而理想的生活中最快乐的时光,便是梦想的花季。

(尾)花季中,我希望自己能永远记住先哲的那句良训:生活的船不能没有理想的帆。

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选自湖荆州中考满分文《把梦想带给花季》)作者先在开头提出文章的中心,然后在结尾时再次强调,照应开头,从而使文章的中心鲜明突出。

(二)(首)有一种光华,笼罩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有一种火苗,跃动在民族灵魂的奥林匹克山上;有一种烈焰,温暖了绵远的文明情思,那就是友善!(尾)我们不能因为屡受伤害就失去与丑恶斗争的信心,因为我们需要守卫我们的精神火种——友善!(选自中考满分文《守卫精神的火种》)简洁明快,开头提出论点,迅速入题,结尾再次反复,呼应开头,加强了论证的力度。

技巧二:言为心声,呼唤号召中考满分作文节选(一)让我们大家行动起来吧,把爱心带给他人,带给那些失学儿童,带给那些孤寡老人……带给身边的每一个人。

当你把爱心献给他人时,你也获得了莫大的幸福。

要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选自荆州中考满分文《把爱心带给他人》)(二)二十一世纪,我们是祖国的春天,我们不是我们的父母,热情奔放是我们的性格,我们不需要守那些规矩,打破规,让我们脑中的那团热情火燃烧得更猛烈,把我们的笑声、爱心串在一起,让全世界笼罩在爱之中。

要笑就笑个痛痛快快,要哭就哭个歇斯底里,不要压抑自己,不要让那旧的观念束缚着,不要随便改变自己,请记住我的名言:“我就是我,给我一点阳光就这么灿烂。

”(选自省中考满分文《给一点阳光就这么灿烂》)向所有的同龄人发出了真情的呼唤,有力的突出了主题,给读者以强烈的心灵震憾。

技巧三:巧妙发问,引入深思中考满分作文节选(一)自然的色、自然的香、自然的味、自然的美,这一切都源于自然。

自然是伟大的。

是神奇的。

它与生活是那么的近,那么的紧。

品味自然,不就同品味生活了吗?一篇好的文章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要具有哲理启发性。

如同欣赏一支优美的乐曲,曲虽终但余音缭绕,给人留下无穷的韵昧。

(二)“不同的话有不同的影响,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视野,不同的哈哈镜有不同的成像,不同的心情会有不同的行动,不同的花有不同的花香和样子,不同的评价造就孩子不同的命运。

何必要让自己狭小的视角不公地评价一个人、伤害一个人,何必要熄灭风中的烛光,何必要让所有的孩子都成为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无个性的模型?(选自省中考满分文《哈哈镜中的我》)以问句结束,启示人们进行思考,深化了文章的涵。

技巧四:引用佳句,多姿多彩中考满分作文节选(一)想到这里,我又记起了一位名人说过的一句话:“身边的书多着呢,只要发觉,肯定会学到很多……”(选自中考满分文《阅读身边的人》)(二)明日歌中说:“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希望大家能把握今天,创造出美好的明天。

(选自江中考满分文《创造美好的明天》)引用了诗文佳句、名人言论,既增添了文采又加深了文章的意境。

技巧五:抒情议论,气势不凡中考满分作文节选(一)其实宁静就是那么简单,一个浅浅的微笑,一句贴心的话语,一颗能包含一切的心灵,足以使一紧绷的脸松弛开来,让笑容在人们脸上轻轻地绽开,那笑容就如徜徉在天边的云朵,轻轻地点缀着那片蔚蓝的天,清新而自然,(选自中考满分文《从天空想到的》)运用排比、比喻修辞,以优美的文字抒发心真实情感,并配以适当的议论,使文章结尾气势不凡,强劲有力。

(二)风停了,暴雨也结束了,太阳重新露出了笑容,两代人的那扇玻璃也被那片残阳熔化了。

太阳在远处逐渐隐去,消失在一片晚霞中,两者混为一体,没有距离。

(选自中考满分文《雨中品读》)小作者通过对雨后景物的描写暗示了两代人之间情感隔阂的消失,情与景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

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五. 话题作文模拟写作当我们享受一缕清风,听见一声鸟鸣,触摸一滴露珠,那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愉悦;当我们迎来旭日东升,目送夕阳西下,那是时光丰富了我们的生命;当我们承受了一次风雨,走过了一段泥泞,那是生活给了我们战胜挫折的勇气……让我们用一颗感恩的心,一起来感谢自然、感谢时光、感谢生活、感谢父母、感谢朋友、感谢老师……请以“感恩”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公开课教案《绿》教案界牌中学芳教学目的:1.学习运用比喻、对比、想象等手法多侧面写景的方法。

2.培养学生语言运用的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

教学重点:课文第三自然段。

掌握比喻的基本特征,领会本体、喻体的相似点;了解对比写法的作用;理解文中想象所创造的新形象和意境。

教学难点:理解在创造“绿”的形象和意境中,比喻、对比、想象、联想等手法所起的作用。

教学设想:1.进行细致的语言分析和必要的手法分析.自始至终扣住课文进行教学。

2.注重知识和能力的迁移,进行创新性的练习。

3.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教学方法:以学生讨论、教师点拔为主,力求让学生在自己开动脑筋、踊跃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文能力。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程序:一、导入新课(幻灯片1题图)1.大千世界,五彩缤纷,同学们心目中一定有自己喜欢的颜色,你们喜欢什么颜色?为什么喜欢它?(学生回答)2.以一种颜色为描写对象和以雨中登泰山为描写对象,哪一种更难写?为什么?明确:前者难写,因为形态少变、色彩单一,难以展开描写,这叫“难写之景”。

朱自清先生是一位语言大师,是一位状难写之景的高手。

(幻灯片2作者介绍)学习本文,就是学习名师对形态少变,色彩单一的景物怎样进行描写,怎样用比喻、对比、想象等手法进行表达,以便“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

二、理清总体思路1.从全文四个自然段中,找出一个能概括全文容的句子。

明确:“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我们学过了《“友邦惊诧”论》,请解释“惊诧”。

惊诧:惊讶、诧异,本句能否把“惊诧”换成“惊讶”,为什么?明确:不能,因为“惊诧”是十分惊讶,比“惊讶”程度重。

那么是什么东西让作者感到十分惊讶呢?绿,梅雨潭的绿。

为什么十分惊讶?因为梅雨潭美极了,奇异极了。

2.作者在写梅雨潭的绿之前写了什么7明确:梅雨瀑。

(幻灯片3远眺瀑布、4坐观水花、5细赏碎玉)既然本文主要写梅雨潭的绿,那么写瀑布目的是什么?抓住第二段中的关键语句回答,“这就是梅雨潭之所以得名了。

”梅雨瀑是梅雨潭及其绿形成的原因。

文章第三段还有一句道出了写梅雨瀑的匠心:“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

” 瀑布就在襟袖之间,却视而不见;瀑水那么响,却听而不闻。

心中只有什么?只有潭水的绿。

瀑布那么美,如飞花碎玉般,使人惊诧,但潭水的绿更令人惊诧。

写瀑布,作者用衬托的手法突出潭水绿的美。

三、分析重点段(第三自然段)大家边听(一生读“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着实可爱”)边看书,从中找出两个能概括梅雨潭绿特征的词语,看看什么样的绿,让作者十分惊诧。

明确:奇异、醉人。

奇异、醉人的绿正是文章要写的重点。

这段细致地描写了梅雨潭绿的美。

1.梅雨潭的绿那么美,在这段里,作者先从行动上写对绿的渴求、追捉;(幻灯片6过石穹门)然后从心理上写绿的奇异、醉人。

心中已没有瀑布了,心被绿占据,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幻灯片7随绿摇荡)以致深情赞美“醉人的绿呀”,“满是奇异的绿呀”,幻想开两臂抱住她(绿),接下来主要从整体写绿的特点:大、平、厚。

2.用三个比喻写绿的特点①一喻:“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从水波的角度写绿的细腻、柔美。

为什么不说“像少女的裙幅”?少妇沉静平和,少妇的裙幅长而平展,才会“拖着”,用“像少妇拖着的裙幅”一句,准确地绘出了梅雨潭“细柔”的波纹形态,沉静、飘逸的神韵;而少女是天真活泼、爽朗热情的,则与梅雨潭特点不相吻合。

二喻:“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从水光的角度写绿的明亮、软嫩。

三喻:“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从水色的角度写绿的温润、清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