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复苏

合集下载

人工胶体液体复苏利与弊课件

人工胶体液体复苏利与弊课件

人工胶体液体复苏的应用场景
人工胶体液体复苏适用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血容量不足、休克和失血性休克等病症的 治疗。
在手术中,人工胶体液体复苏也常被用于补充手术过程中丢失的血容量,维持患者 的正常生理功能。
在自然灾害、事故等紧急情况下,人工胶体液体复苏也可以作为紧急救援措施之一 ,用于快速补充血容量,挽救患者的生命。
02
人工胶体液体的选择和使用对于 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治疗 目的和药物的特性。
人工胶体液体复苏的发展历程
人工胶体液体复苏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初期,随着医学技术 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工胶体液体的种类和用途也不断丰富 和拓展。
目前,人工胶体液体复苏已经成为临床急救和治疗中常用的 方法之一,尤其在处理各种原因导致的休克、失血性休克等 危重病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与天然胶体相比,人工胶体液体的成 分相对单一,降低了输血相关的不良 反应和感染风险。
03
人工胶体液体复苏的缺点
可能引起过敏反应或超敏反应
过敏反应
部分患者对人工胶体中的某些成 分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如皮疹、 呼吸困难等。
超敏反应
严重过敏反应可能导致休克、心 跳骤停等严重后果,甚至可能致 命。
可能加重出血或导致出血不凝
人工胶体液体复苏利与弊课件
目录 CONTENTS
• 人工胶体液体复苏的定义和背景 • 人工胶体液体复苏的优点 • 人工胶体液体复苏的缺点 • 如何平衡人工胶体液体复苏的利与弊 • 人工胶体液体复苏的未来展望
01
人工胶体液体复苏的定义和背景
人工胶体液体复苏的简介
01
人工胶体液体复苏是一种医疗治 疗方法,通过补充患者体内的血 容量,改善组织灌注,维持正常 的血液循环。

液体复苏新版

液体复苏新版

临床比较一致旳做法
• 不应作为常规旳容量扩张剂 • 不应作为营养药物使用
–营养不良旳危重病人应该注重营养治疗
• 临床主要用于纠正低蛋白血症
–补充白蛋白旳指征:25? 30? 35?
人工胶体
• 贺斯 • 万汶 • 明胶 • 右旋糖酐
人工胶体发展简史
1915 World WarⅠ
明胶 GELATI
液体复苏失败旳原因及处理
• ICU旳液体复苏往往是延迟旳 • 影响液体复苏成功旳原因是多方面旳,最大旳
问题往往是原发病没有得到有效旳控制 • 液体复苏旳失败预示着病情旳加重,往往需要
进一步旳抗休克治疗,控制原发病 • 同步要回忆分析检测旳参数及液体种类旳选择
怎样选择复苏方案
• 有旳放矢----“缺什么补什么” 。 • 兼顾晶体及胶体----注意两者旳百分比及顺序。羟乙基淀粉是临床常
-15 mmol/L,则有生命危险 ≤-6mmol/L,ARDS、MOF明显增长
液体复苏成功原则 新增指标-4
胃粘膜内pH (pHi ) 反应内脏血管床旳灌注和供氧情况 正常值:pHi>7.30
液体复苏成功原则
其他指标
混和静脉血氧饱和度 (Mixed Venous Oxygen Saturation) H静yp脉er高ca碳rbi酸a)血症(Venous 组织氧水平(Tissue Oxygen Levels)
是否应使用白蛋白
• 争论诸多 • 意见不一
赞成不用者旳理由:白蛋白可造成有害作用
• 引起液体负荷过重 • 降低Ca2+利用,影响心肌收缩性 • 经过抗凝增长出血 • 影响水钠排泄,促使肾功能衰竭 • 渗漏至间质 • 损害免疫机制
– 大问题?危害?

限制性液体复苏PPT课件

限制性液体复苏PPT课件

限制性液体复苏临床应用探讨
对于有活动性出血的失血性休克患者, 彻底 止血前给予限制性液体复苏, 既可减少出血量, 减轻酸中毒,避免过分扰乱机体的代偿机制和内 环境,又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休克期组织器官的 灌注和氧供及减少创伤后期的并发症 并具有一 定免疫调理作用,改善预后,提高抢救成功率。
临床实施尚须进一 步探讨 ,限制性液体复苏 期最适当的灌注压、 复苏液体种类 、严重失血性 休克及颅脑损伤休克的患者是否适用等问题 ,可 能具有的和潜在危险性也需深入研究。 反映组织 灌注和氧供的监测指标 ,如碱缺失、 胃粘膜 pH、 血清乳酸水平等测定的意义也有待进一步探讨。
限制性液体复 苏
限制性液体复苏
• 概念 • 限制性液体复苏亦称为低血压性液体复苏
或延迟液体复苏,是指机体有活动性出血 的创伤性休克时,通过控制液体输注的速 度,使机体血压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范围 内,直至彻底止血。
限制性液体复苏
• 目的 • 通过液体复苏,适当地恢复组织器官的血
流灌注,又不至于过多的扰乱机体的代偿 机制和内环境,以利于改善休克期组织的 灌注和氧供,促进早期康复,减少后期的 并发症。
有关限制性液体复苏的选择
• 液体输入速度以早期稍快,逐渐调整速度 为好,不必将血压调整到正常值。
• ① 只要血压到达80-90/50-60mmHg以上,保持略 高于存活所需的最低值即可,抓紧时间进行必要 的止血等“损伤控制外科手术”治疗。
• ②只要血压到达80-90/50-60mmHg(平均动脉压 65mmHg)以上即能满足重要脏器的基本灌流。 尿量>25ml/h说明肾脏灌注尚可,如果尿量较多 但血压仍然不升高,可调整输入液种类,适当增 加胶体液的比类。
限制性液体复苏的理由

液体复苏的临床应用研究

液体复苏的临床应用研究

液体复苏的临床应用研究液体复苏是指在失血或休克等情况下通过输注液体来恢复机体血容量和循环功能的治疗方法。

在临床应用中,液体复苏是一项常见且重要的抢救措施,对于急救和重症患者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就液体复苏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1. 液体复苏的定义和原理液体复苏是指通过静脉输注盐水、葡萄糖溶液等含水溶性成分的液体,以纠正失血、休克等情况下的低血容量状态。

其原理在于通过输注液体来扩容血容量,增加心脏前负荷,促进心脏输出,从而维持组织器官的灌注和代谢。

2. 液体复苏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液体复苏适用于失血性休克、外伤、大手术、感染性休克等引起的低血容量状态,有助于恢复循环功能。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如颅内压增高、心功能不全等情况下,液体复苏可能会加重病情,因此需慎重应用。

3. 液体复苏的种类及选择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液体包括晶体液和胶体液两大类。

晶体液如盐水、葡萄糖溶液等主要用于补充体液容量,而胶体液如白蛋白、羟乙基淀粉等则可增加胶体渗透压,有效扩容。

在选择液体时需考虑患者具体病情、输液速度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液体复苏方案。

4. 液体复苏的研究进展液体复苏在临床实践中一直备受关注,不断有新的研究成果出现。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合理的液体复苏方案可以改善患者的生存率和预后,降低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同时,一些新型的液体复苏剂也在研究中逐渐得到应用,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5. 液体复苏的临床挑战和展望尽管液体复苏在抢救急症和重症患者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着一些挑战。

如何更好地选择液体种类、控制输液速度、避免血管内过负荷等问题,都是目前研究亟待解决的难题。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研究的深入,液体复苏在临床应用中将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综上所述,液体复苏作为一种重要的临床抢救手段,在临床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不断深入研究和实践探索,相信液体复苏将在未来的抢救医学领域中展现更大的潜力,为更多患者带来健康与生机。

液体复苏的三项指标

液体复苏的三项指标

液体复苏的三项指标液体复苏是指通过输液的方式将液体注入到人体内,以补充身体的液体丧失和维持身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液体复苏可以用于治疗血容量不足、泌尿系统严重损伤等疾病。

在进行液体复苏时,医生需要考虑三项指标,分别是输液速度、输液量和输液种类。

输液速度是指在液体复苏中液体输入的速度。

输液速度应该根据患者的状态而定,患者过度迅速的输液会导致液体过度积聚在身体组织中,从而加重身体的负担,甚至导致心肺衰竭。

因此,医生需要在输液过程中时刻观察患者的情况,根据患者的情况调整输液速度。

在输液速度的掌控上医生有一些实用的技巧,如按生理节奏输液,按输液体位变化,控制输液高低等。

输液量是指液体复苏中输出的液体总量。

输液量必须在合理范围内,不能过多或过少,要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健康状况、手术时间和输液种类等多方面考虑。

输液过多会导致液体过度积聚在身体组织中,增加心血管负担、呼吸受阻以及肾等器官损害的风险,而输液过少则会导致血容量不足而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因此,医生需要通过监测患者的血压、脉搏、尿量等生命体征,以及患者的自觉感觉,定期调整输液量。

输液种类是指液体复苏中使用的液体种类及其成分。

根据患者的状态和病情需要,医生需要选择各种液体来进行液体复苏。

如普通盐水,人工胶体液、葡萄糖盐水、血浆制剂及血红蛋白高分子等。

普通盐水适用于补充血容量的不足,而人工胶体液则能很好地增加血容量的同时,控制流体超载的风险;葡萄糖盐水可以帮助患者恢复体力和代谢,但不适合在急救情况下使用。

血浆制剂则更适合在血容量不足以及血浆成分失衡的情况下使用。

因此,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状态和病情,选择最合适的种类和成分来进行液体复苏。

总之,液体复苏是一种重要的医疗手段。

在选择输液速度、输液量和输液种类时,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判断,并经过认真的监控和调整,以确保液体复苏的安全和有效。

同时,患者也需要理性医疗,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和要求,这样才能在治疗过程中尽快达到恢复健康的目的。

危重病人液体复苏治疗

危重病人液体复苏治疗
Nhomakorabea3
混合液:如乳酸林格氏液、 复方氯化钠等,主要用于补
充血容量和电解质
4
特殊液体:如高渗性溶液、 低渗性溶液等,主要用于特
殊病情的液体复苏治疗
输液速度
01
输液速度应根据患者的病情、
年龄、体重等因素来调整
02
快速输液:适用于严重脱水、
休克等紧急情况,输液速度
可达100-200ml/h
03
慢速输液:适用于一般脱水、
03
呼吸频率:评 估液体复苏治 疗对呼吸频率 的影响
05
02
心率:评估液 体复苏治疗对 心率的影响
04
血氧饱和度: 评估液体复苏 治疗对血氧饱 和度的影响
06
意识状态:评 估液体复苏治 疗对意识状态 的影响
治疗效果判断
生命体征:如血 压、心率、呼吸 频率等
尿量:尿量是评 估液体复苏治疗 效果的重要指标
预防血栓形成:鼓 励患者多活动,避 免长时间卧床,预 防血栓形成。
及时处理并发症: 如出现肺水肿、心 律失常等并发症, 应及时处理,避免 病情恶化。
预防措施
严格控制输液速 度和总量,避免 过度输液
密切监测患者生 命体征,及时发 现并处理并发症
合理选择输液液 体,避免使用高 渗性、高糖、高 钾等液体
血气分析:如血 氧饱和度、二氧 化碳分压等
电解质平衡:如 钠、钾、钙等离 子浓度
器官功能:如 肝肾功能、心 功能等
患者主观感受: 如疼痛、呼吸 困难等
调整治疗方案
评估指标:包括
1 血压、心率、尿 量、血气分析等
调整原则:根据
2 评估结果,调整 液体种类、速度 和剂量
调整方法:根据病 情变化,调整治疗

《休克液体复苏》课件

《休克液体复苏》课件

通过实时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尿量、中心静脉压等 指标,可以了解血液循环和组织灌注的情况。
目标导向复苏有助于提高休克液体复苏的准确性和有效 性,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04
休克液体复苏的注意事项
复苏液体的选择
01
02
03
晶体液
如生理盐水和等渗盐水, 可快速补充血容量,但可 能导致酸碱平衡失调。
胶体液
如白蛋白、血浆和人工胶 体,能维持血管内渗透压 ,但可能引起过敏反应或 感染。
根据监测指标
如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和尿量等,指导液体复苏的量和速度。
05
休克液体复苏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早期复苏的案例
总结词
及时有效的早期复苏对于挽救患者生命至关重要。
详细描述
早期复苏是指在休克发生后尽早开始的治疗措施,包括快速补充血容量、维持血压和组织灌注等。在早期复苏的 案例中,患者因失血性休克被送往医院,医生迅速进行液体复苏,补充丢失的血容量,同时进行止血治疗,成功 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红细胞
对于严重失血性休克,应 输注红细胞以提升携氧能 力。
复苏的时机
早期复苏
在休克发生后尽早开始液体复苏,以恢复有效循环血容量。
延迟复苏
在休克发生一段时间后开始液体复苏,适用于有明显出血灶 的病例。
复苏的量
根据休克程度
轻度休克需补充约1000ml液体,中度休克需补充约2000ml,重度休克需补充 约3000ml或更多。
休克时,机体的免疫功能受到抑制,容易感染和产生其他并发症。
02
液体复苏的原理
液体复苏的定义
液体复苏
是指通过补充体液或血液,以维 持或恢复组织灌注和氧合状态的 治疗方法。
休克

液体复苏-精品文档

液体复苏-精品文档

液体复苏汇报人:日期:•液体复苏概述•液体复苏的分类与选择•液体复苏的适应症与禁忌症目录•液体复苏的给药途径与剂量•液体复苏的监测与评估•液体复苏的并发症与处理措施01液体复苏概述液体复苏是指通过补充体液、电解质或血液制品,以恢复机体有效循环血容量和细胞外液量的过程。

定义液体复苏的主要目的是纠正低血容量,改善组织灌注,恢复正常的血液循环,为原发病的治疗提供有利条件。

目的定义与目的液体复苏能够迅速恢复有效循环血容量,保证组织器官的灌注,防止器官功能衰竭。

维持组织灌注纠正酸中毒恢复血压通过补充电解质溶液,可以纠正酸中毒,维持酸碱平衡。

液体复苏能够提高血压,保证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

030201液体复苏的重要性早期阶段在古代,人们通过简单的输液方法进行液体复苏,如使用盐水、糖水等。

发展阶段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开始使用更加科学的输液方法和配方,如平衡盐溶液、胶体液等。

现代阶段现代医学对液体复苏的研究更加深入,包括对不同类型休克的液体治疗方案、输液速度和量的控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同时,也出现了更加先进的输液技术和设备,如输液泵、中心静脉压监测等。

液体复苏的历史与发展02液体复苏的分类与选择是最常用的晶体液,主要用于补充钠和氯。

含有钠、钾、氯和乳酸钠,可以用于补充体液和电解质。

乳酸钠林格液生理盐水是一种人造胶体液,可以用于扩容和改善微循环。

明胶是一种天然胶体液,也可以用于扩容和改善微循环。

是一种含有多种电解质的混合液,可以用于补充体液和电解质,并维持酸碱平衡。

平衡盐溶液是一种含有等量钠和氯的混合液,可以用于补充体液和电解质。

等渗盐溶液高分子右旋糖酐是一种高分子量的右旋糖酐,可以用于改善微循环和增加血容量。

羟乙基淀粉是一种人工合成的胶体液,可以用于扩容和改善微循环。

特殊液体03液体复苏的适应症与禁忌症用于治疗因失血、脱水或低血容量引起的休克,恢复有效循环血容量。

纠正低血容量通过液体复苏稀释体内有毒物质,降低其浓度,减轻对机体的损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补充1000ml失血,在美国需要 2.5 单位( 600ml)红细胞悬液和2.5单位(625ml)血浆 ,在中国需要需要输入5单位红细胞悬液和 500ml血浆
假定前提:患者血容量标准化估计为5000ml RBC 单位=(失血量-20% 血容量)/200ml =失血量-1000ml/200ml 新鲜冰冻血浆输入ml=(失血量-40% 血容量)/2 =失血量-2000ml/2 比如:估计产后失血量 4000ml,应输注:RBC 15 u+ 冰冻 血浆 1000 ml
休克的液体复苏与输血治疗
The Liquid resuscitation and blood transfusion for shock
MICU 2014.05
SHOCK



休克是各种原因导致机体有效循环血量明显下降,引起 组织器官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器官功能障碍的临 床病理生理过程,它是一个由多种病因引起的综合征 组织低灌注是休克的血流动力学特征 组织细胞缺氧是休克的本质
病理生理

有效循环血容量急剧减少,导致组织低灌注、无 氧代谢增加、乳酸性酸中毒、再灌注损伤以及内 毒素易位,最终导致MODS
代偿机制
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 儿茶酚胺↑
皮肤、内脏小血管收缩 血流重新分布
心、脑血管扩张
A系统收缩
血压↑
低血 容量 性休 克
V系统收缩 CAP前扩约肌收缩
自身输血
自身输液
失血的分级(以体重70kg为例)
分级 失血量(ml) 失血量占血 容量比例 (%) <750 750~1500 1500~2000 >2000 <15 15~30 30~40 >40 心率 (次/分) 血压 呼吸频率 (次/分) 尿量 (ml/h) 神经系统症 状
Ⅰ Ⅱ Ⅲ IV
<100 >100 >120 >140



病因治疗 例如:子宫收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 原则:先简单后复杂,先无创后有创 MOPPABE 永远要提前一步
液体复苏


晶体溶液(如生理盐水和等张平衡盐溶液) 胶体溶液(如白蛋白和人工胶体) 由于5%葡萄糖溶液很快分布到组织间隙,因此不推荐 用于液体复苏治疗
晶体液

儿茶酚胺↑
心肌收缩力↑心率↑
RAAS
ADH ↑醛固酮↑
尿量↓
休克早期识别与监测

病史、症状、体征 精神状态改变 皮肤湿冷 收缩压下降(<90mmHg或较基础血压下降大于40mmHg) 脉压差减少(<20mmHg) 尿量<0.5ml / kg· h 心率>100次/分 中心静脉压(CVP)<5mmHg 肺动脉楔压(PAWP)<8mmHg
生理盐水和乳酸林格液 输注晶体液血管内外再分布,25 %存留在血管内,75 %则分布于血 管外间隙 休克时若以大量晶体液进行复苏,可以引起血浆蛋白的稀释以及胶体 渗透压的下降,同时出现组织水肿 生理盐水的特点是等渗,但含氯高,大量输注可引起高氯性代谢性酸 中毒 乳酸林格液的特点在于电解质组成接近生理,含有少量的乳酸。一般 情况下,其所含乳酸可在肝脏迅速代谢,大量输注乳酸林格液应该考 虑到其对血乳酸水平的影响

美国通常将来源于400ml全血的血液制品定为1单位 1单位红细胞悬液容量为240ml,取自400全血 1单位血浆容量为250ml,取自400全血 1单位血小板相当于400ml全血中的血小板数量 1个治疗量血小板为6单位,相当于2400ml全血中的血小 板 1单位冷沉淀相当于200ml全血中的纤维蛋白原
血小板



血小板与纤维蛋白原的代偿能力相对较强,补充治疗时以 冲击式输入更有助于止血,且可减少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因此通常在失血量达到80% 容量,或者红细胞的输入量 达到80%血容量时,冲击式输入1个治疗量的血小板 输入血小板的治疗量=红细胞输入单位/20 即每输20单位红细胞,应输入1个治疗量血小板/10-20单 位

早期积极复苏可引起稀释性凝血功能障碍 血压升高后,血管内已形成的凝血块脱落,造成再出血 血液过度稀释,血红蛋白降低,减少组织氧供;并发症和 病死率增加 控制性液体复苏(延迟复苏),即在活动性出血控制前应 给予小容量液体复苏,在短期允许的低血压范围内维持重 要脏器的灌注和氧供,避免早期积极复苏带来的副反应 收缩压维持在80~90mmHg,以保证重要脏器的基本灌注 ,并尽快止血;出血控制后再进行积极容量复苏
肠黏膜屏障功能的保护



失血性休克时,胃肠道黏膜低灌注、缺血缺氧发生得最早 、最严重 胃肠黏膜屏障功能迅速减弱,肠腔内细菌或内毒素向肠腔 外转移机会增加,即细菌易位或内毒素易位 肠道是应激的中心器官,肠黏膜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休克 与创伤病理生理发展的不利因素
未控制出血的失血性休克复苏

实验室监测


动态观察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Hb)及红细胞压积(HCT)的 数值变化,可了解血液有无浓缩或稀释,对低血容量休克的诊断 和判断是否存在继续失血有参考价值 在休克早期即进行凝血功能的监测,对选择适当的容量复苏方案 及液体种类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常规凝血功能监测包括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和D-二聚 体。
冷沉淀

失血量接近150%血容量,或者红细胞悬液的输入量接近 150%血容量时,冲击式输入1个治疗量的冷沉淀 输入冷沉淀治疗量=红细胞输入U/30 即每输入30u红细胞悬液,应输入1治疗量冷沉淀,相当 于10单位冷沉淀
大量输血方案(massive transfusion protocol,MTP)
血制品

中国将来源于200ml全血的血液制品定为1单位 1单位红细胞悬液容量为120ml,取自200ml 全血 100ml血浆容量取自200ml全血 1单位血小板相当于200ml全血中的血小板数量 1个治疗量血小板为10-20单位,相当于2000-2400全血中 的血小板 1单位冷沉淀相当于200ml全血中的纤维蛋白原
分 类
低血容量休克 分布性休克 感染性、神经源性、过敏性休克。血管收缩舒

张调节功能异常,容量血管扩张,循环血容量相对不足导致的组织 低灌注
心源性休克 梗阻性休克

心排量减少
心包填塞、肺栓塞,心脏内外流出道的梗阻、
1975年Weil等
低血容量性休克

产科(产前/产后)出血属于低血容量性休克 特点 孕期血容量增加,出血凶猛,不宜准确估计 孕产妇年轻,耐受性较好,出现明显症状已达中重度休 克,延误时间 产后出血多发生于基层,出血没有控制

多巴酚丁胺: β1,β2-受体激动剂可使心肌收缩力增强, 同时产生血管扩张和减少后负荷 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和新福林(去氧AD) :仅用于难 治性休克,其主要效应是增加外周阻力来提高血压,同时 也不同程度的收缩冠状动脉,可能加重心肌缺血
酸中毒



碳酸氢钠不主张常规使用 代谢性酸中毒的处理应着眼于病因处理、容量复苏等干 预治疗,在组织灌注恢复过程中酸中毒状态可逐步纠正 过度的血液碱化使氧解离曲线左移,不利于组织供氧 在失血性休克的治疗中,碳酸氢盐的治疗只用于紧急情 况或pH<7.20
正常 下降 下降 下降
14~20 20~30 30~40 >40
>30 20~30 5~15 无尿
轻度焦虑 中度焦虑 萎靡 昏睡
监测与复苏评估
一般临床监测

意识状态、肢体温度和色泽、血压、心率、尿量 血压正常或降低,心率快,肢端湿冷,严重可见皮肤花斑样改变 ,尿量小于0.5ml/kg· h,神志淡漠或者烦躁 传统指标在休克的诊断和治疗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是仅仅依 靠这些指标指导治疗还远远不够,这些指标往往不能敏感的反应 早期的休克和鉴别休克的类型
复苏治疗时液体的选择

目前,尚无足够的证据表明晶体液与胶体液用于低血容 量休克液体复苏的疗效与安全性方面有明显差异
输血治疗
传统观念及作法

输注大量等渗的晶体液+浓缩RBC,缺乏 血浆及血小板 后果
稀释性凝血功能障碍 低体温 酸中毒 休克 DIC 肝功能障碍


目前观点


建议用纤维蛋白原浓度评估孕妇出血风险,纤维蛋白<2g/L可以认为 存在产后大出血的风险,2C 分娩初期,血小板计数<100×109/L,尤其同时合并血浆纤维蛋白浓 度<2.9g/L,提示产后出血风险增加。C aPTT和PT对产后出血几乎没有预测价值。C 血栓弹力图可以用于判断产科的凝血和纤溶亢进,并指导止血剂的使 用。C
胶体

白蛋白、羟乙基淀粉、明胶、右旋糖苷和血浆 在血管内的停留时间越长,扩容强度越高,但是其对肾功能及凝血系 统的影响也就越大 使用安全性:应关注对肾功能的影响、对凝血的影响以及可能的过敏 反应,并且具有一定的剂量相关性
晶体主要补充细胞外液,胶体补充血容量
输注速度

平衡输血策略:伊拉克、阿富汗战争中的输血策 略,增加血浆和血小板的比例
产科相关输血策略



减少晶体/胶体的输注 优化RBC/FFP/PLT 关注纤维蛋白原的浓度 抗纤溶治疗(氨甲环酸)
成分输血的二十、四十、八十原则
失血量

超过血容量的20%即输注红细胞 超过血容量的40%即输注新鲜冰冻血浆 超过血容量的80%应输注血小板 例如:70kg,血容量5000ml, 1000ml/2000ml/4000ml
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


有创血压、中心静脉压(CVP)、心排血量(CO)、体循环阻力( SVR)、肺动脉压(PAP)、肺动脉嵌压(PAWP)以及全心舒张 末期容积(GEDV)、胸腔内血容量(ITBV) 血压正常或降低,CVP动态降低,CO降低,PAP、PAWP降低,体 循环阻力升高,GEDV和ITBV降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