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电频谱监测
无线电频谱管理的频谱监测方法(九)

无线电频谱管理的频谱监测方法随着无线电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无线电频谱资源的管理和监测变得日益重要。
频谱管理是指对无线电频谱进行规划、分配和监测,以保障无线电通信系统的正常运行并有效利用频谱资源。
频谱监测作为频谱管理的重要手段,对于发现无线电干扰、评估频谱利用效率以及保障无线电通信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无线电频谱管理的频谱监测方法进行探讨。
频谱监测技术的发展无线电频谱监测技术随着无线电通信技术的不断革新而不断发展。
传统的频谱监测方法主要依靠专业的频谱监测设备,通过安装在固定位置的监测站点对频谱进行监测和分析。
这种方法具有监测精度高、覆盖范围广的优点,但也存在着监测成本高、监测时效性差的问题。
随着软件无线电技术和智能化设备的发展,无线电频谱监测技术也得到了新的突破。
现代的频谱监测方法借助先进的软件和硬件设备,能够实现远程监测、自动化监测和实时监测,大大提高了频谱监测的效率和精度。
频谱监测方法的创新现代的频谱监测方法主要包括远程监测、自动化监测和实时监测三种方式。
远程监测利用网络和通信技术,将监测设备连接到远程监测中心,实现远程监测和控制。
这种方式可以有效降低监测成本,提高监测效率,适用于大范围的频谱监测。
自动化监测是指利用先进的软件和硬件设备,实现对频谱监测过程的自动化控制和数据分析。
通过数据挖掘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对频谱干扰的自动识别和定位,提高了监测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实时监测是指频谱监测过程中对监测数据的实时显示和分析。
利用先进的可视化技术,可以对监测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和展示,帮助监测人员及时发现频谱异常情况并作出相应的处理。
频谱监测技术的应用频谱监测技术在无线电频谱管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频谱监测技术可以用于发现和定位无线电干扰源。
通过远程监测、自动化监测和实时监测,可以实时监测无线电频谱的使用情况,及时发现频谱干扰并迅速定位干扰源,保障了无线电通信的正常运行。
其次,频谱监测技术可以用于评估频谱资源的利用效率。
无线电频谱管理的频谱监测技巧(四)

无线电频谱管理的频谱监测技巧无线电频谱管理是指对无线电频谱进行合理分配、有效利用和有效管理的一种技术手段。
在无线电通信中,频谱是有限的资源,因此对频谱进行监测和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频谱监测技巧是指通过一系列手段和方法对频谱进行监测和分析,以保障频谱的有效利用和避免干扰。
本文将就频谱监测技巧进行探讨。
频谱监测的意义频谱监测的意义在于保障无线电通信的正常进行。
随着电子通信技术的发展,无线电频谱资源日益紧张,频谱资源的有限性和无线电设备的增多使得频谱管理变得尤为重要。
频谱监测可以有效地避免频谱争用和频谱干扰,确保无线电通信的安全和稳定。
同时,频谱监测还可以帮助监测无线电电磁环境,保障无线电设备的正常运行。
频谱监测的技术手段频谱监测技巧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进行:频谱扫描仪、频谱分析仪、无线电监测车、无线电监测站和软件无线电技术等。
频谱扫描仪是一种可移动的频谱监测设备,能够实时监测周围的无线电频谱情况。
它可以扫描并显示一定范围内的频谱占用情况,帮助监测人员了解当前的无线电频谱使用情况。
频谱分析仪则是一种更为专业的设备,可以对频谱进行更为详细的分析和监测,可以准确测量频谱的占用情况、信号强度和频率分布。
这两种设备在频谱监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无线电监测车和无线电监测站则是一种固定的监测设备,通常由专业机构或者政府部门使用。
它们可以长时间连续地监测一定区域内的无线电频谱占用情况,帮助进行频谱管理和监测。
软件无线电技术则是一种新兴的频谱监测技术,通过计算机软件和无线电设备进行频谱监测和分析,具有成本低、灵活性高等特点,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频谱监测的方法频谱监测主要通过以下方法进行:实时监测、定期巡检、远程监测和数据分析等。
实时监测是指对频谱进行连续不断的实时监测,通常通过频谱扫描仪和频谱分析仪进行。
这种监测方法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频谱干扰和频谱争用问题,保障无线电通信的正常进行。
定期巡检则是指定期对一定区域内的频谱进行监测,通常由专业的监测车或监测站进行,能够全面了解频谱使用情况。
无线电频谱管理的频谱监测技术分享

无线电频谱管理的频谱监测技术分享随着无线电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线电频谱管理变得愈发重要。
频谱是有限的资源,因此需要有效的管理和监测。
本文将介绍一些频谱监测技术,以及其在无线电频谱管理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一、频谱监测技术的定义和作用频谱监测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设备和手段,对无线电频谱进行监测和分析,以获取频谱的使用情况、干扰情况等信息。
通过频谱监测技术,可以有效地管理和维护无线电频谱资源,确保无线电通信的正常运行。
频谱监测技术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通过监测频谱的使用情况,可以及时发现频谱资源的浪费和滥用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和监督;其次,通过监测频谱的干扰情况,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无线电通信中的干扰问题,提高通信质量和效率;最后,通过监测频谱的变化情况,可以及时调整频谱分配方案,以适应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变化。
二、频谱监测技术的分类和原理频谱监测技术根据其监测方式和原理的不同,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其中,常见的频谱监测技术包括实时监测技术、扫描监测技术、远程监测技术等。
实时监测技术是指通过特定的设备和软件,对特定频段的无线电频谱进行实时监测和显示。
这种技术主要适用于频谱使用情况的实时监测和分析,可以直观地了解频谱的使用情况和变化趋势。
扫描监测技术是指通过扫描仪等设备,对一定频段的无线电频谱进行扫描和记录。
这种技术主要适用于对频谱的全面监测和分析,可以获取更全面的频谱使用情况和干扰情况。
远程监测技术是指通过远程设备和网络,对远距离的无线电频谱进行监测和管理。
这种技术主要适用于对大范围频谱资源的监测和维护,可以实现远程控制和管理。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频谱监测技术,其原理都是通过特定的设备和手段,对无线电频谱进行采集、分析和显示,以实现对频谱资源的有效管理和维护。
三、频谱监测技术在无线电频谱管理中的应用频谱监测技术在无线电频谱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首先,通过频谱监测技术,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频谱资源的浪费和滥用问题,提高频谱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可持续性。
对无线电频谱监测的探讨

=
一
现在 的 接收 机 和频谱 仪 接 收 灵敏 度都 比较高 , 果 再加 上 天线 如 放大 器 ( 般 有 2d - 0 B增 益 ) 一 0 B 4d 接收 效 果会 更 好 。
-
W - 频 为一种 线电 谱作 有限的自 源, 类社会 然资 是人 和经济 发展
从 以上 计算 和 分析 可 以看 出 ,在 空 旷的 地 区 , 个 监 测点 基本 一 可 以覆盖 4k 0 m半径 的 区域( 设 该 区域 内发射 源 发射 功率 大 于 1 ) 假 W 。
被动 的查 处 干扰 为主 动 的 发现 、查找 违 规 台站 ,是 无线 电监 测者 今 后努 力工 作 的方 向 。下 面就 无 线 电频谱 监 测 的方 法进 行 技术 探 讨 :
一
3 .监测点及主站 设备 的基本 配置
无 线 电监 测 网络 应采 用 分布 控 制方 式 。 线 电监 测点 本 身应 是 无
而在 建 筑物 密集 地 区 ,由于 无线 电波被 遮挡 或 反射 ,可 根据 情 况适
当减小 监 测点 的 覆盖 范 围。 对 于特 殊 区域 或 无法 覆盖 区域 的临 时监 测 , 用配 备 的机 动 无 可 线 电监 测点 完成 监 测 。
的 划 供 术 据。 此, 极 开 常 的 线 监 工 变 规 提 技 依 因 积 地 展 规 无 电 测 作,
收 系统 ( 收机 或 频谱 仪 ) 制 硬件 ( 接 、控 电脑 及 相 应 的通信 、控 制接 V I 蛹
避
电路 ) 能监 测软 件 。主站 由控 制系 统( 和智 电脑 和 网络 系统 ) 、数据 库
④
【 国无线电管理 鼍 l 】 1
维普资讯
无线电频谱监测分析解析

广东省无线电频谱监测统计工作规范(试行)广东省信息产业厅二○○七年十月十六日目录第一章总则 (4)1.1目的 (4)1.2适用范围 (4)1.3参考文件 (4)1.4名词解释 (5)第二章无线电频谱监测统计工作职责 (6)2.1省级无线电管理机构的工作职责 (6)2.1.1广东省信息产业厅(广东省无线电管理办公室)的工作职责 (6)2.1.2广东省无线电监测站的工作职责 (6)2.2各地以上市(含地级)无线电管理机构的工作职责 (6)第三章无线电频谱监测统计工作内容 (7)3.1无线电频谱监测工作计划的制定 (7)3.2无线电频谱监测统计 (7)3.2.1监测频段范围 (7)3.2.2监测时间要求 (7)3.2.3监测内容及技术方法 (7)3.3监测情况总结 (8)3.4监测统计结果的上报 (8)第四章无线电频谱监测统计工作技术规范 (9)4.1频道占用度 (9)4.1.1频道占用度的计算公式 (9)4.1.2频道占用度测试方法及测试参数的设定 (9)4.1.3频道占用度测试的设定 (10)4.2频段占用度 (10)4.2.1频段占用度的计算公式 (10)4.2.2频段占用度统计方法 (11)4.2.2.1同城单站频段占用度数据统计方法 (11)4.2.2.2同城多站频段占用度数据统计方法 (11)4.2.3全省频段占用度数据统计方法 (12)4.3测量结果记录和上报要求 (12)4.3.1测量数据记录要求 (12)4.3.2测量数据上报要求 (12)第五章《无线电频谱监测统计报告》报送要求 (13)5.1《无线电频谱监测统计报告》内容及格式要求 (13)5.1.1文字部分 (13)5.1.2报表部分 (13)5.2报送时间及报送方式要求 (14)第六章无线电频谱监测统计报告评价指标体系 (15)6.1评价机制 (15)6.2评价指标 (15)附件1:《频段占用度测量记录表》 (17)附件2:广东省无线电频谱监测统计报告格式 (17)广东省无线电频谱监测统计工作规范(试行)第一章总则1.1目的为更好地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所赋予的无线电频谱资源管理职责,及时、全面掌握我省无线电频谱资源和电磁环境变化态势,根据信息产业部无线电管理局的有关要求,自2007年3月起广东省无线电管理机构开始全面实行了无线电频谱监测统计工作。
无线电频谱监测系统

6 of 6
无线电频谱监测系统
无线电频谱监测系统
Morrow Technologies 公司的无线电频谱监测系统能够监测无线电信号的频谱、电平、带宽、 C/No 等技术参数,并在各个技术参数超出规定的范围时发出报警,使得操作人员能够快速地采 取必要的措施。该频谱监测系统能够自动地观测载波参数,显示出现的干扰信号,并在出现问 题时发出声音报警或网络报警。对于瞬时出现的信号问题,本系统提供数据存储功能,您可以 通过回放纪录的信号参数和频谱来分析出现的异常现象,是一个非常方便的分析工具。
北京天宝世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西路 47 号国家外国专家局活动中心 107/111 室 电话:010-82626719,82612157 传真:010-82627860
网址: 电子邮箱:sales@
1 of 6
无线电频谱监测系统
美国Morrow Technologies公司简介
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西路 47 号国家外国专家局活动中心 107/111 室 电话:010-82626719,82612157 传真:010-82627860
网址: 电子邮箱:sales@
3 of 6
3.VC70 频谱分析仪
无线电频谱监测系统
4.VC70/800B 频谱分析仪
网址: 电子邮箱:sales@
2 of 6
1.VC1800 C3500 频谱分析仪
频率范围: 3 MHz - 1.8 GHz*
分辨带宽: 3Hz ~ 1 MHz, 连续可变
频率稳定度: 短期:±3.8x10-10 (VC-OCXO选项可达±1.5x10-10) 温度: ±1.5x10-7 @ 20o ~ 30o C (VC-OCXO选项可达±1.4x10-9) ±7.4x10-7 @ 0o ~ 50o C (VC-OCXO选项可达±7.2x10-9) 长期: ±1x10-6 /年 (VC-OCXO选项可达±1x10-7)
无线电频谱监测技术研究

无线电频谱监测技术研究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的拓展,无线电技术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无线电技术包括无线通信、遥感技术、雷达技术等等,而在这些技术的实现中,频谱监测技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频谱监测技术主要是通过对无线电频谱进行监测,以保证其正常使用及规范管理。
本文将探讨无线电频谱监测的技术研究。
一、频谱监测技术的定义频谱监测是指通过无线电信号的接收与分析,对特定频段及时监测、分析和判读,以保证频率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管理。
是一项动态的工作,通过对频段的实时监测,以判断频段中无线电信号的类型、调制方式、发射功率等参数,从而对频段进行管理及调度。
二、频谱监测技术的发展历程自从无线电技术产生以来,频谱监测技术就一直是无线电管理、应用等方面的基础和关键。
无线电技术发展到21世纪,频谱资源呈现出日益紧缺的局面,频谱监测技术的作用也随之变得更为重要。
尤其是近年来,无线电技术进入了5G时代,更多的频段被开放,频谱管理和监测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以满足新一代无线通信的需要。
三、频谱监测技术的主要手段1. 频谱监测预处理技术在频谱监测中,预处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决定了后续处理的准确度和精度。
预处理技术包括降噪、滤波、抗干扰等方面,需要通过硬件设备和软件算法进行实现。
2. 频谱监测检测技术检测是指对信号所处的频带、频段等进行检测,并判断它们的性质和特征。
其中,主要包括功率检测、频率检测、调制方式检测、占用度检测、合法性检测等方面的技术,其目的是对信号进行分类、识别和处理。
3. 频谱监测定位技术频谱定位技术是指对于某一频率段内的无线电信号进行定位,目的是对异常信号进行准确定位,同时对于非法信号进行及时处理。
当前常用的定位技术有方位角定位、距离测量定位、信号叠加定位、天线阵列定位等。
四、频谱监测技术的应用1. 无线电频谱监管频谱管理是指对于无线电频谱的合理规划和管理,以确保频率资源的公平分配和有效利用。
而频谱监测技术则是频谱管理的关键,主要应用于频谱分配和频谱管理的监管等方面。
无线电频谱管理的频谱监测注意事项(Ⅰ)

无线电频谱管理的频谱监测注意事项无线电频谱管理是指对无线电频率的合理分配和利用进行管理,以保障各种无线电通信系统的正常运行。
频谱监测则是无线电频谱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对无线电频谱的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频率干扰、频谱污染等问题,确保无线电通信系统的稳定运行。
在进行频谱监测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重要事项。
首先,频谱监测需要充分了解无线电频谱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
在我国,无线电频谱管理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频谱监测工作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否则会面临法律责任。
同时,还需要了解国家无线电频率分配和使用的一般规定,以便在监测过程中能够按照规定进行操作。
其次,进行频谱监测时需要选择合适的监测设备和技术手段。
目前,常见的频谱监测设备包括频谱分析仪、扫描接收机等,这些设备可以用于对无线电频谱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
此外,还需要掌握一定的监测技术,比如频谱监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等,以提高监测效果和准确性。
另外,频谱监测需要选择合适的监测地点和监测时间。
监测地点的选择要考虑到周围无线电干扰情况和监测对象的特点,以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监测时间的选择通常会受到无线电频谱使用情况和监测任务的要求等因素的影响,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此外,频谱监测还需要注重监测数据的保密和安全。
监测数据通常包含大量的无线电通信信息,需要严格保密,防止泄露给未经授权的人员或组织。
同时,还需要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防止监测设备和数据受到恶意破坏或攻击。
最后,频谱监测需要及时报告监测结果并提出建议。
监测结果应该及时向相关部门或单位报告,以便采取进一步的处理措施。
同时,还需要根据监测结果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意见,帮助相关部门或单位解决频谱管理中的问题。
总之,频谱监测是无线电频谱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需要充分重视和注意。
只有做好频谱监测工作,才能更好地保障无线电通信系统的正常运行,确保无线电频谱的合理分配和利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无线电频谱监测统计工作规范(试行)广东省信息产业厅二○○七年十月十六日目录第一章总则 (4)1.1目的 (4)1.2适用范围 (4)1.3参考文件 (4)1.4名词解释 (5)第二章无线电频谱监测统计工作职责 (6)2.1省级无线电管理机构的工作职责 (6)2.1.1广东省信息产业厅(广东省无线电管理办公室)的工作职责 (6)2.1.2广东省无线电监测站的工作职责 (6)2.2各地以上市(含地级)无线电管理机构的工作职责 (6)第三章无线电频谱监测统计工作内容 (7)3.1无线电频谱监测工作计划的制定 (7)3.2无线电频谱监测统计 (7)3.2.1监测频段范围 (7)3.2.2监测时间要求 (7)3.2.3监测内容及技术方法 (7)3.3监测情况总结 (8)3.4监测统计结果的上报 (8)第四章无线电频谱监测统计工作技术规范 (9)4.1频道占用度 (9)4.1.1频道占用度的计算公式 (9)4.1.2频道占用度测试方法及测试参数的设定 (9)4.1.3频道占用度测试的设定 (10)4.2频段占用度 (10)4.2.1频段占用度的计算公式 (10)4.2.2频段占用度统计方法 (11)4.2.2.1同城单站频段占用度数据统计方法 (11)4.2.2.2同城多站频段占用度数据统计方法 (11)4.2.3全省频段占用度数据统计方法 (12)4.3测量结果记录和上报要求 (12)4.3.1测量数据记录要求 (12)4.3.2测量数据上报要求 (12)第五章《无线电频谱监测统计报告》报送要求 (13)5.1《无线电频谱监测统计报告》内容及格式要求 (13)5.1.1文字部分 (13)5.1.2报表部分 (13)5.2报送时间及报送方式要求 (14)第六章无线电频谱监测统计报告评价指标体系 (15)6.1评价机制 (15)6.2评价指标 (15)附件1:《频段占用度测量记录表》 (17)附件2:广东省无线电频谱监测统计报告格式 (17)广东省无线电频谱监测统计工作规范(试行)第一章总则1.1目的为更好地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所赋予的无线电频谱资源管理职责,及时、全面掌握我省无线电频谱资源和电磁环境变化态势,根据信息产业部无线电管理局的有关要求,自2007年3月起广东省无线电管理机构开始全面实行了无线电频谱监测统计工作。
为使该项工作逐步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充分发挥其对无线电频谱资源管理实践的指导意义,特制定本规范。
1.2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广东省各级无线电管理机构的无线电频谱监测统计工作。
1.3参考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1993年)信息产业部无线电管理局《关于下发〈无线电频谱监测统计报告暂行规定〉的通知》(信无函〔2007〕11号)信息产业部无线电管理局《关于下发〈超短波频段占用度测试技术规范(试行)〉的通知》(信无函〔2007〕79号)广东省信息产业厅《转发信息产业部无线电管理局关于下发无线电频谱监测统计报告暂行规定的通知》(粤信厅函〔2007〕162号)国际电联《频谱监测手册》(2002年)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无线电管理培训业务教材》1.4名词解释无线电监测:包括日常的电波监听、测量、测向和定位、电台识别和干扰查找。
其主要任务是通过识别发射信号的相关技术参数和操作特性,查找和验证未授权的无线电发射机或无线电台站,确保符合或遵守国家无线电管理有关规定;调查、记录有关干扰源、背景噪声等电磁环境情况,判明并解决干扰问题,保护合法无线电台站用户的权益,查找非法无线电台站的干扰;论证无线电信道和频道的可用性,验证频谱工程中的有关技术分析是否符合实际情况,为频率指配提供依据;验证正常的无线电台站的技术参数和操作特性,确定是否遵守执照核定的项目;监测有关频谱的占用情况,进行有关频率、发射功率、天线增益、调制类型、占用带宽、信道载荷和占用度、场强等的测量,进行有关的信号与系统分析,其相关频谱数据将用作频谱规划、划分和分配的依据。
频道占用度或信道占用度(Frequency Channel Occupancy):使用监测接收机或频谱分析仪对特定的信道进行测量,信道大于某一门限电平值的时间与总测量时间的百分比。
频段占用度(Frequency Band Occupancy):在测量时间内,使用监测接收机或频谱分析仪对某一频段用固定的步长(信道)进行顺序测量,大于某一门限电平值的信道数与总信道数的百分比。
第二章无线电频谱监测统计工作职责2.1省级无线电管理机构的工作职责2.1.1广东省信息产业厅(广东省无线电管理办公室)的工作职责⑴负责全省无线电频谱监测统计工作的组织和实施;⑵负责全省无线电频谱监测统计工作的监督、评价工作;⑶负责审核由广东省无线电监测站拟定的全省《无线电频谱监测统计报告》初稿,修改形成正式稿后上报信息产业部无线电管理局。
(4)负责完成国家下达的其他任务的组织、协调和指挥。
2.1.2广东省无线电监测站的工作职责⑴负责对全省无线电频谱监测统计工作进行技术指导;⑵负责整理汇总各地市上报的《无线电频谱监测统计报告》,编写《广东省无线电频谱监测统计报告》初稿;⑶协助对全省无线电频谱监测统计工作进行监督、评价;(4)根据工作需要,制定并完成本监测站的无线电频谱监测任务及数据统计工作。
2.2 各地以上市(含地级)无线电管理机构的工作职责⑴负责组织和开展本市辖区内的无线电频谱监测统计工作;⑵制定无线电频谱监测工作计划,完成无线电频谱监测任务,统计和处理本市无线电频谱监测数据,编写每月《无线电频谱监测统计报告》,并将该报告呈报广东省信息产业厅;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组织本市区(县)级无线电管理机构开展无线电频谱监测统计工作;各地市无线电管理办公室与无线电监测站的内部职责分工、县(区)级无线电管理机构的工作职责,由各市参照本规范自行制定。
第三章无线电频谱监测统计工作内容无线电频谱监测统计工作包括无线电频谱监测工作计划的制定、占用度的测试及数据统计、监测工作结果的分析处理、无线电频谱监测统计报告的上报等内容。
3.1无线电频谱监测工作计划的制定各市无线电管理机构应根据无线电管理工作实际,于每月底制定下月的无线电频谱监测计划。
每月监测任务应包含对所有重点频段(详见3.2.1)的常规监测任务及国家、省下达的专项和特殊监测任务,并可结合工作实际需要,安排本地区的其它常规监测任务。
各市所制定的监测计划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好各项监测任务。
3.2 无线电频谱监测统计3.2.1监测频段范围现阶段,重点监测频段为航空频率108-137MHz,对讲频率137-167MHz、450-470MHz,集群频率806-821、851-866MHz 五个频段。
如有调整,另行通知。
各市可根据工作需要,设定其他监测频段。
3.2.2监测时间要求每月对每个频段的测量次数不少于2次,每次应对每个频段进行连续24小时以上的监测。
3.2.3监测内容及技术方法现阶段主要测试频道占用度,统计形成频段占用度。
占用度测试和统计的具体方法详见本规范第四章。
3.3 监测情况总结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处理,分析占用度变化情况,跟进监测中发现的不明信号;总结无线电干扰事件的出现和查处情况;分析监测计划完成情况;总结监测设施的使用情况;统计累计监测时间等。
3.4监测统计结果的上报每月监测统计结果以《无线电频谱监测统计报告》形式上报。
有关上报的具体要求见本规范第五章。
第四章无线电频谱监测统计工作技术规范4.1频道占用度4.1.1频道占用度的计算公式频道占用度计算公式如下:频道占用度:FCO=(T1/T)×100%FCO:频道占用度测试数值;T1:信号超过接收机门限电平值以上的持续时间;T:测试时间。
4.1.2 频道占用度测试方法及测试参数的设定频道占用度的测试方法可参考国际电联《频谱监测手册》第四章。
根据国家要求,每个频段的频道占用度每月测量不少于2次,每次测量时间不少于24小时。
测试参数设定如下:测试频段及扫描步进的选择:重点监测频段及其扫描步长见表一,其他监测任务的测试频段及扫描步长另行规定。
检波方式:30MHz~3000MHz频段占用度测试统一采用平均值检波。
门限电平:设置为各频段内当地接收机平均噪声功率电平(dBm)以上5dB。
测量周期:测量完所有信道并返回到第一信道后所用的时间,单位为秒。
ITU建议测量周期小于最短发射时长的1/2,一般小于10秒,118MHz -137MHz频段测量周期一般小于1秒(不满足的按设备实际予以标注)。
中频带宽:以不大于信道间隔为原则,25KHz扫描步进可选择16kHz。
测量分辨率:进行频道占用度统计的时间间隔。
取60分钟,即每60分钟统计一次频道占用度。
持续测量时间及次数要求:每个频段每月测量不少于2次,每次测量时间不少于24小时。
4.1.3 频道占用度测试的设定工作中通常利用频段扫描功能,来测量频道占用度。
如在一个测量周期内测得某信道的信号超过设定的接收门限,则认为该信号在整个测量周期内持续存在,频道占用度:频道占用度:FCO=(T1'/T')×100%FCO:频道占用度测试数值;T1':在一个测量分辨率内,测量到信号超过接收机门限电平值的测量周期次数;T':一个测量分辨率内的总测量周期次数,即为3600/测量周期(秒)。
4.2频段占用度4.2.1频段占用度的计算公式频段占用度:FBO=(N1/N) ×100%FBO:频段占用度;N1:频道占用度不为0的频道个数;N:该频段频道总数。
4.2.2频段占用度统计方法根据所测得的该频段内每个信道的频道占用度,统计形成该频段的频段占用度。
如某市无线电管理机构在同一时间内只使用一个监测站对某一频段进行测试,采用4.2.2.1“同城单站频段占用度数据统计方法”;如某市无线电管理机构在同一时间内使用2个或2个以上的监测站(含移动站)对某一频段进行测试,那么可采用4.2.2.2“同城多站频段占用度数据统计方法”。
4.2.2.1同城单站频段占用度数据统计方法以60分钟为一统计时间单位,用在该测量时间段内频道占用度不为零的信道数,除以该频段总信道数,即为该时间段频段占用度。
取该日内各时间频段占用度的最大值为该频段的日频段占用度。
将该月对该频段多日监测所的日频段占用度取平均值,即为该月的“本市频段占用度”。
4.2.2.2同城多站频段占用度数据统计方法同城多监测站对同一频段进行每一次频道占用度测量必须同一天进行,统计方法如下:频道占用度:在同城多监测站情况下,取各监测站测量分辨率内的最大值。
频段占用度:对于某一信道,任一监测站测得的占用度数据非零即认为此信道被占用。
以同一天为统计时间单位,统计出经所有监测站监测测得占用度数据非零的信道数,除以该频段总信道数,即为该市的日频段占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