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SS之统计表和统计图

合集下载

SPSS统计表与统计图

SPSS统计表与统计图

图 2.6 数据的录入
2. 生成图形:从“Graphs”菜单→“Bar”,进入 Bar Chart 对话框,选择 Summaries for groups of cases,选 择复式直条图 Clustered,点击“Define”按钮,弹出 Define Clustered Bar 对话框,在左侧的变量列表中 选“RATE”点击向右的箭头按钮使之进入 Bars Represent 栏的 Other summary function 选项的 Variable 框,点击“DISEASE”使之进入 Category Axis 框,选中“BP”使之 Define Clusters by 框。点击“Titles”, 在弹出的 Title 栏内输入标题,点击 Continue 按钮返回,点击“OK”即可(图 2.7)。
人数
%
0—4
160
25
1
0.6
2
8.0
5—9
5915
25
130
2.2
1
4.0
10—14
7134
51
142
1.9
1
2.0
15—44
2992
2887
159
5.3
199
6.9
45 及以上
109
22
20.2
合计
16201
3097
432
2.7
225
7.3
2. 将以下资料绘制成合适的统计图。
某地 1951~1956 年肺结核死亡专率
频数
25
20
15
10
5 Std. Dev = 4.72
Mean = 120.9
0
N = 110.00

SPSS统计分析及统计图表的绘制指导书11

SPSS统计分析及统计图表的绘制指导书11

实验三SPSS统计分析与统计图表的绘制一、实验目的要求学生能够进行基本的统计分析;能够对频数分析、描述分析和探索分析的结果进行解读;完成基本的统计图表的绘制;并能够对统计图表进行编辑美化与结果分析;能够理解多元统计分析的操作(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

二、实验内容与步骤2.1 基本的统计分析打开“分析/描述统计”菜单,可以看到以下几种常用的基本描述统计分析方法:1.Frequencies过程(频数分析)频数分析可以考察不同的数据出现的频数与频率,并且可以计算一系列的统计指标,包括百分位值、均值、中位数、众数、合计、偏度、峰度、标准差、方差、全距、最大值、最小值、均值的标准误等。

2.Descriptives过程(描述分析)调用此过程可对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计算并列出一系列相应的统计指标,包括:均值、合计、标准差、方差、全距、最大值、最小值、均值的标准误、峰度、偏度等。

3.Explore过程(探索分析)调用此过程可对变量进行更为深入详尽的描述性统计分析,故称之为探索性统计。

它在一般描述性统计指标的基础上,增加有关数据其他特征的文字与图形描述,显得更加细致与全面,有助于用户思考对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的方案。

Descriptives:输出均数、中位数、众数、5%修正均数、标准误、方差、标准差、最小值、最大值、全距、四分位全距、峰度系数、峰度系数的标准误、偏度系数、偏度系数的标准误;Confidence Interval for Mean:平均值的%估计;M-estimators:作中心趋势的粗略最大似然确定,输出四个不同权重的最大似然确定数;Outliers:输出五个最大值与五个最小值;Percentiles:输出第5%、10%、25%、50%、75%、90%、95%位数。

4.Crosstabs过程(列联表分析)调用此过程可进行计数资料和某些等级资料的列联表分析,在分析中,可对二维至n维列联表(RC表)资料进行统计描述和χ2 检验,并计算相应的百分数指标。

使用SPSSSPSS中文版统计软件的统计分析操作方法

使用SPSSSPSS中文版统计软件的统计分析操作方法

使用SPSSSPSS中文版统计软件的统计分析操作方法SPSS(Statistical Package for the Social Sciences)是一种用于统计分析的软件工具,它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解释。

下面将介绍SPSS中文版统计软件的常见统计分析操作方法。

一、数据导入和预处理1. 启动SPSS软件后,在主界面选择"文件"->"打开"->"数据",然后选择要导入的数据文件,如Excel或CSV格式文件。

2.在数据导入对话框中,选择正确的数据类型和分隔符,并指定变量名和数据属性。

3.完成数据导入后,可以对数据进行预处理操作,如数据清洗、变量选择、数据转换等。

二、描述统计分析1.在数据导入后,在主界面选择"统计"->"描述性统计"->"频数",然后选择要进行频数分析的变量。

2.设置所需的统计量和显示选项,如均值、标准差、最小值、最大值等,并生成描述统计表。

三、数据可视化1.在主界面选择"图表"->"柱形图",然后选择要进行柱形图分析的变量。

2.设置柱形图的样式、颜色和标题等,并生成柱形图。

3.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其他类型的统计图表,如折线图、散点图、饼图等,以进行数据可视化展示。

四、假设检验1.在主界面选择"分析"->"描述统计"->"交叉表",然后选择要进行交叉表分析的变量。

2.设置所需的交叉表分析选项,如分组变量、交叉分类表等,并生成交叉表。

3.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卡方检验、t检验、方差分析等假设检验方法来比较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差异。

五、回归分析1.在主界面选择"回归"->"线性",然后选择要进行回归分析的因变量和自变量。

应用SPSS求次数分配表和统计图

应用SPSS求次数分配表和统计图
次數。
分組次數表的組中點(midpoint)
第四節 直方圖和多邊圖
多邊圖(polygon)
(1)在直方圖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方形的頂端,點出組中點。 (2)從直方圖的第一組和最後組的兩長方形,分別向左右兩端延
長一個假想組寬,再點取假想組寬的組中點。 (3)依序連接組中點,即成為多邊折線。 (4)由下圖可看出多邊圖是一個封閉的多邊折線圖。
第五節 應用SPSS求次數分配表 和統計圖
圖2-14a 主對話盒:次數分配表
圖2-14b 主對話盒:次數分配表
第五節 應用SPSS求次數分配表 和統計圖
STEP5 (1)在「次數分配表:統計量」次對話盒(圖2-15),勾選「眾 數」核示方框。 (2)按「繼續」命令鈕,回到主對話盒(圖2-14b)。 (3)在主對話盒(圖2-14b),按「圖表」鈕,打開次對話盒: 「次數分配表:圖表」(圖2-16)。
圖2-6 圓滑曲線圖
u1
第四節 直方圖和多邊圖
累積次數多邊圖肩形圖
累積次數多邊圖又稱肩形圖(ogive curve),係根據次數分配表內 的累積次數繪製而成。可分為向下累積多邊圖和向上累積多邊圖 兩種型式。
圖2-8係根據表2-12繪製而成。
圖2-8 肩形圖
第四節 直方圖和多邊圖
依據累積百分比多邊圖肩形圖,可以由X軸上任一分數來估計其 在Y軸上占有的百分等級。
資料蒐集方式:
如考試、問卷、調查、人口普查、實地點計或調閱等。 蒐集到的第一手資料,稱為原始資料。
第一節 屬質資料的整理與圖表的繪製
資料通常須要再經過分組、歸類、排序等整理過程,然 後再製成圖表,或藉由計算其統計量數,才能更清楚地 展現出其所隱含的意義,以為將來做決策的依據。

SPSS 图表操作

SPSS 图表操作


单击Define 按钮,得到如下对话框
(2)选择分类轴变量 从左侧源变量窗口中选择要用条形图描述的变量,使之进入 Category Axis(分类轴)窗口。该变量作为分类轴,每个取值成 为一个条。系统默认的各条的排列顺序为:如果是字符串变量, 按字母的顺序排列;如果是数值型变量,按数值的大小从小到大 排列。 (3)确定条的长度所代表的统计量 条的长度代表的是一个统计量。由于任何一组数据都可以计算 出多个统计量,因此需要对描述的统计量进行选择。Bars Represent 是条的长度所代表的统计量的选项栏。 该选项栏的内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所选变量分布的描述, 也就是单变量的分布描述;一部分是以所选变量为分类变量对另 一个变量的描述,也就是双变量的分类描述。
双击表格,使之处于可编辑的状态。选中一个或多个单元格,执行下述操作: Format→Font 打开字体设置对话框
可以在该选项框中选择字体、字形、字的大小、字的颜色等。
(三)利用export编辑表格格式 点击export→选择保存文件夹→选择所有可见对象→选择保存格式,即可。
二、统计图——条形图 SPSS 的绘图功能都集中在菜单栏中Graphs 的下拉菜单中
最上面的选项栏是以个案总数为基础计算的变量的集中趋势和 离散趋势的统计量。 其中各项的内容分别为: ①Mean of values 是平均数。 ②Median of values 是中位数。 ③Modeof values 是众数。 ④Number of cases 是频数。 ⑤Sum of values 是总和。 ⑥Standard deviation 是标准差。 ⑦Variance 是方差。 ⑧Minimum values 是最小值。 ⑨Maximum values 是最大值。 ⑩Cumulative sum 是累积和。

SPSS常用统计图

SPSS常用统计图

4
198.4
22.67
13
209.5
28.49
5
199.4
6
199.9
7
200.9
8
201.1
9
201.4
据建文立件第数,1步
执行
Graph sSca
tter/do
例:绘制质量控制图
并采用措施来及时纠正某些不良趋势。
• SPSS中质量控制图包括:
• 均值-极差控制图(均值-标准差控制图)、
个值-移动极差控制图、不合格品率和不合
格品控制图、缺陷数和单位缺陷数控制图4
种。我们仅以均值-极差控制图为例。
• 执行GraphControl命令,弹出对话框:
第35页,共65页。
用来直观表示数据是否服从特定分布
描述一组或几组数据随另一序列性变量变化的趋势。
描述与时间相关的变量随着时间变化的趋势。
第4页,共65页。
2 条图
• 条图用于描述定类或定序变量的分布,有3种条图:简 单条图、分组条图、分段条图。
条图
简单条图
分组条图
第5页,共65页。
分段条图
简单条图
• 从菜单选择“GraphsBars”弹出Bar Charts对话框
简单Pareto图
分段Pareto图
图中数据表示
观测量分类描述 变量描述模式 观测值描述模式
例(超市.sav)
类别
甲地区 营业额
乙地区 营业额
食品
5660
4000
生活用品
2148
1500
家电
12400 14000
办公用品
645
700
1.绘制甲地区Pareto图

SPSS学习系列统计量与统计图

SPSS学习系列统计量与统计图

16. 统计量与统计图针对连续变量做描述性统计。

描述性统计量分为:(1)刻画集中趋势——均值、中位数、众数;(2)刻画离散程度——方差、标准差、极差、变异系数;(3)刻画分布形态——偏度、峰度。

一、简单的描述性统计有数据文件:对“数学成绩”、“英语成绩”做描述性统计。

1. 【分析】——【描述统计】——【描述】,打开“描述性”窗口,将变量“数学成绩”“英语成绩”选入【变量】框,2.点【选项】,打开“选项”子窗口,根据需要勾选点【继续】回到原窗口;若需要得到Z标准分数,勾选“将标准化得分另存为变量”;点【确定】得到描述统计量N 全距极小值极大值和均值标准差方差偏度峰度统计量统计量统计量统计量统计量统计量标准误统计量统计量统计量标准误统计量标准误数学成绩50 58 42 100 3789 75.78 1.974 13.960 194.869 -.174 .337 -.651 .662 英语成绩50 62 38 100 3966 79.32 2.280 16.123 259.936 -.725 .337 -.355 .662 有效的 N (列表状态)50注:默认是按变量选入顺序输出上表。

二、探索性描述统计输出统计量和统计图,其主要作用有:(1)检查异常值;(2)检验数据的分布特征(是否服从正态分布);1.【分析】——【描述统计】——【探索】,打开“探索”窗口,将变量“数学成绩”“英语成绩”选入【变量】框注:若在【因子变量】框选入若干分类变量,将按其水平值组合分别统计分析;注意勾选【输出】可选项的“两者都”。

2. 点【统计量】,打开“统计量”子窗口,“M-估计量”——当数据背离正态分布、带长尾、或有极端数据时,M-估计量仍能提供很好的中心趋势估计;“界外值”——可以检验数据是否有极端值存在;3. 点【绘制】,打开“图”子窗口,【箱图】勾选“按因子水平分组”,【描述性】勾选“茎叶图”、“直方图”,勾选“带检验的正态图”(检验数据是否具有正态性)点【继续】回到原窗口,点【确定】得到描述统计量标准误数学成绩均值75.78 1.974 均值的 95% 置信区间下限71.81上限79.755% 修整均值75.92中值75.50方差194.869标准差13.960极小值42极大值100范围58四分位距22偏度-.174 .337 峰度-.651 .662英语成绩均值79.32 2.280 均值的 95% 置信区间下限74.74上限83.905% 修整均值80.30中值85.00方差259.936标准差16.123极小值38极大值100范围62四分位距26偏度-.725 .337 峰度-.355 .662正态性检验Kolmogorov-Smirnov a Shapiro-Wilk统计量df Sig. 统计量df Sig.数学成绩.082 50 .200*.974 50 .340英语成绩.178 50 .000 .913 50 .001*. 这是真实显著水平的下限。

李老师spss软件学习之第五章 统计图

李老师spss软件学习之第五章  统计图

27
该窗口的设置可以分为以下几步: 第1步,“Bars Represent”框用于 选择条形图中的条代表的统计量:
N of cases:按照分类变量分类后各类的观 测量数 % of cases:按照分类变量分类后各类的 观测量数占总观测量数的比例 Cum. N of cases:观测量数的累积数目 Cum. % of cases:观测量数的累积百分比
观测量剔除。 Exclude cases variable by variable:只剔除和 图形有关变量只含缺失值的观测量。 Display groups defined by missing values:将 所有含有缺失值的观测量归为一组,并绘制相 应的图条。 Display chart with case labels:显示有观测值 标签的图。
2018年10月14日星期 日 2
“Boxplot”:生成箱图 “Error Bar”:生成误差条图 “Scatter”:生成各种散点图 “Histogram”:生成直方图 “P-P”:生成P-P正态概率图 “Q-Q”:生成Q-Q正态概率图 “Sequence”:生成序列图 “ROC Curve”:生成ROC分类效果曲线图 “Time Series”:生成自相关图、偏自相关 图和互相关图。
的比例,High和Low框分别用于输入设置区间的上下限 Number inside:变量值在设置区间内的观测量数 当选中Percentile项时,“Values are grouped midpoints”项处于可用状态,选中该项将按照等分的 百分比绘制条形图。
2018年10月14日星期 日 31
2018年10月14日星期 日 17
5.2.2 散点图的交互式创建 基本步骤: (1)单击Graphs- Interactive- Scatterplot菜单,出现的窗口主要是 定义坐标轴,以及图形的形状(二维或 三维)。 “Label Cases”选项是定义散点图 的不同点的标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目:横标目位于表的左侧,说明各行数据涵义, 如“60~”,“65~”等,纵标目位于表头右侧, 说明各列数据的涵义,如“死亡率”等。
Statistical table
线条:目前一般采用三横线表,表的顶线和底线把 表的主要内容与标题分隔开,中间一条线把纵标目 与数据分隔开,不宜使用竖线和斜线。若某些标目 或数据需要分层表示,可用短横线分隔。
数字:用阿拉伯数字表示,位数对齐,小数位数一 致。表内不留空格,无数字用“–”表示,缺失数 字用“…”表示,最好以备注的形式说明。若数字 是“0”,则填写“0”。
备注:表中数据区一般不插入文字或其他说明,需 要说明时可用“*”号标出,将说明文字写在表格 的下面。
二、统计表的种类
简单表:简单表的标目只有一个层次,主语按一 个标志排列,一般用作横标目,而纵标目为统计 指标名称(如表5-1)。
表5-4 流行病学有关的主要因素(原表)
季节
8月上旬
人数
%
8月中旬
人数
%
8月下旬
人数
%
9月上旬
人数
%
7
6.3
70
63.1
28
25.2
6
5.4
年 龄(岁)
15以下
人数
%
15~
人数
%
45以上
人数
%
12
10.8
95
85.6
4
3.6
职业
农民
学生
待业青年
其他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106 95.5
1
0.9
3
2.7
年龄组(岁) 60~
死亡率(‰) 19.61
死亡百分比(%) 16.60
65~
23.64
17.51
70~ 75~
50.28 76.05
19.44 20.94
80~
115.45
25.51
Statistical table
标题:它是统计表的总名称,放在表的上方中间位 置,简明扼要地说明表的主要内容,包括时间、地 点、和研究内容。表5-1的标题为“某地1988年老年 人口各年龄组死亡率和死亡百分比”。
女 死亡率(‰) 死亡百分比(%)
60~
22.97
17.34
15.99
15.57
65~
29.46
18.65
17.89
15.93
70~
62.91
19.55
39.22
19.30
75~
177.05
20.28
59.48
21.86
80~
373.17
24.18
94.42
27.34
三、编制统计表的注意事项
统计表不一定是唯一的,相同数据经过标目重排 或分解组合,可以根据需要构造不同形式的统计 表,如表5-2也可以转换成表5-3。
避免内容混杂,表达不清,结构混乱。若标目层 次多于四个统计表就会变得繁冗,应尽量少用。
Statistical table
表5-3 某地1988年老年人口不同年龄、性别死亡率和死亡百分比
年龄组 (岁)
死亡率(‰)


死亡百分比(%)


60~
22.97
15.99
17.34
15.57
65~
29.46
8月上旬
7
6.3
8月中旬
70
63.1
8月下旬
28
25.2
9月上旬
6
5.4
合计
111
100.0
Statistical table
表5-6 某地某年钩端螺旋体病患者发病年龄分布(修改表)
年龄(岁) 15以下 15~
45及以上 合计
人数 12 95 4 111
构成比(%) 10.8 85.6 3.6
100.0
效果 总例数
小计 例%
有效 近期痊愈 例%
好转 例%
无效 例%
108 67.1 70 43.5 38 23.6 53 32.9
Statistical table
17.89
18.65
15.93
70~
62.91
39.22
19.55
19.30
75~
177.05
59.48
20.28
21.86
80~
373.17
94.42
24.18
27.34
Statistical table
例5.1 某地1974年111例钩端螺旋体病患者发病季节
、年龄和职业构成资料如表5-4所示。
表5-1 某地1988年老年人口各年龄组死亡率和死亡百分比
年龄组(岁) 60~
死亡率(‰) 19.61
死亡百分比(%) 16.60
65~
23.64
17.51
70~
50.28
19.44
75~
76.05
20.94
80~
115.45
25.51
Statistical table
一、统计表的编制原则和结构
1. 重点突出,简单明了。 2. 主谓分明,层次清楚。一般来说,主语放在表的
左边作横标目,谓语放在右边作纵标目,横标目 与纵标目交叉的格子放置数据,从左向右读,每 一行便形成一个完整的句子。 3. 数据表达规范、文字和线条尽量从简。
Statistical table
统计表的结构
从外形上看,统计表可由标题、标目(包括横标 目、纵标目)、线条、数字和备注5部分构成。
表5-1 某地1988年老年人口各年龄组死亡率和死亡百分比
复合表:复合表的标目有两个以上层次,即主语 按多个标志排列。复合表可有两个或三个分组标 志,一般把其中主要的或分项较多的一个作为横 标目,而其余的则安排在纵标目与总标目上(如 表5-2)。
Statistical table
表5-2 某地1988年老年人口不同年龄、性别死亡率和死亡百分比
年龄组

(岁) 死亡率(‰) 死亡百分比(%)
1
0.9
Statistical table
表5-4缺点:①标题不够明确;②发病季节、年龄 和职业三项指标放在一起,内容繁杂;③标目设 计不合理;④表内文字和线条过多。
将表5-4分为三个表,即表5-5、表5-6和表5-7。
表5-5 某地某年钩端螺旋体病患者发病季节分布(修改表)
季节
人数
构成比(%)
医学统计学
第五章 统计表和统计图
统计表(statistical table)和统计图(statistical graph)是统计描述的重要工具。
医学科学研究资料经过整理和计算各种必要的 统计指标后,所得结果除了用适当文字说明以 外,常用统计表和统计图表达分析结果。
第一节 统计表
统计表把统计资料和结果用表格的形式来表达, 目的是简洁、清晰、直观,方便对比和阅读。
表5-7 某地某年钩端螺旋体病患者发病职业分布(修改表)
职业
人数
构成比(%)
农民
106
95.5
学生
1
0.9
待业青年
3
2.7
其他
1
0.9
合计
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
100.0
Statistical table
例5.2 某医院用麦牙根糖浆治疗急慢性肝炎患者 161例,疗效资料如表5-8,指出其缺点并改进。
表5-8 麦芽根糖浆治疗急慢性肝炎疗效观察(原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