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艺术音乐篇》全套教案(第二单元美妙的歌声)
《美妙的人声》教案

第二单元:美妙的人声(第一课时)概述本课内容为湘艺版音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美妙的人声》,一课时。
《在灿烂的阳光下》《我的太阳》《夕阳红》《伏尔加船夫曲》《我爱你,中国》《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让我们荡起双桨》《歌剧二》《天使之声》A cappella等歌曲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既欣赏到中国的歌曲,又欣赏到国外的优秀作品,开阔了学生的国际视野,丰富了学生知识。
并从中受到思想上的启示。
《我的太阳》《歌剧二》是男高音歌曲,让学生充分体会到高音的魅力。
《夕阳红》是首男中音的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是女中音的歌曲,《伏尔加船夫曲》男低音歌曲,《我爱你,中国》是女高音的歌曲,让学生体会声音的比照。
A cappella是种多重唱形式的音乐形式,《在灿烂的阳光下》是混声四部合唱歌。
《让我们荡起双桨》是一首经典中国童声,《天使之声》是一首二重唱的外国童声。
不同的风格,不同的演唱形式。
教学目标:1、理解人声分类的知识,并能够准确区分其音色特点。
2、懂得常见的音符,学会视唱以四分音符与二分音符组成的曲调。
3、通过欣赏《美妙的人声》体验不同人声演唱的特点及演唱者的情感。
教学内容:1、音乐知识:人声的分类。
2、声乐欣赏:《我的太阳》、《伏尔加船夫曲》、《我爱你,中国》、《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让我们荡起双桨》。
3、课外拓展:海豚音,以及B-BOX。
4、视唱练习、合唱练习。
教学重点:欣赏不同人声的演唱,体验歌曲演唱情感。
教学难点:准确区分不同人声演唱的声音特征。
教学方法:1、在教学中表达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创新的学习理念。
表达寓教于乐的教育观点.在每一个乐曲欣赏曲之前都提出一些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去欣赏。
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讨论解答问题。
表达探究——合作的教学理念。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欣赏中去思考,在思考中解答问题,在解答问题中学到知识,接受教育。
知识抢答使教学具有新颖性,让学生在乐趣中学到知识。
表达寓教于乐的教育观点。
《美妙的音乐》参考教案

《美妙的音乐》参考教案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表演《一二三四歌》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能用饱满、有力、较有弹性的声音演唱《一二三四歌》,知道这首歌的音乐体裁。
2、情感目标:喜欢演唱这首歌曲,乐于了解音乐与人的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愿意参加班级音乐会的活动。
3、能力发展目标:对这首歌进行编创活动,培养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能用饱满、有力、较有弹性的声音演唱《一二三四歌》。
教学难点对这首歌进行编创活动。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本课曲目的音响资料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意图:这首歌曲是一首反映部队生活的群众歌曲,表现了解放军战士热爱祖国,热爱军营生活的高贵品质,旋律朗朗上口。
在教学设计中偏重对歌曲情绪的理解,用不同的表演形式来体会歌曲情绪。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新课教学导语: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广为流传的歌曲《一二三四歌》1、介绍作者:臧云飞,作曲家。
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作曲。
创作歌曲有《珠穆朗玛》、《当兵的人》、《一二三四歌》、《女兵》、《三百六十五个祝福》等军队歌曲。
2、听范唱,边听边想:你能听着歌曲,想想部队里的生活是怎样的吗?歌曲的情绪怎样?3、学生听,然后举手发言4、学习歌曲,再听歌曲,边听边在心里跟着歌曲哼一哼旋律5、很多同学都会唱这首歌曲,请大家跟着录音机轻声地演唱,老师纠正不对的地方6、指导:唱到高音的时候,请同学们用假声来演唱7、请大家跟着歌曲的伴奏,大声地用圆润地声音来演唱歌曲。
8、分小组,最多不超过八个人排练歌曲,要求:声音圆润,有不同的演唱形式,唱出歌曲的情绪,要求加上动作。
9、学生排练10、表演11、评价三、教学小结:师生再见教后记:歌曲典型的军营生活让学生很感兴趣,由于对军人的崇敬,在学习时也能感觉到作为军人的那种自豪之情,因为有了这种积极的情绪状态,所以学习的效率很高,在表演时学生也是兴趣盎然,效果很好。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聆听《致音乐》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熟悉歌曲《致音乐》旋律,知道作者舒伯特相关知识。
2第二节 歌剧——【《公共艺术》音乐 精品教案】

《走进歌剧》教案学科音乐课型新授课课时2课时课题《走进歌剧》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公共基础课《公共艺术》音乐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什么是歌剧及相关的音乐知识。
2、通过欣赏音乐了解歌剧的各种表演形式。
能力目标通过聆听、欣赏,感受音乐作品的情绪,理解作品所塑造的音乐形象和所描绘的内容,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理解能力及探究能力。
情感目标在欣赏乐曲后,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自己的感受,分享音乐带给我们的人生感悟。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音乐了解歌剧的各种表演形式教学难点深入歌剧的艺术内涵11教 法启发引导法 视听法 积极评价法学 法体验法 总结归纳法 讨论法附 页教学 环 节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设 计 意 图 新 课 导 入播放《茉莉花》音乐片段,提出问题:1、 你听过这段音乐吗?2、 你知道这段音乐在那部歌剧中出现过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歌剧》去体会歌剧的艺术聆听 欣赏 思考从学生熟悉的歌曲茉莉花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引入课题1聆听欣赏一、视频欣赏、提出问题:1、乐曲的第一段旋律有怎样的特点?表现了怎样的场景?2、乐曲的第二段旋律有怎样的特点?表现了怎样的场面?3、乐曲的第三段旋律有了怎样的变化?预示着主人公会有怎样结局?二、师生总结第一段是欢快的进行曲,表现了斗牛士入场时、英勇、兴奋地场面,第二段旋律柔美,后面又回到了欢快的主题,第三段气氛突变,在不和谐的氛围中预示了主人公悲惨的结局。
欣赏讨论交流启发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感受力。
11今 夜 无 人 入 睡作 品 作 者 介 绍一、了解作者、演唱者了解作曲家普契尼和演唱者帕瓦罗蒂的生平及代表作。
二、了解故事情节了解无人入睡的歌词和所表达的涵义。
了解作品、作者及演唱者让学生了解作品,为欣赏音乐打好基础聆 听 欣 赏播放音乐,提出问题: 1、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 3、歌曲的演唱力度有怎样的变化?师生总结:这首歌曲旋律细腻而抒情,歌曲表达了主人诉说公主要查处自己的身份,自己复杂的内心活动。
第二单元美妙的音乐

13 第二单元 美妙的音乐一、教学思路(一)设计思路据说音乐诞生于语言之前㊂在人们还没有形成共同的语言之前,就已经开始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情绪㊁感情㊂高兴时,他们手舞足蹈;伤心时,他们垂首无语,步履沉重㊂音乐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㊂劳累了一天的人们回到家里静静地欣赏一两段轻音乐,会使自己紧绷一天的神经放松㊂由于音乐对人的情绪有缓解作用,对皮肤的衰老有延缓作用等等,所以现在音乐学院已经有了 音乐治疗 这一专业,一些懂音乐的商家也知道用节奏缓慢的音乐来延缓顾客的脚步㊂曾有实验证明,对着产奶的母牛,每天放1小时的古典音乐,产奶量会陡增30%㊂总之,现代人的生活中每时每刻都被音乐浸染着,从音乐中得到快乐,在音乐中宣泄自己,从而得到抚慰㊂此单元主题以 音乐真美妙,能强又能弱,能高又能低,能快又能慢 道出音乐的无穷变化和丰富多彩;以 音乐真美妙,有的让你深思,有的使你舒坦,有的引你欢笑 引出音乐的神奇作用㊂整个单元有两个二级标题: 小小音符真神奇 音乐带我去飞翔㊂第一个二级标题下面第一首歌曲名字就叫‘音符“,教科书给出了两段情绪不同的音乐让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感受音乐的神奇;紧接着让学生演唱‘神奇的音符“㊂第二个二级标题下的作品是紧紧围绕着 快乐 二字进行编排的,欣赏‘单簧管波尔卡“,演唱‘音乐在空中回荡“,再欣赏童声合唱‘致音乐“和小提琴独奏‘梦幻曲“㊂整个单元的安排从体验音乐入手,到从音乐中得到快乐,欣赏美的音乐,最后在美妙的音乐中飞翔㊂整个知识内容㊁结构呈上升势态,一步步加深对音乐的理解㊁认识㊂14音乐教学参考书四年级下册(二)内容结构美妙的音乐小小音符真神奇欣赏‘音符“(童声合唱)唱歌‘神奇的音符“音乐带我去飞翔欣赏‘单簧管波尔卡“(单簧管独奏)唱歌‘音乐在空中回荡“欣赏‘致音乐“(童声合唱)欣赏‘梦幻曲“(小提琴独奏)(三)教学目标1.通过演唱歌曲和感受音乐片段,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和探索神奇音乐的兴趣㊂2.通过欣赏,帮助学生记住音乐主题片段,并学会区分不同的主题表现的不同情绪㊂3.培养学生感受同一音乐主题,用不同乐器演奏的不同效果和音色特点㊂4.通过演唱㊁欣赏,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㊂二㊁教材分析㊁介绍(一)欣赏‘音符“(童声合唱)歌曲为大调式,拍,带变化再现的三段体结构㊂这是一首饶有情趣的合唱歌曲,曲作者将不同节奏㊁不同旋律用不同声部巧妙㊁有机地融合在合唱中,既具艺术性又具实用性㊂歌曲的第1~28小节(前奏除外)节奏疏密有致,唱词㊁唱名交替出现,作曲家在此处对拍点和吐字有相当高的要求㊂第29~38小节是一个过渡句,出现了拍内切分和十六分音符,使音乐听起来清晰㊁明朗㊁活泼又具有弹性㊂第39~62小节,声部层次起伏较大,两个声部形成呼应势态,衔接自然㊂之后小节是主题的再现,只是在力度上有所加强㊂最后在极具稳定性的主音上结束全曲㊂第二单元 美妙的音乐15附谱:音 符(童声合唱)吴苏宁 词秋 里 曲张文纲改编16音乐教学参考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美妙的音乐17(二)唱歌‘神奇的音符“‘神奇的音符“是一首大调式,拍,一段体结构的歌曲㊂歌曲速度稍快,具有明朗的色彩㊁轻快的节奏㊁跳动的旋律㊂情绪较活泼㊂歌曲采用了一个较长的前奏,共13小节㊂在前奏中反复呈现了 的节奏型,这也是整首歌曲所运用的一个典型节奏组合㊂在前奏中作者将歌曲的乐思减缩呈现,表明了鲜明的歌曲风格㊂歌曲的主体部分由四个乐句构成,每个乐句4小节㊂第一㊁二乐句采用了完全相同的节奏排列㊂旋律围绕Ⅰ级㊁Ⅱ级和弦分解音展开,旋律逐渐向上推进㊂切分节奏和八分休止符的巧妙运用,给我们呈现了欢快活泼的情绪㊂在第三乐句中,节奏突然拉宽,三个连续的保持音的使用以及旋律六度的跳进将歌曲的情绪推向第一个高潮㊂在第三㊁四乐句中,旋律音区逐渐升高,演唱力度逐渐增强,从节奏㊁旋律两个音乐要素上使歌曲的色彩发生了变化㊂旋律终止在主音上,给人终止感㊂18音乐教学参考书四年级下册在四个乐句结束后,作者加入了一个8小节的间奏㊂同前奏一样,间奏是歌曲乐思的浓缩㊂间奏后,作者加入了两个补充乐句,使得欢快活泼的情绪有效地延续㊂两个补充乐句均重复了第四乐句的前两小节来发展后续的乐思㊂歌曲为两段歌词的分节歌,在演唱第二段歌词后,作者加入了一个较长的结束乐句㊂结束乐句最后采用了三个长音,其中最后一个长音为7拍,使歌曲的意境得以延伸㊂歌曲的歌词欢快活泼,运用了简单通俗的语言,贴近生活,以学生的语气诉说音符的奇妙㊂这个乐曲第一㊁二乐段前两个乐句以及第六㊁七乐句都归韵到 i 上,第二单元 美妙的音乐19第三乐句归韵到 o u 上,第四㊁五乐句归韵到 u,归韵很统一,给人一种规整的感觉㊂(三)欣赏‘单簧管波尔卡“(单簧管独奏)这是一首波兰民间乐曲,以单簧管独奏形式广泛流行而得名㊂乐曲采用大调,拍㊂一开始呈示的主部主题(主题一),先运用主和弦上行的琶音进行开始,后以属七和弦下行的琶音进行结束,其中频繁使用的轻巧的颤音和富有弹性的吐音奏法,使乐曲充满了活泼的情绪㊂主题一:这一主题反复之后,乐曲又呈现出新的主题(主题二)㊂朴实明朗的旋律使乐曲情绪更为高涨㊂主题二:再现主部主题(主题一)后呈示的主题(主题三),旋律舒展流畅,具有较强的抒情性和歌唱性,与前面出现过的主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㊂主题三:20音乐教学参考书四年级下册(四)唱歌‘音乐在空中回荡“这是一首美国歌曲,此曲为大调,拍,一段体结构㊂歌曲旋律优美,表现了人们对音乐的喜爱之情㊂歌曲由四个乐句构成㊂第一㊁二乐句为完全相同的乐句,采用了弱起小节,第三㊁四乐句为变化重复的乐句㊂第一㊁二乐句旋律围绕主和弦展开,节奏舒展,重复的旋律强调了歌曲叙述式的发展方式㊂第三㊁四乐句为两个相似乐句,因为词曲对应的原因,节奏稍有变化㊂乐句的旋律围绕Ⅳ级和弦音展开,一开始出现的连续的四度㊁六度跳跃给人跌宕起伏㊁空旷回荡之感㊂渐强㊁减弱的力度变化,给人由远到近,又由近到远的感觉,让人回味无穷㊂整首歌曲中速,稍快,朗朗上口的歌词让我们感受到音乐在空中回荡,耳边那美妙的歌声,让身边的一切都变得那么美好㊂歌词归韵在 ɑnɡ 上,这样的押韵方式让歌曲易于演唱㊂(五)欣赏‘致音乐“(童声合唱)‘致音乐“是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德奥艺术歌曲中的经典曲目之一㊂舒伯特在1817年根据瑞典籍诗人肖倍尔的诗创作了这首歌曲㊂这首歌曲清新优美,表现了一种积极向上和乐观的生活态度㊂这首歌有两段歌词㊂第一段是诉说着音乐给作者的生活带来了希望,暂时忘却了现实生活中的痛苦;第二段细腻地表现了音乐的美妙㊂这两段歌词表达了作者豁达㊁乐观的心态㊂作者用他特有的创作技巧将‘致音乐“提升到了另一个高度,从他的歌曲中我们丝毫感受不到晦涩和痛苦,他表达出来的情感是积极向上的,可见当时社会的黑暗没有影响他对艺术和生活的热爱㊂他的音乐创作没有受到诗歌体裁的束缚,反而他的音乐更烘托出诗情画意的意境,表达了他对生活的喜爱,对大自然的由衷赞美㊂歌曲抒发的是一种对音乐的崇敬与感激之情㊂歌曲为大调,拍㊂旋律优美而简单,淳朴而深情,流畅自然㊂多用小音程进行,少有大跳音程;伴奏简练活跃,前奏两小节后引入歌唱部分,使得伴奏与歌声更加柔和㊁连贯㊂歌曲简朴㊁纯净的内容使听众容易理解,安静的音乐效果也使得这首歌广为流传㊂第二单元 美妙的音乐21附谱:致 音 乐(童声独唱)[奥地利]肖倍尔 词 [奥地利]舒伯特 曲[美国]路易斯㊃维克多㊃萨尔 编合唱 邓映易译配22音乐教学参考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美妙的音乐23(六)欣赏‘梦幻曲“(小提琴独奏)‘梦幻曲“是钢琴套曲‘童年情景“中的第7首,作于1838年㊂整部套曲由13首小曲组成,依次是:‘异国和异国的人们“‘奇异的故事“‘捉迷藏“‘孩子的请求“‘心满意足“‘重大事件“‘梦幻曲“‘在壁炉旁“‘木马骑士“‘过分认真“‘惊吓“‘孩子入睡“‘诗人的话“㊂‘梦幻曲“常被单独演奏,并改编为小提琴㊁大提琴㊁竖琴㊁长笛㊁吉他独奏曲以及管弦乐曲㊁无伴奏合唱曲等㊂这部套曲创作的动机可以在作者给他的妻子克拉拉的信中看到: 由于回忆起你的童年时代,我在维也纳写下了这个作品㊂24音乐教学参考书四年级下册‘梦幻曲“为F大调,拍,用单主题的三段体写成㊂乐曲的主题旋律由4小节上行后逐渐下行的音调构成㊂整个旋律起伏匀称,节奏平稳,徐缓如歌,渗透着宁静的冥想与深思的色彩㊂第二乐段在第一乐段的基调上,做了调性转变的处理:由F大调转g小调,再转B大调,再转d小调㊂这种特殊处理,从听觉上使人感觉新奇,旋律也随着调性转换逐步上行,给人一种冉冉升起之感㊂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变化再现,结束前(倒数第3小节)的 有任意延长记号,使音乐弱了下来㊁慢了下来,好似梦中的飘带㊂美丽的梦随着音乐缓缓终止,让我们回味久远㊂舒曼(1810-1856)柴可夫斯基曾说过: 舒曼的音乐给我们开辟了新音乐形式的广大世界,他拨动了音乐先驱者所没有接触过的心弦㊂舒曼是19世纪上半叶德国式和法国式相结合的浪漫主义音乐的杰出代表,又是一位抒情诗人㊂这位浪漫主义的宠儿,于1810年6月8日生于茨维格小城,小城离德累斯顿只有100千米㊂舒曼天性喜爱音乐,父亲为他请了一位优秀的钢琴教师,教他弹钢琴,盼望孩子将来能成为一名卓越的钢琴家㊂舒曼7岁开始创作,其天分不亚于莫扎特㊂9岁开始广泛地欣赏名家的演奏,立志成为音乐家㊂他刻苦钻研钢琴艺术,试图创作戏剧和小说㊂他10岁时,从私塾小学毕业,协助父亲管理书店,有机会博览群书,扩大知识视野㊂有一天,他偶然第二单元 美妙的音乐25在父亲的书店里,发现了一份管弦乐的总谱,他爱不释手,认真钻研㊂这份总谱刺激了他创作的欲望,由此创作了一部由两把小提琴㊁两只长笛㊁一支小号㊁两支圆号配置的管弦乐曲,并由儿童小乐队试演了这部作品,得到父亲的赞赏㊂1822年他中学毕业,遵照母亲意愿,在莱比锡大学攻读法律,他也喜爱哲学和剑术㊂有一次,他看到舒伯特的歌谱,激动得热泪盈眶㊂舒伯特感人至深的歌曲,拨动了他的心弦,他立下誓言将来要成为舒伯特那样的音乐家㊂于是他模仿舒伯特,手持拜伦的诗作即兴创作㊂1835年,他同门德尔松结下了深厚的友谊㊂因为他们俩乐风相近,人们称他们是德国浪漫主义音乐的双璧㊂1844年他赴俄罗斯演出,回国后,因精神病复发,在德累斯顿治疗养病㊂1854年2月27日傍晚,他难以忍受病痛的折磨,飞身跳入莱茵河以结束自己的生命,后被渔夫们救出,送进波恩的精神病院治疗㊂两年后病情恶化,1856年7月29日,他的心脏停止了跳动㊂附谱:梦 幻 曲(小提琴独奏)[德国]舒 曼曲26音乐教学参考书四年级下册三、教学建议本单元建议用3~4课时完成㊂(一)小小音符真神奇1.欣赏‘音符“㊂(1)欣赏这首歌曲时,应认真聆听此曲的和声进行㊁声部交替㊁咬字吐字㊁节奏变化㊂(2)欣赏一至两遍之后,可让学生演唱其中一个主题㊂(3)这是一首富有情趣的合唱曲,也可作练习声曲用㊂通过练唱此歌曲,对学生的音准㊁节拍㊁节奏㊁吐字㊁发音气息控制等方面的训练有极好的效果㊂2.唱歌‘神奇的音符“㊂(1)‘神奇的音符“是一首欢快活泼㊁具有律动感歌曲,适合采用稍快的速度进行演唱,演唱时,一个乐句换一次气㊂(2)歌曲中多次出现了带休止的前八后十六节奏,学生演唱时可能比较困难,老师可让学生单独练习㊂(3)歌曲虽然需要表现欢快活泼的情绪,但是要求气息连贯,声音要有跳跃感,需要采用声断气连的演唱技巧进行演唱㊂(4)演唱时还要注意顿音㊁保持音和重音的唱法㊂(二)音乐带我去飞翔1.欣赏‘单簧管波尔卡“㊂(1)‘单簧管波尔卡“是一首深受人们喜爱的单簧管独奏曲㊂欣赏时,应着重感受和体验乐曲轻松活泼㊁诙谐的情趣㊂(2)乐曲中轻巧的颤音和富有弹性的吐音奏法,使乐曲充满了活泼的情绪㊂欣赏乐曲同时应结合颤音的学习,使学生加深对颤音的了解,从理论与听觉上,巩固颤音这一知识点㊂(3)在教学时,老师需要播放音乐,在听得不够清楚的地方可结合多媒体进行展示,帮助学生聆听内容㊂2.唱歌‘音乐在空中回荡“㊂(1)‘音乐在空中回荡“是一首美国歌曲,歌曲旋律优美,表现了人们对音乐的喜爱之情㊂演唱时应注意歌曲情绪的表达㊂(2)歌曲情绪轻松㊁旋律悠扬连贯,中速稍快,在演唱时需要用连贯的声音演唱㊂(3)歌曲中多次出现力度记号和渐强㊁减弱符号,这些都是学生以前接触过第二单元 美妙的音乐27的,有一定的了解㊂老师应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感情对歌曲进行强弱变化㊂3.欣赏‘致音乐“㊂(1)歌曲短小,音乐主题简洁,音乐形象鲜明,表达了人们对音乐的喜爱之情㊂(2)欣赏时,老师可结合歌词和音乐旋律展开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歌曲内涵,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㊂(3)教学时,还可以结合不同版本的‘致音乐“一起欣赏,唱一唱主题旋律㊂4.欣赏‘梦幻曲“㊂(1)‘梦幻曲“选自舒曼钢琴套曲‘童年“中的第7首,后被改编成大提琴㊁二胡㊁小提琴独奏曲等,教学时,可对比欣赏,感受不同乐器㊁不同演奏形式带来的不同感受㊂(2)乐曲速度较慢,乐句划分明确㊂欣赏时,老师可以从乐曲节奏入手,让学生边看谱子边听辨不同节奏型,从而更好地理解乐曲㊂(3)乐曲中出现的力度记号, c ңd ңf ңc ңd ңf ңc ңb ,有一定起伏变化,给人朦胧㊁幽静的感觉㊂欣赏时应加以关注,充分地感受体验㊂四、课例音乐综合课‘音乐带我去飞翔“(一)教学思路根据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理念,结合本单元主题 美妙的音乐 ,从音乐基本表现要素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感受旋律线㊁力度的表现作用并加以表现,帮助学生对简单的曲式结构产生浅显的印象;由歌曲过渡到聆听‘梦幻曲“,按照学段内容标准的要求,熟悉主题音乐,同时感受小提琴音色和旋律线的变化,引发学生的联想,抒发自己对乐曲的感受㊂一系列实践活动有效地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在此过程中,学生有交流㊁互启㊁碰撞与激励,将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美好感情,也为学生情感宣泄创造了机会㊂(二)教学内容感受与鉴赏表 现创 造音乐与相关文化聆听‘梦幻曲“与‘音乐在空中回荡“演唱‘音乐在空中回荡“用各种方式表现旋律线的变化 (三)教学目标1.感受‘音乐在空中回荡“的热情奔放与‘梦幻曲“的宁静,引导学生对音乐产生美好的向往和联想㊂28音乐教学参考书四年级下册2.用带力度变化的演唱表现‘音乐在空中回荡“的欢快与激情,体会旋律线的变化及曲式结构;聆听‘梦幻曲“,熟悉其主题音乐,从小提琴音色和旋律上感受其意境㊂3.熟悉并巩固弱起小节,运用力度变化表现歌曲㊂(四)教学重㊁难点1.用带力度变化的演唱表现‘音乐在空中回荡“的欢快与激情,体会力度与旋律的关系,感受其曲式结构;感受‘梦幻曲“的意境,熟悉其主题音乐,体会小提琴的音色㊂2.体会并表现旋律线变化㊂(五)教学准备钢琴㊁多媒体教学设备㊂(六)教学过程1.‘音乐在空中回荡“(1)复习‘单簧管波尔卡“,播放‘单簧管波尔卡“主题一㊁主题三㊂老师:这是什么乐曲?(学生回答)美好的音乐犹在空中回荡,美好的音乐伴随我们每时㊁每刻,它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印象?(学生回答)那么下面这段音乐又体现了什么情绪感受?(2)弹奏歌曲‘音乐在空中回荡“旋律,然后请学生谈谈对音乐的情绪感受㊂展示遮住歌词的大歌单㊂老师:让我们再来听一下它有几个乐句?(再次弹奏旋律,请学生说说有几个乐句)这四个乐句中哪两句相同?哪两句相似?(重复弹奏旋律,学生边听边唱边观察大歌单,并说一说)老师:一㊁二乐句相同,三㊁四乐句相似㊂观察第一㊁二乐句的第一个小节,有什么发现?(弹奏第一㊁二乐句,引导学生发现弱起小节,提示学生在哼唱中注意强弱)第三㊁四乐句是什么原因使它们相似?(弹奏第三㊁四乐句,要求学生观察谱子并哼唱,说出它们的第2小节节奏有变化,第4小节尾音不同)你们能用起伏的线条表示这四个乐句的旋律变化吗?(请学生标注四个乐句的旋律线)旋律线的起伏还可以用什么方式表示?(请学生说说,老师弹奏旋律,学生边哼唱边表示旋律的起伏)老师:相同的音乐能给人不同的感受,让耳朵来告诉我们吧!(弹奏两遍旋律,第一遍没有力度变化,第二遍有力度变化)感觉怎么样?哪一种更悦耳?为什第二单元 美妙的音乐29 么?是哪些地方有变化?你们能把它指出来吗?(引导学生感受旋律线与力度变化的关系)你们能用 l u 唱出力度的变化吗?让我们来试一试㊂(弹奏旋律,学生进行模唱,在此强调 与 的音准,可以反复练习几次)(3)播放歌曲‘音乐在空中回荡“,同时在大歌单上展示歌词㊂老师:音乐加入歌词和没有歌词时有什么不一样?(学生说一说㊂老师弹奏旋律,学生视唱歌词)有觉得困难的地方吗?(学生说一说㊂练习倒数第3小节一音多字处)让我们在美妙的音乐中轻轻吟唱吧!(老师弹奏旋律,学生唱歌词)老师:歌曲给我们的感觉如此热情奔放,你们怎样将它演绎得更激情㊁更动人呢?(学生说一说㊁唱一唱,启发学生将力度变化加入其中)同学们可以分成三组,分别演唱其中一段歌词,比比哪一组唱得更能打动听众㊂(学生分为三组,讨论并练习有感情地和有力度变化地演唱,指导学生加入适当的表演动作,如:挥手㊁摇头等,集体接唱歌曲)2.‘梦幻曲“老师:音乐作为人类最古老的语言,往往更能表现人类丰富的内心世界,实现着思想和情感的表现与交流㊂当你们听到它,会情不自禁地俯身聆听,走进音乐营造的美妙世界,进行自己特殊的音乐漫游㊂(播放‘梦幻曲“,请学生说一说乐曲的情绪和听乐曲后的感想)老师:这是德国作曲家舒曼所写的钢琴套曲‘童年情景“中的第7首‘梦幻曲“㊂‘童年情景“以简练的手法㊁逼真的心理描写,刻画出儿童的各种心理活动㊂通过音乐使人回忆起童年生活的情景㊂舒曼曾对夫人克拉拉说: 由于回忆起了你的童年时代,我在维也纳写下了这个作品㊂ 让我们来感受‘梦幻曲“那温柔优美的梦幻境界㊂(播放‘梦幻曲“,学生聆听,老师带领学生跟随音乐哼唱或晃动身体)老师:它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请学生说一说,老师介绍小提琴)让我们来听听小提琴特有的音色㊂(播放‘梦幻曲“主题音乐片段)小提琴的音色给人什么感觉?请你们用简单的词语来描述它㊂老师:大家观察每一乐句的起始小节有什么特别之处?它和‘音乐在空中回荡“的起始小节相同吗?这个弱起在这里能给人什么感觉?有什么作用?(请学生说一说,将‘梦幻曲“的起始小节弹奏为强拍,学生听辨㊁模唱㊁比较)同样是弱起小节开始,同样是拍子,为什么‘音乐在空中回荡“和‘梦幻曲“会带给我们不同的情绪波动,引发我们不一样的联想呢?(请学生说一说,从速度变化上和旋律起伏上进行分析)‘梦幻曲“的旋律起伏像什么?它的旋律起伏和‘音乐在空中回荡“30音乐教学参考书四年级下册相比怎么样?(老师弹奏两段音乐,让学生哼唱比较,并用身体的律动来表现)老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而这首‘梦幻曲“使我们沉浸其中,让我们再次走进舒曼的梦,走进‘梦幻曲“,去漫游那充满幻想的音乐世界㊂(播放‘梦幻曲“,学生可用哼唱或简单的动作表现自己的感受)3.小结老师:只要你们善于观察聆听,你们会发现美妙的音乐无处不在,它带给你们的是无穷无尽的想象,是不能言表的享受,让音乐伴着你㊁伴着我㊁伴着他去飞翔㊂(谢彬艺)五、补充资料舒曼与克拉拉的故事毕铭华你是我的心和灵魂,你是这样善良和纯真,你是我的一切 甜蜜㊂痛苦的泪水和欢乐的生命这是德国著名的大音乐家罗伯特㊃舒曼结婚时赠其爱妻克拉拉㊃维克的礼物㊂为何在新婚之际舒曼会赠送这样使人满怀伤感的诗句呢?罗伯特㊃舒曼6岁开始作曲,没有老师的指导㊂11岁已经能写合唱曲和管弦乐曲㊂17岁给自己写的诗篇配上音乐㊂不久,师从德列㊃维克学钢琴㊂正是德列㊃维克说服了他的母亲,从而使舒曼开始了他的音乐家的生涯㊂在师从维克的五六年中,舒曼与先生的女儿克拉拉㊃维克一起弹奏四手联弹,一起到郊外闲游,又常常一起去商店,最后产生了互相信赖的感情㊂德列㊃维克对舒曼的才能是赞不绝口的,他在给舒曼母亲的信中写道: 本着你儿子罗伯特的幻想和才能,我负责把他教成最伟大的钢琴家之一 但是维克不愿把女儿嫁给舒曼,原因是他太穷,而当时克拉拉已是著名钢琴家㊂只要克拉拉一出嫁,他便会丧失那著名钢琴家的经理人的荣耀和有利的位置,而且也不能分享她的光荣和高额的收入了㊂他认为他女儿的一辈子都该感谢他,在他的心里,女儿的个人幸福是不存在的㊂为了要使克拉拉脱离舒曼,他赶忙把她又带往外国演出去了㊂但是维克的嫌贫爱富反而更使克拉拉对舒曼的爱情忠贞不渝㊂克拉拉在准备去法国巴黎演出时就带着舒曼的作品,维克感到万分愤怒,一定要她把这些作。
幼儿园初步音乐教育:美妙的声音教案

幼儿园初步音乐教育:美妙的声音教案教案题目:幼儿园初步音乐教育:美妙的声音教案教学目标:1. 能够感受节奏、节拍并模仿简单的节奏、节拍。
2. 能够了解音乐的基本元素,如高低、快慢、响亮轻柔等。
3. 能够通过听力感知不同的音乐风格和情绪,并表达自己的情感。
4. 能够用简单的乐器演奏简单的乐曲。
5. 培养兴趣,提高音乐品味,形成对音乐的积极态度。
教学重难点:1. 知道音乐的基本元素,并在实践中体会它们带来的差异。
2. 用听觉感知不同风格和情绪的音乐,了解音乐传递情感的方式。
3. 用乐器演奏简单曲目,在实践中增强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准备:1. 音响设备;2. 图片、模型等物品,用以展示乐器、音符等;3. 乐器,如小提琴、钢琴、鼓等;4. 音乐教材和乐谱;5. 录制好的音乐。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 问候并介绍今天的主题:“美妙的声音”,告诉幼儿们今天将有音乐课。
2. 回顾前几节课学到的知识:什么是音乐?它有哪些元素?第二步:讲授(30分钟)1. 介绍音乐的基本元素:高低、快慢、响亮轻柔等,并举例说明不同元素之间的差异。
2. 播放几首不同风格和情绪的音乐,带领幼儿们感受其中的差异,表达自己的情感。
3. 展示几种乐器并演示如何演奏,让幼儿们了解不同乐器的声音和演奏方法。
4. 演奏一首简单乐曲,让幼儿们一起模仿演奏,体验乐器的乐趣。
第三步:练习(40分钟)1. 听音乐:播放几首简短的音乐,让幼儿们通过听觉感受不同的音乐元素。
2. 模仿节奏:教师拍手,幼儿们模仿拍手的节奏,逐渐加入一些简单的节拍。
3. 乐器演奏:分发乐器,让幼儿们根据乐谱演奏简单的曲目,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
4. 创造音乐:引导幼儿们发挥想象力,在乐器、嗓音和身体某些动作上自由地创造出简短的音乐符号,并呈现给大家分享。
第四步:总结(5分钟)1. 列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巩固大家的学习成果。
2. 鼓励幼儿们继续学习音乐,培养兴趣和审美。
《公共艺术音乐篇》全套教案(第二单元美妙的歌声)

《中国民歌》教案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1、多媒体播放《沂蒙山小调》视频资料,学生欣赏并思考:这是什么地方的歌曲?它是什么体裁的?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引出本课课题:《中国民歌》。
2、和学生一起了解民歌的定义以及民歌的分类。
观看视频思考问题学生对民歌有初步的认识和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汉族民歌┃《川江号子》1、播放《川江号子》的MTV,学生欣赏。
2、提出问题:①歌曲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②它有什么样的特点?3、了解劳动号子的特点与共性:“号令”。
4、引导学生思考:在劳动过程中唱带有号令性的歌曲有什么作用?5、总结劳动号子的音乐特点。
倾听节奏与旋律的变化,感受号子特点感受音乐,想象音乐所表达的景象学生思考讨论分析总结通过听赏认识劳动号子,并在一系列互动中加深对劳动号子音乐特征的认识和理解。
云南民歌┃《小河淌水》初听乐曲1、播放《小河淌水》的MTV,学生欣赏。
2、提出问题:①这首民歌是什么体裁?②歌曲描述了一个怎样的场景?3、引导学生思考并总结。
①山歌的定义。
②歌曲描述的是阿妹在月色下歌唱,呼唤远方阿哥的场景。
聆听体验感受歌声带来的意境思考回答在听赏、分析、歌唱中自主把握乐曲的情绪和风格,感受云南民歌的音色特点。
再次欣赏1、再次欣赏,学生跟随旋律轻声哼唱。
2、提出问题:①歌曲的旋律有什么样的特点?②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3、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歌曲旋律。
旋律从容舒展、节奏自由4、总结云南民歌的风格特点。
云南民歌具有浓厚的山野气息,自然、坦率、色彩鲜艳,音乐曲风相对精致、细腻。
5、学唱歌曲,进一步体会江南民歌的音乐特点。
聆听感受云南民歌从容舒展,节奏自由,清新优美的音乐风格。
《茉莉花》江苏民歌▏茉莉花1、播放江苏民歌《茉莉花》的MTV,学生欣赏并思考:①歌曲是什么体裁的?②歌曲给你什么样的感受?2、师生共同了解“小调”的定义及其音乐特点。
3、再次欣赏,学生跟随旋律轻声哼唱4、提出问题:①歌曲的旋律有什么样的特点?②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5、深入分析歌曲旋律级进音环绕音6、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江苏民歌《茉莉花》的风格特点委婉细腻、柔美抒情通过“听—唱—析”的步骤形成学生体验;进一步体会到江苏民歌《茉莉花》委婉流畅、柔美抒情的音乐风格通过对比欣赏江苏、东北两首《茉莉花》,帮助学生理解南北民歌风格的迥异与人们的地域、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等有着极大的联系。
2第二节 外国民歌——【《公共艺术》音乐 精品教案】

旗开得胜
《外国民歌》
教案
学法体验法总结归纳法讨论法
教学环节教师
活动
学生
活动
设计
意图
新课导入1、由上节课学过的中国民歌,引出本课课题:《外
国民歌》。
2、和学生一起了解各国民歌差异性的原因。
文化传统、风俗习惯、自然环境语言
观看视频
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
日
本
民
歌┃《樱花》1、多媒体播放歌曲《樱花》,学生欣赏并思考:
①音乐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②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2、引导学生谈感受。
3、深入分析歌曲旋律——日本五声调式音阶。
4、引导学生总结日本民歌《樱花》的的音乐特点。
5、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倾听节奏与旋
律的变化,感受
日本音乐的特
点
与中国民族五
声调式旋律进
行比较体会
学生思考讨论
引导学生感
受日本民歌
的音乐特点。
1。
《美妙的声音》幼儿教案

《美妙的声音》幼儿教案一、教学内容《美妙的声音》是幼儿音乐教育课程中的一部分,主要涉及教材的第二章节,详细内容包括声音的产生、声音的分类、音乐的基础知识以及简单的节奏练习。
通过学习,使幼儿能够识别不同的声音,培养音乐兴趣,提高音乐素养。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声音的产生,理解声音的分类,培养对声音的敏感度。
2. 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鉴赏能力,激发创造潜能。
3. 通过节奏练习,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节奏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声音的分类及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
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识别不同声音、节奏练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响设备、钢琴、鼓、铃铛等乐器。
学具:小鼓、铃铛、沙锤等小型乐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音响设备播放不同场景的声音,如鸟鸣、水流、汽车行驶等,让幼儿闭眼聆听并猜一猜这些声音的来源。
2.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展示乐器,讲解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引导幼儿了解声音的四大分类:乐音、噪音、自然界声音、人类声音。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声音识别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加深对声音分类的理解。
4. 音乐知识讲解(10分钟)简单介绍音乐的基础知识,如音高、音长、音色等,并通过钢琴演示,让幼儿亲身感受。
5. 节奏练习(10分钟)教授简单的节奏,让幼儿跟随老师一起拍打乐器,培养节奏感。
6. 团队协作(10分钟)分组进行团队协作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团队协作的乐趣。
每组展示学习成果,老师进行点评并给予鼓励。
六、板书设计1. 声音的分类:乐音、噪音、自然界声音、人类声音。
2. 音乐基础知识:音高、音长、音色。
3. 节奏练习:简单节奏示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与家长一起,用生活中的物品制作一个简单的乐器,并录制一段节奏表演。
2. 答案:根据幼儿制作的乐器和表演,家长可协助录制并提交给老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幼儿对声音的敏感度和音乐节奏感的掌握程度,针对幼儿的个体差异,调整教学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过“听—唱—
析”的步骤形成
学生体验;进一
步体会到江苏
民歌《茉莉花》
委婉流畅、柔美 抒情的音乐风 格
通 过对比欣赏 江苏、 东北两首 《茉莉花》 ,帮
助 学生理解南
北 民歌风格的
迥 异与人们的
地域、 文化、 语
言、风俗习惯等
有 着极大的联
系。
东 1、播放东北民歌《茉莉花》的
北
MTV,学生欣赏
情感目标
通过中国民歌欣赏,使学生了解并热爱我国灿烂的民间音乐文化,激 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 重点
聆听欣赏中国各地民歌,了解民歌的形成、作用、特点,感受风格特点。
教学 难点
分析民歌类型、特点,体会歌曲的内在感情。
教法
启发引导法 视听法
积极评价法
学法
体验法
总结归纳法
讨论法
1
教学 环节
3、引导学生思考并总结。 ①山歌的定义。 ②歌曲描述的是阿妹在月色下歌唱,呼唤远方阿哥
的场景。 1、再次欣赏,学生跟随旋律轻声哼唱。
2、提出问题: ①歌曲的旋律有什么样的特点? ②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3、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歌曲旋律。 再
次
旋律从容舒展、节奏自由
欣 4、总结云南民歌的风格特点。
赏
云南民歌具有浓厚的山野气息,自然、坦率、色彩
▏ 3、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4、总结蒙古长调民歌的音乐特点。 牧
旋律舒展悠长 节奏自由 句幅宽大 速度适中
蒙
歌
古
短
族
调
民
1、多媒体播放《嘎达梅林》视频资料,学生欣赏并思 民
考:
歌
歌
①这首歌曲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
②与《牧歌》对比分析,它的音乐特点是怎样的?
嘎 2、学生分组讨论。
达 3、师生共同分析乐曲并总结。
《茉莉花》
①歌曲是什么体裁的?
②歌曲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江 2、师生共同了解“小调”的定义及其音乐特点。 苏
3、再次欣赏,学生跟随旋律轻声哼唱 民 歌 4、提出问题:
▏
茉
① 歌曲的旋律有什么样的特点? ② 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莉 5、深入分析歌曲旋律
花 级进音
环绕 音
6 、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江苏民歌《茉莉花》 的风格特点
梅
林
感 受与体验蒙 古 族长调民歌 的风格特点
聆听长调民歌 《牧歌》和短 调民歌《嘎达 梅林》并进行 比较。
感 受与体验蒙 古 族短调民歌 的风格特点
5
1、播放《阿拉木汗》的影像资料 , 学生欣赏。
维吾尔族民 歌
┃
《阿拉木汗》
2、学生分组讨论。 ① 歌曲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② 它有什么特点?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维吾尔族民歌的音乐特点。 旋律明朗热情奔放 节奏欢快密集 具有维吾尔舞蹈的韵律
通 过听赏认 识
感受音乐,想象 音乐所表达的
景象
劳动号子, 并在 一 系列互动 中 加 深对劳动 号 子 音乐特征 的
认识和理解。
学生思考讨论
分析总结
2
1、播放《小河淌水》的 MTV,学生欣赏。
初 听 2、提出问题:
乐
①这首民歌是什么体裁?
曲
②歌曲描述了一个怎样的场景?
云 南 民 歌
┃
《小河淌水》
知识目标
通过欣赏外国民歌 , 使学生初步了解几个国家民歌的风格和特点。
教学 目标
能力目标
通过欣赏、分析,能够感受和听辨不同国家的民歌,提高学生的音乐 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和分析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外国民歌的作品欣赏,开拓学生的音乐知识视野。
。
教学
聆听欣赏不同国家的民歌,感受外国民歌的音乐特点。
,
重点
教学 难点
速度较快
4、学生跟随旋律轻声哼唱,进一步体会歌曲的风格特点。
聆听体验 思考回答
学生通过聆听、 体验自主把握乐 曲的 情绪和 风 格,感受维吾尔 族民歌的音乐魅 力。
1、播放《蝉之歌》的影像资料 , 学生欣赏。
侗族大歌
┃
《蝉之歌》
提示学生留意侗族大歌独特的演唱方式。 2、学生分组讨论:
侗族大歌有哪些音乐特点? 3、了解侗族大歌的相关知识。
引导学生理解歌曲所表达的内容 风格及特点。
, 感受歌曲的基本情绪及其变化
学科 课题
《中国民歌》 教案
音乐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中国民歌》
2 课时
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公共基础课《公共艺术》音乐篇
知识目标
教学 目标
能力目标
1、了解民歌的基本知识。 2、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劳动号子、山歌、小调的特点,增进学生对 民族艺术的认识。
1、通过聆听、欣赏,感受中国各地民歌的风格特点。 2、通过欣赏、分析,能够感受和听辨不同地区,不同风格的民歌,提 高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和分析能力。
鲜艳,音乐Leabharlann 风相对精致、细腻。5、学唱歌曲,进一步体会江南民歌的音乐特点。
聆听体验感受 歌声带来的意 境
思考回答
在听赏、分析、 歌 唱中自主把 握 乐曲的情绪 和风格, 感受云 南 民歌的音色 特点。
聆听感受云南 民歌从容舒展, 节奏自由,清新 优美的音乐风 格。
3
1、播放江苏民歌《茉莉花》的 MTV,学生欣赏并思考:
教师 活动
学生 活动
设计 意图
1、多媒体播放《沂蒙山小调》视频资料,学生欣赏并思考:
新
课
导
入
这是什么地方的歌曲 ?它是什么体裁的 ?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引出本课课题:《中国民歌》。
2、和学生一起了解民歌的定义以及民歌的分类。
观看视频 思考问题
学 生对民歌 有 初 步的认识 和 感受, 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
1、播放《川江号 子》的 MTV,学 生欣 赏。
汉
族
民
歌 2、提出问题:
┃
《川江号子》
①歌曲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 ②它有什么样的特点? 3、了解劳动号子的特点与共性:“号令”。
4、引导学生思考: 在劳动过程中唱带有号令性的歌曲有什么作用?
5、总结劳动号子的音乐特点。
倾听节奏与旋 律的变化,感受 号子特点
聆听感受侗 族大歌的音 乐特点
感受多声部民歌 的音 色特 点。
作
1. 欣赏不同演唱版本的民歌《绣荷包》,把握它的演唱风格。
业
2. 找出三首你喜欢的不同地域的中国民歌,与同学分享并说出喜欢的理由。
《外国民歌》 教案
学科
音乐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2 课时
6
课题
《外国民歌》
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公共基础课《公共艺术》音乐篇
4
民
歌
▏
茉 莉 2、提出问题:
花
①歌曲在旋律、节奏、演唱风格上有什么特点?
②它与江苏《茉莉花》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
样的不同?
3、学生讨论,教师引导,阐述结论:
学生体会东北 《茉莉花》的风 格特点。
长 1、 多媒体播放《牧歌》,学生欣赏。
调 2、 提出问题:
民
①这是哪个民族的歌曲?
歌
②它给你什么样的感受?